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购物 网址 日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视频推荐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日历2023  日历2024  日历2025  日历知识  | 每日头条  视频推荐  数码知识 两性话题 情感天地 心理咨询 旅游天地 | 明星娱乐 电视剧  职场天地  体育  娱乐 
日历软件  煮酒论史  历史 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春秋战国 三国 唐朝 宋朝 明朝 清朝 哲学 厚黑学 心理学 | 文库大全  文库分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钓鱼 双色球 戒色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足球 nba 象棋 体操
    
  首页 -> 煮酒论史 -> 路家湾下放日记 -> 正文阅读

[煮酒论史]路家湾下放日记[第1页]

作者:道格拉西
首页 本页[1] 下一页[2] 尾页[5]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父亲1951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历史系,后留校任教,1956年晋升讲师。1958年初,西北大学动员干部教师下放劳动时,他刚刚结束了为期一年的在科学院历史二所的进修。
    在这部《路家湾下放日记》中,父亲记录了他在路家湾一年的下放生活。日记始于1958年3月17日,他们来到路家湾的第一天。关于这次下放的前期准备,如组织上的动员、报名时自己的心路历程等,在此前的日记中应该有记载,可惜没有保存下来。日记的最后一篇是1959年4月17日,这时西北大学第一批干部下放刚刚结束,父亲已经回到了学校,正在忙于点校《汉书》的工作。在此期间,日记每日均有记载,从无间断。
    1958年3月17日,星期一

    下午三时许到路家湾农业社,社属西安市灞桥区豁口乡。同来十人,连上次来的共二十一人。分配于四社之中,我属第一社第二生产队。

    -------------------------------------------------------
    拉西按:据日记后文,西北大学来路家湾的下放干部共26人,这里父亲说21人,应该 是后来陆续又来了几个。除此之外,西北大学还有右派分子2人下放路家湾。日记中还提到,西北大学另有39人下放陕南安康地区的岚皋县(见1959年4月14日日记)。这还不是1958年西北大学下放干部的全部,据《西北大学大事记》载,其第一批下放农村和基层的干部共有196人。
    路家湾村位于西安市东郊灞桥区豁口乡(现属洪庆街道办事处),距离西安市中心(钟楼)差不多20公里的路程。路家湾村本身不算很大,但其北面之洪庆村、赵庄,南面的田王村等都是大村。
    50年代中期,国防大企业国营庆华电器厂落户在田王村,其生活区建在其北面的洪庆村,于是政府开辟了一条笔直的柏油马路连通两地,就是今天的田洪正街。路家湾村就在这条马路的东侧,正好在洪庆村和田王村之间。
    由于庆华厂的关系,政府在田王村和洪庆村分别建立了一批服务单位,包括医院、学校、商店、食堂、邮局、书亭等;而市公交公司也特地开辟了一条到西安的公交车路线,所以西北大学的下放干部们住在路家湾,生活上其实还算是相当方便的。
    当时路家湾村有四个农业合作社。一社有两个生产队,二社一个生产队,三、四社的情况不详。西北大学下放到路家湾的所有下放干部编为一队,队长为历史系的周泽煃(党员)。
    ------------------------------------------------

    下放干部集体开伙,一、二社一个灶,三、四社一个灶,自己轮流做饭。今天晚饭便在社里吃,汤面条、苞谷馍、咸菜。
    住在农民路振远家,一间房,一个土炕,还有一条凳子。
    3月18日,星期二

    和老刘、老张做饭,上午焖米饭,下午烩米饭、蒸馍。
    早上到洪庆村合作社买菜。自己买了一把锁、一盏煤油灯、一瓶牙膏、一个顶针、两个碗。

    ---------------------------------------------------------
    拉西按:陕西关中农村生活将一天分为三晌:日出到上午10时左右为早上,先到地里干活,然后回来吃早饭;早饭后到下午1时左右为午晌(中午),午晌后为午饭时间,稍长,饭后可稍事休息或整理家务;午饭后到日落为后晌(下午),继续劳动,回来后吃晚饭。晚饭后常有会议、夜校等安排。农闲时作息时间会有所调整。
    ---------------------------------------------------------

    午间到小学印东西,晚上开会。交伙食费五元。

    注:小学,为路家湾小学。

    3月19日,星期三

    早上扬沙铺路,扭得腰很痛。
    午间为一社写光荣榜,表扬五位调剂食粮的社员。

    --------------------------------------------------
    拉西按:此时正值春荒,部分村民家中已经断粮。故由农业社出面,动员尚有余粮的社员匀出一部分粮食给缺粮户,称为调剂。关于1958年年初的这次春荒和社里的调剂食粮活动,日记后文记载尚多。
    --------------------------------------------------

    下午平土塚,把土运到豌豆地中作肥料。铁锨磨得手很痛,老乡说,手握得紧了,磨得可以轻一些。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很少有休息时间。

    --------------------------------------------------
    拉西按:父亲生于农民家庭,少年时期也曾帮助父兄干农活。但经过多年的书斋生涯,他手上的茧子褪去了,同时也荒疏了干农活的要领,此时显然尚未进入状态。
    --------------------------------------------------
    1958年3月20日,星期四

    早上扬土,把昨天运到豌豆田的土扬开。中午拆厕所,并把土坯打碎。又抽出了时间铡草。下午把土送到麦地里,扬开。

    --------------------------------------------------------
    拉西按:厕所墙土、坟墓(土冢)等含有硝土(硝酸钾),是传统的农家肥。
    --------------------------------------------------------

    吃晚饭前抽出时间给房东担水。
    未来时还想可以看点书,看来很难。白天是找不出时间,早上下地很早,晚上已是精疲力竭,也没有精神再看书了。

    -------------------------------------------------------
    拉西按:初来乍到,父亲还没有习惯这里的生活节奏。然而,日记后面的记载表明,他不但很快就适应了环境,而且积极地融入了当地的社会生活,并恢复了读书的爱好。
    -------------------------------------------------------

    1958年3月21日,星期五

    赶药王庙会,会在社南七里许灞河南岸。地名“老洞”,闻其东近为莫陵庙,为汉文帝陵,惜未往参观。
    庙会人还不少,但据说较之往年少得多。会上卖吃食的,只卖汤不卖馍。卖熟肉的还不少。赶会的人多以糕点或酒肉代饭。我的午饭是熟鸡蛋三枚、肉三角,南糖少许,茶一壶。

    ---------------------------------------------------
    拉西按:庙会,即定期的农贸集市,常设在临近庙宇、交通要道或大村中心附近。去集市买、卖东西甚至看热闹,称为“赶会”或“赶某某会”。
    西安灞桥的老洞庙会,每年农历二月初二在霸凌乡药王庙举行。药王庙又称药王洞,祭祀唐代医圣孙思邈。老洞庙香火极盛,庙会规模也很大,除了集市,还有社火、高跷等各种表演。
    当时,农民可在集市上售卖自家出产的蔬菜、鸡蛋和手工艺品等,收入用来购买食盐、火柴、灯油等日用品,这样的交易是合法的。但如果农民没有适当手续而将东西拿到城市里卖,则被称为是“投机倒把”,是违反治安的行为,要受到处罚(见4月20日日记)。
    ----------------------------------------------------

    写信给瑾莹、清吉、父亲等 。

    注:瑾莹为我母亲亲,清吉为父亲六弟。
    1958年3月22日,星期六

    早,社中犁地,随之打土块。回来较晚,故午晌停工。下午仍然打土块,此中人语曰“打胡圾”。

    -----------------------------------------------------------
    拉西按:用犁翻田时会产生一些大粒土块,本地方言称之为“胡圾”,需在下种前用锄头打碎。另外,“胡圾”也可指用黄土捣制成的土坯,可以盖房、砌土炕、垒墙等。
    -----------------------------------------------------------

    寄信。
    1958年3月23日,星期日

    三晌皆修路,路在社之南。某工地污水由崖流下,一社、二社,分段堵截,次第渗水积肥,路即专用车粪肥之便。

    -----------------------------------------------------------------
    拉西按:崖,是陕西关中常见地貌。崖上、崖下皆平坦,崖本身似一级台阶,高数丈至数十丈不等,断面陡直。
    这里提到的污水,应该是某工地的生活污水,如来自职工食堂的泔水和厕所的污水等,富含氮元素,所以农民取来沤肥。
    -----------------------------------------------------------------

    晚开社员大会,久而集合不起,开会问题又多,开至半夜始罢。
    -------------------------------------------------------------
    拉西按:
    从1957年开始,大批党政干部和知识分子下放到农村从事体力劳动,其规模达到了数百万人。
    中共中央发起这场干部下放运动,初衷是克服官僚主义、密切党群关系,所以最初下放劳动的对象,是党政机关的领导干部。
    1957年5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各级领导人员参加体力劳动的指示》 ,说:“中央认为:不仅县、区、乡的干部,而且县级以上的各级党委的主要领导人员、在政府和人民团体中工作的党的主要干部,包括党的中央委员在内,凡是能够参加体力劳动的,都应该每年抽出一部分时间参加一部分体力劳动。”
    至于其他人,该《指示》说:“关于机关的一般干部、军队的干部和战士、学校的教职人员和学生参加体力劳动的问题,因为人数很多,牵涉较宽,须由行政部门、军队政治部和教育机关加以研究,拟出办法,但不要盲目地、无计划地推广,而是应当经过一部分人首先试行,取得经验,继续在自愿的基础上,逐步开展。”
    然而,这场干部下放运动的规模很快就扩大了。1958年2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下放干部进行劳动锻炼的指示》 ,说:
    有计划地组织动员大批知识分子干部到工厂、农村去参加体力劳动,到基层去做实际工作,是目前政治战线、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贯彻执行党的干部工作路线的一项重要制度。……干部下放的主要方向是农村。把大批城市中的干部下放到农村去,既可以转移过去一个时期许多人忽视农村、不愿意在农村和到农村的不良风气,又可以加强农村工作的领导,并且使农村获得许多必要的人力,使一部分适合于在农村工作的下放干部长期转入农业,在农村中真正找到用武之地。
    在该《指示》中,也提到了这场运动的规模:“下放干部到基层主要是农村中参加生产,全国总数已超过一百万人。……根据初步估计,全国已经下放和准备下放的干部大约有三百万左右。”
    如此庞大的规模,当然就不可能都是领导干部了,绝大部分应该还是普通干部,不仅如此,下放范围也扩大到了高校教师、科研单位的研究人员,以及作家等知识分子。
    在此背景下,西北大学展开了干部下放工作,据《西北大学大事记》载,其第一批下放农村和基层的干部共有196人。
    父亲就是其中的一员。
    ----------------------------------------------------------
    1958年3月24日,星期一

    早上因眼痛休息。中午及下午锄麦草。晚开生产队会,讨论生产指标、改选社干。
    麦子因是撒种,苗又高,锄草颇难。问老乡何不用耧种,谓土硬、土块多,下耧不易。

    ------------------------------------------------------------------
    拉西按:耧,是一种用于播种的农具。由牲畜牵引,后面有人扶着,上有一斗盛种子,斗由一中空木柄连通至下方的铁制铧头。一边走一边摇,则种子会均匀地播到铧头犁出的沟中。用耧播种,不但效率高,且出苗整齐成行,易于锄草。
    在父亲的山东老家,耧是常见的农具。但陕西关中地区因土质较硬的关系,甚少使用。
    ------------------------------------------------------------------

    1958年3月25日,星期二

    早上休息。中午、下午锄麦草。昨天带着小竹凳锄,今天未带,两腿很痛,几不能屈。

    -----------------------------------------------------------------------
    拉西按:麦田除草,要仔细分清麦苗和杂草,故需用小锄,蹲下或坐下锄。一般来说,除草属于轻活,多派给妇女做。但若非做惯,长时间蹲着干活,腿痛那是必然的。
    -----------------------------------------------------------------------

    因开荒地,一社二队之间发生争执。某工厂退出荒地十余亩,二队争耕,皆欲为己队所有。23日社员大会,一队长金钱 做了检讨。近日分地,云一队占有好地,分配方式如图(图略) 。故至今迄未解决。
    近来只是吃些生红萝卜丝,久不吃咸菜了,很想吃些。

    1958年3月26日,星期三

    早上及下午锄麦,中午埋人。早上天气变凉了,身上冻出了疙瘩。

    ---------------------------------------------------------------
    拉西按:所谓埋人,应是有村民人家有人去世下葬,按习俗全村人都要去帮忙。
    ---------------------------------------------------------------

    晚上教业余学校。

    ---------------------------------------------------------------
    拉西按:这个夜校设在路家湾小学,是扫盲学校。扫盲,即“扫除文盲”,是当时的一场轰轰烈烈的政治运动,政府要求各地(主要是农村)开办学校,限期教会不识字的群众读书写字,称为“脱盲”。
    ---------------------------------------------------------------

    老年农民,很能谈一些人情道理。下午锄麦时一位老人谈富人与门客的道理,觉得很有启发。昨天一位农民讲得罪阎王和人的故事,也颇精辟。
    昨夜梦见瑾莹。计划星期六回去,但盼不到她的信。


    1958年3月27日,星期四

    做饭,晚开会。

    -------------------------------------------------------------
    拉西按:从这天起轮到父亲做饭,要连做三天。当地农村做饭使用柴草或烟煤灶,需用风箱鼓风助燃;用水要从村中公用水井担取,故做饭颇为费时费力。一般农家妇女都要提前下工回家做饭,下放干部做饭技术不佳,费时更多,故须轮流休工做饭。
    -------------------------------------------------------------

    1958年3月28日,星期五

    做饭。接瑾莹信。
    计划明天回去,向老周请假。他说了一大篇道理,不准。今天老夏、老彭都回去了,都没有和他讲,老邹晚上也回去了。上星期也有三位同志回去。
    晚上遇见老张,谈起瑾莹怀孕而进行劳动的事,老张认为这样很危险,最易流产是在最初几个月和最后几个月,很需要向她们学校去请假。她又和老周去讲说利害,结果仍未得肯定答复。老周说:明天再谈。

    -----------------------------------------------------
    拉西按:父亲母亲于上年(1957年)结婚,婚后母亲继续在西安市第九中学学习。此时母亲怀孕,而九中正在安排学生参加兴庆公园的植树劳动,故而父亲担心。
    -----------------------------------------------------
    1958年3月29日,星期六

    早上,做饭。饭后回西安。
    下午访陈肇尊先生,为瑾莹请假,时值该校政治学习,故候至晚,始接谈。
    昨日瑾君生一男娃,住在医院,故住在出版社瑾君临时宿舍。

    -------------------------------------------------------------
    拉西按:父亲这批下放干部,地位相当尴尬:一方面他们的组织关系仍然在原单位,即由西北大学管理;另一方面他们的户口和粮油关系却被转到了下放地点路家湾村。
    西北大学要求下放干部们交出原来在学校里的宿舍,并将私人物品如书籍、衣物等集中存放。故父亲回西安时并无固定住所,只能是四处打游击,或者住旅店,或者住西大招待所,有时也借住于朋友处。
    父亲下放前,母亲是和父亲一起住西大宿舍,这时当然也需另寻住处。母亲三姐夫惠北宫在出版社工作,有宿舍。惠此时下放陕北,所以母亲搬去与其三姐同住。
    由于此时姨妈生产住院,这次父亲回西安便和母亲一起借住于此。
    ----------------------------------------------------------------------

    注:陈肇尊先生为西安市第九中学教导主任,瑾君为母亲三姐。

    1958年3月30日,星期日

    午间到中心医院看瑾君。晚在该医院给瑾莹检查,因属临时急诊室,故检查不详细。
    晚二时始睡。
    3月31日,星期一

    前者瑾莹拟在她姑家里吃饭,交十元,彼嫌麻烦,不许。本拟早晨返农业社,因与瑾君谈此事,且到宁静里搬取书箱,故迟迟直到下午返农业社。

    注:母亲姑母家在北大街东面的宁静里。
    1958年4月1日,星期二

    今日下雨,上午写选民榜。读胡浴桓《个性与健康》。

    =================================
    拉西按:父亲的字写得很好,此后常为农业社书写各种标语、榜单、大字报,以及出黑板报。
    下放路家湾还不到半个月,父亲就又恢复了读书的习惯。看来他适应环境很快嘛。
    =================================

    注:这年(1958年)进行普选,选举区(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58年4月2日,星期三

    晴。
    午间到洪庆村给瑾君、瑾莹寄信,打防伤寒疫针。下午修路,晚记小组的工分。

    --------------------------------------------------------
    拉西按:农业社社员参加劳动,不但要记录其出勤情况,还要计算其劳动量。
    通常以一个青壮年一天的劳动量为标准,称为一个劳动日,每个劳动日又可细分为10个工分。妇女、老人、小孩劳动一天所挣的工分略少,9分、8分、7分不等。有时也会按工作的性质计件算劳动量。年底社里按每家挣得的工分总值进行结算,并据此分配粮食、棉花、柴草和其他农业收获,有时也有少量现金。
    父亲这里所说的记工分,应是为同小组参加劳动的社员们记录当天每人挣得的工分,然后报给队干部。
    -------------------------------------------------------

    开社员大会,为缺粮问题。
    今天吃两餐,晚上饿了,到灶上要了一个凉馍。

    -------------------------------------------------------
    拉西按:陕西关中农村,如果不是农忙期间,晚饭比较简单,有时甚至会省掉不吃。
    -------------------------------------------------------
    1958年4月3日,星期四

    搞卫生工作,与两位社员用胶煮黑烟刷门,发动家属锄草。
    傍晚得闲,欣赏了落日。
    我到村子后面的崖上散步。从这里可以俯视全村,可以遥望西安,可以看到绮绕的灞河,向后看骊山和临潼山也非常清楚,景色很美。走着走着,这里瞧瞧,那儿瞧瞧,一会儿上崖,一会儿下坡,能得这点儿空闲走走,心里很快活。就这样绕到了村子的南面。
    突然我被落日吸引住了。
    “落日真美!”不禁暗暗称奇起来。“平燕落日”应该是路家湾一景了。我慢慢的坐下来,依卧在台地的田土上,静静的凝视着它,因为我的位置很高,看落日似乎是平行。下过雨不久,空中水气还大,所以阳光很弱,直可以说没有余光,竟是那么圆圆的一个球体,停留在灰蓝色的空中,是红色,像腌得出油的蛋黄一样。可以目不转瞬的看她,她毫不放射刺眼的光芒。现在她好像从威严变得妩媚了,可以任人狎玩,又惊喜,又亲切。可惜时间不久,她便隐没在灰蓝的大气之中了。
    这时天色还很明,劳动的人们还没有归意。

    *******************************************************
    拉西按:不过半个月时间,父亲刚来路家湾时沮丧的抱怨言犹在耳,此时就已经有心情欣赏风景了!
    *******************************************************

    1958年4月4日,星期五

    搞卫生工作。早刷门,午与老刘、三社妇女主任、副社长等检查三社卫生。

    **********************************
    拉西按:下放干部也是干部,常被要求参与农业社的管理和各种社会活动。这里说的卫生检查应该是交叉检查,父亲与老刘都是一社的下放干部,为避免徇私,所以参加三社的卫生检查,而一社的卫生会由其他社的干部检查。
    **********************************

    农民大部分住在窑洞里。间有房子,据说也多是近几年来建造的。屋内东西不多,土炕上仅有一席一被,被子也很脏。窑洞有的还很清洁明敞,这多是浅小的。多数的窑洞都很深,洞中有洞,以至数室(图略)。最有趣的是洞中的天井(图略),由一洞进去,便是天井,开向天空。由天井又可向四外挖。窑洞黝深黑暗,四壁上被熏得焦黑。据说这些窑洞都是住过好几辈子的。

    *******************************
    拉西按:父亲在路振远家住的是房子,并非窑洞。这大概是他第一次有机会仔细观察作为农居的窑洞。
    ******************************

    各家对卫生工作大都重视,而妇女主任和副社长家的卫生工作却很坏。
    下午落雨。

    1958年4月5日,星期六

    昨日雨,不能工作。

    *********************************
    拉西按:下雨天田土泥泞,无法下地干农活。在农民,这就相当于放假了。
    *********************************

    早上帮老彭做饭,下午为信用社路家湾业务站写标语。
    今日清明,路家湾“娘娘坡”有庙会。午间和明珠 “上庙会”。
    这里有一种风俗,大多数娃娃都到“娘娘”那里讨缰绳带,即用红绳挂在“娘娘”手上,焚烧拜祷后即取来戴在娃娃项上,据说这样对娃娃有好处。大约一二岁即讨,一直带到十二岁,每年换一次,换的礼仪如前。沿路讨换缰绳的人很多。
    会上有说“道情”的。据说往年还有戏,是个清明老会,很热闹。

    *********************************
    拉西按:作为历史学者,父亲对于研究民俗民风亦颇有兴趣。这次下放经历,在他来说也许是一场难得的采风活动。他热衷于和老乡们闲谈乡里琐事、历史轶闻,或是参加赶庙会之类的民间活动。
    *********************************

    晚教业余学校。开社员大会,为调剂粮食问题。

    注:明珠,房东孩子。
    注:道情,即关中道情,是陕西民间戏曲之一种。
    1958年4月6日,星期日

    晚开四社下放干部会,推选出席西安市下放干部代表会代表。共推队长周泽煃为代表。


    注:四社,即路家湾四个农业合作社之统称。

    1958年4月7日,星期一

    早上和下午修路。
    午间瑾莹来。和瑾莹参观了一、二社周围的环境。在一社北面高阜上小坐。
    1958年4月8日,星期二

    上午拉沙,因修理车未竣工,直候至下午,但又改为送粪。装了一车粪,又改调打扫公共卫生。
    瑾莹自己在社前场里和社南高崖上玩。天气非常晴和。
    1958年4月9日,星期三

    打扫自己住室卫生,用白土刷墙。白土出在本社南四、五里路之侯村,土色青、坚硬。入水加热调匀,刷墙壁,干后呈青白色,较之石灰细致美观。
    下午微雨,邹士杰来玩。瑾莹胃疼,不能吃饭,到田王村买了一点饼干。
    晚教书。

    注:邹世杰,法律系下放干部。
    1958年4月10日,星期四

    轮班做饭,抽时间扫炕、晒被,和瑾莹到地里去玩。
    今天卫生检查。
    昨天听到一位社员和房东闲谈,称:所谓检查卫生乃是检查粮食,农民说不够吃的,籍此来调查一下,到底有没有隐藏的粮食。

    1958年4月11日,星期五

    做饭。
    老刘和老周吵嘴,因为老刘叫老周买面去,老周不去。上次老彭叫他买面,也没有去,因之两人口角起来。
    中间抽出时间到小学去印卫生检查标签,签分“最清洁”、“清洁”、“不清洁”三种。
    下午二时半,梅一芹和另一同志来看下放干部,在三社座谈。

    ******************************
    拉西按:当时下放干部实行双重管理,日常劳动与生活在农业社,但人事上仍属西北大学管理,且仍由西北大学发工资。西北大学经常会派干部来探望或检查工作。
    ******************************

    注:面,指小麦面粉。下放干部的口粮由政府提供,需到粮店去买。
    注:梅一芹,时任西北大学教务处副处长。
    1958年4月12日,星期六

    做饭。
    早晨社中检查卫生,自己小房间和房东皆得“最清洁”(共分“最清洁”、“清洁”、“不清洁”三等)。
    午间和瑾莹返西安。瑾君和岳母争述与瑾莹争执经过。看情况瑾莹仍可住于瑾君处。

    ****************************
    拉西按:看来母亲这次去路家湾住了一星期,是因为她与外婆和姨妈起了争执的缘故。
    ****************************

    拟明日回社,住于西大街“居安旅社”,共费一元一角。

    1958年4月13日,星期日

    全市动员捕捉麻雀,上午八时半起至下午四时半止。

    ******************************
    拉西按:当时捉麻雀属于“除四害”运动。所谓“四害”,指苍蝇、蚊子、老鼠和麻雀。捕捉麻雀的方法是敲锣打鼓,或在晚间用手电筒照麻雀窝,惊飞麻雀。这些方法必须集体动员,约定时间到处一起鼓噪,使麻雀无落脚之地,最后因力竭而死。据《灞桥区志》载,1958年全区共捕杀麻雀55万余只,老鼠41万余只。
    麻雀之所以被列为“四害”,据说是因其偷吃谷物。但后来发现,麻雀是杂食性,昆虫也是其主要食物,这年消灭麻雀运动后农田中害虫肆虐,是次年粮食歉收的重要原因之一。于是到了1960年,麻雀就从“四害”的名单上取消了,而代之以臭虫。
    *********************************

    瑾莹住处仍有问题,赴西大与李建奎等研究,暂住西大,待些时再与岳母回乾县去。晚住于南排招待室。睡前和瑾莹生气,这是自己的不对,她现在身体不好,性情易于急躁,应多加安慰才对。

    注:母亲娘家在陕西乾县陆门镇乡下。
    1958年4月14日,星期一

    瑾莹决定仍回九中去住,在街上买饭吃。她怀孕捡饭,身体又不太好,因自己下放,食宿问题终于不能妥善的解决。
    晚与冉先生少谈,他建议研究一下当前农业社的组织、与中国公社历史的关系以及当前农业社的发展道路。又建议应靠拢组织,接近老周。

    **********************************
    拉西按:“靠拢组织”,是当时的习用说法。靠拢组织,即经常向党组织汇报自己的思想动态和接受改造的决心。知识分子向党靠拢,是当时非常流行的话语方式。下放干部队长周泽煃为党员,故冉先生有此建议。
    **********************************

    注:捡饭,挑食之意。
    注:冉昭德先生,时任西北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1958年4月15日,星期二

    上午同瑾莹到九中去,和陈肇华先生商量住宿问题,当即解决。下午即可搬到学校去住。回西大交还招待室,二日交费一元。
    下午回农业社,来前同瑾莹到莲湖公园少坐,重温结婚前旧游地。得北宫来信,他的地址是子洲县马蹄乡团结社 。
    和同志们相较,得的工分太少,应加油争取。

    *****************************
    拉西按:社员们靠工分分粮食,但下放干部另有工资,口粮由国家保障供应,故这里“挣工分”并非为解决吃饭问题,而是为了挣“表现”。党为什么要求干部下放?答案是为了改造思想,使其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蜕变为无产阶级知识分子。在这个过程中,体力劳动是最重要的环节,故工分挣得多寡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其思想改造成功与否的度量标准。
    *****************************

    付伙食费十二元。

    1958年4月16日,星期三

    早上、中午、下午皆挖涝池,下午感到十分疲累,头发晕、两脚无力,几乎碰一下便要跌倒。

    *************************************
    拉西按:涝池为关中地区农村常见的露天储水池,用于容留雨后积水。有时村民也会向其中倾倒垃圾,所以其水质很差,不能饮用。这里所说的“挖涝池”,是指趁农闲时抽干涝池中的水,将池底污泥挖出作为肥料。
    父亲此前曾罹患肺结核,经过治疗虽大致已愈,但身体条件仍然很差。日记后面有父亲多次去医院复查的记录,也有其病情发展的记载(见1959年3月1日的日记);组织上也曾表示过关切(见本年7月2日日记)。
    当然,下放干部中健康状况不好的并非只有父亲一人,健康状况不好也不是逃避劳动改造的理由。身体不好,更要加强锻炼不是?
    **********************************

    晚一、二社下放干部开会,到十二时始睡。
    付瑾莹上灶费一元五角。午间到洪庆村寄信,给陈肇华、六弟。
    给房东三、四月房租共三元,其中半月(三月一日至十七日)为代老王给,尊周队长之命也。

    注:老王,应是西北大学下放干部王全政,在父亲之前住路振远家,此时改去路三社。
    1958年4月17日,星期四

    早,拉土。把崖上的土刷下来,用作铺牛圈和打厕所墙用。从崖上刷土,可以减少下面窑洞的负担,据说此土上地也壮。
    中午无活。
    下午种红苕,我牵引牛娃,牛娃初学犁地。
    午间到洪庆村寄给瑾莹、北宫的信。
    惦记瑾莹,思绪很乱。房东大嫂也开始怀孕,早上起得很晚,晚上早睡,白天也常闭门而睡。看到她的情况,更加担心瑾莹精神不足。


    注:上地也壮,本地方言。上地,指将肥料(这里指崖上的土)运到田中撒开;壮,指上肥后庄稼长势茁壮。
    1958年4月18日,星期五

    上午普选,开四社选民大会。
    下午西大老教师及行政领导来社参观,约六十多人。参观后开座谈会至八时多才回去。两次会议都在小学举行。
    明天可又该我做饭。老是做饭,不能挣工分,感到有些负担。
    1958年4月19日,星期六

    做饭。上午到洪庆村买菜,忘了买盐,下午又去了一次。
    寄给瑾莹信。
    今天精神很不好,老是发睏。
    晚开社员大会。
    晚与扫盲教师路建德闲谈,他说全社六十多户,目前断粮的就有四十多户,有吃的不过十多户。前些时犹在社中调剂,现在已无可调剂,政府一定会想办法。
    建德全年的收入约一百九十多元,他会木工,其中木工手艺的收入约九十元,家庭有他爱人和四个娃娃。

    ****************************
    拉西按:路建德在路家湾是个能人。他识字,在夜校担任扫盲教师;他又会木工手艺,生活比较宽裕。父亲日记后面还有很多关于他的故事。
    ****************************
    1958年4月20日,星期日

    早上返西安。瑾莹身体不好,未上学。
    十一时许与瑾莹、瑾君、惠妮到和平看电影“雾海夜航”。
    下午与瑾莹到莲湖公园去玩,将坏分子某送往派出所。本拟下午回社,因此事耽误,未行。

    *****************************
    拉西按:“将坏分子送往派出所”的故事想必很精彩,可惜父亲没有留下详细记载。
    *****************************

    晚住于惠民旅社,费一元五角五分。
    在派出所见一农民和二妇女,他们手提满满一竹篮麻花、包子之类的东西,却在街上对人称,他们无粮吃,最近在农业社只分得一些苜蓿。造谣惑众,故予以教育。

    *****************************
    拉西按:父亲他们在派出所见到的这几个农民应是出售麻花、包子换钱,赚取一点微薄的利润以图度过春荒的艰难时刻。但到了派出所,却无法明言,因为私自售卖粮食制品在当时被称作“投机倒把”,属于破坏治安的行为。
    父亲身为领工资的国家干部,其实并未与靠天吃饭的农民感同身受,尽管他亲眼目睹了路家湾当时严重的春荒缺粮情况,却仍然认同这几个农民是在“造谣惑众”的说法。
    *****************************


    注:惠妮,姨妈的长女。
    注:和平,位于西安北大街的和平电影院。“雾海夜航”,上海电影制片厂1957年出品,讲一起海难救援的故事。
    1958年4月21日,星期一

    看瑾莹饮食行动都存在很大问题,未叫她上学。早饭后返社。至第一发电厂,瑾莹已先赶至,盖伊恐吾因适才口角而生气也。后返革命公园饮茶。伊难堪情况,颇难安排,下午同返社。
    1958年4月22日,星期二

    挖土一天。
    缺粮问题成了工作中谈话的主题。前年是按劳动工分分粮的,今年是按人口年龄分粮的。例如房东一家,大人四口,每人470斤,明珠330斤,永成230斤,之龙130斤,最小的60斤。这些粮食如果一开始便节约吃用,是足够的。

    *************************************
    拉西按:这里所说的“今年分粮”其实应该是指1957年夏收后的分粮,一直吃到现在,因为1958年的夏收季节尚未到来。关中农村,小麦为主要粮食作物,秋季收成仅有些苞谷、谷子、红苕等杂粮,数量也不多。
    *************************************

    最近社中弄到3500斤额粮,分于30户之中,维持麦收前生活(分配额大约每人每日五两左右)。赵聚恒十口,分到一百斤,路生玉队长三口分到五十斤。为了照顾社员,缺粮户皆不派活,而足粮户做活的人也都是浮光掠影,混工分而已。下午路生和感到头晕,他说午饭仅吃了些苞谷糁蒸榆叶。说着赌气走回去,不干活了。

    *************************************
    拉西按:所谓“额粮”,是指政府为解决饥荒,向缺粮地区农民定额发放的口粮。当时使用旧衡制,即一斤为十六两。旧衡制的一斤约498克,与新衡制的一市斤(500克)大致相当,因此政府这次发放的“额粮”摊到每人每日的5两,约相当于156克原粮,磨成面粉后数量就更少了。在缺乏脂肪和蛋白质摄入的情况下,这点粮食其实并不足以维持一个成年人从事农业劳动时所需的体力。
    *************************************

    晚,随除四害队捉麻雀。
    1958年4月23日,星期三

    早晨挖土。下午落大雨。
    中午瑾莹回西安,送至洪庆村。
    晚,冒雨访老张,取手电。手电为除四害队借用,放于彼处。同到二社吃饭,回时雨益大,路上积水难行,绕道村外而回。
    农民对粮食问题还存在不正确的恐惧心理,二社路平安已分到配给粮食,嫌少。其妻跳井,企图自杀。魏家沟魏应柯亦因缺粮而食杀鼠药中毒。
    曾与路根满夫妇闲谈,他家在今年开始时便厉行节约,结果食粮不但够吃,而且借出二十斤粮食帮助别人。应结合现实情况,通过典型事例进行宣传,教育农民节约粮食。

    *************************************
    拉西按:农民靠天吃饭,不要说荒年,就是平常年景,上年夏、秋两季的收成吃到来年春天,常常也挺紧张的。我上大学时,从一个同学处听到一首“冬至九九歌”,最后一段说:“九九八十一,老汉顺墙立,冷是不冷了,就是肚子饥。”说的就是农历二、三月间,到夏收之前的这段日子。
    父亲日记中记载的这次缺粮,其实应该也还是例行的春荒缺粮,只是这年更严重些,已经有人闹到要自杀,但与此后几年的“困难时期”尚不可同日而语。
    父亲说问题在于要“教育农民节约粮食”,一是符合当时的“政治正确”,当然也是因为城里来下放的知识分子,口粮由政府供给,并无饿肚之忧,与农民的生活处境终究不同罢。
    ************************************
    1958年4月24日,星期四

    大雨之后,不上班。
    上午邹士杰来玩。
    下午到自留地种番茄。

    **************************************
    拉西按:自留地是农业合作化以后,为了照顾社员自己吃菜的需要,由农业社分配给社员长期使用的少量土地。自留地的出产,也是农民在集市上出售的主要物品。从日记内容看,当时社里给下放干部们也分配了自留地。
    **************************************

    二社路金盛和社主任吵嘴,主任走了,他又跑到我们吃饭的地方拍地叫骂,伸出脚来叫看他的疮,说二月初生疮,影响生产,而家中七口人又全靠他一人劳动。向社里借钱治疗,直到现在一文借不来。
    前天挖土的时候二队路建成和二队长生玉吵起嘴来,因为建成娃娃有病,无钱医治,向社借钱,队长不开条子。
    晚开一、二社社员大会,派出所来人报告调查户口、定爱国公约的问题。

    1958年4月25日,星期五

    早,开荒,早饭后落雨。下午帮助邹世杰、老张蒸馍。晚到田王村看电影“垃圾千金” 。
    周队长开代表会回来,说下放要二年至三年。第一年有工资,第二年便享受劳动所获得的工分,有特殊困难,国家酌于补助,云云。两年、三年,即使两年吧,多么漫长的岁月……,生活……,真害怕。也许这种感觉是不对的。

    **************************************
    拉西按:根据1958年2月28日中共中央《关于下放干部进行劳动锻炼的指示》,下放干部进行劳动锻炼时间的长短,应根据本人在劳动中的表现来确定。下放干部第一年工资照发;从第二年起,应根据每个人的劳动能力评定劳动定额,从农业合作社的收益中分配应得的劳动报酬。
    当时的下放干部政策也在不断修改中,这次周队长传达的“下放要二年至三年”应该是其中的一个版本。实际上,一年后,父亲这批下放干部中的大部分人就又回到原单位工作了。
    *************************************

    接九中陈肇华先生信。
    电力设计院的老丘,曾患肺结核,已经钙化。下放后,劳动用力过大,又大量吐血。前几天到医院检查,据说是钙化的地方又破裂。现在他又回来,组织上来信介绍,可令其做轻微劳动。

    *************************************
    拉西按:在路家湾,除了西北大学的下放干部外,还有两个电力设计院的右派分子老丘和小许(许连飞)来劳动改造。右派分子的待遇与下放干部有所不同,这也是中央《关于下放干部进行劳动锻炼的指示》规定的。
    *************************************
    1958年4月26日,星期六

    早晨微雨。
    中午到小学去,为社中印制爱国公约。

    *************************************
    拉西按:爱国公约运动始于抗美援朝。1951年2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进一步开展抗美援朝爱国运动的指示》,提出爱国运动应以发起订立爱国公约、慰劳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争取全面的公正的对日和约等三事为中心。此后订立爱国公约逐步发展为一项每年都要进行的常规化活动。通常爱国公约内容为具体到基层单位甚至个人的一些保证和承诺,如开展劳动生产竞赛、提高工作效率、高质量完成本职工作等。
    *************************************

    下午到自留菜地锄草。
    锄草后天色尚早,小学附近有一个工厂,信步走到厂外的麦地边坐下,听着墙内广播歌声,看着夕阳,往事像电影一样一幕一幕,不断的浮现在眼前。
    晚教书。

    1958年4月27日,星期日

    全西安市打麻雀。老张、邹世杰为卫生委员,我和邹顺田替他们做饭。午间到洪庆村买菜。
    肚子痛。
    老雷、老夏回家很久了,听说老雷哮喘病很厉害,老夏的风湿病还在继续打针吃药 。

    *********************************
    拉西按:下放这才一个多月啊,看来这两位的身体的确不好。下放结束后,老雷没能回到西大工作,而是被劝退了,也许就是因为他没能通过下放劳动的考验吧。
    *********************************

    1958年4月28日,星期一

    今天吃两餐。
    上午打麻雀,与老张等计划标语词句,帮助写标语、打方格,又写墙头诗。墙头诗大都为路生枝一人所作,我觉得这样会缺乏创造性,很少反映和提高群众思想,为此向社主任和老张提出意见。

    ********************************
    拉西按:所谓墙头诗,是指大跃进中兴起的新民歌,通常以墙报、黑板报的形式发表。1958年初,毛泽东批评了当时的诗歌界,提出了要搞新民歌;4月14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大规模地收集民歌》的社论,于是新民歌运动迅速发展起来,出现了众多的人民诗人和他们创作的新民歌,这些新民歌豪情满怀、浪漫夸张,如:“天上没有玉皇,地上没有龙王。我就是玉皇,我就是龙王。喝令三山五岳开道,我来了!”
    实际上,对于基层单位如农业社来说,搞墙头诗也是上级领导下达的政治任务。
    ********************************

    下午到豁口乡听下放干部代表大会传达报告,晚十点始归。
    早晨吃稀饭和包谷做的“丝糕”,稀饭碱大,只吃了一小碗,糕二块。午饭面条,太稀。故回来很饿,但灶上已无剩馍,只好将就而睡。

    ********************************
    拉西按:这次不知是轮到谁做的饭,质量差不说,还吃不饱。不合格!
    ********************************

    1958年4月29日,星期二

    “天雨尘”。终日天空暗黄,午间落微雨,沾到身上及物上,皆为黄泥,有时还落干松的土颗粒。

    *****************************
    拉西按:关中地区自古就有这种天降黄土的记载,如《太平御览》卷十五,《天部十五·霾》引崔豹《古今注》:“汉昭帝元凤三年,天雨黄土,昼夜昏霾。”而据现代研究,“这种黄土风暴实源自南疆,途径甘肃、宁夏,一路裹胁着大量黄土尘埃呼啸而来,最后在陕西降落。”
    ****************************

    早上、中午及晚上,阅读代表大会报告文件,结合乡上的传达报告进行讨论。
    房东一家都很勤勉,振远干活从不缺勤,有一点空闲,又在家里拾拾掇掇。老太太这几天自己收拾了一机子布,已经开始织了。给社里喂牲口。大嫂最爱清洁,现在十一点了,她还在纺线。农民的这种勤勉作风,是应该好好学习的。

    注:关于陕西关中的黄土风暴源自新疆的说法,见罗祖德《趣味地理》。
    1958年4月30日,星期三

    八时开饭。
    到了乡上开会,座谈听了代表大会传达报告的体会。
    王书记说,本乡除交60万斤公粮外,卖余粮30万斤。可是因为农民缺粮,春节前供应了40万斤,不足,又供应了10万斤。而有的农民趁势喊缺粮,实大有问题。
    下午二时回社。

    **********************************
    拉西按:王书记这里说的60万斤公粮、30万斤余粮,是指1957年度全乡的已缴公粮额和已卖余粮额。后面的50万斤,是指1958年初应付春荒时的国家的返销粮额。王书记的意思是说,上年整个豁口乡实际贡献给国家的粮食不过40万斤而已。
    农民种地,需向政府纳税,称为“交公粮”。全国农业税的平均税率为常年产量的15.5%,各地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所谓“常年产量”,是根据土地的自然条件和当地的一般经营情况,按照正常年景的产量评定出来的,一经评定,无论当年实际收成如何,公粮定额保持不变。以前农业税由农民直接缴纳,成立农业社后,改由农业社向政府缴纳。从理论上说,农民每年的农业税负担基本持平。(注)
    但事情并非如此简单,因为除了公粮外,还有所谓“余粮”。“余粮”的本意,是指农民在缴纳了公粮,再刨去自己一年的口粮之后的剩余部分。早先农民的余粮是可以自由出售的,但从1954年开始,国家对余粮实行“统购统销”,即国家以统一的价格向农民购买,再通过粮食系统统一出售给城镇居民。
    政府在每年夏、秋两季粮食收获后将征收农业税和收购余粮合并操作,称为“征购”。从此,交售余粮就从自愿变成了任务,余粮数量由上级下达指标。也就是说,余粮其实成了另一种变相的公粮。如王书记所说,豁口乡1957年向政府出售了30万斤余粮。
    这里的问题是,一年尚未过完,怎么确定缴纳公粮后农民的口粮究竟够不够吃,或者会有多少“余粮”?事实上,从王书记的讲话可以看出,这年春天闹春荒,政府又向乡里供应了50万斤返销粮。也就是说,豁口乡农民的粮食不但没有剩余,连公粮其实都交不起。王书记说“大有问题”,问题出在哪呢?
    ************************************

    下午和邹士杰到洪庆村洗澡,淋浴洗澡非常痛快。
    晚教书。


    注:农民种地纳赋,古已有之,方法也都差不多。历朝历代,官府都是先将田地按平均产出定出上、中、下若干等次,并据之定出税率,然后逐年征收。2006年中国政府宣布,正式取消农业税。
    1958年5月1日,星期四

    今日放假。住的房子,屋顶老是落土,又发现炕上有跳蚤。上午打扫了一下,洗衣服。
    午间,瑾莹来。
    晚间和瑾莹、老邹到洪庆食堂看电影,走到后,没有座位,又走了回来。晚风吹拂,颇佳。
    1958年5月2日,星期五

    早上锄棉花。棉花下种不久,就下了雨,棉花尚未出土,表土便结成了一层硬壳,于是不得出来(注)。现在用小铲或小锄,拨开其硬壳,以助其事。锄了一早,便蹲得两腿很痛。
    午间休息,下午又锄。


    注:“不得出来”是本地方言,就是“长不出来”的意思。
    1958年5月3日,星期六

    早上仍然锄棉花。两胯和两腿很痛,就像被打了二十板子似的。
    中午和瑾莹到洪庆村,买书《钟馗捉鬼传》。
    下午写黑板报,和主任接洽明天学生的义务劳动问题。

    *************************************
    拉西按:当时很流行学生到农村进行义务劳动,其实大多数不过是做做样子而已。这时还没有到夏收,地里其实没有多少农活,而复杂一点的农活其实学生也不会做。看次日日记,这次西北大学化学系师生来路家湾,也只是参观、座谈、联欢,并没有干什么农活嘛。
    ************************************

    晚教书,一天别着两条腿(注),忙个不休。


    注:因腿痛而跛行之状。

    1958年5月4日,星期日

    为欢迎化学系师生来社参观,忙了一天。早晨贴标语,中午引导参观。下午在小学座谈,继之联欢,约四时许送他们回去。腿和双脚都很痛。
    晚建德来谈。
    1958年5月5日,星期一

    今日没活,有些社员到工厂去工作,可以自得工钱。

    ********************************
    拉西按:这里所说社员去工厂工作,是指社员私下去附近的工厂、企业揽做一些临时工作,如挖土、填墓道之类,后文类似记载颇多。
    ********************************

    上午和瑾莹到团结渠洗衣服、被里,下午做被子。到田王村买线。
    晚上老彭和老文蒸馍,不熟,计划明天煮馍。

    1958年5月6日,星期二

    无活。社员仍在十号信箱(注)填墓道。
    中午瑾莹回去,送她至洪庆村。吃生馍的关系,胃肠不消化。


    注:十号信箱即庆华厂,当时常以某信箱代指相应的国防企业和研究单位。
    1958年5月7日,星期三

    社员到斜口飞机场割苜蓿。一、二社买了七十多亩,每亩八元,因苗稀,一亩四分折作一亩。当即用大车拉回,作为牲口饲料。

    ***************************************
    拉西按:斜口镇,属临潼县。此处所述,应是因修斜口机场征用当地农村的土地,因尚未派上用场,所以临时种了苜蓿出售。苜蓿是极好的饲料作物,产量高,耐寒耐旱,易于种植,无需田间管理。
    ***************************************

    上午到洪庆村去。中午埋伏捉老鼠的夹子,并将六六六药粉撒在炕上。下午一个人打粪。

    ***************************************
    拉西按:打粪,即用锄头或铁锨将结成大块的粪土块敲碎。
    ***************************************

    晚同老张到四社,找马士良开公费医疗介绍,明天她到崖上“袁家崖割治所”看病。

    ***************************************
    拉西按:袁家崖村在田王村南约2公里处。据《灞桥区志》,该村李依真年轻时从一僧人处学到了“割手治病”的绝技,回到村里开始行医,主治小儿消化不良。因其疗效好,方圆数十里的患者纷纷慕名而来。后来李又将割手治病的范围从小儿扩展到成人,从胃病扩展到其他慢性病,据说疗效也很好。1957年时李已经年近古稀,其割治诊所与洪庆医院合并,李出任院长。
    ***************************************

    1958年5月8日,星期四

    早晨打粪,仍归自己一人。中午打粪,只半而止;觉得震动胸部很厉害。气候虽尚不甚热,打起粪来,汗水直流,流到眼镜上,又流到衣服上。
    下午修房,社办公室的前墙,向外扩展,拆除旧墙换新墙。老丘说,他近来发盗汗、吐血丝。
    读《钟馗捉鬼传》。
    1958年5月9日,星期五

    做饭。现在轮流做饭由三日改为五日。饭后,与老雷到洪庆村买面和煤。
    粮食的配给是细粮、粗粮各占二分之一。计划不周,本月前十天,已将二十天的细粮吃完,这几天只有光吃粗粮了——主要是苞谷。今天买的苞谷面很粗,到二社饲养室的磨上,又过了一遍箩,细的做馍,粗的做粥。

    *************************************
    拉西按:下放干部的口粮和城镇居民一样,由国家粮店供给。当时城镇居民买粮均有定额,一般成年人每月27 斤,儿童定量根据年龄而定,年龄愈小则定量愈低;干部和高中生、大学生定量30斤;工人视工种不同,定量更高些,如重体力岗位的工人定量可达每月45斤或更多。
    在定量内,粮站对其供应的粮食品种的比例也有限制,且时常变化。大米、小麦面粉为细粮,其他如玉米、豆类、小米等均为杂粮。
    ************************************

    下午落雨,做饭时挑水,两次几乎滑倒。

    1958年5月10日,星期六

    早晨吃苞谷粥。
    昨夜雨,今日仍沉阴,时有微雨。
    早到洪庆村买菜,身上受凉起疙瘩。上月结余每人四角,今日买了二斤五两肉、斤半肝子,打牙祭。但是吃的时候,都如猪八戒吃人参果似的。

    *********************************
    拉西按:虽然这个月只剩下粗粮了,但今天有肉吃,作为炊事员,父亲肯定很有成就感。
    *********************************

    老周从城里捎来工资,交伙食九元。
    晚到邹士杰窑洞闲聊。
    房东大嫂又收拾好一机子布,十多丈。大婶织完了她的布,又在行线。看着她们的勤俭生活,很使自己感动。应该好好向她们学习。
    昨晚没睡好,今日精神颇不佳。

    1958年5月11日,星期日

    小雨,傍晚晴。
    早饭后,邹士杰来,与之同到洪庆村。寄给清吉信,买煤油一斤。用二角钱买了一个大蓝水瓶装油。上次也买了这样一个瓶,盛醋用了。下午,蒸馍。在锅沿上把手碰破了。
    傍晚,邹士杰来。两人到崖上散步,计划爬骊山去。晚为李胜斌(注)写申请书。
    一社中,有两个下放右派分子,老丘、小许(许连飞),都是设计院的。前拟加入我们伙食团,未成,后来他二人自己起灶,政府又予以制止。小许又谋自己起灶,亦不许,现已各回本来老乡家里去了。

    ********************************
    拉西按:当时右派分子的待遇,与普通下放干部有所不同,带有惩罚改造之意。这两个右派,搭灶不成,自己做饭不准,只能回房东家吃饭(也需付钱和粮票)。前一阵子路家湾农民家都有断粮的,他们要吃饱饭怕也不容易。
    ********************************



    注:李胜斌,路家湾村民。
    1958年5月12日,星期一

    阴天。
    早饭后到洪庆村买菜。今天老张又回去了,下午吃饭只剩老周、老夏和我三人。
    傍晚同何兴云到他家去拜访他父亲(何俊发)。老人八十三了,身体还很壮健,只是有些“耳重”。和他谈了一些回民起义、太平军的故事,计划以后再详细谈谈。

    **********************************
    拉西按:同治元年(1862年),丁忧在家的前江西巡抚张芾在调解回汉冲突时为暴乱的回民所杀,随即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动乱,期间陕甘地区回汉族群之间存在着大量的残酷屠杀行为。这场暴乱直到十馀年后才被湘军左宗棠部完全平定。
    由于这次动乱过去不过数十年,后果又过于酷烈,所以民间流传着大量相关的故事。作为历史学者,父亲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来发掘这些来自民间的传说。
    **********************************


    1958年5月13日,星期二

    阴天,时而微雨。傍晚露晴。
    今天做饭结束。准备明天回西大去。
    段志昌和爱人“打锤”(注),为劝他们,消磨了一下午。段志昌的爱人,原是他的叔伯嫂子,他哥哥前年死了,便“招”了他来。她还有前夫的母亲和一个男孩。这种风俗在这里很盛行,亲弟兄相招的也很多。

    *****************************
    拉西按:村民段志昌的故事很有意思。他的妻子丧夫招赘,原是本地习俗。但一个再组家庭,除了这个招赘的丈夫是新来的,其他的人,包括妻子、孩子、岳母,原本就是一家人,因此家庭矛盾一定很多。父亲日记后面还有关于他们家的故事记载。
    *****************************

    晚,建德相约,到他家闲话。


    注:打锤,当地方言,即打架。

    1958年5月14日,星期三

    早回西安。理发,在第一合作食堂吃饭。

    ********************************
    拉西按:合作食堂,指集体所有制的饭馆。一般这类食堂都是由原来个体经营的饭馆改造而成,改由原来的店东和伙计共同经营。为了强调本店已经姓“社”,是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了,所以这样命名。下文的小寨食堂也是此类,这和日记后文由农业合作社办的合作食堂不是一回事。
    *******************************

    到出版社找瑾莹,适逢她和瑾君搬家到大雁塔,于是同她们一块去,大伙动手安置整理。下午同瑾莹到小寨食堂吃饭,晚回西大住于招待室。

    ********************************
    拉西按:姨妈在考古研究所工作。此前她住在丈夫惠北宫工作的出版社,这时应该是因为惠本人下放陕北,出版社收回了宿舍,所以她才会搬到大雁塔附近自己单位的宿舍住。
    ********************************

    过去有人说,知识分子嫌农民脏,还感受不深。这次回西大,遇见了王某,和他握手时,赶紧捉住了我的袖子,使手不得动转。另一方面又故意拍着我的脊背寒暄,表示亲热。后来发觉了他这种行动,真后悔当时对他那样热情。
    1958年5月15日,星期四

    早上到医院检查身体,后到南院门吃烧饼夹肉(注1)。
    买22吋钢精锅一(6.35元),小火炉一(2.5元)铜勺一(1.1元),铁铲一(0.3元),火筷一(0.4元),寄于西大街第三人民医院对过小卖铺。
    下午到九中见陈先生,陈先生拟令瑾莹休学一学期。晚回西大,住于吴平凡(注2)处。
    午饭时,遇见霍自庭、王耀东(注3)二先生亦在,据他们谈,南院门,西安有名食品很多,如汤圆、杂羔、粉汤羊血,高家红肉泡馍、烧饼夹肉等,有一家河南人做的“抢锅面”也很不错。

    *******************************
    拉西按:旧时西安小吃,以两处最盛。一是西大街以北的桥梓口、鼓楼十字等地,是回民的地盘,所售均为清真食品,主要有腊羊肉、羊肉泡馍、烩牛肉丸子、柿子饼等。
    一是西大街以南的南院门等地,主要是汉民食品。除了两位教授提到的几种,还有葫芦头(猪大肠泡馍)和凉皮、凉粉等。杂羔实为清汤羊杂,又称“水盆”;正宗的清真馆子并不提供内脏、血等制品,是以这些大都是汉民在经营。
    *******************************

    注1:即西安小吃“肉夹馍”。
    注2:西北大学历史系教师,父亲好友。
    注3:霍、王二位先生均为西北大学教授。
    1958年5月16日,星期五

    真糟糕,昨天买的钢精锅,今天在第一发电厂(注)上汽车,竟掉在地上,跌了一个很大的坑,非常惋惜。坐在车上,抚摸着那个坑,比抚摸着自己的创伤还难过。
    今日早点,在西大吃。将寄存的书箱垫起两砖,以防水潮。留五角钱给平凡,叫他代开住宿费。
    到大雁塔找瑾莹,在小寨食堂吃饭,饭的质量很坏。
    回社,瑾莹送至大差市。她看见拿的东西很累赘,建议把钢精锅留给她,等来时带来,真悔不听其言也。
    交房租一元五角。


    注:第一发电厂即灞桥热电厂,为国家“一五”规划重点项目,厂址在灞河西岸。

    1958年5月17日,星期六

    组长告诉:今天没活。大部社员都到工厂工作去了,连组长也去了。
    早上装炉子。
    饭后开会,老周报告整风问题,以后每天上午和晚上学习或开会,中间的时间,参加劳动。
    到洪庆村去。下午同小孩子们拾了些缸瓦片,准备打碎成屑,涂在炉子内。

    *******************************
    拉西按:烧煤球的炉子,炉膛本应为耐火砖制成。如果只使用黄泥制作,很容易裂缝。父亲使用掺杂缸瓦屑的黄泥糊炉膛,是当时比较流行的权宜之法。
    *******************************

    晚,教书去。学员们告知,明天社里要去25人到百荒岭修渠,大部分学员都去,需要住很长的时间。今晚要开会商量有关事项,不能上学了。

    *******************************
    拉西按:通常挖渠、修水库等水利工程都是安排在冬季农闲时节,而这时眼看就要麦收了,却还要搞这么大的工程。百荒岭,应在今洪庆山百花岭村附近。
    *******************************

    1958年5月18日,星期日

    早,学习。
    饭后,找组长要活,正组长赵聚成到岭上挖渠去了,付组长杨希云到工厂做工去了。问队长,说没有活。
    到洪庆村买煤,做煤球,云已无焦作煤(注)(即胜利煤)了,需待一两天再看。
    下午拉粪。
    建成家的娃娃德恩摘了些扁豆角,被队长取了来,在社办公室前,摆给准备锄麦的妇女们看,他妈很生气,大骂德恩。


    注:焦作煤为产于河南西北部的优质无烟煤。

    1958年5月19日,星期一

    早晨在三社听周泽煃有关整风问题的报告,中午搞壁报。
    下午拉粪。每车装粪的时候,都满身是汗。最后一车,跟车到地里卸粪,路益善(副社主任)驾车,他因修理车上零件,一车粪差不多都由我自己卸下,车上的东西都是那么笨重,如“笆笆”木板等,累得满身是汗,这不用说。最后,扶着“笆笆”直咳嗽了很长时间。
    晚饭时听老周讲,整风问题,乡上有意见。谓下放干部整风,应该是全面的,不应西大单独进行。下放干部都要参加修渠。老周说一二日内即要动身,需要收拾一下行装。

    *********************************
    拉西按:整风,原意指“整顿党的作风”,起源于延安时期。通常整风运动都是以听动员报告、学习有关文件开始,继之以每个人先写出自我总结,并开小组会对每个人的总结进行评议,其间可能伴随着互相批评、甚至是激烈的批判和斗争。这一过程可能反复多次,被称为“人人过关”。最后由组织上对每个人做出结论并据之进行处理。父亲日记提到的这次“整风”,是针对所有下放干部的,不分是否党员,但其形式一样。
    *********************************

    1958年5月20日,星期二

    早上学习。
    今日拉粪,一日二晌,在早上和下午。中午喂牲口,不拉。
    给黑板报写稿,快板,在农村俱乐部。
    中午找杨组长要活,可否参加拉粪,他说需要问队长。下午又去要,他说队长不在,到瑶村拉煤去了。不敢加人,叫我休息。我自动去参加拉粪,声明是帮忙,不要工分。
    有这样一个情况,在二队中下放干部有我,也有右派分子小许。我们的劳动都不抵老社员,如果计日工,如锄麦、修路等,没有问题。如果计件工,如拉粪、推土等,就有了问题。假设五个人,一晌拉十车粪,或三个人一日推三十车土,其工分平均分配,都是体力强的,就多出工,其中有体力弱的,就少出工了。前天队长派段志昌和小许推土,志昌便不高兴。昨天队长也声明,今晨拉粪要选体力强的。今午建成闲谈时也谈到这点。
    傍晚与老邹到洪庆村洗澡。
    晚老周来,告诉明晨继续看文件。早开饭,刘副校长(注)来作报告。决定下放干部不去挖渠,继续整风。

    ********************************
    拉西按:下放干部号称“双重领导”,现在乡里要下放干部去修渠,而学校要下放干部整风。最后当然是服从学校领导的意见,毕竟下放干部的工资是学校发的嘛。
    ********************************


    注:刘端芬,西大副校长。因校长侯外庐此时已调科学院历史二所任所长,故由刘主持工作。
    1958年5月20日,星期二

    早上学习。
    今日拉粪,一日二晌,在早上和下午。中午喂牲口,不拉。
    给黑板报写稿,快板,在农村俱乐部。
    中午找杨组长要活,可否参加拉粪,他说需要问队长。下午又去要,他说队长不在,到瑶村拉煤去了。不敢加人,叫我休息。我自动去参加拉粪,声明是帮忙,不要工分。
    有这样一个情况,在二队中下放干部有我,也有右派分子小许。我们的劳动都不抵老社员,如果计日工,如锄麦、修路等,没有问题。如果计件工,如拉粪、推土等,就有了问题。假设五个人,一晌拉十车粪,或三个人一日推三十车土,其工分平均分配,都是体力强的,就多出工,其中有体力弱的,就少出工了。前天队长派段志昌和小许推土,志昌便不高兴。昨天队长也声明,今晨拉粪要选体力强的。今午建成闲谈时也谈到这点。
    傍晚与老邹到洪庆村洗澡。
    晚老周来,告诉明晨继续看文件。早开饭,刘副校长(注)来作报告。决定下放干部不去挖渠,继续整风。

    ********************************
    拉西按:下放干部号称“双重领导”,现在乡里要下放干部去修渠,而学校要下放干部整风。最后当然是服从学校领导的意见,毕竟下放干部的工资是学校发的嘛。
    ********************************


    注:刘端芬,西大副校长。因校长侯外庐此时已调科学院历史二所任所长,故由刘主持工作。
    1958年5月21日,星期三

    早晨学习,中午刘副校长和濂登瀛(注)来。校长在一工段内为下放干部作报告。

    *******************************
    拉西按:庆华厂一工段,应是因其地方宽敞且距离路家湾不远,故这次西北大学下放干部开会暂时借用。
    *******************************

    午饭后写黑板报,傍晚与老邹、老张到田王村去玩,买小日记本一(一角四分),回来时天已很黑,又起了风。十时多归而就寝。
    今后的整风,要在劳动之余抽取时间,每天要一小时,初步定为一个半月。



    注:濂登瀛,西北大学人事科科长。
    1958年5月22日,星期四

    早上、中午写墙头大字,下午和金亮筛石灰。
    晚饭后,到老邹处小坐。
    听金亮讲,社员对会计(路明道)和副主任(路益善)颇有意见。明道粮有余,他曾发动社员调剂,但他自己却不调剂。他爱人又买了很多东西,钱好像很多,他从不参加劳动。益善也有粮,生全的爱人又曾背着生全卖给他一些粮,社里却又把粮给他 。

    ******************************
    拉西按:父亲是农民出身,懂得如何与农民打交道,路家湾的村民们和他的关系极好,故而听到了许多村民不愿告诉干部的闲话。
    ******************************

    1958年5月23日,星期五

    早上、中午,和金亮泥仓库,下午写给路一社参加修渠的社员们的信。

    *******************************
    拉西按:这里提到父亲给参加修渠的社员们写的信,应是社里为鼓舞士气,委托父亲起草的公开信,当时很流行这种做法。
    *******************************

    在洪庆村买了一只鸡,一元一角,想喂着它,不知是否可以。

    ******************************
    拉西按:这是只母鸡,很勤快,每三天下两个蛋。
    ******************************

    晚到五〇二工地 看电影:动画片“旅行者”、“三个战友”、“孽海花”等,至十二时半始归就寝。

    1958年5月24日,星期六

    今天是老周和老雷做饭,老周到百荒岭上慰问修渠的社员们,托我代他做饭。
    中午到洪庆村买菜。
    下午到洪庆村买煤,买了五十斤“龙煤”(注),用两个“笼”挑回来,感到很沉重,很勉强的。每次走一百步,就要休息。
    老邹生病,路上遇到他去袁家崖诊所买药。他买药回来,自己还没到家,俩人坐在路口上闲谝了一会。弄了一下午,才把煤挑回来。
    一天到晚吃苞谷面,又没菜,感到难以下咽。

    *********************************
    拉西按:下放干部们这个月早已将细粮定额吃完,所以只剩下苞谷面了。父亲中午不是去洪庆村买菜了吗?菜没买到还是没有烧?
    *********************************

    晚,明道交来中共陆良县委组织部来信,调查“叶明远”各条材料。我不知道这样一个人,也没有在什么“阜阳中学”和他同学过,他参加集体加入三青团的事更不知道,无法为之证明。



    注:龙煤是产自黑龙江省鹤岗、鸡西、双鸭山和七台河等地的无烟煤。
    1958年5月25日,星期日

    早上、中午、下午修社办公室大门,天气很热,汗水时常迷住了眼睛。
    晚饭时,老雷宣布,从明天起,每次轮流一个人做饭。我提出意见,应该就此问题开会讨论。

    ***************************
    拉西按:农村做饭并非易事,下放干部们其实也不太擅长做饭,两人合作还凑合,一个人独立完成还是有难度的。
    ***************************

    和老邹到洪庆村,他打煤油,我寄信给莹。晚凉颇佳。

    1958年5月26日,星期一

    今天到乡上开会,参观宣传工作做得较好的村社,开现场会议。十时许到乡上。之后,参观了黄桑圃乡灞桥堡村、老堡子、围墙村、新民村、读书村、西堡村等,并在西堡村南槐树荫下开会,回路家湾已到下午四点多了。
    傍晚到已割麦地放鸡,拾其遗穗,以为日后之鸡食。

    ***************************
    拉西按:这就是前几天买的那只母鸡。
    ***************************

    晚饭后开会,讨论(1)四社合并做饭问题(2)一人轮流做饭问题。

    ***************************
    拉西按:路家湾的下放干部有两个灶,一、二社一个,三、四社一个。从后面的日记内容看,四社合并做饭和老雷提议的一人轮流做饭均未实行。
    ***************************

    到老邹处小坐。
    1958年5月27日,星期二

    中午开会。
    早上问生产队长要活。今天割豌豆,他说,要做活做一天,好算工分,不开会了再干吧。
    建德来玩,邹士杰来玩。
    十点钟开整风会议。下午到洪庆村洗澡,周队长告知明、后两天放假,可以回家看看,收麦期间,最好不要回去。
    1958年5月28日,星期三

    早,回西安。
    在灞桥遇见了老张,她知道了放假的消息后,又同返西安。
    在瑾君处用饭,下午与瑾莹同返社。

    **************************
    拉西按:由于第九中学批准了母亲休学一学期,于是母亲便随父亲一起来到路家湾,一直住到10月6日,临近生产方才又回到西安。
    **************************

    傍晚忽下小雨,时场中正在轧豌豆,遂帮同老社员们收拾豌豆。一阵紧张劳动,汗珠与小雨同落。之后又参加西场收拾大麦,一把新扫帚,是那么沉重,使得胳膊酸了起来。雨止风起,又和大家扬豌豆。在这种特殊情况下,不论是谁分做的活,社员一起出动,一社犹如一家。
    灶上无人,没有做饭,同邹顺田到灶上取了三个苞谷馍,在他那里炒了一下,喝了些开水,还真好吃。
    晚上去教书。大家都以为,忙了,晚上学习,精神不及。现在由个人复习一下旧课,待麦收后再学。

    1958年5月29日,星期四

    早晨晒场。
    这两天因为人很少,做饭随人之便。下午和老邹做饭,到洪庆村买菜。买自用面粉七斤(标准粉),大米三斤,又买了一些菜,第一次用小炉做饭,炉膛很大,火很旺。下面条,邹顺田夫妇也来帮忙。吃饭时,邹士杰来,同吃。

    ****************************
    拉西按:母亲这次来是准备常住。她有孕在身而自己开伙,父亲仍在下放干部灶上做饭和吃饭。当时人们行事风格大多如此:如果母亲也在灶上搭伙怕人说是占公家便宜,而要是他们两人自己做饭又有脱离群众之嫌。事实上,前几次母亲来路家湾探访父亲,在灶上吃饭,也是要交伙食费的(参看4月16日日记)。
    ****************************

    晚,乡干部在三社召开下放干部会议,布置有关麦收事项。

    ****************************
    拉西按:麦收是此时的头等大事,一年的辛苦,收获如何就全看这几天了。所以其他事情,包括下放干部整风,都要为其让路,待麦收结束后再继续。
    麦收期间,扫盲夜校也暂时停课了。未知去修渠的社员们回来了没有?
    ****************************


    1958年5月30日,星期五

    今日下雨。
    到田王村买吹火筒,五角二分。洗碗纱布一尺,一角二分。
    同邹士杰、老张玩。一社东北有一窑洞,凿地而下作天井,四壁开窑洞,大小共五。又井一、磨一,各在一小窑洞中。主人姓王,属田王村。解放初,夫妇为仇人杀害,甚惨。现已荒废。前我们三人经过,老张很害怕,今天老邹打赌,他敢下去看看。到后,老张提醒,恐有歹人藏匿,下去有危险,于是三人作为匪窟侦察起来。足迹草行,疑据凿凿,然究不敢下去。后来有几位农民经过,始相随下去,然一无所有。
    晚为社里写标语、大字报,宣传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一直写到半夜。

    **************************
    拉西按: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


    1958年5月31日,星期六

    阴天,仍时有小雨。本定为交大学生今日来社,明日参加割麦。社中通知他们且住,待晴时再来。
    早晨,在三社开会,研究如何宣传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精神问题。中午,仍继续写标语、大字报。
    下午写露布,通知社员圈猪。忙碌一天,弄得头昏眼花。

    *************************
    拉西按:平时社员自养之猪可在村里或附近自由活动,但在夏收期间,为防止猪吃场上的麦子,要求社员将自家的猪关在圈内。
    *************************

    1958年6月1日,星期日

    今日仍是阴天,时有小雨。
    早修改“路一社社管会第一生产大队1958年度包产协议书”。中午开整风会议。下午抄写包产合同。

    ***************************
    拉西按:农民交公粮,每年有定额;除此之外,尚有义务向国家售卖“余粮”(见4月30日日记按语)。这里所谓的“包产合同”,就是生产队向农业社承诺,本年度可生产多少粮食,其主要用途便是用来计算农业社可售卖给国家的“余粮”数额。
    1958年“大跃进”中的一个严重问题便是,在各级领导好大喜功的压力下,各地农村纷纷虚报粮食产量,“放卫星”。这次父亲参与“修改”包产合同,应该就是要将原来定得比较“保守”的粮食产量改得更高些。
    问题是,你放了“卫星”,报出了一个天文数字的粮食产量,但你们村的人口还是那些,口粮需求还是那些,所以多出来的粮食就都成了需要卖给国家的“余粮”了。超量售卖“余粮”造成农民口粮没有留足,正是造成其后几年农村大饥荒的重要原因。
    不过,1958年的这场农业浮夸风,主要出现于水稻栽培区,《人民日报》上关于各地农业合作社“放卫星”的报道也大都出现在6月份以后。因此父亲参与修改的这几份 “包产合同”,粮食产量可能也还没有拔高到很夸张的地步罢。再说,社员们前几个月还饿着肚子,有人还闹到要自杀的地步,大家都要靠政府的返销粮活命,这会儿牛皮如果吹得太大,也得脸红不是。
    也许正因为如此,在后来的三年困难时期中,陕西关中地区较少有饿死人报道。
    **********************


    1958年6月2日,星期一

    昨夜雨,上午阴,下午晴。
    早上誊写一队包产合同,一份送给会计,他叫再誊一份。把二队包产合同也修改一下,誊写二份。
    中午修改和誊写二队包产合同。
    下午,到三工段给交大来割麦学生送席子草荐等物。晚交大学生来到,共三百多人,分配在一社九十多人。

    ********************************
    拉西按:庆华厂三工段临近路家湾三社,西北大学下放干部王权政就住在这里。这次交通大学来参加夏收的学生颇多,所以也借住于此。
    ********************************

    今日开始割麦,晚上到麦地搂麦,一直到夜间二三点钟才回来。

    ********************************
    拉西按:割麦由熟手社员手持镰刀将麦割倒并扎成捆,然后再用车运回村里的场上。大些的孩童和父亲这样的生手负责用铁耙将散落在麦田中、大车旁的零散麦秸收拢在一起,谓之搂麦。
    ********************************


    1958年6月3日,星期二

    我还是搂麦,早晨起得很早,早饭在地里吃,午间回来,可是没有休息,马上就下地了。下午非常的累,几次想中途请假回来,结果还是坚持下去。

    **************************
    拉西按:夏收这几天社里办了个临时合作食堂,送饭到田头。
    **************************

    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傍晚,夕阳欲堕,实在疲累极了,等拉麦车走了,把“麦秸”底子搂净,就坐下来休息。第二轮胶皮车又来了,路益善(副社主任)驾车,他喊“老刘,怎不搂麦!”我回答:“累了”。他说:“吃多了!”我心里很不高兴,可是怕没有听清楚。车到了,小许跟车,我问他是否如此说,小许说是那意思,嫌你懒。小许并说,他自己在一天中挨了几次的骂。我马上发起脾气,走过去问他:“骂人不好!”他说他没有说什么,只说是叫小许跟车。他回头说小许,“就是这样的东西!”
    晚间没有吃饭便睡了。

    ******************************
    拉西按:夏收如打仗,但下放干部们的体力普遍较差,自己觉得拼尽了全力,在农民眼里看来却没出多少活儿。父亲觉得委屈,但社干部们的火气也大了些。
    ******************************


    1958年6月4日,星期三

    早晨搂麦,两腿一点劲没有,很费力的在挪动着,铁耙本来很重,约有二十来斤,今天似乎更重了。肩头搭绳的地方也很痛。午间下雨,到傍晚晴了。
    晚饭后和老邹、老张到野外去玩,从生物谈到法律、谈到历史,争论不休,途中捉萤火虫。

    ****************************
    拉西按:老张是生物系教师,老邹是法律系教师,父亲是历史系教师,知识分子连休息时的闲聊也离不开自己的专业啊。
    ****************************

    1958年6月5日,星期四

    有这样的情况,自己身体较弱力气较小,干起活来比老社员,不用说小伙子,即使五、六十的老汉也相差很远。现在做活大都是包干,比如说三个人在三天搂了一百亩麦,所得工分便平均分配,所以人家便不愿和自己在一起干活。即便在老社员中,也一样有这样的情形,多是按劳动强度来分组。在此种情况下,组长派活也很困难,所以常常是社里有不少的活,而自己却分不到活。
    早上没分到活,抽空抄写包产合同。中午到地里栽麦,即将麦捆立起来,以便多受风和阳光。下午在场里,晾晒乱麦,同时清理出地方,集麦积子。
    下放干部的粮在六月中,细粮比例由百分之五十改为百分之七十,收麦子时要吃得好些。

    ************************
    拉西按:人是铁,饭是钢,吃得好些才有力气干活不是。这次可要计划好,细粮粗粮混着吃,别和上个月一样,先可着劲吃细粮,后来便只能纯吃苞谷面了。
    ************************


    1958年6月6日,星期五

    三晌推粪、扬粪。施肥是这样难,如果有一个“施肥机”才好哩。今日天晴,非常热,扬粪时一直在出汗。
    向生产队长建议,自己和体力强的小伙子在一起干活,可否以半个劳动力计算,这样,既不致影响其他人的工分,又可以使大家无意见,自己的精神上也就没有负担了。队长答应可以如此。
    上午陈登原、楼公凯、冉昭德、黄晖等各位先生到一社来劳动,在我处休息。听说西大共来了四十多人,下午七时许回去。

    ***************************
    拉西按:陈、楼、冉、黄几位都是历史系的老教师。当时每年逢夏收时节,各高校的教师和学生都要到附近的农村去参加劳动。
    ***************************


    1958年6月7日,星期六

    早晨中午拉粪,中间不卸车,只换用一下牲口,人则抓紧时间吃些馍,最后感到很疲累。卸粪时,铁耙只是不肯入土。
    下午休息,读完刘少奇八大二中全会的工作报告(《西安日报》5月27日),和陈伯达的一篇文章“南斯拉夫修正主义是帝国主义政策的产物”(《红旗》1958第3期)。下放以来学习的机会太少了,不能看报纸,连下放干部代表会所规定的每月二至三日的政治学习时间也没执行,国内外大事无从知道。

    1958年6月8日,星期日

    早晨,“各蹴”(注1)在村前三岔路口等待分活,“各蹴”了大半天还没分到,同在的还有路生辉、赵聚恒等数人。聚恒说,这和“上市”是一样的情况。

    **************************
    拉西按:农民进城打零工,要在固定的地点招揽雇主,称为“人市”。去人市找活干,称为“上市”。赵聚恒的意思是说,“各蹴”在路口等分活,恰似“各蹴”在人市等雇主。
    **************************

    后来做“摊场”工作,把乱麦摊开晒,还要“翻场“、“轧场”、“起场”。下午落雨,轧下的麦子没有扬,堆在一起,便盖起来了。
    有这样的情况:每人每组,活有一定。一定的活有定额的工分。未经分配,个人不能随便做活,分到某些活的人,也不允许别人随便加入。下午落雨时,有些人跑来义务“帮忙”,还遭到拒绝,另有些人,在旁观望,避嫌不参加抢救工作。
    晚看校刊付庚生先生(注2)“向党交心后自我思想检查”(6月2日)。


    注1:当地方言,指蹲在地上。
    注2:傅先生为西北大学中文系教授,杜甫研究专家。
    1958年6月9日,星期一

    昨夜大雨,上午继续下,农活停止。十一时开整风会,至下午五时闭会。
    吃饭后,六时又到乡上开会,听何乡长有关夏播问题的报告。
    1. 夏播要早。先种秋,后轧麦。早种一日,早收十日;
    2. 扩大复种面积。此乃中央命令,严格执行。

    *************************
    拉西按:陕西关中主要粮食作物为冬小麦,每年秋季下种,来年六月收割,是为夏收。秋季作物为玉米、谷子、红薯等,占比例较少。
    所谓“复种”,是指在同一块田地中种植两季庄稼,以提高土地利用率。由于冬小麦的生长期长达三百天左右,所以每年只能种一季。为了提高复种面积,就需要在小麦收割后轮种其他生长期较短的作物(如早熟玉米等)。但在当时的关中农村,由于尚未实现农业机械化,耕作主要还是靠人力畜力,也没有机井灌溉,生产效率低,小麦田复种的困难很大。
    **************************

    同老邹一块回来。一路上,老是提防着狼,因麦收中把几个狼娃打死了,据说大狼会闹乱子的。
    接李建奎信,转了解张金良材料。

    **************************
    拉西按:张金良是父亲同乡,小学、初中同学。他是父亲档案中,在山东时期经历的重要见证人。此处是说,山东方面给西北大学来函,由历史系党支部书记李建奎转给父亲,了解张金良的某些过往历史。
    *************************


    1958年6月10日,星期二

    早晨,到村南平渠:有一截地,中有废渠,把它铺平。继而到村西的另一截地。有一段地头本为小路,被车轧成大路,把它截断。中午到村东填灰坑,是在建筑一小电站时渗石灰用的坑,把它填平起。
    午间雷恩溎病得很厉害,为之请医生,又打电话叫中心医院救护车来接,忙了许久。
    傍晚到洪庆村洗澡,因为管理人要去开会,中途停止,没有洗成。买碗二(3角6分)。
    据生茂、生彦等讲,乡上有些在生产上的决定,不符合实际情况,如去冬决定的“冬锄”使苗根暴露,以致减产,今春的“春灌”,使麦地生痂(板结),妨碍生长。目前决定的“车实槎”种秋,在这个地区,容易使土易干燥,失掉水分。

    **********************
    拉西按:老乡们反映的这些来自“上头”在生产问题上的瞎指挥,是1958年“大跃进”运动的特色之一,造成了很大损失。
    **********************

    今天晚上去记工分,发现在和老社员一起干活时,所拨给的工分并不高,前次和队长所讲自己应比老社员少分些工,是多余的。如在5月18日和他们拉粪,他们的工分是5.2分,而拨给我的是1.5分,5月19日和他们拉粪,他们的工分是5.6分,而拨给我的也是1.5分。当然这不止是半劳,而是四分之一劳了。

    1958年6月11日,星期三

    早上和妇女们一块去锄红苕,下午掘地,把地高处的土用车子推到低处去。
    中午和瑾莹到洪庆村买煤买粮。
    早晨社主任向组长说:每天一定要给老刘派活!
    1958年6月12日,星期四

    老雷病了,我替他和老周做饭。早晨第一次熬稀饭,中午第一次做面条。
    下午垒鸡巢。
    晚开社员大会,社主任临时要求下放干部宣传总路线,我和老张参加。

    1958年6月13日,星期五

    今天轮到做饭。早晨老夏有事,自己做。熬稀饭,熘馍、炒菜,忙个不亦乐乎。中午做的米饭也不错,做饭要力争上游。

    ****************************
    拉西按:看来父亲做饭的本领不错嘛,一个人把白案、红案全都包了。
    ****************************

    为社写介绍信和十号信箱交涉接线装电磨事。
    写张金良材料。
    晚和老夏、老彭、老邹、老张到五〇二工地夜光球场看电影“小木克”,民主德国制。
    1958年6月14日,星期六

    中午到乡上参加时事测验,参加者为区、乡干部和下放干部,测试题为有关于社会主义总路线和修正主义方面的,答毕即同老张一块回来。
    在洪庆村买小字本(作文本)给瑾莹,希望她能闲时练习小字。

    1958年6月15日,星期日

    预定今晨蒸馍,所以起得很早,后改至下午。做绿豆面棋 。
    饭后到洪庆村买菜。买航空牌电池,下放时所买两筒用完,历时整三月。
    午做米饭。下午蒸馍。做饭比较到地里干活累得多,麻烦得多。
    交伙食费九元。

首页 本页[1] 下一页[2] 尾页[5]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煮酒论史 最新文章
谈谈历史,看上至千年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
亚历山大是中国人?
秦桧是不是被诬陷,乃至千百年来一直替人背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历代研究《穆天子传》西行线路的死穴
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保卫司马南
(第四篇)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万年历史,不会造飞机火车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1-07-13 13:30:42  更:2021-07-13 13:56:12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