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购物 网址 日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视频推荐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日历2023  日历2024  日历2025  日历知识  | 每日头条  视频推荐  数码知识 两性话题 情感天地 心理咨询 旅游天地 | 明星娱乐 电视剧  职场天地  体育  娱乐 
日历软件  煮酒论史  历史 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春秋战国 三国 唐朝 宋朝 明朝 清朝 哲学 厚黑学 心理学 | 文库大全  文库分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钓鱼 双色球 戒色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足球 nba 象棋 体操
    
  首页 -> 煮酒论史 -> 英国人在18世纪时为什么这么强,其来由是 -> 正文阅读

[煮酒论史]英国人在18世纪时为什么这么强,其来由是

作者:张胜安魁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十八世纪前后的英国有一种特殊军种,这些军人的头上戴着红色的三角帽,身上穿着同色系的统一服饰。因为这些人身上所穿的衣服都是红色的,人们习惯性的把他们称之为红衫军。

    又因为他们穿上衣服以后的样子与小龙虾非常相似,所以也被称为龙虾兵。

    他们的战斗力超强,但凡有他们所在的战争,几乎都凯旋而归。那么,这种军队起初到底是怎么来的,他们的战斗力为什么会那么强呢?


    
    英国的红衫军服饰

    说起红衫军的起源,就不得不说到英国曾经发生的内战。大概在十六世纪中期,英国国王查理一世,要求所有的英格兰人更改自己的信仰,改为信圣公教。

    查理一世的这个决定,使得原本就不太稳定的国内变得愈发混乱,甚至还因为信仰问题发生内战。其实早在更改人们信仰前,查理一世就犯了一个错误,他作为英国的国君,却迎娶了罗马天主教的公主。

    正是因为他的这个错误决定,使得他的臣民都不臣服他的信仰。强行更改臣民的信仰,更是激怒了英格兰教会,引起英格兰人叛变。

    在内战发生的时候,查理一世为了解决战斗的经费问题,特地召开国会,希望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办法。可能因为查理一世平时没有处理好与国会之间的关系,当查理一世提出问题的时候,议员们不但没有帮忙解决,反而对这位国王冷嘲热讽。


    
    查理一世

    不管查理一世的行为是对是错,他都是一国之君,面对议员们的讽刺,查理一世自然是非常生气的。为了替自己找回面子,他带着军队,直接逮捕了五位具有代表性的议员,想要以此扳回一局。

    可是,事情却没有按照查理一世的计划来走,他虽然逮捕了五位议员,却没有成功带走。

    有了这一次明显的对峙,国会与国王之间算是彻底决裂了。为了扳倒国王,国会开始招募军队,并且开始和国王对战。

    在双方势力战争期间,有一位将领在短时间内拿到了大量的兵权,并且重新建立了“新模范军”。因为是内战,所有士兵的配备高度相似。为了区分国会军队与国王的军队,国会决定更改自己的服装。

    当时国王军队穿的衣服是白色,国会干脆就把服饰改成红色。正因为“新模范军”身上所穿的衣服是红色,人们才会称他们为红衫军。


    
    红衫军在战场上的前进方式,类似于大家在电视上看到日本敢死队的前进方式。不过,真正的敢死队与红衫军在细节与效果却有很大区别。

    敢死队之所以被称为敢死队,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因为他们真的不怕死,而是那些士兵都是被迫的,士兵们登机后直接被绑在座位上,根本没有办法逃走。

    为了赢得一线生机,也为了让自己的家人得到优待,这些被绑在座位上的士兵们,只好开着飞机主动去撞击比他们的飞机强上不知道多少倍的美国战机。

    和敢死队完全不同的是,红衫军上战场靠的不是强迫,而是本身过人的勇气以及坚定的军事素质。而他们之所以所向披靡,也不是靠以卵击石的打法,而是靠各种精良的装备。


    
    红衫军在战争上的前进方式

    红衫军作为当时最前卫的军队,首先在选择兵源方面就非常严格,这样才能为红衫军选拔出最为优秀的士兵。从社会层面来讲,社会生产力的产出也要非常稳定,只有这样,当国家需要征军的时候,才有足够的青年前去当兵。

    从兵士的军事素质来看,每一个士兵都必须掌握队列和基本的战术等,才能被成功选入。其次,领军的将领也要具有非常高的军事素养,在这种背景下,军事院校起到了真正的作用。

    但凡从军事院校毕业的,个个都是顶尖的军事人才。别说武器质量,就连后勤也必须得到足够的保障,只有在各方面配合完美的情况下,这些红衫军才能在战场上成为敌人的恶梦。
    在战术方面,红衫军采用的是线性列队,在号角声中,一排排士兵在战场上缓缓推进,只要还有一人,任何队员都不会退缩,一直到击败对手为止。在十七至十八世纪,这种打法被称为“排队枪毙”。


    
    一排排士兵在战场上缓缓推进

    在英国使用“排队枪毙”的打法时,其他国家在配备和行军方面都还处于比较封建的时期。哪怕其他国家的军队已经拥有同样先进的武器,还是无法达到红衫军的战斗力。

    光有先进的武器远远不够,面对敌人的长枪短炮,不惧对方手里的武器,在没有任何挡板的情况下直面敌人的枪口,除了需要有过人的勇气以外,还需要有严明的军纪。

    经过了多次战争的红衫军,早已经成为所有军队当中的精锐。再加上他们手中拥有最先进的武器,背后还有强大的保障系统,就算说他们是全世界最强的队伍也毫不夸张。

    作为众多侵略过中国的国家之一,中国在清朝也吃过红衫军的大亏。仅仅不到一千人的红衫军队,竟然击溃了清朝上万名士兵。大家可能觉得对方之所以能够让清军吃那么大的亏,完全是因为清朝士兵实在太弱了。

    在鸦片的腐蚀下,清军的战斗力实在太低,再加上原本劲头满满的八旗军严重腐败,更是进一步降低了军队的战斗力。


    
    红衫军入侵清朝

    事实上,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原因而已,英国确实倚仗高科技让清军吃过亏。可是,红衫军那一次战胜清军,却不是依靠火器,而是白刃。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候,清军在八里桥再次败给英军。在那一次战争中,还是有很多人都以为清军是败给了英军的炮火,却不知道双方其实同样有近距离交战。通过近距离交战,完全可以看出清军在各方面与英军之间的距离。

    正是在红衫军的全力出击,才有了英国不断壮大的版图,让英国彻底成为了一个强国。如今,红衫军虽然早已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属于红衫军的辉煌,却永远都不会消失。
    以我之见,英国人如果放下高科技和枪炮,或许也是一个战斗力很强的冷兵器部队,但是凭借着手中的枪炮和各种高科技,以及士气,这种来自于海洋的强大气质,以及对于清朝的国势衰弱的准确把握。
    由此,则形成了这支红衫军的百战百胜的气质,以及时代赋予英国人的那种大国地位的国势。
    我最近觉得,在哪个时代,方队的阵型和火枪的配比能发挥最大的杀伤力,这个和古代西方战阵推进的方式一脉相承,在火器的加持下,战阵重新发挥出了强大的力量,能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杀伤力,并且在工业化的加持下,后勤能源源不断,这也就是近代西方军队能在世界范围内畅行无阻的物质基础和现实支撑。
    这个在近代的西方军界已经广为采用,欧洲相互争斗的最广泛战法就是这种火枪队列。
    我收藏的本文以亚伯拉罕平原之战为例,详解一下燧发滑膛枪时代线式战术的武器特点、战术形式及组织纪律,重返200多年前的战场,来详细的解读排队枪毙战术的经典所在。
    线式战术的经典之战
    1759年9月13日,魁北克城外的亚伯拉罕平原,4500名由正规军与民兵混编而成的法军,排成标准的三列队形,士气昂扬地向着敌军前进。在战场的另一侧,4400名身着猩红战袍,头戴三角帽,腰挎子弹袋,手握滑膛枪的英军严阵以待(两军具体人数学术界有争论,本文选用的是普遍认可的数字)。两军相距400码(约365米)时,法军首先开火,随着凌乱的枪声及枪口腾起的白色烟雾,前排英军应声倒地。然而,英军的阵线并没有动摇,后排士兵直面敌人的枪口走到前排。
    英军指挥官下令,在看见敌人的眼白之前禁止开枪。当两军接近到30码(约27米,学术界另一种说法为40码)时,英军终于开火了。英军一轮齐射给法军以重创,再一轮齐射令法军阵线动摇。风笛和战鼓声响起,英军士兵在喊杀声中发起了冲锋,法军被彻底击溃。
    这是滑膛枪时代线式战术的经典之战,被誉为“排队枪毙”战法典范的亚伯拉罕平原之战。它发生在“七年战争”魁北克战役期间,是英法之间决定北美殖民地归属的关键一战。是役,不仅全面展现了滑膛枪时代线式战术的特点,更展现了双方尤其是英军的英勇气魄。战场上,双方主将都身先士卒,英军主将沃尔夫少将更是换上士兵服装,手握长枪参加战斗,最终身中三枪不治而亡。由此,艺术家创作出了名画《沃尔夫将军之死》。据称,此画在伦敦公开展出时,有观众深受感动,竟然昏厥过去。
    要理解“排队枪毙”的战斗场面,首先要回顾一下那个时代士兵手中的武器。

    燧发滑膛枪的优与劣
    18世纪中叶,欧洲各国步兵装备的都是燧发滑膛枪,各国滑膛枪的原理及构造没有太大差别。以法军装备的1777式燧发滑膛枪为例,全长151厘米(身管长112厘米),口径17.5毫米,采用前装药滑膛枪管,装备以黄铜为材质的击发机,枪管用扣环固定在枪身上便于更换。
    命中率低,是当时滑膛枪的主要缺点。滑膛枪弹丸与枪管之间的缝隙太大,是造成命中率低的首要原因。由于黑火药燃烧后会在枪管内留下许多残留物,在激战中,这种残留物没时间清除。为了不妨碍射击,当时的解决办法就是使用较小的弹丸。一般,弹丸与枪管间的缝隙在2至2.5毫米之间,在保证火枪装填顺畅的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射击的命中率。
    缺乏训练,是命中率低的又一重要原因。当时,大多数欧洲国家的军队,射击训练的重点是,让士兵学会如何装填弹药,如何进行齐射。至于如何命中目标,主要靠士兵在实战中体会。据法军士兵回忆,在拿破仑当政后,才有实弹射击训练。1800年,法国陆军大臣贝蒂埃将军签发命令:法军新兵必须接受装填、操枪、瞄准、射击方面的训练,要保证上战场前实弹射击过几次。然而,在执行过程中,法军并没有足够的弹药和时间来保证这些训练。英军在这方面做得较好,但也只是进行30发实弹和50次无弹丸的射击练习。
    当时,普鲁士军队曾用普、法两国的滑膛枪做过一个射击试验。普军用1782式滑膛枪,对一个3.05米×1.83米的靶子,在100步(1步=76.2厘米,100步约为76米)的距离上射击100发,命中60发;在200步(约152米)的距离上射击100发,命中40发;在300步(约228米,下同)的距离上射击100发,只命中25发。用法国1777式滑膛枪射击,成绩也好不到哪去。考虑到战场环境,诸如烟雾、恐惧、噪声等因素对士兵心理的影响,战场上的实际命中率比试验时还要低得多。一个500人左右的步兵营,在100码(约91米)的距离上进行两次齐射,理论上,可以命中500至600发。然而,根据各国军队的实战经验,在战场上能命中150发就已经是很好的成绩了。当时,滑膛枪理论上的有效射程为300步,实际上,在这个距离上射击,无异于在浪费弹药。
    可靠性差,是当时滑膛枪的一大弊病。激战中,整个装填开火的过程,会出现许多问题。例如,击发槽内的火药没有引燃主装药,火石用旧了忘记更换,枪口残留物淤积过多等等。据统计,在长时间交战中,滑膛枪不能击发的几率高达20%。
    既然滑膛枪精度差,可靠性也不行,索性用弓箭如何?毕竟在冷兵器时代,著名的英格兰长弓手,曾在英法百年战争的战场称雄。这里,我们还是要认识到,热兵器巨大的杀伤力比冷兵器时代的箭镞在破甲杀敌的能力上,有本质的飞跃。滑膛枪作为火绳枪之后的一代热兵器,虽然比不了下一代的来复枪,但威力已经不弱,排成三列横队,就可有效地对抗敌军的冲锋。加上火器的使用,使得人力因素在武器威力方面的影响大大降低。因此,滑膛枪手训练难度和时间远远小于弓箭手。滑膛枪的这些综合优势,亦非冷兵器时代弓箭可比的。
    线式队形战术的战力
    鉴于滑膛枪的技术局限,线式队形战术应运而生。简单地排成几排,看似没有任何战术可言,其实,这就是那个时代最有效的战术。“火力不够,密度来凑”是这一战术的要诀。标准的线式队形,是三列或两列战斗横队。当部队以三列横队展开时,三列步兵依次齐射,后退装弹,再次齐射。每一列士兵分别保持站姿、跪姿、后退装弹的姿势。这样的阵型能弥补滑膛枪射速和精度的不足,保证火力的密度与连续性。
    以普鲁士军队为例,普军以步兵营为单位,每个营编有18个排,每个排编有24名士兵。行军时,部队通常沿道路按顺序排成营纵队,一个营接着一个营行进。营内的各个排,均按照顺序排成三列横队行进(每列八人,包括两侧的一名军官和一名士官,各列间距约1.5米),各排间前后间距约为20米(正好是一个步兵排展开成战斗队形的宽度)。这是为了快速转换成战斗队形(纵列变横列)而专门留出的。三列队形,也可简化为两列。向战场开进的途中,普鲁士军队往往将步兵编成二路纵队,每路纵队就是战斗中标准的两条战斗横队中的一列。
    线式队形战术的要点,在于保持严整的队形,以齐射的方式集中火力。队形的意义在于,保持火力在空间上的密度,而齐射则是确保火力在时间上的集中。山于双方均采用线式战术,在互相接近、开火的过程中,就如同死刑犯排着队等待被枪决的情形一样,“排队枪毙”的叫法由此而来。然而,要让士兵们变成能面对“排队枪毙”的部队,必须有严格的纪律,而严格纪律的养成要依靠长期训练。士兵的一切行动必须完全服从作战指挥,士兵必须害怕军纪甚于害怕死亡。要求士兵们能排列成整齐的队列,并在枪林弹雨中不断前进,没有指挥官的命令不准还击,这种战斗模式把军人的勇气和纪律水平发挥到了极致。队列的前进、停止、射击等动作必须整齐划一,保持一致。个别士兵面对敌人的枪口退缩或者逃跑,会产生群体效应,动摇阵列,甚至引发整个阵列的崩溃。训练主要是要求士兵齐步前进,协调一致地进行射击,并能迅速装弹射击。相反,对于士兵的单兵射击的准确性反倒不那么关注,因为当时的燧发滑膛枪打不准是正常的。
    这种听从命令的训练方式,渗透到各个层面的各个细节中。吃饭、睡觉、着装、礼仪、走路等日常生活细节,均列入考查范围,一旦违反便会遭到棍棒等惩罚。在长期高压之下,士兵把服从命令当成一种本能。从立正、稍息、齐步走、向左(右)转,到持枪、射击,士兵们反复操演,直到达到成百上千人整齐划一的效果。今天,许多人认为,军队的队列训练没有实战意义,可是在那个时代,队列训练却是完全从实战角度出发的,整齐即为战斗力。
    英法两军的排枪对决
    了解了兵器战阵,我们可以进一步感受一下,在亚伯拉罕平原战役中,英法两军将士英勇作战的故事。
    魁北克城是当时法国北美殖民地的首府,也是英军主攻的目标,位于圣劳伦斯河北岸的一个制高点上。城西面是亚伯拉罕平原,平原边缘由悬崖状的河岸拱卫。弗伦湾(今沃尔夫湾)位于这个53米高的悬崖的底部,在魁北克城上游三公里的地方。由于法军主将蒙卡尔姆将军没预料到英军会从这里登陆,所以防守并不强。其时,英军主将沃尔夫得到一个情报:有一条隐秘的山路可直达山顶。于是,1759年9月13日,他率领人马,逆流而上,来到弗伦湾,之后攀岩而上,准备迂回包抄魁北克城。
    线式队形的战斗需要构筑三人纵深的战线,而战线需要开阔的空间,通常延伸超过一英里(1.6千米)。英军需要分兵2300人在南北两翼,以防备敌军侧翼突破。这样,正面战线只有2100人。由于人数少,英军无法组建标准的三列队形,因此英军阵线只有两列,前后相距三英尺(0.91米)。沃尔夫命令士兵将两颗子弹装填进枪膛,这样火力可以加倍。
    此时,法军面临两种选择:要么在城内死守等待增援,要么在英军的后续增援赶到前与之决战。法军统帅蒙卡尔姆将军决定:不再等待,策马率领2600多名正规军及1800多名民兵出城迎敌,以标准三列队形前进。法军走的是上坡路,山坡被围墙、池塘、沟壑、灌木丛分割,保持队形很困难,完整的队形被分解成一个个小组。
    英军严阵以待,两门六磅火炮开始向法军开火。在距离英军400码(约365米)时,法军开始射击。尽管起初效果不理想,但随着距离缩短,给英军造成的杀伤越来越大。法国人继续向前推进,每前进十几米就向英军射击一次。此时的英军仍顽强地站立着,既不后退也不射击。甚至当法军迫近到三四十米的距离时,他们仍保持着惊人的忍耐力,不少部队已有近四分之一的人被击倒,但他们还是屹立不动。当法军在30多米的距离上再次发射了排枪后,沃尔夫命令英军向前移动,而此时的法军正在重新装弹。到了37米时,英国军官们抽出战刀下达命令:“开火!”全线英军突然进行了第一轮齐射,枪声震耳欲聋。法军总指挥蒙卡尔姆说,“这是我在战场上从未见过的,想来也是有史以来最可怖的排枪!”
    在燧发枪齐射下,成片的法国士兵中弹倒地。英国步兵按照严格的作战操典,有条不紊地装弹,射击。当法国人还没来得及从第一次打击的惊恐中恢复过来时,再次遭到猛烈齐射。10分钟内,英军连续实施了两轮齐射,就是这10分钟,彻底决定了这次会战的命运。法军在第一轮齐射中被击倒了530人,第二轮又被击倒了700至800人。法军战线开始崩溃,陷入空前的混乱。当风笛声响起时,英军开始上刺刀发起冲击,慌乱的法国士兵完全丧失了斗志、在旷野上四处溃逃。法军的指挥官蒙卡尔姆将军在战斗中身受重伤,撤回魁北克城当晚伤重而亡。
    以我之见,英军在欧洲战场以线性战术称霸,然后再全球范围内与各兄弟国相互约伴瓜分世界,乘大清印度气势衰弱之际,大肆逞能称霸,然后撑起日不落的霸名,称霸了全世界。
    @张胜安魁 2022-01-04 17:41:41

    我觉得组织纪律性决定战场胜负
    400码虽已超出当时滑膛枪的有效射程,但随着部队前进,两军距离不断缩短,英军伤亡不断增加,已近700人。这一伤亡数字已接近英军总数(4400人)的六分之一。要是考虑到英军正面只有2000多人,伤亡就达到三分之一了。可想而知,当时英军面对的敌军火力多么惊人。这种情况下,英军队列仍保持完好,坚持到敌军迫近到40码(约37米)才开火。英军忍受住了战斗前期30分钟的不断伤亡,而以两轮抵近齐射打垮了法军。是役,英军获胜的关键,在于指挥官沃尔夫将军的刚毅。当然,也离不开英军士兵严明的纪律,在敌军不断的火力杀伤之下保持严整的队形,以军人的无畏精神等待最佳战术时机的到来,并一举赢得胜利。
    随着武器装备的演化,射击精准、射速提高的来复枪问世后,步枪杀伤力急剧提高,这使得线式战术的伤亡大增。保持队形发扬火力的优势,无法弥补更大的伤亡损失,这个战术就逐步落伍了。机枪问世后,步兵战术彻底变革,一战索姆河战役中,面对马克沁机枪组成的火力网,英军密集队形的冲锋,一天内造成六万人的伤亡,这也昭示着线式战术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这种排队抢毙看似没有战术,但实际上却是当时最先进的战术,没有任何同时代的战术能够与其相提并论。以下几点知识点可以帮助题主理解,为什么当时人们要使用如此难用的火枪,实行看上去如此愚蠢的战术。

    关于为什么大规模使用装填繁琐、精度极差的滑膛枪:
    1.滑膛枪的杀伤力远远超过弓弩和其他投射武器,只要命中基本可直接造成对方退出战斗,并且能够有效穿透各类铠甲,简单来说,虽然命中率差,但是蒙到了就是暴击,多半还是即死。
    2. 滑膛枪的训练极其简单,训练一个滑膛枪手的时间远远低于训练一个弓弩手数倍,并且几乎对身体素质毫无要求,只要能机械式的重复装填动作,你就是一个合格的滑膛枪手。滑膛枪的枪管和弹药制造在技术成熟后也较弓弩更为简单、迅速,制造铅弹只需要造一个高塔,然后让铅水从高处滴下,铅会在空中自然形成圆形,落地时已冷却为固态,而制造一支箭却麻烦许多。

    
    滑膛枪的有效射程不超过180码,看起来很短,但也超过当时常见的弓弩和其他投射武器,英格兰长弓等特例不在此类,然而训练一个长弓手的资源足以训练五个甚至更多的滑膛枪手。图为拿破仑时代滑膛枪的命中率曲线,可见在100码内相当有效,而在50米以内杀伤效果是毁灭性的。注意A曲线,该曲线为普鲁士军队在理想靶场环境下的命中率,在150码的距离处命中率接近60%,而其他曲线为包含烟雾、恐惧等干扰因素后的实战命中率。这张曲线图也解释了为何双方的交战距离如此之短,因为越近命中率和杀伤效果越高,如果在远距离首先开枪射击尽管可以造成一些杀伤,却难免在装填的过程中被敌军迅速拉近距离来上一轮凶狠数倍的反击。而如果直接冲到过近的距离,敌军发起的先制射击又会让我军损失惨重,因而在实战中,双方开始接战的距离通常在150码左右,随后再根据后续发展伺机而动。

    

    4.滑膛枪只要加装刺刀(前期为直接插进枪管的型号,后期为不影响射击的套筒式,如图)即可成为类似长矛的近战武器,而长矛是最适合密集队形使用的武器,长矛与方阵相配合的威力在无数场战争中都经受过检验,即使冷兵器部队逼近,也未必能在近身相搏中对线列步兵队形成优势。刺刀的出现是线列战术走向成熟的标志,见下方的追加部分。

    
    密集队形便于指挥和保持组织,任何军队只要失去组织都将毫无战斗力,而密集队形无疑对整体士气的提升有极大帮助,同时在通讯基本靠喊的时代,密集队形也给予指挥官实行各类战术的可能,例如横队向左转90度以左端为头,转为攻击纵队进行快速穿插。始终记住,有组织的军队才有战斗力。图为一次复杂的变阵:法军由行进队列迅速展开为横队,随后再变为空心方阵。如果采用散兵队形,在没有无线电的时代,这种变阵和战术的实施根本无从谈起。

    
    实际上线列战争并不是完全没有掩蔽,只不过绝大多数电影中描述的是野战和遭遇战。在实际的战争中,矮墙、战壕、栅栏和拒马刺等工事的使用是非常频繁的,其中以矮墙最为常用,它不影响士兵站在后面装填,却可以遮住从腰部以下的部位。图为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要塞工事,非常有效,当然,因为太过有效,敌军通常不会傻乎乎的与你对射,而是远远的放炮或直接发起白刃冲锋。

    为什么说这是一种当时最先进的作战模式?
    1. 线列步兵在白刃战中的战斗力丝毫不比任何专业的冷兵器部队差,甚至在训练和体能素质完全不如对方的时候依然如此,专业的冷兵器部队在向线列步兵发起冲锋的过程中就会遭到1-2轮甚至更多次的射击,造成大量减员和巨大的士气冲击,等到接战的时候,常常在人数上已经处于劣势并且陷入恐惧,而采用密集队形的线列步兵上了刺刀,从正面看就是一个刺猬样的长枪森林——这是冷兵器时代战斗力最强的作战形式。
    2.线列步兵在远距离火力投射上也不逊色于任何专业的弓弩部队,就整体精确度、杀伤效果和有效射程而言并不处于劣势,当时的弓箭手和弩手实际作战距离不超过100码,而在这个距离内线列步兵的齐射完全能够全面压制对手。八里桥战役时,清军的满蒙骑兵乃是冲到线列步兵阵前30米处进行骑射的,被打成DOGE也是理所当然。
    3.线列步兵甚至在面对骑兵时也不处于劣势,原因在上面的第5条已经讲述过,此外,受过训练的线列步兵还能够迅速转换为空心方阵队形,骑兵在面对这种方阵时几乎束手无策。
    4.线列步兵的成本极其低廉、训练极其简单,成本上的优势使得其在对抗传统部队时几乎总是有数量优势,因而总是在战场宽度上拥有优势,换句话说同样战斗力的两只军队遭遇,线列步兵的宽度总是超过对手从而能进行合围或抽调部分兵力进行迂回穿插。

    总结来说,这是一种战斗力更强、成本更低廉、效益比更高的战术,尽管他看起来很蠢,但无疑是中世纪之后——直到克里米亚战争和普法战争之前最先进的战术,甚至就在一战当中也继续阴魂不散。

    其实线列战争这种看似排队抢毙的战法实际上也有很多精妙的战术策略,并不是框起来A过去干个痛快这么简单,比如说:

    
    听口令统一齐射的实战效果要优于自由射击,尽管”装完了第一时间射击,不用等口令“的后者理论上能发射更多次,但是在士气杀伤效果上,身边时不时倒下一个人,跟一下子倒下一大片相比,刺激程度是完全不同的。听口令统一射击也更便于把握关键时机,如对方冲锋时在50码左右的一次齐射可以造成毁灭性的杀伤,而自由射击则毫无此机会。图为最可怕的三排齐射,第一排跪地,第二排半跪,第三排站立同时听口令射击,随后全部站起装填——或直接冲锋/反冲锋。诚然这种三排齐射后将会是很长的一段火力真空,但同时这也是在给敌军一个信号:亲,你还等下一轮吗?

    
    著名的三段射击,第一排射击后将枪械交给后两排装填,然后再传递给第一排继续射击,此战术在需要持续火力的场合经常被使用,还有一种被称为徐进射击的变种,即第一排射击后原地装填,第三排走到最前面射击后原地装填,然后第二排走到最前面射击后原地装填,能够在持续射击的同时向前缓慢推进,直到抵达冲锋距离进行白刃战。

    
    妖孽的空心方阵,线列步兵可以迅速从横队收缩转换为这种空心方阵,可全方向射击无死角,因为没有前与后的概念,也不会被包抄或绕后,骑兵也因此失去了其最大优势,数个空心方阵互相间还能形成交叉火力。如果骑兵侥幸突破了空心方阵,他也只会冲进方阵的中间被全面包围。这是近代步兵对抗骑兵最有效的阵型。对抗数量远超自身且四面八方都是的冷兵器军队(如土著)时效果也相当拔群,当然,方阵也有致命缺陷:如果对方有远程火力或者大炮,死起来会有种别样的酸爽。图为《滑铁卢战役》中内伊的法军骑兵部队冲击英军桥段,落得惨败,拿破仑在剧中高声斥责:“没有步兵支援的骑兵能干什么?我连一分钟都不能离开阵地吗?你们脑子进了水?”而实际上如果运用得当,骑兵优势者将可以逼迫对方摆出难以发挥火力且毫无机动性的空心方阵,随后用步兵压上,乃至用炮兵轰击造成极大伤亡,并且降低我军步兵的损失,如果对方重新展开线列队形与我军步兵交战,骑兵部队则可绕至侧翼或后方拔刀冲锋。这种兵种间的紧密协同是拿破仑时代战争的精髓所在,远远称不上是毫无战术。

    
    喜闻乐见的弹道学


    而实际上早在这个火炮还在发射实心铅球的时代,炮兵们就已经统治了战场。前膛加农炮发射的实心铅球打在地上会像打水漂一样跳来跳去,把一整条线上的步兵打成渣,在理想的入射角度下(不考虑不实际的侧翼横射)一颗打进三列横队的炮弹可以瞬间击杀6个步兵,而炮兵凭借较远的射程能够集中全部火力打击一点,当前线步兵们顶着巨大的精神压力互相排队抢毙时,炮兵就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集中打击哪里,哪里就几乎必然会被撕开口子,随后就是骑兵和进攻纵队长驱直入、侧翼包抄、绕后爆菊不亦乐乎。这意味着炮兵在战术实行当中并不是类似猎兵那种‘制造杀伤’的角色,而是战术实行的根本条件,不外乎拿破仑对炮兵的集中使用和快速机动如此重视。第二张图是丧心病狂的榴散弹,乃是一种后期型号的弹种,相信这张图已经很好的表现出了炮兵的巨大威力。然而若没有成排的线列步兵撑起有条有理的战线,炮兵的使用也就无从谈起。

    
    骑兵在拿破仑时代的战争中已经居于次要地位,其原因已经在上面提到过,任何胆敢正面冲击步兵阵线的骑兵下场只有死路一条,然而骑兵能够快速机动的优势使其可以迅速出现在任何需要“最后一根稻草”的地方,只要战线出现漏洞,骑兵就能极大的扩大战果,乃至引起整条战线的连锁崩溃,此时唯一能够与敌军骑兵相抗衡的,只有友军骑兵,因此拥有更多骑兵者仍然掌握着极大的优势,当然,如果你的步兵甚至不够填满与对手同等宽度的战场去与对手排队抢毙、僵持消耗,骑兵也就没有可供发挥的舞台。

    线列步兵只是拿破仑时代战争中的一个兵种,他的普遍应用和线列战争模式的使用与当时的其他兵种乃至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等很多领域都有牵扯,不过在这里铺开来讲就扯的太远了。

    总而言之,在当时,没有比这个更加不蠢的战术。滑膛枪已经被证明是当时最先进、性价比最高、杀伤效果最好的神级武器,它完全配得上让人们专门使用一种以它为核心的、使它发挥出最大效力的战术,而这就是线列战术。因为很重要,所以要说两次:它配得上。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煮酒论史 最新文章
谈谈历史,看上至千年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
亚历山大是中国人?
秦桧是不是被诬陷,乃至千百年来一直替人背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历代研究《穆天子传》西行线路的死穴
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保卫司马南
(第四篇)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万年历史,不会造飞机火车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2-01-08 14:37:13  更:2022-02-28 16:32:45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