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煮酒论史 -> 制霸天山——百年孤独准噶尔 -> 正文阅读 |
[煮酒论史]制霸天山——百年孤独准噶尔[第75页] |
作者:逍遥羽士 |
首页 上一页[74] 本页[75] 下一页[76] 尾页[89]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制霸天山之甘棠西行(302) 黄万鹏率马队急进到近托克逊十里的地方,已经遥遥听到远处有枪炮声,而托克逊城方向也是火光四起。 这是哈克库里他们正在放火烧粮食辎重,同时胁迫老百姓一起迁往东四城,百姓不走就开枪吓唬。 得到探报的黄万鹏越发着急了,你们把粮都烧了我们这几天吃什么?赶快去救火!他挥军加快进捣托克逊城。 就在黄万鹏正督马队急驰间,从大道旁边的一个空庄子里突然杀出一队浩罕伏兵来。 原来哈克库里本来是在外围都放了警戒和堡垒的,只是艾克木汗等人一渲染当时就被吓尿了,所以才张罗要逃跑。 可是这个坑货也没及时通知外围这些一线人员,城里面大张旗鼓地准备跑路时,这个小分队还在这死守呢,因此一发现黄万鹏来,他们就按原计划出来打招呼了。 黄万鹏身先士卒,带的是少数马队亲自做急先锋,人数不多,被这支伏兵冷不丁一冲,还真有些措手不及,很快就被浩罕军队给围上了。 好在他带的这些人可真不是吃素的,个顶个是狠人——崔伟、毕大才、禹益长、禹中海、李金良。他把整个陕西回民暴动十八大营里的刺头全带在身边了。 崔伟、毕大才更是董志塬四大元帅之二,这些人现在都是马队的千总、都司,在经过初期的混乱之后,马上就开始教育安集延人如何端骑兵这饭碗了。 满清的史料记载黄万鹏手下的回队左右抄击、纵横荡突。 被安集延伏兵包围的黄万鹏来了个中心开花,正在鏖战间,刘锦棠的大队从后面上来了,内外夹击,浩罕军大败溃散。 刘锦棠乘胜,进抵托克逊城下,分董福祥、谭上连左右各攻一门,自己从正面攻城。 哈克库里和艾克木汗这时哪还有心思守城了,大炮一响心惊胆裂,继续点火,把粮食器械全烧了,烧光光,黎明时分从西门逃出城奔喀喇沙尔跑路。 刘锦棠马上命谭上连、董福祥率军追击,同时进城灭火。 进城以后刘锦棠一看,这个哈克库里和艾克木汗是真不讲究呀。 哈克库里在城内每天动用上万民夫修筑王府,为的是将来抵抗清军时能撑时间长一些,而现在一触即溃,倒霉的是那些被强征的民夫。 基本上除了北疆的回民跟着白彦虎或者马人得的残部裹胁到这的,就是从南疆强征的民夫。 最后这些人的结局就是当炮灰,等哈克库里跑路的时候就带走了一千多人。城内的回军和南疆征发来的维吾尔兵总共两万多人,全成了俘虏,这些人黑压压一大片,全都跪地乞降。 刘锦棠一面受降一面要求必须交出军械、马匹,登记造册,听候安插。 午刻,谭上连回报追敌三十余里,毙贼三四百名、生擒十九人。 1877年4月27日,清军收复新疆的第二阶段收工了,一共半个月,阿古柏在天山险要建立的三角防御体系被完全摧毁。 |
|
|
|
制霸天山之甘棠西行(304) 阿古柏就这样结束了五十八年的人生之旅,从他之前在浩罕的经历可以看出,他是个很现实的短线高手,先后依附和背叛过木素满库里、胡达雅尔、迈里汗、阿里木库里。 至于在新疆他能纵横十二年保持全胜,更多是因为他算得上专业的军事素质。 至少在对敌南疆各大军头时,他还是体现出一定的战斗力的,尽管在最后对妥明的时候主要靠政治手腕了。 不过正像英国人包罗杰的评价,他在面对满清这样级别的玩家时,的确是力不从心了的:“和中国人的权力比较起来,他的权力等于零; 和中国人的坚韧比较起来,他的坚韧等于软弱; 和中国人的战术比较起来,他的战术相当于小学生的战术; 甚至和中国人的勇气比较起来,他也不得不承认他的勇气遇到了一个势均力敌的对手。不仅有人数悬殊这一静止的压力,还有优越的智力这一活的压力不利于他。 优越的战略和优越的武器; 更大的武力和更大的决心; 毫不踌躇的行动、完全一致的意见, 所有这一切联合起来,把一个即使不为了自由,也是为了生存而拼死奋战的可怜绝望的人压得粉碎。” 英国人对他们曾经的利用对象用了再多的溢美之词也不能掩盖一个基本事实——阿古柏是乘人之危窃踞南疆的一个能力不足以支撑野心的可怜虫! 对于这样的投机分子,若是分析其内心,我想更多的与今天阿三相似,就是抓住中国这个庞然大物最焦头烂额的时候,在背后开冷枪,指望的就是你无暇分身他顾,然后他就能偏安一隅。1962年的尼赫鲁对着同样的南墙又撞一遍。 回想阿古柏、尼赫鲁和今天魔迪老仙,观看风向的能力倒是一流,可惜,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一切巧慧都是浮云! 至于一度被广泛传称的“中亚屠夫”,我想更多是指这个拖油瓶的后爸是个肉贩子吧。 |
制霸天山之甘棠西行(305) 阿古柏去了他该去的地方,无论天堂还是地狱,他都不会见得到真主安拉。 不为别的,就冲他下令马踏妥明派来手捧古兰经高声诵读的那五百名伊斯兰儿童,而且在南疆多次违背圣训,杀害白山派和卓后人(虽然那些杂碎也不是什么好鸟)。 他如何杀害同教信徒我们管不着,但是在中国境内公然杀害东干人(无论如何汉穆或者良回、缠回也是天朝赤子)等大清子民,其罪如何得恕? 正所谓“帕夏者,是我贼也”。 尽管他十分乖巧地死在了大军碾压之前,用清廷的话讲“既伏冥诛”,那我宁愿相信,在我大中华恐怖无比的阴曹地府阎罗殿里,九代冥王一定会好好招呼这位客人的,必申天讨! 阿古柏领了盒饭后,在库尔勒职位最高的两个人——和田市长尼牙孜和喀什噶尔市长阿赫拉尔严密封锁了消息,两人紧急策划政治善后,核心问题就是拥立新主。 因为阿古柏的死与这两个人脱不了干系,为防止将来阿古柏的后人上台后报复,必须拥立一个非阿古柏家族的人。 而现在在库尔勒附近的地位最高的人物只有喀喇沙尔的哈克库里和艾克木汗,用排除法去掉哈克库里,只有艾克木汗这一个候选人了。 尼牙孜和阿赫拉尔分别写信给艾克木汗和哈克库里,以阿古柏病危为由召他们速赴库尔勒商议。 哈克库里一到库尔勒,就被尼牙孜派人软禁起来。而后,阿赫拉尔、尼牙孜等留守库尔勒的大小官员共同推举艾克木汗为领导人。 1877年6月7日,艾克木汗被扶上白毡,登极成为洪福汗国汗王。同时宣布了阿古柏的死讯。 所有这一切,都是把哈克库里排除在外,但是软禁中的哈克库里也很快得知了消息,就在艾克木汗登极的当天夜里,哈克库里联络自己的亲信偷偷将阿古柏的尸体运出库尔勒,向阿克苏逃去。 艾克木汗是1866年趁浩罕内乱的时候,与白山派和卓后裔们一起逃出来的,他爹是被阿古柏鸩杀的卡塔条勒(当初发动七和卓之乱的那个人),他爷爷是张格尔的长子玉素普,他的叔叔则是哲德沙尔国的首任汗王布素鲁克。 现在艾克木汗上台首要的任务是彻底清理掉阿古柏的势力,不管是远在喀什噶尔的伯克胡里还是逃往阿克苏的哈克库里,只要他们活着自己的统治就没有法理基础。 因此艾克木汗马上起兵追杀哈克库里。 而同时策划了暗杀阿古柏的尼牙孜现在与阿古柏家族也是完全没有调和余地了,君若不死、便无晴天,他害怕艾克木汗追不上哈克库里,因此提前写了信派人抄近路送给喀什噶尔的伯克胡里,有意离间兄弟二人,在信中故弄玄虚地说:“小伯克突然离开,他居心叵测,请务必提防。” 然后,在艾克木汗出发去追杀哈克库里的前一天晚上,老谋深算的尼牙孜伯克悄悄地开溜了。 他横穿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提前返回了和田,从此开始另起炉灶,可以说之后在南疆八城短暂的三足鼎立——喀什噶尔的伯克胡里、阿克苏的艾克木汗、和田的尼牙孜伯克互相征伐的局面是尼牙孜一手策划的,他在洪福汗国的末日轮一番神操作,有点三国贾诩的味道。 哈克库里急急忙忙往西狂奔第一站就是库车,库车的阿奇木伯克阿米尔汗吐烈将哈克库里迎进城,一听说艾克木汗自立为汗并且派兵追杀过来,阿米尔汗吐烈当场收拾细软与哈克库里一起跑路。 可这时候的南疆真正是山雨欲来了,维吾尔人一直被浩罕人压得喘不过气来,现在他们是最先抄家伙给浩罕人添乱的。 |
楼里各位达人,谁知道西安都哪里有踢毽的地方? |
制霸天山之甘棠西行(306) 哈克库里等人刚逃出库车就遇到库车当地的维吾尔军头托乎提夏率领手下的围攻,哈克库里的随从被杀大半,他和阿米尔汗吐烈率残部狼狈逃向阿克苏。 进入阿克苏以后,哈克库里把国库里的存银悉数装载到几十辆大车上,运往喀什噶尔,装不下的散给随行士兵。 哈克库里为了探明兄长伯克胡里的态度,先打发穆罕默德克里木和希尔穆罕默德两名胖色提护送阿古柏灵柩回喀什噶尔,自己则远远跟在后面。 而在喀什噶尔看家的伯克胡里在接到尼牙孜和信件时就知道此前在库尔勒一定发生了一些不在他掌控的事,因此,现在首要的事是肃清哈克库里的力量完成上位,然后再解决其他竞争者。 伯克胡里先是不动声色地接待了穆罕默德克里木和希尔穆罕默德,按照仪式将阿古柏的灵柩下葬在阿帕克和卓麻扎。 1877年6月23日,完全放松下来的哈克库里抵达巴尔楚克与喀什噶尔交界的龙口,伯克胡里派亲信穆罕默德孜亚和海达尔前去迎接。 实际上这两个人在出发前就已奉了伯克胡里的密令,在会面的时候,乘其不备,暗杀哈克库里。 哈克库里就这样稀里糊涂地成了兄长的刀下鬼。 伯克胡里在杀死哈克库里后的第二天就宣布自己为阿塔勒克哈孜(圣战者之王)。 他虽然如愿当上了这个风雨飘摇的小朝廷的末日君主,却同时面临着其他两方面势力的挑战——一个是在他之前已经在库尔勒宣布继位的艾克木汗,现在已经从库尔勒西进到阿克苏了,另一个就是悄悄潜回和田意图不明的尼牙孜伯克。 伯克胡里上台后第一件事就是讨伐阿克苏的艾克木汗。 他严令西四城大量征集军队,筹集粮秣,向喀什噶尔地区集结。 为了尽快解决掉艾克木汗的威胁,伯克胡里不等部队完全集结完毕,就派出了先遣部队北上阿克苏。 伯克胡里的先头部队五千人北进到玛喇尔巴什以北的斋得乌尔塘附近遇到了同样想吃掉伯克胡里的艾克木汗的南下部队。 两只相向而行的队伍展开遭遇战,人数占优的艾克木汗先发制人,将喀什噶尔军队击溃,并追击到舒尔库都克,双方形成对峙。 三天以后,伯克胡里的大部队终于赶到舒尔库都克,伯克胡里亲自率军与艾克木汗展开决战。 经过五个小时的鏖战,艾克木汗惨败,此战双方参战总人数超过了两万人,伯克胡里方面有一个老资格的高阶将领战死——云努斯。 艾克木汗战败后引残军退往阿依库里地区,随后取道乌什退入俄境。 1877年8月1日,胜出者伯克胡里进入阿克苏城。 由于艾克木汗的脆败,整个塔里木盆地北沿的重要力量里最后的一支——陕西回军白彦虎立即见风使舵,宣誓向新主子伯克胡里效忠。 而在伯克胡里表面上还算顺利的接盘过程中,他真正的克星刘锦棠的清军一直在充当吃瓜群众。 |
制霸天山之甘棠西行(307) 现在让我们重新捋一下事件顺序。 1877年5月29日,尼牙孜和阿赫拉尔合谋毒死阿古柏,秘不发丧,伪诏调艾克木汗和哈克库里回库尔勒开会。 1877年6月7日,尼牙孜等人拥立艾克木汗称汗,当天夜里哈克库里逃奔阿克苏。 1877年6月8日,艾克木汗出兵西进阿克苏,同日尼牙孜潜回和田。 1877年6月23日,哈克库里在接近喀什噶尔的龙口被伯克胡里派人暗杀。 1877年7月,伯克胡里的北伐部队与艾克木汗的南下大军在舒尔库都克展开火并,伯克胡里胜出。 1877年8月24日,伯克胡里返回喀什噶尔。 伯克胡里返回喀什的原因是,十三年前输给阿古柏的柯尔克孜头领司迪克伯克复仇者归来,蜇伏多年的司迪克一听说阿古柏已死、伯克胡里出征阿克苏,他立即率兵乘虚攻打喀什噶尔。 在洪福汗国落日余晖中,阿古柏留下的最后这点家底,基本上在内讧中烟消云散了。 在伯克胡里返回喀什噶尔的第二天(1877年8月25日)一直在托克逊晒太阳的刘锦棠终于结束了吃瓜,宣布开工了。 |
制霸天山之甘棠西行(311) 但似乎他倒确无私心的,这个人也是真心实意地从国家的角度思考问题,他是实在天真地认为国家太贫弱而且洋人又是讲理的,所以不能用激烈的手段来蛮干,所以他多次强调“弱不蛮战”。 郭嵩焘是洋务派里的一个异类,其他的洋务派领袖基本都是“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一派,包括曾国藩、李鸿章等人都梦想仿造西洋坚船利炮为我所用,反过来达到战胜西洋的目的。 而郭嵩焘却认为西洋的强大在于制度,而不单纯是技术的发达。 |
|
|
|
制霸天山之甘棠西行(312) 制度认知的问题咱就不展开谈了。 这里我只想插一句,从历史发展动力角度来讲,多数时候意识冲动对历史进程的作用远大于理性引导或者启蒙的作用。 就说制度改革的问题,老郭既不是第一个认识到也不是提出这个问题的地位最高的人,在核心长老里文祥更早提出过引入西式宪政的可能性! 惊掉下巴没有?清廷内阁阁揆、纯满州贵族文祥反而是第一个认真研究君宪思想的人。 可是,理性的思辨就是很容易被煽动起来的情绪化政治泡沫所掩盖,二十多年后康有为拿出这套东西忽悠大愤青载湉的时候,文祥坟头上的青草都不知道喂了几代羊了。 扯远了,再说老郭,他在接受使命的时候是慈禧太后亲自召见并勉励他放下包袱放手去做,老郭感激涕零,为了不负信任也是做足了功课。 在郭嵩焘出使英国坐轮船在海上漂的几个月里,他每天关在舱里啃透了万国公法,几乎达到倒背如流。(妥妥的《中国合伙人》里的程东青) 为什么慈禧亲自召见并且鼓励他好好干呢?因为郭嵩焘出使英国的大背景是代表清朝因为马嘉理事件赴英国道歉,这个差使属实不好干。 郭嵩焘几乎一上任就被举国痛骂,全国的愤青、喷子火力全开,尤其他的家乡湖南,当年参加乡试的考生们把郭嵩焘出资修创的上林寺一把火给烧了,而且还把讨伐郭嵩焘的檄文贴到了他家大门上。 郭家老小吓得躲在家里不敢出门,郭嵩焘为这事特意给总理衙门奕訢写信申诉,鬼子六也专门质询湖南巡抚王文韶,结果当时最坚定的塞防派大愤青王文韶只是表面应付一下恭王,实际上压根就没有阻止考生们的闹事。 英国人万万没想到郭嵩焘真不是土老帽,到伦敦之后郭嵩焘从报纸上得知英国已向喀什噶尔派驻了罗伯特沙敖为公使,立即向英国提出严正抗议,他搬出万国公法引经据典地说:“因‘阿密尔’(就是埃米尔,意指阿古柏)之请派沙充贵国驻扎大臣,前赴喀什噶尔等因......本大臣于此,窃疑与万国公法微有不合。查喀什噶尔本属中国属地,设立办事大臣。前因中国内乱,兵饷匮乏之时,‘阿密尔’乘势攘取其地,遂使关外地方,十余年来扰乱无已,百姓深受其残害。近年内乱既平,中国方谋经理关外诸地,喀什噶尔当在中国收复之列,并无允准自立一国明文。现中国正当用兵收复,而贵国特派大臣驻扎,则似意在帮同立国,与中国用兵之意,适当违左......相应咨请贵伯爵转照节制印度大臣......收回驻扎喀什噶尔名目,深为公便。”郭嵩焘这个抗议照会是可以写入外交学院的教科书的,有理有据,滴水不露。 这个事也证明,郭嵩焘这个人本身是爱国的,但是他的外交活动方法有些被西洋人的所谓国际公法给忽悠得不轻。 |
制霸天山之甘棠西行(313) 英国人被郭嵩焘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一进弄得无法招架,愣是迟迟出不来招。 这样这般,事情再次被拖下来。 直到7月7日,英国外相德尔比才出来打圆场,避重就轻地表示可以让喀什噶尔的伯克胡里向中国称臣纳贡从而允许其自治。 同时英国还主动帮郭嵩焘列出几个与伯克胡里停战的理由:一是停兵节费,这是和尚头上的虱子,不用多说;二是如果战事一直拖下去,沙俄就会以新疆不消停为借口,继续赖在伊犁不走;第三是给郭嵩焘详细介绍了中亚这几百年来那些曾经牛逼闪闪的汗国,没有哪个能活过百年的,大部分都是传个一两世就分崩离析,所以说就算让阿古柏独立,这个洪福汗国也最多挺个一二十年,到时候说不定还得回到中国版图之内。 总之英国人想尽办法忽悠郭嵩焘把握机会,否则后悔莫及。 这段时间,郭嵩焘因为没和国内及时取得联系,并不知道刘锦棠等人已经挥师南下势如破竹,所以他基于对未来取胜把握的判断,将英国的调停方案转呈了总理衙门。 然后他也上了一道奏折《英外相调处喀什噶尔情形》,表达了个人意见。这道奏折成了他个人生涯中的一个重大的缺憾。 因为此时郭嵩焘在给李鸿章的信里已给出了自己的判断,就是认为以中国国力之弱无法在英、俄两强争夺激烈时能妥善地保守新疆,而且他与李鸿章有一个共识就是对南疆的用兵,胜亦不能长久、败则不可收拾。 故而,最后郭嵩焘婉转地表态,私下里原则上他是倾向于接受托马斯韦德的调解方案的。 在这道长折里,郭嵩焘总结了休战罢兵的六利。在最后一利里,他特别强调了一下现在西征面临的实际困难:“现在办理西域军务,专恃一左宗棠,其年已六十有六,而军务茫无了期。诸臣威望已不能逮,又皆不习边事,不独统兵之大员难为接代,即办理善后事宜亦需老谋深算,经画久远。及此时与喀什噶尔解和休兵,使左宗棠得免征兵转饷之烦,亦即所以促使功臣,而令与阿古柏议定疆界,筹办善后事宜,亦必能酌古准今,规国家久远之计。 最后的收官总结颇能体现当时郭嵩焘对于西北问题的总体思路:“臣于关外情形本非所知,远处海外数万里,并无书史案卷可备检查,又以交涉边防大局,尤有非人所敢言者,臣岂敢冒昧上陈,徒以英国属意调停,其势不能拒而不纳。窃计张格尔以一回酋,寄居浩罕,崛起称乱,用兵至七八年而始定。其时国家方盛,府库丰盈,犹且兵敝于外,财殚于中。今俄古柏气象规模迥异张格尔,即使穷极兵力,收复东西各城,而安集延逼处葱岭,不能尽徙其人民而兼取其地,则边患更无穷期。夫经国者规久远,主兵者急事功,是以督兵大员无议抚之理,惟恃朝廷权衡缓急轻重,秉成算以宣示机宜,而后将帅之威伸,朝廷之恩乃深入远人之心,使俯首而听约束。凡臣所方,皆审量国势所及,与为利之远且大者。略为举其大纲。至于节饷息兵,关系原本大计,人所共知,臣更不敢深论。伏乞敕下陕甘督臣左宗棠体察情形,斟酌核办。” 这个奏折算是郭氏西北问题思路之大成,折中郭嵩焘向清廷强调英国再三努力志在调停,其势不能拒而不纳。 毕竟对方也是出于善意,不能轻易把和平大门关死。然后进一步分析了英、俄两国在喀什噶尔势力根抵盘固,而西洋公法也有保护立国的案例,因此对方的调停方案也是在国际法理上站得住脚的。 此外,喀什噶尔于中国而言,确实也是“无用之地”。 综上所述,不如趁英国调停之机,让阿古柏多缴几座城市回来,停兵节饷是当行之策。 郭嵩焘这道奏折还没上去就遭到他手下的 战 *狼 *外*交*官——参赞黎庶昌的极力劝阻。 |
制霸天山之甘棠西行(315) 随后他一一给郭嵩焘分析他的考察结果: 一、阿古柏的使者哈吉妥拉现在在伦敦又是求见郭嵩焘,又是向英国人求援,忙得不可开交,黎庶昌敏锐地意识到,阿古柏现在的军事形势肯定是非常恶劣的。 而同时英国人的态度既然是帮忙调停,说明英国人也无意直接出兵,帮助阿古柏火中取栗。 况且沙俄与土耳其已经剑拔弩张,英国人的注意力集中于欧洲也无力东顾。 既然英国不能也不愿出手,那么清军取胜把握必然很大,用他的原话就是“老湘营一军,百战不挫,必蒇大功。”——不愧为在湘军大营里混了六年的老司机! 第二点,黎庶昌委婉地否定了郭嵩焘盲目迷信万国公法的老天真想法,他直言“西洋公法乃欧洲列强相与维持的工具而已”,至于外交交涉则“纯任国势之强弱以为是非”。既然军事上胜券在握,根本就没必要理会什么鸟“保护立国”的万国公约!黎庶昌这个看法可以说把十九世纪国际秩序的丛林法则理解到了化境,真是一针见血呀。 第三点,对于新疆在国家安全战略中的地位,黎庶昌的认识也绝对是大盘玩家的视野。黎庶昌在曾国藩门下的时候就对洋务相当关注,这次出国后更是对世界大势进行详细考察,因此他对边疆地区在维护国家腹心地带的屏护作用洞若观火。 他苦劝郭嵩焘:“即举新疆而尽让之,画嘉峪关以为守,而关内仍不能不重兵屯扎。” 黎庶昌这个观点,显然是对中俄英三方的地缘政治做过专门的功课,因为当前的西北不再是十九世纪以前的国防态势了,英俄两强会师阿富汗,分别对中国西北和西南形成半包围,如果新疆丢弃,南疆为英国所控、北疆为沙俄所控,则此后整个西部地区均会烽燧不断,届时中国必须将国防资源重点配置到陕甘青海一带,而通过这十年的陕甘内战,谁心里还没点数,那些贫瘠的地方如何能驻得起那么多军队呢,如此一来国防成本将成倍提高,最终战线缩短之后中国面临国防危机的反应时间也被大大压缩了。 遗憾的是,当时信息不畅,从上海到伦敦的邮件需要两个月的时间,因此郭焘嵩并不知道阿古柏的死讯,所以没有理会黎庶昌的苦劝,仍按之前的思路将原奏折发回总理衙门。 此时的清廷中央,两宫太后到底是女人,被西北前线捷报欢欣鼓舞的正在兴头,但是主持总理衙门的奕訢却知道越往后情势越复杂,而郭嵩焘奏折中的“经国者规久远,主兵者急事功”这句话深为打动了恭王,秉国政不是带兵打仗,因此,鬼子六成了中枢的刹车皮,他在女人们头脑发热的情况下比较冷静,倾向主和。 三人小组出现意见分歧,皮球重新踢回了西北前线。 |
制霸天山之甘棠西行(316) 左宗棠收到总理衙门转来的郭嵩焘奏折后,立即上书表示反对:“自陕回肇乱,甘回继起,关内外遍地贼氛,而新疆遂因之瓦解。乱北路者,妥索两逆贼党,均陕甘客回也。乱南路者,浩罕所部之安集延酋帕夏,贼党皆其部人。南八城吐鲁番缠回及旧土尔扈特等种人,概为帕夏所劫。不特回疆之民望风而靡,即换防弁兵亦叛附之。迨北路贼首妥得璘为其所收,降于安集延,于是帕夏阑入北路,而新疆几成异域。安集延本浩罕四部之一。浩罕为俄人所并,安集延遂谄附英人。帕夏侵占回部十余年,英人阴庇之亦十余年。明知为国家必讨之贼,从无一语及之者,盖坐观成败,阴持两端之故智也。上年官军克复北路数城,英人乃为居间,请许其降。而于缴回各城、缚献叛逆紧要节目,一字不及。经总理衙门向其辩斥,乃止。兹德尔比(时任英国外相)、威妥玛(前任英国驻华公使)复以此絮聒于郭嵩焘,彼意以护持安集延为词,以保护立国为义,其隐情则恐安集延之为俄人所有。臣维安集延系我喀什噶尔境外部落,英俄均我与国。英人护安集延以拒俄,我不必预闻也。英人欲护安集延,而驻兵于安集延境,我亦可不预闻。至保护立国,虽是西洋通法,然安集延非无立足之处,何待英人别为立国?即欲别为立国,则割英地与之,或即割印度与之可也,何乃索我腴地以市私恩?兹虽奉中国以建置小国之权,实则侵占中国为蚕食之计。且喀什噶尔即古之疏勒国,汉代已隶中华,固我旧土也。喀什,译义为各色。噶尔译义为砖房。因其地富庶多砖房,故名喀什噶尔。南八城之富庶,素以喀什噶尔、和阗与叶尔羌为最,此固中外所共知者。英人以保护安集延为词,图占我边方名城,直以喀什噶尔为帕夏固有之地,其意何居?从前恃其船炮横行海上,犹谓只索埠头,不取土地,今则并索及疆土矣。彼阴图为印度增一屏障,竟公然向我商议,欲于回疆撤一屏障。此何可许!臣奉职边方,才疏德薄,致启远人轻视之心,无所逃罪。惟以局势言之,我愈示弱,彼愈逞强,势将伊于胡底!亦惟有勉竭驽钝,不顾目前成败利钝,图之而已。现在南路之师,刘锦棠所部三十二营,八月中旬分起西进。张曜拟九月初旬继发。臣前调徐占彪所部蜀军,移驻巴古之间。兹委记名提督前安徽寿春镇总兵易开俊率马步数营,进驻吐鲁番,以资镇抚。与郭嵩焘片奏[乘阿古柏冥殛之时,席卷扫荡]一语,尚无不合。前闻英人有遣淑性赴安集延之说,已驰告刘锦棠、张曜、善为看待。‘如论及回疆事,则以我奉命讨侵占疆宇之贼,以复我旧土为事,他非所闻。如欲议论别事,请赴肃州大营。’彼来,臣自有以折之。” 左宗棠这道奏折堪与出师表比肩!难怪曾问吾先生高度赞扬左侯称:“左宗棠可谓倔强之外交家,至今读其奏疏,尤想见其为人也。” 左侯在折中真的是把英国在整个新疆大乱期间的表现扒得入木三分,阿古柏祸乱新疆十年,明知他是我天朝必讨的通缉犯,屁都不放一个,无非是想坐观成败、左右逢源而已。等我们缓过来手,开始收拾阿古柏了,他们跑来假装和事佬来了,去年拉偏架被恭王严词拒绝,今年又跑去伦敦跟郭嵩焘絮叨。 英国、俄国和我天朝都是平起平坐的大国,英国要保护安集延,我也懒得搭理,英国愿意发兵到安集延帮忙抗俄也随便,我更管不着。 可现在你拿什么狗屁保护立国说事,别和我说什么西洋公法里的条文案例,安集延可不是流浪孤儿,人家自己有房子有地。 再者就算阿古柏无家可归了,你英国又这么古道热肠,那你从自己家腾出块地方给他,或者干脆你一高兴把印度划给他立国不就完活了么,我就想问一句,你们有什么资格拿我天朝的地方送人情?! 南疆喀什噶尔是早在汉朝就属我中华版图,是实实在在的自古以来即是王土,英国人在这揣着明白装糊涂,以前仗着坚船利炮横行霸道,还说只求开埠不求领土,现在的行径说白了就是想替印度增加一屏障,让我们撤掉回疆屏障。我们越退让,英国越会登鼻子上脸,哪有底限? 现在无论怎么样,我只能尽力保守疆土,这是我的职责。 听说英国派人要去回疆,我已经告诉刘锦棠了,如果英国人来作说客,别跟他废话,让他直接来肃州找我,我自然有办法对付他。 左侯这番话真可用八个字来形容,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在影响中国收复新疆的第一个强国——蓝星霸主英吉利面前,左公完胜。 说来说去,外交搏弈最终的成败还是取决于现实中军事力量的对比。 左宗棠当然不是只玩嘴炮的,整个夏天按兵不动,一方面是等待叛军内部内讧的持续发酵,另一方面也是静候秋粮成熟。 所以到了1877年的8月份,秋粮一上市,刘锦棠的大军立即就发动了。 |
制霸天山之甘棠西行(317) 从吐鲁番到喀拉沙尔的路程是一千零二十里,而从托克逊出发则比吐鲁番近一百八十里。 根据左宗棠的命令,刘锦棠在八月下旬先发,而半个月后,张曜也从吐鲁番继进,吐鲁番和托克逊的后路保障则交给双彪——孙金彪和徐占彪。 1877年8月25日,刘锦棠派出的先头部队兵分两路,提督汤仁和率队从苏巴沟、星星子挺进曲惠,同时另一路提督张春发率队从伊拉湖小路直插曲惠,后面跟进的是提督张俊,他负责携带粮草、辎重,同时沿路打井和放出哨位、接应后队。 30日,刘锦棠的大军正式启动,整个步军大队由罗长祜统带从大路走,刘锦棠自己率马队从小路走,9月3日各路部队会齐于曲惠。 刘锦棠召集各路将领开会,得知队伍行进第二天就有陕回百余骑兵前来窥探,见到清军大部队开过来立即掉头狂奔。刘锦棠马上命令余虎恩和黄万鹏率马步军十四营取道乌什塔拉,绕博斯腾湖东南从东南包抄库尔勒,这一路算作奇兵。然后刘帅自己率大队人马走大道,从正面向喀拉沙尔西进。 开都河发源于天山,从北向南一路流经喀拉沙尔和库尔勒最后注入博斯腾湖。 白彦虎率陕西回军驻扎在开都河西岸,此时在东四城地区他成了唯一的叛军首领,因为艾克木汗、哈克库里这些人都跑了。 而前些日子听说伯克胡里杀死哈克库里、击败艾克木汗,白彦虎急忙派人向伯克胡里宣誓效忠。 现在白彦虎也十分清楚自己的几斤几两无论如何也挡不住刘锦棠的铁骑,所以他早就把开都河河口决开了,整个喀拉沙尔以北、开都河两岸一片汪洋,整个泛滥区宽达百里。 刘锦棠的大军一到,派马队试探,结果发现浅的地方都到马背,深的地方连人带马没顶。大路没法走了,只能向北迂回,走了六七十里,前面有一条小河拦住去路。派人探了一下,深有三米多。下令士兵凫水渡河。 幸亏刘锦棠的老湘营都是南方人,水性个个不差,谁曾想在那么缺水的南疆沙漠能遇到一片泽国。 又曲折地走了一百二十里地,这才到达了开都河东岸。 刘锦棠传令马步五营搭造浮桥、修复溃堤,同时抢修车道,因为后队还有大炮要拉过来。 整个刘锦棠的正路大军师行泽国,整整一个月的时间在和泥泞的道路较劲,直到1877年10月7日才到达喀拉沙尔。 刘锦棠进入喀拉沙尔查看,整个喀拉沙尔城已经大水漫灌,城中水深数尺,原来的官署和民宅全部荡然无存。所有居民也已经被白彦虎裹胁西逃了。 清军虽未经战斗就夺下喀拉沙尔,但是却是一座空城。 刘锦棠一边安排人排涝、修复房舍,一边让随行的和硕特蒙古台吉扎希德勒克从自己部落挑选几百户人迁居喀拉沙尔填补空城。 |
首页 上一页[74] 本页[75] 下一页[76] 尾页[89]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煮酒论史 最新文章 |
谈谈历史,看上至千年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 |
亚历山大是中国人? |
秦桧是不是被诬陷,乃至千百年来一直替人背 |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
历代研究《穆天子传》西行线路的死穴 |
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
保卫司马南 |
(第四篇)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
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万年历史,不会造飞机火车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