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购物 网址 日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视频推荐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日历2023  日历2024  日历2025  日历知识  | 每日头条  视频推荐  数码知识 两性话题 情感天地 心理咨询 旅游天地 | 明星娱乐 电视剧  职场天地  体育  娱乐 
日历软件  煮酒论史  历史 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春秋战国 三国 唐朝 宋朝 明朝 清朝 哲学 厚黑学 心理学 | 文库大全  文库分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钓鱼 双色球 戒色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足球 nba 象棋 体操
    
  首页 -> 煮酒论史 -> 李秀成:被低估的隐形战神 -> 正文阅读

[煮酒论史]李秀成:被低估的隐形战神[第1页]

作者:ty_左岸15
首页 本页[1] 下一页[2] 尾页[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回头看历史,它的魅力在于,你明明知道剧本就摆在眼前,深入细节,却发现一段段血脉偾张的故事,一张张鲜活的面孔,精彩、真实、生动,又不失当年风采。读之,或感慨万千或扼腕叹息、或深切缅怀或忿忿不平、或冷静思索或情绪失控。历史就是这样,素颜亮相,拒绝杜撰,从来不一个人情感而改变模样。当“太平天国运动”出现在眼前,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洪秀全及围绕在他身边的一帮王爷们,例如杨秀清、冯云山、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等。
    当时,一介落魄书生洪秀全组团革晚清的命,可谓群星闪耀,阵容豪华,李秀成不过是位小跟班的,历史根本没空挡安排他出镜。然而,世事难料,人心叵测,尤其在权力、名誉、地位面前,这帮王爷、将星们暴露出个人欲望,太平天国运动渐渐偏离初衷,大家明争暗斗、相互拆台。天京事变爆发,死的死,伤的伤,出走的出走,是一道分水岭,太平天国运动由鼎盛转向衰落。
    就在洪秀全一筹莫展,眼看被清政府围剿之际,出现两位后起之秀,一位是陈玉成,一位是李秀成。陈玉成很能打,是三国时期马超的翻版,此人缺乏大局观和军事领导能力,只配做将才,也就注定了他的死灭。李秀成则不同,他是时势造就的英雄豪杰,卓越的军事指挥家,凭一己之力,血拼到晚清仅存一口气。二破江北大营、三河大捷、二破江南大营等一系列军事上的胜利,使得太平天国有了活命的资本。
    李秀成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当太平天国陷入生死存亡的关头,其他官员与将领都躲得远远的,而他率领三千将士死守天京,当时围城湘军已达五万人。
    曾国荃炸毁天京城墙,可能是天意。如果他稍微迟缓一步,南北两路太平军赶来,悲剧可能发生在曾国荃身上。曾国荃太幸运,他笑到最后。湘军破城后,结果可想而知,李秀成没有为自己着想,而是把逃生的机会拱手让给幼天王洪田富贵。他把自己的战马让给幼天王,说明已经做好了慷慨赴死的决定,这就是“忠”。回首历代忠臣名将,也不过如此。
    攻打杭州,浙江巡抚王有龄绝望中自缢而亡,李秀成优待战场上的对手,给予礼葬,这是“义”。建立苏福省,开辟第二战场,后世有些史学家抓住把柄,说他搞第二政权,有失公允,曲解了李秀成的本意,有一点可以肯定,当李秀成离开苏州时,全城百姓无不伤心流泪,说明李秀成在苏州做到了“仁”。而两次攻打上海,与洋人作战,尽管他在认知上有所不足,丝毫不遮掩他的爱国情操。
    当他被官兵捉住后,曾国荃特意制作一个木笼子,把他囚禁其中,从六月十七日到十九日的三天时间里,他壮怀激烈,站在笼中洋洋洒洒写下数万字的供状。这些供状经过官军方面删节,没有完整的流传下来,今天读来,依然可见威武不屈的豪迈之气。至于他是否变节,至今依然成谜,有待史学家进一步考证,早日给我们一个真实答案。
    成败论英雄,是魔咒也是定律,以此而言,李秀成格外悲情。不过,梁启超评价李秀成时,曾这样说,在军事、政治、外交方面,都不比李鸿章逊色,他是人中豪杰。
    第一章 “圣兵”并非自觉革命,骨子里藏着个想法
    李秀成参加太平军最初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有饭吃、有衣穿,不受欺负”。这个愿望质朴得如同老屋土墙下一株瘦弱而不起眼的小草。当把它看成最高奋斗目标之后,竟然成长成为一曲波澜壮阔的人生交响,与太平天国的价值观一脉相承。

    父亲这个决定,改变他一生(1)

    广西藤县是个壮、汉、瑶等民族混居的地区,历史上一直默默无闻,甚至连蚊子发出的“嗡嗡”声都未曾留下过,就在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走向末端时,这个穷乡僻壤之地突然一鸣惊人,相继走出了陈玉成、李秀成、李世贤、陆顺得等一批太平天国的高级将领。
    李秀成1823年4月(清道光三年三月)出生在宁风乡新旺村,父亲李世高是位老实巴交的农民。李世高的祖上与新旺村的李氏家族毫无关系,当时他在王官垌靠租种地主的几亩薄田为生,距离李世高一里的地方,有个村落,叫古制村,村里有一户姓陆的人家,相中了吃苦耐劳的李世高,就把闺女许配给他当老婆。
    李世高一无叔伯,二无兄弟,在宗族观念影响至深的情况下,独门外姓会遭到歧视或看不起。陆家有个私塾先生,叫陆均平,想了一个办法,让李世高搬到金鸡岭下的新旺村。新旺村有四五十户人家,大半姓李,李世贤就是出自新旺村的李氏家族。李世高不是李氏正宗家族成员,至少五百年前是一家子,他们敞开胸怀接纳了他。李世高虽搭上宗族这条线,生活并没改观,依然是一穷二白的无产者。
    生活总得继续,日子还得一天一天地过,一家人继续租地或给地主打短工。李家尽管过着吃上顿没有下顿的生活,并不影响李世高对“知识改变命运”的模糊理解。自己这辈子算是完了,那就对孩子进行投资,决不让孩子走自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路。李秀成八岁那年,父亲李世高做出一个重大决定,把儿子交给陆均平,让他跟随大舅哥识文断字。

    对于一个靠打短工维持生计的家庭来说,送孩子进私塾读书,简直是件破天荒的事情,就像童话中的丑小鸭一下子变成白天鹅一样,让人既惊诧又羡慕。私塾,顾名思义是私人开办的学堂,经费主要来源于学生交的学费或宗族的赞助,属于有偿服务。
    孔子是这个行业的顶层设计者,给那些科举落第的秀才、儒童等提供了再就业的机会。他开门办学不分贫贱富贵,只要想学习的孩子,就可以享受到教育的机会,这一初衷值得赞许,不过放眼古今中外,历朝历代都是穷人居多,富人及有产者仅占极少一部分,他们处在金字塔的顶端,奴役和管理着普天之下的穷人,私塾先生这一角色就像架在穷人与富人之间的一座桥梁,穷人要想摆脱贫困命运,离不开这座桥。桥是私塾先生的私有产品,他们是人,需要吃饭,需要拿工资养活孩子老婆、老爹老妈,他人如果想从桥上通过,过桥费不能少。如果他们在传道授业过程中不收费,穷人家的孩子也能得到教育的机会,首先饿死的是私塾先生自己。没有人会傻到如此地步,私塾的大门通常情况下,仅仅为交得起学费的有钱的人家孩子敞开,出生在贫困家庭中的孩子,接受教育的机会十分渺小。大家闺秀或富家千金小姐喜欢上穷书生的桥段只能出现在剧本中,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概率真的很低。所以说,李秀成进入私塾是不幸中的万幸,首先得益于他有一位教书的舅舅,再则祖上积了德,才让他有接受教育的机会。
    民间俚语有“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意思是龙、凤的身份高贵,后代的身份也随之高贵;老鼠整天在地下钻来钻去,生下的后代也具备打洞的本领,这是一种传承的体现。李世高是位卖苦力的农民,儿子李秀成继承他的基因耕田种地还行,突然让他跨界学习文化,平心而论,还真没什么优势可言,更谈不上天赋异禀。可喜的是,这孩子认真刻苦,对知识的渴求就像龟裂的土地,突然遇到天降甘霖一般,在知识的海洋里吱吱痛饮。
    时间过得很快,稍不留神三年的光阴就从指间匆匆溜走,这三年里他认识了很多字,远远把同龄人甩在身后,更为重要的是,在舅舅陆均平的谆谆教导下,他知道了“书中自有黄金屋”的道理。据说,1852年的永安突围中,李秀成意外获得几本书,没有按照规定交上焚毁,反而深夜偷偷阅读,后被他人告发判以死刑,幸亏在未执行前遭到清军袭击,队伍打散,他才死里逃生,带着刑具回到原来的部队后,上级领导被他的诚心所感动,才免了死罪。这件事是真是假不重要,从侧面反映出他对知识的渴求。
    @西夏云天 2020-09-15 17:36:23
    太平天国的智将只两人——前期的石达开,后期的李秀成。他俩都显露出杰出的军事才能,只可惜跟错了主。若为国家效力,必成史上名将。
    -----------------------------
    是的。石达开性格孤傲,正因如此,决定他无法更好的融入团队中。有点像三国关羽。
    @十字架的再救赎 2020-09-16 10:09:14
    中学历史课上对李秀成,还有一个更年轻的陈玉成印象深刻。可惜这个政权压根就没有维护的价值
    -----------------------------
    核心层很腐朽
    陆均平这个人不错,知道妹妹家穷,不仅全部免除外甥的学费,还隔三差五留他在自己家里吃饭。李世高大字不识一个,不妨碍他懂得做人的道理与处世的规矩,大舅哥不收学费,让他感激不已,孩子毕竟姓李,是李家的后代,不是陆家的苗儿,即便陆家不在乎一碗饭,不计较孩子吃多吃少,自己总不能腆着脸让孩子天天在舅舅家白吃白喝吧,这样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
    再说了,八岁以上的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就像北方大地上越冬后的麦苗,在春光的呵护下,一天一个大变样,如果养分和田间护理跟不上,无法保障一年的收成。同样道理,处于这个阶段的孩子,每日的进食量几乎等同于一个成年人,如果吃不饱,身体发育不良,就长不高、不强壮,万一长成一个干巴廋弱的茄子模样,讨不到媳妇,香火难以为继,李世高死后无颜对列祖列宗啊。这是任务也是硬性指标,作为一家之主的李世高不得不慎重对待。让儿子继续读书,还是放下书本让他回来一起耕种劳动?这是个问题,一直横亘在李世高的大脑里。
    这里,不能怪李世高缺乏战略眼光,当人的生计亮起红灯时,首先想到的活下来,因为活着一切都有希望,为了希望而放弃活着,猪也不会做,更何况人呢?当时,李秀成的弟弟年幼,一家四口人的吃饭问题,全部落在父母肩上,李世高起早贪黑,勉强支撑三年,实在难以坚持下去,李秀成便被迫终止跟随舅舅读书的机会,与父母一起挑起养家糊口的重任。

    离开私塾后,李秀成的人生轨迹开始与父辈们重合,或许一辈子生活在地主的压榨和剥削之下。可是,他没有放弃学习的念头,劳作之余,李世高每每看到儿子失落的眼神,强忍内心的痛楚安抚李秀成。舅舅知道后,不忍心外甥就这样废了,他再次成为改变李秀成一生的人。陆均平通过人脉关系,把他介绍到大黎里三岸村洪圣寺私塾里当伙夫,这样或多或少能赚点钱补贴家用,抽空还能偷看私塾先生的四书五经或偷听私塾先生授课,可谓是一举两得。
    洪圣寺私塾的私塾先生叫覃瀚元,是当地有名的秀才。有一天,覃瀚元让学生把昨天所讲授的功课背诵出来,学生中没有一个能完整背诵出来的。当得知厨房里的小伙夫能够背得滚瓜烂熟时,覃瀚元不相信,当场对李秀成进行测试,李秀成几乎无一字之差背诵完后,他相当惊奇,在以后的讲课中,只要李秀成有时间,就允许他在一边旁听。
    小童工获得旁听的资格,就像当下大学院校里那些年轻有为的保安们,利用休息时间混进科班课堂听老师授课一样。今天正统的大学生们虽然素质不错,但或多或少还是存在点鄙夷心理。而李秀成所面对的这群地主、富农家的孩子,可没有当今大学生们的素质,他们从小在父母的影响下,缺乏同情心和悲悯心,认为剥削穷人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李秀成的出现,让他们很不爽,变着法儿的欺负和戏弄他。
    在私塾里做当伙夫的那段时间,摆在李秀成面前的是一道鲜明的阶级鸿沟,为了保住来之不易的工作,他忍气吞声,周旋于他们之间。这种忍,不是懦弱和自卑,而是不露声色,藏于内心。这种不对称的环境,逐步成就了他“外柔内刚”的性格,在他以后领军征战中,表现得格外突出。他的“外柔”是对将士的体恤和关怀,“内刚”则是在战场上英明与果断。

    @海州书生 2020-09-16 20:30:18
    三万湘军围城南京,李秀成率领四十万太平军入援,大战几十天居然无法解围。逃走途中,在大树下被几名村民擒拿,英雄末路令人感慨。没有了大众支持,即使拿破仑也被囚死于荒岛。
    -----------------------------
    哈哈,所见略同,原标题的“李秀成:被低估的东方 拿 破 仑 ”审核未通过,才更换成现在的标题。
    @904hd 2020-09-16 22:04:41
    李秀成为被压迫的人民解放而死,死得其所!不存在失败一说。只要努力了,就没有遗憾。
    太平军至少部分为汉族百姓报仇雪恨了。至少让所在区域的百姓享受了几年当家做主的日子。值了!
    太平军动摇的满清的统治,加速了满清的覆灭,太平军的后人完成了最后一推,辛亥革命胜利!
    如果把太平军当成胜利的其中一个环节,那么就没有失败一说。
    正如八路军完,新四军成了历史使命,从此不再有两军一样,太平军没有失......
    -----------------------------
    有道理。
    拜上帝会如此吸引人心
    从李秀成在私塾里当伙夫到1850年加入拜上帝会这段时间,《李秀成自述》中没有提及,其他相关资料也鲜有记载。根据他的生活轨迹可以推测,私塾里干了一段时间后,回家随父母一起打短工,随着年龄的增长,继而结婚生子,参加拜上帝会时,已是27岁的青壮年。
    拜上帝会的始作俑者是洪秀全,这个人在中国近代史上赚得不少名声,孙中山先生曾以“洪秀全第二”自诩,可见其对后人的深远影响。
    洪秀全是广东花县人,现在该县为广州市的花都区。“学而优则仕”是许多古代读书人的崇高理念,洪秀全也不例外,希望考取功名,实现光宗耀祖的愿望。洪秀全7岁开始读书,连续三次都没考上童生。童生相当于现在的中学生,秀才相当于大学生。可见,洪秀全读书不怎么上进,连个中学毕业证都没有拿到,这不能不说在邻里乡亲面前是件丢人的是事情。当他第三次落第后,已经25岁了。面对如此打击,大病一场,一度昏迷不醒,迷迷糊糊中,一个老头告诉他:奉上天的旨意,命他到人间来斩妖除魔。病好后,洪秀全变得沉默不语,行为怪异,村里人把他当成另类,远远躲着他。
    考场失意够倒霉的了,村里人又对他冷言风语,洪秀全简直郁闷到极点,想起去广州应试时,街头上人家免费送给他的《劝世良言》。这本书的作者叫梁发,此人是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在中国传教时的助手,也是中国第二位正式受洗的基督徒,先后编撰五本布道的书籍,《劝世良言》就是其中之一。洪秀全从行囊中翻出这本书,本意是打发无聊的时光,没想到让他大吃一惊。
    原来,他发现书中的教义与自己病中的幻觉竟然惊人的相似,于是他一气之下,抛开孔孟之书,改信基督教,并把家中供奉的孔子排位换成上帝的牌位。这时的洪秀全并没有读过《圣经》,他在理解《劝世良言》的基础上,向人宣传基督教义,并称之为“拜上帝会”,自称自己是上帝的二儿子,耶稣的弟弟。
    “拜上帝会”是基督教的衍生产品或者说是变异的畸形儿,不能完整的诠释基督教的教义。当时的广州同现在一样,是中国的一线城市,市民见多识广,根本不理睬洪秀全的“拜上帝会”,不过他说服了好友冯云山,与他一起宣传“拜上帝会”,冯云山日后成为太平天国运动初期的重要领袖之一。
    宣扬“拜上帝会”屡屡失败后,洪秀全的思想有所动摇,又想到了科举考试,便重新拾起孔孟之书,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的春天,他再次走进考场,结果依旧遭遇与前三次相同的厄运。如果这次考试洪秀全过关了,太平天国的历史可能要重新写或者太平天国根本就不会存在,可现实没有成全他,反而把他的命运推向了另外一条路。
    当第四次考试落第后,洪秀全彻底失望了,不再对科举抱有任何希望,转而死心塌地的发展“拜上帝会”的会员。
    俗话说“人挪活,树挪死”。“拜上帝会”不能在广州落地生根,不如选择去其他地方。洪秀全和冯云山这两个失意的人,于1844年(道光二十四年)将目光转移到邻省的广西,去那里进行推广。事实证明,他们的选择是正确的,一直生活在贫穷落后状态中的山民们头脑简单,思想质朴,渐渐认可了他们,自此“拜上帝会”在桂平的紫荆山一带扎下根基。
    来到广西不久,洪秀全返回广东,传教的使命落到冯云山一个人的身上。洪秀全回到家乡后,也没有闲着,不过大家照样不买他的账。既然苦口婆心的劝说别人不行,那干脆就写书好了。有了这种想法后,马上付诸实施,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至第二年,《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百正歌》等作品,这些作品对太平天国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大棚将季节搞乱 2020-09-18 11:53:09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基本上把广西的精英一网打尽,可惜了。
    -----------------------------
    历史很好玩,惊喜与心痛,都是它。
    冯云山与洪秀全是同乡,也是读书人,喜欢经史、天文、地理,参加过科举考试,后来在村中开馆授徒,以教书为业,被洪秀全拉入教会后,他付出的心血要比洪秀全大得多。冯云山是位聪明人,洪秀全离开广西后,他就把“拜上帝会”的宗旨与当地百姓的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并针对不同层次的人展开不同的心理攻势。
    他在劝导贫穷百姓入会时则说,加入拜上帝后,有上帝保佑就不会出现灾难,不加入者出门会遭到老虎或毒蛇的伤害。这明显就有是赤裸裸地欺骗,普通老百姓为什么都信呢?因为他们都是思想贫乏得如同一张白纸的老实人。经冯云山这么一忽悠,许多人拖家带口加入了拜上帝会,李秀成全家也是在这种诱导下加入的。普通老百姓加入后,冯云山使出了第二个手段,禁止信徒不得拜其他的神,一旦思想开小差,偷偷拜其他的神,就会受到惩罚,各种灾难会接踵而至。他这样一吓唬,信徒们没有一个敢三心二意的。
    对于那些有所见识,可以发展成为骨干的人,冯云山抛出的“虎蛇伤人”的理论就没有市场了,他会对这些人摆事实讲道理。例如,劝说杨秀清时,说:“你整天以烧炭为业,没有任何出头之日,长此以往,只能辛辛苦苦一辈子。现在晚清政府不得人心,民间怨声载道,不如我们联合起来,一起共谋大事,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一番话说完后,见杨秀清没有做出任何表态,冯云山就再烧一把火,说:“只要你加入拜上帝会,我们就是患难的兄弟,我们可以一起发展信徒,待到信徒壮大,我们就可以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到那时就是我们的出头之日,千万贫苦也会因为我们的存在而过上幸福的生活,我们自然就能够彪炳千秋。”
    就这样,在冯云山凌厉的语言攻势下,许多人被他说服。这些人又根据教义教规,去发展其他人,渐渐地拜上帝会在民间逐步成长为一个庞大的组织。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等太平天国的一批优秀将领粉墨登场。
    拜上帝会一天天壮大,引起地方政府的警觉,双方的矛盾日渐加深。对于“拜上帝会”而言,共谋义举之事已经成熟,只是等待一个适合的时机而已。

    从信徒到“圣兵”竟然是这个原因(3)
    广西毗邻广东,受鸦片战争的影响较深,加之山高皇帝远,清朝政府的控制力量相对薄弱。因此,这里革命斗争发展得比较快。1845年,李秀成的家乡藤县,邓力奇自封平地王、钟敏和自称高山王,在赤水墟竖旗聚众。1847年,连接广西北部的湖南新宁县,雷再浩等人举起义旗,消息传入广西,天地会准备接应,不料雷再浩被江忠源杀害,两地相互呼应的情况暂时搁置下来。1849年,广西出现罕见的灾荒,贪官污吏、土豪劣绅丝毫没有任何同情心,他们反而变本加厉,把靠天吃饭的农民往死路上逼。与其被逼死不如奋力一搏,在生死线上挣扎的农民们,纷纷揭竿而起,洪秀全见机会来了,由他自编自导的一场大戏开始登上历史的舞台。
    1850年夏,洪秀全发布总动员令,号召信众到桂平金田村“团营”。所谓“团营”就是自愿参加拜上帝会的信众,变卖房产,带上值钱的东西,聚集到一个指定的地方,由管理者统一安排衣食住行,大家在团营中地位平等,无高低贵贱之分,以兄弟姐妹相称。到了年底,“团营”的信众达二万余人。1851年1月11日(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初十),这一天是洪秀全生日,他在金田村犀牛岭古营盘正式宣告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李秀成并没有参加这次起义。
    李秀成一家子参加拜上帝会的时间较晚,当时这个组织在广西的桂平、梧州一带已经形成气候,信众们在骨干的教导下,形成互帮互助的局面。加入拜上帝会后,李秀成全家或多或少得到一些实惠,当家里缺衣少食、饥寒交迫时,他们会雪中送炭,送来一些生活必需品,帮他一家渡过难关。金田起义后,李秀成一家子的生活变得更加艰难了,与其他未参加起义的信众一样,成为清政府和地方团练重点“照顾”的对象。
    洪秀全在金田发动起义,刚开始时仅有一小部分人参加,大部分信众不想与朝廷对抗,统治者可不这样想,认为他们是扰乱地方治安的最大威胁,对他们的盘剥和欺压更加凶残。走投无路情况下,这批老实巴交的信众只好投入组织的怀抱,可以说,太平天国的实力能在短时间内发展壮大,统治阶级的逼迫功不可没。
    1851年8月,太平军进军永安州途中,萧朝贵、韦昌辉、秦日纲、罗大纲的部队路过藤县时,曾在李秀成的邻近乡村驻扎了五天。这支部队的宣全部门向信众们宣传参加太平军的好处,争取信众参军入伍,他们说只要加入太平军,跟着太平军走,就不会遭到团练的欺压,就会有饭吃,有衣穿,有好日子过。
    “有饭吃、有衣穿,不受欺负。”对一些贫苦农民来说,的确充满诱惑。李秀成家没什么值钱的,只有破败的茅草房,经过简单商议后,按照要求烧毁房屋,举家加入了这场轰轰烈烈的革命中。从此以后,他放下农具,不再是一位打零工的农民,作为千千万万名“圣兵”中的一员,开始为自己的人生进行搏杀。而他参加太平军的最初想法,就是有饭吃有衣穿,不受欺负,根本不知道参加太平军的真正目的是什么,这一思想与鲁迅笔下的阿Q参加革命初衷一脉相承,由此可见,这时的李秀成骨子里藏着个阿Q。
    客观地说,李秀成参加太平军,主要是低挡不住宣传中的诱惑,为什么说他不知道太平天国的真正目的,而去追求有饭吃、有衣穿,不受欺负的动机呢?
    李秀成作为一个祖祖辈辈生活在山里的农民,缺少宽阔的眼界,对于受苦受难的深层次原因没有深刻的认识。他在晚清政府的统治下生活得十分艰辛,但从来没有推翻这个政府的想法。没有参加太平军之前,受到拜上帝会的影响,信奉拜上帝会的目的就是消灾除祸。他虽读过书,远远不能与洪秀全相比,也没有像洪秀全那样通过科举成就梦想的愿望。他没有去过广州,更没有看到那里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他没有真正接触过基督教,不知道基督教的教义和教规,也就无法理解洪秀全“拜上帝会”的理念。
    当然,李秀成参加太平军时,更不会知道洪秀全有图谋国家的打算,对于洪秀全建立太平天国究竟是怎么回事儿,他也不清楚。后来在行军的途中,才知道太平军中天王、东王、西王、南王、北王、翼王等各个王。尽管军队中有这么多王,他照样不知道太平天国的终极目标是什么,也不知道下一步打算干什么,他就像其他由信众转变成圣兵的人一样,只是盲从的跟着走。这种从众心理,从本质上没有提高李秀成的认知,内心简单的想法依然是跟着他们走“有饭吃、有衣穿,不受欺负”。
    正是由于许多太平军的圣兵与李秀成有同样的想法,在思想上缺少准备,加上目光狭隘,当部队离开广西,进入湖南道州(今属永州市道县)后,有些圣兵从憧憬中醒悟过来,原来宣传中的幸福生活距离他们既遥远又陌生,而现实残酷得令人不敢眨眼睛,稍不留神脑袋就像砍瓜切菜般从脖子上滚落下来。当时的圣兵都是没有经过专门训练的受苦受难的百姓,战场上一旦嗅到死亡的气息,对家乡的眷顾比任何时候来得都急切。因此,圣兵开溜的事件时常发生。针对这种情况,宣传和做思想工作再次起到稳定军心的作用,他们会告诉那些思想动摇的圣兵,加入太平军就等于与朝廷作对,返回到原籍,会被地方政府抓起来。与其被官兵折磨而死,不如勇往直前,建立功勋。
    数以万计的圣兵,就是在这样的形式下,把“有饭吃、有衣穿,不受欺负”的朴素愿望放到一边,从被动到主动,从不自觉卷入到义军的洪流中到成长为一名为太平天国事业出生入死的杰出战士,这符合当时的历史情况,李秀成没有被那些思想动摇的人拉下水,在血与火的淬炼中,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将领和卓越的军事指挥家。
    第二章 战火中成长,成就太平天国后期的希望
    战火可以把肉体化为灰烬,也可以升华一个人的灵魂,让一个人面对生死时变得更加果敢。李秀成同千千万万的圣兵一样,在战火中成长,用血与火谱写出一支命运交响曲,既激昂澎湃又充满悲惨,因为有的人成就一世英明有的默默无闻至生命的最后一刻。李秀成是幸运的,刀尖上跳舞的日子里,他用行动诠释了生命的意义,让太平天国重新看到希望。

    除了“拼”,没有其他选择(1)
    李秀成参加太平军后,编入罗大刚的队伍里。起义军很快就攻占了永安城(今广西蒙山县),永安城是金田起义以后攻占的第一座城市,洪秀全进入永安后,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同时还颁行新历、发行书籍、制礼作乐等一系列制度,史称“永安建制”。
    太平天国在永安还没来得及站稳脚跟,清朝重兵压境,企图将起义军绞杀干净。为了守住这块地盘,太平军采取积极防御的策略,他们在城外挖壕沟、埋地雷;在城内建炮台、筑土垒,打败清军一次次的进攻。半年以后,城内粮草消耗干净,火药也所剩无几。继续坚守,破城之日只是早晚的事情,1852年(咸丰二年)4月3日,洪秀全发布突围命令,号召太平军将士无论男女都拿起刀枪,杀出一条血路,冲出清军的包围圈。



    4月5日深夜,罗大刚率领二千人马作为先锋,李秀成作为普通士兵,也在这支先锋队中。先锋队从城东北突破清军的防线,一举攻下玉龙关,为城内的将士撤离扫清了障碍。次日午后,围攻半年之久的永安城变成一座空城,这时洪秀全率领的太平军已经到达了今天的昭平县仙回乡,并在仙回垌(今仙回瑶族乡)设立大本营。清政府得到太平军行踪的消息后,命令广州副都统邬兰泰率兵两万直扑仙回,与此同时,广西提督向荣也在桂林、荔浦一带布下重兵,对太平军形成前后夹击的局面。
    刚刚摆脱清军的包围,又将面临被包围的势态。形势十分严峻,洪秀全顾不上歇息,马上召开军事会议,商议退敌之策。向荣统领的清军属于防御,暂时不会对太平军构成威胁,真正的威胁是邬兰泰率领的追兵,当务之急是如何打败邬兰泰。邬兰泰要想进攻洪秀全的大本营,仙回乡鹿鸣村西边黄茅岭的平冲、旱冲、崩冲是必经之地。这三个“冲”地势险峻,易守难攻,洪秀全率众将领查看地形后,决定在“三冲”设下埋伏。
    当天夜里,太平军兵分三路,杨秀清率领的北路军直插龙寮岭,切断清兵的退路;南路军是主攻部队,埋伏在平冲、旱冲和崩冲东侧的山头上;中路军在峡谷的出口处垒起坚固的石墙,挡住清兵的出路。
    4月8日,邬兰泰率领的虎狼之师直扑而来,进入伏击圈后,洪秀全一声令下,土炮、山石从高处向峡谷滚落。一时间,爆炸声、哭喊声、喊杀声连成一片。黄茅岭因长满茅草而得名,火药在清兵中爆炸后点燃茅草,眨眼工夫,山谷变成一片火海,烧得清兵哭爹叫娘、惨不忍睹。
    邬兰泰立功心切,根本没把太平军放在眼里,可他做梦也没想到自己落入太平军布下的口袋阵中。慌乱之中,指挥部队想冲出包围圈,却发现前面的路已经堵死,不得已只好后撤,刚到龙寮岭,又遭到杨秀清的迎头痛击。人在绝望时,会激发出自身的潜能力,这群身陷峡谷之中,焦头烂额的清兵,拼死冲出一个缺口,仓惶逃回永安城。撤退过程中,邬兰泰本人从马上掉下来,坠入山涧,身负重伤。
    “三冲”反击战中,太平军歼灭五千多清兵,斩杀了天津镇、河北镇、凉州镇、郧阳镇四个总兵。这场战斗,提高了太平军的士气,也是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李秀成参加了这次伏击战,战斗打响不久,肩膀就被清兵砍伤,他没有退出战场,从身上扯下一块战袍,将伤口勒紧后,举起手中的钢刀,拼命三郎一般,冲入敌人堆里,与清兵展开肉搏。
    太平军“三冲”反击战后,稍作休整开始北上,攻克全州时打了一场硬仗,战斗中南王冯云山不幸中弹牺牲。李秀成得到消息后,一连好几天,只要提到南王,他就止不住热泪盈眶。在历史的舞台上,战争就是一场场同台竞技的游戏,赌注则为生命。参与竞技者,前一秒谈笑风生,后一秒可能就成为获胜者的祭品。它的残酷性是由人的欲望引起的,欲望越强烈,占有欲就越多,付出或失去的也就水涨船高。站在欲望的角度看待冯云山的死亡,是战争的必然选择或者说是一份或轻或重的竞技筹码。
    这个时候的李秀成没有见过冯云山,他是一名普通士兵,冯云山在太平天国中是四号人物,两个人之间的级别相差太远,不可能有搭上话的机会。不过,这不妨碍李秀成了解冯云山生前的种种事迹及他的人格魅力。所以说,当同营的战士问他为什么伤心时,他说:“南王从传播拜上帝会到太平天国建立,付出了巨大的心血;没有他,可能就没有今天的太平天国。现在他离开我们了,他为我们做的种种事情,至今历历在目,怎能不让我伤心难过呢?”
    对南王冯云山念念不忘,说明李秀成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人,对他个人而言,这是一件小事,在军营里传开以后,加上他勇敢杀敌,他渐渐走进上级将官的视线。
    随着太平军的战果不断扩大,军队的实力也在战争中发展壮大,李秀成从一名为“有饭吃、有衣穿,不受欺负”而参军的“圣兵”稳步成长成为一名有着钢铁般意志的战士。打出广西后,经过湖南、湖北一直打到江苏的南京。但凡有李秀成参加的战争,他机智勇敢、临危不乱,在士兵中颇有威望。可以说,李秀成能在普通士兵中建立起自己的威望,每一步都是拼出来的。
    “拼”是每一个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离开了拼,人就失去斗志和激情,生活变得一片灰暗,人生丝毫没有任何精彩可言。乱世中,通过拼,可以成就王侯将相;盛世时,专注于拼,会迎来甜蜜的人生。李秀成的“拼”,在于他对太平天国的认识,这种认识改变了他的信念,知道自己为什么参加太平军和太平天国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帝师阵亡了,洪秀全有了自己的窝儿(2)
    南京是中国的东南重镇,战略上十分重要,当年朱元璋在这里“高筑墙、广积粮、不称王”,打造出大明基业。清政府为了控制东南,在南京设立江宁将军统领八旗,与两江总督共同负责防务。
    1853年3月19日,太平军攻克江宁(今南京),破城后两江总督陆建瀛被太平军杀死在总督府的小校场内。说起这个陆建瀛,还是有些来头。此人是湖北沔阳(今仙桃市)姜家港人,道光年间的进士,曾做过“太子洗马”。太子洗马不是给马匹洗澡的马夫,而是太子的老师,给太子传道授业解惑。陆建瀛满腹经纶,惭愧的是没能培养出一代明君。不过这不能把责任推脱给他,怪只怪咸丰是个倒霉蛋,生错了年代,把他扶上皇帝的宝座时,晚清政府已经到了无药可救的地步。
    据说,咸丰小时候是出了名的“小霸王”,教他的老师一个个不是被他打走就是被他气走。身为皇子,总不能不学无术、浑浑噩噩吧,道光帝左思右想,决定让陆建瀛去试试。陆建瀛本想不去接这份差事,无奈皇命难违,只好硬着头皮答应了。为了对付咸丰这个小霸王,他上班的第一天,头戴钢盔、后腰掖着戒尺,身体的各个薄弱部位用结实的物件保护着。
    小霸王及阿哥们听说来了新老师,决定给他来个下马威。这帮孩子拿着器械,藏在教室内,门“吱咯”一声开了,躲在门后的一位阿哥伸手把陆建瀛拉了进来,紧接着长短不一的棍棒围着他一顿猛揍。孩子们打累了,发现新老师毫发未损,正在他们愣神之际。陆建瀛抽出戒尺,一把抓住小霸王,二话不说摁在板凳上,对着屁股一顿狂揍,打得他连连求饶。
首页 本页[1] 下一页[2] 尾页[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煮酒论史 最新文章
谈谈历史,看上至千年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
亚历山大是中国人?
秦桧是不是被诬陷,乃至千百年来一直替人背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历代研究《穆天子传》西行线路的死穴
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保卫司马南
(第四篇)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万年历史,不会造飞机火车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1-07-13 13:30:42  更:2021-07-13 13:48:41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