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历史 -> 《北宋南宋已东流》看,这些宋朝人会发光!当然,也 -> 正文阅读 |
[历史]《北宋南宋已东流》看,这些宋朝人会发光!当然,也[第35页] |
作者:卢镜岚 |
首页 上一页[34] 本页[35] 下一页[36] 尾页[4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五十二章——狸猫换太子 以包拯为主角的包公戏最出名的当属从明朝流传下来的“狸猫换太子”的故事。 故事讲的是刘太后和李宸妃同为宋真宗的妃子,两人同时有孕。刘德妃生的是女儿,李宸妃却产下皇子。刘德妃担心生下皇子的李宸妃会被立为皇后就收买了李宸妃的宫人,趁着李宸妃昏睡时将皇子换成了一只剥了皮的狸猫。 宋真宗以为李宸妃产下怪胎,把李宸妃打入冷宫,又把刘德妃生下的皇子(偷的李宸妃的儿子)立为储君,并册立刘德妃为皇后。 |
当上皇后的刘后逼李宸妃自尽,结果有好心的宫人代李宸妃死,不久宋真宗去世,年幼的皇子继位,刘皇后当上太后并垂帘听政,李宸妃却一直流落民间。 直到任包拯为开封府尹之后,才得以揭开这桩宫闱迷案,使李宸妃与儿子相认。刘太后因为做了坏事不久便死去,包拯也因为替宋仁宗找回了亲生母亲而官升龙图阁大学士。 自明朝以来,通过小说、戏剧等对《狸猫换太子》这个故事的大力宣传,已经是家喻户晓,使得有些不明真相的人相信这是真实的历史事件。 |
实际上这个故事是虚构的,宋仁宗的确是李宸妃的儿子,但李宸妃并没有受到刘后的迫害,也不是像戏曲小说里说的“刘后为了争宠为了坐上后位费尽心机”。 历史上的宋真宗爱初恋刘氏爱得死去活来,怎么可能不想立心爱的刘氏为后?而且李宸妃除了生下儿子宋仁宗,她后来还生了一个小公主,但即便是已经为帝王家生下一子一女,当时的李氏也不过是被封为才人,刘氏封为皇后之后李才人才被宋真宗进封为四品婉仪,李婉仪死的那天才被刘太后追封为李宸妃。 |
实际上,将李宸妃的儿子给刘太后做儿子宋真宗也是始作俑者,主要是为了让心爱的刘氏能够当上皇后。李宸妃对此完全知情,并且毫无怨言,终其一生,都保守了秘密没有以天子之母自居。 《狸猫换太子》还说刘太后被揭露了罪行后羞愧自尽。实际上,宋仁宗是在刘太后死后才知道真相的。 刘太后生前一直执掌朝政,所以没有人敢告诉宋仁宗真相,刘太后虽然有时候对宋仁宗严厉了点,但是对宋仁宗还是很好的,一直把宋仁宗当作自己的孩子来对待,所以宋仁宗从小就以为刘太后是自己生母。 |
在刘太后死后,宋仁宗每天都伤心不已,近臣看他如此伤心,就告诉他:“陛下是李宸妃所生,李宸妃死于非命!” 当宋仁宗知道自己的身世后,其震惊无异于天崩地陷。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悲伤,一面亲自乘坐牛车赶赴安放李宸妃灵柩的洪福院,一面派兵包围了刘后“表哥”龚美的住宅,以便查清事实真相后作出处理。 |
宋仁宗听说自己的生母死于非命,他一定要打开棺木查验真相。当棺木打开,只见以水银浸泡、尸身不坏的李妃安详地躺在棺木中,容貌如生,服饰华丽,宋仁宗这才叹道:“人言岂能信?” 随即下令遣散了包围刘宅的兵士,并在刘太后遗像前焚香,道:“自今大娘娘平生分明矣。”言外之意就是刘太后是清白无辜的,她并没有谋害自己的母亲。 |
由于宋仁宗对生母李氏一直都没有尽过孝,为弥补自己对生母的愧疚之情,一再擢升舅舅李用和的官位。 时常赏赐还觉得过意不去,便将自己当时唯一长大成人的女儿福康公主赐婚给李用和的儿子李玮。宋仁宗因为自己对生母的愧疚之情而包办的婚姻却葬送了自己最疼爱的女儿一生的幸福,酿出了一桩皇家丑闻。 |
北宋时期,皇室都是与将门高官通婚,帝王、太子娶将门高官之女为妻,公主、宗室女嫁于高官、将门之家,生活习惯及文化水准与皇室相差不远。 李用和一家,在仁宗朝可以说是暴发户,他家在汴京原本以做冥币为生,后来刘太后赏他做了个兵马都监的小官,直到刘太后薨,宋仁宗认母,李家这才青云直上。 品味不是生来就有,是需要时间沉淀的,公主下嫁李家后,毫无品味可言的李玮让公主喜欢不起来。从小养尊处优的公主看不起粗俗的驸马李玮,驸马就冷落公主,公主与婆婆的关系也十分恶劣。 |
好事不出门,丑事传千里。士大夫们纷纷上疏指责公主与宦官梁怀吉独居一室不检点的行为,哪怕梁怀吉是个宦者,但他仍是男性。 司马光先后上《论公主内宅状》及《正家札子》,以祖宗家法来要求宋仁宗戒饬公主。宋仁宗迫于压力,下诏褫夺兖国公主的封号,降为沂国公主,入宫廷居住,梁怀吉也被发配西京洛阳去看守皇陵。 |
谁有空和我聊一下 |
婚姻生活不幸还要被世俗指责,从小到大一直顺心如意的金枝玉叶从来没有遭受这样的打击,公主的精神濒临崩溃。 公主入宫后,李玮兄长李璋上表称李玮愚笨配不上公主,请求让二人仳离,宋仁宗应允并将李玮贬知卫州。 福康公主因为梁怀吉被发配十分自责,一直无法原谅自己,精神开始不正常,三番两次想要自杀。 |
看着“幼警慧,性纯孝“的女儿如今状如颠狂,宋仁宗十分痛心,后悔之余为公主召回了梁怀吉。可惜梁怀吉回来之后,公主的狂疾也没有见好。 八年后(公元1070年),福康公主在宫中去世,年仅三十三岁,最受宋仁宗宠爱的公主就这样走完了她无奈又短暂的一生。相对于公主来说,李玮也是不幸的,他荣耀的婚姻并没有带给他什么好处,只是徒增烦恼和笑柄罢了。 |
五十三章——明星官员包拯 包拯考中进士,被授为大理评事,出任建昌县的知县。因为父母亲年纪都大了,包拯辞官不去赴任。得到监和州税的官职,父母又不想让他离开,包拯就辞去官职,回家赡养老人。 几年之后,他的父母亲相继去世,包拯在双亲的墓旁筑起草庐,直到守丧期满,还是徘徊犹豫、不忍离去,同乡父老多次前来劝慰勉励。过了很长时间,包拯才去接受调遣,管理天长县。 也许有人会认为古人为了行孝就辞官回家赡养双亲是流于形式,还有点愚孝的味道。或许有部分古人他们内心也不清楚是不是真的有那么敬爱自己的父母,但周围的人都是这样行孝道的,大环境如此,所以也就跟着那么做了。 |
包拯曾任端州(广东肇庆)的知州,端州出产一种名砚,是朝廷钦定的贡品,和湖笔、徽墨、宣纸并称为文房四宝中的珍品。历任的端州知州都会私自留下一点来据为己有,用来贿赂京官或是自用。 包拯上任之后,坚决不多收一块,离任时,就连他平时在公堂上用过的端砚也都上交了。《包公三掷砚》的小说也是以这个故事为蓝本创作的。 包拯因“端砚事件”被宋仁宗赏识,被任命为监察御史,负责监察百官。身为谏官的包拯尽职尽责,他对国家的内政外交上提出过许多批评意见,反对朝廷以进贡求和西夏,主张强国策略等等。 |
很多官员也被包拯弹劾过,陈州京西路转运使被包拯揭露其歪曲中央政策盘剥灾民的罪行,被后世创作为包公戏《陈州放粮》。 历史上真实的包拯特色之一就是弹劾别人,被他弹劾后降职、罢官、法办的官员不下30人。 |
首页 上一页[34] 本页[35] 下一页[36] 尾页[4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历史 最新文章 |
大号挫宋,指的是哪个朝代? |
为什么会有人觉得康熙撤藩是战略失误 |
现在有哪些城市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 |
正在看这书,开始怀疑nc怎么撑到1945 |
东北的生存条件在古代还不如草原吗? |
曾经的美国海军居然还不如北洋海军…… |
秦始皇不死,难道真的不? |
如何评价莫言被大量网友评为“罕见”? |
我发出来算侵权吗 |
如何评价这个人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