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购物 网址 日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视频推荐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日历2023  日历2024  日历2025  日历知识  | 每日头条  视频推荐  数码知识 两性话题 情感天地 心理咨询 旅游天地 | 明星娱乐 电视剧  职场天地  体育  娱乐 
日历软件  煮酒论史  历史 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春秋战国 三国 唐朝 宋朝 明朝 清朝 哲学 厚黑学 心理学 | 文库大全  文库分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钓鱼 双色球 戒色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足球 nba 象棋 体操
    
  首页 -> 煮酒论史 -> 宋真宗十二相---深入历史背景人物内心,走进真宗朝代十二位宰相的人生 -> 正文阅读

[煮酒论史]宋真宗十二相---深入历史背景人物内心,走进真宗朝代十二位宰相的人生[第1页]

作者:zyl111ok
首页 本页[1] 下一页[2] 尾页[5]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王钦若传:一代权奸的奋斗史 ------宋真宗十二相系列之王钦若
    “权力绝不是说一纸公文就能让你荣辱升迁的某个职位,也不是某种能让你实现人生价值的行为快感,权力的实质是看你在多大程度上控制和影响他人乃至整个社会的精神生活。”
    ----电视剧《黑冰》经典台词
    974年,濠州街头,一群人高马大的男孩正在围着一个瘦弱的男孩一顿拳打脚踢,伴随着刺耳的谩骂声:“没爹的野货!看我打爆你脖子上的瘤子!”。忘我得欺凌着王钦若的男孩们没有注意到街道上四散而去的人群,直到自己的后背感受到火辣的剧痛----那是挨了一闷棍的结果。男孩们还没有机会转身确认来者何人,就各自被几个兵丁按在地上,为首的提刑司还没有走到跟前,呵斥声就先到位了:“再让我见到你们,有一次打一次!都给我滚!”。
    幼年受到欺凌者不在少数,但像王钦若这样能瞬间见到复仇的真的不多。男孩们作鸟兽散后,提刑司走到王钦若跟前,开始摸头安慰他,于是谜底揭晓:“好孩子,回家后要记得给你爷爷说刚才的事情哦。”王钦若幼年丧父,在濠州当判官的爷爷王郁一直带他到大,官大一级,判官是提刑司的直属上级。十二岁的王钦若还不太有官僚体制概念,却非常直观的体会到权力的滋味。
    【续贴】家里有权有势,嗅觉灵敏的小孩们纷纷攀附上来,被人簇拥的感觉很享受,但心思细腻的王钦若并未因此飘飘然,而是将精力用在揣摩每个人的特点上面。学堂中的小孩感受到跟王钦若聊天很舒服,却也总像跟他隔着一层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从小在爷爷身边长大,王钦若见过衙门、见过官吏、也见过众生百态,书本里的是非善恶讲的分明,但现实世界却充满灰色地带。在学堂中的“优等生”摇头晃脑背着经文的时候,王钦若在意的已经不是少年口中的对错,也不全是成人眼中的利弊,而是在谙熟规则洞察人心之后找到自己,然后享受这种意识和认知超出常人的感觉,从而将这种认知转化为影响力,凌驾他人之上。
    【续贴】“爷爷,我注意到,张员外的义子有个哥哥,去年南征的时候战死了,我好像记得知州有令,‘家中有阵亡将士者可减免赋税一年’...”。听到17岁的孙子王钦若的这番话,王郁楞在原地看了他很久。为官近五十年,王郁已经数不清处理过多少大大小小的案件,见了多少形形色色的人。透过孙儿的话解读背后的信息,王郁将他的孙子一眼看个底透:
    他近期正准备判处张员外逃税一案,前些日子见他跟自己孙子有些来往,想必是对自己的孙子有些“渗透”。人治社会,自上而下的号令就是第一准则,拿知州来压自己,就不得不听;“家中有阵亡将士”,没说直系亲属还是远亲,里面可操作空间就大。孙子王钦若年纪轻轻就吃透了这一套,尝到点甜头就可能刹不住车,走上钻营取巧的邪路。爷孙隔代亲,王郁给予王钦若的溺爱多,责骂少,他自感已经管束不了自己的孙子,在临终前,带着忧思给家人留下了预言:“我之后,后人必有大兴刑狱的人,我预感可能会在我孙子这一辈出现。”
    “吾历官逾五十年,慎于用刑,活人多矣,后必有兴者,其在吾孙乎!”。
    -----《宋史·王钦若传》
    一个走到人生终点,一个初出茅庐,此时的王钦若品不出爷爷的远虑,倒有摆在眼前的近忧:爷爷在地面上风光无限,但做到头也只是个八品小官。当今天子太宗皇帝跟辽国开战之日近在眼前,如果能够抓住机会展示自己,说不定少奋斗几十年。可是,一介布衣面见天子,谈何容易?18岁的王钦若却一步步将别人眼中的笑谈变为可能。
    他只身一人从濠州前往太原,每到一处驿站,就靠着识人的本领跟差役打成一片,在闲言碎语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直到摸清天子出行的时间、路径、安保措施和关键人员。通过一层又一层的渗透,王钦若顺利将自己精心准备的《平晋赋论》送到宋太宗赵光义面前。心满意足的王钦若回乡等待自己被重用的消息,可一等就是好几年。-----赵光义或许真的看上了这个年轻人,但如果靠着这样的手段就能得到重用,自己精心改良的科举制度岂不成为废纸?
    《平晋赋论》石沉大海,王钦若看明白了自己该做什么:自己从小其貌不扬,靠着背景得到读书的机会,他一路走来,得到的正向反馈不多,却也磨练出了韧性。他看的明白世态、读的透人性,也能看的穿诗文歌赋中的相通之处。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司马懿诈病十年,王钦若在浩如烟海的古籍中隐忍、沉静,将自己化作无形的水,来适应这个时代。太宗喜欢飞白,他就苦练飞白,太宗想看文风淳厚的东西,他就化作淳厚的诗人...淳化三年(992年),30岁的王钦若一举登科成为状元,大喜之日,自感“大器晚成”的他与友人纵情饮酒作乐,却被太宗知道,一怒之下撤掉了他状元称号。遭遇这一挫折,清醒过来的王钦若恢复了头脑清晰的状态:太宗的朝代不适合自己,但太宗已到暮年,自己这些年先蛰伏起来,等待时机。
    至道二年(996年),开封大旱,当时还是开封府尹的宋真宗没有多想,立马减免开封下属十七个县的田税,你的好心在别人看来就是收买人心,宋太宗“不悦”,下令调查此事。龙颜震怒,惊惧交加的宋真宗像被丢进了一个冰柜,如果没有被人“解冻”,自己将就此跌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大领导的态度已经传达,官场老手们纷纷跟进落实,绞尽脑汁去罗织宋真宗擅自减免百姓田税、收买人心的蛛丝马迹。绝望中,宋真宗惊喜的看到一个名叫王钦若的小官站了出来:“田实旱,开封止放七分,今乞全放。”此言一出,满座皆惊,而宋真宗则彻底记住了这个为他“仗义执言”的小官。短期投机还是长线投资,要看一个人的眼光和定力。在大家还在暮年的太宗身旁吹捧升平盛世的时候,王钦若没有急于跟风,而是冷静分析局势,然后在宋真宗最需要有人雪中送炭的时候,抓住机会孤注一掷,完成对这位储君的押宝。
    “帝以其事语辅臣曰:‘当此时,朕亦自惧。钦若小官,独敢为百姓伸理,此大臣节也。‘“
    ----《续资治通鉴·宋纪十九》
    回报来的比想象还快,第二年(997年),真宗继承大统,一把将王钦若调回京城,委任太常丞、三司属,成为朝廷命官。可王钦若的欲望远不止于此,有次下属毋宾古汇报:百姓欠的赋税,从五代就开始了,一直累加到今天,反正也不可能追缴完,不如做个好事把欠的赋税全免了。此言正中王钦若下怀:如今的这位君主,通过宗法继位,没有太祖的赫赫之功,也没有太宗的文韬武略,他这个阶段肯定急于做出政绩,建立威望,这次赦免天下自五代以来的陈年旧账就是获取民心的大好机会。
    于是,在没有获取下属原创授权的前提下,王钦若将此提议献上,并为我们送上了教科书级媚上表演:真宗听罢,表示提议很好,可是先帝不知道吗。“先帝本来是知道的,他就是想把这个收天下人心的机会留给陛下你呀。”----马屁的最高境界,就是像这样“润物细无声”,浑然天成,恰到好处。没过多久,王钦若如愿以偿,“即拜知制诰、兼判大理寺”,成为皇帝圈子里的高级顾问。
    “上大惊曰:‘先帝顾不知耶?’钦若徐曰:‘先帝固知之,殆留与陛下收天下心尔。’----《续资治通鉴·宋纪十九》”
    晚上继续更新
    逢迎技巧使的得心应手,收效也还不错,但王钦若深知,几次花言巧语最多留个面子上的好印象,真正得到赏识还是需要做出政绩。虚实结合,王钦若继续发挥自己的天赋,开始在新的岗位上再做文章。一日,王钦若给宋真宗进言:“臣掌管大理寺以来,三十天没有收到报案,这不正是在陛下英明神武的领导下,政治清明,天下太平的结果吗?”大理寺三十天没有收到报案,这本是正常执政过程中的偶然现象,一心向上爬的王钦若吃准了这个一心想做出政绩留名青史的宋真宗,于是化平常为非常,借此大作文章,宋真宗被拍的舒服,自己的升迁砝码也就此加重了一层。咸平四年(1001年),受命去地方“镀金”归来后的王钦若如愿以偿,当上了参知政事(副宰相)。
    未完待续
    “陛下,我建议将提出迁都金陵的人拉出去杀头!”。王钦若的好日子没过多久,辽国、西夏这两个坏邻居就开始闹事:西边李德明在灵州打砸抢搞得风生水起,北边的萧太后又举国南下,兵临澶州。甜言蜜语可以让人耳顺,但不能退敌,明白这个道理的宋真宗请来了王钦若的宿敌寇准。像往常一样,深知宋真宗没有战意的王钦若适时建言迁都,可话音未落,就被寇准要杀要打的呛了回来。王钦若与寇准,一个像水,一个像火,一个其貌不扬、幼年不幸,在冷眼和嘲讽中靠着韧性和谙熟世事人情练达的精明走到今天;一个仪表堂堂,少年成名,在鲜花与掌声中一路走来。一脸正气的寇准看不惯王钦若,用最火爆的语气当堂顶撞、不吐不快;满眼精光的王钦若看不惯寇准,明白势头不在自己这里的他安静地退出大殿,在不为人知的时候面露狠色,念着来日方长。
    澶州战罢,攻守易形,有不世之功的寇准成为宋真宗身边的头号红人,而先前的“保守派”代表王钦若深感时局不利,选择了以退为进,主动辞去了参知政事一职。得势的寇准见状决定“痛打落水狗”,顺势给王钦若扣上罪臣的帽子,将王钦若降级成了资政殿学士,让他议事时站在最后一排。已经修炼成精的王钦若默默的承受了这一切,每次上朝时站在最后,闭口不言,静静观察着局势的变化。
    敌国的麻烦退去了,内部的麻烦就开始滋生出来,看到寇准得势后目中无人唯我独尊的姿态,宋真宗的思路又回到眼前的权力制衡上来:“火”在朝堂上熊熊燃烧,往日的“水”却不见踪影,宋真宗感觉不太对劲,下意识的问了一句:“钦若何在?”。“陛下,我在这里,站在最后呢...”将自己禁言一个月的王钦若听到问话后立马“活”了过来,站在百官最后探出脖子,拉长了嗓子向宋真宗展示自己当前的弱势状态。会上博取了同情之后,会后王钦若又跟宋真宗纵情表演了痛哭流涕。然后眼泪擦干,实惠到来:王钦若虽然有迁都之意,但仍然在大敌当前恪尽职守,因其镇守大名府有功,擢升资政殿大学士,位列翰林学士之首。
    @籁雪簌簌 2022-06-09 11:38:04
    支持楼主~
    -----------------------------
    谢谢
    @neration 2022-06-09 12:04:08
    加油多更新
    -----------------------------
    嗯嗯
    重新回到第一排,王钦若与寇准的角逐正式开始。寇准将鄙夷和不屑写在脸上,而王钦若却满脸恭谨的姿态,在朝堂之上凡事过问寇宰相的意见,在散朝时与寇准拉着家常、套着近乎。只是有一天,宋真宗收到了一个叫做申宗古的布衣告的御状:寇准和安王赵元杰谋反。一个是红得发紫的宰相,一个是当年争储失败的过气皇弟,用屁股想寇准都不会沾上这种人,但用脑子想后的宋真宗决定彻查此事。早就看寇准不爽的同僚们纷纷摩拳擦掌,准备对寇准落井下石,但副相毕士安站了出来,据理力争,还寇准一个清白。最后,宋真宗认定毕士安所言属实,由于申宗古至死不肯指出幕后主使,此案就此了结。傻子都能看明白,此事王钦若脱不了干系,而不愿意做傻子的王钦若知趣的选择了引咎辞职。最后,小人得到惩治,寇准又恢复了清白。
    此事过后,寇准觉得松了一口气,但真正笑了的人是王钦若:一个无由头的诬告,百官的几句落井下石,都能让宋真宗精神紧绷,一定要大张旗鼓的彻查此事,要不是毕士安站了出来,寇准很可能万劫不复。王钦若从中嗅到的是宋真宗和寇准之间看似密切实则微妙的君臣关系,还有朝野之中对寇准为官为人风格的排斥声音。这次进攻,看似荒诞,实则试探目的已经达到,这次尚且有毕士安的援助,等哪天寇准孤立无援的时候,捅破这层薄如纱纸的君臣关系只需轻轻一戳...
    王钦若快了,预告一下,下一篇吕蒙正
    朝堂之上,自感“有王朝存亡断续之功”的寇准依然我行我素,时常有意无意的向宋真宗暗示“没有我,哪有你的今天”。躲在一旁暗中观察的王钦若一天天的看着宋真宗对寇准从最初的感激,到强忍不快,到最后流于言表的反感。一日朝会,寇准向往常一样大大咧咧的跟宋真宗当面争执,散朝后,自己都觉得有些僭越的寇准一反往常的向宋真宗拱手道别,望着寇准离去的背影,勉力保持克制的宋真宗发出一声轻叹。
    “陛下,您海纳百川,可如此容忍寇准,是因为他有大功吗?”。突然被打断思绪的宋真宗有点莫名其妙的看着王钦若,搞不清最近一言不发的他怎么突然说起这个:“澶州一战,寇准立下不世之功,这不世人皆知吗,爱卿何故如此发问呢?”发现好戏开始的王钦若正正身子:“澶州一战,与辽国签下城下之盟,陛下难道反以为荣吗?”看到宋真宗被说的变色的王钦若继续娓娓道来:“陛下知道赌博吗?澶州开战时,寇准强迫陛下御驾亲征,又与辽国立下澶渊之盟,寇准这是拿您的性命作为赌注,孤注一掷,然后博取盛名呀。澶州战罢,天下都记住了寇准当时的果敢无畏,对他感恩戴德,却几乎无人能理解您作为万乘之主的全盘考虑。”演出结束,现场死寂了许久,王钦若知趣的跪安了。

    钦若曰:“陛下闻博乎?博者输钱欲尽,乃罄所有出之,谓之孤注。陛下,寇准之孤注也,斯亦危矣。”
    ----《宋史·寇准传》
    几天后,寇准以“出言不逊,有失大臣体统”为由被罢免宰相。景德元年(1004年)拜相,景德三年罢相,两年以来,始终处于弱势地位的王钦若,没有与自己的劲敌发生过一次当面争执,却在一旁默默观察,等待时机成熟的时候,用几句绵软无力的谗言,借力打力,完成了对寇准的一剑封喉。
    挤走劲敌,王钦若感觉很好,可透过群臣表面恭敬实则轻蔑的眼神,他再次陷入沉思:政事军事上面,能力出众者大有人在,要想让人都听自己的,只有让别人停下手中擅长的工作,跳进自己精心布置的怪圈。这个怪圈的向心力便是皇权,只要抓住了皇权,就能借此号令百官,让群臣俯首,从而巩固自己的政权。望着坐在龙椅上的宋真宗,王钦若计从心来:“陛下,如今四海清平,何不前往泰山封禅,与天下子民共享这太平盛世。”听到“封禅”这个词,宋真宗不禁有些触动:五代以来,父辈南征北战打下了这万里江山,自己即位以来,没有父辈的征伐之功,难免有点底气不足。好不容易摆平了辽国,签下了澶渊之盟,却被王钦若定性为耻辱条约,在这个时候,去一趟泰山开展一次祭天大典,正好可以彰显功德、粉饰太平,让民心归孚。
    看到宋真宗流露出期待的眼神,王钦若也由内而外的窃喜起来:拍板封禅之后,这就是宋真宗的头等大事,而自己也会成为封禅大典的总导演。管你是政事军事,届时都得向这件事让步,皇上乐此不疲的忙于这种虚无的事情,自己就能借此成为除了皇帝之外最有话语权的人。于是,一个为了满足虚荣心,一个为了巩固权力,在君臣二人主导之下,举国上下轰轰烈烈的开始了一场持续数年的宗教闹剧。数年中,宋真宗与百官一起泰山祭天、汾阴祭地、商丘尊孔、京城祭祖,人造了一种又一种“祥瑞”,“天降”了一本又一本“天书”。四年之间,在一场场虚无缥缈的祭祀活动中,心满意足的宋真宗彻底走火入魔,豪掷白银两千万两,几代的积累就此挥霍一空,百姓从欢欣鼓舞走到苦不堪言。心满意足的王钦若在他本人也自知荒诞的运动中当走上了权力之巅。----奸臣与忠臣的本质区别,在于奸臣为了自己的私欲可以完全罔顾国家大计,哪怕到了生死存亡之机。
    “天书运动”后,王钦若梦寐以求成为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种话可以从别人口中说出,但一旦自己开始在口中念叨,就成为走向覆灭的起点。在追求最高权力的过程中,王钦若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看的清时局,拎的清自己的定位。可当有朝一日梦想实现,无上的威严和尊贵开始围绕自己的时候,王钦若开始迷失。当上宰相以来,王钦若一改之前柔弱如水的姿态,嚣张跋扈的打压副手和潜在政敌,在各种决策上独断专行。看着那个整天病恹恹坐在龙椅上一心求佛问道的宋真宗,王钦若产生了一种错觉:如今掌管这个国家的人,是我。此时风光无限的他不会想到,背后有一双眼睛在牢牢地盯着他。
    感谢各位读者的关注,最近比较忙,后面吕蒙正传也写好了,我会慢慢发出来
    天禧三年(1019年)一日早朝,宋真宗突然收到一封匿名举报信,状告宰相王钦若“卖官鬻爵”。收到状告后,宋真宗“大怒”,立即下诏罢免王钦若。当年用同样的方式状告寇准,尚且经历了一次“彻查”,如今一封没有根据的匿名信就能让风光无限的宰相从天堂跌入地狱,苦苦哀求无果后,王钦若明白了自己的结局。
    天禧三年三月,王钦若“贪赃枉法、卖官鬻爵”罪名成立,被罢黜宰相、赶出了中书省。此人苦心孤诣一生,靠审时度势乖巧逢迎上位,又因迷失自我专横跋扈失位,靠一纸状告几句谗言打击政敌,又被人用同样的方式赶下政坛。王钦若的真宗时代就此落幕,留下后人无尽感言。
    后记:
    电影《一代宗师》里有一句话,“有人活成了面子,有人活成了里子,这都是时势使然。”一个人是忠或是奸,都是时代背景和时势趋使下的个人选择。面对这样的“奸臣”,我们不应站在道德制高点抛开具体场景对其审判和定义,应当以平静的姿态了解他、走进他,认识他的性格特征和待人手段,正视他对历史进程的推动作用,然后过好当下,走好前路。
    王钦若篇完结

    ----------------------------------------------------------------------------------
    后续更新吕蒙正的内容,下一篇准备写李沆但最近感觉遇到点瓶颈,
    瓶颈在于,始终没有能够设身处地的去感受,还是写的有点浮于表面,后面可能要多花点时间思考,我会坚持更完,请读者耐心等待。
    吕蒙正传:放下贪嗔痴念,笑看人生浮沉
    ------宋真宗十二相系列之吕蒙正
    954年冬,深夜,汴州厢北城,淅淅沥沥的雨声并没有盖过吕家夫妻清晰可辨的吵架声,“你这个黄脸婆,我早就瞧不上你了!带上你给我生的吕蒙正给我滚!”。随着一声青年男子的爆喝,那边彻底安静了,安静到吕蒙正能够真切的听到雨点敲打屋檐瓦片的声音。少顷,母亲刘氏没再多说一句废话,转身拉着十岁的吕蒙正就往院门外走去,走到门前,刚从惊惧交加中缓过来的吕蒙正扭头望向站在原地的父亲吕龟图,目光中,吕蒙正看到父亲那张疲惫的脸,那双眼空洞而又麻木的回望着自己,直到院门被佣人彻底关上。
    十岁的吕蒙正大概还不太明白这一刻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自打在洛阳吕家大院降世以来,“温饱”这个词几乎没有在吕家听到过:五代十国几十年,你方唱罢我方登场:朱全忠决定不学曹操学曹丕,撕下唐朝最后的面皮自立为帝;李存瑁励精图治多年,一朝推翻后梁;石敬瑭野心膨胀,献出燕云十六州甘做契丹人的“儿皇帝”;刘知远目送被辽人掠走的石重贵走远后,自己拉起“后汉”的大旗;战功赫赫的郭威不忍猜忌,一脚踢开刘承祐,穿上黄袍做主后周。城头的大王旗换来换去,可爷爷吕梦奇老爷子的官却越做越大,从唐末就开始做县官,一直做到了户部侍郎(财政部副部长),在乱世中历经三朝不倒;他给吕家后人带来的除了优渥的生活条件,还有通过读书成为人上人的机会。
    新朝新气象,后周柴世宗雄心勃勃的要大兴文教,作为宦官子弟的吕龟图有了自己的舞台,一朝举仕成为天子近人,当上了记录柴荣衣食用度、政令兴废的起居郎。作为富家子弟,吕龟图打小沿着父亲吕梦奇铺好的路走下去,路很平坦,坎坷也就见得少些,名利来的容易,久了也就视为理所当然。由于贴近天子,又生的英俊,宫中的女子久了觉得跟着吕龟图是个好去处,纷纷向吕龟图抛来媚眼。躺在温柔乡容易,保持清醒分清主次难,吕龟图被色相迷了双眼,久而久之觉得从山东莱州远嫁过来的嫡妻刘氏是越看越不顺眼。想法转化成行动,行动酿化成不可调和的家庭矛盾,于是有了开篇的那一幕。
    @长怀良愿 2022-06-18 05:57:01
    王钦若的传记,觉得有点蛇尾。
    -----------------------------
    谢谢指正,当初写这个的时候本来还想把仁宗时期他收敛自己的一系列故事写出来,但为了突出主题就写到真宗罢相为止了。确实有点草草收尾的感觉,后面多加注意
    吕蒙正还不太能理解这一幕对他的人生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但他凭借孩童的嗅觉能够明显感觉到,那扇门,恐怕再也敲不开了。一下子生活水平跌到了最低点,吕蒙正依稀看到一直拉着他的、性格刚强的母亲偷偷偏过头,用头巾蹭了一下眼角。
    龟图多内宠,与妻刘氏不睦,并蒙正出之。
    ----《宋史·吕蒙正传》
    @arky0518 2022-06-18 14:15:47
    说说王珪,那个秦跪跪的老丈人
    -----------------------------
    感谢关注,最近的计划是花几个月时间把真宗朝代的讲完,仁宗朝的话,后面看情况吧,敬请期待
    “少舀一点!没听见吗?”洛阳龙门山,利涉院一角,负责分斋的僧人正一脸鄙夷的大声呵斥着前来排队讨斋的人。“快...”,突然,眼前的一对母女让这位僧人愣了一下,二人看起来虽然风尘仆仆,一脸落寞,但眼神确有一种端庄之气,接完斋饭后还客气的点头致谢,看起来像是突遭变故的大户人家。
    来人正是吕蒙正母子:被丈夫赶出家门后,一向要强的刘氏没有回山东娘家、也没有服软回洛阳老家,听说寺庙能够给他们这种苦命人提供斋饭,便拉着吕蒙正来到这里。母子的气质被分斋的僧人看重,佛家讲究因缘善果,攀谈了两句之后,僧人为二人找了一间能够容身的土室住下。
    佛法无边,但佛法也救急不救穷。宋代寺院规模众多,整个寺院的吃穿用度、房舍的维护修缮,都需要经济来源。久病床前无孝子,更何况跟院中僧人素不相识的吕蒙正母子。“你们也有手有脚的,不会自己去弄吗!”,终于,有意无意的冷眼变成了明晃晃的叱责。这样下去也确实不是办法,刘氏在冷嘲热讽中平静的站了出来,承包了寺里日常浣洗的工作;而年少的吕蒙正在也从食不果腹衣不遮体的折磨中走了出来,找到了精神寄托:
    在晨钟暮鼓中,吕蒙正诵完佛经,又诵诗经,细细品味春秋大义,看尽《左传》、《史记》、《汉书》中的百样人生,身世的幸运又不幸、命运的波谲云诡,以及先前在意的、纠结的、偏执的种种事,随着时间的推移被吕蒙正彻底抛在脑后。“无量心,生福报无极限,无极限,生息息爱相连”,在日复一日的诵经声中,吕蒙正获得了彻底的宁静;“悟觉悟性终悟空”,在浩如烟海的文字典籍中,吕蒙正找到了自己的心灵归宿。
    “
    羁旅于外,衣食殆不给,龙门山利涉院僧识其为贵人,延致寺中,为凿山岩为龛居之,文穆处其间九年乃出。”
    ----南宋叶梦得《避暑录话》
    寺院外,历史车轮依旧滚滚向前。周世宗柴荣豪气冲天,立志要“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却壮志未酬,掌政六年因病而亡。面对柴荣留下的一对孤儿寡母,有兵有枪的赵匡胤一点不客气,在陈桥驿自导自演了一场“黄袍加身”的大戏,笑纳了柴家的江山。哥哥做在前面,弟弟赵光义也不甘示弱,在“斧声烛影”中,赵家开国天子暴病而亡,留给世人无限遐想。太平兴国二年,立誓要打开新局面的宋太宗赵光义大笔一挥,让四倍于前朝的科考学子同登大殿,等待这个皇帝最后的考验。
    宫廷大殿上,各路学子大显神通,眉飞色舞、引经据典的向皇帝展示自己最好的一面。赵光义被叽叽喳喳的背诵声吵得有些头晕目眩,透过拥挤的人群,赵光义看到一张面色木讷,但又坚定平和的脸,精神面貌与急于等待喜事降临的一众考生形成鲜明对比。
    “卿以为如何?”,有了兴趣之后,赵光义想看看这个33岁年轻人的内在才学。行走江湖求学多年的吕蒙正当然知道这一问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正色之后,吕蒙正给出了承载着他多年所学的回答。历史上没有明确记载这一君臣对峙的具体细节,但吕蒙正不卑不亢、处之泰然,真诚又平静的回答着实给宋太宗留下了深刻印象。至此,吕蒙正一步登天成为当科状元,走上了万千学子魂牵梦绕的最高点。跟随哥哥南征北战多年的赵光义相信自己的眼光,眼前这个看似木讷的青年,终将成为自己开创太平盛世的头号得力助手。
    “帝御讲武殿,内出诗赋题覆试进士,命翰林学士李昉、扈蒙定其优劣为三等,得河南吕蒙正以下一百九人”。 ---《续资质通鉴·宋纪九》
    “着新晋登科进士回乡拜谒父母,而后即刻赴任!”父母...听到这个词汇,吕蒙正怔忡了一下:20多年了,母子当初红着眼要争一口志气、意气、骨气,被20年如一日的诵经声冲的烟消云散;烟雾散尽,吕蒙正依稀看到幼时依偎在父亲身边读书的样子---是该有个了结、有个交代了。
    与此同时,洛阳近郊,吕家院内,听说出走多年的状元儿子要来登门拜访,五十多岁的吕龟图内心开始慌乱起来。二十多年沧桑变幻,吕龟图在后周做了官,又在宋朝失了官,人生起落无常,世事风云多变,到了知天命年纪的吕龟图参透了自己的天命,却怎么也解不开吕蒙正母子的这块心结。还没有酝酿好该怎么面对当年意气用事赶走的状元儿子,吕龟图家的院门就敲响了。
    推开门的一刹那,尽管路上做足了心理准备,可真正看到苍颜白发的父亲的时候,吕蒙正还是被深深触动到了:眼前这个褪去神采,再也没有当年那股跋扈气的老人,真的是当年出走时母子咬牙立誓要苦苦寻找的答案吗?寒暄完后,看到父亲佝偻的身影,吕蒙正终于绷不住了:“父亲!...蒙正来了,跟我们一起住吧!”从小缺失完整家庭的他,在喊出“父亲”的那一刻,萦绕在心中二十多年的执念终于彻底得到解脱。

    “及蒙正登仕,迎二亲,同堂异室,奉养备至。”
    ----《宋史·吕蒙正传》
    安顿好私事,吕蒙正立马奔赴仕途的第一站,升州。坐在升州府衙门的第一天,吕蒙正的耳边仿佛同时响起升州几十万百姓的声音:处置完张家阿哥的债,又听完李家阿姐的冤,抚恤好三个儿子战死沙场的王阿婆,又吩咐下人把冻死街角的尸骨悉数收殓...
    明天继续更新
    升州通判,在那个年代就是南京副市长兼监察局局长,拥有掌管一州百姓权力的另一面,是一州百姓诉求的聚焦点。佛家讲六根清净,道家讲无为而治,可现实是审阅千头万绪的案情到子时,又收到户部发来的要求上报税收计划的急递。刚赴任就担此重任,其实挑战大于机遇,可幸运的是与吕蒙正搭班子的升州知州贾黄中,用亲身表率做成了他官场之路的领路人。“为政宽简,知人善任,为而不持,持正守中”,这些书本里讲的道理,如果没有切身体会,只能成为读书人摇头晃脑不求甚解的诵经文。
    贾黄中身体力行,知行合一,让吕蒙正懂得了其中奥义在于理清关键逻辑,抓住核心环节,托付可靠之人,放下细枝末节。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事务繁杂多变,但为官至理却一通百通。旦夕祸福,阴晴圆缺,人的运势变幻莫测,但天下成败之道却在冥冥之中暗合。升州做官的三年,从贾黄中身上学到的为官之道,也成为吕蒙正一生的执政烙印。借着这样的烙印,吕蒙正扶摇直上,直到执宰天下,维系着整个大宋王朝,生生不息。

    “时金陵初附,黄中为政简易,部内甚治。一日,案行府署中,见一室扃钥甚固,命发视之,得金宝数十匮,计直数百万,乃李氏宫阁中遗物也,即表上之。上览表谓侍臣曰:“非黄中廉恪,则亡国之宝,将污法而害人矣。”赐钱三十万”
    ----《宋史·贾黄中传》”
    “这人谁啊?他也来参政议事吗?”地方干的有声有色,宋太宗更相信自己当年的眼光了,于是一把调回吕蒙正,让他一路从翰林学士升到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副宰相)。走进议事大厅,吕蒙正听到上面那句刺耳的声音。人不怕被无中生有、恶意诽谤,就怕这种刺激到心坎里的话。吕蒙正从龙门山利涉院的土室中走出,33岁步入仕途,39岁当上副宰相,这样的上升速度用坐火箭形容都不为过,上升太快的另一面就是资历不够,心中本不是很有底的地方被人说中,同僚们纷纷站出来追问发言者姓名,想要讨个说法。
    被人说中短板的态度将人分成三六九等,常人恼羞成怒或顾左右而言他,高人正视问题、泰然处之。吕蒙正在充分解读了这句话表面和背后信息之后,决定更加克己复礼,谨慎行事,而表露出仅仅是对身边人的轻声劝告“如果知道了是谁,那从今往后就忘不掉,今后见面了还怎么共事呢?还是不知道的好。”

    “蒙正初入朝堂,有朝士指之曰:'此子亦参政耶?'蒙正阳为不闻而过之。同列不能平,诘其姓名,蒙正遽止之曰'若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忘,不若毋知之为愈也。'”
    ----《宋史·吕蒙正传》
    权力就像一块巨大的磁铁,让渴望从中获利者对此趋之若鹜。刚刚当上参知政事,有人质疑他的资历,有人从中嗅到了投机的机会。别有用心的人抓住了这类贫寒学子面对富贵来临的心理,体贴的替吕蒙正着想,让他像前宰相卢多逊一样,按照惯例给他的儿子安排个六品官职。面对这样的好意,吕蒙正只是淡然的笑了笑,然后上表陈奏:“天下有才能的人,没有得到朝廷丝毫俸禄的人很多,臣的儿子刚刚成年,处事理政缺乏经验,臣恳请授予他九品京官即可。”出身官宦世家,十岁遭遇变故,栖身寒窑二十年,一朝荣登殿堂,吕蒙正品尝过求学路上的人情冷暖,也见识过如今自家庭院外的车水马龙,可无论市井之间还是朝堂之上,吕蒙正都像旁观者一样,冷眼看待自身境遇变迁。身处高位而不自居,往往就能承载的起这份重任。
    官场之中,看似平静,暗藏凶险,位高权重的人,一举一动、内心的各种想法都会被人反复揣度。吕蒙正为相以来日夜恭谨自守,但也架不住被人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性格缺陷,苦心孤诣挖掘自己的身世背景。一次蔡州知州张绅被吕蒙正坐实贪赃枉法,被依法处置。有人趁此向太宗告发:“张绅家境不错,不至于这样,吕蒙正早年娶亲的时候曾经向张绅家借钱遭到拒绝,如今他是做了大官,趁此翻出旧账报复张绅。”论据论点充分,逻辑环环相扣,连太宗也觉得没毛病,当着吕蒙正的面赦免了张绅,并暗示吕蒙正:“看到了吧,我赦免谁惩治谁就是一句话。”面对可能丢掉官帽的处境,吕蒙正认为行正道就对了,不作任何辩解。后来太宗回过神来细查,张绅果然手脚不干净,“蒙正不辩亦不谢”。
    才德孚众,政绩斐然,宋太宗大笔一挥,让吕蒙正做了百官之首。“太平兴国”并不太平,边境之外,北边辽国对大宋虎视眈眈,征伐数次都饮恨而归,西边李继迁又像牛皮癣一样兴风作乱,赶之不尽,灭之不绝;宫廷内部,储君之争风波四起,赵光义为破除“得位不正”的心结,不动声色的处置了哥哥宋太祖的几个儿子,可自己的几个儿子让自己头疼不已。朝堂之上,百官满口孔孟之道,内部却派系四起,明争暗斗,有意无意的与皇帝进行权力拔河比赛。
    皇帝分身乏术,可整个帝国的财政、法令、文教、兵事、吏治、民生却需要宰相来统领,人的精力有限,吕蒙正的秘诀在于知人、识人、用人,官场百态,千人千面:有人挖空心思想往上爬,用机巧手段矫饰政绩;有人坚守正道实事求是,不怕被指责碌碌无为;有人殚精竭虑,却民怨四起,有人举重若轻,却政通人和;有人私欲过重,但大事不误国;有人立着清正的牌坊,却干着伤天害理的事。人各有志,人各有长,吕蒙正身处朝堂之上,透过堆积如山的人才考察报告,直击本质,对人知面更知心,从而使得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等到宋辽大战在即,宋太宗过问出使辽国的合适人选,吕蒙正笃定的给出自己的答案,宋太宗却以常人之心揣度,认为吕蒙正有所偏袒,为此吕蒙正不惜与皇上发生争执,直到被推荐的人经受住实践考验。

    上尝欲遣人使朔方,谕中书选才而可责以事者,蒙正退以名上,上不许。他日,三问,三以其人对。上曰:"卿何执耶?"蒙正曰:"臣非执,盖陛下未谅尔。"固称:"其人可使,余人不及。臣不欲用媚道妄随人主意,以害国事。"同列悚息不敢动。上退谓左右曰:"蒙正气量,我不如。"既而卒用蒙正所荐,果称职。
    ----《宋史·吕蒙正传》
    预告一下,下一篇李沆
    宋太宗为吕蒙正等读书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舞台,在吕蒙正等人的治下,大宋帝国朝着欣欣向荣发展。回顾太宗一朝,上承乱世,下启清平,北定北汉,南平吴越,内修文教,外兴吏治,尽管有诸多遗憾,但也可圈可点。走向人生暮年,人都开始回忆往事,元宵晚会上,宋太宗与百官一起其乐融融的共叙旧情,酒过三巡,听着百官的奉承话,赵光义觉得自己有种飘飘然的感觉,开始对自己平定五代战乱动荡,开创太平盛世的人生开始吹嘘起来,随之而来的马屁声从一个高潮推向另一个高潮,欢声笑语的氛围下,吕蒙正不合时宜的站出来告诉太宗,京城外现在还冻死好多人。
    突然像闹哄哄的晚会现场停了电,宴会现场的欢笑戛然而止,宋太宗端着的酒杯还在手上,脸上已经从红光满面变成面色铁青---做人做官都需要懂得察言观色,可吕蒙正做出的选择是宁愿做个不识趣的人,也不能让主上展现出自满姿态。

    蒙正避席曰:"乘舆所在,士庶走集,故繁盛如此。臣尝见都城外不数里,饥寒而死者甚众,不必尽然。愿陛下视近以及远,苍生之幸也。"上变色不言。蒙正侃然复位,同列多其直谅。
    ----《宋史·吕蒙正传》
    997年,带着对现世的无限眷恋,那个让吕蒙正一步登天,给了吕蒙正无限荣耀和施展才华机会的人再也回不来了。二十年来,这对君臣虽无一次把酒言欢、促膝长谈,却各自在信任与真诚中心照不宣。吕蒙正没有在宋太宗生前说过太多让他耳顺的话,却在他死后一把捐出三百万钱用于大丧。宋太宗出殡之日,不善表达情感的吕蒙正失声痛哭---如果没有这份因果善缘,吕蒙正现在应该还在寒窑里教书育人----这也是他最后一次能做的回报。

    会营奉熙陵,蒙正追感先朝不次之遇,奉家财三百余万以助用。葬日,伏哭尽哀,人以为得大臣体。
    ----《宋史·吕蒙正传》
    真宗继位,正值权力交接、新老交替的过渡时期,宋真宗给了吕蒙正这样的前朝重臣最高的礼遇,但深知一朝天子一朝臣道理的吕蒙正知道属于自己的时代结束了,在复相不久后告老还乡。临别之际,觉得一件实惠大过百件虚礼的宋真宗问吕蒙正,他的几个儿子哪个可以担当大任。面对这个香火延续大好机会,吕蒙正淡淡一笑,推荐了自己的侄子吕夷简。-----吕夷简,正是吕蒙正弟弟吕蒙休的儿子,当初吕蒙正母子被父亲赶出家门,吕蒙休一直在父亲身边。


    上曰:卿诸子孰可用?对曰:诸子皆不足用,有侄夷简,任颍州推官,宰相才也。
    ----《宋史·吕蒙正传》
    第一页尾楼留名。纪念一下,再接再厉。
首页 本页[1] 下一页[2] 尾页[5]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煮酒论史 最新文章
谈谈历史,看上至千年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
亚历山大是中国人?
秦桧是不是被诬陷,乃至千百年来一直替人背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历代研究《穆天子传》西行线路的死穴
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保卫司马南
(第四篇)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万年历史,不会造飞机火车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2-06-14 23:07:58  更:2022-06-29 19:43:19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