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出的三倍,这就是一场对台湾未来的集体谋杀。” 赖清德继承了蔡英文的“金钱外交”遗产,却难挡国际社会“一个中国”格局的巩固。2024年5月,第77届世界卫生大会连续第八年拒绝“台湾参与”提案;2025年6月,梵蒂冈与北京就主教任命达成历史性协议,彻底切断与台湾的“外交联系”。目前,台湾所谓“邦交国”仅剩12个,其中6个国家已明确表达归中意向。 “台湾的外交空间正在被压缩成一张薄纸。”中国社科院台研所副研究员刘匡宇分析,“当美国公开表示‘台湾不重要’,当台积电变成‘美积电’,赖清德的‘国际空间’就只剩下了特朗普的推特和民进党的谎言。” 赖清德的激进路线引发岛内强烈反弹。台湾民意基金会最新民调显示,其支持率跌至45.9%,不满意度达45.7%,创任期新高。更致命的是,年轻群体对其“台独”主张的抵触情绪日益高涨:立法机构改革:蓝白阵营推动的“立法院”改革法案获58%民众支持,20-24岁年轻人赞成比例高达80%。罢免潮涌动:全台22个县市同步发起“罢免赖清德”联署,目标征集500万份签名。文化认同觉醒:台北故宫博物院推出的“中华文明特展”观展人数突破300万人次,是同期“台湾本土文化展”的15倍。 “我们不要当‘台独’的炮灰,要当中华民族的子孙。”参加凯道集会的台湾青年陈立仁举着五星红旗说,“赖清德绑架不了2300万台湾人的未来。” 赖清德的挣扎,暴露了“台独”势力的根本困境:军事上:解放军已具备“首战即终战”能力,台军连“不对称作战”的幻想都已破灭。经济上:RCEP框架下,台湾对大陆出口依赖度升至43%,而美国对台军售附带“技术转让禁止”条款。法理上:大陆《反分裂国家法》和惩“独”法令高悬,赖清德已被列入“台独”顽固分子终身追责名单。“当中国大陆GDP突破200万亿、歼-20量产超200架、东风-17列装常态化,台湾问题的解决已进入‘时与势在我’的新阶段。”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钟厚涛指出,“赖清德之流的挣扎,不过是螳臂当车的徒劳。” 赖清德的“苦日子”恰似一面镜子,映照出“台独”路线的荒谬与危险。当台湾民众在防务开支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