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购物 网址 日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视频推荐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日历2023  日历2024  日历2025  日历知识  | 每日头条  视频推荐  数码知识 两性话题 情感天地 心理咨询 旅游天地 | 明星娱乐 电视剧  职场天地  体育  娱乐 
日历软件  煮酒论史  历史 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春秋战国 三国 唐朝 宋朝 明朝 清朝 哲学 厚黑学 心理学 | 文库大全  文库分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钓鱼 双色球 戒色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足球 nba 象棋 体操
    
  首页 -> 明朝 -> 资料贴:明代钢铁技的发展和苏钢 -> 正文阅读

[明朝]资料贴:明代钢铁技的发展和苏钢[第1页]

作者:塔奥格的面容
首页 本页[1] 下一页[2] 尾页[5]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发文前些扯点别的
@xuwumao大爹曾经说过,读史需要史德。
同时,吧友也说明了——知识是人的智慧创造的结晶。任何知识都是人不断实践后的结论产物,除了要阅读大量的历史资料,还需要自己去费心整理,而历史的课题中,尤其是技术史类别,不但要具备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和阅读历史资料,还要去做实地考察来支持自己的猜想和论点假设。
出于尊重别人的智慧结晶,我尽可能的把本文引用论述的资料展现出来,不夹带私货和断章取义,我在贴出资料的同时,在追加一些我个人的解读和看法供吧友们讨论。(有错误请指出)
 
本帖引用资料为《14——17世纪中国钢铁生产史》,作者黄启臣。
先贴出前言

本书是作者从拟题计划,到整理资料,讨论和成书,期间经历数年,历尽波折,才仅仅将自己建立在实践考察基础上的著作称为学术文章,而非自认权威文章。这份学术精神和治学态度是值得提倡的,比起某些动辄我比专家强的扯高气扬的靠罗列知识哗众取宠的**犯不知高到哪里去了。
 
中国冶炼技术的发展,从萌芽到成熟巅峰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
期间,中国在冶铁技术发展中展现了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和冶铁工业发展的特色。如汉代的百炼钢,铸铁柔化处理。东汉末期——隋唐时代的灌钢法,直接加强了钢铁生产效率,明朝的苏钢则达到了巅峰状态,其中,明朝的钢铁生产是被容易忽略的,也抹杀了明朝对中国钢铁发展的贡献。
首先谈谈,明初钢铁生产的状态。
我国的钢铁生产在蒙元时期,由于遭到蒙古贵族的残酷压迫和奴役,手工业者沦为奴隶,失去了生产的积极性。从而阻碍了中国冶铁业的发展,甚至倒退。
而尚钺也说明——元代的工商业相比宋代的商业发展,已经衰退。一直到元末农民起义推翻了蒙元的部族政治,才改变这一现状,这位明朝初期钢铁冶炼技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前提,并发展出自己的特色。

而元朝对中国钢铁生产的阻碍在另一本资料《中国古代冶铁技术发展史》中叶得到印证

不仅生产效率低下,而且成品质量很多都很差
而由于人民的抗争,蒙元的官营冶铁也是很不稳定。
而在蒙元压迫下的夹缝中,南方民间冶铁业依旧存在,从而超越了蒙元北方官营冶铁业。
 
再来谈谈明初冶铁技术发展的几个关键方面
首先是铁矿的大量发现和开采。
通过上述的记录可以得知,明朝铁矿的发现和开采,相比以往朝代增加了许多,扩展了原料的来源地。
在对比下表



我们可以获知,明代已经探明的产矿地的县以达到245个,比元代的45处,多了五倍、比清代前期137处多了1.8倍
相当于现代的一千多处的四分之一。而在245处产地中,175处为南方地区的各个县。其中,湖南,福建,广东,云南四省最多。

 
另外,大明会典和明史里面也有矿区的相关记载



明史的记录

可见,明朝发现的矿区是非常多的,个人感觉,这得益于地理学识的进步。才使得更多没开发的矿区被发现。
其中,上述冶炼所的地址也是明确的,并无争议。只是明史食货志中对广州地区的冶炼所有所争议,认为广州铁厂就是佛山铁厂。但是经过考证,证明广州铁厂即佛山铁厂的记载是错误的记录。

 

民营冶铁手工业的兴起。
在洪武18年——洪武28年(1385年——1395年),明朝由于内库存铁过剩,曾一度罢停各处官营冶铁。
而明实录记载——洪武二十八年閏九月壬戌朔工部臣言各處續開爐冶今已三年。而內庫見貯鐵凡三千七百四十三萬餘斤上以庫內儲鐵已多詔罷各處鐵冶令民得自采煉而歲輸課程每三十分取其二。
可见这一举措使得官营冶铁逐渐减少,而民间采矿炼铁逐渐增加。因此,民营冶铁大量增加,并逐渐取代官营冶铁。并出现一省数处,甚至一县十处的规模,我们可以得知为什么永乐时代,铁的价钱被压得这么低了。



可见规模的庞大。
而且,佛山的民营铸铁炉户在洪武时代已经达到40户,炼铁炉户则达到5户。
 


无论是官营还是民营的冶铁业,都是具有相当大的规模的,而后来发展的苏钢作坊也有数十家,每日工作者也有数百人,而屈大均的记载也透露了从事冶铁的劳动力增加,强化了钢铁生产效率。
 
总之可见,明初,相比以前,民营冶铁业发展起来了,并且具备了不小的规模。
 
而中国的钢铁产量,自唐朝以后,基本是向前发展的。其中,明朝钢铁的生产量最高,仅洪武初年就达到18475026斤。
附表格


而这些表格所列的数据,还没有计算广西布政司的官营冶铁和各地民营冶铁的产量。但即便如此,明初的钢铁产量已经超过以外历史的水平。
我们可以拿明初的钢铁产量和唐,宋,元最高的钢铁年产量数据做一个对比。
唐朝元和初年(806——811年)冶炼数 5 每年生产量:2070000斤、记录来源:《新唐书》54卷 《食货志》
北宋皇佑年间(1049——1054年)每年产量:7241000斤 记录:《宋史》卷184
北宋治平年间(1064——1067年)每年产量:8241000斤 记录:《宋会要辑稿》第137册
南宋初期(1127——1162年)(金国此年的记录也包括进去) 每年产量:2162144 斤《宋会要辑稿》第137册 《食货志》三卷
元中统四年(1263年)每年产量:5844000斤 记录:《征榷》卷六 《续文献通考》23卷
明初洪武初(约1368年)每年产量:18475026斤 记录:《大明会典》卷194 《冶课》
可见,明初年钢铁生产力是唐朝的8.9倍。北宋的2.8倍 南宋的8.1倍,元的3.1倍。这仅仅是官营冶铁业的产量记录,如果算上民营,其数据还会更高。
 
值得一提的是

宋代以来,为官营冶炼服务的人民不断反抗,也进一步证明,汉代以来的铁业官方垄断模式已经行不通了。
而宋朝也被迫开发民营冶铁。到了明代,民营冶铁业已经非常普遍了。
总之,明代初期的铁课数,虽然有起有落,但总体处在上升趋势。
 
到了永乐十二年以后,迅速上升。到了宣德九年上升到7倍以上。
另一方面,宋朝开始的民营冶铁业发展也得益于人民的反抗。

 
先更到这
 
支持科普
 
飘过
 
15世纪前半叶,明朝民间冶铁业生铁生产表格


可以看出,明朝从永乐元年——正统十四年的46年间,永乐十二年以前的民营生铁产量均在120万——130万斤左右。并在以后出现持续上升,从1415年——1434年之间,民营生铁产量一般都在500万斤以上,特别是1434年,产量最高,达到了8329005斤。比永乐元年增长了7倍,正统时期有所下降,但是到了成化时代,民营生铁产量又大为提高了。另外,天顺时代的,由于民间冶铁冶课的史料缺失,无法算出民营冶铁在天顺时代的具体数字,但是可以从一些省份的铁课数量看,依旧是上升的,
 
1461年,陕西总部,保定侯梁瑶奏报

1473年,十一月份巡抚陕西的左副都御史马文升奏报



可以从地方的产铁数量状况,可以得知其他省份的生产规模也不会太低。
到了16世纪的嘉靖朝,全国无铁课数字可征询,很难统计全国的冶铁数量。但从1522年——1534年期间的广东铁课,以1531年最高铁课银数八千二百九十两一钱四分来计算,按照铁税的规定是万斤纳银3分计,则此间,广东年生产生铁的数量是27633333斤,比永乐初年的全国生铁产量还要多915万斤。这仅仅是广东一省的民营生铁产量,我们可以想象,如果算上全国的生铁产量,这个数字是空前庞大的。
数字来源为《嘉靖广东通志》卷30。税率见《嘉靖广州府志》卷7。
而放眼到全世界钢铁生产发展史上,明代的生铁产量,自明初到嘉靖时代不仅仅在中国属于历史发展最高水平,而且也是同期世界第一位。
 
另外提一嘴
根据世界历史资料记录,在17世纪70年代以前,欧洲各国没有生铁产量的记录,1670年以后,欧洲生铁产量最高的俄罗斯有2400吨。然而我国在永乐初年,仅仅官营的生铁产量就达到了9231吨。而宣德九年,仅仅民营生产的生铁达到了13831吨。到了嘉靖以后,则达到了45000吨。而英国几遍到1720年才达到17000吨,1740年以后达到20000吨。而美国则在1800年,法国到1870年,日本到1874才拥有生铁产量的记载和统计。至于钢的产量,明朝虽然没有明确的全国统计数字,但是地方数字比较明确,从正德四年,遵化冶铁厂产出钢12000斤,而芜湖已有数百人从事生产的数十家钢坊则练出苏钢,广西广东练出合金钢的情况来看,可以想象,明代钢铁的生产数量是非常庞大的,这充分说明,中国从15世纪——17世纪前半叶,钢铁生产量已经超越了17——18世纪前半叶世界各国的钢铁生产,这是欧洲学者普遍承认的。如李约瑟在1956年在自己的著作中指出

资料来源
《中国古代冶金》 《我国冶炼钢铁的历史》 保尔 芒图的《18世纪产业革命》 《大明会典》卷194
 
说完民营冶铁手工业对钢铁产量的影响再来说说明朝时期,钢铁技术的进步。
先是冶炼炉的进步,
明代冶炼炉的体积是很大的,明代一种大型冶炼炉名称是大鉴炉
正德四年,遵化冶铁厂开大鉴炉十座,第六年又开五座,到了1529年以后,每年开大鉴炉三座。这种高炉是当时最大的高炉。
明朝人朱国桢对于这种高炉的描述为

而清朝人孙承泽的看法是

从这两段描述来看,第一,大鉴炉的高度为4米,炉子全身是石头砌成,并以牛头石为内壁,用简千石作为炉门
用黑沙(铁砂)做原料
除此之外,

宋应星在天工开物里还详细描述

也就是说,这种炉子体积非常大,每炉可装2000多斤铁砂,一个小时可以出铁一炉,按照每矿砂十斤可煎生铁三斤来计算,明代这种炉子一小时可产出600斤生铁,一天炼八小时,则可做到日产4800斤,一年一个炉子可以产出175.2万斤的生铁。
总之,高炉的进步,也大为强化了铁的生产效率。
 
顶,好帖
 
明末高炉的体积也不小,以广东罗定县的炼铁炉遗址为例

另外,还有一种白作炉,是用来专门炒铁和钢的
根据大明会典记载。

可见,一座白作炉的产量也非常可观,这种炉子一直用到近代,甚至现代不少地区依然还在应用
根据近代冶金专家郭绍仪的介绍

 
此外,明朝还有一种小型炉子被成为甑炉。
如图中所示,



这种炉子很像宋朝的行炉,但比宋朝的行炉大一些,这种炉子一直沿用到清朝。
屈大均介绍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炉型还沿用到道光时代
根据当时的人的描述

 
同样,这种甑炉在近代依旧沿用,
近代冶金专家郭绍仪和刘基盘的介绍


而且甑炉一直到上个世纪50年代,不少地区还用来炼铁。可见明代时期这种小型炉子还算比较先进。
 
然后是炼钢法的进步
相比以往不同,明朝冶炼技术的特色为——双联法
何为双联法——即把炼铁炉和炒铁炉串联起来,将原本需要花两道工序完成的冶炼,归纳整合成一道工序完成,将两道完全不同的工序结合起来。
宋应星介绍了这种冶炼方式

双联法工序图

同时方以智也描述过这种冶炼方式

这种一步完成的冶炼发在当时是相当进步的,中国冶金专家李德恒认为,明朝的双联法至少有四项特色符合现代科学炼钢的标准
一、为炼铁炉和炒铁炉串联起来,从炼铁炉里流出的铁水直接流入炒铁炉中进行加工,以往是在铸铁铁水流出后,一般是先做成铁锭,然后在送到炒铁炉进行热处理。而双联法则减少了进一步溶解铁锭的工序,而是直接让生铁水在炒铁炉中直接加工,提高了出铁的效率。
二、是进一步强化了冶铁炉操作的半持续性,能够最大程度保证冶铁炉的持续加工。
三、形成了一套中国独特的钢铁生产系统,即从铁矿——生铁——热处理后的可锻铸铁或直接炒成熟铁——生铁和熟铁结合进一步生产成钢。
四、特色的熔制使用,即向生铁撒上泥灰,然后进行搅拌,泥灰此时的作用属于熔剂,通过搅动来实现进一步的氧化处理。
结合列举的是个特点,可见,双联法为明代工匠们的指挥结晶,这种方法将两种时间,空间不连续的两道工序联合起来,从而既能节省工时,还能够有效减少金属原料的损耗。现代的转炉炼钢直接用炼铁高炉的铁水装炉技术,就是基于这种技术的基础上的。
 
注意:岁采,岁输,岁课都是指政府每年在这方面的收入,其中包括官营冶铁的全部产量。
 
帮顶
 
紧接着是冶炼燃料的变化
燃料,是人类历史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东西,远古时代懂得钻木取火后,告别了茹毛饮血的时代。竹木原料是人类最早接触的燃料,经历了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钢铁时代。
木炭原料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当时的人们已经掌握了用木炭烧制陶器的技术,而陶器的普及,中国很早普及了熟食和开水引用。后来木炭也参与了冶炼金属,既当燃料,也充当还原剂,而从冶炼青铜需要的温度来看,过去烧制陶器需要1050°C左右,与青铜的熔点相近,而中国炼铜一般是加锡,这就就可降低熔点,降到950°C,早期的木炭燃料完全符合要求。
而周朝晚期,早期的冶铁也会使用木炭燃料,不过最初,冶铁规模较小,因此,在森林地带较多的地区,木炭发挥了一定的优势,而早期冶铁技术则是最原始的固态加工还原的块炼铁。即燃烧时,产生的一氧化碳从氧化铁中夺走氧元素,以二氧化碳的形式排除,把矿石还原成金属铁,而早期由于炉温不够,在低温加工形成的成品则是——海绵铁(块炼铁的别称,中国又称之为“恶金”)这种成品杂质较多,需要反复捶打排除杂质,最终得到的是十分软的熟铁,加工非常费时,原料损耗大,生产效率极低,质量是不如同期的铜锡合金,很难用于社会生产用品生产。(兵器要求和工具要求的铁是完全不同的,兵器需要坚韧兼硬度,而农具和工具用铁需要耐磨性,如生铁耐磨性很高,而熟铁韧性好,但是硬度不高,故而早期熟铁并不能满足社会生产需求)
后来,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生铁冶炼开始,并现普及,燃料和还原剂依旧是木炭,铸铁的生产出城了铁质农具的广泛普及,从而开垦地的效率更高,农业生产也进一步提高,促成社会的变革,而中国古代的铁器,根据金相学分析,几乎都是铁碳二元合金。到了战国时代,甚至有些地区已经能够生产钢了。
不过木炭冶铁的缺陷也非常明显,首先消耗量极大,因为制造的温度有限,故而必须加大使用量才能够达到温度要求,因此,古代炼一吨的生铁,就得需要消耗4——5吨的木炭,在汉朝以后,钢铁生产量不断增高,对木材的消耗也越来越多,导致一些森林无法支撑炼钢的消耗需求,因此,古代人们需要寻求新的冶炼燃料。
 
于是,煤炭成为炼钢燃料开始了,煤炭的发现和利用何时开始已经很难考证,但是战国时期的一些记载来看,各地对焦煤的叫法都不一样:
比如山海经的记载:
而后来的汉朝以及魏晋南北朝对煤炭的叫法也不一样。
入汉代的《汉书 地理志》中,把煤称作“燃石”张衡在《东京赋》中又称黑丹。到了南北朝时期,煤炭开始被称为石炭。或者叫画眉石和黑石脂。到了宋朝,南方地区开始把煤炭称为煤。到了明代,当时的人把煤分为三种,1,明煤
2,碎煤,3,末煤。天工开物中又称乌金石。可见中国很早就开始使用煤来作燃料了。
至于中国何时开始用煤炼铁,依据目前的资料很难说明具体时间,不过在河南地区的汉代冶铁遗址中,发现了不少残留的煤块。不仅有白块煤(无烟煤)还有加工过的煤饼。而挖掘出来的煤块,其可燃基都达到了百分之七十以上。可以证明,汉代是用煤炼铁的。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旁证证明汉代——魏晋时期用煤炼铁的历史


到了唐宋时期,由于生活和生产都大量用煤炭,同时为了避免北煤南运,从而节省成本,当时对南方的煤矿开采和寻找都十分重视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煤炭开采和使用的记录比欧洲要早很多,而马可波罗来到中国后,对中国在14世纪使用煤的情况都很惊讶。而他的《马可波罗游记》也在欧洲引起不小的轰动。要知道,欧洲到了16世纪才开始有煤炭使用的记录。
而煤的优点是,产生热量很高,拥有满足冶铁的需求,可以降低燃料的消耗,同时相比木炭,煤更便宜,降低了燃料的成本问题。
但也有缺陷,如原煤受热后容易爆裂成碎末,使用时拥有堵塞炉膛,导致通风不畅,同时,煤中,灰的成分很多,需要更多的熔剂。
到了16世纪以后,中国发明了焦煤炼钢


物理小识中也介绍了这种方式

而欧洲直到18世纪才开始使用焦煤炼钢。
而法国则到了19世纪提出的分类法,和宋应星的分类法提出大抵相同。
而根据外国的记载,德国最初使用焦煤炼钢的时间在1771年。美国大约在1840年以后,而日本则在1878年开始使用焦煤炼钢。
 
很想知道炼的钢都用到哪去?
 
好帖啊,顶上去
首页 本页[1] 下一页[2] 尾页[5]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明朝 最新文章
今天我来给大家介绍我们家乡的方言,广丰话
明朝十六位皇帝的能力之我见
崇祯3700万内帑,舍不得花,是怎么回事?所
这个人真有意思
小伙鞭炮炸ATM想进劳教所过年 不知劳教已废
语文问题:明史这张献忠图六万万是六亿还是
金庸《天龙八部》慕容氏复650多年燕国是不是
话说如果把明朝放在19世纪,按照常理会如何
大一统王朝开国君主能力排行:
明武宗朱厚照究竟为什么一直没有儿子啊?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1-07-07 19:28:24  更:2021-07-07 21:21:47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