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购物 网址 日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视频推荐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日历2023  日历2024  日历2025  日历知识  | 每日头条  视频推荐  数码知识 两性话题 情感天地 心理咨询 旅游天地 | 明星娱乐 电视剧  职场天地  体育  娱乐 
日历软件  煮酒论史  历史 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春秋战国 三国 唐朝 宋朝 明朝 清朝 哲学 厚黑学 心理学 | 文库大全  文库分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钓鱼 双色球 戒色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足球 nba 象棋 体操
    
  首页 -> 煮酒论史 -> 李清照之趣闻杂谈 -> 正文阅读

[煮酒论史]李清照之趣闻杂谈[第1页]

作者:张晋阁
首页 本页[1] 下一页[2] 尾页[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开篇语

    但丁说过,“永恒的女性,引领人类飞升”。
    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有名的女人。她在诗词领域中成就颇高,获得了许多盛誉美名,诸如“千古第一才女”“男有李后主,女有李清照”等。
    个性与文笔齐飞,安乐共患难一色,李清照不仅是文坛一股清流,而且是一个很丰满的历史角色。千年来,她一直成为人们的话题。
    目前市场上有关李清照人物传记的读本有几十本,不同版本各具千秋。而本书在尊重正史的前提下,以“趣闻”为点,以“杂谈”为面,用一张庞大的知识网络,网尽政治、经济、人文、养生、宗教、习俗等各个方面,对李清照进行详尽丰满、生动有趣地解读。
    作者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更不敢做历史修正人。但对于历史,除了尊重之外,还应该保持那颗原始的探索的心,这样才更容易有新的发现。
    目前,有关李清照的许多结论是很值得商榷的。
    比如,很多人认为“李清照怀着对死去亲人的绵绵思念和对故土难归的无限失望,在极度孤苦、凄凉中悄然辞世”,因为李清照诗词的主旋律是悲伤的;也有人认为李清照活到了70多岁,因为在陆游的《夫人孙氏墓志铭》中提到,陆游的表侄女在10岁见过李清照,她表侄女死于1193年,当时年逾50,而在10岁时就是1153年左右,此时李清照是70岁左右。
    但是,以墓志铭为唯一的考证就会显得有些单薄。而通过细致分析作品与人物性格发现,凄惨和孤单不是李清照人生的终点,隐逸才是她最终的选择。
    再比如,有人认为,虽然李清照跟岳飞生活在同一个时代,但李清照比岳飞年长十九岁,从年龄差距推测二人不可能有交集。
    但是,李清照在诗句中对岳飞有赞美之言,而岳飞也是一位诗词爱好者。面对外敌入侵,两人都是主战派,而且有一段时期二人都住在杭州。有共同的志向,有共同的爱好,又是彼此的偶像,在国家危亡之际,谁能确定二人从未发生过交集呢?就算二人有一场发乎情止乎礼的谋面,也说得过去。
    类似的有趣闻杂谈还有很多。
    而在文字中发现,真正厉害的不是她的领悟,而是她对自我价值实现的不轻言放弃。在归隐之初,在暮年之时,她还在教书育人,还在发光。这就是李清照成为永恒最充分的理由。
    关于李清照的趣闻,笔者也有诸多推测,但不缺诗词中的蛛丝马迹与史料强有力的支撑。在下将这些感悟心得写出来让诸君过目,希望一起交流探讨,鄙人定将诸君的宝贵意见奉若灯火。
    01 姓名由来

    要说李清照(1084年-1155年),先得从生养孕育她的地方说起。
    李清照的家乡是济南,那是响当当的泉水之都,一个自古至今的二线城市。去济南赏过泉水的人都有这么个体会,泉水就像是上苍流进大地心里的一滴泪珠,这种澄清与空灵拥有强大的能量场,能让人在若隐若现、似有还无之间忘记烦恼。
    济南的七十二名泉不必细说,也说不过来。但有一个地方,咱得说道说道,那就是泉城广场东边的护城河。这条护城河长约6.9公里,是国内唯一一条全部由泉水汇流而成的河,其归宿是大明湖——一个巨大的泉水湖。
    护城河的两侧泉水密布,大大小小有十几处。有黑虎泉、九女泉、五莲泉、玛瑙泉、琵琶泉等。河岸山石堆砌,与泉水共同生成了一幅“清泉石上流”的美景。
    河水东临有个泉水浴场。在泉水里游泳,灵魂都能被涮干净了。
    泉水不仅能玩,还能饮用。做饭熬粥,香甜可口。黑虎泉那里有接水点与直饮点,对人们定点开放。一到点,男女老少提着桶拎着壶排着队去接水。在这种地方生活的人太有福报了,外地人眼巴巴看着,羡慕得直咽口水。
    有了这么多泉水的滋润,济南的营养高了,颜值高了,灵气也高了。一方水土一方人,不一般的水土自然会孕育出不一般的人。
    李清照的老家是济南的明水镇。以“明水”二字为地名,可见当年这里的泉水明澈照人、美不胜收。李清照娘家旁边有一泉,叫做漱玉泉。这名字起得真是讲究,“漱玉”好似一位窈窕淑女的闺名,既灵秀又透亮。
    如果叫“洗手泉”或是“涮菜泉”,韵味就像泉底冒出的泡泡一样没影了。
    不好意思,纠正一下。
    第一节第一句中“要说李清照(1084年-1155年)”,应该为“要说李清照(1084年-不详)”。
    前言都说了,李清照的卒年是个谜,这里不该出现确切数字。纯属不严谨,自罚50个俯卧撑。
    @风中影ABC 2021-10-06 20:53:05
    我中学旁边就是李清照故居。
    -----------------------------
    那个中学的升学率一定很高。
    李清照的爹地是李格非。李格非(1045—1105年),字文叔,他是北宋一代大儒。李清照的爷爷无从考证了,李格非早年随老爷子投于韩琦(1008—1075年)门下。韩琦是当朝宰相,可见李格非的家世不一般,其父辈不是达官显贵,就是文人墨客。
    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李格非在31岁的时候通过了殿试大关,从此成为一名公务员,正式进入体制内工作。
    李格非是在考取进士之后成的家,李清照出生的时候,他已是39岁年近不惑。古时候不提倡晚婚晚育,李清照很可能不是他第一个孩子。
    名字是要跟着人一辈子的,人与名必须得门当户对才成。一个亭亭玉立的淑女如果叫什么花红柳绿,听着就落俗了。所以说,取名是一门学问。而宋朝人特别讲究,对什么事都力求尽善尽美,古代的士大夫们更是如此。
    “李清照”这个名字,如泉似月,灵韵十足。她老爸给她起名时肯定是下了一番苦功的。经过推敲,这个名字大概有这么三层含义。
    首先,要符合命理。
    古人讲究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贵人十修身。第六项就是姓名。人们认为名字可以影响运势。作为传统文化的一脉,能够流传至今,肯定有其推不翻的立足之本。即便是在当今时代,在大街小巷里也不乏以起名算命为谋生之道的。
    李格非是经学专家,精通经史子集,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很有研究。他给自己的爱女起名肯定不会随意而为,这生辰八字、阴阳五行,一样不能少。这套东西深奥得很,属于玄学,想要学懂学透得有悟性,还得有机缘。不能指望看几本书就能入门。
    其次,要富有诗意。
    唐宋乃中华诗词盛世,李清照是大家闺秀,她的名字若是不隽秀无诗意,那就与身世不相符了。
    唐宋时期,很多名人的名字都是来自诗词。
    比如周邦彦。“邦彦”来自于《诗经·郑风·羔裘》“彼其之子,邦之彦矣”。
    再比如与李清照同时代的岳飞父子。岳飞,字鹏举。“鹏举”来自于曹植 《玄畅赋》“希鹏举以抟天,蹶青云而奋羽”。岳飞次子岳雷,字发祥。“发祥”源自《诗·商颂·长发》“浚哲维商,长发其祥”,还有班固《典引》“发祥流庆,对越天地者,舄奕乎千载”。
    我们再看“清照”二字,清新脱俗,就好像由清泉水和白月光组成的一副春夜山景图。盛唐有四位最著名的诗人,分别是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孟浩然是李白的偶像,王维是孟浩然的偶像。也就是说,王维是李白偶像的偶像,这个维度太高了。大偶像有一首诗,叫做《山居秋暝》。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其中有一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里面有“照”与“清”二字。“清照”二字与这首诗看起来似乎有些瓜葛。
    王维被世人称为“诗佛”,他的诗句禅意深,境界远。明月清溪,山温水软,琴瑟和鸣,这是诗的意境,也是李格非对爱女的祝福。人生如果能像清泉般纯清,能像明月般澄明,活得超逸洒脱,没有喧嚣伤害,这就足够了。
    最后,要隐喻志向。
    以名言志,不是什么稀罕事。建国初期有那么多人叫“建国”、“建华”、“建军”,这就是一代人的情怀。
    李清照出生于1084年,她是11世纪的80后,在当时也是跨世纪的新一代,从李清照的名字可以看出,李家对这个女孩子是寄予厚望的。
    一般来说,取名字都是按照诗词的顺序。“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如果按照顺序来说,应该是“照清”。可李清照的名字偏偏不是“照清”,而是“清照”。而且两个字分别取自于两句诗,“照”字是前一句的结尾,“清”字是后一句的开头。
    这明显是不按套路出牌啊。难道李格非只是想以此来彰显与众不同?老李的脑子没这么简单。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人之常情。何况是胸怀抱负的一代儒士。
    我们都知道,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则天”是后人根据其尊号对她的称呼,有记载说武则天本名为“武照”,为了当上皇帝,自己改名为“武曌”,取“日月当空,普照大地”之意。
    “曌”与“照”,音同意同。但是,“曌”与“珝”读音差别就大了。所以,武则天本名为“照”的可能性稍大些。
    我们禁不住想到,难道李格非在政治上有如此野心?他就不怕招天子猜忌?
    其实我们过虑了。虽然“照”字与唐代女皇同名。但武则天当时用的是“瞾”字,“照”字已随风。而宋朝没有文字狱,文人言论自由。不管嘴上有多厉害,只要是手上没有兵权,就不会遭朝庭忌惮。所以说,对于这个小女子叫什么名字,在当时没人较真。
    李格非不至于幻想爱女在仕途上能够创造辉煌,但肯定希望自家千金能够出人投地。至于能不能照彻尘寰,就看这个女孩子的造化了。

    而多年之后,李清照这个名字,的确是让整个词坛震撼了一把。
    02 窈窕淑女

    有人说李清照是个胖闺女,不知这是从哪里考证得来的结论。但在唐朝,的确有相当一部分人曾经以胖为美。
    唐高祖李渊的生母、皇后和一个儿媳都是鲜卑人。鲜卑人是蒙古人祖先,属于游牧民族。游牧民族的人一般都是身材魁梧,若是体格瘦小,很容易让牛羊顶飞了。皇上亲戚中的女人们基本都属于这一类型的。即便她们长得再胖,可是有些人的马屁拍得更胖,所以她们就显得瘦了。
    而唐朝真正以胖为美的时期,是杨贵妃时代。但是那种胖,绝对不是一个肉墩子,而是微胖、丰满。
    杨贵妃沉鱼落雁,能歌善舞,深得帝王欢心。所以大唐将丰满视作美的标准。生子当如孙仲谋,生女当如杨贵妃,民间开始流行“不重生男重生女”。但是杨贵妃的微胖身材,与“窈窕淑女”有些差距。
    《诗经》中有“窈窕淑女”一说。“窈窕”一词在《辞海》中解释为“幽静美好之意”。所以有人认为,“窈窕”不等于“苗条”。
    但是,“窕”这个字有“纤细”之意。“窈”字里面有个“幼”字,就是指年轻。“苗条”与“窈窕”这两个词很可能是近亲,前者可能是根据后者演变而成,读音都那么相似。“窈窕淑女”就是指年轻苗条、内外兼修的女子。千百年来,这条审美标准并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
    如果,江南小镇,黛瓦白墙,青藤老树,小桥流水,一把嫣红的油纸伞下,有一个胖得跟球似的姑娘回眸冲你乐。人们定睛一看,这不是贾玲吗?
    “愁”字拆开为“秋心”。李清照是一代秋心才女,她的文字就是一间秋心屋,只要进到屋里,你就打开窗子任清风和愁绪流淌吧。
    她的相当一部分诗词是以愁为主线的,所以容易引导人沿这个方向去做结论。但她的愁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是从小愁变为大愁,是从离情别愁变为家恨国愁。此时那就不是愁了,升格为一种情怀。有关此类内容,在后面的章节有详细分析。
    说李清照瘦也不是没有证据。
    在后人编著的《漱玉词》中有一副李清照的肖像画,据说这是她的郎君赵明诚请人在青州归来堂为李清照画的。画像题为“易安居士三十一岁之照”,赵明诚亲笔题词“清丽其词,端庄其品,归去来兮,真堪偕隐”。
    能够给官府之人画像的人,水平肯定不一般。画像与真人定是非常相似。

    
    不好意思,丢了一段,现在补上。
    李清照被称为“三瘦词人”,是因为她有三句流传千古的诗句。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这些文字看上去太骨感了,这么骨感的文字,其创作者能是个肥胖之人吗?李清照心如绣花针,能随一朵花而凋零,能随一片叶而飘落,能为清风镶上露珠,能为细雨笼上烟云。这么一个如同花蕊细叶般细腻的女子,不太可能有一副臃肿之相。而李清照曾几度深陷爱别离而茶饭不思,所以饱尝相思苦的人,就是那个瘦若黄花的人。
    如果一个人想减肥,可以长期地躲在她的诗词里,估计比减肥药还管用。而那种不知忧愁为何物、落坐能砸个坑的人,有心没肺,能吃能睡,肯定瘦不了。瘦人写瘦,肥人写肥,心宽体胖的人肯定会这么写:

    “知否,知否?应是红瘦绿肥”;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黄花比人肥”;
    “新来肥,非干酒病,不是秋悲”。

    “愁”字拆开为“秋心”。李清照是一代秋心才女,她的文字就是一间秋心屋,只要进到屋里,你就打开窗子任清风和愁绪流淌吧。
    她的相当一部分诗词是以愁为主线的,所以容易引导人沿这个方向去做结论。但她的愁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是从小愁变为大愁,是从离情别愁变为家恨国愁。此时那就不是愁了,升格为一种情怀。有关此类内容,在后面的章节有详细分析。
    说李清照瘦也不是没有证据。
    在后人编著的《漱玉词》中有一副李清照的肖像画,据说这是她的郎君赵明诚请人在青州归来堂为李清照画的。画像题为“易安居士三十一岁之照”,赵明诚亲笔题词“清丽其词,端庄其品,归去来兮,真堪偕隐”。
    能够给官府之人画像的人,水平肯定不一般。画像与真人定是非常相似。
    
    画中的李清照不仅不胖,而且属于比较婀娜的那一种,走在大街上绝对有回头率。只见她手持花摆着优雅的pose,这个姿势站时间久了估计挺累,但足见她对这幅画的重视,说明对自己的容貌也很有信心。
    就这幅画,咱们说说李清照的相貌。
    画得再怎么真,也不是照片,何况还是黑白的,必然与真貌有些出入。这一位才高八斗的女子,她的容貌比她的才华略逊一筹。与古代的那些有名的美女更是不能相提并论了。
    读一读有关那些美女的诗句,就知道古人的审美标准了。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
    正因为有了这些才情纵横的诗句,“郎才女貌”才更加被世人所推崇。
    如果真要是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那般相貌,李清照可就屈才了。凭借相府背景和相貌,不是没有可能被一朝选在君王侧。估计李清照会创作出许多宫廷诗词,也说不定还会留下一些丰富的宫斗素材,任由后人去演绎。但有关李清照容貌的文字几乎没有,她是一个容貌被才华打败的女子。
    但是画中李清照的容貌,清丽端庄,在当时也属于上等相貌。
    一双柳叶眉,两只银杏眼,双眼皮明显。睫毛细长,鼻梁挺拔,樱桃小口,细面瘦颊。咱们给她相相面(姑妄说之,纯当娱乐)。
    李清照最显眼的就是她的大脑门,几乎占了整个脸的一半,所谓天庭饱满。这说明天赋极高,事实证明,她就是带着满脑子才华下凡来的。她的卧蚕很明显,贵人运势不错。鼻梁高耸,有主见,自尊心极强。人中细长,此乃长寿之相,也象征财运很旺,可谓福禄双全。口若樱桃,说明不太合群,喜欢独处,并致力于追求自己想要的人生。
    李清照的面相唯一的不好,就是下颌很尖细,与大脑门不是很搭。而且,虽然卧蚕饱满,但看上去有些泪眼婆娑,说明命中注定有变故,运势起伏不定。
    虽然李清照容貌上不算出众,但绝对够得上清丽端庄。既有文采,又有相貌,李清照就是宋朝的林徽因、张爱玲、谢婉莹等人。
    能证明李清照是一个纤瘦姑娘的,还有一个有力证据。她有一首词叫做《点绛唇·蹴罢秋千》。

    点绛唇·蹴罢秋千
    蹴罢秋千,
    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
    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
    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
    倚门回首,
    却把青梅嗅。

    其中第一句话就是“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到这里,心中的疑惑也就释然了。纤纤手,不就是那个清瘦姑娘的手吗?李清照说自己的手是纤纤手,可见她对自己的身段和手型还是非常满意的。身子有多胖,手就有多胖,没有哪个胖姑娘会有这么一双“纤纤手”。

    家境富庶,姿容不俗,这是本就上天的一种垂青。如果再能拥有旷世才情,那只能说明前世的修为太牛了。
    03 大明湖畔

    皇上,你还记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吗?
    兄台,你还记得大明湖畔的李清照吗?
    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大明湖是中国第一大泉水湖,是济南的标志性景点。湖畔的人儿都那么美,湖水就更美了。清代文人为大明湖写了一副对联: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湖光山色,荷唱柳和。此湖就是齐鲁大地上一枚乖巧的珍珠。大明湖水除了美之外,还有四大怪事——青蛙不鸣,蛇踪难寻,久旱不落,久雨不涨。
    其实也不难理解。泉水有灵气,万泉归一湖,所以大明湖就是一个超强的灵气场。蛙蛇之属不敢扰乱那里的宁静,干旱或雨涝也不敢轻易招惹这片水。人在里面泡时间长了,说不定都能升仙。
    李清照像一朵白莲花,在水中央安静地吐露着优雅,又像一只百灵鸟,衔着文字的甜美飞翔在碧空。能用文字绣花裁月、吟风颂雨的女子,怎么可能不去亲近山水?事实证明,李清照不是一个宅女。
    大明湖闻名天下,李清照是这里的常客。
    明水镇距大明湖有百里之遥,坐马车去也得花上一个时辰。李清照一个女孩子出远门游山玩水,即便有侍者随从,做父母的也不太放心。所以,李清照去大明湖游玩,很可能是李格非在济南任职期间,这就是近水楼台了。
    正因为李清照是大明湖的常客,才会写下一首赞美大明湖的词。那就是千古名篇《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分析这首词之前,我们得说一件事。李清照许多诗词的创作时间存疑,这成为传记写作的难点。但是很遗憾,我们没有时光机,不能穿越到宋朝。我们只能跑到诗词的字缝里面,结合时代背景,去一点一点去寻觅探索。虽然有点辛苦,但是蛮有意思。
    这首词的创作时间就不明确。不能确定这是哪年的作品,就很难分析创作背景和动机,也很难把握人创作时的心态。
    有人说这是李清照早年的作品。因为本词的文笔既清新又欢快,不像是一个有阅历的人写的。但是心态这个东西太玄了,实际年龄不能代表心理年龄。即便50多岁也可以有一颗少女心(请参考歌星王菲)。而这首词开篇是“常记”二字,说明这是李清照的一则回忆录。这首词作是她拥有阅历之后的怀旧之作也有可能的。
    千年之前,溪亭泉与大明湖相接。估计大明湖在当时就叫做溪亭湖。溪流,亭阁,湖泊,日暮,青山秀水,波光粼粼,犹如仙境。一个大诗人如果不赋诗一首,就有点对不起这么美的山水了。
    有人说,沉醉不知归路,这是美女酒喝高了,醉醺醺得找不着北了。
    有的人一看到“醉”就联想到“酒”,一看到“西门”就联想到“庆”。因为很多诗人喜欢饮酒作诗,携带美酒游山玩水,属于常态。虽然李清照也喜欢品酒,但是“沉醉不知归路”是接上一句“常记溪亭日暮”,所以,美景醉美人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这么一片美景,使人流连忘返,只想与山水共度良宵。日落了,尽兴了,得撤了。结果找不到来时的路了,一行人行舟来到了荷花深处。大家赶忙往回划船,大家吆五喝六,以桨击水,惊得湖滩上的江鸥白鹭都跑了。
    不愧是“四面荷花三面柳”,大明湖上荷花又多又高,难怪李清照他们找不到路。
    有人认为,李清照写过的大明湖游记不止一篇。有一首词叫做《怨王孙》,是《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的姊妹篇。

    怨王孙
    湖上风来波浩渺,
    秋已暮、红稀香少。
    水光山色与人亲,
    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
    清露洗、蘋花汀草。
    眠沙鸥鹭不回头,
    似也恨、人归早。

    我们不知道这首词是不是同一年的作品,但肯定不是同一季的作品。《如梦令》写的是夏天,《怨王孙》写的是秋天。如果说《如梦令》的笔调显得青涩,那么《怨王孙》的笔调显得成熟。这首词的大致词意为:
    清风起,水波兴。晚秋至,花凋零。水光山色,美丽依旧。莲子长成,荷叶老去,蘋花汀草,清露如洗。鸥鹭不回头,好像不满于游人的早归。
    这首词里边有湖水,有荷花,有鸥鹭。而在《如梦令》中的风景也有这些元素。有人认为是写大明湖,不是没有道理。
    但我们发现,李清照的相当一部分诗词,是在读了前辈们的作品之后才有的灵感。虽有拾人牙慧之嫌,但她书读百遍、熟能生巧,能够沿着前辈的足迹有所突破和创新,甚至有的词作超越了前辈。有关内容在后续章节中还有阐述。
    《怨王孙》这首词的灵感,应是来源于欧阳修的《采桑子》。
    欧阳修(1007年-1072年)是北宋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是新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欧阳公退休之后,居住在颍州。颍州也有一个西湖,颍州西湖、杭州西湖、惠州西湖并称中国三大西湖。西湖天下,皆是美景,把欧阳公迷得不行,甘愿在这里养老。
    他曾为颍州西湖写下了一首联章词,这就是著名的《采桑子十首》。对一处景色用十首词的笔墨去赞美,可见他对颍州西湖爱到骨子里了。我们选其八其九来读读:

    采桑子其八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
    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

    采桑子其九
    残霞夕照西湖好,花坞苹汀,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
    西南月上浮云散,轩槛凉生。莲芰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
    @迷茶小姐 2021-10-25 10:27:15
    看看
    -----------------------------
    --- ----
    √
    我们注意到,《其八》有“鸥鹭闲眠”,《其九》有“花坞苹汀”。我们再回头看看李清照的《怨王孙》,里面有“眠沙鸥鹭”“蘋花汀草”。而且,整首词的笔调跟《采桑子十首》一致。这说明李清照对欧阳修很有研究,她的很多写作技巧是传承欧阳公的。
    那么,李清照的《怨王孙》有没有可能是写颍州西湖的呢?不是没有可能。李清照视欧阳修为偶像,自然有可能去到偶像故地,面对那片美景临摹一番醉意。
    但也有可能是回到故乡再次游历大明湖时写的感言。湖光山色故乡影,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的云,是割舍不掉的情衷。
    @1一杯清茶1 2021-10-28 17:03:49
    中华第一才女,无出其右。
    -----------------------------
    永恒的女性,引领人类飞升。
    总之,诗词蕴含的想象空间是无限的,正是这种无限才会拓宽人们的想象力。有了这种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才能触摸到古时人们内心的独白。
    04 葛天之乐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一个“情”字,可以让人辗转一辈子。可这世间存在太多以爱为开始、以伤为结局的爱情。痴男怨女们心有不甘,于是约定在过奈何桥的时候不喝孟婆汤,再苦再难也要求得来世重逢。
    与之相比,正确的时间遇见彼此,当属红尘最好的馈赠。
    李清照和赵明诚就是这么一对有情人,他们牢牢地接住了月下老人抛出的红绳。从相遇到相爱,都是那么顺风顺水。
    1101年,17岁的李清照,嫁给了20岁的赵明诚。
    赵明诚(1081—1129年),字德父,山东诸城人。他是当朝重臣赵挺之(1040—1107年)的三公子。赵明诚家教优越,毕业于宋代最高学府太学,相当于北大清华学子。赵明诚深受家庭环境的影响,自幼就对钟鼎碑碣、古玩字画之类感兴趣。
    有家世有专长,虽属上流社会,但不是纨绔子弟,这种小生绝对是李清照的菜。
    人们都喜欢听唯美的爱情故事。赵明诚和李清照在世人看来,般配得不得了,让人羡慕得不得了。历史上能够传出关于二人的爱情佳话也就不足为奇了。
    《琅嬛记是》是一部古典小说。有人说是元代伊士珍写的,有人说是明朝人写的,没有定论。其中有个很有趣的内容,是赵明诚在梦中得一字谜。这道字谜是:

    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

    醒后,赵明诚不得其解,于是向父亲赵挺之求教。这说明赵明诚的脑袋瓜子不如他爹地聪明。不一会儿他爹地解出来了,“言与司合”是“词”,“安上已脱”是“女”,“芝芙草拔”是“之夫”。于是得出谜底——词女之夫。
    梦中得姻缘,缘分天注定。这就给两人的爱情故事涂上了一层传奇色彩,很是迎合大众口胃。但《琅嬛记》毕竟一本小说,其中必有演绎的成分。所以其内容的可信度就要打折扣了。但不管怎样,这小两口的爱情的确曾是一段美谈。
    @逍遥凤凰令 2021-10-29 15:14:53
    继续啊
    -----------------------------
    得令
    新婚燕尔,新人度蜜月。二人常常一起逛街撒狗粮。闹市上有卖花的,花香启发了李清照的灵感。《减字木兰花》这首词就是李清照婚后不久写的。

    减字木兰花
    卖花担上,
    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
    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
    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
    徒要教郎比并看。

    整首词就像那首流行歌曲《甜蜜蜜》,好像花儿开在春风里。
    “泪染轻匀”,“彤霞晓露”,这是李清照对花的描写。不愧是才女,有颜值,更有文值,那花儿写得好看动人。但是许多人把“泪染轻匀”解释为“这花儿被人折下,似乎在为自己命运的不幸而哭泣,直到此时还泪痕点点,愁容满面”。
    此种解释并不是很合理。这首词本就是蜜月里你侬我侬的一首情歌。见到花儿又是眼泪又是悲伤的,太不合时宜了。难不成是李清照后悔出嫁了?
    这里的泪,其实就是露珠。“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一句,有那么点“梨花带雨”的韵味。李清照不过是用一个婉约的比喻,表达了初春时分美人恋花、花照美人的柔情蜜意,表达了对露珠如泪的花儿的怜爱。
    李清照素喜春天,含苞待放的春花更是让她爱不释手。花美人不服,不服就比比。她将这朵花嵌在云鬓之中,让郎君看看,人与花谁更美,此情此景,狗粮满地都是。除非小伙脑路不通,否则不会夸花比姑娘美。
    在这首诗中,我们也窥见了小李同志的好胜之心。无论是才情还是相貌,她不想比任何人差。她超强的自尊心,成为决定未来命运的元素。
    《减字木兰花》属于爱人之间的打情骂笑,但李清照还有一首词,相对来说写得比较深入了。《减字木兰花》是写花,而《丑奴儿》是写床榻。从文笔来看,前后两首词就像女孩和女人的区别。

    丑奴儿
    晚来一阵风兼雨,
    洗尽炎光。
    理罢笙簧,
    却对菱花淡淡妆。

    绛绡缕薄冰肌莹,
    雪腻酥香。
    笑语檀郎:
    今夜纱厨枕簟凉。

    现代人在阴天下雨闲得没事的时候,选择打孩子或者吃火锅。古代人没有这么多娱乐项目,于是选择增进感情。女子示意郎君,今夜是良宵,抱团取暖最好。
    文人也是饮食男女,有时候表达的诗情画意也是很接地气的。再说,她写的文字只是露肤,并不露骨,比那些没有底线的文痞强多了。
    写床榻的文人可不止她一个,其中不乏位高权重之人。南唐后主李煜(937年-978年)有一首《一斛珠·晓妆初过》。

    一斛珠
    晓妆初过,
    沉檀轻注些儿个。
    向人微露丁香颗,
    一曲清歌,
    暂引樱桃破。

    罗袖裛残殷色可,
    杯深旋被香醪涴。
    绣床斜凭娇无那,
    烂嚼红茸,
    笑向檀郎唾。

    风流倜傥、才情四溢的李后主,当拥有万千女粉丝。李清照就是其中之一。对于这位风华绝代的皇帝,有哪个女孩子不爱慕呢?
    这两首词的词风极其相似,很难说李清照没有借鉴这首词作。二人的词风一度非常相似,所以才有了“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一说。
    @土豆带泥 2021-10-29 17:10:13
    狗昂!
    -----------------------------
    得令
    go on
    my heart will go on
    唐宋是诗词高度发达的时代,在政策上给予了文人很高的自由度,于是文人们才有了天马行空的想象空间,才可以放心大胆地去创作。如果唐宋也玩文字狱,中华文化的洪涛中就不可能出现那么多优秀作品了。
    自古文人相轻,谁也看不起谁,相互贬低的事很常见。
    现在有些女文人似乎对这位才女小有不满。李清照喝点小酒,就说她是酒鬼,李清照玩个游戏,就说她是赌徒,李清照写首情歌,就说她是色女。按照这个逻辑,古代哪个文人不是三毒俱全?这未免有点偏激。女人何苦为难女人呢?
    都说高山流水知音难觅,如今知音宛在身旁。比起那些被爱伤得体无完肤的人,李清照的确是位幸运儿。
    赵明诚是金石学者,李清照是诗词丽人。一个是金风,一个是玉露,一个是翠竹,一个是幽兰。他们二人身世相仿,兴趣相投。这场优雅的相遇,就好像江南遇到了烟雨,也好像林徽因遇到了徐志摩。但是,李赵二人的缘分比林徐二人深多了。
    相国寺是北宋时期的皇家寺院。寺院濒临汴河,门前是京师的码头集市。一到庙会或是节日,这里人流如潮,热闹非凡。李清照和赵明诚经常到这里的古玩市场淘宝,看到中意的金石碑文就会买下。
    这么高雅的兴趣,没有丰厚的家底是撑不起来的。这难不倒二位。在上流阶层家中,即便是缺银子,也不缺上等衣物。这些绫罗绸缎是可以拿到当铺换钱的。总之夫妇二人想方设法地搜集这些书籍字画、金石古玩,因为这是他们共同的兴趣。他们把这些宝贝买回去,边吃水果边赏玩,别提有多幸福了。
    在自传体散文《金石录后序》中,李清照将段时期的自己称之为“葛天氏之民”。
    《吕氏春秋》、《竹书纪年》和《史记》等文献对《葛天氏之乐》均有记载。
    葛天文化是炎黄文化、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相传葛天氏为中华远古部落,是中华民族共同的人文始祖之一。当地盛产一种叫作“葛”的植物。葛是部落的图腾,人们以葛为食为药,为衣为宅。该部落的人民在劳作中发明了歌舞,是我国音乐、歌舞始祖,被后人尊为乐神。我们现在的流行乐、交谊舞、娱乐圈,皆源自于葛天文化。总之,“葛天之乐”是古代知识分子的追求和向往,是一种精神寄托。
    人一旦永不知足,就会永不快乐。否则就不会有那么多焦虑症抑郁症了。
    李清照出身豪门,而她并不是个身在福中不知福的女子。夫妇二人对物质的要求并不高,相对于物质生活,他们更青睐兴趣。
    专业能够培养人手,兴趣能够造就人才。一个人,一旦有了一种强烈的兴趣爱好,必然会乐以忘忧,也必然容易做出成绩。
    同样,在爱的世界里,李清照追求的也并不多。她向往的爱情,是香茶而非烈酒,是陪伴而非甜言。她就是一个嫁给爱情的女子,能与心上人一起赏花望月、读书习文,已是天伦美满了。
    幸福指数,是自己创造出来的,是心境创造出来的。对于封建社会的贵族女子,知足常乐是很可贵的。所以,她的葛天之乐才会浸透时光,她的幸福清冽而又香醇,漫过了悠悠的岁月。
    05 女人与酒

    纵观李清照诗词,竟有一半以上与酒有关。李清照的就是一杯醇香的清酒。李清照的笔墨旁一定斟满了玉液琼浆,在她的烛火中灿灿生辉。李清照的酒写得真美,绿蚁沉盅、琥珀香浓、青州从事、扶头老酒……这么美妙动听的文字,酒似乎不再是酒了,而是一种文化。
    李清照不俗的酒兴是多种因素造成的。
    首先是对诗词的热爱。
    诗中仙往往都是酒中圣。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等,无一不是酒中的扛把子。诗词泰斗苏东坡更是把酒比作“扫愁帚”和“钓诗钩”。诗词中若是没有点酒气,文字似乎就没了灵魂。
    许多有酒瘾的超级大诗人喜欢趁酒写诗,那些被酒兴勾出来的诗兴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成诗往往不止一首,而是一串。诸如陶渊明的二十首《饮酒》、李白的四首《月下独酌》、白居易的七首《不如来饮酒》。
    先声明,有酒瘾的人不一定是酒鬼。酒鬼是资深酗酒人,他们把自我灌醉当成日常工作,然后做了错事怨天怨地怨酒精。而诗人们更像一个品酒人,她们品的是滋味、是内涵、是文化,是把酒当成了一种灵魂伴侣,是那种从内心迸发出来的诗酒合一的情怀。所以才有了“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其次是受愁闷的冲击。
    李清照的饮酒习惯是在婚后逐渐养成的。
    酸甜苦辣咸,是生活的味道。李清照的人生前段,可以说是风调雨顺。而人生中段,可以说是霜雪连天。这种巨大的落差让她感到悲愤与无助,在抑郁中,她成了一只美丽的飞蛾,酒精成了黑暗中一点明火。她的那首《行香子》里的酒味特别浓。

    行香子
    天与秋光,
    转转情伤,
    探金英知近重阳。
    薄衣初试,
    绿蚁新尝,
    渐一番风,
    一番雨,
    一番凉。

    黄昏院落,
    凄凄惶惶,
    酒醒时往事愁肠。
    那堪永夜,
    明月空床。
    闻砧声捣,
    蛩声细,
    漏声长。

    整首词的白话意思是:
    已是秋色,心情随着季节流转,到了悲伤这一站。菊花盛开,重阳已近。试新衣,尝花酒。渐渐地,一场秋雨一场寒。黄昏里,院落凄惶,醉了之后一觉睡到黄昏,酒醒之后精神好了,只怕晚上睡不着了。漫漫长夜守候着明月和空床的滋味不好受。只能听捣衣声,听虫儿叫,听更漏滴滴答答。
    词中有两个小知识点。
    一是绿蚁。
    绿蚁不是绿色的蚂蚁,而是指浮在未经过滤的新酿酒上面的绿色泡沫,看起来像是蠕动的蚂蚁。这种泡沫不稀奇,稀奇的是古人命名的能力。“绿蚁”这个名字起得好,既文雅又俏皮,生动得很,很招耳朵喜爱。
    这种绿蚁酒当是头茬菊花酒,香味浓厚,容易上头容易醉。
    重阳节是一年当中阳气最重的节气,而菊花酒是寒性的。人们会喝菊花酒来平衡阴阳。我们都以为,对于上流社会的优雅女人来说,喝酒小酌只为怡情。但是从整首词来看,李清照面对杯盏不是那么矜持。她喝酒不是喝好,而是喝倒。
    二是“清露晨流,新桐初引”。
    “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并非李清照的原创,这句话出自《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笔记小说”的代表作,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这些名士包括帝王将相、隐士僧侣等。鲁迅先生称之为“一本名士的教科书”,在宋朝这本书也是李清照这种文艺青年的手边读物。
    @开阿克i 2021-10-31 11:42:31
    记号
    -----------------------------
    感恩兄台捧场
    对于酒这个东西,不能只讲文学,还得聊点科学。
    古代的酒是酿造酒,不像现在什么东西都够勾兑。李白杜甫等人若是喝了勾兑酒,估计就成不了诗人了。
    然而,即便是酿造酒,并不代表没有毒性。酒的毒性表现在酒瘾。
    说到酒瘾的形成,这就涉及到部分化学知识了(让孩子们学好化学是很有必要的)。酒瘾得归功于酒精。酒精其化学名称是乙醇,分子小,水溶性强,很容易停留在人体内。它是一种精神活性物质,能够让人感到兴奋。时间久了,神经会受到侵害,会对酒精产生依赖。也就是说,神经是干不过酒精的,容易对酒精成瘾。神经受到酒精麻痹之后,自控力差的人就会失态,甚至是撒野惹事。通俗地说,就是发酒疯,但酒醒之后往往不记得做过什么事。
    看到这里,我们吓一跳,原来酒精与毒品有相似之处。酒精不仅能够毒害神经,还能毒害内脏。许多人喝多了,五脏六腑翻江倒海,小肠小胃小肝就是这么喝坏的,严重的还会搭上小命。
    在宋朝,成年人的平均寿命接近70岁,皇帝都有活到80岁的。但是,诸多文豪诗人却有点英年早逝。李白终年61岁,王维终年60岁,苏轼终年64岁……
    这些耀眼的文坛星宿大多是病故,部分原因当归咎于酒精。我们也知道,诗人几乎都是酒精的死忠粉。才子喜欢戏酒,但最终被酒戏了。如果他们能够长寿一些,说不定还会有更多的巨作问世。
    “酒是穿肠毒药”,“小酌怡情,大饮伤身”,这些话不无道理。
    这一点,李清照也没有完全把控好。虽然她写的是“三杯两盏淡酒”,但是当愁绪冉冉升起,她也会“将进酒,杯莫停”。李清照饮酒的习惯最终让她的身体不能承受,中年之后的她病袭一身。
    对于诗人们来说,酒与诗之所以难解难分,不仅是因为酒精,也是因为烦恼与迷茫。这种滋味,也许只有孤独的人才能够回味。
    所以,我们要从她的杯盏和笔墨中,去把额握飘散出来的古典韵味与悲伤渊源。品味她的诗词,小酌她的忧伤,让理性和从容变作一杯陈酿。
    06 两党对立

    我国历史上的变法运动非常多,其中最著名的有四次变法,即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变法、王安石变法、戊戌变法。
    王安石变法就是北宋变法。有变法就会有党争。
    有人会说,这变法跟李清照有个毛线关系。
    说真的,关系不是一颗卫星,而是一颗恒星,这比想象的要大得多。李清照一生之所以跌宕起伏,就是因为政局不稳。
    李清照出生的时候,正好是王安石变法末期。虽然王安石变法以失败告终,但本次变法对后世产生了50年的影响。
    变法就是一场政治和经济大地震,必然会动摇有些人的利益,也必然有人支持有人反对。支持变法的成为革新派,反对变法的成为守旧派。这就导致了北宋时期的党派之争。革新派叫做元丰党。元丰是宋神宗赵顼的一个年号,宋神宗支持变法。守旧派叫做元佑党。元佑是宋哲宗赵煦的第一个年号,宗哲宗反对变法。
    两党对立,你一拳我一脚,长期打群架,乱纷纷你方唱罢我登场,场面极为热闹。
    对于王安石提出的变法,有一个人是极为反对的。那就是大才子苏东坡。
    王安石的改革动作相当大,也准备改革科举考试,在科举考试中废除诗、赋等科目。大文豪苏轼是北宋的礼部尚书,相当于教育部部长,诗词曲赋是他的命根子,他怎么可能支持王安石?所以随即上奏朝廷表示反对。
    起初两人政见不合,但是后来私交甚密。王安石对苏东坡是有恩的,苏子因为乌台诗案受到诬陷,差点丢了性命。因为王安石大力相救,才得以保全。然而两人的交好并不能改变两党的胶着。王安石去世后,革新派依旧与守旧派相互倾轧,两党之争依然存在。
    苏东坡文华盖世,在文坛的影响力是空前绝后的,他的门生多如牛毛。其中有许多出类拔萃者。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四人被称为“苏门四学士”。李格非、廖正一、李禧、董荣四人被称为“苏门后四学士”。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是苏轼的得意门生。
    晁补之(1053—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祖籍是山东巨野。晁补之写得一手好文章。苏东坡目睹他的作品之后,盛赞其笔力,感叹后继有人。晁补之深感苏子的知遇之恩,今生誓随苏子。
    晁补之与李格非是同门师兄弟,而且还是山东同乡,两个人友情深厚。李清照就成了晁补之的爱徒,她顺理成章地成为一名苏门学士。按辈分,她算是苏东坡的师孙。
    最让她头疼的是,自己的亲朋好友成了政敌。
    赵挺之是李清照的公公,苏东坡是李清照的师爷。两人曾因为政治立场不同而公开互掐。苏轼说赵挺之见利忘义,没有学识,没有品行。而赵挺之弹劾苏轼,说他在诗句中对先帝不敬。
    问题就在这里。苏东坡是守旧派,那么他的门生们自然会拥护师父的政治主张,这些人也就成了元佑党。李清照也就成了元佑党人子女。
    @遇到潜力股 2021-11-01 14:19:06
    挺厉害的
    -----------------------------
    多谢鼓励
    @清风自我 2021-11-01 21:04:43
    好文
    -----------------------------
    感恩捧场
    @ty_正能量41 2021-11-01 22:24:22
    周一愉快,签到品读
    -----------------------------
    周一愉快!
    王安石变法发生在宋神宗时期,宋神宗是支持变法的。但是一朝天子一朝臣,风水轮流转。不同的皇帝有不同的主张,这就使得两党此起彼伏,大玩拉锯战,谁都不是最终赢家。
    宋神宗执政期间(1067年—1085年),革新党得势;
    高太后听政期间(1085年—1093年),守旧党得势;
    宗哲宗执政期间(1093年-1100年),革新党得势;
    宋徽宗执政期间(1100年-1126年),守旧党与革新党轮流得势。
    但是,两个大党派之中又有分化,大集团里面有小集团。这就让党派之争变得更加错综复杂,即便是同一派系,也会相互排挤打压。而且,哪怕是一朝天子,也会摇摆不定,时雨时晴(请参考宋徽宗)。
    党派之争催生了许多政治投机者,一会倒向这边一会倒向那边。这种人哪有什么公心可言,完全是为了一己之力从中作梗,这就使得政坛愈加昏暗。而被卷入党争洪流的人,注定要饱尝荣辱无依、兴衰不定之苦。李清照恰好出生在党争之初。不管她愿不愿意,她的前半生注定要被党争所累。
    党派一旦失势,党人就会背上政治污点。党人被罢官的罢官,被遣送的遣送。党人子女既不能参加科举考试,也不能待在京城。
    列位兄台,晚安!明天继续!
    李清照出身豪门,有才华,又嫁给了爱情。我们都在羡慕她人生精彩的时候,她的幸福突然刹车了。在李清照婚后第二年,她被逐出京师,与赵明诚分居两地。谁让她是党人子女呢?
    李清照只想平静地过她高雅的生活,她并没有做错什么,却要成为党争的牺牲品。这让她很是郁闷,所以她心中对苏东坡是有不满的。女子看问题不复杂,没有那么多政治因素。她觉得父亲若不是苏门学子,若不是一味地支持苏轼,就不会卷入党争,也不会因此而受到迫害。她嘴上不说,但是笔杆子非常忠诚。她在今后的文字中所表现出的狂妄,很大因素是出于对党争的不满。
    07 公媳之隙

    自古婆媳关系难处。这公媳关系倒不如婆媳之间这么婆婆妈妈,但是处理不好也挺别扭。
    李清照的公爹,即赵明诚的老爷子,可是北宋时期响当当的人物。
    我们先看看他的简历。
    赵挺之(1040—1107年),字正夫,男,民族汉,密州诸城县(今山东省诸城市)人。
    熙宁三年(1070年),30岁,通过国考中进士,出任登棣二州教授,兼任德州通判,相当于地方教育局局长兼司法局局长。
    在宋哲宗执政期间,40岁左右,担任秘阁校理,相当于国家书画馆馆长,历任监察御史、中书舍人、给事中,都是最高司法部门的要职。
    在宋徽宗执政期间,60岁,担任吏部侍郎,相当于中央组织部副部长,又任御史中丞,相当于中央纪委监委副书记。
    崇宁元年(1102年),62岁,任吏部尚书,相当于中央组织部部长,拜尚书左丞、门下侍郎,相当于国务院副总理。
    崇宁五年(1106年),66岁,拜尚书右仆射,任北宋宰相,正式成为国务院总理。
    看得出来,赵挺之的仕途是非常敞亮的。宋朝是赵氏江山,赵挺之之所以能够平步青云,除了他是赵氏亲族之外,自然有他的优点,并不是随随便便成功的。
    首先,他临危不惧,胆识过人。赵挺之是个不折不扣的学霸,他以前几名的身份考中了进士。宋神宗时期,朝廷兴办学校,赵挺之被选任政府部门局长。宋哲宗即位后,犒赏士兵,当地郡守(省委书记)不及时付钱给士兵们,士兵们义愤填膺,冲进衙门要闹事。郡守吓得不肯露头,其他官员们都吓跑了。此时,赵挺之坐于大堂,问明情况,立即拿出府库钱财分发给众人,同时惩治了带头闹事的,得以息事宁人。当时的情景,众人皆避之,他却能有如此担当,实属难能可贵。
    其次,他明察秋毫,颇有远见。魏州境内黄河多次决口,有人建议迁城。转运使(交运部门、拆迁部门官员)让赵挺之前去视察,赵挺之却提出反对意见。他认为旧城自古以来远离高原,并未发生过河水决口,而新址不如旧址稳定,如果迁徙,百姓必会遭殃。然而转运使没有采纳赵挺之的意见,执意迁了城。结果两年后,黄河水冲了新城,百姓受灾严重。
    赵挺之的才干让他脱颖而出,最终受到朝廷重用。
    赵挺之是高官贵族,其三公子赵明诚又是高材生,他毕业于太学,相当于北大清华毕业生(他有京师户口,这一点也很重要)。赵明诚勤奋好学,不是那种纨绔子弟。
    李家小姐,赵家公子,年龄相仿,门当户对,一旦有媒妁之言,这段婚恋是跑不了了。
    虽然赵挺之是革新党,李格非是守旧党,但到了宋徽宗赵佶即位之初,激烈的党争状况略有改观。宋徽宗是一位有抱负的皇帝,他一上来就改国号为建中,意在终结党争,为大宋创造一个安定的政局。
    赵挺之与李格非虽然政见不合,但朝廷趋于谋和。若是政坛里的人不会看眼色行事,那就别在官场混了。赵李两家平素无冤无仇,又是同乡,儿女又如此般配,何不成人之美呢?所以,赵明诚与李清照的姻缘开花结果。
    我们都知道,宋徽宗是个出色的艺术家,但不是个优秀的政治家。他缺乏政治主张,很容易听信谗言。他对变法这件事没有主心骨,一会左一会右。皇上拿不定主意,宋朝官场手忙脚乱。
    1102年,也就是李清照婚后第二年,宋徽宗开始倾向于变法,革新党得势。
    就在这一年,以蔡京为首的革新党为了打击守旧党,将司马光、苏轼为首共三百多守旧党人的名字以及所谓的罪行刻在碑上,全国各地都立了这样的碑。革新党的目的是让这些人遗臭万年,以警后世。
    很不幸,李清照父亲李格非的名字位列其内。于是,李清照作为罪人子女被逐出京师回到老家。
    李格非被革职被驱逐,肯定很是抑郁。李清照为解困局,就上书赵挺之,请求他想办法把父亲的名字从碑上除去。李清照擅长写文字,写给赵挺之的请求信里有一句“何况人间父子情”。
    但是赵挺之做过国家司法部门的高官,而且他是革新党的要员,此刻他要是为亲朋好友开绿灯,极可能会给他的政敌留下口实。在仕途上赵挺之能走到今天实属不易,此时此刻,正是显示大公无私的时候。谨小慎微的他这时候不可能为守旧党求情。赵挺之的大义灭亲,成为进步的强大资历。此事过后,他被提拔成宰相。
    赵挺之所以狠心不帮李清照,还有一个次要原因,那就是赵明诚无子。
    古时候的小两口不像现在的年轻人,即便是政策鼓励生都不愿意生了。古时候推行早婚政策,早婚的目的就是方便多多地造人。但是,李清照过门一年多肚子没动静。这不孕不育的责任不一定在女方,但以世俗的眼光来看,女子难辞其咎,时时有人对赵府说三道四。
    事实上,赵明诚生性懦弱,李清照生性强势,在赵挺之看来,小儿子这一家男弱女强,真的是绿肥红瘦。身居高位的赵挺之颇感不吉。一想到此事,就未免心烦,于是对于李格非一事选择了袖手旁观,甚至是推波助澜。
    就这样,李清照成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她被遣回原籍,饱受新婚离别之苦。而赵明诚对父亲几乎是言听计从,就算李清照被遣返,他也只能干瞪眼。毕竟,一个文弱书生面对政治的狂风急雨是有心无力的。
    求公爹办事,对方铁着脸百般推脱,谁心里是个滋味?李清照又是个倔脾气,看公爹这般无情,就开始泄怒于笔尖。她写下一首诗,其中有一句“炙手可热心可寒”,意在指责赵挺之只看重权势而不顾念亲情。
    有人有疑问,这几首诗为何残缺不全?
    俗话说“家丑不可外扬”,李清照写这样的诗去攻击自家公公,等于是向外人暴家丑。赵挺之怎么可能让外人特别是政敌们看笑话呢?他有办法封禁这些文字,找一理由让官媒查禁即可。“何况人间父子情”,“炙手可热心可寒”等只言片语,想必也是散落在民间才得以保存下来的,但诗的全貌已经无从考证了。
    年少受苦不一定是坏事。初尝人间冷暖的李清照,在心智上逐渐走向成熟。
    08 金石之缘

    凭借着天赋与努力,李清照走向诗词巅峰。她的成功虽不是传奇,但也算是励志。能娶到北宋才女李清照,赵明诚也绝非平庸之辈。虽然在诗词方面没什么造诣,但他拥有另一片天空。
    金石学是考古学的鼻祖,是通过研究钟鼎碑碣等物器上的文字来研究文物和历史。“金”就是金属,“石”就是石头,文字刻在金属或石头上,要比写在纸上流传得久远。
    比如,中国已知的最大青铜器是后母戊鼎,也叫司母戊鼎。鼎上面就刻有文字。据说甲骨文中有正反并写的现象,古时的“后”与“司”就是一正一反。所以有人叫做“后母戊鼎”,有人叫做“司母戊鼎”,这尊大鼎的名称至今仍有争议。估计赵明诚当年也没弄明白,否则不会给后世留下这么大的难题了。
    再比如,元祐党人碑是北宋政治风波的象征,这块碑上面记录着元佑党人的名字。这些文字的来头可不小,“元佑党籍碑”几个大字是宋徽宗赵佶写的,碑序和党人名单是蔡京写的。君臣二人都是大政治家,也是大书法家。一块石碑本不值钱,但若有了这二位的墨宝,那就成了无价之宝了。
    在古代,对于新发现的钟鼎器皿,都需要依靠对文字的研究,才能知道其来历和用途。
    金石学是考古学的鼻祖,是通过研究钟鼎碑碣等物器上的文字来研究文物和历史。“金”就是金属,“石”就是石头,文字刻在金属或石头上,要比写在纸上流传得久远。
    比如,中国已知的最大青铜器是后母戊鼎,也叫司母戊鼎。鼎上面就刻有文字。据说甲骨文中有正反并写的现象,古时的“后”与“司”就是一正一反。所以有人叫做“后母戊鼎”,有人叫做“司母戊鼎”,这尊大鼎的名称至今仍有争议。估计赵明诚当年也没弄明白,否则不会给后世留下这么大的难题了。
    再比如,元祐党人碑是北宋政治风波的象征,这块碑上面记录着元佑党人的名字。这些文字的来头可不小,“元佑党籍碑”几个大字是宋徽宗赵佶写的,碑序和党人名单是蔡京写的。君臣二人都是大政治家,也是大书法家。一块石碑本不值钱,但若有了这二位的墨宝,那就成了无价之宝了。
    在古代,对于新发现的钟鼎器皿,都需要依靠对文字的研究,才能知道其来历和用途。
    赵明诚的金石之缘,可不是无缘无故的。他老爷子赵挺之当过国家金石书画馆馆长,赵挺之在平步青云之后,由其亲朋好友接任馆长。能拥有得天独厚的家境,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么好运,可以说赵明诚是金石领域里含着金钥匙出生的。除了能近水楼台之外,赵明诚主观上也喜欢金石文化,他注定会在金石研究之路上愈走愈远。
    而且还有一个人对赵明诚的研学之路产生过影响,他就是欧阳修。
    欧阳修也是一位金石学达人,可以说是先驱级的人物。他有一本金石学著作,叫做《集古录》。赵明诚将这部书奉为圭臬,此书再版的时候,赵明诚曾经为之题过跋。赵明诚的字写得非常漂亮,也是一位书法家。
    赵明诚并不属于年少怀壮志的一类人。他是在成了家并参加工作之后才立的志向——紧衣缩食,遍及遐迩,尽览天下古文奇字。
    前有欧阳修为榜样,他决心赶超欧阳修,为金石学做更大的贡献。
    赵明诚的这个爱好,极大影响了李清照。李清照是一个词人,文学水平不在话下。而文学跟历史是不分家的,金石学其实就是研究历史。李清照的文学高度,是基于她的历史素养。所以李清照自然也会对考古和收藏产生极大的兴趣。
    有一位歌曲填词人叫方文山,他是周杰伦的御用词人,他写的中国风歌词风靡一时。他好像是穿越来的,他的词文中处处充噬着古香古色。我们都以为他是一位会写歌的历史学者,没想到后来他真的玩起了收藏,真没有辜负他写的《青花瓷》《兰亭序》《发如雪》《东风破》等一大批唯美歌曲。
    从词作家转为收藏家的概率还是很大的。
    有了李清照这样的人做学伴,赵明诚才有了鸿鹄之志,否则他没有这么自信。
    研究金石的人喜欢考古,更喜欢收藏。
    钟鼎碑碣、书籍字画、陶罐器皿,都是李清照夫妇搜罗的对象。赵明诚在太学求学时,每到初一和十五,用衣服去当铺换五百铜钱,去相国寺门前的集市上淘宝,购买碑文回去跟李清照一起把玩。这种衣食无忧、书香萦绕的生活让李清照快乐似神仙。
    然而人生在世,难免有不尽意的时候。李清照夫妇喜欢收藏,已是远近闻名。当年有人向他们二人求售徐熙的一副牡丹图,开价二十万铜钱。徐熙是南唐知名画家,其作品得到了南唐后主李煜的赞誉。他的画是比较名贵的。
    按照李清照所言,赵李两家,虽然为官多年家底并不丰厚。夫妇二人拿不出二十万铜钱,无奈只是观赏了几天,便将画还了回去。这件事让两个人遗憾终生。
    喜欢炫富的人有,但是非常少见。很少有人会在正式场合说自己家多么多么有钱,特别是宦门之后。这一点李清照还是有分寸的。
    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清正廉明是出了名的,李府家境是真的不丰。但对于赵府的家底,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的描述略微谦虚了点,但也不会有太大偏颇。北宋政坛布满了龙争虎斗,赵挺之做过司法部门的高官,他若不谨小慎微地行走于仕途,估计早就被政敌给参奏了。
    在北宋,1000铜钱是1贯钱,20万铜钱就是200贯钱,相当于200两银子。一品大员的年薪为3000两银子,九品小官能拿到100两。除此之外,北宋官员的其他福利待遇也很好,柴米油盐、绫罗绸缎每月都有。清朝一品官的年薪为180两,其余的官就更少了。所以说,北宋采取的是高薪养廉的制度,在北宋做官是非常优渥的。
    但赵挺之也是一个收藏爱好者,收藏绝对是个费钱的爱好。所以说,赵府缺钱不缺物。而赵明诚初次做官时只有22岁,其职务是鸿胪少卿,相当于中央办公厅副主任,大概是四品官,其俸禄不会太高。而且他是刚参加工作,自然没有多少积蓄。要不然以他对字画文物的痴迷,有钱早就买下来了。
    @开阿克i 2021-11-07 08:55:49
    记号
    -----------------------------
    感恩支持!
    后来,二人到了青州。这段时期,是二人远离是非、在学问上潜心修行的时期。用李清照的话说,是“仰取俯拾,衣食有余”“竭其俸入,以事铅椠”。就是说不惜降低衣食标准,把钱都用在了研究和搜集金石上。
    二人一起鉴赏古玩,一起勘校书籍。尤其是整理的书籍,比别人要完备和精致,而且数量上远比别人多。大致推算,二人收藏的书籍有数万册,加上别的器皿物件,需要用几十间房屋来储藏。经过多年的积累,他们在青州的收藏相当于一个较大规模的博物馆。
    看到李清照夫妇如此痴迷于做学问,禁不住想起民国时期也有一对伉俪,如此这般琴瑟和鸣。他们就是林徽因与梁思成。
    与李清照不同的是,林徽因不仅有才华,而且有颜值。其追求者众多,感情生活比较丰富。抛开这一点,她与梁公子的结合,绝对是门当户对。
    林姑娘也是一位是诗词达人。她写的那首诗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不知成为多少人的情书模板。在与梁公子相识之后,受其影响,开始与建筑学结缘。
    诗词本就是一种美学,与建筑学颇有相通之处。林徽因学习建筑学自然不是难事。学成之后,她与梁思成一起走南闯北,花了10年进行实地考察,还写下了《中国建筑史》一书,为我国的建筑学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由于二人的努力,很多古建筑得以保存。
    可贵的是,林徽因在实地考察时,卸掉妆容,收藏起大家闺秀的影子,苦活累活危险活什么都干。这跟李清照当年投身到金石研究中素面朝天一样一样的。
    有意思的是,梁思成说过一句话,“别人都把自己的宝贝藏在家里,我的宝贝放在全国各地”。而赵明诚是研究金石学的,的确是把许多宝贝藏在了自己家里。但这些东西小,可以拿回家仔细把玩。而梁思成说的宝贝全是古建筑,想带也带不走。
    没有林徽因,很可能就没有梁思成这位建筑大师。没有李清照的支持,就没有赵明诚在金石学领域取得的成就。林李二人都是贤内助的楷模。
    金石学开创了中国考古的热潮,赵明诚在金石领域树立了权威,成了名副其实的考古专家。最终在李清照的帮助下万成了《金石录》,赵明诚自己也成为一位知名的鉴宝大师,其地位相当于今天的院士。
    这个圆满的句号,有一半是属于李清照的。
    09 青州一梦

    北宋政坛浪打浪,万里不平静。李格非为官一世,万万没想到自己在党派之争中落得一个被罢官免职的结局。1105年他抑郁成疾,驾鹤西去。赵挺之虽然位高权重,但是在政治对垒中也没能幸免,于1107年病世。这一下,赵府的天塌了,亲属皆受牵连,赵明诚也被罢官免职,京城是不能待了。
    遍体鳞伤的小两口在家中抱头痛哭。二人意识到,人生在世,做学问要比做官的风险小很多。
    青州为古“九州”之一,是宋朝齐鲁大地的交通要道,经济比较发达,也算是个二线城市。赵明诚的祖籍是诸城,距离青州不远,有很多亲友都在青州为官。赵挺之早年在青州建了一处私宅,所以这里成了赵明诚遭受遣返之后的安身之处。
    自古福祸相依。虽然失去了京城的繁华,虽然被命运狠狠推了一把,但是李清照夫妇二人遇到了净土。青州故里,多青山秀水,景色宜人。那里有拂过山谷的溪水,有吻着青峰的斜阳,有落叶摇情,有飞鸟成双。二人远离纷争,终于跟山水和田野黏在了一起。赵明诚也真真切切感受到了无官一身轻。
    李清照心里本就住着一个陶渊明,没想到命运送来生命中一段最快乐的田园生活。她把青州府邸命名为“归来堂”,并自名为“易安居士”。这些名字都来自于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而“易安”意为天地之大不失险峻,房间虽小易得安然。这分明就是隔空膜拜陶先生。
    历代文人喜欢引用名篇中的词章做名。这样可以明志,又可以表达对作者的欣赏,关键是能增加灵气,更能凸显文化底蕴。谁也不认识李清照的住宅,但是一看到“归来堂”的匾额,就知道房子是谁的了。
    估计李清照是最早引用名篇词汇做人名或住宅名的文人。
    民国时期有一位大才子叫梁启超,他的称号特别多,例如饮冰室主人、饮冰子等。他的号是根据他的住宅来的,他的住宅叫做饮冰室。这是一幢百年前的豪华别墅,上下两层,共1000多平方米。“饮冰”二字源于《庄子?人间世》的“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这句话的意思是早晨临危受命,内心焦急火热,晚上得吃冰块中和一下。“饮冰”用以表达内心的惶恐焦虑。
    若这栋别墅没有名字,不过就是一座豪宅而已,但是被冠以“饮冰”二字,这房子就仙气十足了。
    二人把时光埋在了金石中,钩沉索隐,披沙沥金。他们的生活是这样的:衣无重彩、室无金绣、发无美饰、食无荤腥。
    看得出来,他们把衣食住行的标准降低了不止一个层次。大多富家女都过惯了衣食无忧的日子,不是谁都能够忍受清贫的,然而李清照做到了。夫妇二人潜心修学的心志强大到无懈可击。
    屏居青州期间,赵明诚也做过淄州、莱州的地方官。
    青州、淄州等地是东夷文化的发源地,历史悠久,境内不乏文化遗址,也有多处贵族陵墓。尤其是淄州,现在叫做淄博。这里曾是齐国故都,文化底蕴丰厚,也是考古的好地方。二人在这期间收藏了不计其数的书画文物。
    现在有很多小两口,闲来没事,要么吃喝要么玩乐,总之就是想方设法去消遣。李清照夫妇却选择了另一种娱乐方式,两人的爱好不是猜拳斗酒,而是猜书斗茶。
    这是什么情况?就是对于一个知识点,看谁能说出在书的哪一页哪一行。赢者饮茶。
    李清照的记忆力很强大,大多时候是男人输。每当她猜对了,便乐不可支,有时不小心把茶水撒一身。用李清照的话说,是“乐在声色犬马之上”。这种欢声笑语是从心底发出来的,是世间最真最美的声音。一个人快乐的样子,美得不可方物。这时候,李清照内心的向往是永远生活在这里。
    在当今时代,很多人感觉学习太苦太累。很多人是在死记硬背,无数脑细胞都在负重前行。纵然能得到高分,但内心是痛苦的,就像是长跑路上的缺氧和酸痛,只剩下一副气喘吁吁的样子。这种高分后的恐惧感和自卑感反而强了。时间久了,抑郁症也就不远了。所以他们非常渴望寻求好的学习方法来改变不好的学习状态。
    千年之前,李清照和赵明诚两人展示了一个很特别的学习方法,那就是用智慧把娱乐和学习融合在一起。猜书斗茶本质是博弈,但容易激发求胜心,学习和记忆的目的性更强了。有了这种学习方法,李清照在快乐中记住了大量的史实典故,这些都成了她的写作素材。当然,有一个志同道合的搭档也很重要。毕竟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有个志同道和随时鼓励的伴侣,前行路上就不会孤单。
    现在的年轻人,如果能做到这一点,何愁不会在学业上在工作中飞速进步呢?
    在李清照夫妇的生活里,素简成为主色调。孔老夫子有句话,“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意思是君子对饮食居住不求过多,而是在言行上苛求自己,以道为标准修正自己,这就是勤奋好学。
    简单地说,就是君子轻物质重精神。
    圣人所言,必有圣人行之。李清照夫妇成了这句话的精准诠释者。他们成了学究领域中的圣人。
    李清照屏居青州,过了一回陶渊明的瘾。她作为一名资深词人,又喜欢咪两口小酒,按理说能钓出一打《归田园居》《饮酒》之类的词作。可惜她的作品大都没有时间可考,只能逐个去猜。
    李清照此时不是人在囧途,而是人在净土。她以诗词闻名,肯定不会因为研究金石而荒废了一技之长。在写作方面她并没有搁笔。坐拥山水田园的李清照应该更有创作诗词的雅兴。她的花间物语、夫妻情话或是礼尚往来的祝词为数众多,很可能就是在青州完成的。
    10 明诚续室

    在古代,不孕不育的情况有是有,但不像如今这么普遍。命运就是这么诡异,不孕不育这种事偏偏让李清照遇到了。
    李清照二人未生育子女,这是有史料记载的。洪适是南宋孝宗时代的右丞相(南宋以右为大),其作品《释隶》明确记载“赵君无嗣”。胡仔是南宋著名文学家,其作品《苕溪渔隐丛话》也记载“赵无嗣”。
    李清照的作品不算少,从文字里看得出来她是个热爱生活的人。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能让她捧在手心,何况是自己的骨肉?如果她能生下一男半女,其作品肯定会有写子嗣的,而且这些作品的文风一定会活泼明快,类似于歌曲《亲亲我的宝贝》。但是,她的作品除了婚前和初婚时的甜蜜,其余差不多都是伤春悲秋、怜花惜雨之类的苦情词。
    苦涩的情调肯定是来自苦逼的阅历。
    李清照夫妇虽然是宋朝的高级知识分子,但他们绝不是丁克一族。古代传宗接代的观念要比现在强大千万倍。北宋面积280万平方公里,李清照所处的北宋时代大约有1亿人,人口密度不大。那时候人们结婚都很早,早婚就是为了早育,而且是想生几个生几个。古时民间讲求人丁兴旺,而富贵人家更是信奉多子多福,上流社会的男人们往往是嫌媳妇少而不嫌儿子多。
    古时有纳妾的现象,也就是一夫多妻制。现在很多人以为这是一种断了档的优秀传统文化,只恨生不逢时。但真实情况并非想象得那样。古代的纳妾行为是有严格的规定,不是说想纳就纳。如果正室夫人不能生育,为了延续香火,有地位或有金钱的人就会再续一房姨太太。
    赵明诚作为高干子弟,又是政府官员,他与李清照没有孩子,其续室的可能性还是有的。他可是有名的金石学家,不为别的,就为了金石学的有效传承,也得为自己续上一柱香火。
    起初的时候,夫妻两人的感情还是很好的,赵明诚并没有纳妾。
    因受政治风波困扰,在26岁至36岁的鼎盛时期,赵明诚与李清照屏居青州故里。
    在这期间,赵明诚任过淄州、莱州的地方官。因为这些地方距离青州不远,回家也方便。赵明诚做官自然会有收入,但两人几乎把钱全都用在了对金石的研究上,就连李清照也跟着紧衣缩食。人的精力有限,所以在这个阶段赵明诚纳妾的可能性不大。因为青州对于李清照来说,是一首超凡脱俗的宋词,是她记忆里最幸福的田园梦。所以她才发出了“甘心老是乡矣”的感慨。
    男人纳妾,可能不止纳一个。如果这时候冒出个第三者或第四者,青州的画风一定会变。才思敏捷的人也一定敏感,尤其是女人,很容易成为一个醋坛子。妾的地位不如妻,而且若论玩高雅,小妾肯定不是诗词皇后的对手。但是本属于二人的世界一旦有别人参与进来,心里总会不舒服。如果夫君雨露不均,就免不了争宠。女人争宠本就是一件相互糟践心情的事,若是再遇到个硬茬,饭都难以下咽了,哪还有心思在乡里待下去呢?两个人在一起时,乡下是净土。多个人在一起时,乡下净是土。
首页 本页[1] 下一页[2] 尾页[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煮酒论史 最新文章
谈谈历史,看上至千年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
亚历山大是中国人?
秦桧是不是被诬陷,乃至千百年来一直替人背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历代研究《穆天子传》西行线路的死穴
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保卫司马南
(第四篇)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万年历史,不会造飞机火车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1-10-29 13:35:34  更:2021-11-14 22:56:28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