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购物 网址 日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视频推荐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日历2023  日历2024  日历2025  日历知识  | 每日头条  视频推荐  数码知识 两性话题 情感天地 心理咨询 旅游天地 | 明星娱乐 电视剧  职场天地  体育  娱乐 
日历软件  煮酒论史  历史 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春秋战国 三国 唐朝 宋朝 明朝 清朝 哲学 厚黑学 心理学 | 文库大全  文库分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钓鱼 双色球 戒色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足球 nba 象棋 体操
    
  首页 -> 煮酒论史 -> 【涛说乱世史】五代十国:那个承唐启宋的极乱世(长篇连载+插图) -> 正文阅读

[煮酒论史]【涛说乱世史】五代十国:那个承唐启宋的极乱世(长篇连载+插图)

作者:dgarden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涛说乱世史】五代十国:那个承唐启宋的极乱世(长篇连载+插图)

    本文由微信公众号——“涛说乱世史”辛苦原创,尽力翻阅论文专著写成,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载!同时由于五代十国的评析立场太多太杂,作者精力有限,也只能选择部分来说、来写,不免有所遗漏和错误,欢迎各位读者在阅读中批评和指正,作者感激不尽。
    “涛说乱世史”主要进行文字原创和整理,而文中图片多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作者也希望有图片原创能力的作者与我合作,一起用“文字+图片”的方式,图文并茂说历史。
    引子 让文学大家都尴尬无比的五代十国史
    北宋政治家、著名的文坛领袖欧阳修,就是写下“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那位“醉翁”,生于五代十国后28年。他为官期间,荐拔和指导了唐宋八大家的宋代五家(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可谓百年伯乐。可就是这样一位文坛大家、慧眼伯乐,相关历史的近历人,参与编纂《新唐书》,又深思熟虑,写下文采飞扬的《新五代史》,记录那个短短70多年, 却让人褒贬不一,甚至被后世顾炎武、钱大昕、章太炎(鲁迅老师)等学者集体嘲讽,说《新五代史》“只是一部吊祭哀挽之集,如何可称史才?”(批评《新五代史》过多的抒发个人情感和议论),评价欧阳修更是“东家之颦,不亦丑乎?”(把欧阳修比作东施,说他著史行为丑的像“东施效颦”一样)
    这还没完,北宋的吴缜、清朝的吴兰庭等先后著书立说,作《五代史纂误》、《五代史记纂误补》等,洋洋洒洒数万字,纠正欧阳修的瑕疵错误。看来古人“怼”起大师来,手书齐上,更胜今天。
    五代十国,一般学者把其视为冷门,不就是武人当政,你杀我,我杀你吗,有什么可研究的?所以能有多深的水,多乱的世,多不同的立场,会让文学大家、原著作者在后世史家面前,漏了弱点?
    这一切地一切,“涛说乱世史”也没有资格回答。我能做的,就是陪着各位读者一起,去发自内心的感受那段“白驹过隙”却“丰富百态”的极乱世。相信读过之后,各位读者也会有自己的答案。五代十国,真的不该冷门。


    
    欧阳脩画像(清南薰殿藏本)

    
    《醉翁亭》(明·仇英)

    
    竖版《新五代史·梁本纪第一》



    第一章 开篇说干货,快速简化和总结 “极乱世”

    一、两句话简化“五代十国”:北方的“混乱、实变”与南方的“发展”
    五代十国,顾名思义,分为五代(907年—960年)和十国(902年—979年),只有短短的几十年,却偏偏位于盛唐、隆宋(弱宋)之间;而武乱的可怕,最后又都没摆脱失败命运,故此有史家蔑称为“群魔乱舞”。甚至连它的名字“五代十国”,都被后世文人、史家争议不断。
    写乱世,需要一些鲜明观点。“涛说乱世史”认为,五代十国的确存在部分时间、部分地区的黑暗统治和残暴政治;但也不能不加分辨,全盘否定。尤其不能把唐宋之际的所有社会问题,都归结到五代十国。
    本着多说干货的原则,本帖违背史家“多记叙,少评价”的原则,开篇给新读者近似简化“五代”和“十国”,树立一个总体的初步印象。
    1、“五代”基本算是北方史,核心是“混乱与实变”
    1.1 北方的“混乱与实变”
    不算之前的黄巢起义(875年—884年)、同时代契丹等族(公元907年—公元1125年)、以及桀燕(911年-913年)、岐国(887年~923年)等一些政权,从907年-960年,北方地区出现了五个朝代——“梁、唐、晋、汉、周”,它们接替晚唐,先后建立,前后共计53年14帝。
    平均下来,每个朝代仅有10.6年,与唐289年,两宋319年相差太远,一整代只相当于现在两届国家 的任期;同时连续14个皇帝,每名皇帝平均在位时间3.8年,不及唐朝皇帝的13.8年,和宋朝皇帝的16.8年,仅相当于大学生读了一个本科的时间,他们或年老上台(4名),或英年早逝(1名),更多的是因为军事政变或军事战争倒霉悲惨下台(8名被杀,1名被俘),可谓战争不断,混乱到了极点。
    关于军事政变对于后续政变的影响,牛津大学的保罗·科利尔在《战争、枪炮与选票》做了一个现代的简单统计,认为“在一场政变之后,后续政变的发生概率大大提高;同时,未遂政变之后的一年之内,发生第二场政变的概率是10%”。
    从表象来看,在当时的中国尤其北方地区,武人当政,还陷入了军事政变的怪圈不能自拔,朝代和皇帝更换频繁,自然了有了中国历史上罕见的混乱与分裂,让百姓民不聊生;但是同时,后周与后唐又分别出现了“广显之治(本帖斗胆定义的)”和“小康时期”;后梁相比晚唐,也开始削弱藩镇,加强中央禁军,有了一些民生方面的善政和改变;虽然他们的尝试都已失败告终,但根据史书和实物证据,“五代”的确起到了过渡作用,所以总体核心应该是“混乱与实变”。
    1.2 再把“五代”简化成“两方”
    同时为了新读者,我们更进一步简化五代,把其近似为两方:“狡猾版曹操(毛爷爷评)”——朱温,和他的对手武勇的“刘备们”——“河东太原李氏集团”——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只是和三国不同,这里的狡猾“曹操”后代被“刘备”后代打败了,败的有点早;想承继正统的“河东集团”也没有逆天改命,竟先后出现了4个,面对最高权力和诱人利益,最后都算糊涂地栽在了自己人手上,让人引以为戒。
    1.3 再给“五代十大关键字”
    五代混乱与曲折,不过越是乱,越是激发起“涛说乱世史”的挑战精神。中华文字博大凝练,我们稍微尝试,就可以把五代近似地简化为“十大关键字”:
    “狡枭”、“腾沉”、“背叛”、“暴短”、“遗憾”。
    其中,后梁——对应 “狡枭”,后唐——对应“腾沉”,后晋——对应“背叛”,后汉——对应“暴短”,后周——对应“遗憾”,这十大关键字,一看就充满了曲折精彩、却又不为人知的历史故事,各位读者不要着急,我们后文将细细道来。
    涛说乱世史——简化五代十国:
    

    涛说乱世史——12个字近似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所有政权全览图(追学网)
    

    五代十国政权简化图
    

    2、“十国”基本算是南方史,核心是“建设”,研究地区历史的小伙伴不可错过
    在十国中,我们不妨刨除一国北汉(它可以算成后汉在北方山西的延续),剩下的九国,“前蜀、后蜀、南吴、南唐、吴越、闽、马楚、南汉、南平(荆南)”都在南方。
    这“九国”的皇帝、国王、节度使出身同样不高,很多从中原南迁而来,不像汉、唐大部分贵族一样歧视商人,反而会鼓励经商,扩大地方市场,发展海上贸易或者区域市场;同时兴修水利,招抚流民,开垦土地,除了战争和一部分地区的残暴统治外,九国的总体核心应该是一定程度的“闷头搞建设,偷偷谋发展”。
    通过有意无意地努力,“九国”让南方地区的经济、文化有了一定程度的进步,为宋代的经济文化繁荣奠定了基础。比如,后蜀、南唐文化发达,以“千古词帝”李煜为代表的皇帝、后妃、文人喜爱文化艺术自不必说,而后世唐宋八大家的宋代六家,也全部出自南唐(王安石、欧阳修、曾巩)和后蜀统治(苏轼、苏洵、苏辙)地区,绝非偶然。李敖构建中国书法艺术历史断层,也指出“黄庭坚、米芾、蔡襄”书法承自五代北宋初期的周越。
    实体经济的发展像爬山,不总是那么有趣,后面的内容繁杂,不感兴趣读者可以跳过。
    【九国的名称繁多,我们不妨通过地图帮助,来把他们可以在南方地区分别填充。其中:
    ? 前蜀、后蜀先后出现,主要位于今天的四川大部、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湖北西部;
    ? 南吴、南唐先后出现,主要位于江苏、江西、安徽南部、湖北东部等地;
    ? 吴越主要位于江苏南部、上海、浙江、安徽南部、江西东北部等地区;
    ? 闽国位于福建;
    ? 马楚主要位于湖南全境和广西大部、贵州东部和广东北部;
    ? 南汉主要位于广东、广西两省及越南北部;
    ? 南平(荆南)主要位于今天的湖北等地。
    具体到地方经济,在江淮地区,十国时期由南唐与吴越两国统治,都采取了积极的经济政策,维持了相对较长的稳定,努力从战乱中恢复。这里继承了唐代的开发,又同时出现了“旷土尽辟,桑拓满野,国以富强 ”的景象,水利、农业、商业贸易、手工业(后世文人对“笔墨纸砚”的追求起于南唐,促进相应手工业的发展)文化等均有了一定发展。如在北宋前期,来自江淮地区的漕运粮食为500万石,占总数的83%;港口方面,这一地区先后有扬州、金陵、杭州、明州、台州、温州等对外贸易港口,无论港口数量,还是贸易规模都比唐代有所发展,为宋代外贸事业的大发展、全国商业的大繁荣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川蜀地区,到后蜀管辖时,丝织业、制茶业、花卉业、造船业、制盐业、印刷业、造纸业、经济作物等都很发达,商业活动也非常活跃,成都更成为这一地区的商业大都会。当时蜀锦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十色锦”、“六合被”;相比唐代,牡丹等花卉在宫廷、民间、寺院广泛种植(花蕊夫人《宫词》:“牡丹移向苑中栽, 尽是藩方进入来。未到末春缘地暖,数般颜色一时开。”荣州刺史刘兼诗云:“去年曾看牡丹花,蚗蝶迎人傍彩霞。 今日再游光福寺,春风吹我人仙家),有商人以种花卖花为业;茶叶种植规模扩大,北宋时期的茶马贸易,所需的大部分茶叶主要来自川蜀,五代毛文锡还撰写了茶书——《茶谱》;中国第一部文人词总集《花间集》也在此时出现,上乘民间曲子词,下启北宋婉约派。更有甚者,后蜀还出现了 “蜀中久安,赋役俱省,米斗三钱”的现象,一斗米3文钱,比贞观、开天时期的米价还要低一些。
    再比如,如唐朝不毛之地的湖南、福建、广州等地,在十国,都成了节度使私人地盘,取得了真正意义地开发。
    在湖北湖南,十国时由马楚、荆南、南唐三国管辖,这一地区在唐代经济尚不发达。但马殷、高季兴等从中原南下,稳定局势,招抚北方流民,在当地苦心经营。他们兴修水利,奖励农桑、发展茶叶、倡导纺织、重视贸易,向北和中原王朝交换战马、丝织品,向南贸易到五岭以南地区,让两湖地区成为了五代十国的新开发经济区域。
    在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十国时期包括两个政权,即王氏统治的闽国和刘氏统治的南汉。闽广地区在整个唐代都比较落后,岭南在那时还被视为蛮荒之地,是流放罪犯的地区,唐后期依然如此,唐末人刘侚所撰的《岭表录异》便有相关记载。而五代十国,却有了不同的发展方向。
    对于福建,在五代十国的开始发展,成绩斐然。当时大量北人南迁,与当地人融合,带了先进生产技术和充足的劳动力,《旧五代史》称:“审知(指闵国国王审知)起自陇亩,以至富贵,每以节俭自处,选任良吏,省刑惜费,轻摇薄敛,与民休息,三十年间,一境晏然”,福建的农业、手工业、商业都有了长足发展,茶、桐、樟、杉、竹、葛、麻、水果、甘庶等生产都有了很大的起色,福建也将成为宋代重要粮食产地,而后来的泉州港更成为宋元第一大港。
    对于广东、广西经济和文化,南汉早期有一定贡献。但由于中后期统治残暴荒淫和迷信,勒索、甚至抢劫岭北和海上商人,又让经济文化有所倒退,加之安南(越南)叛乱,脱离南汉和中国版图,让南汉的发展环境比较复杂,最终海上贸易中心东移,迁移到福建泉州,比较可惜。】
    @浩轩2016 2019-01-22 12:12:03
    那时确实很乱
    -----------------------------
    是啊 太乱了 人们就容易忽视
    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十国之一的前蜀王建墓,整体模型(以下图片均由郭红元摄影)
    

    棺床
    

    抬棺力士
    

    棺床乐伎
    
    

    哀册
    

    墓门蒲首
    




    二、两句话总结“五代十国”:承唐启宋的极乱世,武人、草根枭雄的大舞台
    两句话快速简化完毕,我们再尝试两句话总结五代十国。
    说起五代十国,大多数人的第一总结印象就是“极乱”。的确,中国地缘是通透统一的大户型,南北的统一趋势难以阻挡,长城挡不住,黄河挡不住,长江挡不住。因此,乱世不是中华历史的主流,能用这个词形容的分裂时期,人们脑海中的不多,首推五代十国、五胡十六国,剩下的春秋战国,以及三国,甚至两宋辽金,民国时期等,也是分裂时期,但用“极乱”来简单形容,都非常不当,谁让那两位带头大哥光看名字和颜值,就让人避而远之?
    因为太乱,所以该时期历史尤其不受关注,教科书、纪录片一笔带过,甚至有些专家学者也只有笼统的“统治黑暗和残暴、百姓生活惨不忍睹”的印象。钱穆说,民生其间,直是中国有史以来未有之惨境。易中天讲中华史,甚至直接跳过这个神秘时代。
    但这不够。从中国到日本、欧美,越来越多的唐宋史研究者,尤其研究晚唐和北宋,意识到不能绕开这短短几十年,相关的论文专著越来越多,仔细阅读,可以得出许多有趣的结论;并且可以发出,“原来历史这样也行”的感叹。
    1、第一句话总结:五代十国,矛盾尖锐民不聊生,但同时也是中国由”中古”向“近古”,由“形乱”到“实变”的重要历史连接期,正所谓“承唐启宋的极乱世”。
    1.1 承唐启宋的极乱世
    通揽中国历史,有人把“魏晋南北朝隋唐”划为中古,把“宋元明清”划为近古,这是一个笼统、渐变的概念。但从人的衣、食、住、行等等角度来看,宋元明清,离今天我们生活更加接近,我们姑且认同这个“近古”划分。
    本文通过阶段性研究,也可以确定,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等诸多方面,五代十国“形乱中有实变,承接晚唐开启北宋”。
    更有人认为,看似混乱的五代十国,其经济和文化相比晚唐,是上升,而不是下降。这样的观点需要大量证据支持,我们不好评价,只举一些承唐启宋的例子。
    比如唐宋的服装,我们看国宝名画南唐的《韩熙载夜宴图》,里面的女伎衣着和打扮更接近宋朝的“窄、长、紧”和淡雅,或者接近今天的审美,不再像唐朝宽、胖、松。其实武将的盔甲同样如此,譬如五代十国的武士俑,有着武人特有得意恣情,张扬个性,但这与盛唐时的天马行空、满足视觉欲望迥然不同,诸如明光铠这样的盔甲形制开始消失,盔甲装饰本身也更多透漏着实用和刚猛,开始向宋代盔甲过渡。
    再比如大家更知道国宝名画北宋的《清明上河图》,它记录了北宋汴京的繁华情景。但这里有一个问题,唐朝的实行坊市制,宋朝实行是街市制,那转变是怎么发生的?通过研究唐朝、五代街使和巡使任命,研究五代的政令资料,我们可以理清一个基本脉络:在唐高宗、武则天时期,唐朝的坊市制度稍微松弛;从安史乱后至唐末,虽然有所反复,但长安城坊市制还是加速崩溃;到五代十国后梁、后唐、后晋时候,破坊侵街现象非常严重,负责坊市管理的街使、巡使任命却非常稀少,甚至只是王朝初建时候的形式化任命;到后周时期,后周世宗郭荣不再抑制商业和百姓生活,下令“坊市之中,邸店有限,工商外至,络绎无穷。……宜令所司于京城四面别筑罗城,先立标识……今后凡有营葬并草市,并须去标识七里外。其标识内,候宫中擎画,定军营、街巷、仓场、诸司公廨院,务了,即任百姓营造”(后周政府的指导原则:优先标识出军营、街巷、衙署的范围,余下空间可任由百姓自由造宅。)这与唐长安先确里坊空间,然后修筑坊墙、隔出街道的做法有着根本性的不同。到北宋时期,虽然宋真宗等曾尝试恢复坊市制度,但最终街市制度占据了主流,才有了以后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再比如科举制度,唐朝实行的是“半科举制”,选拔人才相对较少;到了五代十国人才除了参加科举(继承唐代科举),又可以另外选择大权在握的地方节度使幕府,随着主人发达而发达。宋太祖、宋太宗自然看到了这一点,他们一则重视文化,二则也是为了削弱藩镇,抑制武人,便扩大科举,招募更多的人才离开藩镇。因此,从科举方面,五代十国完成了独特的过渡作用。
    再比如官员编制,宋朝冗官、冗员严重,其根源发自于唐代的官员“使职化”现象,各种“使”形形色色,官和差遣相分离,这种情况同样被五代十国继承,并且加重。不光如此,五代十国朝代更替过于频繁,上面皇帝换了,底下的官员来不及更换,有的继续任用,有的安排一些不掌实权的空职、美称,著名的像冯道、和凝,都是经历多个皇帝的“多朝元老”。这种现象被北宋继承,官员因此多进少出,冗官成灾,效率低下。
    再比如两税制度,黄巢之乱以来,唐朝名存实亡,国家战乱迭起,波及南北;农民流离失所,逃户、浮户、贱户、军队占户、僧侣道士增多,两税中相应的“户税”征收困难;国家便以‘田亩税’为征收重点。但田亩税太过单一,作为“正税”不能反映新商业、手工业等的情况,需要其他‘杂税’补充,因此,五代十国自然而然的出现了形形色色的杂税,一则加大剥削,二则应对商业税收。这些杂税后来被宋朝继承,朱熹说:“古者刻剥之法,本朝皆备”,其实很多是商业发达下的税收改革。
    承唐启宋的例子不胜枚举,我们后文将会结合具体事例,进一步论述。
    唐朝《簪花仕女图》的妹子
    
    十国南唐《韩熙载夜宴图》的妹子
    
    唐长安城的坊市制度布局
    
    北宋大梁的街市布局,坊市已经消失了
    
    于是有了清明上河图的街市,大梁城的酒楼正店
    
    “涛说乱世史修改版布局图”(1、标注阴影的是大梁御街,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东京城的御街,比清明上河图更加繁华 2、绿色字体标注的大梁城瓦子,瓦子以勾栏为中心,形成当时人的娱乐中心)
    
    “涛说乱世史修改版图片”——五代后周皇宫布局简单版(红色的字是后周时候宫殿的名称,地下是北宋初期的皇宫,此图的目的是展示北宋对后周的继承关系)
    




    打错字了:“涛说乱世史修改版图片”——五代后周和北宋皇宫布局简单版(红色的字是后周时候宫殿的名称,底图是北宋初期的皇宫,此图的目的是展示北宋对后周皇宫的继承关系)
    1.2可以建立 “联结、动态、发展”的脉络历史观
    更进一步,读这个阶段的短短几十年历史,我们还会自然建立一种脉络的历史观,用联结、动态的眼光看待制度流变与文化发展,用更加认真眼观的看待自己的历史,明白中华文明的内在含义。
    正像2012年兴起的第三次人工智能,主推联结主义一样,在文化历史领域,也可以有严谨的比较联结。Alphago通过研究中华围棋的内在规律,训练自己的深度神经网络和策略价值模型,并使用迁移学习,迁移到游戏、制药、财经、广告等其他科技应用领域,最终达到强大的泛化能力。
    而文化“神经元”的持续联结和深入,笔者认为也会指数级别的放大意义,中华文明全世界持续最长,提供了非常好研究数据和范本,拥有更加深刻、普遍的文化含义。研究五代十国,可以同前后的唐和宋比较,可以地区和地区比较,可以把乱世和乱世比较,可以把乱世和治世相比较,可以把国内和国外相比较。
    综上所述,对于五代十国的历史,各位新时代的历史文化爱好者、研究者,千万不可错过。
    2、第二句话总结,五代十国特有的武人当政、平民上位,直接促成了新的势官地主阶级形成,最终打破了唐代的贵族政治,开启了宋朝的“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2.1 新势官地主阶级的形成
    放松点说,五代十国充满了屌丝逆袭,是个盛行武人中二甚至狂野修真的极乱世,宣传语可以是“这个世界需要英雄,每个人都能成为英雄”。
    认真点说,五代十国,从中央的帝王将相,到地方的藩镇节帅、使府幕僚、州县官吏多出身社会中下层,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形成了新的“势官地主阶级”。藩镇军阀混战,他们从底层做起,便有上到皇位、高官的机会,这强力打破了传统门第观念,为唐代的贵族政治转向宋代的士大夫政治,为宋朝的经济繁荣和市民文化,奠定了坚实地基础。同时也让宋代的统治者心有余悸,在军事上一直警惕武将,埋下了以后几百年的军事隐患。
    扩大到亚洲,中国历史的五代十国、北宋前期对应是日本的平安时代末期,不同的是中国在军阀混战后走上了文治之路,而日本却走向了武人当政的三大幕府时期;但现实似乎隐约告诉我们,无论选择文治还是武治,在公元后的第二个千年,亚洲文明的后续发展,似乎还差着那么一口气。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冥冥之中的历史选择。
    2.2 地区研究,中下层官员、民众研究比较的重要资料
    五代十国,除了上文所写的地区和割据政权外,在其他地区、间隔时段还有“于阗、渤海国、大义宁/大理、归义军、西州回鹘、甘州回鹘、六谷部、喀喇汗国、岐国、牂牁诸部、契丹/辽、王镕赵、北平、桀燕”等15个割据政权势力,很多政权都有了详细的书证、物证,我们发现,进行地方历史的研究,五代十国不该冷门。
    更进一步,近些年来,对于唐史、宋史乃至整个历史的研究,都有从上层统治者往中下层官员、民众深入的趋势,从整体到细部的研究,五代十国的资料可供参考比较,不该冷门。
    再进一步,想理解更完整、更真实的、不那么完美的人性,想理解中华文化全貌,我们需要研究下沉,需要深入民生民俗。尤其是研究底层民众、草莽英雄的奋斗史、生活史、沉沦史,这段时期绝不能绕过。部分地区、部分时段的黑暗政治与混乱统治,不光在乱世有,在盛世也可能会有,只是被人为的美化、隐藏了,我们都需要警惕防备,也需要客观的看待。
    读这个阶段的历史,我们可以去欣赏历史上那些恣意的武人,和忍变的文人。他们的经历传奇多彩,轰轰烈烈,却匆匆扰扰,有草根特有的悲剧和戏剧,比起平日的小说、电视、电影,更真实、更曲折、更丰富,对于历史文化工作者,绝对不应该错过,绝对可以深入挖掘。
    三、《三国演义》、《水浒传》和五代十国武将们
    “涛说乱世史”说五代十国,主要根据的是《旧五代史》、《新五代史》、《资治通鉴》、《五代会要》、《册府元龟》等正史资料,以及敦煌遗书、五代墓志等考古资料。但为了能写出特色,能让这段历史引人注意,不被人忽视,也想谈谈五代十国,尤其是话本先驱——宋元说话人话本——《新编五代史平话》,和《三国演义》、《水浒传》的一些隐含联系。
    三国,强汉的尾巴。五代,盛唐的背影。近似来看,三国是强汉末期“州牧割据”的产物,五代十国是盛唐晚期“藩镇割据”的产品;东汉晚期出现了声势浩大的黄巾起义,依靠各地刺史、州牧平叛;唐朝晚期出现了规模更大的黄巢起义,攻下首都长安,依靠各节度使平叛;最后的统一,魏国西晋先灭蜀汉刘禅,再灭东吴孙皓;后周北宋也是先灭后蜀孟昶,再灭南唐李煜;甚至有学者认为,《三国演义》的雏形“宋元话本”,对三国的军事描写很多取材于五代十国。
    更进一步,可以近似比较三国和五代十国的人物(以下3点由网友“鹰厦铁路的起点”总结):
    1、曹操帐下有荀彧、许攸、郭嘉等高参,朱温则有敬翔、李振、谢瞳;曹操帐下大将猛将如云,张辽、夏侯惇、庞德、张郃、乐进、夏侯渊、许褚、典韦、于禁、曹仁等;朱温帐下也不遑多让,葛从周、刘鄩、王彦章、朱珍、庞师古、杨师厚、张从敬、张归厚、李思安、牛存节、徐怀玉、氏叔琮等等。
    张辽能威震逍遥津,葛从周则五日下三州,“山东一条葛,无事莫撩拨’;夏侯惇拔矢啖睛,此壮举史书上明确记载的是后梁张归厚;庞师古本就是庞德后人,两人最终都是悲壮地尽节而死,死因相似,被水淹而战败;张郃总吃败仗,刘鄩也是,但均不失名将称号,只因对手更强大。若论武将之猛,许褚、典韦堪当,但据史书记载,他二人恐怕都不是王彦章对手,跟李思安差不多。
    2、刘备与李克用能对比的地方更多。刘、关、张三结义,帐下五虎上将,李克用则收众多义子太保,个个虎将。关羽集忠孝仁义勇于一身,众多太保中,李嗣源也集孝仁义勇于一身;而论勇,李克用账下还有“将不过李”的李存孝;李存审更是智勇双全,关羽为人惊叹的刮骨疗伤,李存审凿骨拔镞更让人惊叹;猛张飞则与李嗣昭很像,威猛豪爽,忠勇仁义兼酒量惊人;刘关张之外有赵云,众多义子外则有周德威,则都是老成持重,战功卓著。
    不过李克用没有诸葛亮,但其子“军神”李存勖有智谋,有武功,有“忠义太监”张承业总后方,取得的成绩比诸葛亮多,诸葛亮六出祁山,复兴汉室以失败告终;而李存勖四下太行全取河北,最后亲率大军,斩首灭梁;到千年后的抗日战争,该战略战法还在惊人相似的上演。
    3、孙权与十国第一人——“杨行密”都是割据东南,孙权有周瑜、鲁肃、吕蒙、陆逊;杨行密则有李神福、柴再用、朱瑾、周本、刘威、田頵、朱延寿等;周瑜火烧赤壁,李神福则火烧君山。夷陵之战陆逊火烧连营败刘备,二十万对七十万,以少胜多;广德大战杨行密坚壁清野败孙儒,七万对五十万,比例相差更悬殊。
    至于《水浒传》,小说中108将聚义的梁山泊,就是这里的“曹操”、“河东集团”一场大战,放洪水冲出来的。
    说了这么废话,亲爱的读者,恐怕也迫不及待了吧,好的,我们从独家的干货开始。
    先补充几幅图

    五代十国前期名将列表
    
    后唐名将2:
    
    整理了后梁名将 一会插播……
    后梁名将
    
    
    
    
    二、从实物开说的后周历史
    1、极简朴的后周皇陵
    《水浒传》从鲁智深拳打镇关西开始,而我们的五代十国史,也从“鲁智深原型”——“广显之治”发起人——郭威讲起。讲乱世,我们从治乱讲起,切入的有特点吧。
    我们一般印象中的秦汉、唐宋、明清皇陵,总是奢侈挥霍,苍松翠柏,雕栏玉砌,哪怕弱国、小国的皇陵,都是不吝功本,毕竟古人迷信,更讲究生死大事;眼睛一闭不争,一辈子没了之后的事情非常重视,谁都想活好下辈子。
    认真点说,作为世界文化延续最长的古老民族,中华民族在全球民族之林中,存留有深入骨髓的家国、级别和伦理渊源观念(这不知是好是坏)。因此在古代,必然重视陵墓建造,如近代晚清国运衰败,慈禧搜过民脂民膏,还不惜揶军费,弥补建陵开销不足。
    而作为富宋的前朝,处于上升强势期的、正统意义的后周并非没钱造陵,但对于自己的身后之事,却出奇的简朴和薄葬,形制较小:镜头展开,来到今天河南省新郑市区北18公里的郭店村附近的后周皇陵。那里没有高大的牌坊、没有金碧辉煌的享殿,没有石人石兽石像生,连个神路都没有用砖铺,只有一幢幢较高的封土和后人凭吊所立的碑文。和之前唐朝、之后宋朝皇陵没法比,就连同时代南方九国的割据政权、甚至全国一般要员和大财主的陵墓,都比后周皇陵修得好!
    史载,后周太祖郭威在位操劳,后期身体时好时坏,养子晋王郭荣不离左右地照顾。鉴于唐墓被盗,他屡次告诫身边的郭荣:
    “我死后,定当用纸衣给我穿上,用土烧的棺材收敛我;迅速办理安葬,不要久留宫中;墓穴中不要用石头,拿砖代替;工匠役徒都由官府出钱雇佣,不要麻烦百姓;……不要修建地下宫室,不要设置守陵宫人,不要造石羊、石虎、石人、石马,只刻一块石碑立在陵前,写上:‘周天子平生好俭约,遗令用纸衣、瓦棺,嗣天子不敢违也。’你如果违背我的话,我就不施福给你。”郭荣谨记在心。
    这不禁让人想起了曹操的薄葬遗言。
    郭威死后,郭荣果然照做实现,简朴地修建嵩陵。更难得的是,郭荣的庆陵、符皇后的懿陵和郭宗训的顺陵均为薄葬。初步来看,后周祖孙三代都做到了郭威的简朴规定,这不能不让人感动和佩服!
    也许史学巨匠、通史大家司马光正是读了相关史料,并亲身看了相关系列实物,才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与难得盛赞:“不爱己身而爱民,不以无益废有益”、 “以信令御群臣,以正义责诸国”、 “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怪后来的宋、明、清极为推崇,三朝多次扩建、维修后周皇陵,现在的后周皇陵仍然留存,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更被所在地的新郑市委市政府,公布为官员廉政教育基地。
    回首千年,感动依旧。看着那简朴的后周皇陵,以及后人的树立几十座凭吊碑文,“涛说乱世史”心底也只有无限地崇敬,不禁想补充一句话:“宝剑送烈士,红粉送佳人,简碑送明君”。
    唐高祖献陵一景(唐初)
    

    唐太宗昭陵一景(唐初)
    

    唐高宗和武则天的乾陵(盛唐)
    

    北宋皇陵(北宋前中期)
    

    对比看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后周皇陵,是不是简朴的像“乱坟岗子”?
    
    
    
    

    同期偏安一方的前蜀陵墓一景
    






    2、极精美的周元通宝
    晚唐、五代、宋代,一直有钱荒问题的存在,极大阻碍了经济军事发展。因此中央政府会使用铁钱或省陌钱,来以次充好,缓解钱荒,甚至在五代,还出现了慕容彦超这样 “智商超群”的“假币将军”,制造假钱“铁胎银”诈取钱财。最后士兵发现假钱一哄而散,人都不是傻瓜,哪个愿意真刀真枪地替财迷卖命?
    鉴于持续不断的钱荒和经济问题,后周郭荣深思熟虑,决定毁佛铸钱,提升国力,臣下苦谏。世宗却坚毅地说:
    “你各位不要对我毁去佛像这件事有疑虑。佛啊,是以善道度化世人的,如果有心向善,就是供奉佛了,那铜像岂是所谓的佛呢?而且我听说过,佛为了利益他人,就算是头颅、眼睛都可以布施给别人。如果朕的身体可用来救济民众,我也在所不惜啊。”
    此话一出,再无官员敢出来反对。

    精美的周元通宝
    


    据《中国钱币》一书:“(五代)后晋、后汉、后周钱都(存)钱较多,以后周周元通宝的铸工最精,且背文有星、月、直纹等,分别铸在穿四方或四偶……”。
    我们今天看到的周元通宝,在古代钱币中都属上乘,并且因为是佛钱,具有难得的收藏价值,这是不抑制商业的后周,默默为宋朝和现代的我们,留下的一丝丝纪念。

    物证完毕,本帖上部以通俗为主,我们要开讲故事了。


    三、另一个《水浒传》——这个“鲁智深”不上梁山,只入藩镇
    “鲁智深拳打镇关西”,在中国大名鼎鼎,可谓家喻户晓。而据正史记载,这个故事的原型就是我们第一个主人公——广显之治的第一个主角——郭威。
    1、孤儿郭威的悲惨童年
    郭威,出生于904年,死于954年,是今天的河北邢台人(对应五代十国是:山东路邢州唐山县尧山人),算地道的五代十国人,出生在梁晋争霸时期。
    【独家总结的“五代十国108类比外号”:
    <1>郭威:外号 “郭雀儿”;追加外号:“原鲁达”、“刺青天子”、“极朴明帝”;
    108五代外号只近似总结了少许人物特征,且不符合中国历史“多记叙,少评价”的传统,仅供各位读者参考。】
    郭威的父亲叫郭简,从事的是当时最风光的职业——武将,做到顺州刺史,大约在公元906年死于兵祸(被今天河朔三镇(黄河以北的三个藩镇)之一的、今北京地区的节度使刘仁恭所杀),风光变成了风险。小郭威被母亲带着投奔舅舅,没到目的地也病死了,改由亲戚姨妈抚养,大概小学1、2年级的郭威,便命途多舛,一下成了可怜的孤儿。

    河朔三镇建立初期示意图——范阳(又称卢龙、幽州)、成德、魏博(网友碧云城绘制)
    

    我们给小郭威进行模拟画像:有父母的时候衣食无忧,孤儿之后便衣衫褴褛,面色焦黄,露有菜色;小学生的他身高大约1.2m左右,肌肉发育也不完全,但比别人家的孩子高上一头,壮上一背。
    据演义补充,郭威的舅舅常氏,叫常武安,待郭威偏冷。小学2年级的郭威,便孤身一人去放牛,突然有只老虎要伤残牛,勇敢的小郭威二话不说,拿大柴棒呼呼赶走老虎。正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长,长出犄角反怕狼”,流行五代十国、《水浒传》的打虎,在小学生身上居然杜撰出来!老虎满脑门是包,一百二十个不忿。
    舅舅事后听说,却深信不疑,说:“你年纪虽小,却有胆智,我为你改了名唤做郭威。您小年有这胆气,他日可无负『威』之名也!”原来,演义中郭威之前还有一个原名,叫做郭成宝。
    时间到了公元914年,《新编五代史平话》记载了郭威的夸张事迹:5年级的小学生郭威去看守大批晒谷,麻雀却成群结队的来,欺负郭威,他才赶得东边的去,雀儿又跑到西边。郭威无可奈何,做了个弹弓打麻雀,一招不慎,只一石子打到邻家小孩太阳穴上,当场倒地气绝。
    那潞州刺史坐厅,查看小孩尸身,发现只有头部一处致命伤痕;见是小孩误伤了小孩,无可奈何,于是判道:“误伤杀人,情理可恕,况且兼年未成丁,难以加刑”。拟将郭威量情决臀杖二十,配五百里,免除死刑。后又呈给刺史台判,又免除了发配,将左脸颊上刺个雀儿替代。
    上面两段演义故事,只是弥补正史的想象,增加趣味,不能全信。不过我们结合正史,可以得出一些结论:
    第一、孤儿郭威身世悲惨,虽然有舅舅一家抚养,但还是可怜地进入贱籍,和明太祖朱元璋、后赵石勒等有的一拼;
    第二、郭威从小就爱慕勇力喜欢兵器,不负威武勇敢之名。这点又和小说《水浒传》的鲁智深相近;
    第三、宋代刺面、附加流刑等繁多、成体系的残酷刑法,在残酷的五代十国已经出现,且能施加到非故意的未成年人身上(而且故事中郭威没到“最低刑事责任年龄”,时至2019年,我国规定的是14岁)!而再往前推,又可以发现唐初的《唐律》废除了这些残刑酷法,那是什么时候恢复的呢?查阅资料,可知大约在武则天统治时期。唐、五代、宋的几百年来刑法流变,原来可以这样串联,我们也将从这个角度,在下篇讨论相关内容。
    2、青年郭威的磨炼成长
    2.1 负勇杀屠户,不用上梁山
    公元922年,潞州节度使“戒酒张飞”——李嗣昭常山战死,他的二儿子李继韬发扬了当时的“优良”传统,越禁囚关长兄,自称节度留后,不管中央皇帝许可不许,自己接了老爸的地盘。军神皇帝庄宗李存勖拍案大怒,但表面只能暂时同意。
    【五代十国108外号:
    <2>、李存勖:外号:“李天下”;追加外号:“五代军神”, “三箭传奇帝”,“政治底下帝”,“战的伟大,死的窝囊”。
    <3>、李嗣昭:追加外号:“戒酒张飞”,“爱财张飞”。性格优点:胆勇过人,精悍豪爽;性格缺点:爱财短视。
    <4>、李继韬:追加外号:“短视小张飞”。李嗣昭的二儿子。性格优点:继承了父亲的大胆豪爽。性格缺点:五代武人的骄横无赖,尚武短视。】
    这里解释一下名词:(1)、节度使是藩镇的最高长官,也就是藩镇的一把手。(2)、节度留后就是代理节度使。(3)、藩镇,是唐朝为了方便军事管理,在州、县的设置上一级区域机构。节度使的权力很大,远远超过了州县的长官、文官武将。

    唐朝河西节度使张议潮统军出行图——敦煌莫高窟156窟壁画
    
    节度使列阵图
    


    我们给“小张飞”李继韬一个模拟画像:他豹头环眼,身高八尺(这里的八尺是采用的《三国演义》、《水浒传》中的汉尺,而不是唐尺或者宋尺),燕颔虎须,声如洪钟,好勇斗狠。
    “小张飞”李继韬不能长后眼,他吃里扒外,短视地勾结当时外表强大的梁朝,明目张胆地据城抗命军神李存勖,大肆散尽扩充自己的军队,军神也只能咬牙忍着,谁让藩镇割据快200年了,军、政、财权都掌握在节度使、观察使、防御使等使职化的一人手中?
    主人公郭威当时18岁,已是身材魁梧、相貌堂堂、勇力过人的男子汉了,他吃肉时,数斤不饱,吃酒时,数斗不醉,酒足饭饱,便在街头闲逛,好打抱不平。郭威一日又惹了祸事,原籍实在待不下去,不愿当强盗,而是就近入伍,投靠了节度留后李继韬。
    “小张飞”李继韬看到郭威自负勇敢,行为刚烈,喜欢打架,那是万般喜欢,便收为自己的牙兵(即节度使的亲兵)。
    另外一提,“自收牙兵”是五代十国尚武和混乱的表现。当主流文化、政府出现问题,黑社会这样的犯罪亚文化就会趁虚而入,甚至在青少年群体中自发形成。因此,当时无论地方还是中央朝廷,都可能收归下层民众、盗匪,成为大将的亲兵。“狡猾版曹操”、后梁太祖朱温就出身“黄巢起义军”,投靠唐朝;而后汉高祖“杀伐帝”刘知远出身上门赘婿,连僧人都殴打他,几乎是社会最底层,无可奈何,投奔李嗣源成为了亲兵;后周郭威出身孤儿;“五代十国第一明君”后周世宗郭荣继承养父事业,不过在那个时代,他也认为“机智勇敢的人,多出自于盗群之中,所以令各地择机招纳,有应召的,即赦免他的罪,安置在禁卫军中”,以致有早晨还在杀人抢劫,晚上就升为禁军,仇人遇见他们,瞠目结舌,低着头逃跑。世宗郭荣看苗头不对,赶紧收严了政策。
    又有一日,郭威到上党街上游玩,看见街市上卖肉的屠夫坦胸露乳,手握屠刀,欺行霸市,大家看了不愿亲近,暗暗害怕。郭威皱皱眉毛,偏偏不服,他喝醉了酒,挥挥肩膀,反而上前几步,耀武扬威:他开始叫屠夫割肉,拣了瘦肉又要肥肉,稍不满意,就大声呵斥屠夫,还让周边百姓听见。屠夫毛发皆张,发起怒来,心说往日别人怕我,怎么今日要反了天?于是,他挺起着肥大肚腹对郭威说:“你这小子,敢用刀刺我吗?”
    青年郭威不计后果,毫不含糊地拿刀就刺,噗声响起,屠夫一命呜呼。旁边的市民惊恐万分,郭威却同没事人一样,站立在作案现场,被小吏捉拿,关进监狱。此事当然瞒不过“小张飞”李继韬,他还是爱惜郭威,便把郭威放走;后来没过多久,又召回部下照常当兵。
    吐糟一句,如果鲁智深遇到张飞一样的领导,和一个特殊的乱世,真不用上梁山,谁让五代十国,是那么的混乱和与众不同!郭威,也终于吸取教训,抛弃当时军兵的一大恶习。
    2.2 跟着“重文轻武”大时代,却要去识字
    公元923年,后唐庄宗李存勖发动斩首行动,几个月内灭掉后梁的“曹操”后代,结束了梁晋争霸,创造了中国军事史上的奇迹,也为后世日寇侵华所借鉴。更进一步,不到3年,李存勖及手下将领,并岐国,灭前蜀,防契丹,得凤翔、汉中及两川之地,震动南方割据诸国,史学家陶懋炳说:“五代领域,无盛于此者”。 真可谓风光无二!藩镇割据的历史,似乎马上结束。这个我们后文细说。
    “小张飞”李继韬随着后梁灭亡,被清算了旧账,斩首示众。但同那个时代的中下级官兵一样,郭威又被自然的收编到庄宗麾下,编为从马直(五代后唐时皇帝的亲军),被迫改换门庭;后又被调遣到李嗣源手下。
    五代虽说皇帝变得快,但对前任的制度往往大体接受。有人说五代是一个大的藩镇联合体,是军事民主制,哪个藩镇最强大,哪个大将更厉害,便被推举去当皇帝,然后其他藩镇假装臣服,不无道理。
    郭威转换门庭的这几年,正史材料同样有限。不过可以肯定一点,郭威不但在长身体,也在长头脑,总是在努力进步,积累知识,还受到上级的赏识。据正史记载,一日郭威看到结拜兄弟李琼在读《阃([kǔn])外春秋》,抢过来一看,说:“是讲用兵打仗的,请大哥教教我。” 李琼把书给他,郭威翻了几页,便爱不释手,不停地询问李琼,深入理解其中道理。他同时喜爱文笔书札,读过很多文书档案书籍,进行军籍公文等的学习。
    郭威读书在今天看来太正常不过,但“武人当政”的五代十国,却不一般。五代十国的科举制度延续唐制,没有间断,但是文人地位实在底下,读书认字,进行“文化调参”,似乎并不重要;很多文人也弃文从武,干脆地放弃科举,靠武功进入节度使的幕府。譬如写下《疑狱集》的五代宰相、端明殿学士和凝,是北宋《洗冤集录》宋慈的前辈之一,敏而好学,早年进士及第,却又放弃中央官职,进入幕府,选择热门专业——射箭,然后救下使府主人,被节度使许配女儿。
    甚至到了五代末期的墓室实物,柴宗训墓中壁画上,没有实权的皇帝和文人,都满是哀愁,脸上充斥无尽的忧愁和悲伤;而武人却是骄横神气,似乎在监视皇帝和文人。
    五代十国,真是武人的天堂,文人的苦狱!

    五代前期义武军节度使、北平王王处直墓壁画——文人行礼图(叉手礼)
    
    

    再举一例,加深各位读者的印象。五代14个皇帝中,后唐明宗李嗣源可谓第二、第三的明君,但是本人征战沙场数十载,威名赫赫,但60岁登基时,居然不还识文字!不得不任用安重诲等武将识文断字。要知道,安重诲作为五代十国的典型武人,也只是粗通文墨,更多地是专横跋扈、恣意妄行,是敢在御史台(也就是今天的检察院)门口当众杀人的主,杀的还是侍奉皇帝的殿直冯延(推测为九品官)。武人越权,轻视文人,嚣张至此,放在其它时代,实在难以想象。
    从这个极端“重文轻武”的角度,我们再看郭威,就会知道他的不凡,广显之治的文化治理与政治改革,也在青年郭威的身上,孕育发芽,慢慢成长。
    2.3 题外话——邺都兵变与黄袍加身
    公元926年,灭梁后三年,军事上的不断胜利让军神李存勖骄傲自满,疏远诛杀李嗣源、郭崇韬、朱友谦等功臣;同时着急削藩,抑制武人,但他又疏漏政务,从内到外,埋下了种种作死隐患和危险。若在和平时代,还可以勉强维持;但五代十国,却不给军神李存勖更多机会。
    【五代十国108外号:
    <5>、李嗣源:外号:“李横冲”,追加外号:“小康明君”,“不识丁皇帝”,“古代老年登基帝”;
    <6>、皇甫晖:追加外号:“骁勇无赖”。优点:骁勇善战;缺点:赌博无赖。
    】
    我们给这个时候的军神李存勖模拟画像:41岁的军神依旧神貌英奇,魁杰雄健,睥睨天下,八荒六合唯我独尊。但他收起了已经蒙尘的金漆细鳞甲,摘掉了凤翅兜鍪(dōu móu,进化的古代头盔),不再亲临一线;没有名臣勉励辅佐,又丧失了几年前的锐意与警惕;开始更多的沉醉于打猎与宫廷音乐,放纵皇后贪急敛财扰乱朝纲。不再注重谋略,着急削藩,自己提拔能力不足的旧士族与宦官伶人抑制武人(可他没找到像张承业一样的“忠义宦官”,士族也只是回光返照),与手下沟通政务也心不在焉,伤了五代十国最重要的部队——中央禁军的军心士气!
    再给“李横冲”李嗣源一个初步模拟画像:他面如源水,沉厚寡言。头戴兜鍪帅盔,身穿着银漆山文甲,身披锦袍,敢于在敌方军阵里横冲直撞,身中几箭也不下火线;同时善于骑射,拥有当时最热门的战争技能。与同时代武人相比,李嗣源少了恣意张扬,多了认真谨慎,只是并不识字。灭梁之后,他知道“鸟尽弓藏”的道理,因此更加恭谨,可还是流言蜚语缠身,被虞候朱守殷监视(虞候一般负责“整奸刺敌”),仅是免遭杀害。
    公元926年2月,魏博防卫兵卒学习晚唐以来数百次成功或失败的 “光辉”哗变传统,在贝州叛乱(河北省邢台市清河县西北),声势浩大。军神皇帝李存勖先派亲信“圣火将”元行钦征讨(与单廷圭一起,可能是《水浒传》神水将和圣火将的原型),但连连失利,局势危急,无奈重新启用灭梁第一功臣、大将“李横冲”李嗣源,让其带兵平叛。可形势复杂,李嗣源疑惧不安,终于在手下劝说下中途(于邺城)调转枪口,在乱兵拥戴下反叛,上演了黄袍加身的好戏。而旧皇帝后唐庄宗李存勖,死于后续的兴教门之变,享年42岁,只有一个叫善友的伶人将乐器覆盖在军神身上,纵火焚尸。
    整件事缘起于一个普通士兵赌博,也是五代十国军中的“光辉”习惯(后来的“骁勇无赖”皇甫晖),实在没钱还债,不得已带头闹事,推举乱兵首领;最后却让军神皇帝落马,五代典型的戏剧兵变。
    安史之乱以来,唐朝大约50个左右的藩镇割据,形成不同类型。据张国刚《唐代藩镇研究》等,把中晚唐的藩镇分成了四个类型:
    一, 河朔割据型,典型如魏博、成德、卢龙藩镇。
    二, 中原防遏型,如宣武、武宁、忠武、河阳、义成、河东等军镇。
    三, 边疆防御型,也就是西北和西南,如凤翔、邠宁、西川等。
    四,东南财源型,即浙东、浙西、江西、福建、湖南等。
    其中,河朔三镇(魏博、成德、卢龙;现河北、山东、山西一带)是最大刺头,唐朝安史之乱200年来从未彻底臣服,这次又带头闹事造反。
    整件事看似偶然,却实则必然。其核心在于,庄宗李存勖看到了藩镇割据的害处,但削藩不当,着急触动了最大地方刺头——河朔三镇利益;同时又失去了中央禁军和将领的支持,最终无法应对局势。
    特别强调一下,五代的兵变不计其数,我们后知后觉地总结,决定政权归属的第一力量,就是中央禁军。因为地方藩镇如果发生叛乱,五代的中央禁军大都是可以镇压的,他们身经百战,这和唐末不同。譬如在后梁,梁太祖朱温便对内消灭秦宗权、朱瑄、朱瑾、秦宗权、时溥、李茂贞、王师范、赵匡凝等等割据势力,对河朔三镇的管控也能强于晚唐,试图迈向统一;类似于曹操消灭袁术袁绍、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
    青年郭威在后唐明宗手下,亲眼目睹了中央禁军拥戴下的黄袍加身,“邺都兵变”,目睹了后唐庄宗的灭亡和后唐明宗的拨乱反正(当然也有对大刺头河朔三镇的屠杀,晚唐皇帝没有这个本事)。黄袍加身,“澶州兵变”,后汉灭亡,也是25年后,广显之治的起点;只是没有想到,黄袍加身,“陈桥兵变”,后周灭亡,会在34年后宋太祖赵匡胤身上照葫芦画瓢。

    五代重要的中央禁军哗变
    

    其实后晋的灭亡也跟中央禁军不稳有关,只是发生了可耻的“中渡投敌”;因为后晋禁军没有李嗣源、郭威、赵匡胤这样的英雄可以推举,而只有“三姓节帅”、“石敬瑭妹夫”杜重威这样的狗熊和无耻叛徒,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其胁迫,卸掉盔甲兵器,十万将士,最后同声痛哭的投降了敌人。
    2.4 传奇婚姻,传奇爱情
    书回正文,同光四年(926年)四月,后唐庄宗李存勖死于绛霄殿。先皇宫中很多嫔妃未见皇帝一面,变成了寡妇,这其中就有郭威的正妻——柴氏。正史中并未找到柴氏的名字,我们不妨按照野史所载,叫这个未来的圣穆皇后一个好听名字——柴守玉。
    郭威顶头上司李嗣源登基,总体是个很好的皇帝,我们以后再说。李嗣源干了一件影响郭威一辈子的事情:他不好女色,铲除伶宦,节省财政,把年轻美貌的妃嫔宫女全被放走,位列九嫔之首柴昭仪(据严优小说假设)、正二品的内命妇——柴守玉也在其中。
    我们给柴守玉一个模拟画像:她大约21岁年纪,长着漂亮的内双丹凤眼,肌肤润泽如玉。身材高挑柔美,从胸口到小腹到臀部,呈完美的s型,有着年轻女性特有的诱惑气息。上身穿天青色的襦衫,下面配着淡色的水纹长裙,襦裙已经由唐朝女装的宽、胖、松,向宋朝的窄、长、紧转变(据《韩熙载夜宴图》),肩膀披着披薄纱帔(pèi)子(唐制,出嫁者披帔子,未婚女子搭披帛。此说法有争议,但可以简单理解,未婚女子的“披帛”长一些,捂得多一些,已婚女子的“帔子”短一些),腰带玉佩。她性格温柔,却又自带着玉器般的不折不挠,所以放在人群之中,总是最显眼的那个。

    柴守玉的近似装扮
    
    

    公元926年的一天,柴守玉先行到黄河岸边,其父母来迎,恰遇大风大雨,只好暂住旅舍。六月十七,一身躯伟岸的男子从其门前经过,衣服破旧。柴守玉偶然看到,心中砰砰直跳,偷偷从店主人口中得知这个壮汉名叫郭威,也是青春年少,同为邢州人士。
    古朴的客栈,方方的木桌,稀稀拉拉的客人。一个刚从皇宫中出来的高贵命妇,妙龄“寡妇”,再看几眼出身贫寒、威武勇力的军人郭威,满脸绯红。她轻理云鬓,鼓起勇气,张开玉嘴让店家小二点上一桌小菜,送到饥肠辘辘的郭威面前。郭威不明所以,小二忙给他指点帘笼背后的佳人,郭威这才抬起头来,两人终于四目相对,不再分开。
    就这样,两个毫不相干、地位悬殊的青年男女,在柴守玉的主动出击下,在滴滴答答的秋雨中,传奇般地邂逅了。天时加上地利,同乡的二人长谈身世,畅想未来,在众人惊奇而羡慕的眼光下,撞出了爱情的火花。
    了解畅谈过后,柴守玉面色凝重,要马上嫁给郭威。父母坚决反对,说:“你是皇帝左右之人,归家后当嫁给权高位重的节度使,为什么却要嫁与一个穷小子呢?我们父母的脸面何在?”
    柴守玉却表情坚定:“他是贵人,前途不可限量。我已经打定主意。决心以身相许,无论天涯海角,不管是吃苦受罪,不管荣华富贵,都是命中注定,决不埋怨父母。”柴氏父母反复劝说,但知其意志坚定,不可改变,也只能垂手顿足。
    “馋老婆好说媒,懒汉子好赶集”,怎么这风雨+客栈也是个馋媒婆、懒汉子?
    柴家姑娘把宫中带出来的金银珠宝分成两分,一份孝敬父母,一份留作嫁妆,资助贫穷的郭威。天晴雨住水退,柴守玉不再渡河,而是跟随丈夫郭威,折返洛阳。作为一个女人,面对风险,柴守玉做了一个最疯狂、最大胆、和最幻梦的选择。说起来,他的内侄柴荣,还真有一点像她。
    其实郭威青壮年之时,虽然在明君李嗣源手下从事,但仍有五代武人的一些恶习,如喜好喝酒赌博,不拘细节言行。每每看到此处,柴守玉就温和地规劝和制止丈夫的过分言行,用自己在宫中的知识熏陶丈夫,成为完美的内助(《旧五代史》、《新五代史》等对柴氏事迹均有记载),郭威也能言听计从。他在军中的地位也不断升高,成为刘知远的心腹红人,并掌管军籍。
    娶妻,生子生女,父母去世,是男人生命过程中,最重要的三次成长。而对于我们的“鲁智深”郭威,他碰到的,绝对是自己钟爱三生三世的妻子;柴守玉带给郭威的,不只是年轻美貌的身体,还有金帛上资助,更有文化思想的熏陶。乱世女人柴守玉,主动选择自己的命运,并用自己美玉般的真爱,培养出一位中国历史上,极其开明、简朴、仁义的好皇帝——郭威。
    有此贤妻,还能再求什么!
    文章写到这里,我们的主人公郭威,也能摆脱自己的“鲁智深”脸谱标签,成为一个更加丰满的人。
    日后,郭威成了九五之尊,柴氏已经香消玉殒(约公元932年),郭威追尊柴荣玉为圣穆皇后。另外一提,郭威在柴氏死后,才又娶了寡妇“杨氏、董氏、张氏”。郭威爱娶寡妇,是历史奇闻,这是否源自柴皇后,我们无法揣测(战乱时候男人可能好这口);但可以肯定,郭威再也没有立过皇后,并册立柴氏之侄柴荣为太子,可见他与柴皇后感情之深,感情之厚,感情之久。
    美中不足,郭威和柴皇后并无儿子。柴守玉把自己异常懂事的侄子柴荣过继给郭威。五代十国认儿子成风,民间传说晋王李克用(856~908年)有十三个儿子,所谓“十三太保”。这大约继承自晚唐太监收干儿子的“优良传统”;可养子毕竟是后天所认,地位比不上亲儿子。而郭威、郭荣的感情,却极其真挚,亲如父子,广显之治另一位主人公——郭荣,也将徐徐出场。
    【五代十国108外号:
    <7>、圣穆皇后柴氏:追加外号:“美玉皇后”,“敢穆皇后”,“再造鲁智深”;
    <8>、郭荣/柴荣:原名柴荣,成为郭威养子后便改名郭荣。追加外号:“锐太宗”、“火旋风”、“云破明君天青大帝”、“大志大行大憾大帝”、“养子登基帝”。】
    3、中年郭威,辅佐“暴短”的后汉
    闲话少说,转眼到了公元947年,接着就到了“暴短”的后汉。这时郭威戎马峥嵘大半生,已经43岁了。这一年,契丹攻入中原,灭掉后晋,汉高祖沙陀人刘知远从太原起兵,同样的剧情,被一众手下劝谏假装半推半就,自行即了皇帝位。

    中年郭威
    


    稍微解释一下沙陀(tuó)族,这个典型的北方“五步融入式”(部落——民族——王朝——衰退——消失融入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少数民族。目前主流观点认为是西突厥别部,也可称作“沙陀突厥”,源于西突厥的处月部(李克用的本姓朱邪就是“处月”的音译),在唐朝末年代北地区活动、兴起,从一个个小部落混杂聚集,进而发展成新的族群。沙陀,推测得名于一个大沙碛(qì,碛引申为沙漠),其位于今天新疆乌鲁木齐以北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深入研究。
    北宋人王谠(dǎng)在《唐语林》评价沙陀人:“弓马雄勇,冠于诸蕃(说沙陀人善于射箭骑马,在周边民族中雄勇称冠)”。雄勇沙陀族的兴起,恰巧填补了当时北方政治的空缺,建立了后唐、后晋(是不是沙坨王朝有争议)、后汉三个王朝,影响了中国北九世纪末至十世纪的政治。
    很多读者对沙陀人的出现、上位耿耿在怀,甚至喷开口水;但这是基因交流、环境作用的现实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且根据事实和证据,当时沙陀人本身对汉族的主体地位和中华民族是认可的,我们的文脉在唐宋之际得以延续广大。如后唐明宗李嗣源就非常反感别人叫他沙陀名字邈佶烈,认为是蔑称;“儿皇帝”石敬瑭出身在西部民族混居区,但只留下汉名,《旧五代史》说石敬瑭自认是春秋时卫国大夫石石昔、西汉丞相石奋的后裔。
    当代哲学皮埃尔乐莫旺认为,对于怀疑论,我们可以有“绕道方法”、“贴膜方法”、“健康方法”。对常引起争论的民族问题,笔者认可“健康方法”, 同意“文化认同大于血缘认同”。因为从生物角度上说,我们检测现代自己身上的DNA,会发现来源于南北多个民族,非常复杂;另一方面,差异又不太大,哪怕肤色不同,黄种人、白人、黑人都可以无障碍生育。所以希望各位读者也能有自己的“健康方法”,看待争议问题。
    在刘知远手下,通过近20年的不断努力,汉人郭威一步一个脚印,做到枢密副使的高位(粗略相当于国防部副部长),并将马上升至枢密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简称“同平章事”,相当于宰相),同时还将获得古代“三师级别”的荣誉官阶——“太尉”,更确切的说,是“检校太尉”。
    这里郭威具体的升职轨迹史书没有详细记载,参考同时史弘肇,大体路径应该是“小校——牙校——都将——正任官(防御史、观察使、节度使等)——枢密副使”这样的路径。
    因为眼花缭乱的改朝换代,五代十国时,前朝不杀的官员便留了下来;同时为了拉拢人心,皇帝便安排各种名目的虚职,美称。所以,北宋冗官现象的源头就在五代十国。不管实际的工资是多少,实际封邑几户,实权多大,一个官员头上不挂上几个美称名号,都不好意思出门打招呼。
    【五代十国108外号:
    <9>、刘知远:追加外号:“杀伐军管帝”,“金刀王/紫面白睛金刀王”,“短位帝”。
    <10>、刘承佑:追加外号:“短命帝”。主要身份:后汉第二位皇帝,后汉隐帝。】
    “杀伐军管帝”刘知远从小便端重寡言脸,脸上呈紫色,眼睛白多黑少,让人害怕生畏;同时武功赫赫,果断暴力地非常嗜杀。他凭借河东之利,在边疆地区同契丹防卫作战,打败外敌,屡屡得胜,没有丢五代武将的脸面。契丹人不敢小看,赐给刘知远的使节一根木拐。按契丹的礼法,这可是贵重的大臣得到赏赐,契丹人见了刘知远的使节王峻,都纷纷不敢靠近,躲到路边避让。
    开运四年(公元947)年六月,刘知远进入开封并建都,变国号为汉,大赦天下,改元称帝。打铁还需自身硬,“军管帝”的武功、保家卫国自然没的说,在五代十国属于一线级别,这时的后汉高祖也是意气风发;但无奈他、他的大儿子都命短,未有充足的时间,适应从地方藩镇到中央皇帝的巨大转变;他也只做了半年多后汉皇帝,大儿子先死,自己悲痛万分,随即撒手西去,只留下一群他欣赏的奇葩辅政大臣,辅佐二儿子——刚满十八岁的“短命帝”刘承祐。
    3.1 刘承祐的“奇葩”辅政班子
    乾祐元年(948年)二月初一,小皇帝刘承祐在父皇灵柩前即皇帝位,沿用乾祐年号和父亲的班子。
    【五代十国108外号——刘承祐的辅政班子:
    <11>、史弘肇(zhào):追加外号“神行太师/神行都帅”、“狂暴太白/狂暴太师”、“后汉轻文三子——毛锥子”。
    主管宿卫中央首都,中央禁军司令。类似于今天的中央军司令和首都卫戍司令。
    托孤主身份: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同平章事;检校太师、侍中。
    <12>、杨邠(bīn):追加外号:“没遮拦宰相”,“狂骄直言尚书”,“后汉轻文三子——虚事子”。
    主管朝中人事工作,和其他政务的日常处理。
    托孤主身份: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兼枢密使;检校太傅。
    <13>、王章:追加外号:“杂税三司使”,“狂敛扒皮使”,“后汉轻文三子——颠倒子”。
    主管财政工作。类似于今天财政部长+税务总局局长+部分职能的商务部部长。
    托孤主身份:后汉三司使,同平章事;检校太尉。主管财政收支,税收及盐铁专卖事务
    <14>、苏逢吉:追加外号“静狱中书”、“扭曲中书”。
    主身份:中书侍郎,同平章事。主要配合、帮助皇帝决策,是当时中书省的首要长官之一。
    <15>、苏禹珪(guī):追加外号:“恬然中书”,“墙头草中书”。
    主身份:中书侍郎,同平章事。主要配合、帮助皇帝决策,是当时中书省的首要长官之一,在中书省与苏逢吉同为宰相,位次稍低。
    <16>、李业:追加外号:后汉草败外戚。
    主身份:刘承祐的舅舅,刘承祐生母李太后的弟弟。后汉高祖时为武德使(此官职大致起源于中唐,还是北宋特务机构——皇城司皇城使的前身,又一个承唐启宋的官职)】

    刘承祐的主要辅政班子
    

    皇帝的辅政班子自然位高权重,每人都是宰相级别,类似于今天的中央政治局常委,加上郭威,一下子出场人物太多,我们要抓住人物特征,慢慢给读者解释。
    这其中,地位较高的有“毛锥子”史弘肇,主要对内,负责宿卫中央,检校官是检校太师;其次是杨邠、郭威、王章,都是检校太尉,其中“虚器子”杨邠主管人事工作和日常政务,“郭雀儿”郭威主管对外征伐,“颠倒子”王章主管财政工作。
    另有苏逢吉,苏禹珪都在中书省工作,辅助皇帝,偏向于决策工作,但是在奇葩后汉,他们作为文人,二人的地位较前面的4人低得太多,几乎没有实权。
    最后,还有刘承祐的舅舅——李业等外戚势力,也具备影响和辅佐刘承祐的能力。他们和刘承祐更亲密,但官职较低,有借小皇帝上位的强烈权力企图,但是政治经验、军事经验稀少,被史弘肇、杨邠等视而不见。
    3.2 权利中心的“后汉轻文三子”和主人公郭威
    在实权派中,史弘肇、杨邠、王章归为一类,都属于极端的重武轻文;郭威则自成一类,武功军功赫赫,并不排斥文人。
    “毛锥子”的史弘肇、史都帅的名言是:“安朝廷,定祸乱,直须长枪大剑,至如毛锥子,焉足用哉!”(意译:安宁朝廷,平定祸乱,只需要长枪和大剑就够了,而那些舞文弄墨的文人,哪里有什么用?)
    “虚事子”杨邠、杨尚书是的名言是:“为国家者,但得帑藏丰盈,甲兵强盛,至于文章礼乐,并是虚事,何足介意也。”(意译:治理国家,只需要国库和府库充满丰盈,盔甲兵器强健丰富,至于那些文化规章礼仪音乐,都是虚事,哪里用得着介意?)
    “颠倒子”王章、王三司轻视文臣,他的名言是:“此等若与一把算子,未知颠倒,何益于事!”(意译:这些文人给他们一把算盘,都不知道颠倒,做起事来有什么用处呢?)

    后汉轻文名言
    

    放在其他历史时期,“毛锥子”、“虚事子”、“颠倒子”(这三个外号是反讽的说法)在高层出现一个,还能大放厥词,成为托孤重臣,都是天大的奇闻;但这里是五代十国,武人、能吏没有什么不可以,所以一窝蜂来了三个!而因为这三人,加之后汉“杀伐军管帝”刘知远、“短命帝”刘承祐有意无意的杀伐风格,暴力执政,后汉是五代的最典型,成为了法治最冷酷、政治最黑暗、统治最残暴的“暴短”朝代!
    不过作为读史人,要怀有对历史的温情和敬意。笔者客观分析一下这三个托孤重臣,试图树立一个立体的“人的形象”,尊重他们的基本辩护权;同时,也注意证据,分析一下武人当政的害处。
    3.2 权利中心的“后汉轻文三子”和主人公郭威
    在实权派中,史弘肇、杨邠、王章归为一类,都属于极端的重武轻文;郭威则自成一类,武功军功赫赫,并不排斥文人。
    “毛锥子”的史弘肇、史都帅的名言是:“安朝廷,定祸乱,直须长枪大剑,至如毛锥子,焉足用哉!”(意译:安宁朝廷,平定祸乱,只需要长枪和大剑就够了,而那些舞文弄墨的文人,哪里有什么用?)
    “虚事子”杨邠、杨尚书是的名言是:“为国家者,但得帑藏丰盈,甲兵强盛,至于文章礼乐,并是虚事,何足介意也。”(意译:治理国家,只需要国库和府库充满丰盈,盔甲兵器强健丰富,至于那些文化规章礼仪音乐,都是虚事,哪里用得着介意?)
    “颠倒子”王章、王三司轻视文臣,他的名言是:“此等若与一把算子,未知颠倒,何益于事!”(意译:这些文人给他们一把算盘,都不知道颠倒,做起事来有什么用处呢?)

    后汉轻文名言
    

    放在其他历史时期,“毛锥子”、“虚事子”、“颠倒子”(这三个外号是反讽的说法)在高层出现一个,还能大放厥词,成为托孤重臣,都是天大的奇闻;但这里是五代十国,武人、能吏没有什么不可以,所以一窝蜂来了三个!而因为这三人,加之后汉“杀伐军管帝”刘知远、“短命帝”刘承祐有意无意的杀伐风格,暴力执政,后汉是五代的最典型,成为了法治最冷酷、政治最黑暗、统治最残暴的“暴短”朝代!
    不过作为读史人,要怀有对历史的温情和敬意。笔者客观分析一下这三个托孤重臣,试图树立一个立体的“人的形象”,尊重他们的基本辩护权;同时,也注意证据,分析一下武人当政的害处。
    “毛锥子”史弘肇是一个典型的五代武将,把武人利益放在第一,同时掌握军权和政权,但是滥用权力,骄傲、暴躁、勇猛、乱杀;却又爱子心切,有那个时代深刻的影子,又有着我们一般中国人的真挚感情。
    后汉刚刚建立,我们给那时的史弘肇一个模拟画像:他面色泛红,如炎火一般,眼珠也是发红;燕颇虬须,身体强壮;说起话来,声若巨雷,势如奔马。平日上朝不必穿厚重的盔甲,作为一品大员,必然身穿紫袍,腰佩金鱼袋,手拿象笏;但因为后汉朝廷财力有限,腰上却系着稍低一级的金带,而不是玉带。
    我们列举一下史弘肇的事迹:
    (1)、疾足之士,硬实力起家:史弘肇出身走卒,应该长了一双大长腿,肺活量巨大,能日行200里,跑起来像奔马一样(五代十国走卒出身的将领、“戴宗”真的不少),放到今天就是马拉松冠军。凭借自己的真本事、刚性子,史弘肇获得了“杀伐帝”刘知远的赏识,从贴身侍卫做起,步步高升,大体路径是“控鹤小校(控鹤为军队番号,五代十国类似的番号流传很多)——牙校——都将——许州节度使——侍卫’步军’都指挥使——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
    史弘肇模拟画像:
    
    (2)、治军有道,战功赫赫:史弘肇对手下的兵将急严刚毅,曾经一位高级的指挥使不听指挥,他二话不说,立时杖杀,其他将兵看了都吓得两腿发抖,从此没人敢冒犯这位脾气火爆的将军。所以史弘肇的部队所到之处,也能做到秋毫无犯,军纪严明,极有战斗力,为敌军敬服。如他曾率部快速平定代州,当众斩首刚刚投降契丹的代州刺史、叛徒王晖;火速支援上党的友军王守恩,刚到潞州,便吓走了远道而来的侵略军契丹人。可谓战功卓著,有骄傲蛮横的资本。
    (3)、“光辉”陋习——侵夺公检法权力,滥杀无辜:公元947年,后汉从河东入主后晋都城大梁,契丹弃城而逃,只留下一片狼藉。当时后汉刚立,治安混乱,刑事犯罪案件多发,需要宿卫中央的史弘肇想出办法。譬如用临时手段——“严打”维护公共安全,即“乱世用重典”。
    这个史弘肇擅长,但问题的关键是“神行都帅”大权在手后,还是嗜杀成性,严打明显过了头——“成了狂打滥打”;并且武人的过头反应没有文人敢劝谏:因为从安史之乱起,地方藩镇的军队就开始侵夺公、检、法的权力,他们眼中,似乎不存在州县衙门、刑部、御史台、大理寺(对应现在的公检法系统)等任何司法部门,军队一切全包,随意杀人。成为中央禁军还是一切照旧,甚至连没上过战场的小皇帝,都要礼让他们三分。
    史弘肇是侍卫亲军的最高将领,负责警卫都城。他管理治安像打仗一样,把百姓当成了十恶不赦的“敌军”。他只要听说什么人有过失,不问罪行轻重和缘由道理,没有什么审判复核,没有什么秋后问斩,直接干脆地就地处斩!被冤枉滥杀的家庭,没有人敢上诉,似乎也没有的相关途径;而巡逻执法的军官,更可以钻钻空子,借机作奸犯科,嫁祸威胁别人。虽然混乱,但此种执法态势下,京城居然也做到了别样的“路不拾遗”:无论是不法之徒还是良家百姓,看了军兵都是望风而逃,哪位兄弟大哥路上掉下的东西,大家的第一反应是远离,赶快逃跑,怎么还敢捡起?
    河中(山西永济西蒲州镇)、永兴(今陕西西安)、凤翔(今属陕西)三镇联合叛乱,朝廷天天征兵发卒,人心惊惧,长安一带大受惊扰。局势严峻,“狂暴太白”史弘肇临危不乱,只是变本加厉:一日清早,太白星(金星)没有落下出现在天空,在古代是为不祥;有的百姓好奇地抬头观看,官吏当场抓住,“嘁哩喀喳”,立时砍断他们的腰和脖子,从此上街,人们连头也不敢抬了。又有人不知抽了什么天大的风,喝醉酒抵牾一位军士,被军司逮个正着,就诬告他传播谣言,并割下舌头、撕破嘴巴、砍断筋骨、折断腿脚,弃尸在街市上,当场示众,以示大汉军队的神圣不可侵犯。
    五代十国,“军队发起威,公检法都被一边推”,中国历史上的法制,还可以这样混乱的存在!
    (4)、“光辉”陋习,侵夺地方财权:史弘肇高居使相(使相:晚唐时期,为了笼络跋扈一时的高级武人,朝廷授予他们同平章事的头衔,与宰相并称,号为使相,是武人地位上升的标志之一),同时握有中央和地方重镇的兵权,遥领归德军节度使(今天河南省商丘市附近),权势熏天。他派自己的亲信杨乙去收税,宋州(归德军治所)作为大城市(上等的节度州),属于官府地税(留州税收)的银钱,也要被品级不高的杨乙检查,他仗势生事,每月杨乙给史弘肇的钱就高达万缗(贯),自节度副使以下,无论官员还是百姓,都怕“杨万贯”。
    (5)、“光辉”陋习,纵容手下骄兵悍将:如果治安与戒严,严打还有一丁点原因,那么后面的越权做法,就是武将史弘肇的任意妄为、放纵手下兵将了:前宰相李崧被家奴诬告,全家都被处死在大街上,史弘肇肥水不流外人田,让手下抢去哄抢他的小女儿做奴婢。从此京城官宦人家学乖,收养仆隶,都不敢得罪家奴,甚至被家奴挟制。
    史弘肇手下的孔目官解晖(孔目官是一种基层官职,掌管狱讼、帐目等事务,水浒传中就有许多孔目官),奸猾残暴,善于迎合史弘肇意思,审理案件的当天,就能“及时”、随意地捏造罪名,施用各种刑法,没收全部家财,譬如“家僮先贪污,再反陷主人何福殷案”;凡送往军禁之中的人,被解晖审理的,为少受荼毒折磨,干脆编造大罪以求一死,后来京城中的人遇到解晖,也都不敢抬头。
    杀伐果断,放纵暴力,随便杀人。史弘肇以此起家,被刘知远赏识,现在继续坚持他的“成功”经验;但史弘肇就不用大脑想想,如果哪一天自己老失势了、老了,被冤枉的人、甚至手下兵将会不会照葫芦画瓢,痛痛快快地灭了史弘肇全家?
    【五代十国108外号
    <17>、李太后:追加外号:“慰军三娘”。后汉高祖刘知远的皇后,后汉隐帝刘承祐的母亲,民间戏曲(四大南戏之一的《白兔记》等)中又被称作“李三娘”,是五代十国的贤后之一。
    <18>、史德珫:追加外号:“径庭将子”。史弘肇的儿子,性格与父亲截然不同,天生喜爱读书,亲近文士。】
    (6)、“光辉”陋习,反叛幼弱的主子,哪怕你是皇帝:皇帝刘承祐的生母李太后有一个故人,他的儿子请求补任军中职务,不当驳回即可;可史弘肇不管你和皇帝老子、老娘什么关系,发起怒来,又直接杀死了事!五代十国的后汉,走皇帝、皇太后的后门,竟然有掉脑袋的风险!这么办事,史弘肇就不怕哪一天皇帝找到借口,反过来要你的脑袋吗?
    后来河中三镇之乱平定,隐帝刘承祐得意忘形,听流行歌曲上了瘾;便赐给教坊使玉带,又赐给各位伶官锦袍,史弘肇知道了,又指责演艺人员说:“大汉将士为国戍守边疆,忍受寒冷冒着酷暑,都未能遍沾恩泽(史弘肇本人也是在河中三镇叛乱平定后获得的玉带),你们有什么功劳,敢当如此赏赐!”当众将玉带锦袍全收回官府,史弘肇得理不饶人,丝毫不给皇帝留面子!
    (7)、“光辉”陋习,文武不和,殴打文人,哪怕你是宰相:史弘肇不喜欢和文人来往,经常说:“这些文人真的难以忍受,他们总是轻视我们武将,说我们是小卒子,太可恨可恨!” 而一同辅政的“净狱宰相”苏逢集就是文人。一日,辅政大臣王章在家中设宴款待各位大臣,史弘肇和苏逢集都去了。在这次宴席上,史弘肇和苏逢集的矛盾开始公开化。
    原来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大家喝得差不多了,开始行酒令活跃气氛。史弘肇擅长打仗,居然不擅长酒令,而内客省使阎晋卿坐在他的旁边,几次教他。苏逢吉借机说起了风凉话,逗史弘肇说:“旁边有姓阎的人,就不必怕罚几杯酒了。”这一句将史弘肇惹恼了,因为他的妻子正好也姓阎,而且原来是个酒妓。史弘肇以为苏逢吉是在讽刺他,于是大怒,用脏话骂苏逢吉。
    补充一句,五代局势混乱,美女也会因战争与政变落入贱籍。重臣发迹前娶个妓女当正妻很常见,发迹后仍有向皇帝索要官妓的(如历经“梁唐晋汉周”和北宋的“不倒将”王景向石敬瑭索要仰慕已久的官妓侯小师),杀人如草芥的史弘肇或者是要面子,或者是深爱妻子,所以才会敏感这件事。
    苏逢吉没有想到会惹下史弘肇,但他没有示弱,史弘肇更恼火了,挥拳就要殴打宰相苏逢吉,苏逢吉赶忙跑出去,骑上马溜了。史弘肇还不放过,跳起来找剑,要出去追苏逢吉。杨邠拉住他说:“苏公是宰相,您如果杀了他,那皇帝的尊严又置于何地,公三思为上。”说完,眼泪还掉了下来。史弘肇去不说话,只打马疾驰,杨邠担心再出什么意外,连忙骑马紧跟着他,一直送到他的家门前才回去。史弘肇最终没能杀苏逢吉,但将相之间的矛盾激化,关系形同水火。小皇帝刘承祐为化解他们的矛盾,让重臣大将、郭威的结拜兄弟、高傲的王峻在公子亭设酒宴说和,竟然也没有调解成功。
    史弘肇模拟画像2
    

    (8)、疼爱儿子,居然听进去建议:史弘肇轻视文人,偏偏有一个天生带文化剧本的、大相径庭“径庭将子”——史德珫,他非常喜欢读书,对父亲的滥杀无辜看不下去。
    一日,有文人举子在贡院门口呼喊鼓噪,“净狱中书”苏逢吉下令把举子逮住,送到侍卫司手下处置。史弘肇讨厌文人,不分青红皂白,想用锤头痛打举子,并且要黥面毁容书生。史德珫见状,急忙向父亲谏言说:“读书人不讲礼数,自然有台府的官员管理,并不是侍卫司的管辖范围。这是苏逢集想陷害军司,彰显父亲大人的过错啊。”
    狂暴的史弘肇细想,想起京城大梁还存在这样的部门,居然改变一贯的行事作风,听了儿子劝谏(当然也不排除他是堤防政治对手),当场破除了举子的刑具,打发书生离开。
    道理不是科学原理,道理一经点破并不难懂,关键是由谁来说;出自儿子口中的劝谏,才让脱了缰的“野马父亲”欣然接受。
    (9)、滥杀无辜,左右远离,但有人坚守:史弘肇总领禁军,巡检京城,多次残杀军民。手下有些人怕日后仇家算账,便远离史弘肇;但有一人迥然不同,侍奉史弘肇日益谨慎,那人名叫李崇矩。这个五代宋初的将领名气有限,但他却有一个大名鼎鼎的云孙,就是生活在南宋时期的活佛济公,俗名李修缘。
    血缘世系是:李崇矩——李继昌——李遵勖——李端懿、李端愿、李端悫——李评——李涓——李茂春——李修缘(修元)。该家族有三个特点:一是世代仕宦,且为将门;二是为官清正,政绩卓著,名列《宋史》等史书;三是历世积善信佛,甚至不怕被骗,家族中不少人是禅宗的著名居士。
    正史上李崇矩性格纯厚,寡言少语,是济公的远祖,管济公叫云孙;其孙子李遵勖娶宋真宗赵恒妹万寿公主,是济公的烈祖,管济公叫来孙;李遵勖曾孙李涓北宋末年为国捐躯,是济公曾祖。
    【五代十国108外号
    <19>、李崇矩:追加外号:佛心将军,黄白术将军;隐藏身份:济公远祖;
    后汉时主身份:史弘肇的亲信小吏。
    “黄白术”是炼丹术的重要内容,其核心思想类似“点石成金”,企图通过药物点化,变贱金属为贵金属或假金银(“药金”或“药银”,即各种合金)。李崇矩喜欢黄白术,从远方迎接擅长黄白术的“大师”,在家里建馆以师礼事之,即使知道其中假诈,还是把他当作神仙,终身无悔恨。
    】
    等到史弘肇被汉隐帝诛杀,与人为善的李崇矩幸免于难。郭威即皇帝位,寻访老战友史弘肇的幸存亲戚与属下,发现李崇矩。李崇矩因此富贵,他向郭威上表告知了史弘肇的亲属,自己也隆重礼遇老上级落难的子孙,自掏腰包救济他们的困乏。

    最近看了李克用的墓志铭,简单补充一些史料,来说明沙陀族的部分性质。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读《一代豪酋长李克用的汉化》、《论沙陀的汉化》深入研究沙陀族演变。

    很多读者对沙陀人的出现、上位耿耿在怀,甚至喷开口水;但这是基因突变融合、环境作用的现实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即便是同卵双胞胎,基因也会受环境影响而产生差异(如体细胞突变、癌症等等)。而且根据事实和证据,当时沙陀人本身对汉族的主体地位和中华民族是认可的,我们的文脉在唐宋之际得以延续广大。考察五代,早如后唐太祖李克用的墓志,就说其很明显的汉化:李克用很小了解或者精通诗赋,尽力认同和遵循儒家的伦理思想、礼乐制度(“诗赋缁衣,夹辅同荣于五教”,“加以礼乐恭己,忠孝伤躬”,现代很多中国人做不到);黄巢和朱温篡唐,李克用不易唐朝之风等等(“黄巢伪纪,改为金统。襄邸窃号,改为建贞。天下莫不轨从,唯王首以口破。迄今朱温僭篡,唯王之土不易于吾唐之风。乃知与唐之所以王者,盖唐礼尽在于此矣”);如后唐明宗李嗣源就非常反感别人叫他沙陀名字邈佶烈,认为是蔑称;“儿皇帝”石敬瑭出身在西部民族混居区,但只留下汉名,《旧五代史》说石敬瑭自认是春秋时卫国大夫石石昔、西汉丞相石奋的后裔。
    除了三国、水浒、杨家将、岳飞传等,济公的祖先也可以追溯到五代十国

    再增订佛祖道影中的济公
    
    【五代十国108外号
    <19>、李崇矩:追加外号:佛心将军,黄白术将军;隐藏身份:济公远祖;
    后汉时主身份:史弘肇的亲信小吏。
    李崇矩的有趣事迹:
    ①信仰佛教,造像建寺很多,供养僧人达到七十万人。
    ②一帆风顺:以往渡海的人常常停船靠岸等待有利的方向,有的等到十天,有的等到一个月,李崇矩渡海来往都是当天渡过,从不滞留,跟随的士卒僮仆都安然无恙。
    ③迷信黄白术:“黄白术”是炼丹术的重要内容,其核心思想类似“点石成金”,企图通过药物点化,变贱金属为贵金属或假金银(“药金”或“药银”,即各种合金)。李崇矩喜欢黄白术,从远方迎接擅长黄白术的“大师”,在家里建馆以师礼事之,即使知道其中假诈,还是把他当作神仙,终身无悔恨。】
    最近还在搜集资料,满怀愧疚的继续连载。同样是极乱世,研读五代十国,和五胡十六国最大的不同,是需要研究藩镇制度。而藩镇相关的史料、实物非常丰富,但又异常分散,搜集起来难度不小,需要很多时间,影响了更新。

    重新发一个更全版本的《张议潮统军出行图》

    

    修复版本的《张议潮统军出行图》——局部
    


    出行图说明:
    1、《张议潮统军出行图》长达8.3 米,宽1.3米,是唐末佚名创作的传世名画,反应了唐末归义军节度使——张议潮出行的盛大场面,整幅壁画多达100多人。

    2、归义军(在曹议金登基前称为金山国)是中国唐朝末年、五代十国直到宋朝初年,以河西地区敦煌为中心的一个政权。因为有著名的敦煌遗书、敦煌壁画等资料,可以与正史直接印证,是研究五代、唐末、北宋初年历史的极重要比对资料。

    3、壁画中后部的放大人物就是节度使张议潮,他身穿 圆领袍衫 , 系革带 , 着襆头 , 骑白马 , 执短鞭 。 执辔(pèi )二 人 夹马 而 行。
    画题书 “ 河 西节度使检校司空兼御史大夫张 潮统军扫除吐蕃收复河西一道行图。”
    4、《张议潮统军出行图》从右至左,前部是仪卫 , 中部是节度使张议潮坐骑 , 后部是射骑猎队。
    张议潮队伍依次是(1)横吹队,(2)执稍仪仗 、五方旗 、 队旗,(3)导引官,(4)都押衙,(5)伎乐舞队,(6)六纛(dào,纛,指古代军队的大旗),(7)门旌 、 信幡,(8)、旌节,(9)、衙官,(10 )、衙前兵马使,(11)、银 刀官,(12)引驾押衙,(13)节度使张议潮(吐槽一下,这么多前导部队之后,这孙子总算出来了;由此可见唐末、五代节度使仪卫制度的复杂),(14)、子弟军,(15)、射猎、 驮运和马毯队。(据《张议潮出行图研究——兼论唐代节度使旌节制度》,作者:暨远志。)

    《张议潮夫人宋氏出行图》前段
    
    《张议潮夫人宋氏出行图》中段1
    
    《张议潮夫人宋氏出行图》中段2
    
    《张议潮夫人宋氏出行图》后段
    

    张议潮夫人宋氏——二品夫人出行的派头毫不逊色。这个宋国河内郡夫人的出行,比今天的地方领导夫人气派多了。

    以下解释图片:
    1、该出行图与南壁张议潮出行图相对应,全图布局亦如张氏出行图,长达8.55米,高达1.8米,分前、中、后三部分。
    2、画面中后部的放大人物就是涨潮议夫人,她骑白马,穿浅紫色衣服,气质自信。感觉有盛唐名画——《虢国夫人游春图》,虢国夫人的盛唐女性气息。
    2、前部画歌舞杂技音乐与侍卫六人。所占画面不大。
    3、中部是出行图的主要部分,画车辇和宋氏坐骑,“司空夫人宋氏行李车马”一乘,次宋氏女儿“小娘子担舆”二乘,次“坐车”四乘,次音乐四人、侍卫八人,次宋氏坐骑及随骑,榜书“宋国河内郡夫人宋氏”。
    每车各有二人驾驭,车后有侍婢五六人,分持扇、奁、包袱等物。担舆每乘八人肩舆,亦各有随侍五六人。车舆侧旁有驿使骑三乘,传信送物。宋氏坐骑有驭手一人、侍女一人。前有女官一骑,领音乐四人,两侧有侍卫夹护。后有随侍九骑,持扇捧奁等备用之物。
    4、最后部分是驮运、狩猎骑队,六骑并列缓行,二骑飞马射猎,骆驼载着酒囊、包裹等出行生活物品,另两匹备好马鞍的马匹,等待备用。(据中国考古网, 作者:李来玉。 )



    写后汉的史弘肇,谈到了武人也珍爱玉带;与西方人爱宝石不同,古代中国人从来爱玉,乱世武人也是如此;中国也盛产玉,在旧石器时代末期、新石器时代的陪葬品中就有了玉的存在,以此体现等级差异。因此有专家建议把中国特色的玉作为文明标志之一,那么中国文明史还可以前推,可惜西方人带着有色眼镜,不认这套。

    口水的事情打住了,发一下唐末、五代十国风格的完整玉带吧。


    十国之一前蜀王建的盘龙纹玉带1
    

    十国之一前蜀王建的盘龙纹玉带2
    

    十国之一前蜀王建的盘龙纹玉带3
    

    五代因为战乱的原因,玉器、金银器出土甚少;十国相比则较为安定,南唐二陵之一李昪墓(biàn,就是写下“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词帝,李煜的爷爷)——,四川成都王建墓,合肥西郊南唐墓,杭州三台山五代墓都出土有玉器,琢工讲究。

    图片展示的是王建墓的这条玉带盘龙纹玉带,比前文史弘肇口中的玉带等级还高,是流传至今的、极其罕见的唐、五代十国时期的完整成套玉带,亦是前蜀帝王建的随身御带,可谓无价之宝。
    它由七块方形带板与一块圭形铊尾板组成, 及铊尾皆扁体,玉质洁白温润,每块板上均碾琢龙纹图案,具有浮雕效果。龙头回望,双目圆睁,炯炯有神,龙身卷曲,在云中盘旋,四肢健硕,龙爪刚劲有力。龙的神态生动,为研究中国龙纹的演变提供了宝贵实物资料。
    铊尾背面有阴刻楷书118字,记载永平五年(公元915年),前蜀帝后宫失火,玉料亦在其中,经烈焰烧后依然“温润洁白异常”,王建深为赞叹,命玉工制成“大带”,并记述“夫火炎昆岗,玉石俱焚,向非圣德所感,则何以臻此焉,谨记”,来表达自己对此带的喜爱之情。
    真可谓“好玉不怕火烧,润玉不怕火炼!"

    再稍微摘抄一下隋唐五代玉器的一些风格。从这条五代十国前期的存世玉带来看,五代十国因为战乱,工艺美术没有太多的创新,基本继承了隋唐的风格,而又稍显粗矿:盘龙纹玉带对龙的躯体等重要部位,采用了强调夸张的手法雕刻,以突出皇帝的威严,有种盛唐的土豪、自信和浪漫气息;碾琢方面,擅于使用较密集的阴线装饰细部,类似当时绘画上的铁线描,有的隐起注重起伏,而不加任何刻饰。总而言之,五代十国玉器基本传承了隋唐玉器的精神世界,对现实的描绘想象稍有夸张,但不失法度,自然浑厚,气韵生动。

    之后的宋朝金玉器,经过武人崛起,平民逆袭五代十国,有了更加“平民化”的发展。一些王玉开始平民化,题材业内世俗化,飞入寻常百姓家,宋代玉器民间玉器种类变得多样,而用于祭祀的礼玉器则变得稀少。宋玉经过五代十国,吸收了唐玉的优点,题材又出现了平民日常的童子、花卉、飞禽等图案,开始注重逼真和生活情趣,视觉上的节奏感不如唐代、五代强烈,但却显得清新雅致、比例协调,有了额外的文人气息。

    “自唐宋以下所制不一,如管、笛、凤钗、乳络、龟鱼、帐坠、哇哇、树石、炉顶、帽顶、提携、袋挂、压口方圆细花带板、灯板、人物、神像、炉、瓶、钩钮、文具、器皿、杖头、杯、盂、扇坠、梳背、玉冠、簪珥、绦环、刀把、猿、马、牛、羊、犬、猫、花朵种种玩物。碾法如刻,细入丝发,无隙败矩,工致极矣、尽矣。”


    唐宋是中国古代文化上的两座高峰,极乱的五代十国,惊奇的联结了两者风格。涛说乱世史认为,五代十国后期,南方地区,应该能考古发现拥有宋朝雏形风格的玉器。
    明、清文玩界视唐宋玉器为珍玩,对其推崇备至,明人高濂评论唐宋玉器云:
    明、清文玩界视唐宋玉器为珍玩,对其推崇备至,明人高濂评论唐宋玉器云:
    “自唐宋以下所制不一,如管、笛、凤钗、乳络、龟鱼、帐坠、哇哇、树石、炉顶、帽顶、提携、袋挂、压口方圆细花带板、灯板、人物、神像、炉、瓶、钩钮、文具、器皿、杖头、杯、盂、扇坠、梳背、玉冠、簪珥、绦环、刀把、猿、马、牛、羊、犬、猫、花朵种种玩物。碾法如刻,细入丝发,无隙败矩,工致极矣、尽矣。”

    唐宋是中国古代文化上的两座高峰,极乱的五代十国,惊奇的联结了两者风格。涛说乱世史认为,五代十国后期,南方地区,应该能考古发现拥有宋朝雏形风格的玉器。
    既然说到玉带、金带,说到唐宋风格,干脆再发一些闪瞎我等24k狗眼的、千年前金银器吧。

    战火纷飞的五代十国,金银器几乎没有考古发现,这个似乎不用想。

    用料扎实、土豪的唐代金器、银器,充满了富庶、开放、活力的时代气息

    1、金伎乐纹八棱杯
    

    2、银镀金伎乐纹八棱杯
    

    3、花鸟纹金执壶
    

    4、银狩猎纹高足杯
    

    5、银镀金鹦鹉纹提梁壶
    

    清新典雅、造型丰富的宋代金银器

    1、金菊花形碗
    

    2、金龟形盒
    

    3、银镀金聚八仙花纹盘
    

    4、银柳编纹杯
    

    5、银仰莲象纽盖执壶
    


    由于时间精力限制,涛说乱世史就不一一解释了,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去查阅相关资料。


    南宋金菊花形碗的图片发错了 重新发一下
    
    再来说说“虚事子”杨邠(bīn)。公正评价,杨邠出身小吏,擅长处理政务,是后汉能吏的代表;但是又嚣张跋扈,心思也全都放在政务上,一味的追求效率和效果,摒弃了公共管理中的人本原则、服务原则和均衡原则,所谓“不识大体”。而且他不算是武人,但对没上过战场小皇帝刘承祐,也不怎么放在眼里。

    

    而这样性格的人,居然在刘知远、刘承祐手下一直负责人事、粮草、兵甲和国家机要几十年,经过政敌打击,反而步步高升!而且比起沉稳谨慎的郭威,杨邠还早正任五代最重要的枢密使(枢密院建立后,分东西两院,有两个枢密使)!

    杨邠模拟外貌1
    

    杨邠的襆头和紫色官府(据莫高窟144窟五代壁画)
    

    我们只能说,后汉的国家性格、理政选择太军事化了,或者说五代战争太激烈了,后汉前期的上位,最需要的就是眼前利益,其他的原则一概忽视,都是虚事!

    “虚事子”杨邠,这个藩镇军政府起家的中书侍郎(五代十国承袭唐制,已基本不受实权的中书令,因此中书侍郎,就是中书门下的最大官职)、吏部尚书的典型事迹有:

    (1)、一步一脚印,走“组织部”人事路线升迁:

    杨邠最开始是掌管人事名籍的地方小吏,然后历任勾押官(负责征收两税、钱谷等事务)——孟、华、郓三州粮料使(负责供应军饷、俸禄、粮草)——后汉高祖手下的左都押衙(藩镇中,押衙是节度使的亲信办事官员)——后汉立国,升为检校太保、代理枢密使——汴梁、洛阳平定,正式成为枢密使、检校太傅——刘承祐登基,成为辅政的核心重臣。

    这里提一句,杨邠妻子的伯父是后唐巨贪孔谦,李存勖在位末期主管赋税,担任租庸使(这是个臭名昭著的官职,主持国家的税政。唐朝租庸调法废弃,两税法实行后,不该再用租庸使名号),后来被新皇帝李嗣源斩杀;孔谦曾经提拔过杨邠,后唐巨贪的独断专行、打击异己、搜刮百姓,是非常坏的榜样,对杨邠产生了一定消极影响,后汉也继承了前代的一些政治缺点,并未改善。

    (2)、辅政后汉,理政有功:

    杨邠辅佐刘承祐期间,对内修缮甲兵,充实国库,任免和管理官员,对外平定河中三镇叛乱,殚精竭虑地为前线提供充足后勤支持。基本合格地履行了辅政大臣和组织部部长的职责,这个不能抹杀。

    (3)、沾染武气,不讲人本,执政嚣张:

    求仁的儒家讲中庸,这更多的是一种利益冲突面前的为人之道;而求真的法家、墨家等追求效果、效率,是对儒家的重要补充。不难看出,“虚事子”杨邠属于完全的后者,而且还沾染了五代武人的嚣张风格,最后执政变形:

    ① 史弘肇恣意施行严刑峻法,被他杀戮的人每天都有很多。上至汴梁的官员,下至普通百姓,熟人街上见面只敢互相递递眼色,便擦肩而过。而杨邠呢,则对“万人禁声”的“大好局面”非常满意,仅仅称赞史弘肇的长处,自然地被划归为史弘肇一伙;

    ② 杨邠在朝堂上公然羞辱刚满18岁的皇帝刘承祐。话说有一天,杨邠与主管财政的“颠倒子”王章,在刘承祐面前议论政事,侃侃而谈,说着说着便自作主张,拟好相应政策,根本没有争取皇帝意见。刘承祐好长时间讲不上话,为了刷一下存在感,插话说:“两位卿家所言极是,只是政策实施之后,要顾及百姓的感受,千万不要让他们有怨言。”其实这不过是一句无关痛痒的客套话,杨邠、王章如果知趣儿,只需要客套的同意一下就行。

    可没想到杨邠听到这句话后,竟然不顾及君臣礼制,张口就对刘承祐嚷道:“陛下不要说了,有臣下在,这些事绝对能办好。”此言一出,听到的文武大臣全都大惊失色,战栗不止。而刘承祐内心也是遭遇一万点暴击,恨不得把杨邠撕成碎片。

    ③ 杨邠高居相位,中书门下任免的职务,南衙报告的事情,都交给杨邠斟酌。
    (南衙:唐宫城在长安城北部的中央,为皇宫所在。宫城以南有皇城,中央的省、台、寺、监各官署都设在宫城之南,故称南衙。五代也有南衙的说法,不过五代军事优先,中书实权不大,所以要看枢密院脸色。)

    五代枢密院的演变大体脉络

    


    杨邠可不斟酌,如果不符合他的心意,就是一封文书一个掾吏(yuàn lì,官府中的辅助官员),谁说也不听。

    皇太后最小弟弟的李业在宫中担任武德使,因为宣徽使空缺,向刘承祐请求越级升官。因为他贵为外戚,年纪又和刘承祐差不了太多,性格爱好相同,一来二去地便成了外甥身边的宠臣,和聂文进、后赞、郭允明一起,天天和皇帝刘承祐轻佻地腻在一起,在皇宫大内放风筝,以隐语互相取乐,非常亲近。

    李太后是五代的贤良皇后,虽然疼爱弟弟,但知道李业是个什么货色,多次派人劝讽弟弟的种种行为。事情于是推到了杨邠这里。刘承祐私下询问杨邠,想让他卖个顺水人情,可杨邠坚持原则,和史弘肇等生硬地拒绝:“朝廷内使的关系重大,迁升任命要有次序,不能越级提举。”事情只能作罢,刘承祐再次铩羽而归。

    李业知道了心生怨恨,于是开始密谋,鼓动皇帝杀死杨邠等人。估计他可能会想:“同样是大汉,为什么汉武帝的外戚卫青、霍去病可以身居要职,我却不行?”他也不照镜子看看,五代十国是什么局势,刘承祐也远不及汉武大帝,他自己也是大多数的外戚败类,怎敢比封狼居胥的顶级外戚卫青、霍去病?

    ④ 刘承祐宠爱美貌的耿夫人,想立她为皇后,又去找杨邠,杨邠又是生硬拒绝。耿夫人短命,不久去世,隐帝痴情,心说人都死了,我唐唐皇帝做个主,用皇后的礼仪安葬她,这总可以吧?杨邠呢,还是丝毫不通人情,又阻止了皇帝。隐帝身旁人没人讲杨邠好话,更是抓住机会离间,隐帝更加气愤他。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煮酒论史 最新文章
谈谈历史,看上至千年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
亚历山大是中国人?
秦桧是不是被诬陷,乃至千百年来一直替人背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历代研究《穆天子传》西行线路的死穴
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保卫司马南
(第四篇)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万年历史,不会造飞机火车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1-07-13 13:30:42  更:2021-07-13 14:07:52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