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购物 网址 日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视频推荐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日历2023  日历2024  日历2025  日历知识  | 每日头条  视频推荐  数码知识 两性话题 情感天地 心理咨询 旅游天地 | 明星娱乐 电视剧  职场天地  体育  娱乐 
日历软件  煮酒论史  历史 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春秋战国 三国 唐朝 宋朝 明朝 清朝 哲学 厚黑学 心理学 | 文库大全  文库分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钓鱼 双色球 戒色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足球 nba 象棋 体操
    
  首页 -> 三国 -> 煮酒论英雄:诸葛孔明,走下神坛的千古一相 -> 正文阅读

[三国]煮酒论英雄:诸葛孔明,走下神坛的千古一相[第1页]

作者:狻猊龙子
首页 本页[1] 下一页[2] 尾页[25]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一楼留给武侯~~祭奠先贤
 
前引
因为罗贯中的一部“三国演义”,使得三国群雄时代的蜀汉丞相诸葛亮成为了中国人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在演义当中,武乡侯1诸葛孔明身披鹤氅,羽扇纶巾,谈笑之间弹指便可定下战局。天文、地理、兵法、奇门遁甲更是无一不通,无一不晓,最终襄助刘皇叔从一个身无寸地、寄人篱下的新野小守卫成为日后亲率七十万精锐部队高调征伐吴主孙权的昭烈皇帝,也使得自己落下了一句“智多而近妖”的评价。
近年来,随着国内一位知名教授的评说,有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加入到还原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的阵营当中。然而由于起头人评说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使得不少“专家”都开始了“平庸诸葛武侯”的反面工作。致使影响了一批尚在成长之中,和浅略读史的中国同胞,认为武乡侯诸葛亮即是一个攀附权贵,野心包藏的人物。写者对此深感痛心,故而成此文,以还原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丞相。究竟是野心家,还是忠臣;是阴谋使自己一步步走上高高在上的丞相之位,抑或出众的才能令孔明脱颖而出,历史自有公断,且听写者慢慢道来。
附注:此文谢绝一切脑补诸如“刘备是诸葛亮害死”毫无根据的黑化言论。可以驳文,但要建立在合理推断和史实基础上,有理有据即可驳,YY黑化党请不要发言,以免浪费写者宝贵的生命,谢谢!
1:诸葛孔明生前被后主刘禅封为武乡侯,死后谥为忠武侯。
 
倘若诸葛武侯真是一位野心家的话,那他在蜀中的日子绝对会比史书上记载的舒服上许多。因为善于收买人心的野心家向来不会如此过度操劳,他们只需要做好表面文章。同时他们同样不会事必躬亲,样样都自己来。对于享受权力快感的野心家们而言,还有什么能比看着别人屈服于自己的权力之下干活更能让他们感受到极致快乐的事情呢?只有白痴野心家才会把权力和工作一齐揽上身,然后丝毫感受不到权力带来的任何乐趣。对于贪权的人而言,工作不过只是令他获取更大权力的工具,而权力的最高体现,不在于掌,而在于用。光掌不用,一心扑向工作,明知不可能获得最高的权力却依旧将所有的活都揽在身上,这不叫野心,这叫痴心。
君子与小人往往之一线之隔,同样,弄权和掌权,功高盖主和背主佞臣亦是仅隔一线。而这一线之差,究竟又是在哪里?不仅决定了武侯是忠是奸,亦决定了学术正界和某位教授之间的差距。
 
智,同样是后世常用来赞美武侯的重要字眼。排除掉演义里近乎于疯狂的为武侯添加的智计、锦囊外,历史上真实的武侯究竟有没有为后人所传颂的智慧呢?
有。
尽管没有演义里面那么神机妙算,足智多谋。可年纪轻轻便在刘备集团崛起的诸葛武侯若非拥有惊人的才智,又何以令年长于自己二十岁,几乎是自己父亲辈的刘玄德“猥自枉屈”三顾茅庐,以至后来在面对生死兄弟关云长、张翼德的不满时,坚定的说出“孤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这番话来呢?
许多忙于研究孔明的人都会或多或少的忽略掉刘玄德这位汉末雄主的实质才能,从而事对孔明的研究止步于一个浅潭。孔明之一生,若非刘玄德诚心拜访,于危难之际大胆采用,至临终时直言托孤,便不会有如此为后人所推崇称道,如曜灵般光辉夺目的一生。可以这么说,孔明一生之成就,全然拜先主刘玄德所赐。没有玄德,孔明亦不存在。这便如汉高祖刘邦于微时识得张良,若无刘邦一再采纳张良计策,深信其所谋,那么今日的汉族人民俱不复存在,张良亦不会于青史留下灿烂的一笔。
无论是在秦末,亦或是汉末,慧眼识英雄的前提便是识人的那位也要具有相当的才能即行。否则就如同明珠暗投,凤凰屈栖,前者越看越像黯淡的鱼目,后者则越瞧越似炸毛的野鸡。也难怪在纷乱时期,人才的流动总是最为频繁,让人觉得生于此时期的人几乎都没有忠诚可言。
孔明是幸运的,因为他未出山时就遇见了玄德,一个在当时虽身无立锥之地,却胸怀大志,富有卓见的仁主雄才。观孔明之一生,从未动过丝毫叛主他归的念头。即便是面对着生活在富庶江南的自家兄长,也从没有想过留在江东不走,其表现出的心志之坚决,令他的兄长诸葛子瑜在面对吴主孙权询问自己“为什么不留住孔明”时,决然的回答道:
“弟亮以失身于人,委质定分,义无二心。弟之不留,犹瑾之不往也。”
壮哉子瑜!好一个“委质定分,义无二心”,好一个“弟之不留,犹瑾之不往”!诸葛家的兄弟都是人中之杰,一脉相承的除却那过人的识智外,亦有忠心侍主,绝无二心的赤诚。无怪乎孙权后来会讶然称赞诸葛氏的血统:
“蓝田生玉,真不虚也。”
由草庐出山的那一天起,孔明就注定要踏上这条忠侍玄德,虽死无憾的道路。
 
正篇:
第一部分——武侯出山
“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里中有三坟,累累正相似。问是谁家冢,田疆古冶子。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理。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谁能为此谋,国相齐晏子。”
——梁甫吟
关于诸葛武侯未出山前的经历,多不见经传。民间虽然流传颇盛,但大都为后人所杜撰,不足取信,陈寿所撰的三国志对此的记载也是寥寥数语。不过仔细扒拉扒拉史料,还是能够找到不少关于武侯成长时的经历。于是,由此开述:
诸葛武侯,讳亮,字孔明,生于徐州琅琊阳都,即今天的山东沂南。幼年即丧父母,不得已只有随兄长投奔叔父诸葛玄。兴平元年,曹操再次东征当时的徐州牧陶谦并将战火波及到武侯的家乡琅琊,致使当地一时水深火热,民不聊生。
(注:东汉时期徐州并非现今江苏城市,而是辖境相当如今江苏省长江以北和山东省东南部地区,曹操此征即征的是东汉时期徐州的州治郯县,现今山东省郯城县 )
曹操的前一次东征徐州在一年前(当时武侯12周岁),意在为死于陶谦手中的父亲曹嵩复仇。故而战事激烈,死伤者达万人之余,尸体几乎阻塞住了泗水。而后一次东征,即兴平元年,再一次将战火蔓延到了徐州州治外的琅琊、东海诸县,并且大肆杀戮,致使后来武侯之兄诸葛子瑜在回忆往事时,用上了“本州倾覆,生类殓尽”的语句。
生于乱世,并亲眼目睹家乡毁于曹军之手的诸葛武侯相比起自幼便生长于太平后方的庞士元,恐怕内心当中对天下统一的渴望更为炽烈。同时,由于曹操而导致的兵连祸结,家乡败毁的惨况,亦是在当时分别仅有21岁和14岁的子瑜、孔明心间留下了深重的阴影,终这两者一世,都分别在各自的战线中不懈的与曹军奋战,以求护卫天下。
 
他是一个因为轮番失怙而被迫沦入布衣之流的官家子弟,并非一开始即出身为布衣,从小良好的教育背景加上父辈的熏陶,使武侯在社会地位下降后,依旧秉持着许多与布衣不相符的贵族气质。而他谈吐、眼界与思想更是超过这个阶层十倍、百倍。在这种自我身份与个人涵养严重不相符的情况下,任何人都会选择抛弃身份的制约,从而去追求符合自己个人涵养的社会阶层,寻找与自己有共通语言的朋友,以获得内心慰藉。试想,如果你的家族曾为贵族,而你自己又身怀出众才能,当被迫成为下层劳动者后,你会选择勤劳能干却几乎连字都不认识几个,每天只关心口粮和家长里短的村妇为妻吗?你会与只有一把力气,品质淳朴,却完全弄不懂你在说什么的山夫为友吗?
任何人都不会。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既然连我们自己都无法做到,为何要要求本来就不属于这一阶层的武侯屈身于这里呢?他是一条龙,就永远无法在浅滩中游曳自如。他有高远的志向,有不俗的谈吐,有经天纬地之才,又如何能使他与目光短浅的人们永远混迹在一块?
 
所以,无论他与徐元直、崔州平为友,还是娶黄氏女为妻,其先决条件都是在双方个人涵养相对等的条件下。黄承彦是名士不错,他也的确娶了刘表后妻的姐姐,社会地位确实高于当时躬耕田垅的武侯。但,这桩亲事是武侯主动去提亲的吗?是武侯听说他家有个丑女儿嫁不出去而自动送上门的吗?
不是。
武侯择妇,是他到婚龄需要择妇在先。但却是老丈人黄承彦抢先一步挑上他。
黄承彦为什么要挑选武侯呢?他只是一个无名小卒,一个家徒四壁,每日不得不以躬耕为生计的异乡年轻人。莫非荆州没人了?
以黄承彦当时与刘表之关系,他的女儿就是再丑上十倍、百倍、千倍,也还是会有大批想攀附权门的才俊争相迎娶。乱世之中,最不缺的就是美女,而最缺的就是权力。
可黄承彦偏偏就看上了孔明,为什么?难道是孔明长得帅,有益于美化基因?
当然不可能。
最关键的原因是因为孔明有才能,足以配得起自己的女儿。
黄氏女丑归丑,但并非一无是处。事实上,除了丑以外,她还真是没什么缺点。才华出众,气质过人。从小家教良好,性格温顺。
这两人的才能正相匹配,这才是黄承彦为何选择武侯为婿的重要原因。
嫁女儿可不是丢包袱,再丑也是自己的骨肉,要切切实实的考虑到女儿出嫁后的未来,这才是为人父母所注重的。黄承彦是名士,他的女儿自然也不是平凡女子,而是一位才女。如若随便嫁给一个才能不相配的人,岂不是断送自己女儿的一生幸福?
“闻君择妇,身有丑女,黄头黑色,而才堪相配。”
这是黄承彦在向武侯提亲时所说的话。
一般前来为女儿定亲的人都希望此事可成,故而会专门去针对对方所关注的重点来回答,例如长相如何如何,脾气如何如何之类的。而在黄承彦向武侯提亲时,他只说了“我家有个丑女儿,头发黄,皮肤黑但是才能却与你相配。”
在黄承彦的话里,女儿的长相其实并不是他所想说的重点。他之所以一再强调女儿的丑貌,当中其实是有考验武侯,瞧瞧其究竟是不是真的重才不重貌的意思。而他话语的重点并不是“女儿丑”而是“才堪相配”,足以证明在武侯择妇时,第一关注的重点是才能而不是其他什么东西。
在得到武侯的答应后,黄承彦便将有才无貌的黄氏女送到了武侯的家中。然后这个人便在历史上失去了踪影。既没有他在仕途在帮助武侯的记载,也没有任何武侯因此裙带关系而得到刘表委以官职的史实。武侯依旧躬耕于南阳,清贫度日。就连后来的出山还是有赖朋友徐元直的推荐之功,此人与武侯一样,并不是土生土长的荆襄人士,而是逃难于此。
 
好文………饭后继续看。
 
作为一个铁杆葛贼迷。。先顶了。
 
至于武侯与黄氏女夫妻关系不和而导致其中年无子的说法则更是无稽之谈。
且不说武侯一直倡导“夫妻以和为贵”,退一步说,东吴大都督鲁子敬也是一直没有儿子,直到四十六岁病逝之后才留下一个遗腹子继承家业,莫非他也如世人评说武侯一样,因为娶了个丑媳妇而导致夫妻关系不和,中年无子?武侯之主刘玄德亦是在四十六岁时才得长子刘阿斗,也是因为娶了丑媳妇的缘故?
古人生育力低下,医疗条件落后,况且武侯处于乱世,到处颠沛流离,夫妻间更是聚少离多。他的前半生一直劳心劳命的为自己三分天下的理想而奋斗而拼搏,忙事业,忙公务,忙着帮刘玄德看守荆州,忙着帮其足兵足粮,一心几乎都扑在了刘氏王业之中,到中年无子是非常正常的事情,没有什么值得脑补的地方。
至于人家未出山之前有没有孩子,这实在超出了史官的记载范围,与其钻入“因为夫妻不洽而不育”的牛角尖中,还不如想一想其他更有可能的选项——有孩子没有生下来,或是孩子接连早夭,不是比“夫妻不洽”什么的更加合理吗?为何一定要钻入这条牛角中,从而得出武侯是政治婚姻的阴谋家的结论呢?那么,从这场“政治婚姻“中,武侯又得到了什么好处?任用?升迁?财富?
如果非要说武侯从这场婚姻中得到什么好处的话,那就是借由他夫人黄氏过人才华所带来的知识交流和学习,这才是武侯于这场婚姻中唯一收益到的东西。
 
小小的八卦一下:
关于诸葛武侯之子诸葛思远的出生问题,一直有两派意见:一是说为夫人黄氏所出,另一说则为诸葛武侯妾侍所育,由黄夫人抚养。
武侯之子诸葛思远(名瞻)是历史上唯一有明确记载和事迹的武侯血脉,出生于建兴四年,当时武侯四十六岁,夫人黄氏至少也要在四十上下。妾出一说倒也合理,可当中还是存有漏洞:
一、既然要纳妾延嗣,为何又要过继兄长子瑜的儿子为自己的嫡子?
二、既然要纳妾,为什么不趁着前几年刘玄德为汉中王时,他守成都有空闲的时候纳?而非要等到玄德去世,国内百废待兴,公务如山的时候才纳?
三、如果思远真为其妾所出,而此妾又为早年纳入府中,为什么一直等到武侯中晚年时才育子?莫非真是古人生育力低下?那黄夫人无出倒真是可以合理解释了。
由此,诸葛思远是黄夫人所出的几率还是大一些,而关于武侯夫妻不洽的说法也就彻底不成立。
此外,所要补充的一点就是,武侯诸葛孔明从来都不是一个以人的外观外表而取人的人物。在他生命后期,曾启用了一个叫谯周的人。此人容貌素朴,举止怪异。初次见武侯的时候即因为自己的外观举止而惹得左右大笑,连武侯也几乎掌不住要笑出声来。但他还是忍住了自己的笑意,细心观察此人,发现其行为虽然怪诞可笑,但胜在有才,于是大胆启用。而谯周也因此对武侯十分敬重,武侯卒于敌庭时,谯周在家里听闻,于是亲赴其地吊唁。当时在附近的官员,只有他到的最快,足见武侯在此人心中的位置。
 

 
LZ请注意,一大波亮粉的板砖正在接近。
 
赶紧种土豆,把亮米拦住
 

 
顶!
 
这家伙说来说去就是三国演义这 小说 的内容,不可信
 
李斯,萧何怎么破
 
躬耕于南阳时,诸葛武侯常以管仲、乐毅自比,并好吟唱梁甫吟。此歌如今已不存,仅留有与之同名的乐府诗,写者已将其收录在本文的开头。亦有学者认为此歌确为武侯躬耕于南阳时所唱,对此写者抱有怀疑态度。更有可能梁甫吟为一套组曲,其余皆已散佚,仅留此首。从武侯时常以管仲、乐毅自比来看,也许他所吟诵的同名诗歌内容与此两者有关也未可知。
音乐是汉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亦在精神生活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虽然如今我们已不能得知武侯所吟诵的诗歌究竟为何,但他一边高歌一边躬耕的行为却已显示出其不同于常人的气韵。
汉高祖刘邦就曾作有大风歌,借此抒发内心情感。无论现今之人如何评判汉高祖刘邦,我们都不得不承认,他确实有一种旁人所不及的气质与志向,故而才能以秦末一微小亭长成为坐拥天下,猛士皆来效命的大汉之主。其心志、魅力,远非常人可比拟。一如躬耕于田垅的武侯,虽然只守着一方小小的天地,其内里却已具有匡扶明主,气吞山河的豪情壮志。他终究是要离开这一方浅浅的水潭,遨游于天际,去开拓属于自己,属于大汉子民的辉煌之业。
 
对于武侯的自比,当时之人多抱有怀疑且不信的态度。谁能相信这样一个似乎一辈子都要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清贫文士会有一天走出这不属于自己的道路,成为他自己口中所比拟的”匡经扶纬之才“呢?
可徐元直就信,崔州平也信。对于孔明的才能,几乎没有比他们更了解的人了。
同样,武侯姐夫的父亲也对此深信不疑,他甚至给了武侯一个“卧龙”的称号。他,便是凤雏庞士元的伯父,庞德公。
史料记载,诸葛武侯的姐姐嫁给了庞德公的儿子庞山民,即庞统的堂兄弟。诸葛氏女与庞门的婚姻本不该遭到任何非议,然而在现今,它却又一次成为了武侯攀附名门的铁证。更有甚者竟然公然称“武侯嫁姐此举,正是为了博得素有识才之名的庞德公赐号,以便为自己走向政治舞台造势。”
 
躬耕与南阳,武侯为什么喜欢以管仲、乐毅自比呢?
如果想了解这一点,我们要先来简单的介绍一下这两人的事迹。
管仲,春秋战国时期人,少年失父,仅有老母,因而生活困顿。为了生计,做过许多行业,几经波折之后,才在其友鲍叔的推举下,由齐桓公亲自迎接,成为国相。他襄助齐桓公成就千秋霸业,有“春秋第一相”之称。
乐毅,其祖上为魏文侯大将,因有功而受封。先为赵人,后为避乱来到魏国,因燕王礼遇自己而最终投效燕王,创造了历史上著名的弱燕战胜强齐,连下七十余城的战役。
但凡我们以某些人物自比,那么在那些人物的身上就具有某些与我们相通的特质,并承载了一部分我们对他们所经历的事情的憧憬与向往。
武侯为什么以这两个人自比呢?
原因很简单:
因为他向往成为如他们一样的神话制造者,向往成为如他们一样的王佐之才,向往能够如他们一样得到明主的赏识与礼遇。
从他自比管仲、乐毅的这一刻起,武侯的道路其实便已经确定——他要成为的是王佐贤臣,而并非乱世雄主。王者,并不是他的向往,辅臣才是他真正决定要走的路。
当多年之后,刘备亡故,新主刘禅庸弱,国家大权唾手可得,一切都只有一步之距。就是在这样强烈的诱惑下,武侯却依旧能记得自己当初的梦想与选择,坚定不移的走在自己所选择的道路中,竭力于王佐之本分,匡扶幼主,而从未想过偏离自己所在的道路一步。如此,一直走下去:一直走到油尽灯枯,一直走到银丝密布,一直走进他用尽一生心血,也未能走出的定军山。
悲哉武侯。
 
管仲与乐毅的身世都有部分与武侯重合,相信这也是他为什么于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只选择以这两人自托的原因。例如管仲的少年失怙,流于贫穷。乐毅的祖上显赫,而他本人年少便遭遇战乱。
自托于这两人也充分显示出了武侯对自身所具才能的自信,相信自己与他们一样具有经天纬地,匡扶社稷之能。他所需要等待的,只是一位慧眼识才的明主,一位能够如齐桓公、燕王一样礼贤下士的王者之才。而刘玄德的三顾茅庐,谦和诚恳也着实将武侯心中那觅寻英主的,梦想变为现实,使他内心充满了对玄德的感激与赞许,也使得他自踏出草庐的那一刻起,就注定要与其主上生死与共,开创天下。
前文说过,武侯的出山主要得赖于徐元直在刘玄德面前的举荐之功。亦是他告诫其主,孔明是一位不可居就的贤才,若想请得他出山襄助,礼数上一定要做的周全,遂才有了日后名扬天下,为世人所称道的三顾茅庐之佳话。
不过,还有一个人亦对武侯的出山起到了推波助澜的效力。若无他当时的秉言直荐,玄德也不会如此爽快的就答应徐元直亲自前往隆中草庐拜访当时几乎是自己子侄辈的卧龙先生,诸葛孔明。
这个人就是与“卧龙”“凤雏”齐名于荆州,同为智士庞德公所看重的“水镜”司马德操。
 
年长于武侯数十岁的司马德操与庞德公、黄承彦同为荆襄名士,常年隐居于乡野,不问世事。
当刘玄德于徐州大败,不得已前往荆州投奔刘表时,曾想请这位隐世大贤出山相助。但是司马德操拒绝了玄德的邀请,谦称自己是“儒生俗士”,并说道“将军若想得人襄助,何不去寻找荆州俊杰?”而他那一句语带双关,如谜语一般的引荐语,也立刻引起了玄德的兴趣:
“此间自有伏龙、凤雏。”
被问及这两者究竟是谁时,司马德操不假思索的将这两个日后注定要为刘玄德奉献出自己一生的贤才告诉了他:
“诸葛孔明,庞士元也。”
这是刘备第一次听见他们的名字,此时他尚不知道这两个姓名对自己意味这什么。十七年后,自猇亭大败而归的刘玄德躺在自己用自负与一意孤行建成的病榻上时。凤雏庞士元早已故去,用生命与鲜血换来了他如今所立足的国度,而自己却静静的躺在蜀地冰冷黑暗的坟茔中长眠。
而卧龙诸葛孔明此刻正星夜兼程,带着他两个年幼的儿子奔驰在前往永安宫的道途上,内心充满对即将到来的新时期的担忧。自隆中出山后,孔明已逐渐成长为他王业中无法割舍的一部分,成为支撑蜀汉后方最重要的梁柱。是他的左膀右臂,是他最为倚重的丞相。而他,即将要将这片承载着自己一生梦想、希望与心血的大地托付于孔明,要将自己的未尽之志、自己的血脉,自己曾经所拥有的一切都交托给这个在荆州青山绿水间初次相闻的人物:
诸葛孔明。
(第一部分完)
 
转载请标明----仅此而已
 
好文!
 
畸形版三国
 
建安十三年七月,刚刚成为大汉丞相的曹孟德加紧了他的统一步伐,亲率数十万大军南征刘景升,再一次向乱世诸雄们展示出自己决意总揽天下的宏图伟志。
八月,还未等及曹军入境,荆州牧刘景升病逝,少子刘琮接手荆州。
九月,曹孟德的大军进入荆州地境。没有经历一场战斗,也没有通知近在咫尺的皇叔刘玄德,刘琮消无声息的打开襄阳门户,遣使投降,将荆襄九郡拱手交予曹孟德。
刘琮对于玄德的瞒而不报,将当时驻屯于樊城的玄德推入了一个危险的境地。由于没有得到及时的通知与警告。当曹孟德的前军进驻新野后,玄德这才得知了刘琮的投降和曹军的最新动向。
(注:关于此事曹军究竟驻于何地,陈寿的三国志前后不一。魏书记载“驻于新野”,蜀书记载“卒至宛城”,两地相差二百余里,直接影响到刘玄德的战术安排。若在新野,则曹军已近,逃为明智之举。若在宛城,则时间仍有余,可取襄阳自保,不至于奔逃。
因陈寿为晋人,魏由晋代,史料详尽,故魏书记载应确于蜀书,加之校验华阳国志,亦云“至新野方知”,故本文采用“前军驻于新野,后军尚在宛城”之说法。)
刘琮此举其实颇有献玄德于曹军的意味。当时刘琮驻于襄阳,玄德驻于樊城,中间仅隔一条江耳。而刘琮竟没有想起通知被曹孟德列于急欲消灭之对象的刘玄德一声,事后在听闻其驻马于门前时更惊惧不敢起,可见其确有出卖玄德之心。
被刘琮几乎献于孟德军前的刘玄德当时面临腹背受敌的险境,曹军驻扎的新野离樊城不过一两百里,最快一日可至。樊城失守已是时间问题,而一旦落在曹军之手,他将只有死路一条。于是,他做了当时任何人都会选择做的事:放弃樊城,退守江陵。
江陵是荆州的军事重地,内有充足的军辎粮实,西接刘璋,东连孙权。以刘玄德当时之兵力,退守江陵是他唯一的选择。
由于当地民众对于曹军的到来心怀恐惧,生怕徐州生灵涂炭的一幕亦会在荆州上演。于是当玄德之军南下时,宁愿跟随心性宽仁的玄德离开家乡的荆州民众士绅竟有十万之多,当中不乏刘琮的亲随左右及荆州各级官员。而刘氏大军的速度,也由此被严重拖慢。在此情况下,刘玄德便派遣关云长先率领荆州水军沿江而下,相约于江陵会面。
 
另一边,得知玄德逃走,生怕其会率先占据江陵重镇的曹孟德派遣出五千精骑,日夜急速追赶其部曲。终于在当阳长坂坡上追上,大破其军,并俘获大部分随玄德南下的民众,其中便有谋士徐元直之母。
玄德只得率十几骑奔逃,其部将张翼德则领二十骑断后抵抗曹氏精骑,赵子龙则身抱幼主阿斗,于乱军之中护卫主公妻小。(保姆云啊~~)
当时陪伴于刘玄德身边的只有他的两位谋士诸葛孔明与徐元直及十几余众,能于乱军之中不弃这两个丝毫不能保护自己的谋臣,也足见玄德对于他们的器重之恩了。
不过在此一役中,徐元直之母为曹军俘获,徐元直也由此离开了刘玄德,返回荆州救母,从此,再没有回到玄德身边。
 
小八一下,孔明和公瑾:
历史上的孔明与公瑾是没有“既生瑜,何生亮”的火花对撞,作为东吴年轻的军事领袖,周公瑾的才能更多的是表现在战场上。当然就东吴政务来说,他亦有良策建议,但与孔明之间,其实并没有太多交集。除却孔明前往东吴的那几日,他基本上就没见过这个年少自己六岁的外交使臣,更没有妒其才能的相害。公瑾在史上以宽弘著称,富有才华,精于音乐,时人谚曰:“曲有误,周郎顾。”
 
荆州,孕育了季汉王业的雏形。此时的它正如一只静卧于大地间的幼鹰,耐心的等待着自己周身的羽翼逐渐丰盈饱满,双爪日益强健锋利。虽然目前尚且幼小,却已然展现出遨游于九霄碧空的王者之姿。很快,它振翅高飞的英姿便会为世人所见,而它划破长空的潇然长鸣,也将会响彻于荆益大地,并久久的回荡在东汉末年纷乱而广袤的天地之间。
首页 本页[1] 下一页[2] 尾页[25]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三国 最新文章
荆州交易的实质
我一直很好奇,说糜芳背叛
关羽在荆州八年干了什么
这张图可能就是最接近真相的荆州情势
关于关羽北伐,为什么总有人想不通?
话说合肥之战张辽高光时刻,为啥封赏不是第
其实曹髦造反也不是一点机会没有
为何三国前期的人才凋零后,大部分的后代都
马岱北伐之谜
曹魏为什么不主攻蜀汉?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1-07-08 11:12:35  更:2021-07-08 11:31:56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