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法国也存在着一个少壮好战派,而且这一派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尤其是在波兰王位继承战争后。波兰王位继承战争爆发后,在这些好战派的怂恿之下,路易十五不顾首相的劝说加入了战争,结果法国得到了梦寐以求的洛林,拔出了法国境内的肉中之刺,将边界线向莱茵河更推进了一步。 洛林的取得对于法国来说是一场巨大的精神胜利,导致法国内部好战派的势力逐渐增强,他们的首领是贝尔岛伯爵。他们不断寻求侵蚀弗勒里的统治,而奥地利的继承危机显然是很好的机会,他们甚至已经制定了详细的作战方案。 前面提过,法国在获得了洛林之后签字认可了奥地利的继承安排。但是,这对他来说没有什么束缚力,因为他曾经在四次签字认可了巴伐利亚的继承权。这种矛盾的做法,与其说束缚了法国,不如说让他有行动的自由。 但是,与那些激进的好战派不一样,此时主政的毕竟是弗勒里,而他对国际形势有着更清晰的认识。 此时法国的盟友西班牙正在跟英国作战,而英国已经表态支持奥地利。如果法国和西班牙联合起来对付奥地利,英国即使想脱身都有难度。何况还有俄罗斯等国家。虽然这些国家当前只是表态支持,但是这种隐患始终存在。 法国在路易十四时期的战争中虽然没有伤及根本,但是已经元气大伤,如果没有十足的获利前景,贸然开战只会让法国更受伤。而这些,是那些年轻气盛,只是想着建功立业的好战派的人想不到。 细看起来,当前的形式跟法国路易十四时期没有太大区别,比波兰王位继承战争时期还要差一些,毕竟当时英国没有参战。但即使在那个时候,法国在战场上也没有获得绝对的优势,只不过查理六世另有打算,才能占到了便宜。 巴伐利亚、萨克森这种盟友,历来都是有比没有强那么一点,但是每次在战争中不起反作用就很不错了。更为重要的是,普鲁士(勃兰登堡)虽然一直没有表态,但是表现的像是支持奥地利一样。 与巴伐利亚等国家不同,多年来,在法国和奥地利的战争普鲁士历来是站在奥地利一方。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和波兰王位继承战争时期都是这样。 为此,弗勒里曾派伏尔泰前往普鲁士打探消息,但是。国王腓特烈二世没有做出明确表态,只是在言语之间透露出想要遵守约定,支持特蕾西亚的继承权。 这让法国很担心,因为普鲁士虽然也是个小国,但是毕竟有着8万军队。虽然这些军队的素质未经过检验,但是比起巴伐利亚和萨克森加起来都要多的多。如果普鲁士参战,法国的胜算更是少了一筹。 更为重要的是,此时西班牙正在跟英国打仗,而法国作为西班牙的家族盟友,是要支持西班牙的。而且,法国已经派出了舰队前往美洲地区抗衡英国对西班牙殖民地的入侵。双方可以说剑拔弩张,战争已经到了一触即发的态势。因此,眼看着要跟英国打仗,再去招惹奥地利了,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