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历史 -> 《北宋南宋已东流》看,这些宋朝人会发光!当然,也 -> 正文阅读 |
[历史]《北宋南宋已东流》看,这些宋朝人会发光!当然,也[第6页] |
作者:卢镜岚 |
首页 上一页[5] 本页[6] 下一页[7] 尾页[4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做父亲的,都会想把好东西给自己的孩子,赵匡胤虽然不愿意传位给自己的弟弟,但母亲的临终遗言没有办法不听从,赵匡胤就采取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只将赵光义被封为开封尹。 在五代时,只要有兵马有势力就可以自立为帝,而称帝后又需要常年征战,所以帝位的接班人都是出任首都最高行政长官加上宰相职务再加封亲王。也就是说,要成为大宋的接班人身份需要是开封尹+宰相+亲王。赵匡胤折中的办法,就是只封弟弟赵光义为开封府尹,没有加封宰相和王爵。 |
赵普当时在宋太祖手下已经干了五六年,宋太祖的这个做法让赵普明白了宋太祖内心的想法,于是他成了极力反对兄终弟及,支持父死子继的人。赵光义成为明面上潜在的帝位继承人以后,在宋太祖的默许下,赵普与赵光义的矛盾开始激化。 赵普这么聪明又跟随赵匡胤多年,所以在三年后的乾德二年(964年),赵匡胤罢去范质、王溥、魏仁浦三个宰相,任命赵普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独尊赵普一人为相。 |
乾德四年(966年)后蜀的暴乱刚刚平息,赵匡胤需要派人前往后蜀收拾残局,赵普向赵匡胤推荐了枢密直学士冯瓒。《续资质通鉴长编》上的说法是赵普曾听赵匡胤夸奖冯瓒的才华并表示以后要加以重用,赵普嫉妒冯瓒才向赵匡胤推荐了冯瓒。 在冯瓒临行前,赵普在冯瓒身边安插了一个卧底。一年以后,卧底回来告御状指出冯瓒有罪,赵普派人去查冯瓒的行李,结果发现了很多珍贵宝物,其中还有金带,金带上有“赠刘嶅”字样。 |
刘嶅是赵光义手下的官员。审讯冯瓒,冯瓒都一一招认了。最后冯瓒被流放,刘嶅被免官。 金带在宋代是帝王高官才有资格佩戴的,身为一个开封府推官,刘嶅还不够资格,显然实际上这是假借送刘嶅的名义实为贿赂赵光义的,但是赵匡胤给弟弟留了面子,案件只追查到刘嶅这里就结案了。后来在赵光义宋太宗继位以后,特意将流放海南的冯瓒调回京城加以重用。 |
赵光义明白了,赵普最近处处针对自己,显然是得到了哥哥赵匡胤的支持打压自己,不能再这样坐以待毙了。 开宝元年(968年),赵普此时已经独相四年,身边有很多巴结他的人,他手下人犯法,大理寺有的官员为了迎合赵普,随意增减刑名。判大理寺雷德骧就向宋太祖告赵普的状。 当时赵匡胤仍然十分信任、倚重赵普,对于雷德骧的状告赵普的事视若无睹,反倒对他敢告赵普的状而大怒,对雷德骧怒道:“鼎铛犹有耳,汝不闻赵普吾之社稷臣乎?“赵匡胤的意思说,鼎都有两个耳朵,你难道不知道赵普就是我的社稷功臣吗?你还敢告他,你告他就是告我!”下令将雷德骧拖出,贬商州(陕西省商洛市)司户参军。 商州知州为了讨赵普欢心,上奏诬陷雷德骧心怀不满。雷德骧因此获罪被革职,在官籍中除名,流放到灵武(宁夏回族自治区)。 |
雷德骧的儿子雷有邻看到自己父亲由一个京官被一贬再贬,最后都被罢官贬到大西北去了,这都拜那个赵普所赐。雷有邻怀恨在心,决心扳倒赵普。 为了扳倒赵普,雷有邻动用了所有能用上的关系,通过做卧底的方式收集到了赵普通过自己手下受贿的罪证以及包庇京官不到地方任职等证据。雷有邻击登闻鼓(登闻鼓是古代帝王为表示听取臣民的谏议或冤情,悬鼓于朝堂外)向宋太祖告赵普的状,经审查确实如雷有邻所说,赵普有诸多违纪行为,相关人员该杀的杀该罢的罢。 虽然赵普没有受到什么实质性的处罚,但宋太祖已不再深信依赖赵普,下诏任命吕余庆、薛居正为参知政事来分割赵普的权利,不再独尊赵普为相。 |
整个雷德骧雷有邻状告赵普的事件中,都没有赵光义的身影,但是在赵光义后来登上帝位以后,那个被贬到灵武的雷德骧步步高升,最后又到了京城为官。在赵普第三次为相后,正在上朝路上的雷德骧听说了赵普复相的消息,惊得笏(hù)板都掉到了地上,立马就向宋太宗赵光义提出辞官。 从后来发生的事情来看,赵光义是否有在背后支持雷有邻的这个可能性就变得微妙起来。 |
十八章——赵普的倒台,赵匡胤的损失 最好的防守就是主动出击,赵光义见雷有邻状告事件已经成功使得哥哥宋太祖开始不信任赵普,赵光义正盘算着下一步该如何做时,一个人主动出现了。 右监门卫将军赵玭向宋太祖告发赵普利用职务之便倒卖秦岭的木材,赵玭告了赵普以后吓得赶紧辞官生怕赵普打击报复。 让人奇怪的是赵玭在第一次告了赵普的状后明明已经吓得辞官,没过多久居然又有了第二次告状,接着又第三次、第四次……一直死咬着赵普不放,而且有很多还是诬告。 |
还有翰林学士卢多逊也经常在赵匡胤面前讲赵普的坏话。卢多逊为人机警,将历代帝王年历,功臣事迹,天下州郡志图,沿革典故括成一百二十首绝诗,以备应对。当赵匡胤有问到这些问题,卢多逊都能回答得上来。 卢多逊知道赵匡胤喜欢经常到史馆取书读,就让小吏记住赵匡胤看的是什么书,然后自己通宵阅读此书。等到第二天召对时,赵匡胤问起大臣们书中的事情,只有卢多逊一个人应答如流,以此获得了赵匡胤的赏识。卢多逊与赵普不和,因此经常在赵匡胤面前说赵普的坏话。 后来有人向赵匡胤告密赵普违反宰辅大臣之间不得通婚的禁令,与掌管军政的枢密使李崇矩结为姻亲。这引起了赵匡胤对赵普的猜忌。 |
有一天赵匡胤叫来窦仪,先把窦仪夸了一通,“哎呀你很有才华,我看你是个当宰相的料。”话锋一转,又问窦仪:“你有没有听说赵普有什么不法之事呀?”窦仪答:“宰相为人十分正直,为国事鞠躬尽瘁。”赵匡胤听了没说什么就走了。 过几天赵匡胤又问李昉有没有听说赵普有什么不法之事,李昉也是回答没有听说。赵匡胤有些不高兴地走了。 又过了几天,赵普骑着马去上朝,赵玭拦了赵普的马又要告状,之前赵玭告赵普的状赵匡胤都没当回事,这次赵匡胤却叫来赵玭询问,前宰相王溥说赵玭纯属诬告,吕余庆也为赵普辩白,赵匡胤不高兴了。 一个赵普不可怕,但他居然跟枢密使结姻亲,王溥、吕余庆、窦仪、李昉等官员都为赵普说好话,这天下还是不是我赵匡胤的? |
没多久,李崇矩的手下告李崇矩受贿操纵科举考试,于是被贬出了朝廷,再之后,赵普也被罢相。在赵匡胤看来,将李崇矩和赵普贬出朝廷是粉碎了一个反动集团。 在赵匡胤看来,将李崇矩和赵普贬出朝廷是粉碎了一个反动集团。 而赵普被贬后,赵匡胤封赵光义为晋王,赵光义势力愈发强大。 史书对于赵普被贬,都是负面评价,都是说赵普自作自受,罪有应得。实际上我们冷静分析一下赵普离开赵匡胤后,赵匡胤后来都遭遇了什么呢? 赵普被贬的第二年吕余庆也辞职了,在失去了得力助手后,晋王赵光义一家独大,以至于到后来赵光义的势力都渗透到了皇宫之内。赵普的罢相,实际上损失最大的是赵匡胤,导致了赵匡胤两个儿子的悲剧,也是他们这一系的损失,皇位被赵光义这一系占了将近两百年。 |
赵普刚当上宰相时,赵匡胤还常常劝他多读点书。有一次赵匡胤要改元,让宰相定一个以前没有用过的年号,赵普说乾德这个年号非常好,于是最终确定了用“乾德”。 乾德三年(965年),宋已灭后蜀,后蜀宫人也有一部分进入宫廷。某天,赵匡胤看见一个后蜀宫人的镜子背面刻有“乾德四年铸”,顿时大惊失色。不过那时候还没有穿越这个说法。 赵匡胤赶紧把镜子拿给赵普看,赵普也答不出个所以然来。后来赵匡胤找到了翰林学士窦仪,窦仪说:“前蜀的后主用过‘乾德’这个年号,镜子应该是那个时候铸的。” |
原来“乾德”这个年号,已经被人用过。赵匡胤在感到难堪同时也叹息着说:“宰相须用读书人!”赵普于是浪子回头,晚年手不释卷,还经常把房门锁起来偷偷看一本书。等赵普去世以后,家人发现他偷偷关上门看的书竟是半部《论语》。 不过,让人疑惑的是《论语》又不是什么禁书,又不丢人,赵普为什么要关上门偷偷的看呢?其实是因为《论语》在当时社会地位并不高,杜甫《最能行》中有提到“少儿学问止论语”,说明《论语》在当时只是少儿读物而已。直到南宋时,朱熹才将《论语》和《孟子》、《大学》、《中庸》称作《四书》并列入儒家经典。 而“半部论语治天下”,是元代时的优伶在《遇上皇》杂剧中的一句台词,后人不过是为了提高论语的地位才慢慢传播开来。 |
开宝九年(976年)正月赵匡胤下诏表示四月去洛阳视察。一是祭拜父亲,二是去洛阳祭天。 这两个理由看起来没什么,但是反对者一大片,大臣们知道赵匡胤其实是要考察洛阳,想迁都洛阳。赵匡胤之所以想要迁都,一个是因为洛阳是他的家乡,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发现弟弟赵光义已经在开封形成了非常庞大的关系网,担心自己儿子接不了班,但又不想为此破坏兄弟感情,于是就想到了迁都。 由于开封对比洛阳不管是从军事地位还是交通来说都要强得多,因此朝中没有几个官员支持迁都,赵匡胤只得暂且将迁都的事情搁置。 |
十九章——“烛影斧声”谜案 开宝九年(976年)八月,在平定南方各个有威胁的政权之后,赵匡胤又一次将眼光转回了太原城。他命令党进、潘美、杨光义等人分兵五路进攻太原,又令郭进等人攻太原外围诸州以孤立太原城,另外对于阻击辽军援兵也作了部署。 九月,宋军各路兵马进展顺利,所向皆克,党进所率宋军主力进抵太原城下。北汉兵将龟缩太原城内不出,不断遣人向辽求援。 形势喜人的时候,赵匡胤却于十二月在千古疑案——烛影斧声中去世,他新继位的弟弟宋太宗下令班师,宋军不得不再次承受无功而返之痛。 对于赵匡胤的死因,众说纷纭时至今日也没有定论。赵匡胤死时还不满五十岁,这年纪放在古代也没到老死的时候,而恰恰那天他又喝了酒。 |
我们都知道喝酒会误事,赵匡胤他也知道,他曾对左右的人说:“朕每因宴会,乘欢至醉,经宿,未尝不自悔也。”赵匡胤常常为喝醉酒而后悔,但由于太爱喝酒,还是忍不住会贪杯。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喝酒时,人体的血压会升高、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随之增加,或促发脑出血,或导致心肌缺血加重诱发心绞痛,也就是说饮酒过量会引发脑溢血或者心肌梗塞,严重可导致死亡。还有醉酒后呕吐物堵住气管导致窒息毙命的情况也是时有发生。 |
宋代的《湘山野录》中也有说赵匡胤饮酒后睡觉是“鼻息如雷霆”,说明赵匡胤醉酒后的呼吸有异。赵匡胤也许是因为饮酒过量而亡,也许是因为饮酒而引发了其他致命疾病,但史书记载的一些事件又让人觉得如同雾里看花,不知究竟该如何定论。 生活在真宗至神宗时期的僧人文莹撰写的笔记《湘山野录》是最早对赵匡胤死亡有记载的史料,在文莹的笔记中是说当天夜里宋太祖召弟弟来饮酒,随后令侍从宫女退下。隐约看到烛光下赵光义在推辞什么,随后见赵匡胤起身拿着柱斧出来戳雪,还一边说好做好做。然后回去睡了,结果头天晚上身体还非常健康的赵匡胤第二天早上就突然驾崩。 |
陈承昭虽然是一名武将,但派他兴治水利收到的成效却是出奇的好。陈承昭身为将领领兵打战并不在行,对于南唐来说是个庸才,但对宋朝来说却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陈承昭观察了惠民河后发现惠民河水流量少,就寻遍周边州县水源来补惠民河的水。他勘察地形后发现郑州地势较高,郑州西部的河流到了郑州后都流向东南,他就率水工疏导将河水引向东北,惠民河水流量得以大增,水贯连汴京,直入淮河,沟通了京城与江淮的漕运。 在疏通了惠民河之后,赵匡胤又命他去疏浚已经淤堵的在后周时所修建的通往山东的五丈河。五丈河泥沙淤积又水少,不仅要清淤还要引入水流,于是陈承昭又为五丈河走遍周边勘察地形寻找水源。 |
经过多地勘察后,陈承昭发现在开封汴京东面的荥阳有两条白白流入黄河的无益之河。陈承昭决定将这两条河都利用起来,于是率领水工向东开挖渠道至汴京,一支引入皇城,为皇宫内庭、后苑池沼的水源,另一支通过架设在汴河上的渡槽越过汴河向东注入五丈河。自此五丈河水量大增,经曹州(山东菏泽)、济州(山东济宁)过梁山泊入济水,于是山东的船舶都可以沿着五丈河直抵开封。 陈承昭领头疏浚为通漕运的惠民河与五丈河意义非凡,为宋代发达的经济奠定了不可或缺的基础。赵匡胤见陈承昭的确是有治理水利的才能,就将以后国家水利的事都交给他去办。 |
赵匡胤对于驾驭百官,也很有一套。李汉超带劲兵五千驻守高阳关,李汉超嫌兵少,就派他儿子去求赵匡胤多拨点兵给他。赵匡胤对李汉超儿子说:“你老爹既然做不好,那就斩他的头献给契丹好了,我再派其他能带兵的人去。” 李汉超得知后吓得乖乖地尽力防守边疆,在他任内契丹都不曾内侵。 后来有百姓告李汉超借钱不还,又有百姓告李汉超强抢他的女儿为妾。赵匡胤亲自接见了告状的百姓,问:“自从李汉超守关南起,契丹有多少人入寇?” 百姓答:“一个也没有。” |
赵匡胤就说:“以前契丹来犯,守边的将领都抵挡不住,河北的百姓每年都遭劫虏,还有妇女被掠走。要是放在以前,你的财产应该不会安然无恙吧?汉超借你的,应该没有契丹人抢的多吧?”又问百姓家有几个女儿,女儿都嫁给了什么人。 百姓都一一如实回答。赵匡胤听了后说:“你其他的女儿,嫁的都是村夫。汉超是我的贵臣,他肯定是喜欢你的女儿才会娶她,必定也会好好对待你的女儿。你的女儿若是嫁给村夫,能比汉超富贵吗?” 百姓听了言之有理,高兴的离开了。赵匡胤让人传话给李汉超:“你需要钱为什么不告诉我,却去拿百姓的钱呢?”又赐银数百两,说:“拿着这钱去还给百姓吧,以后不要再这样了。” 李汉超感动不已,从此誓死效忠。 |
潘美说:“臣与陛下,曾经一同事奉世宗,劝陛下杀,有负于世宗,劝陛下不杀,又怕陛下生疑。” 赵匡胤说:“那就让他给潘卿做侄子吧,世宗的儿子不能给潘卿当养子。” 潘美便将小孩抱回家养。至此以后赵匡胤也不问这孩子的情况,潘美也没有说。后来这个小孩随潘美姓,叫潘惟吉,长大成人后入仕官至刺史。 还有文献说在金兵将宋徽宗、宋钦宗掳走北宋亡后,发现了赵匡胤在位时下令刻下的誓碑,誓碑的内容是命令继位的皇帝要优待柴氏后裔,也不能滥杀士大夫和言官。 |
还有一日,赵匡胤宴请官员,翰林学士王著喝醉了耍酒疯。赵匡胤以他曾是周世宗时的学士为由宽容了他,令人扶王著回家。喝醉的王著不肯离开,走到屏风旁拉起自己的衣角嚎啕大哭,旁边的人吓得赶紧把他拉走。 第二天就有人弹劾王著,说他哭是思念周世宗。赵匡胤说:“我了解他为人,他这样只是因为喝醉了酒。更何况,他只是一介书生,哭哭故主又能如何?” |
赵匡胤不仅有着宽厚的一面,还崇尚节俭。他的女儿魏国长公主穿了一件身上贴绣铺翠(贴绣也称补花绣,是一种将其他布料剪贴绣缝在服饰上的刺绣形式。铺翠,铺上精挑细选的孔雀羽毛或是其它鸟类绿色的羽毛)的衣服入宫,赵匡胤见了,就对他女儿说:“以后不要再穿这样繁复的衣服了。” 公主听了笑说:“这衣服又费不了多少钱。” |
|
还有一次,皇后问赵匡胤:“陛下做了这么久的天子,怎么不能用黄金装饰的轿子?” 赵匡胤笑说:“四海之内的财富都是我的,宫里多的是金银,只要我想,没有什么不能用的。但是我是为天下守财,怎么能乱用!古人说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我怎么能让天下人的财富都为我所用呢?这样的话以后不要再说了。” |
所以有着这样的想法的赵匡胤在给自己的母亲和妻子的礼物是非常简(抠)单(门)的。 有一年七夕,赵匡胤给母亲杜太后和皇后的节礼是:太后三贯钱,皇后一贯半,还好赵匡胤的皇后贤惠,没有任何的不满。 连太后和皇后的节礼都少得那么可怜,其他的妃子就更是……看看现在影视剧里的皇帝动不动就是赏自己的宠妃一大堆绫罗绸缎宝玉首饰,如果被赵匡胤哪个爱慕虚荣的妃子穿越到现在得知,不知道会不会羡慕嫉妒得昏死过去。 |
赵匡胤的后宫宦官只有五十余名,宫女加上后妃也才只有二百多名。即便如此,赵匡胤都认为太多了,还遣散自愿出宫的五十余人。皇宫里的装饰也都很朴素,连窗帘是都用很便宜的青布,宋代的皇宫不论是面积和装饰跟明朝建立的紫禁城比起来都是显得十分寒酸的。 也正是因为赵匡胤崇尚节俭,所以宋朝后来继位的帝王都以赵匡胤为榜样不喜奢侈。当然,宋徽宗除外。 不过,为了社稷的稳定,赵匡胤花起钱来却是毫不手软,瞬间化身散金如土的土豪。杯酒释兵权就是以大量房屋地产、田产,金钱,歌伎舞女为赏赐,换得那些手握重兵的将帅们解甲归田度过余生;范质生病时,赵匡胤赐金器两百两、银器千两、绢两千匹;赵普有病,赵匡胤又赐银器五千两、绢五千匹…… |
目前来看赵匡胤算是一个明君,可是因为出身问题书读得不多导致没有远见,当然没有远见也许跟书读得多少不是有着百分百的必然联系,但是身为一国之君的人目光短浅对于国家来说却是致命的。 赵匡胤忘了考虑在尊崇儒家思想的封建社会推崇的是”祖宗之法不可变“,他优待官员、高薪养廉、设定繁冗的官员机制还有将流民、轻微的犯罪分子收编进军队由国家供养却不淘汰冗员,被后来的继位者变本加厉地一股脑照搬且还在这条道上走到黑之后,就使得北宋国势一直受财政拖累难以强盛起来。 |
二十一章——中国红的由来 现在看影视剧里宋朝皇帝通常都是身着黄色长袍,实际上在古代,颜色也被认为是国家政权的象征。颜色的改变,意味着政权的更替。在不同的朝代,人们崇尚的颜色并不一样。 这主要是依据战国时期的阴阳家邹衍提出的“五德始终”学说。 五德是指金、木、水、火、土所代表的五种德性,每一种德性对应一种颜色,即金德对白色,木德对青色,土德对黄色,水德对黑色,火德对红色。 邹衍认为“五德从所不胜,虞土、夏木、殷金、周火”,“两者交争,胜者用事”,历史属于斗争中的胜利者,也是一个胜负转化的发展过程。按照土、木、金、火、水依次相胜,又按照始于土、终于水、徙于土的循环往复。 |
首页 上一页[5] 本页[6] 下一页[7] 尾页[4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历史 最新文章 |
大号挫宋,指的是哪个朝代? |
为什么会有人觉得康熙撤藩是战略失误 |
现在有哪些城市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 |
正在看这书,开始怀疑nc怎么撑到1945 |
东北的生存条件在古代还不如草原吗? |
曾经的美国海军居然还不如北洋海军…… |
秦始皇不死,难道真的不? |
如何评价莫言被大量网友评为“罕见”? |
我发出来算侵权吗 |
如何评价这个人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