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购物 网址 日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视频推荐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日历2023  日历2024  日历2025  日历知识  | 每日头条  视频推荐  数码知识 两性话题 情感天地 心理咨询 旅游天地 | 明星娱乐 电视剧  职场天地  体育  娱乐 
日历软件  煮酒论史  历史 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春秋战国 三国 唐朝 宋朝 明朝 清朝 哲学 厚黑学 心理学 | 文库大全  文库分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钓鱼 双色球 戒色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足球 nba 象棋 体操
    
  首页 -> 煮酒论史 -> 连载《华夏英雄丝路情》汉、唐、宋、明、清惊世的英雄传奇(黄良浩原创) -> 正文阅读

[煮酒论史]连载《华夏英雄丝路情》汉、唐、宋、明、清惊世的英雄传奇(黄良浩原创)[第1页]

作者:天元地浩
首页 本页[1] 下一页[2] 尾页[5]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连载开篇:《开播啦!开播啦!》

    各位涯友、网友,大家好!原创的《华夏英雄丝路情》开播啦!它有四分一的内容改编自本人原创的帖子《家国丝路大英雄》,其他章节则全新播出,长篇连载,定期更新。经过改编与创新,本文的内容将更加精彩有趣,以便满足好奇宝宝的需要,同时让趣味读史伴随大家,一起成长。

    有同学可能会问:这故事从汉唐说到明清,会否成了长长的催眠曲?听着听着,呼噜噜睡着了......可咋整呢?

    咋办?凉拌!

    呵呵,本人虽然不大会撩妹,但是,聊历史还是自信可以侃大山的!我相信能侃得大家睡意全无,因为,发端于中国的“丝绸之路”神秘又美丽,故事当然引人入胜,她就是最好的情怀主线呀,而且,她将唤起大伙儿心中的家国梦想!(说不定,能治打呼噜......)

    而且,请各位大可放心,本人绝不会说得满天神佛,聊得连《聊斋》里的小狐仙都羡慕嫉妒恨,那还了得?

    所以,本人会在文中引经据典,正说历史,与各位高手、专家一同煮酒论史、笑谈古今!

    本书分为以下几大部分:

    一、《大秦前汉篇》
    二、《后汉三国篇》
    三、《两晋南北朝篇》
    四、《隋唐五代篇》
    五、《两宋蒙元篇》
    六、《铁血明朝篇》
    七、《治乱清朝篇》
    八、《中外百科篇》

    这是一部震撼心灵的“华夏英雄谱”,它将向大家开启一个个属于英雄的大时代!描写一个个义胆忠肝、智勇双全的男、女英雄!讲述一段段保家卫国、救国救民的铁血传奇!

    那就让华夏英雄的故事,去点亮藏在我们心底失落已久而又令人感动的希望之光吧!

    论千秋功业,数华夏英雄!

    随后,本人推出华夏英雄的票选活动,请大家积极投票(您也可另外推荐心中的大英雄哦)!

    (后续更精彩......)
    《丝路概览》(1)

    想当初,华夏民族的中原王朝仅以黄河流域为发祥地,那么,中原之邦是如何成长为纵横九万里之泱泱大国的呢?

    这就是国家统一与民族融合的神奇威力啦!华夏军民从中原地区向四面八方进行拓展,成功地完成统一与融合的历史任务,继而对内安抚百族,对外协和万邦,丝绸之路便是其中主要的交通线!

    在丝路里少不了英雄、美人的传奇故事,而丝绸却比美女Q弹的肌肤还要柔滑,演绎着商贸、文化的纽带角色,牵动游子们那深厚的家国情怀!

    对于“丝绸之路”的名称,大家早已耳熟能详,但它却是舶来品。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19世纪提出了这个新名词。“丝绸之路”涵盖了中外交通的所有道路,而丝路历史已经被包含在《中外交通史》里面,专门研究中国对外发展的历史进程。

    “丝路历史”精彩纷呈,它涉及中国对外交流的各个方面(见《礼记》 乐记第十九:"则周道四达,礼乐交通";那就是中外各国礼尚往来的交流乐章),包括但不限于外交、军事、科学、人文等领域。


    

    (李希霍芬像,老李要先跟大家混个熟脸哦)

    为何德国学者要用丝绸来命名神奇的交通大道呢?因为,丝绸是中国的极品特产,具有最高的品牌美誉度,从古到今都广受西方人的认同,相传罗马巨头凯撒就是个“丝绸控”。

    丝绸来源于中华人文初祖黄帝正妃——嫘祖的创造(见《礼记》 礼运第九:“未有麻丝, 衣其羽皮。后圣有作,然后修火之利,范金合土,以为台榭宫室牖户,以炮以燔, 以亨以炙,以为醴酪,治其麻丝,以为布帛”),后圣当然指的是嫘祖,可见,她已经掌握养蚕缲丝的秘技。


    

    (嫘祖像)

    嫘祖被后人供奉为蚕神,当然,她发明了丝绸纺织新技术,造福华夏子孙,及至万世千秋。


    

    (嫘祖故乡)

    秦汉时期,官方主导的丝路交流开始不断进步,逐渐形成一股历史大潮,那是波涛汹涌的滚滚浪潮,推动中国走上发展壮大之路,最终完成天下一统、四海一家的千秋大业!

    (后续更精彩......)
    《丝路概览》(2)

    有几条经典的丝绸之路,具备独特的时空故事,它们是中外交通历史进程的脉络和主线:

    一、绿洲丝绸之路。(又可以简称为:西北丝路)

    她在中国的西北方,因为跨越西域绿洲而得名,西域就是指今天的新疆。这条西北丝路上有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张骞凿空”便是其中之一!

    初时,绿洲丝路的东方起点在长安,后来向东延伸到中原的洛阳,另一面,她又一路向西,辗转到达终点——古罗马的罗马城(意大利罗马)。汉唐丝路里最有名的非长安莫属,但是,敦煌石窟才是绿洲丝路上最宝贵的遗产。


    

    (敦煌莫高窟)


    

    (莫高窟壁画)

    兼容并包是丝路文化的主调,中华文明尊重多元文化的发展,遗憾的是,古罗马人未能理解这一点,否则,罗马城为何只留下残缺的斗兽场?而长安的大雁塔却祥和地屹立上千年呢?

    可以想象,当年那些身着丝绸服饰的古罗马贵族是何等的面目狰狞,他们面对场内人兽殊死搏斗的场面,竟然兴高采烈地大呼小叫,以残暴和血腥为乐,简直就是丑态百出,有一点儿文明人的模样吗?怎么看都像是身披兽皮的疯狂原始人,想想都恶心!


    

    (大雁塔)



    

    (罗马斗兽场)

    西方人有一种观点,认为“丝绸之路”首先是“宗教之路”,本人却不能认同,最初,汉朝使团、商人与西方人(安息人、罗马人)交流的时候,奉上的是精美的丝绸,而绝非什么神的经书,更不会用“神经书”对他人洗脑,因为,那是一条“文化丝路”呀,文化完全可以解释并包容宗教现象,这才是文化的度量与力量啊!

    西方人沿着交通大道向东方最早输出的不是礼物,而是武力!想当年,亚历山大大帝领五万铁骑东征亚洲的时侯,手下人曾一度叫嚣着:“把战争带给东方,把财宝带回西方!”那是何等的狂妄啊?!

    那么,数百年后,请再看看咱们的汉武大帝,他的麾下有雄兵百万、猛将千员,然而,出访西域安息(伊朗及以西)、身毒(印度)的汉使团舞刀弄枪了吗?他们带去的还是丝绸呀!

    汉武帝征伐匈奴,是一场以武止戈、吊民伐罪的正义之战;而亚历山大却妄图侵略印度,打了一次不义之战,最终在对方象部队面前一败涂地,连座驾战马都当了他的替死鬼,他这才幡然醒悟,铩羽而归。

    同样献丑的还有古罗马巨头克拉苏,他妄想征服东面的安息人,悍然发动了“卡莱尔之战”,但是,罗马军团在安息人的闪亮亮的丝绸军旗面前惊呆了,结果,兵败将亡,克拉苏本人也因此丧命,何止输掉了裤子,简直赔了个底朝天,可耻又可笑......

    (后续更精彩......)
    《丝路概览》(3)

    二、草原丝绸之路。

    此路横跨欧亚大陆,从蒙古高原出发,经过西伯利亚高原,向西延伸,穿越东欧后,进入中、南欧腹地。

    当年,汉武大帝刘彻发动了对匈奴的战争,沉重地打击了胡虏的嚣张气焰。到了后汉时期,汉军更彻底击败北匈奴。有些匈奴部落沿着草原丝路向西方迁徙,逐步走入欧洲。直到匈奴大帝阿提拉出现,一切都使东欧的蛮族大为恐慌,因为,来自东方的勇悍骑士所向披靡。

    匈奴人驱赶蛮人,纷纷杀入罗马帝国的领地。欧洲人哀叹“上帝之鞭”来了,不过,那是“匈奴上帝之鞭”的绝唱,匈奴人很快也随之没落,但他们的入侵直接导致西罗马帝国灭亡。


    

    (罗马帝国分裂及灭亡形势)

    到了初唐,唐宗大帝李世民发动对突厥的战争,突厥战败后,也有部落向西迁徙,经历漫长的旅途后,分批进入西亚,逐渐形成后来的奥斯曼帝国,他们最终消灭了东罗马帝国。

    蒙古人崛起于草原,天骄大帝铁木真派出蒙古大军,开始大规模的西征。蒙古铁骑沿着草原丝路挺进,横扫了整个欧亚大陆,让欧洲人不寒而栗,这是蒙古送给西方人的“上帝之鞭”!

    日后,帖木儿大帝同样策动西征,整个欧亚依旧为之震动!

    就这样,中国的四大发明沿着丝绸之路,慢慢传入欧洲,客观上推动了欧洲的进步。

    三、西南丝绸之路。

    秦始皇拉开了开发大西南的序幕,秦人开凿了一条“五尺道”,直接通往滇地。西南丝路到了唐朝才辗转通达天竺(印度),属于其中的一条中印丝路,她神秘而美丽,有着动人的英雄故事。先民在巴蜀与云南之间不断交往,其中抱得美人归的司马相如更是才情尽显,让文采风流的故事在大西南不断传颂。

    四、海上丝绸之路。

    此路历史悠久,而且从来未有断绝过,从秦汉时期开始,一直延续下来,有数不尽的海上英雄。到了明初,郑和七下西洋,把海上丝路推向极盛。在中国沿海抗倭的历史里,涌现了无数英雄虎将,又岂独俞龙、戚虎两位战神呢?虽然,郑和之后再无郑和,但是,海路交通一直在续写传奇,甚至在康熙时期,还有丝路英雄乘船到达西欧。

    英雄郑和也曾有过担忧,因为,利益来自海上,威胁也来自海上!欧洲大航海时代终于来临,西方列强凭借船坚炮利,纷纷越洋而至,他们控制了海路的主导权。1840年,鸦片战争的炮声惊醒了国人,中华民族开始了艰难曲折的复兴历程,海上丝路成为中外交流的纽带,帮助国人奋起直追。


    千秋家国梦,华夏大英雄,这是真实的历史!更是惊世的传奇!从秦皇、汉武到唐宗、宋祖,从一代天骄到永乐、康熙,丝绸之路上,总有英雄挺身而出,又何止张骞、霍去病两人呢?英雄们反抗侵略、保家卫国、维护统一、筹边安民;他们致力于中外发展大业,出色完成历史使命,并创立旷世奇功,以致威震中外,名动古今;他们的功绩将永远激励后人!

    正是:黄花明日归何咎,良因善果问史求,浩渺苍穹悲壮烈,著作激扬论千秋!愿和大家一起,评论华夏大英雄,分析华夏大战略,启发华夏大智慧!

    来吧,让我们先从秦汉时期开始,经历唐、宋、明、清,去跨越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走近这些可爱的华夏丝路英雄,去聆听他们发自内心的呼唤和呐喊吧!

    

    (鼎盛时期的丝路交通大布局)

    (后续更精彩......)
    第1章、《秦始皇的困惑》(2)

    那个周幽王下场最可悲,为了讨好宠姬襃姒,而烽火戏诸侯,不但失信于天下,还种祸于萧蔷。由于后嗣的问题,惹毛了申侯;一怒之下,申侯当了“周奸”,勾结犬戎,内外合谋,攻破镐京,袭杀了昏聩的周幽王,三百年西周由此灭亡。(周厉王残暴,周幽王荒淫,自己把江山给断送了,但始皇帝又如何呢?他只能上演黄昏夕阳里最后的辉煌,因为,暴秦也时日无多了,难怪他心神不宁啊!)

    当初,西周虽然覆没,不过,这样才给了秦人机会,秦襄公奉命大举讨伐犬戎,终于才位列诸侯,有了根据地。西周之亡,对于始皇来说,必定是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亡秦者胡”此四字,就像锥刺针扎一样,折磨着始皇帝。(朕的锦绣江山、俺的如花美女,焉能便宜了胡虏,哎呀妈呀,他们妻其后母,不讲礼义,啥事儿干不出来呀!那可是贼心不死,色心又起,未惧人老色衰,就怕采花贼惦记!何况都是一群嗷嗷叫的大色狼呢?)

    始皇帝不愧是一代雄主,与其惶惶不可终日,不如面对危机,破解危险,那样方可转危为安!嬴政二话不说,马上动手。(朕有良将强兵,胡虏休得猖狂!蒙恬听命!)

    秦始皇亲自点将蒙恬!(蒙爱卿呀,驱逐胡虏,保国安邦的任务就交给你啦,你要维护世界和平哦!)

    秦始皇的信心不但来自秦国的骁兵勇将,更源于秦国历来的成功案例。

    不说秦襄公击退犬戎,但说秦穆公之时,秦人已然能征服西戎,因为得到由余的帮助,穆公施用兵威,迫使八个戎王臣服,大秦向西拓地千里(见《史记.匈奴列传》:“秦穆公得由余,西戎八国服於秦”);无后顾之忧,方能开展东进之业,秦穆公最终成就了春秋五霸的赫赫威名。

    而当时,秦始皇一统六国,恐怕秦穆公天上有知,都会高兴得活过来!青出于蓝胜于蓝的实力,让始皇重新布局,击战鼓而用良将,蒙恬乃不二之选!

    当时的中外格局还不明朗,辽东有东胡和山戎之类的外族盘踞,晋北又有楼烦与林胡等部落游牧,最麻烦的要数匈奴人,他们往往南下到河套一带的草原狩猎,打猎后顺道打劫,打劫后顺道打仗,总之要把秦人当作猎物;被一群野蛮人欺负,对方舞刀弄枪的,追着你满世界跑,这种感觉谁会开心得起来呢?更何况大秦的西边还有羌戎人呢!

    如果,蛮横的戎狄不约而同来袭,从辽东到陕北,再迂回陇右,多处入寇,齐发并犯,遥相呼应,那大秦兵将岂不是首尾不能相救吗?疲于奔命会跑死人的呀!看看战国时侯的中外形势吧;可以参考史书《资治通鉴》第六卷,上面说:“先是时,天下冠带之国七,而三国边于戎狄;秦自陇以西有绵诸、绲戎、翟、〈豸原〉之戎,岐、梁、泾、漆之北有义渠、大荔、乌氏、朐衍之戎;而赵北有林胡、楼烦之戎;燕北有东胡、山戎;”


    

    (战国时的夷夏形势)
    第1章、《秦始皇的困惑》(3)

    由此可见,胡虏戎狄都盘踞在中国周边。

    外族的威胁由远而近,他们依次分布在边关,主要有以下的麻烦:

    1、辽东的东胡与山戎会入犯燕、辽之地。

    当年,齐桓公曾发兵救助燕国,驱逐了外敌山戎人(见《春秋别典》:“二十七年,山戎来侵,齐桓公救燕,遂北伐山戎。”齐桓公、晋文公都曾搞过轰轰烈烈的尊王攘夷运动,胖揍了胡虏们一通,的确提振了中原王朝的士气,否则,周王就算吃了伟哥恐怕都雄不起来,那可真是熊了,深宫怨妇们还不嗷嗷叫啊?)。

    但是,当时秦帝国已经灭燕,就怕燕国的遗老遗少们死心不息,悄悄去勾结外族,来个里应外合,入犯秦王朝的边境,企图复辟。

    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控制原来的燕长城,把防线从辽东一直延伸,涵盖幽燕之地的北部,燕山和阴山东段就是最好的天然屏障,要好好利用这个地利优势。

    可惜,日后整个阴山山脉落入匈奴人手中,幽燕地区不但北部藩篱尽失,而且,阴山反倒成了匈奴人的狩猎场,他们打造弓箭,训练士马,储备食物,总是由阴山南下劫掠,使后来的中原王朝十分被动。阴山防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由于秦帝国的核心在关中,咸阳距离燕、辽之地有近万里之遥,如果敌人入寇,即使用快马火速报告咸阳,最快也需要超过一旬的时间。假如秦国发出号令,征调兵马,火速驰援,怎么的也需要一个月,到时候,胡虏早已抢光杀光,满载而归,你才赶过去,黄花菜都凉啦。

    因此,无论如何,都必须把敌人挡在燕长城以北。既要加固燕长城,更要拓展燕长城,还要打通由咸阳到燕、辽的战略通道,发兵运粮全指望它了。(秦始皇对燕人的心情十分复杂,当年的燕国太子丹竟然唱了一出刺秦的大戏,秦老大差点儿报销在朝堂上,能不恨之入骨吗?倘若再让燕国遗民从背后捅上一刀,那还了得?皇帝老儿非跳起来,扫平他们不可!因此,燕长城绝不能拱手让人!)

    2、楼烦与林胡等部落会对晋北寇边。

    敌虏一旦攻破晋北的大门,就会大举南下,直逼晋阳城(今天的山西省太原市)。如果敌人绕过晋阳,还可以向西南面挺进,用不了多久,就会抵达黄河蒲津渡口。

    即使胡虏没有船只,只要他们肯去抢夺,还是能收集渡河的舟船,如果突破蒲津要塞,强渡蒲津口,大可威胁秦王朝的京畿重地,那么南面的函谷关就形同虚设了,犹如马奇诺防线一般,毫无用处。

    如此一来,敌寇可以从容杀入关中,关中平原一马平川,再也无险可守。当胡人跃马渭河的时候,会发现前面有座富丽堂皇得惹人犯罪的咸阳城。那个“亡秦者胡”的预言恐怕会变成现实,你说这有多可怕呀?

    还是那个思路,要防范关东六国,也要抵御胡虏,更要防止外敌与内奸勾结,合谋发难。最好的办法,还是御敌于国门之外,那么,赵长城就必不可少啦。

    3、匈奴人猫在河套地区,离关中最近,威胁最严重,压力山大啊!

    虽然,匈奴人夹在月氏和东胡之间,像个受气包一样,但是他们最顽强,已经繁衍了超过一千年,不但没有衰弱,反而越发强大。

    只要匈奴人策马南下,轻骑兵能快速突击,兵临咸阳北面的萧关。他们的弯刀一直悬在秦王朝的头上,秦始皇还能吃得香、睡得甜吗?想当年,李牧也要与匈奴人周旋多时,最后才击破敌虏。胡虏里面,数匈奴人最为强悍、蛮横,真的不好对付。

    如此一来,秦长城工程也必须马上开工,而且,不能让赵长城、燕长城荒废,中外形势潜伏了风险,不能视而不见啊!


    总之,外族时常想入侵中国(见《春秋列国志传》:“有戎卒十五万,常有侵犯中国之意”),这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让人头痛的蛮族,秦王朝将如何对付呢?有妙策能让人省省心吗?

    一切且看下回分解......

    (后续更精彩.....)
    第2章《军神数李牧》(1)

    自从西周亡于犬戎,戎狄就纷纷侵入中原,真是昏君如此窝囊,引无数野蛮人竞折腰。要不是齐桓公、晋文公先后奋起,扛着尊王攘夷的大旗,谁还能压制得了蛮人呢?如果光依靠后来债台高筑的周天子,恐怕中原的锦绣河山早为胡虏所有啦!

    因此,秦始皇与蒙恬都要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外胡侵暴中国,由来已久,这种风险与日俱增,担心的事情并非空穴来风。

    那么秦王朝御外的风险都有哪些呢?

    一、内外勾结,开门揖盗,也不是没有可能。

    那主要的教训有二:
    其一、若不是申侯勾结犬戎,周幽王不会惨死在骊山脚下,西周更不会灭亡。中土一旦衰微,外族必然入寇。

    其二、周襄王伐郑时就出过昏招,他借用戎狄兵马,攻伐郑国,先娶戎狄女子为狄后,但念完了郑国这经就不要和尚了,废了狄后,一脚把人家踢开。不要说和尚不干了,连尼姑都吞不下这口恶气。周王做初一,狄后做十五,勾结合谋之下,狄后做了内应,引戎狄兵临城下,大破周襄王,驱赶得堂堂天子像丧家犬一般。要不是周王向晋文公告急,说不定就要客死荒郊了。晋文公尊王攘夷,兴兵驱逐了戎狄,如此这般才迎回了周襄王。

    (见《台湾通史》 史卷十三:“降及春秋,齊桓、晉文,尊王攘夷,取威定霸,非兵莫屬,故使子孫無忘其功。”;又见《三家注史记.匈奴列传》:初,周襄王欲伐郑,故娶戎狄女为后,与戎狄兵共伐郑。已而黜狄后,狄后怨,而襄王後母曰惠后,有子子带,欲立之,於是惠后与狄后、子带为内应,开戎狄,戎狄以故得入,破逐周襄王,而立子带为天子。於是戎狄或居于陆浑,东至於卫,侵盗暴虐中国。中国疾之,故诗人歌之曰“戎狄是应”,“薄伐獫狁,至於大原”,“出舆彭彭,城彼朔方”。周襄王既居外四年,乃使使告急于晋。晋文公初立,欲修霸业,乃兴师伐逐戎翟,诛子带,迎内周襄王,居于雒邑。)

    这两个血淋淋的教训警示着世人,秦始皇又岂会不知呢?他对刚亡国的六国贵族始终提防,特别是燕、赵边人,他们靠近戎狄地界,说不定哪一天不爽,就会引狼入室;因此,必须隔绝里通外敌的声息呼应!

    二、从辽东到燕北是秦王朝的东极之地,若有蛮族的烽火之警,怕是救援不及。

    因为,秦始皇将天下兵器收到咸阳,铸造了十二个巨大的铜人,希望借此削弱东方的遗老遗少们。而且,秦始皇已经派五十万大军南下,攻伐百越。因此,东北方的驻军不会太多,加上边地兵甲不精,打起仗来,急需后勤补给,但长途运输十分困难。

    三、秦朝北边防线太长,若分兵驻守,消耗太大,每处又显得兵力不足,恐怕不能持久抵御。

    分兵则势单力弱,胡虏只需要集中力量,攻其不备,寇其薄弱,入侵的成功率很高,绝对可以中大奖。尤其是河套地区,那里是蒙古高原进入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一方面水草肥美,能养马练兵;另一方面,过了黄河就一马平川了,北虏的铁骑俯冲而下,必定势不可挡!如果由北面冲进来,那嗜血的群狼还能不扑向关中吗?他们的眼睛都会死死地盯着咸阳城,总之,咸阳有多繁华,胡虏就有多残暴!

    (后续更精彩......)
    第3章《蒙恬大英雄》(1)

    秦始皇把对付匈奴的重任交给了蒙恬。之所以重用蒙恬来打击胡虏,那是因为蒙氏家族三代为将,战绩显赫;而且,蒙恬破齐有功,又身居要职;蒙恬办事,始皇放心。且来看看蒙家的功勋吧。

    蒙恬祖籍齐国,他的祖父叫蒙骜,首次立大功时一举击破韩国,夺取成皋、荥阳这两个战略要地,成皋关控制着中原往来的要道,十分险要,乃兵家必争之地。而荥阳居天下之中(大约在今天郑州附近),一旦秦国控制荥阳,就可把中原的敖仓纳入其势力范围,以荥阳为前敌指挥部,出师则兵精粮足,守险则城高濠深,进退自如,军事上完全压制着关东诸侯,所谓:“得中原者得天下!”从此,大秦的铁骑纵横九州也无所畏惧啦!

    果不其然,蒙骜接连带兵攻伐赵、魏、韩三国,略取数十城池,把三晋诸侯都给打趴下了!

    蒙骜的儿子叫蒙武,所谓虎父无犬子,这个虎子也是猛人一个,他跟随王翦进攻楚国,一则大破荆楚,二来诛杀项燕,三者俘虏楚王,兵锋所指,所向披靡!比起他老子蒙骜来说,可算是青出于蓝胜于蓝!

    蒙恬就是蒙武的儿子,弟弟叫做蒙毅,蒙恬继承祖上之威,出兵攻齐,也是好一顿胖揍,快把齐国给打残废了。于是,因功当上了内史。


    

    (蒙恬塑像)

    这个内史职位很重要、权力极大,有点儿类似秦王身边的总管及秘书长;四面八方的奏报往来不断,但书信都由内史阅读处理,而且,他还掌握着王治威权:爵、禄、废、置、生、杀、予、夺。以上归于秦廷的八种王权,内史悉数掌握,可谓威风八面啊!(见《周礼》 春官宗伯第三:“内史掌王之八枋之法,以诏王治。一曰爵,二曰禄,三曰废,四曰置,五曰杀,六曰生,七曰予,八曰夺。”)

    当时,蒙氏兄弟二人都得到秦始皇的信任,出师驱逐胡虏,舍蒙恬其谁呢?

    面对胡虏这个大麻烦,秦始皇与蒙恬作了不少准备,而且,逐一实施了风险破解之法:

    风险一、北面的匈奴人长期渗透,已经进入河套平原,在肥美的草场上肆意放牧,啥时候明火执仗,跑来咸阳抢银行,都是个恐怖事件。秦廷的威胁时刻存在!

    风险二、大秦西面有羌人游弋,陇西并非那么安定,若人家回味着犬戎攻破镐京之事,也跑来玩命,那还不吓出一身冷汗呀,可万万不能掉以轻心哦!

    风险三、东胡可以入寇辽东和燕赵之地,那里天高路远,鞭长莫及,说不定亡国的余孽又会沉渣泛起;他们虽表面恭顺,但面上有反相,脑后有反骨,肯定少不了反骨仔,要是来个里应外合,绝对是坑爹没商量啊!

    (后续更精彩......)
    第3章《蒙恬大英雄》(2)

    蒙恬有何破解之策呢?

    哼哼,蒙将军神勇,他的破解之法有的是:

    一、保证安全的战略纵深和防御距离。

    1、公元前221年,蒙恬带领三十万精锐秦兵出击,驱逐了匈奴散漫的游牧部落,一直把他们赶过黄河以北,首次夺得了“黄河九曲,唯富一套”的河套地区,并且在该地设置九原郡。哼,你们这帮野蛮人,从哪里来滚回哪里去!(《三家注史记》卷八十八  蒙恬列传第二十八: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


    

    (秦军夺取河套)

    蒙恬出师得胜,为关中的秦廷赢得攻防优势,获取足够安全的战略防御距离,如果匈奴人日后突然失心风,啥时候又来“抢钱、抢粮、抢娘儿们”,也得掂量一下。他们要游牧南下,已然失去了水草地,骑兵和战马就没了补给,也没水解渴,难道喝西北风吗?那么,上千里空无人烟地长途奔袭,是相当危险的;沙漠和戈壁都是秦王朝的天然屏障,就算侥幸溜进来了,人困马乏之际,变成强弩之末,大势已去!恐怕看见美娇娘,连口水都咽不下,只能咽气啦,还怎么劫财劫色呢?

    蒙恬反客为主,控制了河套平原,那里土地肥沃,可以农耕,变牧为耕,士兵就能屯驻下来;只有储备自给自足的粮食,才能打持久战,打不死你匈奴人,都能把你耗死!

    2、蒙恬毫不客气,他把西羌人免费地武装押运出境,礼送回家,只不过是先礼后兵罢了!

    拜拜啦,羌人们,俺们秦人不会想念你的,你们放眼看不到,伸手够不着,眼不见心不烦,皆大欢喜,最好老死不相往来,镐京的美梦不会再有啦,就呆在鬼地方吧,大秦主宰天下,咱们说了算!(见《文献通考》卷三百三十三·四裔考十:“秦平天下,蒙恬西逐诸羌出塞。”)

    二、进行防御资源的优势整合和控制。

    蒙恬把燕长城、赵长城与已有的秦长城连贯起来,西起临洮,东至辽东,这里有万里防线,工事坚固,足以阻挡南下的蛮族铁骑!由此,长城英雄蒙恬挺起了华夏民族的脊梁,那是反抗侵略的铁骨脊梁啊!(见《史记.蒙恬列传》:“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馀里”)


    

    (秦长城的形势)

    原来,匈奴人还可以避开河套,绕道晋北,甚至奔袭幽燕,或者沿途寻找黄河的渡口,如果敌人迂回前进,抄小路过来打你一记闷棍,也够呛,所谓:“盲拳打死老师傅!”战线延绵何止千里呢?防不胜防呀!

    本来燕、赵、秦三段长城已经可以各自御敌,如今,整合长城后,对手就无隙可乘,无能为力了;坚城在上,无法仰攻;高山之下,难以持久。不想饿死就赶紧跑路吧!

    至于那些潜伏的内奸就更别提啦,他们出不去、进不来,一道长城防线,绝对可以吧内外勾结的风险隔绝,孤立的闹事者,传不了消息,蔓延不了风险,还斗胆犯事儿吗?那就等着咔嚓吧,恭喜啦!

    秦军控制了蒙古高原向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过渡的制高点。幽燕之地北有燕山,秦晋之地外有阴山,地势险要。防线如果依山设置,就能压制敌人,假如翻山越岭都那么困难,就甭想顺顺当当地攻城拔寨了。长城等防御工事依山而建,居高临下,易守难攻。因此,要把所有险要之地都牢牢掌握在手里。

    三、建立烽火预警系统。

    蒙恬的长城上建有不少烽燧和敌楼,一来可以瞭望敌情,二来能够躲避矢石,三来当用狼烟预警,浓烟是垂直上升的,所谓:大漠孤烟直;方圆十里都能看见,胡虏无法及时实施突袭,当兵临城下之时,我方已经做好作战准备。而且,长城上声息相同,一处处狼烟点起,一面面战鼓雷鸣,千里警报,消息灵通,那样能抓住战机,给来犯之敌以迎头痛击!

    四、长城防线是协同作战体系。

    只要有一处发现敌情,长城上各路驻军能直接往来策应,轻骑兵都能奔驰其中,只要有生力军驰援,就不怕师老兵疲,弹尽援绝!

    五、建立协同攻防体系。

    塞内的精兵在收到告警后,可以立即出发,奔赴前线,城上协防,城下备战,分工合作,协同作战,当时的长城是史无前例的战守工事,当敌人疲态毕露之际,便是我军出塞冲锋之时。

    六、加强后勤补给线的建设。

    在蒙恬修长城的过程,秦始皇也没闲着,他发动了大规模的交通建设,驰道的作用最为明显。大秦驰道,可以“东穷燕齐,南极吴楚!”那么万里之外的辽东,一旦有事,十万火急的救援也是计日可至!(《汉书·贾山传》曰:“秦为驰道於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

    始皇帝还想巡视九原地区,因此,蒙恬已然着手建设由关中到河套的直道!(见《三家注史记》卷八十八  蒙恬列传第二十八:始皇欲游天下,道九原,【正义:九原郡,今胜州连谷县是。】直抵甘泉,正义宫在雍州。乃使蒙恬通道,自九原抵甘泉,巉山堙谷,千八百里。)

    路通财通,百货流通,军事辎重、粮草兵甲就不愁啦!


    

    (秦时交通形势)

    如此一来,蒙恬的威名震动长城内外,远慑塞外草原,匈奴人连李牧都惧怕,更别说蒙恬了,只能灰溜溜地向北遁去。

    (后续更精彩......)
    第3章《蒙恬大英雄》(3)

    可是,秦王朝虽然表面上盛极一时,但内部已经危机四伏,长城工程太过巨大,秦始皇又急功近利,对劳动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可惜:长城已立,祸伏萧墙!

    大秦国内潜在太多致命的问题,生死存亡的新危险又步步逼近了:

    一、长城工程浩大,徭役沉重,民不堪役,不可持久。

    秦始皇没有想到持续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问题。如果把工程分期建设,逐步推进,那样就能控制局面,不致糜烂。假如,秦始皇先把北方三段长城连贯补缺,其余工程暂缓,以观后效,则可节省民力与财力。可惜,始皇帝没有风险管控的能力,也没有建设国家风控体系,一人独担王朝的安危,是何等的危险呀!可谓:明枪易挡,暗箭难防。那太监头子赵高就是个隐藏极深的大头鬼,放冷箭、捅刀子,一样没少干,还能骗过秦始皇的眼睛,耗死了始皇帝才悍然发难,不但搞死扶苏,还害死蒙恬,秦始皇身边有这号奸邪存在,竟然不能察觉,那刘邦、项羽真要烧高香啦!

    1、秦王朝本应用商贸策略去调控国际关系。
    可以派人到塞外探听情况,因为匈奴已经北撤,暂无南下意图,而且,匈奴与东胡、月氏不和,外族之间可以相互牵制。可以试用外交手段,调和戎狄,控制蛮族,设法调控国际关系,这样才能减少兵民之苦。例如:开设边关贸易,敌人打不过、抢不来,还可以做生意嘛!财源滚滚又不用掉脑袋,何乐而不为呢?

    2、秦王朝应当建立风险识别体系。
    随时进行塞内外的调查研究,及时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危害的程度,未雨绸缪,随时调整防御方案,不至于瞎指挥,蛮干费劲还吃力不讨好!

    3、把内外风险排个先后次序,依次解决问题。
    凡是风险问题讲求轻重缓急,总不能因为外患而激化内忧,把老百姓都给逼反了,哪里有好果子吃呢?饭要一口口吃,问题也应逐一解决。

    4、秦帝国没有风险应急体系。
    定期派人到工程工地调研,当发现百姓不堪徭役,有大规模死亡的情况,就要果断停工检讨,应急处理。由于外患已经排除,工程可以暂缓,让老百姓喘口气!否则,既影响了农业生产,苍生又没了活路,天灾人祸就会接踵而来!

    二、戍卒征发应控制规模,限制征发地区。
    防御长城的戍卒应该以附近的乡勇、民壮为主,而且要在秋收之后调发,既不耽误农时,又能应对胡虏在秋冬季入犯的风险。否则,如果因工程和戍边死人太多,还要到内地去征兵,很容易失控呀。好死不死,一个大泽乡就出事了。陈胜吴广伐木为兵,揭竿为旗,足以毁掉大秦的所有防御体系啊!


    

    (大泽乡起义)

    总之,中外交通大业应当以外交和贸易为主线,武力是万不得已才启用的。后来的汉朝统治者就聪明多了,他们懂得用关市贸易来招抚北虏,长城边塞一度生意兴隆(见《史记.匈奴列传》:今帝即位,明和亲约束,厚遇,通关市,饶给之。匈奴自单于以下皆亲汉,往来长城下。......然匈奴贪,尚乐关市,嗜汉财物,汉亦尚关市不绝以中之。)。如此一来,在长城内外的汉匈地区,形成了不少”丝绸之路“,让丝路商贸得到了发展的空间,不过,这些都是后话啦,以后慢慢再讲。

    可惜,秦始皇罔顾天下苍生的苦难,继续施行暴政,为秦帝国留下深深的隐患。前209年,秦始皇在出巡的路上病死,秦王朝气数将尽啦!秦始皇到死前一刻都没有想到,他大兴土木地筑长城、修陵寝、建宫殿,并不能为王朝带来梦想中的万世太平,反而将他一手打造的帝国推向万恶不劫、万劫不复的万丈深渊,最后,直摔得粉身碎骨!嬴政死了,而秦帝国的命运似乎在冥冥中早已注定,真可谓:六世余烈奋秦戈,一统长生梦为何?仁义不施攻守逆,民夫作难碎山河!(原创古诗《拷秦问》)

    始皇帝驾崩不久,英雄蒙恬就被赵高害死了,关东诸侯大乱,长城防线也随之失效。因为,戍守的士卒纷纷逃散。如此一来,匈奴单于还不是照样南下,侵蚀河套边塞吗?(见《三家注史记》卷一百一十  匈奴列传第五十:“匈奴单于头曼不胜秦,北徙。十馀年而蒙恬死,诸侯畔秦,中国扰乱,诸秦所徙適戍边者皆复去,於是匈奴得宽,复稍度河南与中国界於故塞。”)

    当赵高杀害蒙氏兄弟后,长城虽在,但大秦已经自毁长城啦,毁的是军心士气,毁的是民意人心啊!但不管如何,蒙恬当称得上是中外交通史上的长城英雄,秦人曾一度经略河套草原,也算得上为边塞丝路作出铺垫的贡献吧。正是:带兵筑城守藩篱,击却匈奴七百里。忠良愤慨将受戮,报国一心断不移。(原创古诗《悲蒙恬》)

    最后,直到暴秦灭亡,而那句“亡秦者,胡也”变为段子,竟然成了天大的笑话,原来,“胡”者非胡虏也,乃胡亥(秦二世)也!那不是历史上最大的讽刺吗?正是:秦川八百江山秀,皇霸九州万载求。暴虐天下当何罪,政亡二代笑千秋!(原创古诗《秦暴亡》)


    

    (秦二世胡亥像)

    北胡与南越曾是秦王朝的两件烦心事,胡虏已经准备卷土重来,那么,越人还安分吗?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后续更精彩......)
    第4章《赵佗崛起》

    想当年,楚国消灭越国,令江淮同为一家。但是,后继的楚王越发昏庸无能,秦国派出骄兵悍将,大举讨伐楚国,过了不久,还攻陷了郢都。楚国兵败将亡,只好迁都避祸。但是,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秦国战神王翦到底还是来了,当时,楚国曾经一度击败李信,重创了二十万秦军,楚人自以为秦国对他们无可奈何。

    谁知道,秦将王翦是个狠角色,他按兵不动,坚守营盘,专心训练士卒,不断消耗并麻痹楚军。于是,楚人变得大意轻敌,又在旷日持久中,搞得疲惫不堪,唯有撤退。好死不死,貌似保守的王翦终于奋起神威,他突发奇兵,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把楚军打得大败,还把楚国名将项燕杀死,最后,秦军俘虏了楚王,彻底消灭楚国,不但把江淮纳入怀内,还显示出并吞百越的野心。

    越人自从败于楚国后,都纷纷南下,或者逃到海岛上,或者翻山越岭,进入闽越,甚至远迁岭南之地。秦始皇很有眼光,他盯上百越了,因为,那里有海外贸易的宝贝,所以,翻越五岭也在所不惜。(哼哼,百越的土地、美女、宝贝,朕全都要,就算美人鱼游过,朕都要把她捞上来,哈哈哈......)


    

    (五岭形势)

    秦始皇要把开疆拓土的大业向南方推进,《淮南子.人间训》里面说到:“秦皇挟命录图......又利越之犀角、象齿、翡翠、珠玑,乃使尉屠唯发卒五十万,为五军,一军塞镡城之岭,一军守九疑之塞,一军处番禺之都,一军守南野之界,一军结余干之水......”。

    公元前221年之后,五十万秦兵南攻百越,军队都驻扎在关键的地方,其中番禺之都就是现在的广州。

    秦时的番禺是百越之地唯一的贸易大港,而且受到官方的保护,其海洋贸易自然兴盛,秦始皇所热切渴求的犀角、象齿、翡翠、珠玑都汇聚于此。史书上有这样的描述:“处近海,多犀、象、毒冒、珠玑、银、铜、果、布之凑,中国往商贾者多取富焉。番禺,其一都会也。”

    其中,毒冒、珠玑只能由海外运来,光靠种田种不出,掘地三尺也挖不到。没有海船、渔舟就甭想啦。

    因此,番禺很受秦军的重视。超级海港是找到了,但如何交通中原,尤其是关中之地呢?且慢慢看来......

    进攻岭南的时候,秦兵的嗜杀为自己带来了灭顶之灾,《淮南子.人间训》当中说到:“(秦军)三年不解甲驰弩,使监禄无以转饷,又以卒凿渠而通粮道,以与越人战,杀西呕君译吁宋,而越人皆入丛薄中与禽兽处,莫肯为秦虏,相置桀骏以为将,而夜攻秦人,大破之,杀尉屠唯,伏尸流血数十万,乃发适戍以备之”。屠雎只知道大开杀戒(光看名字,容易怀疑他是杀猪的改行去杀人了),还杀了个人头滚滚,居然连人家君主都给“咔嚓”了,对方当然跟你玩命啦(把人当猪一样屠宰,还有人性没?二师兄都看不下去了)。秦军不擅长打丛林战,结果,比数千年后身陷越战的美军更惨,入山的秦军给人齐刷刷团灭,全成了山精地灵、游魂野鬼,恐怕只剩下赵佗这路人马了。

    秦军在百越之地惨败,其祸根在于后勤补给困难,到陌生的地方,去打山地丛林战,这是凶险万分的!秦军在战场上难以持久,大军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又贸然深入敌人潜伏的险境,才不幸中了夜袭之计。那怎么办呢?当然是要保护粮道,保证其畅通。

    《汉书.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当中揭开了运粮之道:“将楼船之士攻越,使监(史)禄凿渠(灵渠)运粮,深入越地,越人遁逃......秦乃使尉佗将卒以戍越......”赵佗自此就崛起于岭南之地,他安抚百越军民,最后收服了百越军民,可见,光靠暴力无法解决问题。后来,《过秦论》里面是这样写的:“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岭南之地终于纳入到华夏的版图当中。不论阵亡的屠雎,还是新来的任嚣,他们与岭南的缘分都很浅,唯有赵佗扎根岭南,经略岭海超过半个世纪,难怪他成了南下干部中最成功的一个。


    

    (赵佗塑像)

    如此一来,关中之都便可以通达岭南之港啦。试想一下,从秦咸阳启程上路,南出武关,能辗转到汉水上游,改乘楼船,舰队一旦进入长江水系,当即可以游龙脱困冲千里,神蛟得道访万邦。由于史禄在广西开凿了灵渠,长江支流湘江和珠水分支漓水可以连接,它们在灵渠得以相互沟通!

    正是:神工鬼斧辟岭南,引水激流涉险滩。千载灵渠通百里,湘漓渐渡万重山。(原创古诗《灵渠工》)如此一来,两大水系联成一片,相当于打通了人体的任督二脉,以致江海商贸畅通。中原的山土之货能源源不断运抵岭南,先聚集于江海大港番禺,再把舶来的海洋之宝北送神州大地,就这样,世界性海上丝绸之路的官方策源地便开始落户番禺啦!

    秦王朝在岭外设置了三个郡,由东到西依次是:南海郡、桂林郡、象郡。象郡可以走入越南北部,这为日后赵佗经略北部越南提供了地理上的便利。

    象郡在今天越南的北边地界,桂林郡与象郡控制着北部湾沿岸,而南海郡在珠江口,它的郡治就在番禺城。

    从南海郡经桂林郡,再到象郡,它们的沿海地区,勾勒出南海丝路最初的曲线,商船基本上都是沿着海岸线航行的。


    

    (秦统一百越形势)

    象郡之内多有山岭丛林,沿海地区比较荒凉;桂林郡内有十万大山,刚好把江河与沿海地区分隔;只有南海郡的优势得天独厚,它处在珠三角平原,珠水水网西有西江,北有北江,珠江口通往无边无际的南海。

    番禺乃通江达海之处,粤西雷州、廉州沿海地区有珍珠池,而象郡出产玳瑁。后来,时移世易,象郡之外也发生了变化,它的南面分出了日南郡,其南端的象林县又衍生出林邑国,它的海边出产玳瑁,由此可知,海外舶来品一直都大受中原人欢迎,于是,犀布、玳瑁成了朝贡的礼品(将近80年后的汉武大帝也看上了岭南的海货,或许,英雄所见略同吧!)。

    可悲的是,秦末中原烽烟四起,秦帝国时日无多啦!那么,岭南军民该如何自处呢?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5章《赵佗立国》(1)

    秦始皇统一岭南之际,东南沿海还是一片荒凉,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港口出现。然而,岭南沿海地区比较偏远,由于关山阻隔,也无法直接连通中原;中原人南下,只能通过灵渠,乘船而去,逐渐渡过五岭的险阻。因此,南海边除番禺之外,可能只存在小港,甚至仅有些小渔村而已。

    收服百越后,赵佗仅仅被任命为龙川县令,而任嚣则当上了南海郡尉,他在番禺之地修建了任嚣城。


    

    (任嚣城)


    

    (龙川佗城)

    秦始皇虽然威震天下,但秦法苛暴,却换来了“天下苦秦久矣”的骂名,可不是吗,始皇帝病死后仅仅三年之间,貌似强大的秦帝国走向终结,它轰然倒塌在天下皆反的起义烽火之中!当时中原大乱,岭南之地当然也就发生了变故!

    南海郡太守任嚣很器重赵佗,他临死前请赵佗来商议,任嚣是这样分析的,他指出天下大乱之时,岭南百越之地有天然的优势,因为背靠五岭,面朝南海,东西延绵数千里,可以抵御来自中原的侵扰,自成一国。

    赵佗谦虚地聆听着领导的话,随着谈话的深入,两人心底渐渐起了某种默契。任嚣、赵佗两人相知多年,当初,屠唯被杀后,任嚣就成了南征百越秦军的主将,而赵佗充当副手,一主一辅,相辅相成,共同控制了岭南的局面。别小看了龙川县,它可是南海郡中一个最主要的县,一个郡尉,一个县令,手中都把握着大量资源,岭南最富饶之处非珠三角地区莫属,那些资源若是用得好,就能造福百姓,和安百越。

    按当时的形势来看,优劣强弱的对比已经十分明显,赵佗在不断地盘算;

    摆在眼前的事态越来越明朗,任嚣、赵佗的优势有以下几点:

    1、时间与时机的优势

    当时,陈胜、吴广呐喊一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深深地震动了整个天下。他们拉起一支仅仅数百人的队伍,就敢揭竿而起。短短半年左右,函谷关以东风起云涌,各路豪杰纷纷举义响应。而陈王首义之军十分凌厉,几乎没有受到什么抵抗,火速兵临函谷关下,能够估计到:秦帝国的局势已经迅速恶化。可见,秦帝国在短时间内调集不了镇压的大军。


    兵贵神速,行军打仗哪一方不是在抢夺时间、把握战机呢?自从公子扶苏和大将蒙恬含恨而死之后,北方的长城军团几乎丧失了战斗力,如果用轻骑兵作先锋,只要走秦直道,从长城九原城南下,一日一夜就能紧急救援关中,可是,无兵来救,无兵可用,若不是调动修骊山陵墓的民工,章邯根本无力反击。


    章邯虽然扑灭了陈王义军的烽火,甚至杀死了项梁,但四处义军蜂起,没有三年时间,中原的烽火根本无法熄灭。更何况,章邯的秦军跟义军已经陷入对峙的困局,不要说秦军能否对付得了项羽,就算是刘邦兵团,章邯也腾不出手来。


    目前,即使岭南发生事变,章邯也无暇顾及,甚至懵然不知,当下起变的时机最合适,秦帝国没有足够的时间解决问题,甚至已经时日无多了!


    2、战略空间的优势

    中原大乱时,崤山以东,豪杰并起,他们直接冲击着秦帝国的统治根基,秦人好不容易才暂时稳住黄河中游,但是,那里危机四伏。更要命的是,处于长江流域的楚国贵族也发难了,约定先入关中者,以之为王!在战局的空间分布上,黄河流域的乱兵直接压制着秦军,使他们无法向东发展,反攻的势头大受遏制。长江流域的楚卒纷纷出动,甚至把中原与岭南的水陆两道都给截断了。如此战局对赵佗他们有利,他们拥有游刃有余的战略空间,使岭南可以安全地发生事变。


    3、天气季节的优势

    岭南地区的天气与中原大有不同,常常以暑湿气候为主,北方的步骑兵无法在短期内适应。所以,不论秦兵还是义军都处于僵持状态,一般难以南下侵扰百越之地。到了冬天,北方河流会结冰,关中楼船更加无法东出、南下。


    4、地理的优势
    五岭蜿蜒在百越之地的北部,对中原形成了天然的屏障,只要把守住关山隘口,控制住灵渠,就能切断长江通往珠水的航道,山间陆路会像蜀道一般难行。岭北士兵不熟悉地理,要想翻山越岭,比登天还难。


    5、人员的优势
    当年,南下的秦军已经在百越之地安家,士卒甚少想回归故乡,只要发动事变,就能给予士卒与军官以晋升的空间,必定会一呼百应!加上赵佗自己在百越之地有很好的群众基础,不论秦人、越人,赵佗都有很高的民望,人心归附不成问题,只要有了人和的优势,那就万事无忧!


    6、战略方案的优势
    先接掌南海郡军政大权,稳住优势兵力的军心,尤其要掌握好楼船之士,用战船封锁江河之道。当年,秦国仅有的楼船兵团全力攻楚,在消灭楚国之后,基本上都派到百越去了。中原的步兵、骑兵、车兵只可打陆战,无法与楼船军团打水战,就算打起来,也只会一败涂地。光靠楼船这种战略装备,中原之师就输定啦!对手拿什么来攻打岭南呢?(见《汉书.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将楼船之士攻越,使监(史)禄凿渠(灵渠)运粮,深入越地,越人遁逃......秦乃使尉佗将卒以戍越......“)


    7、战术方案的优势
    战术方案不少,可以掌握珠三角的优势资源,逐步向西面的桂林郡、象郡进行渗透,那里兵少财乏、势微力弱,根本无法抵抗!如果派出楼船之士,控制西江航道,那沿江的重镇还不是手到擒来吗?

    8、情势的优势
    保境平乱、安民练兵是大势所趋,管他中原打个底朝天,岭南自可岿然不动,只要没有强敌当前,内乱就不会爆发,没有内奸就变不了天!管他来多少大头鬼呢?一放大招,照打不误!

    9、战局的优势
    如今的岭南兵团,熟悉山地丛林战,又善打水战!章邯、项羽、刘邦甚至楚王,不论哪一方取胜,或许仍旧倒退回诸侯混战的局面;所以,赵佗就有了足够的筹码,便于谈判;或打或谈,大可随机应变;短期内,中原也未必能集中优势兵力,战局对岭南有利!

    (后续更精彩......)
    第5章《赵佗立国》之中越丝路

    任嚣和赵佗也知道自己的劣势:

    那就是任嚣身体不好,难说哪一天就撒手人寰,赵佗只要一日不掌握南海郡,岭南兵团都难以听命。当断不断必受其乱!形势比人强,形势也不等人,形势更不饶人!赵佗在等任嚣交底牌呢!


    任嚣也没绕弯子,他的意思再直白不过了,就是要赵佗自立一国,自任国主。结果,赵佗以舍我其谁的决心答应了,任嚣把南海郡的军政大权交给赵佗,扶了老战友一把,最后就驾鹤西去了。

    赵佗不负所托,集中优势兵力,逐步清除了障碍,他由东向西,依次控制了桂林郡和象郡,然后创立南越国,自封为南越武王,他深知水陆交通的重要性,因此,听从了任嚣的建议,立刻派兵封锁了交通要道,凭险据守(见《史记.南越列传》:“欲兴兵绝新道,自备,待诸侯变”)。于是,中原通往岭南的水路就被控制起来了。因此,岭南水道很重要,它是破解南越割据一方的命门所在,也是海上丝路延伸的内河航线,属于发祥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后面的文章自然会进行分析。

    赵佗建立南越国后,把目光投向了交趾地区(今天越南北部)。交趾与南越国相邻,赵佗早有兼并之志(呵呵,俺要学学老领导秦始皇,打通南下的交通线......)。

    交趾的土地十分肥沃,曾有君长雄王管治当地,下属设有雒侯、雒将等官员,本来雄王舞照跳、妞照泡,自在又逍遥,谁知道惹来了古蜀王的羡慕嫉妒恨,他大老远从四川发兵三万,南下灭了雄王他们(雄王一伙儿真是王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英雄当不了,最后,连狗熊都不如,哎,悲哀!)

    蜀王让儿子当了安阳王,管治交趾,王位一路继承下来,后来古蜀国被秦国消灭,安阳王国就孤零零地猫在了交趾。只不过,世道循环,你蜀王、安阳王可以占据交趾,难道我南越王就不可以吗?当时,赵佗肯定觉得自己胳膊粗、拳头大,也要一口吃掉交趾,谁叫那里富得流油呢?

    于是,赵佗带兵进攻安阳王,这个安阳王很昏庸,但却有能人相助,此人叫皋通,他是个兵器专家,打造了一把巨型神弩,一次发射能够团灭三百人(见《水经注》 卷三十七:“为安阳王治神弩一张,一发杀三百人。”但是《广东新语》却说一次激发能杀一万人,这个太夸张,现代重机枪一轮扫射,即便全部命中,恐怕都杀不了一万人吧?除非发射洲际导弹!)但是,不管怎样,安阳王拿出秘密武器来,确实威力惊人!赵佗吃了大亏,知道不能强攻,就撤兵到附近的武宁县,以等候战机。

    逢强智取,遇弱力擒,赵佗要麻痹敌人,他派自己的次子赵始假意去归顺安阳王,充当南越的人质,与对方通好,暗中寻找机会。安阳王的女儿叫媚珠,他见赵始玉树临风,风神俊美,立马就芳心暗许,把人家封为男神,热情追求这位美男子。

    其实,尼姑思凡也没啥大不了,那公主思春也一样,可是,赵始身负重任,而且,身在曹营心在汉,他见机行事,立马使出一招“美男计”,哄得王女神魂颠倒。看到时机成熟,赵始向媚珠提出请求,要私下看看那把镇国之宝——神弩!媚珠对心上人情迷心窍,掏心掏肺都在所不惜,何况只是一把弩呢?她立即令人把父亲的宝贝神弩拿给男神看,谁知道,赵始暗中做了手脚,悄悄把神弩给锯断了。

    赵始见大功告成,立马逃回去报告父王赵佗,赵佗闻讯大喜,当即发兵攻打安阳王。这个安阳王还蒙在鼓里,大摇大摆拿出神弩,准备故技重施,以为可以克敌制胜,好死不死,这神弩一拉就折断报废了,吓得安阳王小心肝都快蹦出来了。

    当初,安阳王昏庸无道,令奇才皋通十分失望,他要离开安阳王,临别时,皋通一再告诫安阳王说:“能持此弩王天下,不能持此弩者亡天下。”(见《水经注》 卷三十七 )也就是说,你安阳王再荒唐都不能废弃此神弩,否则,不要说做安阳王,就是做了阎王都保不住江山!说完,皋通拂袖而去。

    如今,安阳王才想起这话来,已然悔之莫及啦!不但,神人走了,连神弩都坏了,还打个大头鬼啊?安阳王只好乘船,仓惶逃出海外,他的人马见老大已经带头开溜,立马一哄而散,都像四散鸟兽一般,完全无力抵抗。于是,赵佗顺势占领交趾全境。这还不止,取得胜利的南越王派出两位使者,管治交趾、九真(大约在今天越南中北部,交趾以南)两地(见《广东新语》 卷十六 器语:“佗遣二使者,典主交趾、九真,即瓯骆也。”)

    如此一来,赵佗开始经略当地,中越丝路就这样开通了,它比其他丝路更早地拉开了中外交通的历史序幕。赵佗可算是一位丝路英雄,他不但把中原文化带入岭南,还向将它向越南地区传播。先进的中国文明改善了越北的生存环境,促进了当地的发展。赵佗应该算是越南的文化先知。正是:赵佗统兵安岭海,和辑百越聚宝财。蛮乡兴旺千秋岁,越人朝拜万古台。(原创古诗《越王台歌》)


    

    (赵佗开通中越丝路)

    虽然,南越国割据一方,但是并无影响海上的贸易,其特色海货绝对少不了,后来,这些宝贝也深受中原王朝的青睐。

    (后续更精彩......)
    第6章《谈判专家陆贾》(1)

    正所谓:

    一统天下疆土扩,

    二代残酷邪恶魔。

    三年举义暴秦死,

    四处重生乱侯国。

    五岳分治衰势落,

    六合兴汉非力薄。

    七星斗转项军却,

    八方困守垓下坡。

    九土弓强刘凌弱,

    十面埋伏唱楚歌。

    零星骁骑突围阵,

    百战霸王勇蹉跎。

    无脸江东陈罪错,

    负恨自杀诉阎罗。

    千秋虞项悲情曲,

    万载汉魂仁义多。
    (原创古诗《秦亡汉兴曲》)


    楚汉争霸中,汉高祖刘邦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为天下苍生计,刘邦并无大举兴兵攻伐南越国。前196年,刘邦派了一位善辩又睿智的汉使——陆贾,前来与赵佗谈判。


    

    (刘邦画像)


    

    (刘邦塑像)

    开始的时候,赵佗对待陆贾十分傲慢,头上梳着越地流行的椎形发髻,叉开双腿,坐在那里接见陆贾。陆贾见赵佗如此失礼,便用犀利的言语来反击赵佗,陆贾的谈判策略十分成功,他开始向赵佗步步紧逼:

    一、把握赵佗故土难忘的情结,加之以家国宗族的大义,先行攻心,亲情或许是赵佗的软肋。

    陆贾一开始便点明赵佗的身份,指出他是中原人,他的家乡在河北真定,亲族祖坟都在故乡。他的意思再直白不过,你赵佗即使入越地随其俗,都不能抛弃亲情乡心,不能置族人安危于不顾。否则,就是不仁不孝!当时,汉代以孝道立国,后来,连皇帝驾崩都不能例外,一律在其名号上加一个“孝”字,例如:孝惠帝、孝文帝、孝武帝等等。如此一来,陆贾让赵佗不敢轻举妄动,否则,他就会众叛亲离。

    二、强调天子的正统身份,以天子之名号令天下诸侯!

    陆贾挑明了说,他警告赵佗,不要以为称王称霸就可以任意妄为,现在,天下共同拥戴的天子是刘邦,这个事实不容否认!如果胆敢对抗天子,就会大祸临头!

    三、摆事实,讲道理,比实力!

    陆贾滔滔不绝地向赵佗发动唇舌攻势,他完全否定了无道的暴秦,说明天下诸侯并起,转而反抗暴秦,那都是正义之举。大义当前,你赵佗当初仅是一名秦将,后来,由小小的县令晋升为郡尉。现在暴秦灭亡,一切旧臣都将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你赵佗所谓的“南越武王”只是私自定立的,完全不具备合法性,那么,嚣张什么呢?狂妄个大头鬼啊?

    秦末天下义军不知几何?但只有天子刘邦带兵先入关中,按天下之约理应为王,即使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控制了各路诸侯,但也不能战胜汉王刘邦!后来,天子兴起于巴蜀,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夺取关中,号令诸候,安抚天下,臣民归心,短短几年时间就消灭了项羽,那是天道所在,大势所趋!冥冥之中,当今天子常有天佑神助,这种实力无与伦比,难道你赵佗用小小的南越之地,就可以抗衡我大汉天子吗?

    当今天子怜悯百姓,不想苍生再遭受战火的劫难,所以派我陆贾前来谈判,准备赐给你赵佗南越王的合法印信,同时剖开汉越两地的符节,双方各执一半,这样就能建立彼此的信任,汉家符节是权威的象征,表明大家可以身份互认,能相互派遣使者,日后代代修好,共生共荣,这不是皆大欢喜吗?

    但是,你赵佗如此傲慢无礼,没有到郊外迎接大汉使者,更无面北称臣之仪,太失礼节啦,难道还想倔强地搞对抗吗?你区区南越,数郡之地,数十万散兵,有这个力量抗衡吗?若是你赵佗的所作所为让汉天子知道,无数良将就会提议出兵,披坚执锐而来,大举讨伐于你;而天子只要派一员偏将,让他带领十万精兵,兵临城下,那么越人也不想遭受兵灾,必然会争先恐后地行动起来,砍下你赵佗的人头,向汉军献降,那一切就像翻一下手那么容易!


    哇!陆贾一张利嘴,杀人不用刀呀,不但攻心为上,而且,诛心呀!这叫做:“先名其罪而后诛之”,是明正典刑之举!

    (后续更精彩......)
    第6章《谈判专家陆贾》(2)

    陆贾的一番话十分厉害,说得赵佗惊出一身冷汗,好在未有吓尿,他立马服软谢罪,表示愿意接受汉廷的册封,归附汉朝。

    赵佗都可算是老江湖啦,他怎么会没有自己的盘算呢?

    一、军力决定一切。

    想当年,大家都没有注意刘邦这路人马,全然认可的是上将军项羽,但偏偏是刘邦这十万兵,抢先杀入关中,消灭了暴秦。

    即使项羽把刘邦打发到巴蜀地区,也万万没有想到,短短一年多,刘邦就可以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再度控制关中。不但如此,刘邦还能号令诸候,用五十六万步兵,进击霸王的老巢彭城。可见,汉王刘邦一早就能一呼百应,号令天下还不是迟早的事情吗?

    后来,项羽以三万精骑击溃诸侯,但刘邦发出共享天下之约,无数勇士猛将,纷纷来援,于是与霸王打个平手,后来,刘邦用封王立侯之举,调集各方诸侯,在垓下把项羽围之数重,最后,堂堂霸王、一代战神落得个乌江自刎、身死分尸的可悲下场。

    由此可见,刘邦阵营之内,文臣武将,人才济济啊!更重要的一点,这位刘邦天子有很强的号召力和动员能力,其军力可以不断扩充,拥有压倒性的优势!汉朝兵力强盛是南越所无可比拟的!人贵有自知之明,赵佗心里很清楚。

    二、民心所向。

    百越之地,多年来习惯了和平而居,百姓安居乐业,谁会跟着自己与强敌顶缸呢?那不是自掘坟墓吗?


    三、王位合法化。

    目前,南越王位一旦获得大汉天子的承认,那就可以为后代赢得一份合法的锦绣太平,这样做,有百利而无一害啊!


    想到这些,赵佗就与陆贾一拍即合,爽快地答应了南越归汉之事!赵佗、陆贾两人为汉越统一付出努力,海上丝路得以继续延续,他们的贡献不可忽视,这一武一文一唱一和,事情就谈妥了,赵佗可算得上是识时务的俊杰!也不愧为维护国家统一的英雄!

    赵佗与陆贾谈论天下英雄,陆贾很聪明,他极力赞扬赵佗,甚至把他抬得比韩信还高,似乎除了天子之外,这赵佗就是第二位英雄了,陆贾既维护了刘邦大老板,又满足赵佗的虚荣心,还强调天子的权威,完全驾驭赵佗,老赵对此不得不心服口服。

    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年)五月,赵佗正式被汉廷立为南越王。

    如此一来,南越归汉大事已成。陆贾显然胜过当年五十万的大秦铁骑,他不费一兵一卒就收服了岭南百越之地。汉、越两地的贸易得以重新恢复。汉地所产的铁器精良,而南越国恰好缺乏铁器,于是互通有无,自然是用越地的犀布、玳瑁、犀角、象齿、翡翠、珠玑等宝贝去交换,珍稀的海货很抢手,它们更能交易岭南所需的中原特产。

    一家便宜两家得益,何乐而不为呢?汉、越边境设立了关市,关市贸易得以延续,它也是丝绸之路的后续方案。试想一下,海外舶来品,总要北运中原;而在粤北之地,南越国与汉朝册封的长沙国接壤,旁边还有淮南王国,这些诸侯国之间可以大做生意。


    

    (陆贾与赵佗)

    唯一不足的是,汉朝与百越几乎没有直接相连,南方那些诸侯难免当了中介,日后,淮南王英布造反,闹得兵凶战危,平叛之后,又册封了吴王刘濞,但汉朝所能控制的地方还是有限,刘姓诸侯与外姓诸侯纷纷坐镇一方,控制了天下一半的领土,如此形势不利于贸易的发展。

    由于东南方诸侯林立,东南沿海地区分别有东瓯国、闽越国、南越国,它们控制着沿海的航线,海上贸易通道与中原地区有相当远的距离,这个形势有待改善。可惜,百越问题还未彻底解决,北面的胡虏又来发难啦。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7章《冒顿称雄》

    想当年,蒙恬被赵高害死,消息必定不胫而走,可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长城士卒听闻后,军心大乱,想想看:蒙氏三世为秦帝国效命疆场,东征西讨,立下汗马功劳!赵高算个球啊?!只会指鹿为马,谋害忠良,连人家蒙毅都不放过,将门还能有虎子吗?蒙家对秦王朝,称得上一门忠烈,到最后却落得如此下场,能不让人寒心吗?

    将亡则兵散,扶苏早就没了,皇帝却是屠杀手足兄弟的二世胡亥,大家还能有啥指望?俺们这些大头兵,为谁卖命,为谁而战呢?都散了吧,回家种地,兴许还有口饭吃,呆在这寒风凛冽的鬼地方,又是何苦来哉?戍卒渐渐离散而去,留下一座座空虚的烽火台。(见《三家注史记》卷一百一十  匈奴列传第五十:“匈奴单于头曼不胜秦,北徙。十馀年而蒙恬死,诸侯畔秦,中国扰乱,诸秦所徙適戍边者皆复去”)

    过不了多久,天下大乱,戍边的兵大哥们都在开溜,好端端的长城军团土崩瓦解啦!好死不死,这个消息被匈奴单于头曼给打听去了。

    在搞情报方面,也许秦始皇还比不上人家胡虏呢!对于头曼来说,这真是天赐良机呀:当年打不过蒙恬,被迫要去喝西北风,现在不用打,人家该死的、不该死的全都报销了,剩下的还都撤了,而且听说南边儿的诸侯闹起来了,打得可凶,俺可以去试探一下。想起肥美的河套大地,咱们大匈奴就有浑身使不完的劲儿啊!

    匈奴部落开始稍稍地度过黄河,像一群嗅到肉香的饿狼,追踪南下啦!(见《三家注史记》卷一百一十  匈奴列传第五十:“於是匈奴得宽,复稍度河南与中国界於故塞。")

    头曼的战略,要东防东胡,西御月氏,自己在夹缝中成长,力量还稍嫌不足,否则,就大举南侵了。


    

    (汉初中外形势图)

    头曼单于本来有个太子,叫做冒顿,但是老头子娶了年轻漂亮的阏氏(相当于女大当家的),又生了可爱的小儿子,把这娘俩宠得不行。于是,越看太子越不顺眼,还不是担心百年之后的后事吗?说不定,争家产夺王权的老把戏又会重演呢!想起来心里挺纠结的,而且,越想越烦恼!

    咋办?凉拌!哼!太子?哪里凉快哪里呆去吧!头曼二话不说,把冒顿扔到敌国月氏去当人质;舅舅不疼,姥姥不爱的,外人一看就知道太子被废了!

    不但把冒顿的太子位给废了,还要借刀杀人!明知道儿子在月氏人手里,头曼居然拼命急攻月氏,这不是摆明着要逼太子早点儿死吗?催促敌人动手,真是亲痛仇快呀!

    月氏当然想干掉冒顿泄愤,好在冒顿彪悍,盗马骑归,千里奔驰,竟然毫发无损地逃回了匈奴。这匈奴人说来也奇怪,根本就不会尊老爱幼,而且只看重强者,也许弱肉强食惯了,人性冷血残忍,跟豺狼一样!所以,头曼很佩服冒顿,让他训练万骑精兵,可谓唯强是尊!

    冒顿也不傻,他知道老爹就算不坑他,那后母兼女当家的迟早也会有那么一出,生死搏斗,越早越好!所以,冒顿决定抢先去坑爹!

    冒顿用鸣镝发令,他射向哪里,那一万个勇士就必须跟着射向哪里!锐矢一出,万箭齐发,不把目标射成刺猬,誓不罢休!连自己的骏马、爱妻他都射成了筛子,谁不动手就砍谁脑袋!

    号令严明之下,他老爸头曼的末日终于到了。有一次,头曼在外狩猎,让冒顿跟着,可悲的头曼还以为很安全,谁知道,猎没打完,自己先成了儿子的猎物。冒顿射鸣镝发令,用万箭穿身的惨烈方法,弑父夺位了!

    冒顿要把坑爹坑娘进行到底,杀死那位女当家阏氏及其生子,还悉数搭上一众反对的大臣来殉葬!他很坏,很强大!匈奴人就是那样,谁的拳头大,就听谁的!

    暴力血腥的政变之后,冒顿荣登大单于宝座,自立的他认为舍我其谁呀!


    

    (冒顿单于图画)

    可是,东胡人不识好歹,居然索要头曼留下的千里马。出乎众人意料,冒顿不顾反对,欣然赠予了宝马。东胡人以为冒顿惧怕了,不想惹事,会敬畏自己这个东方的强敌,于是带着坏笑提出:要霸占大单于心爱的阏氏!冒顿依旧力排众议,心甘情愿地往自己头上带绿帽子,竟然相送了美人儿,自己的宝马、美女他毫不在乎,一副没心没肺,毫无廉耻的作派!

    到后来,东胡需索无度,竟然打起土地的主意来,要无偿占地,还满心的蔑视!这回,东胡人错了,而且,是大错特错!

    冒顿这是麻痹敌人的伎俩,出招不怕老套,让你中招就好!他咨询群臣之后,大喝一声:“地者,国之本也,柰何予之!”(见《史记.匈奴列传》)然后,干脆利落地开始杀人,把同意送地的大臣全部干掉,用来祭旗;然后,他立即挥师东进,突袭了东胡人。

    那帮子东胡人,搂着美女,骑着宝马,养得肥嘟嘟的,日子过得自在又逍遥,压根儿没把冒顿放在眼里,哪里想道这头戴绿帽、窝囊废一样的对手,竟然像猛虎一般扑了过来!结果,东胡人一下子被打得措手不及,落得个满盘皆输。匈奴在冒顿带领下,大破东胡,以前送的、没送的全部夺走,还是那句话: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东胡全军覆没,整个被吃掉,连渣都不剩啦!

    冒顿乘胜发兵,西征打跑了月氏;向南虎吞了楼烦、白羊;而且,把铁蹄踏入河套平原,抢回了蒙恬当年占据之地;侵入燕地、代郡,而且,胃口很大,似乎谁也满足不了他。冒顿拥兵三十多万,称雄大漠南北。(见《史记.匈奴列传》:"及冒顿以兵至,击,大破灭东胡王,而虏其民人及畜产。既归,西击走月氏,南并楼烦、白羊河南王。悉复收秦所使蒙恬所夺匈奴地者,与汉关故河南塞......遂侵燕、代。是时汉兵与项羽相距,中国罢於兵革,以故冒顿得自彊,控弦之士三十馀万。")

    然后,匈奴向北攻伐,先后收服了浑庾、屈射、丁零、鬲昆、薪犁等国,北面已经再无敌手,这时候,冒顿转过身,南向而下,与中国为敌(哎呦呦,南边有个白白胖胖的汉王朝,不抢白不抢,抢了也不白抢呀)。当时,楚汉争霸,中国无力北顾,已然落了下风,这中外交通的形势不利于中原,因为,一千多年来,此时的匈奴最为强大!从此,中国北部边疆开始了多灾多难的历程。(见《史记.匈奴列传》:“自淳维以至头曼千有馀岁,时大时小,别散分离,尚矣,其世传不可得而次云。然至冒顿而匈奴最彊大,尽服从北夷,而南与中国为敌国......後北服浑庾、屈射、丁零、鬲昆、薪犁之国。”)

    如此形势,对中原王朝越发不利,中国将陷入步步被动之中:

    1、匈奴人可以从东胡故地南下,进犯辽东和渔阳,突破关塞,便能控制秦朝留下的驰道,因为驰道能“东穷燕齐,南极吴楚”,胡虏还能顺着道路,入寇腹地,扰乱中原。

    2、匈奴人若进占河套,随后便能东击三晋,南略关中,那月牙弯刀可是锋利无比呀!

    3、敌虏如果从东西两处一起入寇,甚至可以会师中原,围攻关中。


    

    (汉初匈奴称雄的形势)

    难道中原没有英雄吗?怎么能让胡虏逞强呢?还好,楚汉争霸之中,汉高祖刘邦最后胜出,老刘要来解决边塞备胡的问题了!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后续更精彩......)
    第8章、《韩王信悲剧》

    匈奴入寇的消息,汉高帝刘邦早有耳闻。汉高帝六年,即公元前201年,刘邦派韩王信去防备匈奴人。这个韩王信不是淮阴侯韩信(因此特称为”韩王信“),而是六国中韩国王族的后人,曾经帮助刘邦击破项羽的楚军。天下诸侯拥立刘邦称帝后,刘邦也与他剖符定封,把他封为韩王,那一年却是公元前202年。


    

    (刘邦剧照)

    刘邦觉得韩王信有武略、有才华,于是,派他去北边备胡,直接面对强悍的匈奴,这个考验十分严峻!

    本来,韩王信的领地在汉代太原郡及其北部,要镇抚边疆的话,都城设在晋阳(就是今天的山西太原)就再合适不过啦。

    可是没想到,韩王信信心爆棚,居然上书给刘邦说:匈奴多次入寇,晋阳离边境较远,恳请定都于马邑。刘老板见这年轻人血气方刚,有朝气有冲劲,十分欣赏,于是同意韩王信的要求,让他定都马邑。(《史记.韩信卢绾列传》:【汉高帝六年】明年春,上以韩信材武,所王北近巩、洛,南迫宛、叶,东有淮阳,皆天下劲兵处,乃诏徙韩王信王太原以北,备御胡,都晋阳。信上书曰:“国被边,匈奴数入,晋阳去塞远,请治马邑。”上许之,信乃徙治马邑。)


    

    (韩王信像)

    谁知道,信心来自于实力,理想或许丰满,但现实却很骨感,韩王信都没有认真考察过晋阳和马邑的异同,就匆忙决定北抚边疆,这个冒险的决定,为他一生的悲剧埋下了绝命的祸根!


    

    (马邑的形势)


    

    (太原与马邑形势)

    而绝命的弱点还是那致命的风险意识啊:

    首先,韩王信与他的王国没有足够的风险侦探体系。

    韩王信应该派出精干的侦探,去汉匈边境实地调研;由于,秦末大乱,北部靠蒙恬打造的长城防线已经荒废了许多,所以匈奴人在冒顿单于的引领下,敢于侵入代郡,而代郡就在雁门郡旁边。韩王信定都马邑,是身处险境而不自知呀。因为马邑就在雁门郡,东北面有平城(附近有白登山,汉高祖刘邦也栽倒在那里,你个韩王信如此逞强,也太冒失啦),正北面是雁门关,但是两处把马邑抛在后面,三地都无法形成犄角之势,要相互救援都十分不利;那空旷的野外,绝对是匈奴铁骑的乐园,如果龟缩于三处孤城之内,很容易被分割包围,逐一击破。

    更有甚者,当匈奴突破代郡之后,根本无需强攻雁门和平城,只要从侧面的代郡绕道,就可以从容地包抄马邑,北面自顾不暇,无法及时南下相救,而南面只有楼烦城,如果,孤零零地喊救命,恐怕只有天知地知,唯有祷告:天灵灵地灵灵,各路神仙快显灵!

    最惨的是,马邑不但是孤城,还绝对不是坚城,城池比晋阳要小得多,城防简直弱爆了;后来,历代诸侯敢于造反,根据地往往就在晋阳(唐高祖李渊是一个、后晋石敬瑭又是一个、后汉刘知远也是一个)。区区马邑,怎么能跟墙高濠深的晋阳相比呢?那都不可同日而语,任你韩王信投资再多到马邑,到头来还不是打水漂吗?

    进入马邑短短一年不到,人家匈奴大军就扑过来了,难道是请客送礼吃吃饭吗?你要经营马邑,短期内都来不及,匆促之间拿什么迎战呢?要知道,战场上要用铁和血说话的呀!

    其次,韩王信与他的王国没有风险评估体系。

    都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你如果识别不了风险,就请比较一下两个城市的抗打击能力。

    晋阳历来都是固若金汤的,打攻防战能持续时间最长。当年三晋之地的智、魏、韩三家,联手攻赵,赵氏就是凭借晋阳死守,耗到最后,还不是联手魏、韩,灭了智伯吗?凭什么呢?晋阳城就是抗打击最好的资本呀,想当年”围晋阳三年“,最后,智伯也没法子,才想到引水淹灌晋阳。如果挺不住三年,哪里有合力灭智氏的一幕呢?哪里有后来称雄一时的赵国呢?

    而马邑呢?还是那句话: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如果四面合围,那就是必死之地,不要说三年了,守城三个月都困难啊!

    再次,韩王信与他的王国没有风险破解之道。

    匈奴入寇,要么大战于旷野,要么死守于坚城,要么南撤保存有生力量,再图后效;只要等来汉廷的援军,就能打回去,收复失地或许只是时间问题。

    晋阳靠近汉廷核心所在,中原与关中都可以来救助,而马邑则路远;晋阳能多坚持一天,多一份希望;而马邑没这本钱,多纠缠一天,离败亡就更近一步。

    如果呆在晋阳,那坚守待援是最好的选择,而且,坐镇坚城,能够从容地布局三晋大地的防务,调动老百姓也比较方便,因为,马邑靠近边关,逃亡的老百姓还没打算回来。粮食辎重都无法收集。当年,赵襄子下令仅仅数天,晋阳城内钱粮兵甲就齐备了,因为底子好,根基深厚,打消耗战打得起啊!任你智伯再嚣张,短期之内能奈我何?

    而马邑有什么呢?除了日后太平时期边关贸易兴旺一些之外,连汉武帝马邑设伏都无疾而终。那里真的没有王者气象,不能长期经营的。

    如果,匈奴入寇 ,韩王信可以利用晋阳的战略纵深,在前方广布疑兵,袭扰伏击,兴许能打些小胜仗,阻缓匈奴的进攻,等候增援大军,然后反击,那样胜算就会大增。如今却孤注一掷,恐怕只会困死在孤城之内。

    然而,历史上的韩王信更为不堪,下场更加悲惨,还背负着首个”大汉奸“(汉朝第一个里通外敌、叛国造反之人)的骂名呢,你说这是何苦来哉?

    果不其然,这年秋天,匈奴大军很快就包围了马邑。韩王信这才醒悟过来,自己的本钱不足以坚守马邑,万般无奈之下,唯有派使者去跟匈奴人和谈,说是要和解,其实是乞和。

    弱国无外交,那是必然的,人家块头比你大,胳膊比你粗,拿什么来谈呢?只不过想拖延时间,延迟最后的灭亡罢了。

    汉廷也收到不利的军情,立刻派兵来救;可惜,远水救不了近火,出征做准备,一切都需要时间。救兵还没等来,却等来了刘邦的责问。刘老板怀疑韩王信:想耍小心眼儿吗?小子你有二心吗?

    如此一来,韩王信更被逼到墙角,如果他选择集中兵力,突围南下,再保晋阳的话,可能还有一线生机。

    只是,韩王信担心遭到刘老板诛杀,竟然使出了最昏的一招:九月份,韩王信以整个马邑投降了匈奴,当真守不了三个月(见《资治通鉴》卷十一:”秋,匈奴围韩王信于马邑。信数使使胡,求和解。汉发兵救之。疑信数间使,有二心,使人责让信。信恐诛,九月,以马邑降匈奴。“)。而且,韩王信从此就背上”大汉奸“的骂名,这种压抑,让他越陷越深,终于走上了不归路,最后,身死人手,为天下人耻笑。从一开始的冒险决策,就已经大错特错,冥冥之中,似乎注定了韩王信的悲剧结局!

    (后续更精彩......)
    哈哈,我来跟大家聊聊太原(即晋阳)的王者气!

    韩王信放着大好晋阳不作都城,竟然跑去马邑,真是雄鹰跑到乌鸦的窝里,除了呱呱呱报哀之外,就没讨到什么好的!

    晋阳乃龙兴之地,又为建国之基,战国赵襄子就在那里发迹,不但打败智伯,还创立战国七雄的赵国,没有晋阳,如何了得呢?

    请大家猜猜,晋阳第一个产生的帝王是谁?
    从晋阳走出去的第一个皇帝是汉文帝——刘恒!

    他开创了中国古代第一个真正的“清平治世”——“文景之治”!
    顶一个!
    至于五胡乱华时代,从晋阳蹦出来的山精地灵,或许算不上真正的帝皇!因此,忽略不计!

    所以,从汉文帝往下数,就要到唐高祖和唐太宗啦!这两位王者一手拉开了大唐盛世的序幕!厉害了吧!?
    后唐的李克用和后唐庄宗李存勖属于猛人系列!

    但是,有卖国贼石敬瑭也崛起于晋阳!

    后汉刘知远当然崛起于晋阳,晋阳的王气奇高哦!
    顶一个!
    顶一个!
    晋阳既有帝王气,又有卖国贼出没:

    1、西汉的韩王信引匈奴兵寇陷晋阳城,出卖汉国的利益。

    2、后晋石敬瑭在晋阳勾结契丹,把幽云十六州出卖给辽主耶律德光。

    3、最后,在抗日战争期间,山西王阎锡山力图自保,竟与日寇眉来眼去,还暗中勾勾搭搭,差点儿出卖国家。

    可见,晋阳之地很复杂!非一般的复杂啊!以致各方势力较劲!
    顶一个!
    山西王阎锡山没有守住太原,又担心日寇把他赶尽杀绝,竟然暗中去勾结日寇,想达成默契。谁知道,谈判过程中,疑心生暗鬼,怀疑小鬼子暗算他,吓跑了,否则,还不把整个山西给卖了呀?
    当时很搞笑,小鬼子本来运送一些枪械,用来贿赂阎锡山,阎老西打探到消息,以为日寇要借谈判的机会黑了他,因此,慌忙逃离谈判现场,可见其丑恶面目!
    顶!
    晋阳城经历了多次激烈的大战:

    大战一:
    春秋末年,智伯和韩、魏联手猛攻晋阳城内的赵襄子,苦战多年。

    最后,赵、韩、魏同仇敌忾,一起灭了智伯!

    赵、魏、韩三家分晋,则历史进入了战国时代。
    大战二:

    安史之乱中,李光弼在太原挫败安史叛军。这就是一场经典的攻防大战!
    第三场晋阳大战:

    后晋石敬瑭联合契丹人马,反扑后唐部队,结果,后唐军大败。其后,后唐灭亡,后晋取而代之。
    顶!
    @天道有常2003 2019-12-01 23:09:57
    我参与了投票:抗虏救亡的铁骨英雄于谦,你也来表个态吧~
    -----------------------------
    好一个于谦,“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悟空他哥a 2019-12-01 23:40:35
    我参与了投票:誓灭匈奴的战神霍去病,你也来表个态吧~
    -----------------------------
    呵呵,霍战神夺取河西之地,漠北决战斩杀七万多匈奴蛮兵,威震大漠南北!敬畏!
    顶!
    第9章《白登山之围》(上)

    韩王信投降匈奴,而不是突围南撤,已经犯了错;但他居然一错再错,引匈奴兵南下攻击晋阳;由于当时韩王信还是藩王,晋阳本就归他管,于是,很快便谋夺了晋阳城。

    晋阳原是韩王信的国都,如果他在此坚守,哪怕战死,都可以名垂千古;可恨那韩王不但缺心眼,还丧心病狂,助纣为虐;他悍然帮匈奴人残害汉人,那么,他就算跳进黄河也洗不清其罪责了,闹不好,就要遗臭万年啦。(见《史记.韩信卢绾列传》:信恐诛,因与匈奴约共攻汉,反,以马邑降胡,击太原。)

    关于汉奸,历来都骂名盖顶,韩王信也许是恶劣的卖国贼,但后来者总不能引以为戒,石敬瑭是一个,吴三桂又是一个,他们有可悲的理由,有可耻的下场,有可怜之处,更有可恶之举,完全是可恨之人。

    而韩王信的可恶之举,彻底激怒了刘邦,汉高帝立刻亲征。

    汉高帝七年,冬,十月,即公元前200年冬,汉高帝出征,他带了谋士和将领,其中有个敦厚的猛人,叫做周勃。周勃是沛人,他很早就跟随汉高帝刘邦打天下,数次挫败敌人,攻克关中也少不了他的努力。

    后来,周勃跟随刘邦,大败反叛的燕王臧荼,因功封为绛侯,食邑在绛,有八千一百八十户,离万户侯仅仅一步之遥。当时,再度立功的机会到了,周勃二话没说,抄家伙就上了,他带领一支精兵,直接对阵匈奴人。

    周勃攻入代郡,先攻克霍人,再进取武泉,与匈奴胡骑正面交锋,真刀真枪地干起来。由于来势正盛,在武泉北面击破了匈奴人。于是,匈奴的游骑兵回撤,不敢四处游弋。

    周勃决定与汉高帝会师,他转攻南下至铜鞮的韩王军。这帮家伙,守城不力,搞起破坏来,却勇于孤军深入。铜鞮已经在上党郡内,如果不截击他们,很快就会寇击河东郡了。

    这群反骨仔居然帮匈奴人做开路先锋,其罪当诛啊!

    高帝与周勃合力,一举大破韩王信于铜鞮,斩杀叛将王喜,韩王向匈奴大部队的方向逃去。赵贵族后裔赵利被王黄、曼丘臣等拥立为王,与韩王等勾结匈奴,图谋耍阴招,再谋害汉军一把。匈奴乐观其成:哇噻,那么多反骨仔呀,俺好好喜欢哦;结果,连左、右贤王都带兵相助,其实就是趁火打劫,这汉廷内院起火,还真的烧起来了。

    匈奴的贤王与王黄屯驻在广武与晋阳之间,汉军乘胜冲击敌阵,迫使匈奴败走,刘邦便发兵乘胜追击,大破敌人,一路追杀到离石,又再度破敌。

    汉军中最生猛的要数周勃,他攻入太原郡,六座城池失而复得,在晋阳城下再度大破韩王信军与胡人骑兵,而且,顺势攻克晋阳。扫清障碍后,高帝进驻晋阳城,而周勃继续追击韩王军,杀向硰石,而韩王一路败走,被追了八十里,搞得狼狈不堪。早知如此,又何必当初呢?

    周勃紧紧咬住敌人,还师的时候,顺路攻击楼烦三城。结果暂时与高帝分开了,可这一分开,高帝就悬了,他差点儿就回不了长安啦。这又是咋回事儿呢?

    那可是历史上有名的白登山之围。刘老板看见自家人马接连取胜,误以为匈奴主力已经被击败,他要彻底地与对手一决雌雄!

    不久,汉高帝听闻匈奴大单于在代谷,就想直接与之决战,但战前总要侦察一番。于是,他命十多批使者出使匈奴,回来后要及时报告。

    结果,回来的人都认为击败单于很容易,应该进军。(见《资治通鉴》卷十一:使人觇匈奴,冒顿匿其壮士、肥牛马,但见老弱及羸畜。使者十辈来,皆言匈奴可击。上复使刘敬往使匈奴,未还;)

    刘邦于是又派了一个有见识的使者前往,他就是刘敬。但是,汉高祖已经等不及啦,他命令三十二万大军出发,兵分几路,都到北面的平城汇合。

    很快,刘敬回来报告,他所见到的与前面十多批人一样,但观点截然相反。表面上,只看到匈奴的老弱残兵,但疑点多多呀!

    刘邦听了就想火速进军,可是,刘敬力陈不可,他的原因很简单:两国交兵,都要展示实力,秀肌肉;总希望用擅长的强项压制对手,所谓先声夺人!目前,匈奴却恰恰相反,只能看到老弱之卒,而不见强壮之兵。

    所以,料想敌人是故意示弱,想用伏兵袭击汉军,这么大的圈套,可万万不能往里钻呀!(见《资治通鉴》卷十一:刘敬还,报曰:"两国相击,此宜夸矜,见所长。今臣往,徒见羸瘠、老弱,此必欲见短,伏奇兵以争利。愚以为匈奴不可击也。")

    刘邦听了,勃然大怒,他怒骂刘敬,指责他逞口舌之能,还碍手碍脚,企图用胡言妄语阻止进军,干脆把刘敬关了起来。

    刘邦带兵先挺到平城,再入白登山,他还没等大军汇集,就贸然出击了;如此冒失,实在仓促,几乎把自己的天子性命都给搭上。

    原来,匈奴冒顿单于果然用了计,那就是”示弱麻痹,诱敌深入“的伎俩,他把壮士和肥牛肥羊匿藏起来,表面上看,都只有老弱残兵,实际上却挖了一个很大的坑,专等刘邦往里跳。

    因此,刘邦一众人马刚到白登山,冒顿就倾巢而出,用四十万精骑,团团围住刘邦。这个风险极其巨大,而且险恶万分,弄不好就有来无回了。刘邦生平经历大战、小战无数,但以白登山之围最为危急,汉高帝将要度过七个不眠之夜,如果一直被困,恐怕饿死无疑,到时候天下又会大乱起来,更加对付不了冒顿单于。

    但是,不幸中略有万幸,不幸的是刘邦没有听刘敬直谏,结果身陷重围,危在旦夕;幸运的是刘邦带上了陈平;陈平一贯足智多谋,刘邦到底是在山上喝西北风呢?还是回城吃火锅呢?就看陈平的啦!(见《资治通鉴》卷十一:帝先至平城,兵未尽到;冒顿纵精兵四十万骑,围帝于白登七日,汉兵中外不得相救饷。)


    

    (白登山之战形势)

    其实,这个时候,刘邦应该派敢死队突围,出去报信,陈平虽然足智多谋,但真刀真枪打仗肯定不行,有时候该用拳头说话,那就调集精锐,火星撞地球地打上一场,或许能突围南下,徒费唇舌未必有效。

    各路人马早一天赶到,即使进行谈判,手里也有足够的筹码不是?

    或许,先用谈判的办法,使出缓兵之计,能争取多少时间,就尽力争取,即便饿得前胸贴着后背,也得坚守待援,当然,缓和一下,也就是让救兵早日到来。

    所有将军里面,樊哙勇猛有余,智谋不足,有时候还挺狂妄的,否则,日后他不会大言不惭,说什么十万兵横扫大漠了。

    而周勃老成持重,敢打敢拼,在危难之中,他才是栋梁之材。你若不展示军力,人家匈奴会放过你吗?

    匈奴已经成为汉朝的心腹大患,一时解决不了,也不能留下无穷后患呀!

    当下,只盼望退回平城,但平城能否守得住,还得看援兵了。只有猛士奇才,方能救急救难,陈平所用的,也只是权宜之计,不能持久呀。闹不好,都有当俘虏的可能,被抓去塞外苦寒之地,估计也凶多吉少啦!

    陈平肯定不想葬身雪域,那么,他将使出了什么高招呢?

    且看下回分解。

    (后续更精彩......)
    在宋代初年,晋阳也经历过大战。

    1、宋太祖发兵围攻晋阳,要消灭北汉小王国。可惜,天雨不助大宋,最后,功亏一篑!
    2、宋太宗发兵猛攻晋阳,一举扫灭北汉小朝廷,还收服了明将杨业(《杨家将》里的杨老令公)!
    刘邦之所以无法全力对付匈奴,因为有几点:

    1、关中之地兵民不足,粮食怕也难以支撑长期的战争。

    2、关东的异姓诸侯人心不稳,老刘怕人从背后捅刀子。英布就是一个!

    3、边关工事荒废,又有反王没有消灭,可谓内外交困呀。

    不知道大家怎么看?
    刘邦在匈奴狼主面前比较难看,但是,他的后人却扭转了颓势!

    这里有大汉王朝的曾孙子传奇呢!
    第10章《白登山之围》(下)

    呼呼的寒风仿佛在唱着歌谣:北风那个吹,谁人不泪垂!

    刘邦当时必定心烦意乱,悔不当初:为啥不听刘敬劝谏呢?搞得如今身陷绝境,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悲悲戚戚;陈平小老弟呀,你可是快快想法子,为朕分忧啊!到底该如何是好呢?

    陈平终于献上一计,居然要重重地贿赂大单于阏氏,然后,借阏氏之口,吹吹枕头风,软化一下那位漠北的铁汉孤雄吧。目标很简单,你匈奴解围,我汉家退兵。

    既然这样,汉高帝也没有其他法子。陈平舍命陪君主,刘邦就破财消消灾吧。于是,刘邦让陈平派出使者,趁着大雾弥漫,悄悄跑去收买阏氏,有如此天气掩护,匈奴兵竟然没有察觉。

    大单于阏氏十分贪财,收了汉家的厚礼,所谓拿了人的手短,吃了人的嘴软,阏氏被软化之后,嘴巴却活跃起来了,于是,歌谣变了调,成了:枕头风那个吹,不管错与对!

    阏氏劝慰冒顿,大概的意思很明显,收手罢兵吧;大单于你是大漠之主,但对手也是汉家之主呀,两位主人没有必要相互困扰。

    就算匈奴夺得汉地,大单于也不能久居于此,因为,华夏族人多势众,地广兵精,一口吃不下一个大胖子,狼吞虎咽还会噎着,那又何必呢?而且,人家汉主受命于天,自然有神灵相助,汉家地盘,汉人做主,大单于还是撤围吧。

    冒顿单于也是疑虑重重,因为,当初已经和王黄、赵利相约期限,要定期会师南下的,但如今,他们俩连鬼影儿都不见一个;本来,咱使的就是阴招,阴损了汉兵,但是反骨仔可靠吗?他们今天反汉,明天叛匈,有如家常便饭,就看谁开出的价码高了;今日围了汉主,明天就可能包抄匈奴;而且,对方大军未集,若与反骨仔又勾结一次,来个反包围,这不是害人开始,害己告终吗?还是小心一点儿好,解了围,观察一下,否则,对方来个内外夹击,也够头疼!

    冒顿终于决定解围,在包围圈上解开了一角;那时候,天有大雾,彼此都在小心试探,匈奴人毕竟听说,这汉军也挺能打的,外围的游骑兵都被打败,一个叫周勃的将军最能干仗,不可不防呀。

    陈平比冒顿更谨慎,他向刘邦请示,要求每个士兵使用强弩,搭上两支箭,随时准备向外射击,慢慢从解围之处撤出。这样做可以防万一,谁知道敌人是否用“围之必缺”的计谋呢?既有大雾掩护,又用弓弩防备,可策安全。

    这支汉家先头部队,被困七日七夜之后,终于撤离险境,逃出生天;不久就回到平城;刘邦心里那个后怕呀,这个庆幸呀,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汉朝大军终于到了,那都是虎虎生威的生力军呀;猛人周勃果然杀将过来了,他刚打了楼烦三城,又乘胜而来,在平城城下攻击匈奴胡骑,敌人见对方来势汹汹,稍稍后退了,冒顿知道这汉军不好对付,于是,集体北撤,退回老家去了。

    刘邦一直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来:文有陈平,武有周勃,朕暂可高枕无忧啦!

    刘邦下令班师,他让樊哙平定代地,自己亲自去广武,赦免了刘敬,刘邦感概地对刘敬说:"吾不用公言,以困平城;吾皆已斩前使十辈矣。"(见《资治通鉴》卷十一)那十多批废物,全部脑袋作废,都要去伺候阎王爷啦!

    于是,刘邦封刘敬为二千户的关内侯,名号建信侯;而当经过曲逆的时候,封陈平为曲逆侯,奖励这位屡出奇谋的功臣。


    

    (刘敬像)

    而猛人周勃得到了重用,封为太尉。其实,刘邦在思考匈奴的问题,这次几乎吃了大亏,总得吸取教训呀,可谓:吃一堑长一智!这亏咱不能白吃,否则,就真成了白痴啦!


    

    (白登山战役前后形势)

    白登山之围,留给后世刘氏子孙的是平城之忧,是求和的屈辱,当然要总结一下啦:

    刘邦重用刘敬、陈平、周勃三人,日后,汉廷还须建立风险管控体系,否则,如何与匈奴周旋呢?

    一、要建立汉匈风险侦探体系。

    这一次平城之行,前后派出十多次使者,个个都昏了头,一见到老弱残兵,就妄自尊大,自以为汉强匈弱,人人都说可以进军,结果误了大事,几乎害死大老板刘邦。

    好在,发现了刘敬这个人才,以后出使匈奴、打探消息、考察敌情,都派刘敬去吧,此人能言善辩,口才一流,侦探汉匈风险,非他莫属啦!

    二、要建立汉匈风险评估体系。

    汉匈风险的评估,需要全面,要比对敌我双方的军力、民力、财力;还要分析天时、地利、人和等因素;对于汉匈事务的谋划,怕是陈平、刘敬一个都不能少。陈平负责运筹于帷幄之内,刘敬负责邦交于千里之外。要对每次汉匈冲突充分评估,对风险进行评级,分个轻重缓急,切忌盲目行动,以免中了敌人的奸计。

    所以,风险评估光靠刘邦是不行的,刘老板只负责根据评估来决策;他就是因为轻视匈奴,又低估了汉匈风险,所以才不幸中招的,结果,把一生的遗憾都留在了白登山!反观秦始皇呢,他又走了另一极端,太过高估胡虏的威胁,不惜加重老百姓的徭役,来抵御外寇,结果外患渐息,内祸迭起,终于败亡。

    三、要建立汉匈风险破解体系。

    说到风险破解,除了有出色的外交人才,还需能硬碰硬,打硬仗的将军,那么太尉周勃就是最佳人选,舍他其谁呀?目前只能暂时罢兵,日后,汉朝还要建立风险预警、风险控制、资源整合、协同作战、良性循环、优势转换等六个战略执行体系,在战略、战术上彻底破解汉匈之间存在的各种风险。

    风险预警必不可少,外有强胡,内有叛贼,他们内外勾结,实在可恶。汉朝通过白登山之战,已经认清楚匈奴的风险,边关预警要依靠长城的烽火台,因此,务必夺回长城边塞。

    风险控制不能忽视,虽然韩王信已经战败,但他们似乎阴魂不散,还在北部边疆来回游荡,必须肃清内奸,免得内外勾结。刘邦很忌讳异姓藩王,他们要是在背后捅刀子,还怎么专心打匈奴呢?可不是吗?那淮南王英布就是刘邦伤不起的痛啊!

    资源整合重在战备上面,汉朝刚建国,百废待兴,连同一颜色的马匹都找不到。若缺少马匹,就难以训练骑兵;若骑兵不足,就无法对抗匈奴铁骑。长城防线年久失修,也要修整、整合。除了兵马外,还要培养将才,选拔良将,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那个瞎嚷嚷的樊哙就甭指望了。

    协同作战十分重要,必须把长城守军与野战骑兵统筹起来,相互协作,相互协同,奋力作战;这个不容易,要到汉武帝时候才得以改善;到汉宣帝的时候,赵充国将军终于实现了城防、野战两大兵团的配合,用不足万人的兵力,守住长城万里防线。

    良性循环就是要解决战争给养的问题。后来,霍去病将军以战养战,可以发动千里迂回的闪击战,但只适用于速战速决;而赵充国将军的屯田妙计则是良策,打仗中屯田修路,让军需给养自给自足,进入良性循环,那是万全之策;最后,老将军不战而屈人之兵,大获全胜。

    优势转换是大战略问题,需要寻找战略合作伙伴,把伙伴之间的优势转化整合,顺利地完成攻防转换,那样才可以制敌死命。汉朝的河西战略、西域战略就是优势战略,断匈奴之臂膀,绝胡虏之财源,最后,把战略对峙局面转换为战略压制局面;在苦厄之中,匈奴人自困自乏,最后,不得不俯首臣服!

    但是,汉高祖时汉王朝处于弱势,将如何与匈奴博弈呢?

    一切且看下回分解。

    西汉王朝有神奇的曾孙子传奇,专门对付匈奴人!

    刘邦的曾孙子刘彻,即汉武大帝重创了匈奴人,使大漠以南再无单于王庭。

    但是,刘彻无法解决匈奴征而不服的问题,还弄得海内虚耗、户口减半,差点儿步了秦王朝的后尘。匈奴问题和西域问题汉武帝都无法彻底解决,最后,抱憾而终!

    但是,刘彻的曾孙子刘询改写了历史,他派人进取西域,成功压制匈奴人,经过分化瓦解之后,匈奴在西域的统治土崩瓦解,最后,间接迫使内乱的匈奴人归附汉朝。

    是刘询制服了威震百蛮的匈奴人,他何尝又不是一个曾孙子传奇呢?
    问大家一个问题:

    历史上,谁与秦皇、汉武两位皇帝都打过交道呢?

    大家肯定.....肯定......笑骂声一片!

    痴人说梦!天荒夜谈!胡扯!......

    且慢!历史上确有其人,而且,还是一位王者呢!

    你们猜猜........他是谁?
    其实,先后与秦皇、汉武打过交道的人要符合几个必要条件:

    1、必须是长寿长者!


    2、必须从事军国大事,身份尊贵!


    3、必须要躲过秦亡汉兴的兵火劫难!

    纵观上下两千多年,只有一个人全部符合以上条件!

    他就是赵佗!

    或许又有人抡起臭鸡蛋、烂菜叶,扔过来,说什么吹牛不上税!

    哎!别闹!听我慢慢讲来.......
    各位朋友:

    只要从三个必要条件逐一分析就可以知道啦!

    第一、长寿!

    前209年,秦始皇在出巡路上病死!

    那么,这个人如果要熬到汉武帝即位,要何时呢?

    前140年!

    如此看来,这中间的时间跨度将近70年!

    此人超过70岁如何?当然不行!

    一个小宝宝如何与秦始皇打交道呢?难道是秦始皇的儿女?非也!秦始皇的儿女全部拜赵高所赐,统统死翘翘啦!哪里能熬到汉武帝登基呢?

    所以此人必须超过90岁!

    很荣幸,赵佗老寿星超过103岁,他是五千年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王者!而且,还是汉朝册封的南越王呢!

    待续......别扔臭鸡蛋啦,拜托!
    为何说赵佗103岁呢?

    原来,前221年,秦始皇发兵五十万,分为五路人马,一同南下,征伐百越!

    赵佗就是其中一路军的主将!那怎么的都该二十出头吧?到前140年,赵佗必然超过100岁啦!

    第二个条件、必须参与军国大事!

    想想看,秦皇汉武毕生都主导军国大事,不是长寿就可以打交道的哦!

    否则,就算你躲在深山修仙,当个千年老妖都无法与秦皇汉武打交道!

    那么,赵佗何时与秦始皇打交道呢?

    有几种可能:

    1、秦皇发兵前挑选将领,那必须能征善战的高手,否则,难道派赵高去吗?这个整人专家,如何阴了百越人呢?秦皇选将发令,赵佗都要奉命而行,这就是帝皇与将帅必须打的交道,行军方略、作战计划都要沟通,在所难免哦!

    2、秦军由屠雎带领,在丛林战中丧师数十万,只剩下赵佗一路人马。赵佗必定要上报惨败的消息给秦始皇,因此,秦皇下令让赵佗带兵屯驻越地。这就是军情信息的交流啦!

    3、秦军最终平定百越,赵佗也要上报军报,而秦始皇下令任命赵佗做龙川县令!这地方官的任命也是要打交道的哦!

    秦皇与赵佗打交道理所当然,也实属必然!

    至于赵佗如何与汉武帝打交道呢?这个下回分解......

    南越王赵佗享受汉廷与他“剖符定封”的待遇,成为一介外蕃王!

    赵佗多次说对待汉天子不能失去礼仪!

    因此,汉武帝前140年登基后,赵佗作为蕃王虽然没有到长安参见天子,但是,南越使者还是会带去赵佗的礼物、书信等,进行交流交通,这就是赵佗与汉武帝打交道的情况!

    《汉书.西域传》写道:睹犀布、玳瑁,则建珠崖七郡;

    那些犀布、玳瑁就是南越王献上给汉武帝的!因此,赵佗很会跟汉天子打交道,从汉高祖到汉文帝,再到汉景帝、汉武帝,都一样!

    下一次聊聊,赵佗到底熬死了多少各帝王?

    呵呵,大家一起聊聊吧......
    南越王赵佗熬死了10个帝王及1个太后

    他真的很命硬哦!
    顶一个!
    赵佗熬死了好多大人物:

    1、熬死了第一任大老板——秦始皇。
    秦始皇让他领兵南下,给了他逃出生天的机会,因此,躲过秦末混乱的劫难!

    秦始皇同意给赵佗1.5万个没有出嫁的女子,呵呵,这也是赵佗自己上书争取的,小赵很贪婪,竟然要3万个女子呢!说是给将士们缝补衣服,其实......你懂的!

    赵佗很有运气,他的部队没有深入西瓯人盘踞的山地丛林,可不是吗?屠雎这个杀千刀的,杀人无数,但也因此激怒了西瓯人,最后让人给黑了,整个军团被团灭!死得好不凄惨呀!

    赵佗又躲过了一劫,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啊!

    不过,秦始皇很小气,才让赵佗做了龙川县令,或许禾草盖珍珠吧!以后,天降大任于赵佗呢!

    前209年,秦始皇驾崩,小赵不用带人去修陵墓,更不会变成兵马俑,被埋进去,真要烧高香啦!
    2、赵佗熬死了废物一样的胡亥!

    胡亥对赵佗很够意思,一次性给了他1.5万个女子,按道理来说该不会是歪瓜裂枣的!嘻嘻,赵佗或许会满心欢喜,替那些胳膊粗、拳头大的大头兵将们感到心痒喉干!

    胡亥在咸阳乱作为,在赵高的怂恿下,连兄弟姐妹都给宰了,那么他的末日也到了。

    最后,赵高把胡亥这个光杆司令,一刀了断!
    3、赵佗熬死了最坏了死“太监”——赵高!恭喜赵佗啦!
    赵高害人无数,阴毒无比,他太监了整个秦王朝!
    结果到最后,赵高作死,让秦王子婴给杀了!大快人心啊!

    赵高恶有恶报,终于把他自个儿的小命儿也给“太监”啦!赵佗不用这个天提心吊胆,防止步了蒙恬的后尘,也许小官龙川令赵佗有福,避开所有谋害的风暴!

    最后,赵佗顺利熬死了无力回天的子婴!怎么说,他也是个末代秦王啊!大秦帝国轰然倒塌!但也压不到赵佗身上啦!
    4、赵佗熬死了汉高祖刘邦

    前209年,秦始皇死的时候50多岁,刘邦在前202年后称帝,那时已经超过60岁啦,因此,刘邦恐怕比秦皇老儿还要年长呢!

    南越王赵佗很聪明,识时务者为俊杰,他一看到陆贾提出汉廷册封王爷的要求时,当即喷饭都要答应!先享受个“剖符定封”再说,怎么的也是大汉朝的一等一藩王啊!

    抱大腿而不必拍马屁,这个人精赵佗,可是精明得很呐!

    如此一来,刘邦也不会找赵佗小辈的麻烦,而且,汉越一家亲,歌照唱、舞照跳、生的娃儿满地跑、自在有逍遥,何乐而不为呢?

    赵佗从一个秦末的小官,一下子飞跃为大汉朝的王爷,那可是逆天改命的神奇传说哦!

    赵佗当然要感谢任嚣、陆贾和新任大老板——刘邦啦!

    可谓:南来作尉任嚣力,北向称臣陆贾功!
    汉高祖刘邦本来只是在平定英布叛乱的时候受了箭伤,其实,医生都说可以治疗,但他竟然放弃了,最后,不治驾崩,那么赵佗就与刘邦的后继者同一辈份啦!

    赵佗还是活得挺滋润的哦!
    5、哎呀,差点儿漏了,还有那个很猛的死鬼——西楚霸王项羽!

    可谓:

    约盟鸿沟,退却项军;兵围垓下,末路霸王。
    埋伏十面,楚歌四方;仓惶南遁,自刎乌江。
    非功莫侯,非刘不王;威加海内,大风苍凉!

    刘邦大老板胜出的同时,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项羽身死尸分,数年霸业,一朝丧尽!

    那时候,赵佗派人守住关隘、水道,静观其变,可谓:隔千山天高海阔中,静看风转动云起暗涌!

    赵佗又熬死了一个有勇无谋、残暴不仁的楚霸王!

    6、赵佗轻松熬死了年纪轻轻的汉惠帝!

    汉惠帝在吕太后的威慑下,了无生趣地熬了七年,最后,挂了!赵佗也许会同情一下这位小老弟!

    7、赵佗熬死了前后少帝二人!
    这两个人都是汉惠帝的儿子,受到吕太后一手摆布,比清朝的宣统小皇帝还要不堪!

    两位小皇帝要么被吕太后看不顺眼干掉了,要么就是受到诛灭吕氏祸乱的牵连,也挂掉了。
    8、赵佗熬死了吕太后。

    吕太后听信谗言,部分禁止了汉越的贸易,对南越造成极大的影响,南越与长沙之间还打了几仗,吕太后想收拾南越王,但是,力不从心,到死都无法动赵佗一个手指头!

    吕太后到底还是挂了,吕氏也跟着全部倒霉,死翘翘啦!
    9、赵佗熬死了汉文帝。

    汉文帝派陆贾再度出使岭南,安抚并敦促赵佗取消南越武帝的称号!

    赵佗哪里会不识时务呢?立马自称为“蛮夷大长老”,然后,奉上海外的好礼,接着当他的逍遥王爷!

    汉文帝很忙,又要对付匈奴、又要打压反王,还要建设他的“文景之治”,23年后就驾崩了,但赵佗还是精神矍铄,继续享受他海角王爷的清福,乐此不疲!
    10、赵佗熬死了汉景帝。

    汉景帝身体不好,当了十几年天子便驾崩了,他做了最有意义的事情,就是镇压吴楚叛乱,强力削藩!

    好在,赵佗猫在五岭以南,依然健康长寿,懒得理会岭北的事变!

    赵佗唯一的悲哀,就是他太能活了,竟然把自己的亲生儿子全都熬死了......白头人送的也许也是白头人吧......
    11、赵佗终于熬死了自己。
    大约前137年,汉武帝已经即位3年了,南越王赵佗以百岁高龄傲然辞世!

    他熬死帝王的成绩单如下:

    皇帝:秦始皇、秦二世、汉高祖、汉惠帝、前后少帝两人、汉文帝、汉景帝

    王爷:秦王子婴、西楚霸王项羽

    太后:吕太后

    赵佗还有超凡的好运气,秦亡汉兴以来所有战争,他都巧妙地避开了!

    且等我后面慢慢说来!
    第11章《刘邦善后》(上)(1)

    汉高帝八年,即公元前199年,匈奴大单于冒顿多次犯边,刘邦十分忧虑,那白登山的耻辱,刻骨铭心!老子尚且如此,那后代子孙又该如何自处呢?

    刘邦要对匈奴的风险进行善后,擦屁股的事儿,自己解决,不想丢给子孙。但对付匈奴,谈何容易呢?那就尽量把复杂的事情简化,不外乎战与和而已!

    抉择是艰难的,痛苦是必然的,苦难要面对,那就同时解决战与和的问题吧,国家战略很明确:既要和,又要打!与匈奴人和谈,对反骨仔(指造反叛国的韩王信等人)暴打,收复边郡!要分化对手,那就先讲和。

    陈平用计让刘邦在白登山脱险,但那只是权宜之计,时间一长,也不是个办法!


    

    (陈平画像)

    所以,刘邦第一个找来谈心的不是陈平,而是刘敬。刘敬虽然算不上猛人,但他是个神预测,他曾经警示匈奴人的白登山诱敌之计,他的预判百分百准确,因此赢得刘邦的信任。


    

    (刘敬画像)

    大约在九月的时候,刘邦向刘敬问计。

    谁知道,刘敬这回却出了一个耻辱的昏招——和亲。策略大概如下:

    一、不用武力,但可以让匈奴单于的后继者臣服于汉朝。

    二、要刘邦把长公主——鲁元公主,嫁给大单于冒顿。

    三、还要用厚重的财礼送给大单于,让对方倾慕大汉王朝,那么单于必定让长公主做阏氏(相当于单于的皇后)。汉家的丝绸很珍贵,说不定匈奴人会热捧呢!

    四、由于长公主身份高贵,又当上阏氏,她生的儿子必定可以立为太子。

    五、冒顿就算长期在位,只要他娶了长公主,那就是刘邦的女婿了,辈分还低了一级。

    六、如果冒顿死了,刘邦的外孙将以太子身份继任大单于,那就皆大欢喜了,从来没有外孙对抗外祖父的哦。

    七、如果仅用宗室的女儿冒充亲公主,或许会被对方识破,到时候徒劳无益,大计恐怕会落空。

    刘邦一时间没辙,居然称善,认可此计。

    老刘竟然连女儿都要出卖吗?难怪他当年把一双儿女从车上推落,巴不得赶紧逃脱项羽的追兵......

    如今打不过匈奴人,又要抛弃女儿啦!?

    或许,刘邦有苦衷吧......

    (后续更精彩.......)
    1、赵佗躲过了西瓯之战:

    赵佗是一个军人,一路军主将!他们南征百越,兵分五路齐头并进。

    统帅却是屠雎这个杀人狂,哪里会有好果子吃呢?

    赵佗很幸运,他躲过了征伐西瓯人的残酷战斗。

    最凶的活由老大屠雎来干,直到最后把自己干掉!

    最累的活由老二史禄来干,修筑了至今能用的灵渠!

    而赵佗很可能屯兵于番禺,躲过一劫!

    那边厢,屠雎及手下数十万人全部在山地丛林中报销,都成了游魂野鬼,恐怕每个晚上能听到鬼哭狼嚎之声,闻者怕也会汗毛竖起!

    那个鬼地方十分邪门!偏偏小赵就到了珠江口,水清鱼肥,那就是他的百年宝地呀!
    2、赵佗避开了秦末中原大乱的战争。

    当初,陈王的义军直逼函谷关,长城军团因为蒙恬被害,早已四散而去。

    如果,赵高调南越兵团回来,怕也山高路远,救之不得,因此,只会召集骊山修陵墓的囚徒。

    赵佗他们的的确确躲过一劫,否则,即使章邯投降了项羽,到头来,还是要自尽!
    3、赵佗远离了楚汉争霸的连场恶战!

    那都是五岭以北的战事,后来,闽越地区的越君发兵助汉,参与了楚汉之间的争斗。但是,赵佗照样置身事外,很高兴地当个安乐王爷!
    4、避开了汉越战争。
    吕太后禁止汉越之间的部分贸易,冲突爆发,吕太后发兵攻打南越王赵佗。好在,汉军耗费一年时间都翻越不了阳山岭,赵佗躲过了十万大军的问罪之战!

    赵佗还是很有运气的,是个乱世中的幸运儿!
    5、避开了南海王造反的战事。
    汉文帝时期,岭北的南海王造反,好在这个家伙不在南越国内的南海郡,一反就招来淮南厉王的讨伐之师,前后两次大战,南海王的部下全部投降。

    这个南海王是越族人,但赵佗坚持“死道友不死贫道”的规则,根本没有参与岭北的战事,南海王除非跳入南海,否则,休想来珠三角玩!

    南海王输了,他只能投降,怕再也当不了王爷啦,因此,南越王赵佗相当机智!
    6、赵佗避开了“吴楚七国之乱”的激战。

    汉景帝三年,吴王刘濞因抗拒削藩,悍然起兵造反,他大肆宣传南越王发兵三十万助战,其实都只是虚张声势,恐吓汉廷君臣罢了。

    赵佗才不会那么傻去当吴王手下的炮灰,本来他就是个安乐王,何苦去玩掉脑袋的危险游戏呢?

    连敌人的余孽都不会收留,那才聪明。不像闽越王收留吴王的儿子,纯粹是残渣渣男!以后,还扇阴风点鬼火,为闽越王惹来大祸!
    这个赵佗毕竟曾经是个将军,他到底还是发动了两场战争。

    1、发起征伐安阳王的战争。
    赵佗用奇计破坏了安阳王的神弩,顺势发兵攻破安阳王国。他派官吏管理越南中北地区,开通了中越丝路,也算是越南的文化先知吧。

    2、攻袭长沙国。
    因为吕太后禁止部分汉越贸易,赵佗认为对方被约,发兵打了异姓长沙王的边郡,其实,就是对吕后示威打脸!

    打给全天下人看!
    @乡间稗草 2019-12-03 21:21:46
    收藏了,谢谢楼主,历史是很枯燥的,能静下心读历史,还把自己对历史的深刻思考用心记录下来,真心说句佩服。
    -----------------------------
    谢谢@乡间稗草您的支持,写历史也不容易,有您的鼓励,我万分高兴!欢迎您多提宝贵意见!您的需求,就是我的动力!再次感谢!
    在前汉时代,藩王里面最有作为的是谁呢?

    还是属赵佗!

    内藩王里面要么混吃等死,要么造反作恶!

    而赵佗还算有所作为了!他不但是岭南人文初祖,还是越南的文化先知哦!

    前汉时代,大家知道第一个造反的王爷是谁呢?
    第一个造反的王爷是燕王臧荼!

    第二个造反的王爷应该是韩王信!他绝非淮阴侯韩信!

    第三个造反的竟然是刘邦的发小——燕王卢绾!

    第四个造反的是淮南王英布!

    第五个造反的是济北王刘兴居!

    第六个造反的是淮南厉王刘长!

    后面一大堆便是吴楚等七王叛乱!

    第八个造反的王爷是淮南王刘安!

    第九个造反的王爷是汉昭帝兄长燕王刘旦!

    赵佗没有因为南越地远兵多而造反,还两次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他对汉越发展有不可忽视的贡献!
    破坏力最大的汉代反王非吴王刘濞莫属,他就是汉朝最大的搅屎棍!

    他的叛乱对东南之地的百姓造成很大的痛苦,损失人口超过二十万。

    详情请看《华夏英雄丝路情》!
    大汉王朝最大的内乱是“七王之乱”!那个王莽篡位另当别论.....

    但是,“七王之乱”拉开了汉王朝大一统的历史序幕!

    之所以把秦皇和汉武并列地说,那是因为两位都把一统大业推上一个巅峰!

    秦皇、汉武、汉光武都实现了大一统,晋武帝也统一,但是,他比隋文帝的统一差多了!
    在所有诸侯王中,南越王赵佗最有作为!长期安抚百越之地,甚至协和越南北部的民众,打通中越丝路,使岭南获得了将近50年的和平。

    而诸侯王中,文学成就最高的却是淮南王刘安!他有大作《淮南子》,又对屈原的诗歌有独特的见解!
    @李春霆2014 2019-12-04 08:42:56
    跟帖拜读,楼主有新的挖掘。顶一个。
    -----------------------------
    谢谢朋友您的支持!一起分享读史书的乐趣吧,呵呵!盼望您多多指点,多给建议哦!您的需求,就是我的动力!
    秦、两汉、西晋、隋、唐、宋、元、明、清每个朝代中国都实现了大一统的伟业!

    其中,前汉大一统的历史进程最为漫长,现在,邀请大家看看每次一统的概况吧!

    呵呵,欢迎讨论!
    1、秦王朝的统一

    秦的统一战争前期准备时间很长,最后用十多年时间完成天下一统!

    在关东扫灭六国。

    西南面到达昆明附近的滇池。

    东北到达辽东。

    东南直抵沿海地区,并吞百越,可以登临看海!

    向北到达河套地区,驱逐匈奴七百多里!

    可惜,统一十分短暂,很快便土崩瓦解啦!

    秦的一统事业,更多留下的是: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货币等先进的方略。

    华夏统一的模式开始确立......
    秦一统的过程中,涌现了不少人才:

    例如:王翦、蒙恬、赵佗等等

    真可谓:

    秦灭六国始皇梦,

    魂牵百万冷兵锋。

    一朝同文车同轨,

    统定天下度量衡。
    2、前汉大一统的进程最漫长!

    从前202年一直延续到前60年,统一的局面维系了超过70年!

    发展分为几个阶段:
    a、分封异姓诸侯王

    b、分封刘姓宗亲诸侯王

    c、分化大的王国

    d、削藩刘姓诸侯王

    c、推恩令

    e、统一外藩王国

    f、统一西域

    且慢慢说来......
    a、分封异姓诸侯王(第一阶段)

    想当年,刘邦力量比较薄弱,只好承诺共享天下,以召集天下诸侯帮助自己,来对抗项羽。

    后来,刘邦封韩信为齐王,令韩信带兵前来,终于在垓下之战大败项羽,其后,迫使一代霸王乌江自刎!

    随后,刘邦分封诸侯,封韩信为楚王、封秦官吴芮封为长沙王,连刑徒英布也当了淮南王,天下诸侯共同拥戴刘邦称帝。

    刘邦称帝后,册立东瓯王与闽越王,还封秦朝遗将赵佗为南越王,初步完成天下形式上的统一!
    b、分封刘姓宗亲为诸侯王

    因为,两任燕王先后造反,韩王信更是通敌叛国,投靠了匈奴人,而且,淮南王英布举兵造反,使刘邦深感异姓王爷的危险。

    因此,齐王、赵王、淮南王、楚王、吴王都先后分封给刘姓宗亲,内诸侯中,只剩下长沙王吴芮而已。

    外藩王,例如:东瓯王、闽越王、南越王则继续让外姓人担任,坐镇一方。

    刘邦定下规矩:没有立功的不能封为侯爷,非刘姓宗亲的不能当王爷!

    汉朝出现了内外诸侯的情况,王国与郡县同时存在,也是汉朝特有的“郡国制”!
    @懂沁恒温 2019-12-04 13:04:54
    我参与了投票:一代箭神飞将军李广,你也来表个态吧~
    -----------------------------
    谢谢您的投票,欢迎多多支持我的长篇连载!

    唐诗有云: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李广勇力超群呀!

    请您多提宝贵意见,多参与讨论,分享读史的乐趣,哈哈!
    中国王朝的统一历来都持久而稳定,比西欧小王国、帝国要好,欧洲的查理曼帝国一旦分裂为德、意、法三国后,就几乎再也没有重新统一过了,更别说东、西罗马帝国啦。

    只有德意志还号称曾有三大统一帝国!

    其实,意大利和德意志一直分裂到了19世纪下半叶......

    欧洲中世纪的神圣罗马帝国出现政、教争权的现象,教皇竟然可以染指政务,十分奇特......
    c、分化大的王国

    到了汉文帝时期,贾谊写了一篇著名的《治安策》,建议文帝分解大的诸侯王国,以便控制刘姓诸侯王。

    其实,汉文帝时代先后有两个王爷造反:

    1、济北王刘兴居造反。

    2、淮南厉王刘长造反。

    汉文帝于是把庞大的齐国分解为一群齐鲁诸侯。

    又在惩罚淮南厉王后,把淮南国一分为三。

    开始抑制尾大难掉的刘姓诸侯王啦!
    假如,晁错没有提出削藩,汉景帝也不去削藩,这会有什么后果呢?
    有同学可能会说:就算汉景帝和晁错没有进行削藩,到了汉武帝时代,来个“推恩令”不就完事儿了吗?

    可情况偏偏没有这么简单!汉景帝如果不削藩,到了汉武帝时候,可能更麻烦呢!

    到底为何,且待我慢慢说来!
    之所以给大家聊天,侃侃汉兴到大一统的故事,就是为如下的连载作铺垫!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英雄之伟,救国救民!

    大汉王朝是一个属于英雄的时代啊!它开创了多民族大一统的国家形态!远胜秦王朝啊!

    汉朝军民对内统一,安抚百族;对外开拓,协和万邦!实在没有辜负英雄的英名啊!

    接下来,先上连载篇章,关于统一的故事,慢慢跟大家聊!

    请大家多多支持啊!
    第11章《刘邦善后》(上)(4)

    齐、楚之地的大族昭氏、屈氏、景氏、怀氏、田氏全部应征,豪杰也少不了,十多万人口源源不断迁入关中地区,从此,四塞之地的形势开始改观,秦末积弱的景象不再延续了。


    刘敬的风险解决方案可圈可点:

    1、匈奴的风险需要用人来解决。

    刘敬想到这一点,他立即向天子建议,用百姓充实关中,有了居民,就有人屯田耕种,关中的粮食就可以进行储备,军粮也就无忧啦。只要军粮充足,调兵遣将才更有底气,打仗靠人,人要吃饭,皇帝还不差饿兵呢?更何况,三军未动,粮草先行。粮食问题,既是民生问题,又是战略问题,要开始筹划战略储备的问题啦。没有人如何储粮呢?

    不论建设城池、修筑工事,还是打造兵器、运送粮食,都需要人手,没有人,怎么对付匈奴人呢?没有人这仗怎么打,打个大头鬼啊?只有人口繁盛,才能选兵练兵,才能发展耕战大业。

    2、建设关中,需要人手。

    秦末战争的创伤还没有治愈,而战争创伤需要用人去治疗,那样才能取得疗效。关中要进行大规模的建设,一旦关中繁荣安定,还可以吸引更多的商人和百姓,不但可以促进手工业、农业发展,商贸都可以兴旺起来。

    虽然,汉初抑制商业发展,但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促进货物流通,才能有充足的物资,物资供应跟得上,军需物品才能得到保证。关中还需要加大建设的力度,都离不开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就需要招来百姓,豪门大户也能提升消费力和生产力,不是吗?

    这就是刘敬化解风险的重点,一切以人为本,人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人才能创造财富,才能使关中,乃至长安赢得长治久安的局面!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上集完,后续更精彩......)
首页 本页[1] 下一页[2] 尾页[5]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煮酒论史 最新文章
谈谈历史,看上至千年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
亚历山大是中国人?
秦桧是不是被诬陷,乃至千百年来一直替人背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历代研究《穆天子传》西行线路的死穴
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保卫司马南
(第四篇)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万年历史,不会造飞机火车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1-07-13 13:30:42  更:2021-07-13 13:45:26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