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煮酒论史 -> 回顾宋元科技史,从宋朝水运仪象台和北司天监说起 -> 正文阅读 |
[煮酒论史]回顾宋元科技史,从宋朝水运仪象台和北司天监说起[第6页] |
作者:大枫溪月1455 |
首页 上一页[5] 本页[6] 下一页[7] 尾页[1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伪古埃及,黄金马车,又是一件不靠谱的伪文物。 |
其实胡夫金字塔,最大的命门,就是用了混凝土,无解。谁让瓦拉写胡夫金字塔用的是阿拉伯山脉的天然石材。人家书里原来是说齐奥普斯,非要改成胡夫。人家用的是天然石材,也不下手狠点,直接用天然石材算了。这样,至少不能用《希罗多德历史》来证伪。 |
@sdjnliping 2021-02-13 22:25:39 近现代史摆在那里,我们怎么说古代中国科技牛也没有什么意思,还是抓紧时间追赶超越吧 ----------------------------- 和平年代,不研究历史能干嘛呢? |
吉萨金字塔群近景 狮身人面像和金字塔 狮身人面像和金字塔 山体犹在。 从此处进入则直达胡夫金字塔内部山体,到了内部,就能知道胡夫金字塔是依山而建了。 胡夫金字塔入口处,自称原是盗贼入口。可“古埃及文物”都不见被盗,真是可笑! |
1. 原入口,2. 强盗隧道(游客入口),3、4. 下降通道,5. 地下室,6. 上升通道,7. 女王的房间和相关的竖井,8. 水平通道,9. 大画廊,10. 国王的房间和相关的竖井,11. 竖井 金字塔甬道,可见内部为山体。 胡夫金字塔结构图,结构图中抹去了山体结构。 吉萨金字塔群全局一览 |
胡夫金字塔隔壁就是沙漠,本是无人地带。 |
阿布辛贝神庙在20世纪50年代曾经历了一次搬迁,图为搬迁场景。 |
阿布辛贝神庙内部的早期图片之一 阿布辛贝神庙内部的早期图片之二 |
阿布辛贝神庙早期图片 阿布辛贝神庙早期影像资料,仔细比较几张图片的话,还是能发现细微差别的。 阿布辛贝神庙早期的虚构图片,和今天的实物差距甚大。图的右2本是一个胖子,今天则全是瘦子,左1的头饰和今天不同,实际还有很多不同点。 阿布辛贝神庙有个非常特殊的现象,叫太阳对齐(Sun alignment),太阳光线会带入寺庙内约60米处,被照射的墙壁上刻有重要事件的记录。神庙经历过一次搬迁,现在则位于纳塞尔湖(Lake Nasser)旁边。原来有没有天文学的功能不得而知,但现在有了。 阿布辛贝神庙线索: 1813年,瑞士东方学家约翰·路德维希·伯克哈德(Johann Ludwig Burckhardt)发现神庙。 意大利探险家乔瓦尼·贝尔佐尼(Giovanni Belzoni)于1817年成功进入了这个建筑群。 爱德华·威廉·莱恩(Edward William Lane)《埃及描述》(Description of Egypt,1825-1828)中,可以找到对神庙早期的详细描述,以及同时期的线条图。 |
这两张图就简单了,这就是白花花的银子。 |
埃及金字塔 金字塔局部图,做工粗糙,最关键的是,这是由混凝土做的,而不是由天然石材做的。 庞大的埃及伪史造就了“黑色雅典娜”的说法。 |
日本,法隆寺,建于7世纪初叶 建造于17世纪的泰姬陵 泰姬陵局部图 乐山大佛,开凿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完成于德宗真元十九年,历时90年始成,佛像高71米,头宽10米,脚背可围坐100多人;乐山大佛具有一套设计巧妙,隐而不见的排水系统,对保护大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大佛头部共18层螺髻中,第4层、第9层和第18层各有一条横向排水沟,正胸有向左侧也有水沟与右臂后侧水沟相连。两耳背后靠山崖处,有洞穴左右相通;胸部背侧两端各有一洞,但互未凿通,这些水沟和洞穴,组成了科学的排水、隔湿和通风系统,防止了大佛的侵蚀性风化。 乐山大佛实景 乐山大佛局部图 通过以上图片就知道,金字塔和法隆寺、泰姬陵、乐山大佛根本不是处在一个级别上的比较,把金字塔形容为小孩子间的嬉戏是一点都不过分,有谁免费邀请我去参观金字塔,我都懒得去。大家都是成年人了,至少应学会欣赏一些高档的艺术,而不是人云亦云,大老远地跑去埃及参观成年人的积木游戏。最关键的是,还是19世纪以后的成年人的兜售假文物游戏。 不从建筑学上考虑这些问题,反而从瓦拉撰写的《希罗多德历史》去发现真相,并将金字塔列为人类奇迹,这实在是可笑的事情。 这就是埃及金字塔的真相。 |
17.金朝天文学家知道水运仪象台工作原理吗? 《金史》已经较为详细地记载了他们懂,一定要记住,这时候的中国是第二次南北朝分裂时期,很多待在金朝的就是正宗的汉人。此刻,他们的手上不仅有汉文著作,还有水运仪象台(苏颂、韩公廉)、讨论制造玑衡所(王黼)、假天仪(韩公廉)等许多来自北宋的天文仪器。 |
《金史·卷二十二·志第三·历下》写道: 今公廉所制,共置一台,台中有二隔,浑仪置其上,浑象置其中,激水运转,枢机轮轴隐于下。内设昼夜时刻机轮五重;第一重曰天轮,以拨浑象赤道牙距;第二重曰拨牙轮,上安牙距,随天柱中轮转动,以运上下四轮;第三重曰时刻钟鼓轮,上安时初、时正百刻拨牙,以扣钟击鼓摇铃;第四重曰日时初正司辰轮,上安时初十二司辰、时正十二司辰;第五重曰报刻司辰轮,上安百刻司辰。以上五轮并贯于一轴,上以天束束之,下以铁杵臼承之,前以木阁五层蔽之,稍增异其旧制矣。五轮之北,又侧设枢轮,其轮以七十二辐为三十六洪,束以三辋,夹持受水三十六壶。毂中横贯铁枢轴一,南北出轴为地毂,运拨地轮。天柱中轮动,机轮动浑象,上动浑天仪。又枢轮左设天池、平水壶,平水壶受天池水,注入受水壶,以激枢轮。受水壶落入退水壶。由壶下北窍引水入升水下壶,以升水下轮运水入升水上壶,上壶内升水上轮及河车同转上下轮,运水入天河,天河复流入天地,每一昼一夜周而复始。此公廉制浑仪、浑象二器而通三用,总而名之曰浑天仪。 |
我们现在都说水运仪象台是苏颂制造的,这是不妥当的,苏颂是主持制造人,不是实际的设计者,实际设计者,在苏颂《进仪象状》里已经说得很清楚,是韩公廉。韩公廉是哪里人?不得而知。这就是伪史有趣的地方,正史经常谁的具体生卒年,出生地,但伪史却能把什么都搞明白。 本段就能看出,金朝天文学家很清楚自己手上的水运仪象台是谁制造的,水运仪象台的动力来源在哪里。可见金朝天文学家在研究水运仪象台过程中,已经充分懂得金朝天文学家懂得水运仪象台运作原理,而且金人手上不仅有水运仪象台,还有讨论制造玑衡所。 值得注意的是,北司天监第二把手岳铉就是原金朝人,他的父亲、祖父、曾祖都在金朝为官,加上他本人,至少4代人以天文学为业。岳铉不仅是北司天监的第二把手,他还参与了《授时历》的制作。 |
18.为什么发条是必然选择? 首先,我们要了解前五台地球自转周期演示器的动力来源,前两台用了水,第三台也用了水,但到了冬季,水就会被冻住(北宋定都于今天的开封,金定都于今天的北京,上都设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锡林郭勒盟全年有4个月气温低于0摄氏度)。于是改用水银。水银即是汞,这点古人早已知道。这样就解决了结冰问题。但用了汞后,新的问题来了。汞是剧毒物,汞的致死量是16毫克·每千克体重,一个65千克的成年人的致死量便是1.04克。要想驱动太平浑仪运转,至少要数千克汞。汞在常温下会挥发,古人对此已有一定认识,因为道士喜欢炼汞求长生,在这方面已积累了一定经验。这里说个题外话,道士喜欢劝人服,自己从来不吃这东西,比如东晋·葛洪就天天四处兜售服汞能长生理论。我们现在知道的汞的最早提炼方法,就是根据葛洪的记录而复原的。 |
查《本草纲目·第九卷》便知,唐·陈藏器等人便已知道,有伤口的,不能接触水银。明·李时珍明确说道,水银在阳光下会挥发,挥发出来的气体会杀人和马。 到此,水银又成了痛点。要想改变这个现状,只得找新的动力来源。 我在之前说过王黼很伟大,王黼的伟大之处,在此刻又体现出来了。王黼在宣和六年(1124年),向宋徽宗陈述讨论制造玑衡所情况时,曾说出了用硬木的原因所在。 |
但在昼夜时刻之器出现后,铜又回来了,这一次,王黼造的指针也变成了铜条。但由于《元史》描述得很不清晰,我们并不知道昼夜时刻之器的完整结构。 我们现在已经知道,昼夜时刻之器作为地球自转周期演示器,不可能是以水为驱动力,因为北司天监的天文学家对宋、金两朝本身和宋朝以前的天文学都十分精通,水运仪象台和讨论制造玑衡所为什么是木质的原因,他们已经通过相关的历史知道了。更何况,水运浑天俯视图的失败之处就写在《旧唐书》里,前人犯下的错误,他们还去犯,就无法成为改变世界的天文学家了。 |
再者,《辽史》《金史》《宋史》是元人编写的,自南朝·何承天以来,《二十四史》天文学方面的历史编写便由国家最顶级的天文学家来编写,如《宋书》天文学部分由何承天来操刀,《晋书》天文学部分由李淳风来操刀。何承天是对虞喜发现岁差周期现象进行复核,并将虞喜记进《二十四史》的人,李淳风是和一行齐名的唐代天文学家。这些人对天文学的影响,至今犹在。 尽管《二十四史》是由二十四部历史著作组成,但不是每部历史著作都有天文学史,而由元人编写的《辽史》《金史》《宋史》则都有天文学史,且切要点无不有记录,如朱熹家中的浑仪,南宋曾组织恢复水运仪象台等事无不被元人作为重点,记录下来。值得一说的是,朱熹家中的浑仪是人类史上,首次出现于私人家庭的浑仪。这看似不经意间的一笔,却充分彰显了元人在天文学方面的造诣。 |
当然,最重要的是,我们现在已经知道了北司天监的前三把交椅是谁,依次是张易、岳铉、焦养直,其余汉人多不胜数,《秘书监志》就是最有力的凭证。 更多的解释,会在昼夜时刻之器详解部分说明。这一次,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机械钟史拆烂了,让西方伪史无地遁形,让西方的科学神话彻底破灭! |
此刻,从这两个关键的位置根本性改变,我们可以大胆判断,昼夜时刻之器的动力来源已经完全改变。 但具体做出了什么改变,老实说,在下也是在猜测。若有谁让在下拿出板上钉钉的证据来,那是绝无可能的事,毕竟,我们不做历史发明家,实在找不到答案,就交给其他人或者后人去完成吧。 看西方的机械钟史,便能知道,他们用的是重锤或发条。 首先说下重锤、发条的原理,这两个事物提供动力的功能作用是相同的,都是卷紧后,利用其弹力逐渐松开时产生动力,它们都有一个转轴提供力的传导。不过两者的结构不同,一个是卷起的绳子,在卷起的绳子末端加一重锤,再通过拧紧的绳子缓慢泄力来达到提供动力来源的目的。而发条则是由固定的发条直接卷紧后,利用其弹力逐渐松开时产生动力。如果说发条存在弊端的话,那就是发条的成本很大,需要有高强度、高韧性的钢材提供技术支持。而重锤的话,则基本不用担心成本问题,原因就在于这些零件都很好找到。 但对于元朝而言,北司天监完全可以跳过重锤这关,而直接使用发条。根本原因在于为北司天监提供资金的元朝有雄厚的财力和当时世界最顶级的技术。弄出一堆发条来给北司天监使用,对当时的元朝而言,实在是家常便饭。 |
这种能制成发条的钢材,在古代叫百炼钢。这一信息最早是网友博索提供的。《晋书·卷六十二》便记载:“何意百炼刚,化为绕指柔。”这句话系刘琨全诗中的尾句。这首五言诗是刘琨料定自己被段匹磾拘禁以后必死,便写了这首诗赠给卢谌。刘琨死于318年,可见此事早于318年。 所以,我早说了,西方人造的伪竟领先宋元了,那就是寻死。 《江南通志·卷十四》又记载: 平望湖在兴化县北二十里,湖中有平冈,可四望,故名。按古志云,湖中髙阜,有古墓。人每得陶器制甚古,又得一剑,屈之,首尾相就,识者曰:“此即绕指柔也。” |
由此可知,百炼钢用来制作发条,是十分好的原料。 南宋·戴侗《六书故·卷二十七》又记载:“辘轳,井上汲水轴也。” 南宋·熊克《中兴小纪·卷十三》又记载: 《李龟年纪·杨么本未》曰:“车船者,置人于前后,踏车进退皆可,其名大徳山、小徳山、望三州及浑江龙之类,皆两重或三重,载千余人。又设栢竿,其制如大桅,长十余丈,上置巨石,下作辘轳,贯其颠,遇官军船近,即倒栢竿,击碎之。浑江龙则为龙首,每水断,杨么多自乘此。” 由此可知,元人已经掌握了发条或重锤的制作技术。 |
现在需要说明的是,重锤动力的特征。重锤拧紧是靠扣的,而发条的拧紧是靠钢材本身的特性,使用者只要把适合的钢材制作成发条,再把发条卷紧便有了动力。发条的话,制作成了横摆擒纵系统、纵摆擒纵系统皆可,但是重锤的话,只能制作成纵摆擒纵系统。水运仪象台是纵摆擒纵系统。横摆擒纵系统利用的是开普勒第二定律的原理,纵摆擒纵系统利用的是开普勒第三定律的原理。但读者在了解这些时,请不要忽视了一点,机械钟是技术在先,而不是理论在先。 |
目前对西方的情况不太了解,约翰·哈里森、宝玑确实属于技术人才,但雷格蒙塔努斯扮演了什么角色,又有谁在做什么,不得而知。中国这边,机械钟原型全部是天文学家搞出来的,而且都是以国家力量,在多人合力的情况下,才制造出来的。 横摆有个致命点,就是很难调校,这就是为什么今天的机械表还是以杠杆式擒纵器为基础构建成陀飞轮,而不用横摆的原因。 |
目前知道的,优秀的机械表上,只有约翰·哈里森的H4使用了横摆结构作为擒纵系统的部分零件,其余的机械钟或机械表神作上,绝少见到横摆的踪迹。 说这么多的目的,只是为了说横摆是依照开普勒第二定律运行,很难调校。而纵摆依照的是开普勒第三定律、单摆周期规律运行,理论上,只要把摆长设置合理,就足以实现擒纵了。 说再简单点,是制作一条线容易,还是制作一个纵切面的两边面积相等的事物容易,是不言而喻的。线只要处理单边,而立体物要处理两边。 我的初步判断是纵摆擒纵系统在先,而横摆擒纵系统是有人为了降低成本而研制的,横摆擒纵系统的机械钟,天文学家是不会用的,这种机械钟应该是拿来普及之用的。横摆擒纵系统,只是后来被开普勒拿来做开普勒第二定律的发现实验了,再后来又被约翰·哈里森拿来消除地心引力对机械钟的影响了。 由于还有大量史料需要补充,只能静等-来者发力了。 |
现在撇开发条问题,谈谈凭什么说昼夜时刻之器改变了动力来源了。原因是水运浑天俯视图关键部位用了铜、铁,在水中运转久了,便不能生锈了。于是,水运仪象台、讨论制造玑衡所做出了改变,关键位置统一使用了硬木作为零件,通过水运仪象台、讨论制造玑衡所便能知道,擒纵系统、导力用的齿轮、指针、显示系统等部分都是木质的。但昼夜时刻之器却回到了铜制结构上。 使用铜制也很好理解,H4、哈里森航海机械钟便是铜制的,原因是铜较软,好设计。钢过硬,约翰·哈里森是18世纪的人,尚且不用钢,就更不要说元人了。 昼夜时刻之器回到铜上,告诉了我们一件事,昼夜时刻之器找到了解决动力来源的难点。 这也是我说的,需求—痛点—解决。 制造一台新的机械钟是一种需求,但痛点则是水会结冰、汞有剧毒和挥发性,于是北司天监在科学家团队的努力之下,找到了解决方案。这个解决方案只能是重锤或发条。 现在只剩下一件事,便是去维也纳大学等地找爱薛子孙留下的线索,1543年之前的天文学著作是从谁手上流出的,我们就去谁那里找。 哪怕是毫无希望,我们也要去找! 我们抱着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去找! |
@大枫溪月1455 2021-02-06 10:04:02 到这里,作为今天的我们,就不禁要问,宋元以来的古代世界都发生了? ----------------------------- @东方未明88 2021-02-14 07:58:48 发生了蛮族祸害中华。 ----------------------------- 对,正解! |
@大枫溪月1455 2021-02-13 23:21:29 埃及金字塔 http://static.tianyaui.com/img/static/2011/imgloading.gif 金字塔局部图,做工粗糙,最关键的是,这是由混凝土做的,而不是由天然石材做的。 庞大的埃及伪史造就了“黑色雅典娜”的说法。 ----------------------------- @都广之野盛世之春 2021-02-14 13:02:18 现在的问题是: 如果是古埃及人用混凝土建设了金字塔,那么古埃及人一定会用这样的方法(因为省时、省力、省钱)来建设自己的民房和道路、桥梁。即使古埃及人死绝了,那么一定会遗留下海量的建筑遗迹,就算是废墟,也就是很多混凝土石头! 因为从逻辑上,这些石头的寿命应该是一样长的。 从中国的例子来看,以前很多华北农民曾经从废旧长城上取石块,垒筑自己的猪圈和房屋。还有中国各地很多旧城墙也经常遭到这...... ----------------------------- 请看《希罗多德历史》和三大科学家的叙述,两者矛盾,结合种种事迹表明,确实是19世纪人伪造的。混凝土石块大,又在郊区,不易搬动。 |
ps党,挺强的,为了污蔑拿破仑,这么做。 |
宣传就是这么搞起来的。 |
@寻梦深圳 2021-02-14 22:35:36 楼主的意思中国的古人是聪明人,中国的当代人都是傻逼吗? ----------------------------- 不知所云。 |
@渔来渔乐 2021-02-09 07:24:29 没有轴承,中国就无法制造西欧的四轮马车,而西欧的四轮马车已经有1000年 ----------------------------- @俺代表自己 2021-02-14 20:37:58 四轮早就有只是用的不多,也不是轴承原因,因四轮要一个转向机构,不然你怎么转弯,于是双轮就用得多流行起来了 ----------------------------- 高手! |
美·坦普尔《西方受惠于中国》 迄今为止尚未披露的最大历史秘密之—是,我们所生活的“近代世界”原来是中国和西方成分的极好结合。“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基本发明和发现,可能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然而却鲜为人知。这是为什么呢? 中国人自己也和西方人一样不了解这一事实。从公元17世纪起,中国人对欧洲的技术专长越来越迷惑不解,有很长一段时间反而遗忘了自己的成就。当耶稣会士向中国人展示机械钟时,他们竟然感到敬畏。中国人忘记了,首先发明机械钟的正是他们自己! 中国人和西方人一样都会惊讶地看到,近代农业、近代航运、近代石油工业、近代天文台、近代音乐,还有十进制数学、纸币、雨伞、‘钓鱼竿上的绕线轮、独轮车、多级火箭、枪炮、水下鱼雷、毒气、降落伞、热气球、载人飞行、白兰地、威士忌、象棋、印刷术,甚至蒸汽机的基本结构,全部源于中国。 |
如果没有从中国引进船尾舵、罗盘、多重桅杆等改进航海和导航的技术,欧洲绝不会有导致地理大发现的航行,哥伦布(Colombus)也不可能远航到美洲,欧洲人也就不可能建立那些殖民帝国。 如果没有从中国引进马镫,使骑手能安然地坐在马上,中世纪的骑士就不可能身披闪闪盔甲,救出那些处于绝境中的少女,欧洲也就不会有骑士时代。如果没有从中国引进枪炮和火药,也就不可能用子弹击穿骑士的盔甲把他打下马去,因而就不可能结束骑士时代。 如果没有从中国引进造纸术和印刷术,欧洲可能要更长期地停留在手抄书本的状况,书面文献就不可能如此广泛流传。 活字并不是约翰?古登堡(Johann Gutenberg)发明的,那是中国的发明;人体血液循环不是威廉?哈维(William Harvey)发现的,那也是中国发现;“第一运动定律,,也不是伊萨克?牛顿(Isaac Newton)首次发现的,而是中国早就发现了的。 上述关于欧洲的发明与发现的神话以及类似的其他神话,都被我们所发现的确实起源于中国的许多事物一一推翻了。而过去还想当然地认为这些事物产生于我们周围。我们有些最大的成就,原来根本算不得成就,不过是简单的借用。然而,即使承认人类进步的天才创造源于中国而非欧洲,我们也没有任何理由感到自卑或懊丧。因为认识到东方和西方在精神上并不像人的外表差距那样大,相信东西方早已在各个方面牢固而深刻地结合为一体,是很令人鼓舞的。我们的日常生活就处于这种结合之中,任何事物都逃脫不了。现代世界正是东方和西方密不可分的组合。我们普遍未认识到这一点,可能是人类对历史茫然无知的最主要表现之一。 |
为什么我们还不知道这些重大和明显的事情的真相呢?主要原因确实是因为中国人自己没注意到这些。如果做出这些发明和发现的主人自己都不再要求得到发明和发现权,如果连他们自己对这些发明和发现的记忆都淡漠了,那么这些发明和发现的遗产继承人何苦还要替他们去争回丟失了的权利呢?时至今日,是否许多西方人还想要知道这些真相,恐怕都很有疑问。因为我们总满足于认为,我们现有的地位是靠自己经过孤立无援的努力而达到的,我们是一切才能和技能的值得夸耀的主人。 |
发现这些事实真相,是杰出学者李约瑟博士毕生辛勤劳动的成果,他是宏篇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的作者。公元1937年,李约瑟37岁时,就已经是英国皇家学会最年轻的院士之一,又是剑桥大学出类拔萃的生物化学家。那时他已经发表许多著作,包括弄清了胚胎学史的著作。有一天他会见并结交了一批中国学者,特别是其中一名来自南京、名叫鲁桂珍的年轻女性,她的父亲传授给她许多关于中国科学史的极为深刻的知识。李约瑟从此开始听到中国如何成为一件又一件重要事物的真正发现者的故事。而最初他并不相信,但当他进一步深究时,他开始从中国文献中发掘出证据,他的新朋友赶忙帮他翻译这些文献。 李约瑟后来迷上了这个课题,像他坦率承认的那样。在对汉文只字不识的情况下,他开始学习这种语言。公元1942年,他被派到中国,在几年时间里一直担任英国驻重庆大使馆的科学参赞。他得以周游中国,深入学习汉语,走到哪儿,就去会见科技界人士,并搜集了大量珍贵无比的中国古代科技书籍。这些书籍后来由皇家空军运送到英国,今天已成为在中国之外在剑桥李约瑟硏究所内的关于中国科学、技术和医学历史的最优秀图书馆的基础。二次大战后,李约瑟是说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心教育和文化之外还要关心科学(即把S加进UNESCO)的人士之一,他成为该组织第一个分管自然科学的副总干事。 公元1946年7月,李约瑟在伦敦的中国学会讲演时说:“现在真正急需的是一部论述中国科学技术史的合适著作,尤其还要谈到中国人生活的社会与经济背景。这样的著作将不是纯学术著作,而应该是广泛接触思想和概念的通史。” |
李约瑟回到剑桥后就领头撰写他所设想的这部著作,至今尚未辍笔。与原先设想的不同之处是,事实上这部著作学术性很高。一般读者很少有人能啃得动,哪怕是迄今已出版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的15册中的一册。实际上这部著作比初看起来要易读得多,当然它是很昂贵的,甚至连许多图书馆都买不起。然而李约瑟从未忘记原先关于这本书“绝对不是纯学术著作”的设想:他始终想釆用一切可能的办法使自己的著作更易为读者阋读。因此,当我在公元1984年找到他,自荐要以他半个世纪的劳动为基础,写一本供一般读者阋读的通俗读本时,他欣然同意,比我预先想象的更爽快。现在很清楚,这是他早已想到,而他觉得他不能再指望自己去做的一顶工作。年届86岁高鈴的他,仍然每周满七天从事自己的主要工作,他有一大群合作者的协助,还有他的硏究所及其工作人员的鼓励和支持。我认为他是公元20世纪最伟大的学者,所以我以能和他建立联系为荣。 对于可能会参考李约瑟原著的读者,我应说明,我在本书中采取了一些小小的自由行动:在我的引文中谈年代时,我釆用标明“公元前”、“公元”的惯例,而不是像他那样标以“-”“+”符号。我删掉了原著中某些段落,特别是从汉文翻译过来的一些汉字、有时是括号内的注解以及其他与一般读者无关的专门文字等。我还根倨李约瑟博士的建议,在汉字拼音中删去附加字这是他引入用以代替送气音符(’)的。因此李氏所用的Chhien变成Ch’ien(相当于汉语拼音qian)等。因此本书中所用音译系统是纯粹的威妥玛——瞿理斯系统(Wade—Giles system)。近年来中国政府及报纸一直在世界上釆用的汉语拼音系统不适于此,因为对非专家而言,这将无法引用李约瑟原著。 |
本书有意不使用脚注和其他学术性附注。而在书后附有供进一步阋读的简要书目,主要是李约瑟的作品。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使非中国问题专家的一般读者更易于看到李约瑟原著。但是,本书对硏究中国问题的学者也有裨益,因为它包含许多从李约瑟及其合作者的著作中得到的资料,而这些著作可能要经过多年才能发表。我得到了《中国科学技术史》打印稿、排出的校样,以及对该书尚未写出文稿部分的许多□头或书面的说明材料,还根据其他来源补充我的说明。例如,本书关于中国人完成了1463米的深井钻探以及应用石油产品和天然气为燃料等资料,就是从李约瑟博士的打印稿摘出的,这些打印稿至少还要过10年才能发表;关于瓷器部分的资料,完全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才能公布,因为还没有写出;关于马镫和弩,以及所有那些有关枪炮和火药的传奇般故事,都还没有发表过,但这些资料已纳入本书。 李约瑟博士在公元1946年发表对他未来工作充满预见性的讲演中说: “我个人相信,所有西方人,所有属于欧美文明的民族,都下意识地自我庆幸,都有些自满地认为,发展近代科学技术的毕竟是欧洲及其在美洲的延伸。同样,我认为我们所有亚洲朋友对这个问题又下意识地产生忧虑不安之感,因为他们的文明确实没有发展出近代科学技术。” 因此,我们需要从两个极端纠正这种状况。我认为再沒有比农业发展史中的经验教训更能说明西方人愚蠢的骄傲自满了。今天确有少数西方国家粮食自给有余,且可供应世界其他国家。当亚洲挨饿时,西方可以出□粮食。我们可以说,在充分利用土地促进食物增长方面,西方农业可算是登峰造极了。然而我们要牢记这样一个令人吃惊和不安的事实:奠定工业革命基础的欧洲农业革命,只是由于引进了中国的思想和发明才得以实现。分行耕种、强化除草、“近代”种子条播、铁犁、使用犁壁翻转犁起的土以及采用有效的马换具等技术,都是从中国引进的。在从中国引逬胸带换具和肩套换具之前,西方人是用皮带勒在马的喉结上,勒得马喘不过气来。尽管古代意大利生产的谷物有余,但是因为缺少满意的换具而无法从陆路运送粮食到罗马。当时的罗马是靠海运从埃及等地得到粮食的。至于播种方法,在中国人的种子条播思想引起欧洲人的注意之前,欧洲每年大约要浪费一半以上的谷种。整个欧洲历史上说不清有多少百万农民靠笨拙可笑的犁来耕地,累弯了腰背,消耗了精力,而中国人享用比较有力的耕作方法已有2000多年。的确,就在两个世纪以前,西方的农业还比中国落后得多,与当时中国这个发达国家来比,西方还是个不发达世界。现在情形已经倒过来了,然而才过多久呢?如果认识到西方今天得以丰衣足食要归功于两个世纪前釆用的中国发明,我们倒应感到惭愧才是。 如果世界各国和各民族能更深入地相互了解,使东西方的思想隔阂得以消除,那就好了。东方人和西方人毕竟在好几百年间在共建一个世界文明的事业中一直是亲密伙伴。今日的技术世界是东西方文明相结合的产物,其结合的紧密程度至今还令人难以想象。现在是东西方都要承认和尊重中国贡献的时候了!而且最重要的是,要让今天的小学生认识到这些,他们将是把这种结合注入到最基本的世界观中的新一代。如果能做到这一点,中国人和西方人就能够无傀地相互正视对方,竭诚相待,成为亲密的伙伴。 罗伯特?K?G?坦普尔 公元1986年4月 (李耕耕、陈养正 译) |
农业 1.分行栽培与精细锄地 2.铁犁 3.有效的马挽具 4.旋转式风扇车 5.耧车(近代多管条播机) 天文学和制图学 6.对太阳黑子现象的认识 7.定量制图学 8.太阳风的发现 9.麦卡托投影 10.赤道式天文仪器 工程技术 11.涌水钵和驻波 12.铸铁 13.双动活塞风箱 14.曲柄摇把 15.卡丹环(平衡环) 16.从生铁炼钢 17.深井钻探 18.传动带 19.水力 20.龙骨车 21.吊桥 22.第一台自动控制机 23.蒸汽机的原理 24.魔镜 25.“西门子式”炼钢法 26.弓形拱桥 27.链式传动装置 28.水下打捞技术 家庭用品和工业技术 29.漆——最早的塑性物质 30.烈性啤酒(米酒) 31.天然燃料——石油与天然气 32.纸 33.独轮车 34.滑动测径器 35.神灯 36.钓鱼竿上的绕线轮 37.马镫 38.瓷器 39.害虫的生物防治 40.伞 41.火柴 42.象棋 43.白兰地与威士忌 44.机械钟 45.印刷术 46.纸牌 47.纸币 48.长明灯 49.纺车 医学和卫生 50.血液循环 51.人体内的昼夜节律 52.内分泌科学 53.营养缺乏症 54.糖尿病 55.甲状腺激素的应用 56.免疫学 数学 57.十进制记数法 58.零的位置 59.负数 60.求高次方根和高次数字方程的解 61.十进制小数 62.代数学在几何学中的应用 63.圆周率π的精确值 64.帕斯卡三角 磁学 65.最早的指南针(磁罗盘) 66.指针式标度盘装置 67.地球磁场的磁偏角 68.剩磁和磁感应 物理学 69.地植物勘探 70.第一运动定律 71.雪花的六角形结构 72.地动仪 73.自燃现象 74.“近代”地质学 75.磷光画 运输和探索 76.风筝 77.载人风筝 78.最早的立体地图 79.第一条等高线运河 80.降落伞 81.微型热气球 82.船尾舵 83.桅杆和航海 84.船内的水密舱 85.直升机的水平旋翼和螺旋桨 86.桨轮船 87.陆地航行 88.运河船闸 声音和音乐 89.大定音钟 90.定音鼓 91.密封实验室 92.对音色的最早认识 93.音乐中的平均律 战争 94.化学战、毒气、烟雾弹和催泪弹 95.弩 96.火药 97.火焰喷射器 98.照明弹、焰火、炸弹、手榴弹、地雷和水雷 99.火箭和多级火箭 100. 枪、炮、迫击炮和连发炮 |
来张美女照,休息去。 帖子是推理帖,以辨伪、考据为中心,还望大家多多捧场。 |
为什么喜帕恰斯不可能发现岁差呢?是因为这需要相当长的观测记录,进行比对,才可能发现地球运行轨迹角度的轻微改变,虞喜当年就是比对了上百年的观测记录,发现现在的星图和当时差了两度,这才进一步计算得出的。 只有中国有长期的观测天文的机构,记录和传统,有相应的设施如天文台,设备,如算筹,算盘这些辅助计算工具,有专门的人员编制,才能做到。还有纸的出现,使的传抄记录可以更为精准,易于保存。 所以就如同芯片机一样,这是个系统工程,并不是视力好,睁着眼睛看星星就能做到的,有些天象几十年才会出现一次,比如彗星,或者土星的运动周期。这些,都是西方古代所不具备的,直到1637年,欧洲最早的天文台才开始奠基。 虞喜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天高穷于无穷,地深测于不测。天确乎在上,有常安之形;地魄焉在下,有居静之体。当相覆冒,方则俱方,圆则俱圆;无方圆不同之义也。其光耀布列,各自运行,犹江海之有潮汐,万品之有行藏也。”意思为,宇宙是无边无际的,却也相对安定;天和地无方圆木同之理;所有天体都有自己的运动周期,以自己的轨道运行,并不是附着在一个固定的球壳上。这种宣夜说虽然没有得到发展,但在当时,无疑是最为先进的。也是和今天观测到的实际情况最吻合的。 至于天圆地方,指的是哲学意义上的圆与方,这是站在观测者的角度来看到的宇宙世界,在当年那个条件,只有天圆地方,以地球为中心点,才能精准的计算历法。记录天象。其实中国古代早就知道地球概念,只不过后来被以传教士,基督会教士们把持的西来说占据了上风,刻意污蔑丑化中国知识分子形象而已。 西方伪史里面的托勒密是不可能存在的人物,同样的,他笔下的喜帕恰斯,或者又翻译成依巴谷的,也是虚构人物,同样的,第谷也是个可疑人物,艾儒略,南怀仁笔下,他就是一国之主,是西方天文学之宗,可见当时并没有哥白尼,托勒密的概念。这些人都是西方抄袭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后,虚构出来的,由于对于中国古代天文学的不了解,以为单靠一个人观测,计算就能得到上述结果。事实上是一个部门,一个数百人的团队,几十,甚至数百年的努力才能完成的工作。这些,都是西方古代不具备的,现编造也来不及。 中国古代的数学,几何机械,天文和军事,农业,金属铸造这些,都是相辅相成,互相影响的,而伪史编造是无法让这些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所以他们的历史,科技,都是脉冲式彼此割裂的,比如古希腊古罗马有所谓极高的人体雕刻,但却几乎为零的医学水准和解剖水平。有宏伟的石头建筑,但却落后的可怜的钢铁加工能力,有几千万字的长篇大论,但连个吃饭的叉子,都搞不定,更别说筷子了。有很高大上的哲学思想,科学成就,但连基础的幼儿教育,比如三字经,乘法口诀都没有。几乎两百个人划船,十几个人战斗的反智设计都能想出来,西方古代的历史和科技到底是啥,还用说吗? 所以请为虞喜们正名,他就是第一个发现并且精确计算岁差的人,不要再用伪造的喜帕恰斯秀智商了,至少,按照西方伪史对中国文明的标准要求,喜帕恰斯也不符合信史标准。不求西方人认可,我们自己首先不要在宣传伪史了,我觉得这是每一个中国人,炎黄子孙起码的责任和义务。 -------------------------------------------- 真心搞笑,相信伪史相信到这地步。 2度对地球而言是多少?8分钟!伪喜帕恰斯分得清8分钟的区别。 |
为什么喜帕恰斯不可能发现岁差呢?是因为这需要相当长的观测记录,进行比对,才可能发现地球运行轨迹角度的轻微改变,虞喜当年就是比对了上百年的观测记录,发现现在的星图和当时差了两度,这才进一步计算得出的。 只有中国有长期的观测天文的机构,记录和传统,有相应的设施如天文台,设备,如算筹,算盘这些辅助计算工具,有专门的人员编制,才能做到。还有纸的出现,使的传抄记录可以更为精准,易于保存。 所以就如同芯片机一样,这是个系统工程,并不是视力好,睁着眼睛看星星就能做到的,有些天象几十年才会出现一次,比如彗星,或者土星的运动周期。这些,都是西方古代所不具备的,直到1637年,欧洲最早的天文台才开始奠基。 虞喜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天高穷于无穷,地深测于不测。天确乎在上,有常安之形;地魄焉在下,有居静之体。当相覆冒,方则俱方,圆则俱圆;无方圆不同之义也。其光耀布列,各自运行,犹江海之有潮汐,万品之有行藏也。”意思为,宇宙是无边无际的,却也相对安定;天和地无方圆木同之理;所有天体都有自己的运动周期,以自己的轨道运行,并不是附着在一个固定的球壳上。这种宣夜说虽然没有得到发展,但在当时,无疑是最为先进的。也是和今天观测到的实际情况最吻合的。 至于天圆地方,指的是哲学意义上的圆与方,这是站在观测者的角度来看到的宇宙世界,在当年那个条件,只有天圆地方,以地球为中心点,才能精准的计算历法。记录天象。其实中国古代早就知道地球概念,只不过后来被以传教士,基督会教士们把持的西来说占据了上风,刻意污蔑丑化中国知识分子形象而已。 西方伪史里面的托勒密是不可能存在的人物,同样的,他笔下的喜帕恰斯,或者又翻译成依巴谷的,也是虚构人物,同样的,第谷也是个可疑人物,艾儒略,南怀仁笔下,他就是一国之主,是西方天文学之宗,可见当时并没有哥白尼,托勒密的概念。这些人都是西方抄袭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后,虚构出来的,由于对于中国古代天文学的不了解,以为单靠一个人观测,计算就能得到上述结果。事实上是一个部门,一个数百人的团队,几十,甚至数百年的努力才能完成的工作。这些,都是西方古代不具备的,现编造也来不及。 中国古代的数学,几何机械,天文和军事,农业,金属铸造这些,都是相辅相成,互相影响的,而伪史编造是无法让这些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所以他们的历史,科技,都是脉冲式彼此割裂的,比如古希腊古罗马有所谓极高的人体雕刻,但却几乎为零的医学水准和解剖水平。有宏伟的石头建筑,但却落后的可怜的钢铁加工能力,有几千万字的长篇大论,但连个吃饭的叉子,都搞不定,更别说筷子了。有很高大上的哲学思想,科学成就,但连基础的幼儿教育,比如三字经,乘法口诀都没有。几乎两百个人划船,十几个人战斗的反智设计都能想出来,西方古代的历史和科技到底是啥,还用说吗? 所以请为虞喜们正名,他就是第一个发现并且精确计算岁差的人,不要再用伪造的喜帕恰斯秀智商了,至少,按照西方伪史对中国文明的标准要求,喜帕恰斯也不符合信史标准。不求西方人认可,我们自己首先不要在宣传伪史了,我觉得这是每一个中国人,炎黄子孙起码的责任和义务。 -------------------------------------------- @大枫溪月1455 2021-02-15 05:16:27 真心搞笑,相信伪史相信到这地步。 2度对地球而言是多少?8分钟!伪喜帕恰斯分得清8分钟的区别。 ----------------------------- 伪喜帕恰斯分得清8分钟的区别? |
@好猫不一样 2021-02-15 11:27:22 是么? ----------------------------- 不是么? |
@渔来渔乐 2021-02-15 15:10:20 中国相信天圆地方 然而,地中海地区,一直知道地球是圆的,地中海地区的帆船回来,在岸上的亲人是先看到帆顶的,他们早就知道地球是圆的 这个不是传教士搞出来的 ----------------------------- 你看得见?你问问南海、闽南的渔民,看得见? 爱琴海的渔民就是特别的? |
@合金钢的眼睛 2021-02-15 15:06:49 不求西方人认可,我们自己首先不要在宣传伪史了,我觉得这是每一个中国人,炎黄子孙起码的责任和义务。 ----------------------------- 1 |
透过《希罗多德历史》,我们已经知道《希罗多德历史》里是根本没有狮身人面像(sphinx)的。狮身人面像是瓦拉以后的人加进去的。狮身人面像也不是安尼乌斯最先伪造的,因为《马涅托埃及史》里面也没有狮身人面像。 那么是谁最早加进来的呢?最早的人是1572年的霍根伯格,但真正的原型却是英国学者桑迪(George Sandys)。桑迪写了一部书,书名是《一段旅程的记录:始于1610年》(《A Relation of a Journey begun An: Dom: 1610.》)出版于伦敦,巴雷特(W. Barrett)之手。 |
其实,狮身人面像问题,西方学者早就在着手研究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图片,都是西方学者费心整理的结果,乔尔·弗里曼(Joel A.Freeman)便是其中之一。 但是,西方有个通病,便是没有经历过大辨伪一个环节,这样子,书商、作者就能自由且放纵地造伪。这也暗示我们,一个社会仅有科学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人文,一个社会是“定居+高度发达的科学+高度发达的人文”,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社会体系。西方14世纪以来的社会,我们可以理解为以理科为核心的社会,而中国14世纪以来的社会,我们可以理解为以文科为核心的社会,双方互有得失,并不像某些人所说的,西方就是一个完美的社会体系,中国古代就一定是一个落后的社会体系,应该摒弃之。随着社会的逐步演进,西方早晚要迷失在伪学体系之中,这是必然的,也是可以预见的。 材料的整理,也是需要时间和精力的,本处提及弗里曼等人,并非说,西方的辨伪学、考据学就很厉害,而是说,弗里曼等人在整理狮身人面像等材料上,确实有一手。其实,最终的辨伪工作还是要靠中国民科来完成的,不因为其他,只因为辨伪学在中国,中国是辨伪学的唯一重镇,举世无双! |
西方早期图书有个特色,就是必带图片,这个特色是基督教带来的。所以,我们有幸在桑迪《旅行的记录》中看到下面图,这张图十分接近今天的狮身人面像的样子。这里也能看出传承和影响性,如果是真实的历史哪里会毫无影响呢? 图1,《旅行的记录》有好几版,这张图是其中一版的插图。从图上能看出,桑迪确实旅游过,因为图上的人统一骑着毛驴或马,持着枪,结伴而行。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盗匪。本图的背景为作者虚构。 图2,从图上能隐约看到,这是一个黑色人种的女人。作者自述,这是一个埃塞尔比亚女人。神像旁边画了三个人的目的是让人觉得这个神像十分高大,绝对能称得上大斯芬克斯。西方神话中的斯芬克斯并不高大。 此时虚构的神像的鼻子是完整的,注意头部左侧的装饰,是有三个缺口的,等下,读者就能看到这三个缺口会出现。 |
狮身人面像(sphinx)和斯芬克斯(Sphinx)是同一个词,因为是外来词的缘故,我们便很容易忽略sphinx的本义及引申义等等,sphinx也有谜的意思在。 至于Sphinx的最早起源是一个问题,但这牵扯到罗马(希腊)神话,问题就更大了。暂时先不给Sphinx溯源,我们只要知道sphinx有好几个意思便可,其中特别重要的是狮身人面像、斯芬克斯两个意思。 一幅关于斯芬克斯传说的经典画作,安格尔绘制 |
我们要知道桑迪自称游历的埃及是土耳其帝国之埃及(Turkish Empire of Egypt)。其实土耳其帝国的辖区对西方普通人来说,是危险区域,因为基督徒不知道自己踏足伊斯兰地区后将会发生什么,这个未知数通常意味着高度危险,那时候也没有联合国可以关照这些基督徒。这在今天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但在古代的西方人看来,可不是不可思议的,17世纪的西方人很清楚自己如果平白无故踏足伊斯兰地区后,将会发生什么。因此,我认为桑迪根本没去过埃及,他手里的枪是用于防范自家盗贼的。 图3,本图为勃鲁盖尔所绘制,这位画家应该是我们的老熟人了。 尽管桑迪没去过埃及,但桑迪还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关键信息: “……在毗邻山谷的岩石高地上,矗立着三座举世闻名的金字塔(它们是野蛮人挥霍与虚荣的遗迹)。 这个名字来源于火焰的形状:下面宽阔,上面锋利,就像一个尖的钻石。 通过这样的方式,古人表达了万物的本源……将万物统一在头顶中,所有的美德都从头顶中产生。” 他后来补充了对大狮身人面像的看法: “巨像就在不远处,它被完全塑造成了埃塞俄比亚女人的形象,一直被乡下人当作乡村之神来崇拜。” |
这时候,狮身人面像还没固定,仍在演变。真实情况就很简单了,桑迪说的全都是幻想,没有一处是真实的。 图4,这是1698年虚构的神像,已经变成男人,鼻子完整。头部左侧的装饰残缺严重。 图5,这是约1790年虚构的神像,虚构作者为路易·弗朗索瓦·卡萨斯(Louis-francois Cassas) 图6,这是路易吉·迈尔(Luigi Mayer)虚构的神像画作(非带文字的出版物),左为1801年虚构图,右为1804年虚构图。此时,有鼻子,且女性化特征明显,十分像一个黑种人,头饰左侧基本完整。 看背景能知道,神像在山上,旁边就是山谷了。这个场景和桑迪描述的虚构场景十分接近。 图7,19世纪初叶,《埃及描述》中的狮身人面像,已十分接近真实的样子。有些眼尖的已经能看出,这张图根本不像今天的样子。若觉得不像真实的样子,就是没有从历史角度去看狮身人面像的结果。 图8,大卫·罗伯茨(David Roberts)于1839年制作的神像。这张图真正要注意的是神像的下半身。 图9,这两幅画也是大卫·罗伯茨(David Roberts)制作的。 此时,时间一直在推移,我们的爷爷或许还没有出生,但人家早在伪造历史了!于是,震撼人心的一刻到了! |
图10,法国顶级画家杰罗姆绘制的传世名作《拿破仑在狮身人面像前》(《Bonaparte Before the Sphinx》)问世。 |
弗里曼认为这幅画产生于1867年,但西方学界的说法是这幅画产生于1886年。这个时间争议问题,我们不妨暂且不考虑,接着往下看。如果有人不知道这幅画意味着什么的话,我们不妨接着往下看。 图11,左为现在的狮身人面像今日之实物,右为《拿破仑在狮身人面像前》局部图,鼻子的残缺图基本相同,脸部的划痕基本相同,如果细看今日之实物图的话,便能发现今日之实物图的左额有点不对劲,似乎有经过修补的痕迹。 到此,肯定有读者要问了,究竟怎么了,难道拿破仑真的见过狮身人面像,或是《拿破仑在狮身人面像前》也是虚构的? 答案很复杂,《拿破仑在狮身人面像前》里面的人物、场景是虚构的,只有狮身人面像是真实的。那《拿破仑在狮身人面像前》画中的神像为什么没有下半身呢?这个答案就简单了,估计1886年时,还没伪造出来。 |
换言之,左图的狮身人面像其实是最终版狮身人面像,《拿破仑在狮身人面像前》中的神像是早期版狮身人面像。杰罗姆看来是通过某种渠道知道了狮身人面像。不能排除一种可能,《拿破仑在狮身人面像前》只是广告图而已,狮身人面像的造伪者请杰罗姆帮他绘制了《拿破仑在狮身人面像前》,作为旅游广告宣传。 有人肯定会觉得不可思议,杰罗姆如果根本见过拿破仑,他怎么能画得如此逼真呢? 这时候,我们只要翻看拿破仑的死亡日期和杰罗姆的出生日期就知道,拿破仑死于1821年,杰罗姆出生于1824年,两个人的交集的可能为零。 但拿破仑来头不简单呀,他是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皇帝,他有很多御用画家,最出名的便是画家雅克·大卫。此时的法国学院派画家的写实造诣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对比15世纪的意大利学院派画家,我们就能知道19世纪的法国学院派画家的写实水平有多高了。 尽管杰罗姆根本没机会见拿破仑,但他的临摹、写实水平一流呀。尽管当年没有PS技术,但人家可以手工PS呀,这就是杰罗姆的高明之处。 杰罗姆一生共创作过两幅关于拿破仑的画,一幅就是于1867年绘制的《拿破仑在埃及》(见下图),一幅便是《拿破仑在狮身人面像前》。杰罗姆还有一个特色,就是特别喜欢绘制伊斯兰教文化的画作,在《新年表·1824年》中,读者就能看到杰罗姆在一生中绘制的主要画作。 |
1857年 |
1859年,《坎道列斯国王》,故事取材于瓦拉《希罗多德历史》。 |
1861年,看,古希腊人身边都是伊斯兰风格的建筑。 |
1865年,《希腊年轻人在清真寺》,仔细看图,这些女人是西方人的长相,但不是西方人,这是奥斯曼土耳其的女人。 |
1865年 |
首页 上一页[5] 本页[6] 下一页[7] 尾页[1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煮酒论史 最新文章 |
谈谈历史,看上至千年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 |
亚历山大是中国人? |
秦桧是不是被诬陷,乃至千百年来一直替人背 |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
历代研究《穆天子传》西行线路的死穴 |
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
保卫司马南 |
(第四篇)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
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万年历史,不会造飞机火车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