查看原文:https://www.hntv.tv/50rd/article/1/1946036548035145730

教育部发布2025年第2号留学预警

河南还要热多久?气象台:21日后降水将缓解高温

大象新闻APP

怀抱梦想 脚踏实地

外卖堂食“双标”乱象,消费者权益岂能被“双标”?丨中听

医生和开颅患者边聊天边捉大脑活虫

广州日报 2025-07-18 10:37:23

话到嘴边却卡壳,37岁男子出现突如其来的语言失灵,竟是大脑语言区一条10厘米长的活虫在“作祟”。广州医生凭借术中唤醒技术,边手术边和患者聊天互动,成功将虫子“活捉”。

6月7日,林浩(化名)和朋友相约到东莞钓鱼。午后1点,正在钓鱼的林浩突然感觉嘴巴不受控制地张开,喉咙像被堵住一般发不出任何声音,脑袋也不受控制地向左抽搐点头,“当时头脑是清晰的,但无法表达出来。”林浩回忆,情急之下他只能在手心写字向朋友求救,示意拨打120。在救护车赶到前,症状已自行缓解。

辗转多家医院,影像检查提示可能是寄生虫,临床检查却找不到确切证据。为寻求进一步诊疗,林浩来到广东三九脑科医院。

接诊的神经外二科张旭标副主任医师诊断其为裂头蚴感染,影像定位病灶藏在大脑掌管语言产生与表达控制的区域,并且虫体正缓慢向大脑深部移动,手术刻不容缓!如何在顺利捉虫的同时,保全患者的语言功能?该院副院长林涛及神经外二科副主任刘妲仔细研究后,建议在术中唤醒麻醉下行裂头蚴抓取手术。

该技术的核心在于,手术中途将患者从麻醉状态唤醒,让其在清醒状态下配合完成语言、肢体动作等测试,帮助医生精准避开功能区。

手术当天,医护团队先在全麻状态下完成开颅。当暴露病灶区域时,麻醉科医生逐步调整用药,将林浩从麻醉中唤醒,林浩根据指令吐舌、握拳、回答简单问题……通过实时互动,张旭标精准定位功能区边界,并成功捕获一条约10厘米长、仍在蠕动的裂头蚴。

术后林浩恢复良好。回忆感染源头,他坦言小时候喝过生水,回老家仍习惯用井水刷牙。“裂头蚴多寄生在青蛙、蛇、田螺等动物体内。”林涛提醒,人若误食被裂头蚴虫卵污染的生水,或食用未煮熟的野生蛙肉、蛇肉,幼虫就可能进入肠道,再随血液游走至全身,钻入大脑便称为脑裂头蚴病,可引发癫痫、肢体无力、语言障碍等症状,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医生介绍,此前临床上遇到过裂头蚴在脑袋里存活20年的案例。

来源: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刘静

举报

特别声明:本文为大象号创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大象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评论 更多精彩评论,打开大象新闻APP 期待你查重0%的评论… 0 0
 
更新: 2025-7-18 1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