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购物 网址 日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视频推荐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日历2023  日历2024  日历2025  日历知识  | 每日头条  视频推荐  数码知识 两性话题 情感天地 心理咨询 旅游天地 | 明星娱乐 电视剧  职场天地  体育  娱乐 
日历软件  煮酒论史  历史 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春秋战国 三国 唐朝 宋朝 明朝 清朝 哲学 厚黑学 心理学 | 文库大全  文库分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钓鱼 双色球 戒色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足球 nba 象棋 体操
    
  首页 -> 煮酒论史 -> 原创——白手起家的牛逼大佬们 -> 正文阅读

[煮酒论史]原创——白手起家的牛逼大佬们[第1页]

作者:个性飞扬1305
首页 本页[1] 下一页[2] 尾页[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前言

    之前写了一部坑爹的,写的我心脏疼、眼睛疼、肚子疼、手疼脚也疼……一边写一边拍桌子跺脚。写完发现写这东西还挺上瘾的,所以决定把这些白手起家的牛逼大佬们也集合一下,看看谁更牛逼。在本文中,只论谁更牛逼,不考虑人品,自古一将攻城万骨枯,何况是徒手打下偌大天下的呢,所以有些非常手段也是值得理解的。废话少说直接入正题
    第一章无赖皇帝——刘邦

    说起白手起家,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自称“淮右布衣”的朱元璋,但是其实历史上还是很多人都是白手起家的,第一人当属创立四百多年大汉的高祖刘邦。
    刘邦(公元前256年11月24——公元前195年6月1日),字季,沛县丰邑中阳里人(今江苏省徐州市丰县)汉朝开国皇帝。
    刘邦的出身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他爹刘太公一共有六个子女(刘邦的妹妹早夭),刘邦排行老四,他前面有两个哥哥。出生后农民刘太公给这第三个儿子取名叫季,在古代,伯、仲、叔、季分别代表老大、老二、老三和老四,所以翻译成现代文的话,刘邦字“季”,也可以叫做刘老四。也有人说刘季也并不是太公取的名字,刘邦因身份低微原本是没有名字的,只是按排行被叫做刘季,就像现代李老四,王小六一样,不过这些并不重要,在功成名就前,刘邦被人称为刘季。不过文中咱统一称呼他为刘邦哈。
    刘邦出生的这一年刚好是东周灭亡的一年,不过这对只是个普通楚国农民的刘太公来说并没太大的影响,虽然群雄割据,但是楚国的日子还算安稳,他只想好好种田,让一家人都能吃饱饭而已。大儿子刘伯和二儿子刘仲(后改名刘喜)都十分的勤劳能干,尤其老大刘伯还是个非常称职的哥哥,对自己的弟妹都十分的照顾。小儿子刘交更是爱好读书又多才多艺,是家里最有出息的一个。只有老四刘季那是让他操碎了心啊,整天游手好闲,不务正业还结交了一群狐朋狗友在外边到处惹事生非,书也不愿读,地也不肯种,好在太公略家里略有钱财,后来刘邦经好友萧何推荐竟混了个亭长的差事(和现在派出所所长差不多),可是刘邦依然本色不改,三十岁了连个老婆都讨不上,没事就带一群人去他大哥那蹭饭,成了乡邻们议论纷纷的无赖,惹的大姨十分嫌弃。每当太公责骂刘邦时,刘邦都会以我的志向岂是你们这些麻雀懂的来回复太公。太公突然又想到刘邦在十几岁时离家前去投奔了信陵君,虽然刘邦还在路上便以传来了信陵君的死讯,但是刘邦依然投奔到信陵君门客张耳门下,还和张耳有了不浅的交情,难道这个看似无赖的儿子将来真的会有大出息吗?
    太公竟再也没想到,竟真的有人赏识自己的无赖儿子,而且竟然是富甲一方的大户人家吕家太公,竟然将自己二八年华的大女儿吕雉嫁给了已年过三十的刘邦,这着实让刘太公惊愕不已,要知道当年本县的县令求娶吕雉吕太公都是没有答应的,如今却不顾全家人的反对将女儿嫁给了身无分文的刘邦,而一向心气甚高的吕雉竟然也没有丝毫怨言,心安理得地嫁给了大他十几岁、不思劳作、毫无前途的中年大叔刘季。要知道这个时候的刘邦虽然还没有成婚却已经和寡妇曹氏育有一个私生子了……。然而更惊人的是很快吕太公又将自己的小女儿吕媭[xū]嫁给了刘邦的狐朋狗友屠夫樊哙这实在是沛县当年最大的新闻了。大部分的传言都说是吕太公会看相,看出刘邦面相不凡,日后必定大有作为,传言的真假我不好说,正史肯定是不承认的,但是在公元前的古代竟然有富足的大户人家原来把女儿嫁给刘邦和樊哙这样的人也实在让人好奇,不过那时候商人地位低下更在农民之下,而刘邦好歹也是个亭长,可是樊哙却只是个屠户……
    婚后的刘邦并没有洗心革面,依然是一副无赖的样子,整日到处蹭吃蹭喝,不过因为刘邦人缘好,走到那里那里的生意就非常好,所以店家还是很欢迎刘邦去蹭一蹭的。这样的生活一直维持到大约公元前209年左右,因为刘邦身为亭长,有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押送徭役。要说刘邦他只比秦始皇小三岁,在某次工作的路上巧遇出巡的始皇帝,百姓纷纷下跪不敢抬头,刘邦却脱口而出“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很多人都说这是刘邦胸怀大志的表现,我却觉得当小混混的好像都要当老大,反正我看的古惑仔电影里再小的喽啰也都嚣张的很,不然怎么出来混呢。不过由此可以看出刘邦是要经常出差去接送徭役的。所以当朝廷再一次征修骊山陵的徭役时刘邦出差实在是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可是这件再平常不过的工作,这次却出了意外,他所负责押送的囚徒跑了大半,而大秦律少一人即死罪,迟到也死罪。他索性准备释放所有由他负责接送的囚徒,反正少一个也是死,少一百个还是死,他又不能死一百次。刘邦满脑子都是秦始皇巡游的画面,威风八面,浩浩荡荡,自己亲口说出的“大丈夫应如是”还在耳畔回响,我命由我不由天,无论我是不是这乱世英雄,在世上走一遭,都要无悔才好。刘邦给剩下的囚徒们松了绑,放他们离开,其中一部分人表示身无长物,无以为报唯有誓死追随。就这样,刘邦带着十几个没有离去的囚徒落草芒砀山。已经47/8岁的刘邦再也没想到,他竟由此创立了不世的基业。
    斩白蛇起义——刘邦和剩下的十几个人一起喝酒,刘邦已经有些喝多了,让一个人在前面探路,前面探路的人回来说前面有一条大蛇挡路,咱回去吧,换条路走。有几分醉意的刘邦却说“大丈夫独步天下,有什么可害怕的?”于是走到前面挥剑就把挡路的白蛇而斩断了,之后继续走了没多远,刘邦就不胜酒力醉倒休息。队伍中有人好奇,又回去想看看那条挡路的白蛇,却没有看到白蛇而是看到一个老妇人在那放声痛哭,问她为何半夜在此哭泣,她回答道:“我儿子被人所杀,所以痛哭。”再问:“被何人所杀?为何被杀?”老女人答:“我儿子是白帝子,变成蛇横在路上被赤帝子杀了,所以我很伤心。”来人觉得她在胡说八道,散布谣言想驱赶她,老女人却忽然消失不见了。这人觉得事情不对,跑回去告诉刘邦,刚刚酒醒的刘邦听后十分的高兴自豪,而跟随他的人对他更加的敬畏了。额……刘邦是不是真的砍了一条蛇我不知道,即使砍了也不足为奇,崇山峻岭的有条蛇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至于其他的肯定是编出来的。中国古代但凡起义都得有点神怪传说才能号召众人啊,刘邦是蛇,随后的陈胜吴广则变成鱼了。都是一样的套路罢了。
    公元前209年,大规模农民起义爆发,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占地陈州,建立了张楚政权。当时的沛县县令也想要响应他们的起义,于是刘邦的好友萧何和曹参劝说县令把流亡在外面的人召集回来,这个可以扩大自身的实力,县令觉得有道理,就让樊哙去邀请刘邦。刘邦带着自己身边数百之众回到沛县时县令看到这么大一群人马上就后悔了“这么多人,万一他控制不住岂不起引狼入室?弄不好再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县令紧急下令关闭城门,并下令捉拿萧何和曹参。二人闻讯跑出了城外给刘邦送信。刘邦知道后,用箭将书信射入城中,鼓动城中百姓杀掉为官不正的县令他要和大家一起保卫自己家乡。县令本就不十分得民心,城内又有刘邦的诸多好友鼓动,真的有人杀了县令把刘邦迎进了城。而萧何和曹参之前都是文吏,担心事败后会自己性命不保倒是小事,万一被秦诛杀九族就麻烦大了,于是都极力的推荐刘邦,刘邦就这样在大家的举荐下成了沛公,带领沛县响应各地起义。刘邦设祭坛,立赤旗,自称赤帝子,很快刘邦的义军就扩充到了三千人。?这时已经是公元前209年10月,刘邦已经48岁了。不得不感慨再牛的人才也得有命才行啊,老刘48岁才正式起事,可是只大了刘邦三岁的始皇帝赢政刚刚统一天下,还想着千秋万代,却只活了49岁就和这个世界拜拜了。曹操未待统一大业就先行而去,司马懿却长命的耗到了老曹家的第三代,直接由儿子接手了老曹的产业,估计一代奸雄曹操做梦也想不到三国第二个灭亡的竟是他曹魏吧。扯远了扯元了哈。我没有具体统计过,不过中国历史上没活过50的皇帝至少也占1/3吧?可是48老刘却刚刚起事,竟还创立了四百多年的大汉……。咱组织聊老刘的创业路哈。
    要说刘邦这凝聚力是真不错,早在还当亭长时虽以无赖而闻名,却不是个招人厌的无赖,竟能让商家欢迎他这个蹭吃蹭喝的无赖就可见一般了。起事后的刘邦在这方面更是很快凸现了出来。到了公元前207年楚怀王已任命刘邦为砀郡太守,封武安侯,统率砀郡的部队。而此时项羽则为长安侯,号鲁公。并与诸将约定“先入定关中者王之”,即谁先进入函谷关平定关中,就让谁在关中做王。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怀王之约”。两年不到的时间刘邦已经成为不可小觑的力量,与名震历史的项羽比肩了。这一点实在不是几百年后同样创业他的子孙刘备可以相比的了……老跑题,哈哈!。
    对手项羽——咱还得再跑会儿题,因为说刘邦实在无法不说项羽。这哥们绝对不止名震天下,而是名震历史。
    项羽,芈(mǐ)姓项氏,名籍,字羽(公元前232年 ―公元前202年)从年龄上项羽比刘邦小了24岁。刘邦出身只是农民,项羽却出生于名将世家,他的祖父项燕为战国末年楚国名将,后为秦将王翦所杀。至于项羽的父亲实在是不太好考察(说不定真的是项少龙呢,哈哈,开玩笑哈),估计是英年早逝了吧。史料中项羽都是跟随叔父项梁的。叔父项梁极为勇猛,曾屡次犯禁而又脱身,秦统一后,项梁因为杀了人,带着项羽躲避在吴中,私下结交豪杰,积蓄力量,每逢当地有大徭役和丧事,都由项梁主持,在当地很有威望。陈胜吴广起义后不久,项梁也借势起兵于会稽郡吴县,并招纳了江东子弟兵八千余人,兼并秦嘉、景驹势力,将楚地多路起义兵马吸纳到麾下,发展壮大为反秦起义军中首屈一指的巨头人物。项羽之勇无需我多形容了吧,论单人武力值估计项羽无疑是历史第一人了吧(有木有人猜他和吕布谁厉害的?我也好奇啊,但是我个人觉得项羽肯定比吕布牛,毕竟举鼎不是谁都行的,嬴荡可是被压死了的)而且项羽在统军上也绝对是个牛人,颇有帅才,如果做个历史名帅的排名,项羽进个前十应该是问题不太大的。更重要的是本人相当的能打,个人武力值天下第一。
    公元前208年项梁夜袭章邯兵败身死,楚怀王见状,派宋仪做将军,项羽担任中尉,帮助赵王平定战乱。项羽却将宋义斩首并称是奉淮王之命斩杀宋义,“宋义与秦合谋反楚”,项羽被众人推荐为将军,楚怀王也只能顺势而为,封项羽为将军。此时项羽仅有24岁,公元前207年年轻的项羽将军在巨鹿之战中破釜沉舟,与秦军9次交战,秦军一败涂地,随后张汉被迫率二十万秦军投降,项羽为了避免后患,一夜之间杀死了二十万秦军,建立了天下大局,分配到彭城附近最大的领土,自称为西楚霸王;
    公元前206年项羽击破田荣,没有击杀田荣和田横,田荣被平原民所杀;公元前205年彭城之战,项羽以三万疲惫之师,千里奔袭,半日破刘邦六十万之众击,破诸侯联军,没有追击到刘邦,被刘邦和韩信在荥阳和附近的京索击败,没能扩大战果。
    公元前203年,固陵之战项羽在固陵击破刘邦,但对刘邦军伤害不大,是以击破敌军为主的战役。公元前203年12月垓下之战,项羽以十万兵力敌韩信五十万,因四面楚歌而丧失斗志败于垓。公元前202年1月东城之战,项羽率800多人突围成功,却因无颜面见江东父老不肯过江东,以一个人以一敌十打死了数百人,打伤了十几人,最终寡不敌众而自刎,年仅31岁。项羽之勇实乃历史第一人,不接受质疑。可是这么勇猛无敌(个人武力值无敌)的项羽却最终败在了已过中年农民出身的无赖刘邦之下……唏嘘……。项羽咱就聊这么多了,再说变成写项羽了,咱看看刘邦是怎么搞定战神项羽的吧。
    刘邦是个很有政治智慧的人,所有人都觉得秦军强大、虽有先入关中为王的诱惑,却也有有相当的风险,但是刘邦却可以在自己还并不十分强大的情况下为了那份诱惑去冒这个风险,这从他十几岁就只身一人投奔张耳和押送途中释放所有囚徒的行为就可以看出一二,那时的他比现在还要弱小,而且那时的他并非没有更加稳妥的路让他去走。现在他已在冒险中享受迅速强大的美妙,而他已经在造反的这条路上无法回头,他只能冒更大的风险,以争取更大的利益。
    有谁会不觊觎关中之地?又有谁会不想称王?但最后却把这个机会给了刘邦,虽然有楚怀王想用刘邦来均衡项羽之强势的因素在,却更因为其他人缺乏刘邦“富贵险中求”的果决,更多的人是想等着别人去打拼,自己顺便捡点好处而已。
    楚怀王立下“怀王之约”他需要项羽这样“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勇猛之士,但是项羽之勇和项羽之狠是成正比的,一举杀了二十秦军着实让众人胆寒。所以怀王即要重要项羽,又想削弱项羽的实力,权衡后怀王重用刘邦,命刘邦攻打关中,命项羽去救赵王。项羽曾表示“愿与沛公西入关”,却被楚怀王拒绝。
    项羽在巨鹿之战中的表现实在是过于突出,吸引了秦军的主力。而刘邦只有数千人马,一路西进还是要面对不少的秦军的。而这时候刘邦的听人劝吃饱饭的精神发挥了绝对的作用,他听从门客陈恢的意见:“没有必要攻城,只要封敌将官职,必能畅通无阻。”果不其然,刘邦不停地封官,军队不仅畅通无阻,人数还增长到两万。要说知人善任我觉得刘邦绝对能排进历史前十,韩信评价“刘邦带兵不能过10万”这应该是比较中肯又加了一些马屁在里面的,我个人觉得刘邦是带不了10万大军的,刘邦实在算不上一个帅才,但是他却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伯乐,他下面每个人都可以淋漓尽致的发挥自己的能力、张良、萧何、韩信、樊哙、郦食其等每一个都绽放出夺目耀人的光彩。
    刘邦行军途中不但异常的顺利,不但没有损兵折将反而不断的壮大了自己的队伍,还收服了高阳人郦食其这个人仅凭三寸之舌就让刘邦不动一兵一卒收了N座城池,而此时他不但自己投了刘邦,还让他弟弟郦商率部下四千人入沛公麾下。郦食其擅计,郦商善于攻城,刘邦得此二人,接连大败秦军,攻下颍川后与张良韩军合兵。知人善用的刘邦一路势如破竹陆续夺取丹水、武关等地,在蓝田大破秦军,至此,秦朝已入风烛残年,奄奄一息。当刘邦的军队抵达关中时队伍已有两万人多之了。反观他的对手项羽虽已名震天下却不免损兵折将,自己伤痕累累,被天下所有人忌惮。而刘邦和项羽更大的反差是刘邦知人善任,麾下能人异仕辈出。而项羽却刚愎自用,我行我素,仅一个范增两人也矛盾不断。
    汉元年十月,秦王子婴将玉玺献与刘邦,秦亡。虽有“怀王之约”但是刘邦知道自己的实力远不及项羽,所以刘邦将关中拱手送给了项羽,自己听从张良的建议退军灞上。地他可以让,人心他却要收复,刘邦入关后废除秦严酷的厉法,改为宽泛的约法三章以保障民众的基本生活制度。而且拒受百姓之贿,言之凿凿的表示不会劳民伤财,这一番骚操作下来,刘邦的形象立马变成高大尚起来,在百姓的眼里刘邦已自带光环如同救苦救难的活菩萨。刘邦不仅对百姓如此,对王宫也清点封存,未动一分,来表达自己并无占据关中的意图。再看项羽,那真是唯恐自己和刘邦的形象反差太小,一进城就杀人放火,抢夺财物,最可怕的是他还屠城活埋……两者对比那真是一个天使一个恶魔啊,是你你也不想要项羽这样的王啊,所以项羽的军队入城后,连问路都会被指到相反的方向去。虽然项羽以武力取得了暂时的胜利,但是地好占,人心却难收啊。
    即使刘邦入关之后立即向项羽示弱,处处都表达了自己没有为关中王的想法,但是刘邦的先入关中又在函谷关阻拦项羽入关中,还是让项羽有了芥蒂,而刘邦在关中又得人心,项羽怀疑刘邦真的要当汉中王,于是设下了著名的“鸿门宴”这么著名的事我就不用说过程了吧……不过很多人都觉得是因为项羽的优柔寡断才没有在此宴上了杀了刘邦,导致了项羽最后的失败。但是我却不这样认为,以项羽当时的实力和狠辣杀个人哪用这么多铺垫,他杀宋义眼睛都没有眨一下,杀二十万秦军也是犹豫,区区一个刘邦想杀还要废这么多事吗?兄弟情?拉倒吧自古高处不胜寒,父子反目亲兄弟相残的事数不胜数,何况项羽刘邦这点挂在表面的塑料兄弟情呢。那么项羽为何设“鸿门宴”又为何最终放走了刘邦呢?(跑个题,有没有人和我一样想起老版《三国演义》刘备白马渡江的片断的?)我认为首先项羽是想先确认刘邦是否要占据关中称王,一山不容二虎,如果刘邦真的有这样的想法他会没有半点犹豫就杀了刘邦,二是如果刘邦没有这个想法他也要震慑一下刘邦,让这个贪财好色的老男人对自己更加敬畏,不要有不切实际的什么想法,当然能拉拢利用更好。此时的刘邦在项羽的眼里实在不值一提,他动动手指头就可以捏死刘邦,这时候的项羽统兵有40万之众,刘邦虽不断壮大也不过只有10万兵马,所以项羽并没有把刘邦当成真正的敌人。而刘邦自然也深知自己和项羽的差距,他了解项羽,而且刘邦确实在过人的胆量,在预先得知鸿门宴的真实目的后,刘邦竟然没有跑路而是去赴了项羽的鸿门宴,我感觉换正常人的第一反应都是赶紧跑,有多远跑多远,能跑多快跑多快,可刘邦竟然没有……也许是刘邦觉得跑更危险吧。所以在宴会上刘邦跟项羽解释说占据咸阳只是为项羽暂代保管,等项羽来了自然要奉上,而且封锁函谷关只是为了防止别人打咸阳的主意。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我写的另外一个已完结的帖子——坑爹之王PK大赛。还请各位朋友多多支持。
    一番解释有理有据,再加上项伯从中说请,不停地给项羽戴高帽子,不怕死的屠夫樊哙大闹宴会,说项羽不仁不义,要杀帮他取咸阳的功臣刘邦。刘邦就这样用一出闹剧躲过了灭顶之灾,实在是个人才啊。就算是你穿越回去附身刘邦都未必能淡定的面对如此的凶险。当然,主要肯定是项羽并不是真的想和刘邦打,天下已有了稳定的局势,他也不想继续刀兵相见,他更想的是“衣锦还乡”“荣归故里”,刘邦看到秦始皇出演说“大丈夫当如此”,而项羽说“我可以取代他”如今项羽真的可以取代当年的秦皇了,可是他却并不想留在关中,他只想东归……,即使有再多的人告诉他“关中地形险要,阻山带河,土地肥沃,是一块可资称霸的地方。”也不能阻止项羽回乡炫耀的急切之心“富贵不归故乡,就像身着华丽的锦衣在夜间行路,谁看得到呢?”哎……就算没有刘邦,天下也不会为项羽所得,他的眼里从来都没有天下,就算只做一方霸主也绝无法长远。不知道是否有很多人都在想如果项羽不做天下之主,而仅为将帅会如何……可是以项羽影的傲气和能力志向又有哪个帝王可以驾驭得了项羽?确保他不反?项羽分封诸侯时楚王熊心为名义上的天下之主,他的下场我就不用介绍了吧,而且刘邦和宋义也都是他扶持起来制衡项羽的,可是结果呢。项羽!注定要以悲剧来结束自己的一生。
    公元前206年,项羽尊楚王熊心为义帝,实际上项羽才是真正的天下共主,项羽在戏亭分封诸侯。因为不想让刘邦获得关中,项羽于是向熊心请命,要求更改“先入关中者王之”的约定。熊心为了让刘邦制衡项羽,回复“如约”。项羽对熊心十分不满,有了杀他之心。不久项羽自称西楚霸王,定都彭城,拥有砀郡、东郡、陈郡、薛郡、泗水郡、东海郡、东阳郡、鄣郡、会稽郡等九郡。分封十八路诸侯:刘邦为汉王、英布为九江王、章邯为雍王、司马欣为塞王、董翳为翟王、魏豹为西魏王、申阳为河南王、韩成为韩王、司马卬为殷王、张耳为常山王、赵歇为代王、吴芮为衡山王、共敖为临江王、臧荼为燕王、韩广为辽东王、田市为胶东王、田都为齐王、田安为济北王。项羽分封诸侯是肯定私心的,好地方肯定是要分给与他亲近之人,而那些与他不亲近或有嫌隙的要么分到偏远之地,要么干脆不分封,这使得许多诸侯将领对他不满,埋下了楚汉争霸,天下大乱的隐患。
    分封诸侯后项羽命英布暗杀了义帝熊心。刘邦为避其锋芒前往汉中,并烧毁巴蜀栈道,果然让项羽相信了刘邦胸无大志,对刘邦放松了警惕。田荣不满项羽没有封他为王,夺取齐地自立为王。田荣称王,赵将陈馀跟随响应,项羽只能起兵讨伐。刘邦虽人在汉中,表面一副与世无争的样子,暗地里却时刻等待反扑的机会。一看项羽主力被田荣牵制立即暗渡陈仓发兵关中,攻打章邯。秦人因项羽曾杀二十降军而纷纷投奔刘邦,很快刘邦便再次夺取了关中,这个时候刘邦重提“怀王之约”告诉项羽他只要三秦之地,没有其他的非份之想。可怜一代霸王项羽因田荣之事也焦头烂额,再加上项羽本就不善分析时世人心。竟再一次相信了刘邦,把力量都集中到对付田荣上放任刘邦。
    公元前205年,项羽终于打败了田荣,为了泄愤他对田荣的齐地实施了报复先秦的政策,大肆烧杀掳,田荣虽死,齐人跟随田横组织反楚……项羽这一生注定有打不完的仗啊。刘邦乘势又夺了韩魏之地。而项羽因田横而只能留在齐地,根本无暇顾及刘邦,刘邦的汉军再夺彭城,要知道彭城可是项羽的都城啊。得了彭城的刘邦忍不住飘飘然了起来,曾经他畏项羽如虎狼,可是如今他已拿下项羽的都城,项羽也不过而而……刘邦恢复了本色,再没了从前的谨慎与戒备,沉迷酒色不思进取。

    感谢支持和打赏,但是咱商量一下不发广告行不。
    项羽毕竟是项羽,他怎么能忍自己的都城被刘邦所占。留下主力继续打田横,自己仅带三万兵马南下彭城,这增加著名的彭城之战,项羽以三万疲惫奔袭之师,竟打败了刘邦60万汉军(实在是太牛了),虽然并没有能杀了刘邦,却也使汉军损失惨重,汉军与诸侯联军仓皇败逃。很多原本投了刘邦的将领不得不改投项羽。
    项羽与刘邦在荥阳对峙了很长的一段时间,论打仗刘邦真是十个也打不过项羽,他手下最能打的韩信又被他派去讨伐会背叛他的诸侯了。刘邦只能求和,范增第一个就不同意,于是刘邦就使计说范增背叛了项羽,要与刘邦勾结……我也不知道这种流言项羽是怎么会相信的,范增要真想勾结项羽不是应该先同意刘邦的求和么?可是项羽是那种宁可错杀三千绝不放过一个的性格,于是项羽赶走了范增……这实在是个很大的变故,项羽本就刚愎自用不听人言,而且是个标准的杀人不眨眼的人设,本就没什么人敢在他的面前提反对的意见,当然提了他也不听。范增是唯一敢提意见,项羽又偶可以听进去的人,现在范增也走了,项羽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了。且不说项羽性格上有致命的弱点,就算你是天下第一的聪明人,你总也有照顾不到的地方啊,不然为啥要设立那么多的部门和人员各管一摊呢,民间不是都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吗……额!当然了这时候离诸葛亮出生还好几百年呢……不过道理都是一样的啊。又跑题了……
    公元前204前项羽打跑了刘邦,拿下了荥阳。刘邦虽然被项羽打的稀里哗啦,丢盔弃甲,失了荥阳。可是韩信那边却大获全胜平了燕赵之地,所以刘邦的情形大为好转。而且英吕投了刘邦,这个人应该是和项羽十分亲近之人,不然项羽当时也不会派他去暗杀义帝熊心了。彭越在楚后方骚扰楚军粮道,项羽打彭城,刘邦就在前面夺了成皋,项羽回来打刘邦,韩信又在旁边平了齐地,向楚推进,项羽派龙且抵挡韩信,韩信在淮水杀了龙且大败楚军。项羽毕竟只有一个,再天下无敌也没有分身之术,而其他人又怎么会有项羽这般神勇呢,几百年后吕布的下场再次证明仅靠个人武力值是行不通的!当然吕布除了个人武力值外,在眼光和统军上是无法和项羽比肩的,但是吕布之勇也是有目共睹的。
    项羽三面受扰,粮草不足。派曹咎固守成皋,自己打彭越想先解决粮草问题,可是曹咎[jiù]兵败自杀,项羽只能回军放弃彭城继续与与刘邦对峙,又是荥阳。上一次项羽也是在荥阳与刘邦对峙,最后打跑了刘邦,可是这一次却不同了,此时刘邦已有了明显的优势。公元前203年,项羽因为粮草不足,而不得不与刘邦议和。上次可是刘邦要议和,而项羽不同意啊。好在刘邦并不是项羽,双方划了楚河汉界平分了天下。短短三年的时间项羽就从天下共主变成不得不和刘邦平分天下。
    项羽还是太天真了,他竟没有在这三年的时间里吸取任何的教训,竟然率军东归……(项羽这是有多恋家啊!)刘邦却从未想过只坐这半壁江山,他的野心实非项羽可比,刘邦乘楚军东归,偷偷尾随,侍机在固陵偷袭了楚军,楚军惨败,楚将周殷降汉。在在固陵之战遭受沉重打击的楚军,已无力与汉军对抗。公元前202年,项羽在垓下之战惨败,被迫在乌江自刎,西楚灭亡。
    刘邦实在是相当的高明,从不气馁,从不放弃。与项羽反反复复地作战。项羽几乎每战必胜,而刘邦总是屡败屡战。在彭城,刘邦五十六万大军,被项羽三万骑兵杀得大败而逃,父亲妻子都失陷于项羽。而刘邦能立即收拾败势,重整力量,立即重杀回来。你不能不佩服刘邦的韧性。很奇怪我想到了曹操,而且脑海中闪过了老版《三国演义》的两个片断,一是曹操被被马超追的弃袍割须、二是赤壁大败的几次大笑(不要纠结于演义的成份哈),感觉在某方面曹操和刘邦有很多相像的地方……又跑题。项羽是没有刘邦的这种韧性的,第二次在荥阳对峙时,因为楚军已经坚持不住了,项羽竟要和刘邦‘单挑’想和刘邦以决斗来定天下……咱还能有的幼稚一点么????开玩笑,你以为这是小孩打架么?这是战争,如果单挑能解决问题还用得着招兵买马筹集粮草这么麻烦?直接圈块地打架就行了,谁打赢了谁就是皇帝不就完了,然后谁想去坐皇帝就去单挑……想想那画面,皇帝天天啥也不干就只接受天下想坐皇帝之人来挑战和别人打架。面对项羽的‘战书“刘邦只是笑着回答:“吾宁斗智不斗力。”刘邦竟然还回答了……正常人应该是不屑于回答这么二的问题的。
    整个楚汉战争,刘邦一直是处于军事弱势的。所以即便他先入定关中,按照诸侯之约,功劳最大,可是项羽一到,他立即展现的更加弱势。在随后的多次与项羽碰面的战争中,刘邦都可以用惨来形容了,60万被3万打败,还是3万疲惫之师,估计整个历史的以少胜多也没有这么悬殊的数字对比了吧1:20!可是局势再不利,境遇再危险刘邦都能沉得住气,无论是在险象环生的鸿门宴,还是丢盔弃甲的彭城之战,甚至到了后来他已为大汉天子后,征伐反王陈豨时,在东垣城,刘邦攻城一月有余,而城上士卒讥笑辱骂刘邦。但是城破之后,刘邦只是斩了骂的凶的几个人,没参与骂人的,全都原谅了。而这份气量项羽不但没有,更无法理解。刘邦整个军事生涯中仅发生过两次屠城:第一次,公元前208年,刘邦和项羽一起攻打城阳,攻破后,两人直接以屠城的方式打扫战场。第二次,公元前207年,刘邦按照楚怀王安排,带兵西向攻秦,在攻破颖阳(今河南登封市境内)后,直接屠戮全城,这是唯一一次由刘邦主导的屠城。而两次屠城都是遭到了当地百姓的顽强抵抗,刘邦的屠城屠杀,是要以此来威胁、恐吓甚至瓦解其他敢负隅抵抗的城市。再看项羽:第一次襄城屠城,坑杀全城平民。第二次(和刘邦一起)城阳大屠杀,杀光了辅助秦军抵抗的全城平民。第三次新安大屠杀,坑杀秦军降卒20万。第四次咸阳大屠杀,杀戮关中平民无数,火烧咸阳皇宫,大肆烧杀抢掠,掘墓。第五次破齐大屠杀,坑杀田荣降卒数目不详,大劫掠大烧杀,逼反复辟后的齐国。其实还有第六次的外黄大屠杀,不过最终因为一个13岁的少年(外黄县令家门客的儿子)劝说成功放弃了这次屠杀。
    战争就是你死我活,无可厚非,历史上也不是没有大肆屠杀的案例但是项羽这样毫无目的,只为泄个人恨而大肆屠城的也实不多见,而且大部分和他同类行为最终都遭到了反噬(不知道成吉思汗算不算例外),只是反噬时间的长短不同罢了。反正我个人觉得八路军的优待俘虏政策是正确的,人心这东西看不见,摸不着,猜不透,但是得民心者得天下真的不是一句空话。而刘邦在这一点上还是很成功的,进关中后第一件事就是收买人心。而项羽则更像是少数民族的入侵,他不是来统治这块土地的,他只是来“打秋风”的,他并不想做这些土地上的主人,这些民众也都不是他的民众,他只想抢夺这里的财富,带回他的家乡——楚地,他只关怀他的8千江东子弟兵,而其他人都与他无关。这样的人怎么可能成功呢,他就是再勇猛10倍,一人可敌万人,甚至可敌十万人也是没有成功的可能的。
    公元前202年,刘邦终打败了项羽统一了天下,建立了大汉。那一年刘邦54岁,他47岁才开始创业,仅用了7年时间就完成了天下统一。可是事情并未结束,打天下难,守天下更难。从前他不过是个亭长,不用一个时辰就可以走完他的辖区,靠着江湖义气,兄弟情谊,他虽然穷困却并不潦倒,反而活的潇洒自在。可是如今他已为天下之主,再不能如从前般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他要治理他打下的土地,让他的臣民们都过上好日子。他还有后院一堆的女人要安抚,一众儿女要安置……
    天下大定,刘邦却不能安定,他到处奔走,四方平叛,应付匈奴,还有那些“功高震主”的兄弟们,还有弄权谋私玩政治的发妻。刘邦不得不为了自己打拼出的这份“家业”每天都疲于奔命。在楚汉战争期间,《高祖本纪》中时时能见到“高祖喜”、“独喜”、“高祖大喜”的字眼。可是统一天下后,这种喜就很少出现了。他还说:“吾虽都关中,万岁后吾魂魄犹乐思沛。”关中有未央宫、长乐宫,但他不惬意,他的骨子里,喜欢的是沛县的那种快乐。即便是死了,魂魄也会思念沛中之乐。
    刘邦一共活了61年,统一天下时已54岁。他打了7年的天下统一了中国,又坐了7年的皇帝。我们再来看看他这7年的皇帝都干了些什么吧。
    和所有新公司一样,汉需要先建立“规章制度”(哈哈,我是个行政),历史上有“汉承秦制”的说法,汉朝的规章制度基本上都是继承秦朝的,但是将原来秦朝的残酷刑法和严厉的治国改成了清静无为的黄老思治国。而在经济方面减轻百姓赋税在当时是个超级的明智之举。刘邦采取了聚集逃亡劳动力、释放奴婢与囚徒、鼓励生育、兵士回归农民等一系列措施。这一措施医治了战争带来创伤,让大汉得到了休养生息,得以快速的发展农业生产、恢复社会经济。
    有了制度的制度后,先保障了社会的安定平稳。吃饱喝足后咱得讲讲礼仪了,刘邦出身农民,混迹市井,跟着他的也都是这些“江湖兄弟”,这群人三句话不合撸胳膊挽袖子就动拳头,更有甚者拔剑击柱,就差血溅当场了……弄的每日上朝都鸡犬不宁。于是刘邦开始重用儒生叔孙通、陆贾等人制订礼仪,建设礼仪,并为此厚赏了叔孙通及其手下儒生。汉朝的朝见见仪式,一直延续了整个中国封建社会,也让刘邦享受到了当皇帝的绝妙滋味。
    但是要让皇帝的权威千秋万代,光有这些还是不够的,刘邦接着让萧何等人制定《汉律》、韩信等人制定军法、张苍等人制定历法和度量衡方面的各种章程,使得各种规章制度初具规模,从此大汉帝国气象一新。刘邦通过制定并实施朝廷礼仪、制定各种规章制度等措施,不断加强自己的权威,让自己的形象一下子更加高大起来,成功的实现了他从马上到马下的角色转换。
    天下定了,各种制度也都建了。现在刘邦开始“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是的刘邦开始铲除那些“功高震主”的功臣了。其实刘邦对这些开国功臣十分优待,按功劳的大小赐予了他们不同的爵位,其中韩信、彭越、英布、张耳等八人被封以王爵,地位十分尊崇。但这些异姓诸侯王大多是在楚汉相争中投降到刘邦一方的,本来对大汉王朝就没有归属感。不仅如此,异姓诸侯王的封国内“不循汉法”,自立法令,这让刘邦甚为恼怒。大汉王朝建立数年之后,刘邦就磨刀霍霍准备对这些异姓诸侯王下手,希望剪除他们对大汉王朝的消极影响。我们来看看刘邦是怎样逐个击破一一剪除这些人的吧:
    臧荼是第一个被裁制的异姓王,他本是项羽的部将,曾被封为辽东王,在项羽被杀之后又投降刘邦。汉朝初年,刘邦已经开始大肆捕杀项羽旧部,十分忧虑的臧荼决定起兵谋反,刘邦御驾亲征,不久就将其平定。
    楚王韩信,汉初三杰之一,是刘邦的肱股之臣,韩信功不但高盖主,而且其王爵还是在刘邦需要其前来救援之时受胁迫才封给他的。所以刘邦第二个要铲除的就是韩信。刘邦先是寻罪将韩信贬为淮阴侯,此时在封地的韩信已如坐针毡,其麾下多有劝韩信起兵谋反之人,可韩信终究没有走出那一步,造反之事实非人人敢轻试的。公元前196年一代名将韩信,被吕雉和萧何设计骗入皇宫,被杀死于长乐宫中。
    梁王彭越在韩信死后不久就被贬为庶人,后又被刘邦诛杀灭族。
    淮南王英布在彭越被杀后,十分恐惧,开始起兵反汉,兵败被杀。
    韩王信是战国时期韩襄王的庶孙,汉朝初年仍封韩王,刘邦诛杀各大异姓王时,他受到猜忌,被迫投靠匈奴,最终被汉朝大将柴武所杀。
    杀的杀、贬的贬、逃的逃,那些刘邦以为会对自己后世子孙造成威胁因素的人都被处理了之后,刘邦为了防范更多的臣子,又定下了《白马之盟》以确保只有刘氏子孙才可以封王,可是自以为万分妥当的刘邦却忽略了另外一股势力的存在——外戚吕氏。
    吕雉,字娥姁,是汉高祖刘邦的结发妻子,吕后早年佐高祖定天下,其兄吕泽立下了汗马功劳,她的妹夫樊哙也是刘邦早期的追随者之一。刘汉王朝建立之后,刘邦要打压功臣,剪除异姓王,吕后是启了很大作用的,“所诛大臣多吕后力”。当年跟随刘邦打江山的肱骨之臣那些没有被打压和剪除,如郦食其、樊哙等这些人都归属了吕氏成为了外戚政权。
    而让刘邦更没有想到的是吕氏就这样借用功臣集团,一步步掌控住权力。先是垂帘听政,干预朝政。到了刘盈死后则达到吕氏专权时期,拜吕台、吕禄、吕产为将军,大封诸吕,“吕嬃为临光侯,吕他为俞侯,吕更始为赘其侯,吕忿为吕城侯,及诸侯丞相五人。”而这些被封爵干政的吕禄、吕产等人,并非纨绔之辈,而是很有能力的人,吕雉能启用他们辅佐政事,体现了她与封建社会其他时期的干政外戚的不同。不同于称帝的武则天,吕雉并没有想过自立为帝,更多的是在做着巩固刘汉的王朝的工作。但是她违背了刘邦临死前订立的“非刘姓不王,非功不侯”的约定,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赵王刘友就曾说“吕氏安得王,太后百岁后,吾必击之。”虽然吕雉在后期采取的联姻等手段试图缓和和其他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但效果并不好,甚至还加深了矛盾,联姻对于利益冲突矛盾的作用微乎其微。于是,在吕后去世后,诸吕之乱不可避免地爆发了。
    虽然刘邦死后吕氏专权长达15年之久,但终究没有动摇大汉的国本。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统治时间第二长的王朝,而且西汉还是非常强大的。
    第二章 完美皇帝——刘秀

    刘秀(公元前5年1月15日—公元57年3月29日),字文叔,南阳郡蔡阳县(今湖北省枣阳市西南)人。
    很多人人会说刘秀不是刘邦的后代么?当然这是没有什么可争议的事情,刘秀确实是刘邦的九世孙,虽然他是很有名的光武帝,那他不算白手起家啊。但实际情况是西汉在汉武帝时期实行推恩令,很多王室后裔,到了后期都已经沦为普通百姓了,刘秀就是这样的存在,到了西汉末年,刘秀仅仅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农民而已。
    其实刘秀的父亲刘钦还没有变成平民,而是济阳县县令。(今开封兰考附近)这县令的官职可是比刘邦当年的亭长的级别要高的,正七品的官职。虽不算大,但也是管理一方土地的官员,可惜在刘秀9岁那年,老爹去世了,他和哥哥被接到了南阳叔叔家里。慢慢长大的刘秀和哥哥们一起开垦荒地,种田为生,成了一名标准的农民兄弟。不同于先祖刘邦那般不务正业,刘秀生性内敛,颇有一种“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踏踏实实当农民,而且非常的勤劳务实。
    刘秀有个亲生的哥哥叫做刘縯,他可不是甘于平凡的人。刘縯时刻没有忘记自己是皇室后裔,锋芒外露,结交各种绿林好汉,草莽英雄。王莽篡汉后,刘縯愤愤不平,以恢复刘氏江山为己任,不惜倾家荡产,招募兵士,结交豪杰,好侍机而起。
    公元22年刘縯拉打出了“复高祖之业,定万世之秋”的口号,号舂陵军,自称“柱天都部”但是,响应的人不多,刘縯非常的尴尬。刘秀比较稳重,他在多方考虑之下,才在宛城起义,然后率领队伍到舂陵和哥哥会合。当刘秀穿着大将军服出现在刘氏宗族面前的时候,大家才知道,一向以沉稳著称的刘秀也起义了,才纷纷加入队伍。为了保存和壮大实力,刘秀说服哥哥,和绿林军合作。
    公元23年,西汉宗室刘玄被拥立为皇帝,史称“更始帝”,其实这时候刘縯的威望已远高于刘玄,地方豪强、下江兵、汉军都拥护刘縯为帝。而新市兵、平林兵的将帅则提出拥立刘縯的族弟刘玄为皇帝。刘縯是一位深明大义,并有战略眼光的人,他深知,王莽未灭,起义军内部务须团结,便主动辞让皇帝宝座,拥护刘玄为皇帝,建年号为“更始”,大封功臣,刘縯则被封为大司徒,刘秀被封为太常偏将军。
    不久后更始帝派刘秀带领九千士兵去昆阳迎战王莽42万大军,在大多数人来看,这次作战无异于以卵击石,昆阳之战,是刘秀的封神之战。面对王莽的大军,绿林军六神无主,刘秀建议将所有的军队集结在昆阳(今平顶山叶县)。并亲自率领13名亲兵,闯出敌营,搬来了1万7千人的救兵。王邑自认为兵多将广,产生了轻敌的思想,以为灭掉刘秀这一小撮叛乱之人,就是分分钟的事情,没想到,刘秀亲率3000骑兵,夜袭王邑大营,将士们很听刘秀的安排,坚持与王莽大军死战到底,就在关键时刻,出现了超自然现象,大雨骤起,天降陨石,以3000人打退了王莽的42万大军,从此以后刘秀的人生就开挂了。
    而更始帝刘玄则因昆阳之战刘秀的战功,更担心刘縯刘秀兄弟会威胁到自己的皇位。更始元年(23年),更始帝刘玄在李轶和朱鲔的鼓动下,先下手为强,在刘秀还没有回朝之前,就把刘演给杀了。原计划是等刘秀回朝后将刘秀一并铲除的。兄长被杀,但自己势力单薄,无法与更始帝刘玄相抗衡。回朝后刘秀主动到宛城,向刘玄“谢罪”,让更始帝相信了自己并无野心。而且刘秀也不给兄长服丧,一切起居饮食,与平常一样,谈笑风生,麻痹更始帝及其拥戴者们。更始帝刘玄果然信以为真,以为刘秀与其兄长是两路人,而与自己同心同德,他便封刘秀为破虏大将军,武信侯。当然,兵权是不能再让刘秀掌握了。公元23年9月,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的新朝覆灭。刘玄进入长安,大模大样地坐到了祖宗的宝座上。起义军虽然占领了京城,刘玄也坐上了龙椅,但是天下还是大乱的,尤其是河北,赤眉军,铜马军,河北三王,各自为政。
    公元23年10月,更始帝想借刀杀人派派遣刘秀前往黄河以北地区,招抚士民。当时河北王朗已然称帝,刘秀招安之行等同送死。可当刘秀率军度过黄河后,始鱼得水,出榜安民,宣示州郡,不费一刀一枪,一些地方不战而降。汉军很快来到邯郸附近,刘秀却选择了绕道去真定,这里有位前真定王刘杨,在乱世时,组织起一支队伍。同为宗室,刘秀派骁骑将军刘植,前去游说刘杨,希望刘杨能够支持他。权衡之下,刘杨认为刘秀具有定鼎天下的能力,便率军投靠刘秀,为表示亲近,刘秀娶了刘杨的外甥女郭圣通为妻。得到刘杨的助力,刘秀的势力陡然增强。
    本来是送羊入虎口,却不料刘秀居然在河北安营扎寨,成为更始帝最大的敌人。更始帝大怒派了几十万大军到河北去剿灭刘秀,没想到这几十万大军,又被刘秀轻松拿下,更始帝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成语用的朝代不用哈),不但没有能消灭刘秀,而且自己也即将坐不住这皇帝的宝座就此下台。公元25年刘秀在河北称帝,为了表示“复兴汉室”的忠心,他仍然沿用“汉”为国号,建立了东汉政权,从他起兵到称帝,仅仅用了三年时间而已。
    再看长安城内,已经乱成一锅粥,绿林军拥立刘玄为帝,赤眉军拥立刘盆子为帝,双方火并的不亦乐乎。刘秀则坐山观虎斗,等待合适的时机,在云台二十八将的帮助下,不断征战四方,统一天下,结束了西汉末年以来国家的混乱局面,再次让国家安定统一。
    之所以称刘秀为完美帝王,不但在三年完成了从农民到称帝的过程,十二年内就消平群雄,完成了统一事业。更在建立东汉政权统一天下后竟然没有如先祖刘邦一样诛杀那些跟他一起打天下的功臣们。无论是刘秀的先祖刘邦,还是后来的赵匡胤、朱元璋那都是毫不留情的去铲除那些“功高震主”的功臣的。可是刘秀却完全不同,不但没有诛杀跟随他的功臣们,而且对待他们完全像对待自己亲人一样,不仅加官进爵,就连有什么好东西,都会想着分一点给他们,给高薪,给封地,给爵位,但是当然是要交出兵权的。在这种政策下连功劳最大的云台二十八将,都全部得以善终,这种行为在历史上是相当少见的。
    刘秀不仅对待自己的功臣十分友好并且宽容,他对待百姓也是一样的宽容。建立东汉政权后,刘秀制定了很多有利于百姓生活,或者保护弱势群体的法案如:针对老弱病残,制定了定期补助的法案,对待老人、儿童以及妇女的刑罚,也有所减轻,就连当时地位最低的奴婢,刘秀也颁发过六次诏令,用以解放奴婢,禁止虐杀奴婢,这些法案,在当时那种历史背景下,完全就是人们无法理解的,可是刘秀却能够颁发出来并且正常执行,让人很是佩服。
    就连在后宫之事上刘秀都处理的相当出色,让人无可诟病。刘秀少年时便对阴丽华爱慕有加,更有“娶妻当如阴丽华”的感叹。但是因为迫于形式不得以娶了郭圣通为妻,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一妻多妾制度”一个男人多娶几个女人完全不是问题,但是刘秀却不肯让阴丽华做妾,而是直接娶两个正妻。而在刘秀打天下时,两个正妻的家族都全力支持刘秀。刘秀称帝后皇后只能有一个,总不能两个人都立为后,而刘秀自然更想立自己心爱的阴丽华为后,但是郭圣通却先为刘秀生下一个儿子刘疆,而阴丽华也十分的贤惠明理,自愿将皇后之位让给了郭圣通,而郭圣通之子刘疆也成为太子,阴丽华自己做了“贵人”。
    后来生下孩子的阴丽华早已宠贯后宫,郭圣通也很识趣的把后位和儿子的太子之位“让”了出来。不过当了皇后的阴丽华对郭圣通十分的“友善”,刘秀也因此给了郭圣通“王太后”的身份,让她在北宫居住,且得以善终。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阴丽华的儿子刘庄成为太子后,对待废太子刘疆还能情同手足,而且兄弟两人之间完全不存在什么手足相残或者明争暗斗的行为,这波骚操作简直亮瞎所有人的眼睛,纵观整个历史也是独一无二了吧。
    下面我们来列举一下刘秀的政绩哈
    武功:
    公元22年,27岁宛城起兵
    公元23年9月,28岁鏖战新莽,王莽新朝覆灭。
    公元23年10月,28岁出抚河北, 攻破邯郸、击杀王郎、娶刘杨的外甥女郭圣通(不到一年前娶的阴丽华)。
    公元25年8月5日,30岁刘秀在鄗城千秋亭即皇帝位,建元建武,同年10月,朱鲔[wěi]投降,封平狄将军、扶沟侯,刘秀定都洛阳。
    公元27年2月27日,赤眉军被迫在宜阳请降,并向刘秀呈上了得自更始帝之处传国玉玺和更始帝的七尺宝剑,32岁的刘秀至此已扫平关中。
    公元30年初,历时4年关东基本上已为刘秀所定。
    公元32年8月,共历时4年,陇西始平定。
    公元36年1月,成都守军降,自新莽末年以来四分五裂、战火连年的中国再次归于一统,此时刘秀41岁,刘秀登基后用了十二年的时间终于平定天下。
    文治:光武中兴
    中央集权:所有一切政令都由尚书台直接禀陈皇帝,由皇帝裁决。从此,“天下事皆上尚书,与人主参决,乃下三(公)府”?“虽置三公,事归台阁”?,“三公之职,备员而已”??。
    整顿吏治:躬行节俭,奖励廉洁,选拔贤能以为地方官吏;并对地方官吏严格要求,赏罚从严。
    精简地方:并省四百余县,吏职减损,十置其一。
    善待功臣:刘秀以优待功臣贵戚为名,赐以爵位田宅,高官厚禄,而摘除其军政大权。
    军制改革:撤销内地各郡的地方兵,裁撤郡都尉之职,也取消了郡内每年征兵训练时的都试,地方防务改由招募而来的职业军队担任。
    与民休息:薄赋敛,三十税一的赋制。
    度田制度:清查核实垦田亩数和户口、年龄,下诏度田。户口调查与上计制度一直得到贯彻执行,东汉时期的户口统计数据是真实可信的。
    抑制豪强:丈量土地,核实户口,作为纠正垦田、人口和赋税的根据。采取镇压与安抚并用的手段,给了豪强地主严重的打击。出现了“牛马放牧,邑门不闭” 的大好局面。
    第三章 励志皇叔——刘备

    不得不说刘邦这基因是真强大,老刘家这人才也是真多,不愧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时长的统治王朝(第一是周朝),不仅有刘邦打江山,更有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光武帝刘秀、汉明帝刘庄、汉章帝刘炟等一众优秀的子孙为刘氏守护了400多年的大汉江山。等到东汉已名存实亡的时候,竟然又冒出了个“卖草鞋”的刘备,硬生生又建立了蜀汉政权。下面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位因《三国演义》而闻名的皇叔吧。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汉族,字玄德,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大树楼桑村)?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蜀汉开国皇帝。
    刘备的祖父刘雄被举为孝廉,官至东郡范令。刘备的父亲刘弘早亡,少年刘备与母亲以织席贩履为业,生活比较艰苦。刘备家屋舍东南角篱上有一桑树高有五丈余,从远处看上去就好像车盖一样,来往的人都觉得这棵树长得不像凡间之物,认为此家必出贵人。刘备小时候与同宗小孩在树下玩乐,指着桑树说:“我将来一定会乘坐这样的羽葆盖车。”刘备叔父刘子敬说:“你不要乱说话,让我们一家遭灭门之罪。”
    公元174年,十五岁的刘备不再是卖草鞋的小儿郎了,他在母亲支持和叔父的帮助下,拜了当时名震一方的卢植为师。卢植是谁?卢植当时是九江太守,刚刚平定了蛮族的叛乱,严格的说黄巾起义前,卢植就已经是一个出色的将,能力出众能够迅速平定叛乱。刘备拜这样的一位能人当老师为刘备日后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一同马关条约卢植门下的还有刘备同宗的刘德然、辽西人公孙瓒。然而有名师教导的刘备并不喜欢读书,史书记载他:“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身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少语言,善下,喜怒不形於色,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中山大商张世平,苏双等赀累千金,贩马周旋於涿郡,见而异之,乃多与之金财。”用现代话说就是“喜欢骑马遛狗,穿漂亮衣服,喜欢结交豪侠,以至于当时许多有钱人非常欣赏他,甚至还给他重金打赏。然而刘备拿了人家的钱后并没有给自己,而是转手给了他结交的豪侠们。
    刘备在卢植处学习了大概就两年时间,十七岁后刘备回到了涿县,并开始了他的创业生涯。不同于《三国演义》中的场景,这时的刘备已经不是贩卖草鞋的商贩了,他开始招募乡勇,组建自己的队伍。而刘备当时组建的队伍主要的工作是类似于保镖。中山的大商人张世平和苏双为刘备送来了千金,因为他们贩马到涿郡,需要刘备的保护(感觉皇叔像个收保护费的),而因为有了这些商人的钱财的入帐,刘备的队伍也一天天壮大,且小有名气。(二哥出场了哈)关羽在山西老家杀人犯事,到处躲藏,听说刘备在招募江湖豪杰,于是过来依附刘备,张飞是当地的富户(是富户,不是屠户,没有任何历史记载张飞是屠户哈),画得一幅好画,写得一手好字,典型的书香门第,同时张飞武艺高强是当地有名的豪侠,也投奔了刘备(史书中并无记载三人结拜),并以全部家财相赠。张飞的加入对刘备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有了张飞的倾囊相赠,刘备才从一个保镖队伍发展成了军队,当然军队的规模还是非常的小。
    公元177到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这一段时间是东汉灵帝统治,卢植平定了庐江蛮族叛乱。公元184年,东汉的腐败政治导致民不聊生,各地百姓揭竿而起,刘备和公孙赞都是这个时候加入到平叛起义军的队伍中的。公孙瓒是辽西贵族人家的孩子,家境比刘备要殷实,官场上的资源也比刘备多很多,平叛中公孙赞因追讨张纯等叛贼,立下战功,升为骑督尉。而属国乌桓首领贪至王随后也率众归降,公孙瓒又升为中郎将,封为都亭侯。而刘备则被封为安喜县县尉。好不容易成为正规军的刘备,还没有安稳几天就得到了朝廷传来的消息:“如因军功而成为官吏的人,都要被精选淘汰。”该郡督邮也要遣散刘备,刘备知道消息后,到督邮入住的驿站求见(应该很多人都会联想到鞭打督邮的电视剧片断了吧)不过正史记载和《三国演义》是反过来的,正史中督邮是因为不肯收刘备的贿赂,刘备怀恨在心,将督邮捆绑起来鞭打的,是的打人的是刘备不是张飞,打完人刘备才带着关羽和张飞跑路的(不要扔板砖哈,有板砖的朋友,咱小心轻放,看看能不能给姐姐我放出个三室两厅哈……)。
    带着关羽张飞跑路的刘备,并没有就此放弃自己的“事业”,不过更多的是给别人打工,一边给别人打工,一边组建自己的队伍(像不像雇佣兵?)大将军何进派毌[guàn]丘毅到丹杨募兵时,刘备也加入其中,并在下邳时因与与盗贼力战立功,被任命为下密县丞,不过刘备也没干几天就又辞职了。公元190年,刘备再度凭借战功,又混到了个高唐令的官职,结果黄巾军直接破城,刘备只能弃城逃亡……(刘备的前半年几乎都是在逃亡的路上了)去投奔了同学公孙瓒,公孙瓒还是非常念同窗之情的,给刘备弄了个别部司马的职位。在此期间刘备与青州刺史田楷一起对抗冀州牧袁绍,刘备因为累次建立功勋而升为试守平原县县令,后领平原国相。据说刘备在平原县时非常的得人心,有个叫刘平的对刘备不满意,找人去暗杀刘邦。结果刘备毫不知情,对前来杀他的刺客礼遇有佳(说不定还想招揽),弄的刺客都不好意思下手了,最后把真像告诉刘备跑了。刘备在这个时候已经颇有仁义之名,以能救人之急而口碑很好,连袁绍也说刘备有信义。太史慈在孔融被黄巾军围困之际第一个找到的也是刘备。他当时称刘备有仁义之名?能救人之急,而刘备后来也的确亲率部队前去解救孔融,让孔融得以解围。
    刘备的信义之名也算成就了他的第三次创业。公元194年,刘备接棒陶谦入主了徐州,这是刘备创业以来最大最好的一块地盘了。如果能在这时候坐稳徐州那么对刘备之后的发展还是相当有利的,可惜吕布来了,而张飞最看不上的就是吕布。张飞能打是没话说,但是喝酒误事也是老生常谈了。刘备率军与袁术对垒的时候,吕布乘机占了徐州,第三次创业又失败了。
    其实历史上白手起家的人实在不少,当然最有名的是朱元璋,但是这些白手起家的人中刘备绝对是最励志的一个,17岁就拉帮结派闯江湖,然后那真是各种失败跑路啊,不过刘备是真的有百折不挠的精神,每次失败,哪怕败的就剩自己老哥一个也从未放弃。
    公元198年,刘备在许都开始第四次创业,刘备投奔了曹操。这一段时间的故事那真是多的不要不要的:青梅煮酒论英雄、韬光养晦长经验、汉献帝见到亲人两行泪、衣带诏、刘备再次跑路第四次创业失业。这些故事看着那是相当的爽啊,最为后人所津津乐道的应该是青梅煮酒论英雄了吧。咱也来凑一脚拉两句。先看刘备他确实是个有大志向的人,但是这个时候刘备实在还算不上个多出色的人才,曹操比刘备大6岁左右,是公元166年的人。而曹操起兵是在公元189年的时候,那个时候曹操23岁,而刘备投曹操的时候曹操的实力不容小觑(请参考公元200的袁曹大战)。反观刘备从公元184年开始创业,到了198年还在到处给别人打工,好不容易从陶谦那得到了徐州却被吕布打跑了,到刘备投奔曹操时,刘备名气虽已不小,但是实力实在是不值一提。所以我个人认为所谓的“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不过是对刘备的试探与敲打,而不是曹操真的觉得刘备日后可成大业(要是真看出来早杀了,曹操可没少干天下之大不为的事)。因为在此之前刘备曾干了两件让曹操很不爽的事情,一是刘备推荐了袁绍的儿子袁谭,曹操那是相当的不爽,刘备在自己手下吃饭,却推荐曹操的敌人袁绍的儿子,是你你也会不爽的。一就是特别著名的“衣带诏”事件了,当时曹操没有证据证明刘备参与了此事,但是他很怀疑(曹操的疑心病也是相当重),何况刘备是真的参与了,所以刘备也心虚。曹操和刘备的这顿酒也是为了试探刘备是否参与了“衣带诏”事件,如果试探不出就敲打敲打刘备,让他可以安生点。所以在这顿酒之后刘备开始韬光养晦,并随时找机会跑路。
    码字不易,还请各位多多帮忙点赞回复支持一下……
    刘备终于找到了一个完美的时机不但从曹操那跑了出来,还顺带拐跑了曹操的一些人马,再一次占了徐州,而且派使者联系袁绍,想拉着袁绍一起打曹操。在当时的情况下各诸侯中以袁绍的实力最为强大,可是袁绍却没有刘备那么心急,这个事一直那么拖着。袁绍不急曹操急啊,刘备不但自己跑了,还拐跑了他好几万人马呢……(这个大耳贼太阴险‘曹操内心’)本来曹操和袁绍之间就在酝酿着一场大战,这时候再有刘备占据徐州,让曹操感受到威胁,毕竟如果曹袁开战,曹操前面打袁绍后面就要防着刘备,所以曹操决定先消灭刘备。一开始曹操只是派遣刘岱、王忠两人引兵进攻,但刘备还是很有两把刷子的,打这个两个人打跑了,而且还毫不留情的嘲讽了一番“你这种军事素质还出来打什么仗啊,再来一百个也没用啊,快回家找你大哥吧,别在这丢人了。”刘岱哭着回去找曹操告状,然后曹操就替小弟,也替自己出头了,刘备要面临自己人生最大的失败之一。刘备不但丢了徐州,把自己老婆孩子也一起丢了,自己最好的两个兄弟关羽和张飞也都跑散了,他又剩老哥一个了。
    公元200年,刘备被曹操打的溃不成军只能投到袁绍手下打工,找机会开始自己的第五次创业。谁能想到袁绍看着家大业大却虚有其表,在官渡之战中惨败于人数远不及他的曹操,老板被都打没了,刘备只能放弃自己的第五次创业,一路逃到青州,进入到袁谭的地盘上,而后又跑袁绍的大本营邺城。
    曹操真的很忙,先打吕布,收了刘备再打刘备,然后还有个大BOSS绝对的袁绍要打,还有个荆州的刘表是他的心腹大患,这仗为啥打不完呢,没一个让他省心的。好在最大的BOSS袁绍已经被他消灭了,不过刘备却跑了,又投到了荆州刘表那,就连他万分器重的关羽也弃他而去,千里迢迢的带着刘备的家眷找刘备去了。
    自己的第N个老板又Game Over了,不过跑路的刘备却收了赵云这员虎将,给袁老板打工时还找回了自己失散的兄弟关羽,张飞还送了他个意外惊喜——一座小城和一点人马。这总算是第N次创业失败后的收获了。刘备带着关张赵,投了宗亲刘表。
    要说刘表对刘备还是很不错的,好吃好喝的招待着,虽有蔡氏的不断挑唆,而且想杀了刘备,但是刘表还是很护着刘备的。面对强敌当前,刘表也萌生了将荆州交给刘备的心思,他担心自己百年后自己的儿子守不住荆州这块土地,弄不好还会丢了性命,如果将荆州交给刘备,起码可以保障自己的儿子性命无忧啊。可惜刘表还是太天真了,刘表前脚刚死蔡氏兄弟就卖了自己的亲外甥降了曹操。
    好在早在刘表还活着的时候刘备的躲到了新野开始自己的第六次创业,而且还获得意外大礼包——徐庶,有了徐庶的加盟刘备才发现自己多次创业失败还是因为缺少辅助自己的人才,关张再能打也做不到万人敌,但是智囊就不一样了,有了智囊后100个人却可以干500人的工作,这才是他想要的啊。可惜曹操很快就把刘备的这个智囊给强抢到自己那去了。已经体会到人才重要性的刘备不惜万难又挖了个鲜嫩的小鲜肉——诸葛亮出来当智囊。此时曹操已打到家门口了,刘备火烧了博望坡,新来的智囊则火烧了新野,暂时阻挡了曹操的百万大军。是的只能是暂时,即使小鲜肉诸葛亮火烧新野后让那些跟着刘备的武将也比较服气了,可是曹刘实力相差太大,所以刘备还是得跑,这一次逃跑他又差点丢了自己唯一的骨肉——阿斗。孩子虽然被救回来了,老婆却死了一个,自己弄的狼狈不堪,即使在这么艰难的情境下,刘备依然没有放弃,跑到了江夏投了刘崎,然后又向江东孙权伸出了联合之约。
    这一次已经是刘备第七次创业了,如果再失败他还能去投奔谁呢?这一次也是刘备创业后所冒的最大的一次风险,曹操号称百万雄师,而他……!好在这一次刘备,哦不对,是孙刘联盟取得了非常大的胜利,赤壁之战绝对是曹操人生中最大的败笔了。刘备不但绝地反击打败了曹操,还占了半个荆州,他不再是脚无立锥之地四处打工的刘备了,如今他有了一块又大加好的地盘,而且曹操新败,短时间内也再没有能力找他的麻烦了。经历了两个一波三折的失败后刘备终于初尝成功的滋味了。
    有了根据地的刘备自然不肯安于眼前,他要先三分天下,再一统中原……。公元211年刘备率军入川,花了三年时间搞定了宗亲刘璋,已经53岁的刘备终于成一方诸侯,实现了与曹操、孙权三分鼎立的局面。离自己的梦想又近了一步的刘备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公元219年刘备败曹操于汉中,升级为汉中王。
    公元220年曹操带着未能统一天下的遗憾先一步告别了这个世界,曹丕毫不犹豫的推开汉献帝自立为帝。刘备一看老曹家的人都称帝了,自己这刘氏子孙怎能没点作为,公元221年已经60岁的刘备登基称帝,建立蜀汉政权,年号章武,坐上了属于自己的羽葆盖车。然而命运却偏偏又和他开了一个莫大的玩笑,17岁就出来创业,历经无数次的失败,打拼了40多年终于当了皇帝,然后称帝后的刘备再一次面临人生的最大一次失败,而且这次失败后的他再没有了重新再来的机会。
    留守荆州的关羽死了,荆州也丢了,无论是因为与关羽的兄弟情,还是荆州那大片的土地,他都不能就这样无视东吴的行径,公元222年刘备不顾众人劝阻决意伐吴。刘备集结了10万精兵出川伐吴,然而刘备再也没有想到,自己精兵尽出却一败涂地,蜀汉的精锐,被陆逊在夷陵一把火给烧了过半。已经61岁的刘备经历此败后,心力交瘁,原地升天死在了白帝城,死在了依然奋斗的路上,结束了他励志的一生。
    大家猜一下十六国都会有谁……猜对三个以上加更哈(嘻嘻)
    第四章 鲜为人知——张轨

    有知道张轨是谁的举个爪我看看有多少?在一众牛逼大佬中,这哥们绝对算是低调了。虽然低调没什么名气,但是张轨却是前凉开国君主。西晋末年,因为前晋武帝司马大封同宗,后有傻瓜儿子“不食肉糜”让个丑陋无比的皇后贾南风搞得整个朝廷乱成一团,许多边疆势力侵入中原,史称八王之乱,大多数都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总共建立了十六个国家,后人称为五胡十六国。这十六个国家也不都是少数民族建立,其中有三个是由汉人所建立的政权,其中张轨建立的前凉就是汉人的政权,只不过时间比较短(318年-376年),仅维持了58年就灭亡了,都城姑臧,是“士族北上”的最大聚居地,对南北朝的政治、军事、宗教、建筑、艺术都有深远影响。前凉虽然只存在了58年,但是面积却并不小,土地达120多平方公里。而同期的东晋也只有302平方公里的土地,当时的前凉是北方第一大国,在五凉政权中,也是前凉国的疆域最大。
    下面我们来聊聊这位建立前凉的张轨吧。
    张轨(255年~314年),字士彦,安定郡乌氏县(今甘肃省平凉市)人,西汉赵景王张耳之后,前凉开国君主(301年~314年)。
    严格意义上说张轨不算白手起家, 不过他是第一个在晋统治下裂土割据成功的,是他拉开了十六国的序幕,所以我把他也拉过来写一写。不同于前几位大佬的落魄出身,张轨出身官宦而且张家是凉州望族之一。张轨的祖父张烈为曹魏外黄县令,父亲张温为太官令,而张轨本人则继承了叔父恩荫的五品官(有记载是265年,但是这一年张轨只有10岁,但我查不到其他资料了)。张轨打小就聪明好学,才名在外,西晋名臣张华很看好他,认为张轨的能力当二品也会绰绰有余。张轨曾经出任卫将军杨珧征的属官,职位是太子舍人,后来升到了散骑常侍、征西军司。
    291年“八王之乱”开始,各州郡大都各自为政,张轨也想占据自己的老家凉州(今甘肃西部、新疆东部一带),于是和朝廷打报告要回乡任职。经过张轨的不断努力,上下活动到了公元301年,张轨终于得偿所愿的被西晋朝廷加封为护羌校尉、凉州刺史,回到了自己的地盘。回家的张轨怎么会放弃这么好的机会从此独霸凉州,并逐渐形成割据势力。
    和前几个出身落魄的大佬不同,张轨得到这块地盘基本上没有出多少力,看似兵不血刃,实则不然,刚回家上任就遇到当地的鲜卑人叛乱。当时的凉州盗匪横行,官兵束手无策,百姓深受其苦。张轨当机立断,决定迅速派兵平叛。经过精心组织,周密部署,且亲自领民讨伐叛军,最终初战告捷。在这次的幸福中,他坐镇指挥,临危不乱,才能最后一举击溃叛军。这场平叛让张轨在凉州树立了威信,得到了当地百姓的认可。张轨开始沿用当地有才干的凉州大姓,共同治理凉州。
    可是没过几年鲜卑族在首领若罗拔能的带领下,又发动更大规模的叛乱,张轨宋配前去讨伐,这一次不仅击败了叛军还带了十多万的俘虏回来,西晋朝廷得知后也十分高兴,封张轨为安西将军。这场战争的胜利得益于张轨们了一支由各个民族组成的骁勇善战、强壮彪悍的骑兵。而这支战斗力极强的骑兵队伍,在日后成为了河西的重要保障,为张轨南征北战,威名远播,令敌人闻风丧胆。
    307年,东羌校尉韩稚无故诛杀了秦州刺史张辅,张轨以维护朝廷正义与秩序的名义出兵征讨,韩稚投降。而这时候傻子傻晋惠帝司马衷已经死了,换成了晋怀帝司马炽在位,而实际掌权的却是东海王司马越执掌朝纲,而南阳王司马模是司马越的弟弟,也是司马越最主要的助手,他手握大权,而张轨在征讨韩稚时是向司马模打过汇报的,这让司马模很爽,一高兴把皇帝赐给自己的,代表杀伐权力的天子剑,转手就送给了张轨,还豪爽的和张轨说“以此剑为凭,自陇地以西,所有军政大事皆委托于你,由你全权负责。”这可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僭越”这个词大家都懂吧,那么司马模不仅给了张轨行政军事等一切的行事自由权,更是把可以代表天子权利的剑给了张轨,要知道在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争夺九鼎可是进行了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的。但是司马模竟然轻易的把天子剑给了张轨,这就相当于变相承认了张轨的地方政权,有了这把剑,张轨已经从西晋的官员变成了称霸一方的诸侯国。称霸陇西之后,得到了西晋朝廷的认可,张轨更加积极的与各方势力交战,张轨麾下最著名的猛将,是当时悍勇无双的北宫纯。
    鲜为人知——张轨

    有知道张轨是谁的举个爪我看看有多少?在一众牛逼大佬中,这哥们绝对算是低调了。虽然低调没什么名气,但是张轨却是前凉开国君主。西晋末年,因为前晋武帝司马大封同宗,后有傻瓜儿子“不食肉糜”让个丑陋无比的皇后贾南风搞得整个朝廷乱成一团,许多边疆势力侵入中原,史称八王之乱,大多数都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总共建立了十六个国家,后人称为五胡十六国。这十六个国家也不都是少数民族建立,其中有三个是由汉人所建立的政权,其中张轨建立的前凉就是汉人的政权,只不过时间比较短(318年-376年),仅维持了58年就灭亡了,都城姑臧,是“士族北上”的最大聚居地,对南北朝的政治、军事、宗教、建筑、艺术都有深远影响。前凉虽然只存在了58年,但是面积却并不小,土地达120多平方公里。而同期的东晋也只有302平方公里的土地,当时的前凉是北方第一大国,在五凉政权中,也是前凉国的疆域最大。
    下面我们来聊聊这位建立前凉的张轨吧。
    张轨(255年~314年),字士彦,安定郡乌氏县(今甘肃省平凉市)人,西汉赵景王张耳之后,前凉开国君主(301年~314年)。
    严格意义上说张轨不算白手起家, 不过他是第一个在晋统治下裂土割据成功的,是他拉开了十六国的序幕,所以我把他也拉过来写一写。不同于前几位大佬的落魄出身,张轨出身官宦而且张家是凉州望族之一。张轨的祖父张烈为曹魏外黄县令,父亲张温为太官令,而张轨本人则继承了叔父恩荫的五品官(有记载是265年,但是这一年张轨只有10岁,但我查不到其他资料了)。张轨打小就聪明好学,才名在外,西晋名臣张华很看好他,认为张轨的能力当二品也会绰绰有余。张轨曾经出任卫将军杨珧征的属官,职位是太子舍人,后来升到了散骑常侍、征西军司。
    291年“八王之乱”开始,各州郡大都各自为政,张轨也想占据自己的老家凉州(今甘肃西部、新疆东部一带),于是和朝廷打报告要回乡任职。经过张轨的不断努力,上下活动到了公元301年,张轨终于得偿所愿的被西晋朝廷加封为护羌校尉、凉州刺史,回到了自己的地盘。回家的张轨怎么会放弃这么好的机会从此独霸凉州,并逐渐形成割据势力。
    和前几个出身落魄的大佬不同,张轨得到这块地盘基本上没有出多少力,看似兵不血刃,实则不然,刚回家上任就遇到当地的鲜卑人叛乱。当时的凉州盗匪横行,官兵束手无策,百姓深受其苦。张轨当机立断,决定迅速派兵平叛。经过精心组织,周密部署,且亲自领民讨伐叛军,最终初战告捷。在这次的幸福中,他坐镇指挥,临危不乱,才能最后一举击溃叛军。这场平叛让张轨在凉州树立了威信,得到了当地百姓的认可。张轨开始沿用当地有才干的凉州大姓,共同治理凉州。
    可是没过几年鲜卑族在首领若罗拔能的带领下,又发动更大规模的叛乱,张轨宋配前去讨伐,这一次不仅击败了叛军还带了十多万的俘虏回来,西晋朝廷得知后也十分高兴,封张轨为安西将军。这场战争的胜利得益于张轨们了一支由各个民族组成的骁勇善战、强壮彪悍的骑兵。而这支战斗力极强的骑兵队伍,在日后成为了河西的重要保障,为张轨南征北战,威名远播,令敌人闻风丧胆。
    307年,东羌校尉韩稚无故诛杀了秦州刺史张辅,张轨以维护朝廷正义与秩序的名义出兵征讨,韩稚投降。而这时候傻子傻晋惠帝司马衷已经死了,换成了晋怀帝司马炽在位,而实际掌权的却是东海王司马越执掌朝纲,而南阳王司马模是司马越的弟弟,也是司马越最主要的助手,他手握大权,而张轨在征讨韩稚时是向司马模打过汇报的,这让司马模很爽,一高兴把皇帝赐给自己的,代表杀伐权力的天子剑,转手就送给了张轨,还豪爽的和张轨说“以此剑为凭,自陇地以西,所有军政大事皆委托于你,由你全权负责。”这可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僭越”这个词大家都懂吧,那么司马模不仅给了张轨行政军事等一切的行事自由权,更是把可以代表天子权利的剑给了张轨,要知道在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争夺九鼎可是进行了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的。但是司马模竟然轻易的把天子剑给了张轨,这就相当于变相承认了张轨的地方政权,有了这把剑,张轨已经从西晋的官员变成了称霸一方的诸侯国。称霸陇西之后,得到了西晋朝廷的认可,张轨更加积极的与各方势力交战,张轨麾下最著名的猛将,是当时悍勇无双的北宫纯。
    311年,洛阳被汉赵大军围困,洛阳城中已经缺吃少穿物质极度匮乏,此时张轨不但派兵帮助西晋解围解围,更是雪中送炭的为西晋送去了马匹、布匹等物稀缺物品,张轨没有白白卖力,换来了晋怀帝对他的封赏,加封张轨为镇西将军、都督陇右诸军事,封爵霸城侯。随即又提升为车骑将军、开府辟召、仪同三司。张轨获封后没几天311年6月匈奴汉国刘曜、王弥率兵攻入京师洛阳,晋怀帝在逃往长安途中被俘,313年晋怀帝司马炽被汉赵皇帝刘聪杀掉之后,晋愍帝司马邺登基。
    中原战火愈演愈烈,西凉却一片繁荣,这使得中原地区很多世家大族、宗室子弟、豪门望族及百姓、商贾等人,都纷纷逃到凉州避难。张轨自是来者不拒,大规模收容流民,一方面让这些人在乱世中勉强有了安身之所,同时,也大大扩充了自己的实力。为了拉拢张轨,晋愍帝多次加封张轨,又是骠骑大将军,又是司空,又是太尉,不过,都被张轨坚决拒绝了。因为官职对张轨已经没有了任何的意义,西凉已基本独立,而他是西凉的掌控者,他不在需要那个名存实亡的朝廷对他的封赏和认可了,不过张轨自始自终都没有表示要反对朝廷,一直都表现出对朝廷的忠心,直到他儿子张寔继位后还是表现了对晋的表面尊敬。甚至在315年冬张寔麾下士卒进献“皇帝玺”的方玺印,张寔却没有自立为帝,而是却毫不犹豫地将玺印送给了长安的晋愍帝。
    316年八月,汉赵大军在刘曜的率领下,进逼长安。张寔派军救援晋愍帝,可惜,无济于事,最终,长安城破,晋愍帝投降,西晋彻底灭亡。投降之前,晋愍帝特意给张寔下诏,加封张寔为大都督、凉州牧、侍中、司空,并希望张寔能协助琅琊王司马睿登基即位。而张寔真的派了使者到江南,明确表示支持司马睿登基称帝。但是司马睿登基后改年号“建武”并于318年正式称帝,但张寔在凉州却并没有采用司马睿的年号,而是继续沿用晋愍帝司马邺的年号“建兴”。这也从某种形式上表示了张寔并没有承认司马睿的帝位,而司马邺已亡西凉已真正的割据独立了,实际上从这一年才能算是西凉政权的真正开始,但是前凉政权实际是由张轨所建立的,所以张轨才是前凉的开国君主。
    前凉是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北方大国。301年张轨受封为晋朝凉州刺史开始在凉州发展经济、培
    养自己的势力。等到张轨死后,其子张寔袭位,凉州已经成为一方割据势力。345年,张骏称
    凉王,定都姑臧(今甘肃武威),定国号为“"凉”,史称“前凉”,统管西域一带疆域120万
    多平方公里。前凉控制了从陇西到高昌的广大地区,密时疆域覆盖今甘肃、新疆及内蒙古、青
    海各一部分。376年,前秦天王苻坚以十三万步骑大举进攻,张天锡投降,前凉灭亡。前凉如果从张轨算的话共传5世9主,立国共76年。西凉历代未有人称帝仅以、公王称,且大部分称号均由他国授予。
    太祖武王张轨:300-314在位
    高祖明王张寔:317-320在位
    太宗武王张茂:320-324在位
    世宗文王张骏:324-346在位
    世祖文王张重华:346-353在位
    哀王张曜灵:353在位
    高宗威王张祚:353-355在位
    冲王张玄靓:355-363在位
    悼王张天锡:363-376在位
    西凉之地在张轨、张寔相继执政的近20年间,因为他们政治上比较开明,加之又远离中原战火,凉州是中国北方较为安定的地区,而前凉都城姑臧则成了西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河西走廊原是通往西方的陆路交通要道,商业繁荣,农业和畜牧业生产也比较发达,西晋灭亡后,内地的流民相续到来,增加了劳动力并传播了先进的生产经验,使凉州的社会经济更加发展。当时的凉州还是中国北部保存汉族传统文化和接受西域文化最早的一个地区,算得上是丝绸之路的繁盛推动者了。
    第五章 流民创业——李特

    李特的出身在一众白手起家的大佬里绝对算得上相当好的。李氏家族还是很有来头的,他们原本都是在巴西郡的氐族人,在东汉末年张鲁盘踞汉中之时举家迁徙到了汉中地带,并在曹操攻克汉中之后,李特的祖父李虎就率领他的氐族部下五百余人归附了曹操,当上了将军。李特的父亲李慕,在西晋朝廷里也官至东羌猎将。李氏一族在当地也算是名门望族,而李特本人年轻时也在州中任职。李特身高八尺,不仅身材好还很勇武,善于骑马射箭,性情沉稳刚毅有度量,为人仗义好打抱不平,因此州中与之志同道合的人都归附于他。李特家族在氐人之中声望越来越高,逐渐成为一个可以说一不二的大家族。李特本人也成为曹操手下的重要人才,负责跟氐人部落接触。
    本来前途一片光明的李特,不知是不是得罪哪位高官才,竟然从国家干部沦落成了流民。具体原因和是谁搞了他实在是无从查看。不过有记载的是公元296年,氐人齐万年造反,关西一带兵祸扰乱,再加连年大荒,略阳、天水等六郡的百姓流亡、迁移,寻找粮谷进入汉川的有几万家,而李特兄弟也在这批流民里,可以同出这时候李特已经阶级成了流民。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虽然同是流民李特兄弟三人的流亡条件肯定不是其他普通流民可以比肩的,他们是流民里的土豪。于是土豪的李特三兄弟一路上对流民极其照顾,仗义疏财,有病的他们兄弟出钱给治病、没粮的他们兄弟提供三餐、连掉队的流民李特兄弟都提供马匹车辆等保证每一个流民都可以跟上队伍,吃饱肚子。
    自古“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虽然大佬刘邦和刘备都是从这里发家的,而且经过萧何的治理蜀地已从蛮荒变成“天府之国”但是行道难的问题却没有得到解决。即使是在今天来,陕甘进川之路,也是极其不便的,必须通过秦岭,一路崇山峻岭,车祸不断,当年更是野兽出没,人烟稀少,而且天气寒冷,流民们拖家带口,老弱妇孺众多,可想而知一路的饥寒交迫与艰难困苦,而李氏兄弟要一路不但要照看一群流民,而且身为土豪肯定也是带了大量金银珠宝的,不然拿啥管流民啊,所以李特兄弟肯定还得保护自己的家产不被四处流窜的灾民抢劫,这一路估计不经历81难也差不多了吧。
    唐僧虽然经历了81难,但好歹最后取得了真经。李特兄弟带着一群流民好不容易到了汉中,他们兄弟虽然是土豪,可是也不能一直养着这么多的流民啊。于是就上书朝廷请求朝廷让他们带来的这群流民可以在在巴、蜀寄食。可是朝廷没有同意李特的要求,还派了御史李宓监督他们,不让他们进入剑阁。李特兄弟一看自己的要求被朝廷打了回来,就贿赂李宓曲线解决问题。果然收了贿赂的李宓给朝廷上表说:“流民有十万多人,不是汉中一个郡所能够救济,如果东往荆州,水流湍急危险,而且没有船只。蜀地有粮食储备,百姓丰足富裕,可以让流民前往那里解决吃饭问题。”朝廷听从李宓的意见。从此流民散布于梁州、益州,不能禁止。
    永康元年(300年)十一月,朝廷下诏征召益州刺史赵廞入朝担任大长秋,让成都内史耿滕代替赵廞任益州刺史。到任的赵廞看中了流民的悲惨经历,他意识到,如果能够发动起来这群无地可耕的流民,那么自己说不定可以分裂割据称霸一方。李特也非池要之物当他看到剑阁险峻的地势,不由得长叹说:“刘禅拥有这样的地方,竟然还投降别人,难道不是才能平庸、低下的人吗?”两个人一拍即合赵廞[xīn]向李特伸出了橄榄枝,而李特则凭仗着赵廞的权势,带领自己着一众流民如蝗虫般见什么抢什么,见什么吃什么。这给当地的蜀当地人造成了很大的困扰,这让蜀人十分的记恨这批流民以及把流民带来的李特兄弟
    内史耿滕曾多次秘密奏报朝廷:“流民剽悍骁勇,而蜀人怯懦软弱,主人对付不了客人,一定会造成祸乱,应该让流民还归本土。如果让他们留在地势险要的蜀地,恐怕秦州、雍州地区的灾祸就要转移到梁、益地区。”赵廞知道后非常憎恨耿滕,在耿滕率领众人进入州城时,赵廞[xīn]派徒众迎击耿滕,在州城西门交战,耿滕战败而死。此后赵廞自称大都督、大将军、益州牧,安排设置僚属,改换所属的郡守县令,赵廞[xīn]仰仗着李特兄弟及手下的一众流民开始公然对抗朝廷,此时辖区内其他的晋朝官员已无人敢与赵廞[xīn]对抗,全部服从赵廞[xīn]的指令。
    从表面看赵廞[xīn]为是主,李特不过是赵廞[xīn]的手下将领,但是实际上,李特的声望已经超越了赵廞许多。为了防止朝廷派人前来讨伐,赵廞[xīn]任命李痒(李特三弟)为威寇将军,封阳泉亭侯,并让他招募军队,李痒非常的骁勇善战手下的将领士兵都很信任他也愿意听从他的命令。赵廞[xīn]开始猜疑忌惮李特兄弟,而赵廞[xīn]的谋士也劝赵廞[xīn]尽快铲除李特兄弟以免时间长了李特兄弟的实力快速增长就无法铲除了。而这时候李痒来劝赵廞[xīn]称帝,赵廞[xīn]手下的谋士社淑和张粲便趁机说服赵廞以大逆不道的罪名,将李庠以及他的子姪十多人,全都杀了。而这个时候李特和李流都带兵在外,赵廞[xīn]派人安慰他们说:李庠说了他不应该说的话,罪当死。但他的罪和兄弟不相及。便任命李特和李流为督将。李特和李流内心怨恨赵廞,便带兵回到绵竹,伺机而动准备报复赵廞[xīn]。
    而他们并没有等待很久就等到了适当的时机,赵廞[xīn]部将许弇请求出任巴东监军,杜淑和张粲坚决不同意。许弇大怒,亲手在赵廞府阁下当面杀了杜淑和张粲,接着杜淑和张粲的左右随从又杀了许弇。这三人都是赵廞[xīn]的心腹,他们的自相残杀使得赵廞[xīn]的实力大损,赵廞[xīn]害怕西晋讨伐他,便命手下进入绵竹防守。而李特兄弟看准时机,发兵七千人,用火攻消灭了赵廞的大部军队,随即进攻成都。一时间成都人心四散,赵廞[xīn]的手下四处逃窜,赵廞[xīn]本人见大势已去也乘坐小船逃跑,不过在逃到广都时,便被自己的手下叛变杀害。
    而此时朝廷也派了梁州刺史罗尚前来讨伐赵廞[xīn]。可是当罗尚带领大军呼呼啦啦进入蜀地后,却发现赵廞已经被李特平定了。李特看着西晋大军的到来,他还不想和朝廷的军队对抗,于是随即让自己的弟弟李骧赶往迎接,并献上大量的珠宝财物。这招真是百试百灵,罗尚果然见钱眼开,看到堆成小山一样的珠宝直接走不动路了。既然收了李特送来的贿赂罗尚也没忘了给李特办事。罗尚同意了李特兄弟他们继续留在了蜀地。虽然他的手下辛冉因为和同李特打过交道,知道此人有很大的能力和野心,就劝罗尚早点干掉李特,但的耀眼的珠宝早已恍花了罗尚的双眼,迷住了罗尚的心智,罗尚坚定的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控制李特兄弟和流民。
    后来罗尚去了成都,汶山的少数民族羌民造反,罗尚派王敦去讨伐,王敦却兵败被羌民所杀。李特派遣李流率领他的部众前往汶山讨伐反叛的羌民,把他们彻底打败。于是罗尚更加相信自己当初的判断是对的,他更加依赖和信任起李特兄弟,这使得李特在四川的势力开始日益强大起来。朝廷下诏让秦雍二州招回流浪到四川的流民,李特再次贿赂罗尚和冯该,希望暂缓遣返流民,金钱的强大力量让李特再一次得偿所愿,罗尚和冯该同意了李特的建议,把遣返流民之事缓期至秋季之后再执行。而李特和李流此时则凭借平定赵廞[xīn]的军功分别被朝廷封赏为宣威将军和奋武将军,并且二人都被封侯。
    广汉太守辛冉,想抢夺平定赵廞[xīn]的功劳,于是将朝廷的嘉奖令压住不发,不但将赏银全数纳入自己手中,反而还打起了流民手中钱财的主意。罗尚要开始遣返流民,限期所有蜀地流民要在301年7月上路,李特派人去求见罗尚,请求将遣返之事再延期到冬季,李宓怎么肯放过如此大好的发财机会,自然不肯同意,而辛冉更是贪婪暴戾,恨不得杀了李特兄弟,好将他们所有的钱财全部据为己有。而罗尚也是个贪财的主,听信了李宓和辛冉的建议在沿途各要塞设下关卡,索要流民从赵廞[xīn]那里得来的宝物。
    而李特兄弟则反其道而行站在了流民一方,于是流民们纷纷投向李特兄弟二人,一时间李特兄弟二人竟聚集人马近三万余人。辛冉见李特势力日益增大,担心将来会尾大不掉,于是和蜀郡太守李苾商量,想乘李特羽翼尚未完全丰满时尽早将其铲除,率三万人对李特部发动突然袭击。可辛冉不知道的是李特对他早就有所防备,提前设下伏兵将二人击退,杀伤俘获甚多,并将所杀将领首级送给辛、李二人。
    这一仗不但让李特的流民大军士气大振,更让李特看到朝廷朝廷的军队不过如此,并没有什么可怕的地方,他拒绝再仰人鼻息寄人篱下,李特经六郡流民李含等人共同推举为镇北大将军,任命弟弟李流为镇东大将军、任命兄长李辅为骠骑将军、弟弟李骧为骁骑将军。自此李特兄弟已公然向朝廷宣战,李特兄弟的流民大军主要都是跟随他们从陕甘一起出来的流民,如今他们兄弟既然已经在蜀地自成一体,那么就要得到当地人的支持,于是李特学习汉高祖刘邦,对川人进行约法三章,同时开仓振粮,要求各级官员遵纪守法,秉公办事,与此同时也加强了对部队的约束,大力宣扬军民鱼水情谊,果然这一系列的操作使得军民关系融洽,青年们踊跃参军,李特的部队不但迅速发展壮大,还得到了当地人的支持。
    罗尚一看也慌了神,赶忙派李苾和费远带兵去救辛冉,可是李苾和费远十分害怕李特,根本不敢前进。此时辛冉在城中粮草已绝,派刘并出战迎战李特,李特派李骧打败刘并、辛冉再派其他部将出战,也都被李骧一一打败。辛冉不得已只能让刘并殿后,自己突围逃奔德阳。李特阵斩刘并,进据广汉,任命李超为太守,进兵成都开始攻击罗尚。这时候罗尚悔不当初,被财物迷住了自己贪婪的双眼,竟放任李特壮大至如今的庞大实力,此时罗尚的境况实在很糟糕,他想到了一直在他和李特间沟通的阎式,写信给阎式,让他帮忙请求李特退兵,可是阎式根本就是李特的人,怎会替他办事。罗尚被迫与李特相持,双方几经对方,罗尚经常被李特打败,于是罗尚便开始修筑长堤,沿着郫水盖军营,连延七百里,和李特相拒,并求救于梁州以及南夷校尉。
    成都毕竟是西部重镇,为此长安的河间王司马颙派出了援军,由督护衙博率领进川,加上广汉太守张微和在新繁的罗尚督护张龟,川内可用于野战的军队有三路。此时的局面看起来李特已经很危险了,这三路军队要是真的都在成都汇合成功,那么李特战胜的机会将非常的渺茫,可惜此时的西晋朝廷里的每一股势力都在为各自盘算,这三路军也是如此,每一路都只想坐收渔利,而不想冲锋陷阵,然后就是:衙博进驻距离成都200多里的梓潼按兵不动;张微进驻距离成都100多里的德阳后按兵不动;张龟进驻同样距离成都约100多里的新繁也按兵不动。呵呵……三个聪明人你看我,我看你,反正没有一个“傻瓜”想冲上去先当炮灰。他们不动,李特却动了,李特亲率一支军队进攻新繁之敌,又命自己的二儿子李荡及三儿子李雄率军奔袭梓潼。还真是虎父无犬子,二子李荡的动作简直堪称经典,他先是一路隐蔽行踪,快速前往梓潼,快到梓潼时,李荡将士兵分为两路,一路在梓潼北面的阳沔设伏,另外一路则强攻梓潼南面。果然将对方打了个措手不及,很快就攻破了梓潼的城门。梓潼的衙博组织敢死队突围,与李荡激战数天,结果损失了客军的大半人马,虽最终然突出包围往逃往葭萌,但是李荡也并未放过他,一路紧追不舍。李荡一路追击着衙博竟然还顺便搞定了阆中、汉德等不少城市。搞定之后还对这些城市进行了快速的安顿,使得这些城市以最快的速度恢复到了正常秩序。衙博早已被李荡的勇武吓破了胆,连自己的军队也不要了,自己一个人落荒而逃,衙博这一逃军队群龙无首,很快就纷纷向李荡投降。李荡这一战,不但大获全胜,还收获了川北的一大片地盘,而且还扩大了自己的队伍,可以算用兵如神了,真的牛啊。这一次与朝廷的正面硬刚使得李特父子兄弟有了雄厚的资本,为日后的裂土称王打下了坚固的地基。这时的李特已经没有了流民的诉求,他完成了从流民到诸侯的华丽转变。
    公元303年(太安二年)正月,晋惠帝又派荆州刺史宋岱、建平太守孙阜带领三万水军前往援救罗尚。公元303年2月,罗尚派兵袭击了李特的兵营,持续了两天,李特因兵少不敌而败,退往新繁。罗尚也将军队撤回,李特见罗尚也撤军,又掉头追击罗尚,转战三十多里。罗尚派出大军迎战,这一次李特的军队彻底惨败,李特和李辅、李远,都被罗尚所斩杀,又将他们的尸体焚毁,将首级传送到洛阳。就这样李特死在了自己创业未果的路上,未能如其他大佬般完成最后的晋级,但是他却是成汉政权真正的奠基人,李特死后,其三子李雄接过了大旗,带兵打败晋建平太守孙阜,大获全胜,声势大振。公元306年李雄称帝,国号“大成”,史称成汉,改元晏平。
    成汉共43年5任帝王:
    李雄:公元304年自称成都王,公元306年称帝-334年在位,享年61岁,庙号太宗,谥号武皇帝。
    李班:成汉武帝李雄的侄子,公元334年在位,成汉武帝李雄的侄子,深得李雄的信任,并被立为太子。李雄死后,李班即位。不久,在殡宫被李雄之子李越所杀,时年四十七岁,谥号哀皇帝。
    李期:武帝四子,公元334-338年在位,与兄李越杀死李班,为李寿所拥立。在位其间因任用庸臣,暴戾嗜杀导致国力衰退,后被堂叔李寿废为邛都县公,幽禁别宫。自缢而死,享年25岁,谥号幽。
    李寿:武帝堂弟,公元338-343年在位,废李期自立,改国号为汉,享年44岁,庙号中宗,谥号昭文皇帝。
    李势:昭文帝长子,公元343-347年在位,东晋大司马桓温讨伐,兵败投降,成汉亡。
    第六章奴隶皇帝——石勒

    我写的这本小说呢大部分都出身破落,虽有一些本是皇室宗亲,但是实际上到了主人公的时候也都家道中落,与平民无异。更有很多出身本来就是平民的,当然也有要饭的(朱元璋)但是论身份,无论是农民还是要饭的和尚还都是自由之身,而本章的主人公就不一样了,他称帝前曾经为奴隶,他就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奴隶皇帝石勒(274年~333年8月17日),本名匐勒,字世龙,上党郡武乡县(今山西省武乡县)人??,羯族。十六国时期后赵开国皇帝,也被人称为低配版的成吉思汗和小刘邦。
    羯族人是匈奴人的一个分支,是中国历史上一支罕见的白种人游牧族群,汉朝初年匈奴空前强大,曾把刘邦困在白登山。不仅如此,匈奴人还四处抢掠,入侵中亚、西亚等地(有兴趣可以看一下我写改变历史进程的时刻的第六章——上帝之鞭),把那里的人抓来当奴隶。逐渐形成了羯人,羯人卷头发、深眼窝、高鼻子、长着大胡子,凶猛彪悍,平时为匈奴人作苦役,战争时充当士兵。石勒的父亲石周曷朱就是羯族里的小头领,不过也是奴隶的身份。石勒出生在山西上党武乡县,传说出生时红光满天,人们都认为这孩子长大后一定能有出息。石勒小的时候就非常的聪明,跟随父亲做苦役,因为很会说话,所以身边的人都非常喜欢他。
    石勒的爷爷石耶和石勒的父亲石周曷朱都是部落的小头领,但是作为身为匈奴的奴隶日子肯定也不会好过,所以石勒稍微长大一点以后除了打猎也会跟随同乡外出给汉人打工和做点小买卖以维持生活。公元303年(西晋太安二年)石勒所在的并州地区发生大饥荒,29岁的石勒被人贩子抓去卖到了茌平(今山东茌平县)地主师欢家里做奴隶。当时石勒和另一位奴隶,两人共戴一枷徒步穿越太行山,途中没死真的是石勒命大。有木有人想起“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反正石勒是绝对经历了“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考验才能活下去的!想想那画面,带着枷锁,还是两个人共用一副,然后吃不饱穿不暖的徒步穿越……这生命力实在是比“小强”还顽强啊。
    石勒在做奴隶的时候因为会相马,认识了牧场主人“大土匪”头子汲桑,二人志趣相投,后来在没有生路的情况下,石勒召集了一群流亡的农民,组成一支靠劫掠为生的队伍,当时的石勒连名字都没有。石勒这个名字永远汲桑随口一说给他起的。石勒带着这群流亡的农民,投奔了志趣相投的汲桑后,汲桑让他担任一支小分队“十八骑”的小头目。我们一定要说一下这十八骑,他们的名字都非常奇怪支雄、桃豹、孔豚、赵鹿……等(应该都是汲桑给起的)但是这群有着奇怪名字的十八骑却在后来大部分都成了后赵的名将,看来这路上捡人才真的很靠谱哈。
    石勒被迫的“落草为寇”却意外成就了他,仅带领“十八骑”一开始还仅有八骑,后来才增加到十八骑的,石勒展示出了杰出的军事才能。史载:“老弱安堵如故,军无私掠,百姓怀之。”翻译一下就是:“约束部众,严格军队纪律,不侵扰百姓,欺辱老弱。”
    公元305年,成都王司马颖旧将公师藩起兵,石勒和汲桑纠合了几百人和马场的马匹前去投奔,可是没多久公师藩就被被充州刺史苟唏打败并杀死,石勒和汲桑只能流亡逃窜,再次落草。不过很快他们就又纠集了一群人,组建了自己的军队。依靠这支自己的军队在公元307年时石勒和汲桑打败并杀死了新蔡王司马腾,打开邺城的城门。不过好日子也没能过几天,有了地盘的汲桑开始作死,手下人从邺城的仓库里找到了两件貂皮大衣,大夏天的汲桑竟然把两件貂皮都穿身上了……然后坐在树阴下让人给打扇子,可是树阴加扇子毕竟不是空调,抵挡不住貂皮的保暖性,可是汲桑就是不想脱下貂皮(这哥们感觉有点神精),天热本来就上火,再加上貂皮的助攻汲桑的火气更大了,然后就把打扇的人都给杀了(死的真怨啊)。大家一看额滴个神……这都能找个理由把人给杀了,这哥们是疯了吧?咱可不能跟着疯子了。而这时候汲桑和石勒又被苟晞打败,此时刘渊已经建国称汉,建都左国城,于是汲桑和石勒准备投奔刘渊,但路上被晋军打散了,汲桑的手下串通新野王的手下田兰把汲桑杀了,人们奔走欢呼,并作歌曰“士为将军何可羞,六月重茵披貂裘,不识寒暑断人头。雄儿田兰为他报仇。中夜斩首谢并州”。
    都下班了吧?没事出来冒个泡,聊两句啊
    石勒却活了下来,不但活了下来,石勒还在投奔刘渊的路上顺带劝张督等一起投奔汉王刘渊,张督被石勒说服带部众一起归顺了刘渊,不久石勒还单枪匹马地将乌桓人张伏利度劝谏归入刘渊帐下,刘渊非常高兴封石勒为统领山东诸军事的平晋王。后又加封持节、平东大将军,不久又授予安东大将军、开府。后来刘渊又派石勒攻打洛阳,不过几次都无功而返。
    公元310年,刘渊病逝四子刘聪即位,都城也迁到了平阳刘聪加封石勒征东大将军、并州刺史等官职,但被石勒拒绝了,因为此时的石勒的实力已不低于刘聪了。此时的石勒虽然名义上还是听命于汉赵朝廷,但是在谋士张宾等人的辅佐下,实力已经非常强悍了,逐渐形成了一直独立的军事力量,刘聪已经无法完全控制石勒了。
    此时西晋朝廷“八王之乱”已经基本结束,司马越杀死了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独揽大权,他又立司马炽为怀帝。刘聪见时机已到就派刘曜、石勒去攻打晋国都城洛阳。刘曜攻破了洛阳,押着司马炽回兵长安。石勒犹如出海蛟龙、下山猛虎,把晋军杀得大败,王衍率众投降。石勒下令把晋朝的王公大臣以及军队十万多人全部杀死,还把司马越从棺材里拉出来砍了脑袋,然后继续向南,一直打到了长江边,准备占领江东建业。镇守建业的王导已经被石勒的的气势所震,不敢迎战,只能下令坚壁清野,让石勒的军队找不到粮草。石勒的粮草供应不上,士兵饥饿难忍、又瘟疫流行,一时间石勒的军队死伤惨重,走投无路的石勒想投降江东,被谋士叫张宾劝阻,张宾为石勒献计,让石勒回兵北上,乘机占领河北,可以雄霸一方。石勒听从了张宾的意见,回兵占领了河北转危为安,这一年是公元312年,石勒有了自己的地盘-襄国(河北省下辖地级市)。
    有了地盘的石勒更加勇猛,在此后的两三年里破段疾陆眷,灭王浚。公元314年襄国饥荒,石勒暂停了自己的争战的脚步,而是开始了自己地盘上的行政管理,核实辖区户口,规定每户每年出两匹帛、两斛谷。此时的石勒已经开始有了诸侯的意思。
    公元316年石勒进攻乐平,太守韩据向刘琨求救。刘琨打算率领新军讨伐石勒。石勒设下伏兵,结果此战刘琨大败,几乎全军覆没,韩据也弃城逃走。同年十二月,晋阳也守不住了。刘琨狼狈不堪,逃往幽州,依附鲜卑段部。石勒又得了并州,实力更进一步。
    公元318年刘聪病重,下诏让石勒到都城辅政,兵强马壮的石勒早已在河北根基稳固,哪肯听从刘聪的诏令。不久刘聪病死,太子刘粲继位后不久被靳准所杀,刘曜听说皇帝被杀,就自己称帝,改国号为赵,发兵攻打靳准。刘曜派人约石勒一起出兵,并许诺灭了靳准就封石勒为赵王。靳准怎么会是石勒的对手,靳准接连大败,逼不得已想要投降石勒,不过靳准还没来得及投降就被自己人给杀了,而靳准率领的叛军则拿着玉玺去投降了刘曜。
    石勒火大的很,于是石勒派自己的侄子石虎猛攻平阳。石虎非常残暴,没几天就攻占了平阳城,残忍地下令屠城。刘曜已经自立为帝,并改国号赵,并迁都长安。石勒大获全胜,派一正一副两名使者到刘曜哪去报捷,刘曜也很高兴本来是要按之前的约定封石勒为太宰,领大将军,赵王,但是在信史前去封赏石勒的路上,刘曜又因听信谗言选择杀了石勒派来信史并追回赐予石勒的封爵。远在襄国城的石勒还做着当赵王的美梦,听逃回的随从说刘曜杀使者、撕诏书,一听一脚把桌子踢翻了,大骂道:我忠心耿耿,整个国家都是我打下的,要造反还用等到现在吗,刘曜这个混蛋,赵王用你封吗,赵王你当得我也当得。
    公元319年11月,石勒自封大将军、大单于、领冀州牧、赵王,在襄国正式登上王位,史上把刘曜称前赵,石勒为后赵。从此石勒与刘曜也彻底决裂。虽然已经彻底决裂,但是一开始两个人也并未大动干戈,刘耀忙于平叛关陇地区氐、羌等少数民族的反复叛乱;而石勒则忙于对付祖逖以及中原的残余势力。
    直到公元324年,石勒见后方稳定就挑起了和前赵的战争,后赵军队开始大规模进攻前赵,一时间双方互有胜负,进入了持久战。公元328年,刘曜举全国之兵进攻石虎并大败之,直攻洛阳。前赵的军队包围了洛阳,眼见得就要打到后赵都城,后赵朝野一片大乱,石勒打算亲自领兵迎战。大臣程遐、徐光等谏道:刘曜来势正猛,大王如若出战,怕是胜算不大,洛阳城池坚固,刘曜轻易不能攻下,等到刘曜军队士气消耗殆尽,咱们一鼓作气,刘曜可擒。刘曜攻洛阳城百日不下,士卒将帅逐渐没了斗志,慢慢变得懈怠。刘曜从小嗜酒如命,每天喝得酩酊大醉,在梦里征战。石勒不顾劝阻决定亲自到洛阳迎战见时机已到,带领人马偷袭刘曜大营。刘曜毫无防备,还在呼呼大睡,闻报慌忙上马,不知是何原因刘曜的宝马良驹突然倒地死了,还把刘曜摔了个够呛。刘曜连忙抓了匹小马骑上就跑,边跑还喝了一斗酒,这不找死吗。刘曜醉醺醺的不分东西南北乱跑,跑到了一处石头渠,当时冬天,石渠里的水冻了冰,马本来就小,刘曜太胖,压得小马跑快,冰面光滑,小马体力不支摔倒在冰面,把刘曜甩出去老远。后赵兵丁一拥而上把刘曜身上扎了十多处大窟窿,还好没扎到要害,留了条小命,五花大绑被生擒活捉。
    公元329年,后赵军攻破长安,杀死出逃的太子刘熙,前赵至此灭亡,至此后赵除前凉、段部鲜卑的辽西国及慕容鲜卑的辽东国三个政权外几乎占领整个中国北方。公元330年,石勒正式称帝,建立后赵政权,最终从一个籍籍无名的奴隶登上了皇帝的宝座。56岁的石勒用二十多年的时间完成了从奴隶到皇帝的完美升级。
    难能可贵的是当了皇帝的石勒并没有忘本,更因自己出身奴隶深知民间疾苦,在位期间轻徭薄税,政令严明。他发明了考试,用考试的办法来选拔人才。
    石勒在自己的统治期间采取了一系列的积极的政策:
    一、积极的采取措施劝课农桑,设立专门的官职管理这一部分,对于农业是相当重视的,因为当时的粮食产量有限,所以还采取措施禁止酿酒。
    二、石勒还非常重视文化教育,设立学校,并且采取考试制度,为统治阶级准备好了管理社会的人才。
    三、求贤纳谏,石勒在征伐的过程中看到了人才的重要性,所以在后来的统治中积极的寻求人才,并且能够听进去臣下的劝谏,可以说得上是一个非常能够纳谏的皇帝,并且对于敢于进谏的臣子施以重赏,所以在其统治期间,还是朝廷的风气还是比较好的。
    四、减租缓刑,石勒统治期间不止一次的减轻租税,并且多次释放在押的犯人,这些都对缓和阶级矛盾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五、防止贪赃枉法。石勒曾经采用微服私访的方式亲自考核官员,并且对于不贪赃枉法的官员给与重赏,并且对于不称职的官吏给与重罚。
    石勒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统治者,统一了当时的北方,石勒是一位从奴隶一直走到皇帝的羯族人,可以说石勒的一生充满了传奇性,也可以说石勒的一生是四处征战的一生,石勒的皇位完全是自己在长期的征战过程中打出来的,虽然石勒没有文化,也不认识字,但是这样一位后赵的开国皇帝一定有着自己的过人之处。
    可惜登基称帝后的石勒仅活了3年就崩世了,而后赵也于公元350年灭亡。从319年石勒称赵王起算后赵也仅存世32年。石勒称帝后将次子石弘立为太子中,可惜石勒去世后,石弘虽继位登基,但朝政大权生产上却完全掌握在石虎手中,公元334年石弘被迫各禅位于石虎后,被囚于崇训宫,最后依然未能逃脱一死,被杀时年仅22岁。
    下面我列一下石勒之后后赵的帝王时间表:
    武帝石虎:公元334年-339年。石虎非常残暴,征役无时,大兴土木,荒淫无度,社会矛盾十分尖锐。337年,石虎自称天王,349年称帝。石虎在位期间,生活十分荒淫奢侈,极为残暴,表现出种种残暴的一面;对百姓杀人不眨眼,对亲生儿子更为残暴,石邃石宣皆惨死。石虎卒年五十四,其子为争帝位互相残杀,后赵至此衰落。
    石世:公元339年在位33天为石遵所杀。公元348年,石虎受石世之母刘氏及将领张豺的鼓动,将年仅十岁的石世立为太子。公元349年,石虎去世,石世即位,然而大权皆握在刘氏及张豺之手。彭城王石遵得知父亲石虎死讯后,立即率军攻打都城邺城(今河北临漳县),杀死张豺。数日后,石遵自立为帝,降封石世为谯王,刘氏为太妃,石世在位仅33日。不久,石世与刘氏皆被石遵所杀。
    石遵:后赵武帝石虎第九子,公元339年在位183天为石鉴所杀。石遵继位的第七日,狂风拔起树木,雷声大作,天降冰雹,大如盂钵。太武殿、晖华殿失火,诸门观阁荡然无存,其中乘舆服饰及御用物品大半被烧,火焰冲天,钟鼎乐器等都化为灰烬,大火燃烧了一个多月才熄灭。雨血流遍邺城。
    石鉴:后赵武帝石虎第三子,公元349年~350年在位103天为冉闵所杀。石遵杀石世自立。不久,冉闵率军入宫弑杀石遵,拥立石鉴,为冉闵所控制。永和六年(350年),冉闵改国号为卫、年号青龙。同年闰二月,冉闵废杀石鉴,自立为帝,后赵自此灭亡。
    冉魏平帝——冉闵:石虎的养孙,初名石闵,生父冉良被俘获后石勒命石虎收冉良为养子并改名为石瞻。公元350年,弑杀石鉴称帝,恢复冉姓,建立魏国,史称冉魏,改元永兴。352年,冉闵兵败突围不遂,遭前燕太原王慕容恪击败,冉闵被慕容儁斩于遏陉山,追谥武悼天王。不久邺城被前燕军攻破,皇后、太子投降,冉魏灭亡。冉闵的玄孙冉华(染华)的墓志铭则称冉闵为“平帝”。
    这两天突然相当一个问题,如果你也打拼成功了一个王国,商业或企业。而且经过你的努力你的王国已经达到一定规模,那么在你需要把这个王国交接给下一任进行管理的时候,你是只考虑自己的子女,也许他们并不擅长这一领域或职责,但是他们是你血脉的传承,你的家业自然要留给他们。还是会考虑谁才是那个可以让你的王国可以更加强大辉煌的人?也许他们只是你曾经的下属、曾经和你共同打拼出王国的队友、成功后新遇到的伙伴、朋友、或者是你王国最大的竞争者,他们和你没有血缘上的关系,但是你可以确定他们可以使你的王国变得更加强大?(来自天涯社区客户端)
    寄奴逆袭——刘裕

    辛弃疾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有一句是:“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这里的寄奴就是本章的主人公——刘裕。
    按照史书的说法,宋武帝刘裕是楚元王刘交(刘邦的异母弟)的二十一世孙,(老刘家的人才是真多啊)祖籍彭城县绥舆里。虽说是汉宗室,但汉都灭亡一百多年了,所以到刘裕这家里已经是个穷光蛋了。
    刘裕的童年可以说还是很悲惨的,父亲叫刘翘,是丹徒郡的功曹(级别很低的小吏)是吏不是官哦,所以收入并不高,据传刘裕出生时有“甘露降于墓树”的奇观祥瑞,但是他的母亲却因生刘裕难产死了,这个祥瑞确实有点牵强……。父亲刘翘根本就不想养活刘裕,差点就把他给扔了,给孩子起小名叫“奇奴”然后就送到刘裕的姥姥家去了,因为被寄养在舅舅家里,所以小朋友们就管他叫“寄奴”,谁又会想到这样一个名字竟会震烁南北朝,成为一代开国名君呢。
    送走了刘裕,父亲刘翘很快就又娶了兰陵人萧氏为妻,并生下了刘道怜、刘道规两个儿子,可惜好日子没过几年刘翘就也过世了,而成了孤儿寡母的萧氏则想起了已经半大的刘裕,把他从舅舅家接了回去。这个时候的刘裕虽然已经有一定的生产力,却也无法支撑起一家四口的生活,不过刘裕在舅舅家却学会了一门手艺——编草鞋。(这门手艺是不是老刘家祖传的啊……哈哈),比起老祖宗刘备,刘裕真的是靠卖草鞋来维持一家四口的生活,而且这种生活一过就过了二十年,也就是说刘裕到了三十岁都还在卖草鞋。本来就穷,偏刘裕还迷上了赌博,每每在赌博都会输到身无分文,很是被乡邻看不起,更有一次直接输了三万钱,还不起被人抓住好一顿毒打……这画面有没有点街头小混混的感觉?有没有人想到创业前的刘邦?
    这顿揍是真没白挨,现代人都说三十而立,一般男性过了三十都会更看重安定平稳的生活,已年过三十的刘裕被似乎是被这顿胖揍打明白了,他决定了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于是他选择去北府军投军。这北府军那可能相当的牛逼啊,是当时的一支绝对的王牌军队,北府军的创始人是东晋名人——谢玄。这支绝对的王牌部队出道即巅峰,建立之后,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淝水之战”大家都听说过吧!标准的以少胜多战役,北府军以8万人战胜了号称80万人马的前秦。
    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三十多岁才选对行业的刘裕因为很能打,所以很快就升为了帐下司马。刘牢之不知道大家是否熟悉,他是淝水战役中大破前秦苻坚的北府名将,因为刘裕的勇武表现被刘牢之看中,将刘裕收入麾下提拔为参军。刘裕曾经在侦察敌情时遭遇了敌军的先头部队,十几个人的小分队遭遇几千人的先头部队,毫无疑问的被碾压,刘裕带着的几个人全部战死,可是面对几千人就剩老哥一个的刘裕却毫无畏惧,如同地狱重生的恶魔般在几千人的敌军中杀出了一条血路,震慑敌军等来了己方的援军。这次意外的遭遇战让刘裕一战成名,威名远扬。刘裕跟随刘牢之转战三吴,展现了自己过人的军事才能,在多次战役中指挥军队以少胜多。很快刘裕便被封为建武将军,成了北府军里的王牌将军。
    公元403年刘裕的顶头上司刘牢之带着北府军投了桓玄,可是换来的却是桓玄对北府将领的大肆诛杀,不过对刘裕桓玄却很是另眼相看,百般拉拢,为了拉拢刘裕,桓玄提拔他为徐、兖二州刺史。这让原本只是北府军中等级别的将领跳跃到了顶层。而桓玄已经在准备在做篡位前的最后准备了,桓玄让安帝任命自己为相国,总百揆,封十郡,为楚王,加九锡,楚国可置丞相及以下官员,实际就是等合适的时机当皇帝了。篡位前的桓玄派人试探刘裕的态度:“楚王勋德隆重,朝廷之情,咸谓宜有揖让,卿以为何如?”翻译一下哈“楚王(桓玄)功勋卓著品德贵重,天下都臣服于他。朝廷大臣都说皇帝应当禅位,您认为怎么样?”刘裕其实心理已经准备对付桓玄了,不过却很识时务的回答到“楚王,勋德盖世,晋室微弱,民望久移,乘运禅代,有何不可?”翻译过来的意思是“楚王是宣武(桓温的谥号)的儿子,有盖世的功德。现在晋王朝衰微,人民早就盼望改朝换代了,(楚王)凭借天运取代晋朝有什么不可以呢!”
    公元403年12月3日,桓玄(大司马桓温之子,东晋将领、权臣)篡位称帝,改元“ 永始”,改封晋安帝为平固王。而刘裕则在桓玄对他放松警惕之后,与七十二人歃血为盟结盟,带领北府旧部于公元404年(晋元兴3年)2月初1,在家乡京口起兵讨伐篡晋的楚帝桓玄。刘裕这次孤注一掷的赌博却迎来了自己人生的又一次转折点,经过了一番血战,刘裕终于攻入建康,并晋安帝司马德宗复位。自此刘裕一跃成为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东晋朝廷任刘裕为侍中、太尉等要职,刘裕成了晋朝军事统帅,实际掌控了东晋朝政,权倾朝野。
    虽然这次豪赌让刘裕完成了华丽的转身,从一介武将直达权利顶峰,可是此时的局面却并不乐观,标准的内忧外患,而抵达金字塔顶端的刘裕也躁动了起来,他并没有因为权倾朝野而得到满足,他有更大的抱负。
    于是刘裕开始了自己征途:
    公元409年,刘裕亲率军队北伐,攻打割据山东一带的南燕政权。公元410年刘裕攻破广固城,俘获南燕皇帝慕容超,将其处死。同年在班师回朝的路上顺便与割据岭南的卢循交战,并将其灭掉。
    公元413年,刘裕派兵灭掉割据巴蜀的谯蜀政权,其君主谯纵自杀身亡。之后,刘裕又将东晋内部的两大政敌刘毅、司马休之除掉。
    公元416年,刘裕再度率军北伐,一路上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击破北魏骑兵,于公元417年,占领长安,灭掉后秦政权,国君姚泓被俘杀。
    刘裕在不到二十年时间里,对内平息了战乱,先后击败孙恩、卢循的海上起义,消灭了桓玄、刘毅等军事集团,对外致力于北伐,战南燕,取巴蜀,灭后秦。在晋朝末期为扩大战果又击败北魏,收复了北方的青、充、司三州,基本上拥有黄河以南广袤疆土。
    此时的刘裕已拥有足够的功绩和名声,而且已经基本上完成了铲除异己的工作,刘裕决定迈出登顶的最后一步,公元420年(东晋元熙二年),58岁的刘裕逼迫司马德文禅让,改国号宋,定都建康(今南京),史称宋武帝,完成了从寄奴、卖鞋、从军、将领、统帅到皇帝的传奇一生。东晋自此灭亡,历史进入南北朝时期。
    刘裕登基后,采取了很多重要举措以巩固帝位。削弱强藩,高度集权中央。裁并州置辖区,精减各地将、吏的额员。为防止权臣乱政,拥军自重,他特颁诏书:凡日后大臣外出征讨,一律配以朝廷军队,军还交回朝廷。刘裕还下令整肃户籍,厉行土断之法,严禁世族隐匿户口。适当降低农民租税,让百姓们在宽松的环境中休养生息,发展生产。刘裕虽是行伍出身,识字不多,但非常重视教育。在位期间多次发诏:教学为先,弘风训世,莫尚于此。刘裕执政期间采取的一系列治国措施不仅巩固了南朝王朝的统治,也改善了社会风气,赢得了民心。公元422年,刘裕因积劳成疾在建康(今南京)去世,终年60岁。
    刘裕虽然并没有完成大一统,但刘裕的文治武功,比起大一统王朝的开国之君并无逊色,以武功来说,刘裕在东晋末年掌握东晋大权以后,自公元409年起,先后发起了两次北伐,前后灭南燕,破北魏,亡后秦,收复了山东,河南,关中等地,光复洛阳、长安两都,一路上是所向披靡,创“却月阵”以步兵对骑兵还大胜,几近北伐成功,是东晋偏安一隅以后,一百多年以来数代人杰都没达到的战果,像闻鸡起舞的祖逖,都没达到刘裕这种成果,可以说刘裕差点提前明太祖朱元璋近千年实现了第一次北伐成功。刘裕最后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准备乘胜追击一鼓作气荡平北方之际,坐镇后方的刘穆之病死,刘裕害怕后院起火,为了稳妥起见,只能班师回朝。
    刘裕回师以后,长安曾经在一年多后得而复失,不过潼关以东,黄河以南和山东全境已划入刘宋版图,是“七分天下,而有其四”,后世评价“自汉末三分,东晋拓境,未能至也”。而且刘裕所建立的南宋,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
    刘裕还是准备北伐的,而且以他的能力如果不是仅在位3年就病逝,应该是有非常大机率完成北伐的。不过60岁的刘裕终是没有逃过人生的最后一劫,未能完成北伐大业,实在是一大憾事,刘裕的文治也是相当的出色,他治理国家的能力实绝对可以在历代帝王中名列前茅。实在没有辜负他的南朝第一帝之名。明人李贽赞为刘裕为“定乱代兴之君”。不过可惜刘裕的后代那真是一个不如一个,还不少脑子不太正常的(疑似有精神病),所以南朝宋并没有维持多长时间,传9位帝王(疑似7个都有精神病),国祚仅仅59年而已,不知刘裕地下若有知会如何……
    刘裕虽是汉楚王刘交之后(很有可能是自己编的哈),不过刘裕的出身却比朱元璋还不如,老朱好歹是有父母和兄弟,虽然后来都饿死了,可是童年老朱是正常成长的,但是刘裕却差一点被遗弃,更是寄人篱下被称为寄奴,这一奴字可知刘裕童年的辛酸,未及成年却又要挑起养家糊口的重担,刘裕却在这种环境下,一步步崛起,建立了南朝之中疆域最大、国力最强大的南朝宋,实在是个实力强大的牛人啊。
    南朝宋历代帝王:
    刘裕:开国皇帝,公元420年-422年在位,庙号高祖,谥号武皇帝,葬于初宁陵。
    刘义符:宋少帝公元422年-424年在位,被徐羡之、谢晦等人所废,不久被杀。疑似精神病,症状:“史书记载:“居丧无礼,又好为游狎之事”游狎:亲近而态度不庄重。”
    刘义隆:宋文帝公元424~453年在位,宋武帝刘裕第三子,宋少帝刘义符之弟,在位期间有元嘉之治。三度出师北伐皆无功而返,导致北魏长驱直入,造成刘宋江北地区日益萧条、六州残破。皇太子刘劭所弑,时年47岁。疑似精神病,症状:“将所有大将全部抓起来杀了,包括这些大将的十几个儿子,最有名是开国大将檀道济。死前一年又杀了辅助的弟弟刘义康。”
    刘劭[shào]:公元453年在位,6岁即被立为太子,在太子位20余年,因怀疑文帝有废立太子之意,453年2月刘劭[shào]发动宫变弑父自立为帝。在位仅3个月,被其弟孝武帝刘骏讨伐兵败被杀,时年30岁。刘劭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通过“弑父”手段夺取皇位的皇帝(有史可查的哈)。疑似精神病,症状:“文帝病重,刘劭急不可待,文帝又反复对其测试,刘劭联合异母兄弟刘濬[jùn],和一位公主(估计这两个也是个精神病)弄了个女巫诅咒文帝,后来直接动手弑父。(这个症状实在是很明显了)”
    刘骏:宋孝武帝公元453年—464年在位,宋文帝刘义隆第三子,在位期间收复了济水以北的失地,庙号世祖,葬于景宁陵。疑似精神病,症状:“和亲妈乱伦,喜欢群P,而且还亲妈和妃子一起……、喜欢大臣、王爷们的老婆,而且在他亲妈宫里那当场……不可描述。而大臣起粗俗的外号,早朝时就用外号喊这些大臣。上朝时有篇带铁棒的侍卫,看谁不顺眼就给一棒子。妃子死了让大臣一起哭,谁哭的好就升官。(这个精神病已经很严重了)”
    刘子业:前废帝公元464年-466年在位,因乱伦残暴,被叔叔湘东王刘彧等人弑杀,葬于丹阳郡秣陵县南郊坛西。疑似精神病,症状:“乱伦自己的亲姐姐、亲姑妈。喜欢看宫女‘祼奔’。将三个胖叔叔关进猪笼当猪养,喂喂猪食并过称,出游带着展览。”
    刘彧[yù]:宋明帝公元466-年-472年在位,宋文帝刘义隆第十一子,即位初任贤用能,后期奢侈无度。疑似精神病,症状:“杀人,一个月杀了27个亲王,重病期间几乎杀光所有的重臣。让自己妃子去大臣那‘借种’。他也是三个被刘子业当猪养的之一。”
    刘昱[yù]:宋后废帝公元472年-477年在位,被杨玉夫等人杀害,时年十五岁,追废为苍梧王,史称宋后废帝。疑似精神病,症状:“爬竿,不管多高都能爬上去,可以在竹竿上呆几个时辰。喜欢穿破衣烂衫扮演乞丐。有严重的暴力行为,随身带锯子、钳子、凿子等工具,随时随地把人四分五裂,开膛破肚。想毒死太后。”
    刘准:宋顺帝公元477年-479年在位,宋明帝刘彧养子。公元479年被萧道逼迫禅位,说:“愿生生世世,再不生帝王家”,死于479年5月6日,被人杀害,死时年仅13岁。葬于遂宁陵。
    第八章南朝猛男——陈霸先

    陈霸先,南朝陈的开国皇帝,史称陈武帝。生卒:公元503年~公元559年,浙江长兴人,公元557年~公元559年在位。
    陈霸先是标准的出身贫寒,估计至少是八辈的以上的贫农了,有记载的得往上数到十代有个十世祖名叫陈达,曾经出任为长城(长兴古县名)令,然后就再没有一个有出息到可以写进历史中有名有姓的祖辈了。
    虽然只是个农民,但是青少年时的陈霸先兴趣广泛,经常打鱼练武,努力读书。无论在什么时期努力向上的人都会被身边的人所喜爱,所以陈霸先因为自己的勤奋向上而在家乡很是得到同乡们的认可,于是陈霸先成了乡里的里司(村长,不过管的范围比较小),里司这个职位并没有让年轻的陈霸先志得意满,相反他觉得即使自己在村里一辈子也没不会有什么大的改变了,于是他放弃了里司,跑到了南梁都城建康(南京)做了油库吏(看油库的小官)。虽然他只不过是个微不足道的小吏,但是他并没有在枯燥乏味的工作中放弃自己的理想,本就喜欢练武的陈霸先在这段时间里看了很多的兵书,史书和一些奇门遁甲的书籍并且加强练武。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时刻都在做准备的陈霸先终于遇到了自己的第一个伯乐——萧映。
    陈霸先所在的是南梁时期,萧映是南梁武帝萧衍的侄子,陈霸先在做油库吏的时候萧映刚好在今徐州和扬州一带担任刺史,萧映在自己的管辖地巡检工作的时候见到了陈霸先,发现这个小伙子不但把工作做的井井有条,而且谈吐不俗,言词间发现陈霸先竟是个文武双全的人。于是就把陈霸先调任到自己的身边做了自己侯府的传令吏。
    公元544年(梁大同十年)萧映调任广州任刺史时,陈霸先已为参军,已年近40的陈霸先,终于从一个吏变成了参军(类似参谋),这虽然并不个很大的官职,却给了陈霸先一个展现自己的机会,萧映之所以被调任广州,是因为交州(越南)土豪李贲[bēn]发动叛乱,萧映是被派来平叛的。而萧映一来就吃了一个败仗,被人包围了广州,吓得萧映不敢出战,紧闭城门死守。而驻守在外的陈霸先听说萧被围困,立刻带了3000人马来救援。虽然陈霸先只带了3000人,但是这批人轻装疾进,个个勇猛善战,屡战屡胜,敌军溃败奔逃。陈霸先不但仅用3000人就解了萧映的围困,还收降了敌方两个猛将,周文育和杜僧明。而朝堂之上的皇帝萧衍听说此事后对如此勇猛的陈霸先也有了好奇想见一面的想法,于是特意派了画师给陈霸先画了像拿回了宫里。史书里对陈霸先的相貌的记载是:“额头隆起,手长过膝,有帝王之相。”我估计有帝王之相是后来他自己加的,不然还不早被帝王杀了……。
    陈霸先只不过是个军中的普通将领,而且他的直属领导萧映也不过是个封疆大吏,并不在政治权利的核心圈内。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何况陈霸先这样明珠般的人物,一战成名让原本只是无名小将的他,在皇帝那里挂上了名号,为日后的突起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萧映陈霸先的第一任伯乐,他不但发掘了陈霸先,还给了陈霸先成名的机会,此时他将完成伯乐的最后一步工作,给陈霸先滕地方。战后没多久萧映就病逝了,陈霸先悲痛万分的亲自护送萧映遗体回到建康。没有任何意外的被武帝萧衍由陈霸带领萧映的残部,再去讨伐李贲[bēn]。虽然陈霸先收了萧映的队伍,但是朝廷还是派了武帝另外一个侄子萧勃作为首领,可是萧勃怕的要死,他可不想去送死,上书希望朝廷可以派别人去。
    这是陈霸先人生的一次非常好的转折点, 他对胆小的萧勃嗤之以鼻,不顾众人反对,仅带着本部人马杀回广州,以雷霆之势一举击溃了李贲,平定了叛乱。梁武帝真是喜上眉梢,感觉自己发现了宝藏,于是封陈霸先为振远将军、督七郡诸军事。此后又提拔陈霸先先后担任西江督护、高要郡守等职务。很快陈霸先将迎来自己再一次跃升的机会。
    人到中年后,我的阅读量开始承陡坡状下滑。2020年疫情让我被迫空闲了下来,无处可去,无事可做,妙不可言历史再次成功勾引了我,喜马拉雅和解决长时间看书带来的眼睛和摊在家里看书的姿势问题。前一段时间比较闲,就整理了一下,开始发贴,打发闲暇时间。温故知新有了更多的感触,今天一个我漂泊在外工作期间的同事忽然联系我,竟由此联系到最近发布的内容上,自己觉得很有趣就想和大家分享一下
    慢慢的自然而然也开始做一些行政人事类的工作,一般规模不大的企业里都是内勤文员行政人事什么的兼着干,今天她找我说她现在工作的企业年后就一直效益不好,疫情严重时还停工了一周多,复工后情况更差,本来人就不多的企业又有1/3人离职,效益让老板对离职问题相当乐见,之前一个月的离职申请期限,变成一天批复离职。减员并没能解决企业实际的问题,单休改成了双休(每个月少发4天工资)…剩下的人自然会抱怨、议论,又有人开始离职。效益虽不好,也不是完全没有,调整工作时间后,小部分人开始恢复原来的工作时间和收入,但是企业里技术人员很多在调整工作时间后相继离职,老板开始着急,技术人员的流失使订单工期得不到保证,急切的让她招聘技术人员…
    本来行业内技术人员就缺口非常大,企业又规模比较小,很多有职业规划的技术人员宁愿拿稍微低些的工资,也愿意进大企业博取未来。公司效益好时都没能补充到满意的技术人员,何况企业目前情况,几个月来毫无进展,愿意来的老板看不上,觉得这些人的技术无法独立支撑生产,看得上的最后都没来上班,有个干了三天又走了…她劝老板适当降低标准,下半年招聘更难。老板表示小企业必须一个萝卜一个坑,达不到标准的来了也起不了什么作用…
    企业效益似乎开始缓慢回升,车间开始有更多的工人恢复之前的工作时间,慢慢的物流部也逐渐恢复,上个月企业80%的人恢复正常工作时间,而剩下的20%已不产生实际效益的办公室为主,和其他部门里年纪较大效率较低的人员没有恢复…
    45—55这个年龄段真的非常尴尬,压力山大(子女大学婚姻期,父母年老多病期,企业嫌弃年龄期)…
    20%人员越来越明显的强行隐忍开始以各种方式表达和宣泄,她每天面对强大的压力不知所措
    今天因为父母病危从请假到月底后离职一个50岁男工口出恶言,不堪入耳的表达了自己愤怒,问候了老板各种亲属让她转达…(她负责员工离职)
    上午离职人员的怒火给她带来的震惊和无奈还没有退去,下午老板让她招聘补充一下普通员工。
    她嗫嚅委婉的向老板表达希望可以先安排没有恢复工作时间的人员,他们经济压力都挺大,而且也提了一下离职员工的异常反应(没敢说具体)
    老板让不用管这些,按他要求去做就行…
    她也是没有恢复之前工作时间的一员…年幼的孩子让她可选择的工作不多,生活的压力让她无奈,下班后她联系我,问我的意见(当时我给公司处理过劳动仲裁,影响挺大,很多人遇到这类问题都会咨询我一些法律和政策…)我回答了她一些问题,确也无法解决她如今面对的困境…
    很突兀的我想起了自己帖子里的刘备,想到了他无数次创业的励志过程。从青涩的少年开始打拼,从无到有建功立业的初期自然不会有什么文武人才。糜氏兄弟并无过人才干,但刘备确一直重用,至到后来各类人才逐渐加入队伍,也未曾冷待过创业初期跟谁他的旧人,虽然这些人不能达到他创建宏图伟业的需求,但是仍然在他坎坷的创业过程中劳心劳力为之付出
    没有这些看似平庸的人员加入,他也无法成长和度过无数次的失败,没有他的锲而不舍和学有所成后对已不堪大用的旧人不忘旧情又怎会有徐庶自荐和回马荐诸葛?
    若不肯给予初出茅如的诸葛锻炼和展示的空间和时间(诸葛亮刚出山并没有担任很高的职位,更类似重点培养人才的状态)又怎么会有后来的堪当大任!
    无论是企业还是员工都需要成长的过程,当然都想要已经成熟的果实,但是并不是人人都可以摘到自己需要的那颗,有时候我觉得可以尝试一下更多可能,意外惊喜的几率并不太小。有些你期待已久的那一颗采摘后会发现并不合适当前的实际情况,而看似青涩的果实也许会陪同你共同成长。
    哪些因你成长而又不太合适的旧部,虽然让你的利益没有最大化,但是在你回首看到他们时,至少会让你吸取自己打拼创业之路上的经验和教训,他们对你的依赖和信任发自内心的朴实语言都将成为你招贤纳士最好的广告
    总是觉得,越是在困难的时期和环境下,越是一个爆发的高发时期,也许看似无关痛痒的问题,确带来巨大差异的结果如曹袁之战的时机,如果早一些或晚一些结果可能大不相同。
    赤壁之战如果没有斩杀荆州降将结局又会如何?
    刘邦封赏自己最痛恨的雍齿,平息了多少问题和危局?
    最近阅读量的持续增长让我总是浮想联翩完全控制不住,感觉啥都能和历史挂钩…然后对号入座,有点走火入魔…大家莫要见笑哈
    梁武帝萧衍是一位长寿的皇帝,他一生吃斋念佛,连肉都及少吃,86岁高龄的他更是一心拜佛。高欢死后侯景公开反叛求助西魏未得西魏出兵后,侯景跟向求助梁朝,并表示愿以十三州归附梁。当侯景的降表送到建康后萧衍不听百官苦劝,执意收留了东魏叛将侯景。并将任命侯景为大将军,封河南王、都督河南北诸军事。梁武帝再也想不到自己的一念之差竟给自己带来了灭顶之灾。因为收留了东魏叛将所以梁与东魏免不了一战,然而梁武帝派侄子萧渊明协助侯景时,不但丢了侯景献给梁的土地,连萧渊明也被东魏抓了俘虏,梁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土地一点没得着,得了个侯景却丢了个萧渊明,连带损兵折将。
    收复了叛将带走的土地,东魏却并不想与梁结敌,东魏率先伸出了和平之手,表示只要两国重归于好就放回萧渊明。刚被东魏按在地上摩擦过的梁武帝自是不想与东魏再战,何况还有萧渊明这个宗室,所以肯定是愿意的。他是愿意了,侯景肯定不愿意啊,这怕不是要用自己去换萧渊明吧。侯景坚决反对梁和东魏之间要握手言和,几次上书申请北伐,但是都被驳回,侯景更加忐忑不安,创造东魏要求以侯景交换萧渊明的书信试探。梁不到帝信以为真且同意了,侯景火大的很,开始密谋造反。
    公元548年经过数月的准备,侯景带兵攻破建康,将建康城10万百姓杀到仅剩4000余人,占领了建康后侯景已控制梁朝军政大权。梁武帝不肯就范,未答应侯景要求,侯景断绝梁武帝一切供给,把86岁的梁武帝给活活饿死了。
    当陈霸先得知都城被围时,第一时间就要带兵勤王,为了可以收拢人心,陈霸先打算投入萧勃麾下,可是萧勃只想拿功不想出力。无奈陈霸先又改投萧译(萧衍第七个儿子)一同北上讨伐侯景。但从广州到建康,大大小小的地方藩镇势力或勾结侯景,或拥兵自重,层层设阻,处处为难。于是勤王北上的路上陈霸先灭了高州刺史李迁仕,侯景手下大将任约、宋子仙等人。梁武帝没能有命等到陈霸先,公元551年10月侯景残杀梁简文帝萧纲,11月侯景自立为皇帝。由于北上勤王的路上陈霸先的战功卓著,萧绎果断册封陈霸先为南江州刺史、都督六郡诸军事、会稽太守等职务。
    公元552年陈霸先与西路都督王僧辩会师后,3月在建康与侯景展开了大决战,终于彻底摧毁了侯景势力。萧绎就在江陵称帝,即历史上的梁元帝。陈霸先奉命镇守在京口(今江苏镇江)自此陈霸先成了南梁的高级将领。在平定侯景之乱的时候,还有一个人也是战功卓著,和陈霸先不相上下,这个人就是王僧辩,萧绎称帝后王僧辩奉命镇守建康。公元554年9月,西魏发兵突袭江陵,镇守建康的王僧辩未及时救援,梁元帝被杀。偏在这个关键时刻,北齐那边却把梁武帝的侄子萧渊明给送了回来,并强行要求王僧辩立他为皇帝。而王僧辩未能敌挡住北齐大军的攻势,最后只能答应北齐的要求。
    陈霸先在京口听说后,表面是勃然大怒,背地里却暗戳戳的高兴,这可是上天给他的大好机会,他怎么能辜负如此良机。陈霸先毫不犹豫的带兵偷袭了建康,一举斩杀了王僧辩和萧渊明,而后陈霸先拥立萧方智继位为帝,自己则继续平叛之路。
    @wmwm1989 2022-07-07 07:31:37
    支持!
    -----------------------------
    感谢支持,没事常来窜门,别这么惜字如金的,闲着也是闲着,没事唠10块钱的。
    北齐得知陈霸先杀了王僧辩和萧渊明怎么会放过陈霸先,公元555年的11月,北齐军已从江北渡江到了南岸,随后杀到建康南郊的石头城,准备和陈霸先来一场大决战。陈霸先这兵书是真没白看,直接派大将侯安都趁夜偷袭,一把火将北齐粮草烧个精光,先给了北齐一个下马威。然后料定北齐必再渡江输送粮草,早早就派大将周铁虎率战船封锁了长江,集中兵力准备一举剿灭北齐军。已经53岁的陈霸亲自披挂上阵指挥,这一仗果然将北齐全军覆灭,此时陈霸先已完成了南朝的统一。
    曾经的里司油库吏如今已傲视天下,谁人敢与之争雄?没人敢站在陈霸先的对面,陈霸先站在那里萧方智已无法安坐皇位,公元557年萧方智禅让大位,陈霸先称帝,建立了南朝最后一个王朝并以自己的姓氏作为朝代的名称陈朝。陈霸先生逢乱世,尽管身经百战,收拾的却是百废待兴的江山,在位三年,任贤使能,政治清明,江南局势渐趋稳定。公元559年6月,陈霸先病逝,享年56岁。陈霸先只当了三年的皇帝,而且陈朝的地盘也是南四朝最弱小的,北边没过长江,西边被堵在江陵以东,湖南还被北周(西魏)占领,直到侄子陈蒨即位后才收复湖南。但陈霸先创业的难度,却远大于宋武帝刘裕、齐高帝萧道成、梁武帝萧衍的。陈霸先是硬生生在已如一潭烂泥中打出了一个王国,因为陈霸先的存在而避免了江南被鲜卑化的北齐或北周吞掉,保留了汉文明的最后一丝薪火,陈霸先可以算是汉族文明的拯救者。
    可惜一代猛男武神般的陈霸先身后事却十分凄惨,他原本有4个儿子,结果前3个都夭折了,只剩下最后一个陈昌,按理说陈昌是皇位的第一理继承人。可惜在陈霸先去世以后,他的侄子陈蒨强行继承了大位,在陈昌在回到建康的途中,就被陈蒨派去的侯安都给淹死在了长江里。陈霸先不但彻底绝了后,更在南陈灭亡的时候再遇了一次厄运,被王僧辩之子王颁,闯入陵寝开棺焚尸,将陈霸先骨灰倒进池水中并让上千人喝得干干净净。而这一代枭雄打拼半生所建立的陈国也仅传五帝,历32年便被杨坚所灭。
    下面我简单列一下南朝国的几位皇帝:
    陈武帝陈霸先:公元557年-559年在位。
    陈文帝陈蒨:公元559-566年在位。陈霸先侄儿,长相俊美、仪容大度、为人干练,早期跟随陈霸先征战。陈蒨宽仁善断,为政清明,创造了难得的“天嘉之治”,在位7年,享年45岁。
    陈废帝陈伯宗:公元566-568年在位。陈蒨嫡长子,15岁即位,公元568年11月被陈顼废为临海王,第二年被杀。
    陈宣帝陈顼:公元569-582年在位。陈文帝陈蒨弟弟,治国方面基本延续了陈文帝的策略,江南经济持续得到恢复和发展。错失消灭北齐的良机,使北周实力壮大。
    陈后主陈叔宝:公元582-589年在位。陈宣帝陈顼嫡长子,这哥们是个历史名人,应该很多人都听说过他吧?大肆营造宫室,不理政事,宠幸张丽华等后宫佳丽,沉湎于酒色和游乐。公元589年陈国被隋所灭,陈叔宝被迁往洛阳居住,最后死在洛阳城,终年52岁。
    第九章 禽兽王朝——高欢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中断持续发展至今的文明。在华夏的5千年历史中有两个大一统的朝代是为少数民族统治。在少数民族统治之初作为主要人口的汉族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打压,身份地位相对都比较低下。但汉族最黑暗的时代却不是在两个少数民族大一统的时代,而是魏晋南北朝段民族大融合的时期,这一时期产生了很多的少数民族所建立的政权,以拓跋氏所建立的北魏最为著名。在十六国及南北朝时期由不同的民族分别建立了近三十个政权,而大部分政权都很短命,这就导致百姓民不聊生饿殍遍野,而这其中汉族则更是活的暗无天日,被称为“两脚羊”身份地位等同于牲口。然而在这样一个战火不断,杀人如麻,人吃人的时期里高氏所建立的北齐竟然以“禽兽王朝”之名一骑领先,可知活在北齐政权下的百姓自是犹如活在地狱之中,生不如死。
    高欢并不是北齐的开国皇帝,但他却是北齐的奠基人,没有他就不会有北齐王国。下面我们就来聊聊这位美貌的禽兽王朝奠基人吧。
    高欢据记载出身于显赫一时的渤海高氏(真假难辨哈),祖上数代为官。按理说高欢应该是那种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人才对,可惜高家,起码是他们这一支的官运到了他爷爷这就彻底断了,他爷爷高谧曾为北魏御史,后因犯法不但丢官免职还被流放到内蒙的怀朔镇。看来犯的事还不小不然也不会流放这么远。
    高欢的父亲叫高树生,是个标准的游手好闲的街溜子,把家里所有能败的东西一点不剩的全部败光。而高欢的母亲则在高欢出生后不久就去世了,所以高欢自幼是被姐姐抚养长大的。高欢自小生长于边塞要镇,眼里所见都是鲜卑军人,经过长时间耳濡目染,从举手投足到生活习性都逐渐被鲜卑化了。长大后为谋生计,高欢当了一名不起眼的城防士兵。
    据说高欢长得高大英俊,眼睛炯炯有神,长头高颧,齿白如玉。当今小鲜肉横行,引得一众花痴女孩要活要死的。而高欢应该就是那种标准的美男子,所以也吸引了他的女粉丝——娄昭君。这个女粉丝那可相当的不一般,她是鲜卑贵族,她的祖父娄提是代北魏有名的大富豪,是北魏的真定侯,且很得北魏冯太后的欣赏,在北魏官场名声很好。
    娄昭君是个标准的官宦贵女富家千金,无数的权贵豪强都想求娶这位千金,可是却无一人让娄昭君心动,直到偶然间看到了正在城中服役的高欢,那一刻娄昭君脸红心跳,这个高大英俊的男人一下就打开了她的心扉,她找到了自己的爱情。
    高欢不说身无分文也好不到那里去,资料里能找到的对高欢的家境的记载是他买不起一匹马,南北朝时代,一匹普通的战马大约需要三万钱,所以可以肯定的是高欢的家底在三万钱的生活水准以下,虽然穷但是高欢和刘邦类似,他喜欢广交江湖朋友,成天和一群狐狗朋友在街上游荡。偶尔大家凑拼些钱买来酒肉,找个荫凉的地方喝喝酒,吹吹牛。
    虽然高欢投军,但是这时他还只不过是个最普通的大头兵,再加上穷所以娶老婆什么的他是不太奢望的。然而无官又无钱更无家事背景的高欢,却凭借出众的相貌成功吸引了官宦之家的千金小姐,这真是天上掉馅饼,哦不这可比馅饼值钱多了。高欢真是做梦都要笑醒,虽然两个人门不当户不对,但是架不住娄昭君的爱情啊,高欢没钱,她有啊,她就暗中给高欢送钱,再让高欢拿她送去的钱求娶她……总之高欢最后不但抱得美人归,这美人还附带了不菲的嫁妆以及高欢梦寐以求的战马,更凭借着老婆的嫁妆,老婆的家事人脉,加入了边镇队伍并成为了一队百人队伍的队长,这才有了机会可以结交到更高级层次的人物。在本书诸多牛逼大佬中高欢是唯一一位靠吃软饭起家的……而且这哥们还不止吃了这一的软饭……大家继续看吧。
    虽然是靠吃软饭起家,但是高欢本人却是真的有本事,并不是个只能看的花瓶。而且他很珍惜这天降的机遇。成为队伍之后他爱惜将士,为人仗义,又智勇双全,所以高欢很深受大家的拥戴。高欢的出色的表现和俊美的相貌也让镇将段长觉对他另眼相看,各种提携。高欢就这样凭借一次艳遇将自己步行的人生一下提升到快速车道,开始加速超车。
    乱世出枭雄,高欢正是处于这样的乱世中,公元523年,饱受欺凌的六镇流民发生了此起彼伏的暴动,而高欢没有放弃这次机会,他也加入了起义军的队伍参与造反,高欢先是加入了杜洛州的起义军,杜洛州为人处事太过柔弱根本成不了大事,野心勃勃的高欢暗地里谋划准备杀了杜洛州取而代之,没想到事情败露,高欢只能跑路投奔到葛荣门下,很快葛荣被实力强大的尔朱荣所吞灭,慧眼识珠的高欢毫不犹豫的就归顺了尔朱荣。
    这个尔朱荣在大大小小的军阀势力中,绝对是一颗耀眼的新星,这哥们是个标准的富二代,而且在平定暴动的过程中招揽了一群的精英人物。以高欢来看来,此时以尔朱荣手实力已经足够支持他登基为帝,于是高欢劝尔朱荣:“现在天子愚蠢,太后淫乱,朝中大臣把控朝政,如果您现在登机为帝,那么一定能够创造一番盛世。”可惜高欢的言论虽然得到了尔朱荣的认可,并因此对高欢格外的看重,任命他为亲信都督,不过最后尔朱荣却并没有如高欢之言将此事付诸实践。
    已经攻入洛阳却没有称帝的新星尔朱荣尔在朝廷一言九鼎,拥戴元子攸即位,又将自己的女儿尔朱英娥嫁给元子攸为皇后(有点曹操的意思)。贵为太师的尔朱荣权倾朝野,自然是要按自己的意思大批举荐官员,没想到却碰了壁,然后又要求加受九锡之礼又没成功,尔朱荣来气啊,这个皇帝是自己一手扶持起来的,没有自己他当哪门子的皇帝,可是如今却要卸磨杀驴了?于是尔朱荣与皇帝元子攸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可是虽然手握重兵的尔朱荣却再也没想到年轻元子攸竟然动了杀他之心,经过一番精心的设伏元子攸很轻易的就杀了大意的尔朱荣。
    尔朱荣死的实在是太突然太意外,尔朱集团乱作一团,冷静下来之后为了集团的整体利益最后推举了尔朱荣的侄子尔朱兆作为尔朱集团的新一任领导人,不过尔朱集团内的各股势力是各打各的算盘。尔朱兆早就听过高欢的大名,但是初上位的尔朱兆却并没有重用高欢,高欢心里急啊,好不容易跟了个大老板,本以为自己前途一片大好,万万没想到大老板竟然突然就挂了,新上任的老板对自己不冷不热的……。
    尔朱荣在时吞并了很多势力,不过这些人总是不断的发生反叛,这令新官上任的尔朱兆十分的烦恼,高欢知道后很准确的抓住了这个机会,他对尔朱兆说“将他们全部诛杀难度系数太大了,我看还不如您老派遣一个推心置腹之人前去带领他们。”尔朱兆一听连连点头赞成高欢的提议,可是问题来了派谁去呢?尔朱集团内部各个狼子野心,时刻都想借机扩大自己派系的实力好一支独秀。头疼的尔朱兆顺口就问高欢:“要不你推荐一个呗?”高欢好尴尬,这本是他给自己铺的路,但是尔朱兆竟然来问他,他而不能举着手说我来吧……高欢正不知如何回答时,旁边的贺拔允却连替他回答了:“我看高欢就很合适。”有人替高欢把话说了高欢本应该感谢替他说话之人才对啊,不过高欢的反应却让替他说话的贺拔允整个人都不好了。
    高欢竟然跑过去一拳打在了贺拔允的脸上,直接把人家的门牙给打断了,同时大声骂道:“你是个什么玩意儿?敢在大王(尔朱兆)面前随便胡咧咧?当年太原王(尔朱荣)活着的时候,我们都得听他的,现在太原王走了,一切都得听大王的!”好一顿牛逼的骚操作,哄得尔朱兆忘忽所以,当下便将高欢任命为六镇降卒的统帅,徒留被打落牙齿的贺拔允独立在风中凌乱,只能将忍气吞声的把牙齿混合血迹咽进肚里。
    高欢终于如愿以偿的得到了自己期待已久的兵权,立刻马不停蹄的前往山西收拾六镇残部。高欢的内心还是很担忧的,山西离尔朱兆太近,指不定哪天听了谁的说的什么话再收回自己的兵权。而且自己离的太近,动作也不好太大,他需要远离尔朱兆,他要有自己的根据地,有只属于自己的队伍。
    想离开却又不能明说,而且尔朱兆对他又一直都有防备之心,一定不能被尔朱兆看穿自己的内心,还要不引起对自己的戒备。于是高欢给尔朱兆写了 :“大王啊,山西这闹荒灾啊,军士们都吃不饱饭,我看大王你也不富余,我实在是不想给你增添麻烦,我带着大家去山东自己解决他们的吃饭问题。”尔朱兆一看高兴啊,别人都是跟他又要粮又要钱的,这个高欢竟能体会他的难处知道不和自己伸手自己解决问题,好啊批了批了。其实尔朱兆的身边是有明白人的,慕容绍宗是不同意放走高欢的:“高欢这货肯定有异心,不能放他走啊!”奈何尔朱兆身边一群人已经被高欢收买之人为高欢说好话,诬陷慕容绍宗和高欢有仇要陷害高欢,再加上尔朱兆动人心弦的智商,最后的结局是不但准了高欢的要求,还把慕容绍宗给抓了起来。
    出了山西的高欢有点忘乎所以了,居然把尔朱荣老婆北乡公主的300匹骏马给抢了。北乡公主看到竟然有人敢抢自己的东西哭着就来找尔朱兆告状,尔朱兆实在是个没有耳根的人,听北乡公主的一顿哭诉,这会又相信了高欢真的要谋反,立马带人去找高欢算帐。
    尔朱兆隔着漳指着高欢的鼻子问道:“你小子是不是要谋反,连我嫂子的东西也敢抢。”高欢可不想这时候和尔朱兆为敌,立马一副讨好的模样:“大王啊,您可冤枉死我了,山东强盗太多我也是怕到了那就先被别人抢了,这马我只是先借来用用,等我到了山东一定加倍用最好的马赔给嫂子,您放心我对您的忠心那是苍天可见,我对您敬仰犹如涛涛江水……要不咱再次结拜为兄弟吧。”
    大军当前竟被高欢的口若悬河给化解了,而且还哄得尔朱兆和他杀白马盟誓,在高欢的大营里喝了好一顿酒,又安心的睡了一觉……这货能活着真是奇迹!酒醒回营的尔朱兆有点没尽兴,准备回请高欢再次畅饮,他二,高欢可不二,不跑等什么?二话不说高欢撒腿就跑,留下明白过味的尔朱兆在对岸破口大骂。
    脱离了尔朱集团的高欢犹如蛟龙入海,鱼跃龙门。高欢所带的队伍,军队所到之处,秋毫无犯。常年活在水深火热战场中的百姓简直把高欢当成了救世主。深得民心的高欢又得到了信都高乾、封隆之的支持,进而占有了冀州之地。尔朱度律发现高欢发展势力迅猛,已经意识尔朱集团到快要控制不住高欢了。于是让新登基的节闵帝元恭提拔高欢为渤海王,准备在高欢过来受封的时候灭了他。他以为高欢傻啊?凭尔朱家族的那点智商实在不够高欢看的。他不但没有去,还创造了尔朱兆的诏书骗手下的一群人说尔朱兆要让高欢把他们全部带回山西,成为契胡人的部下去攻打稽胡。这群人之前可是被这帮人过去被契胡人欺负惨了,一听又要回去罪谁会愿意。而高欢却装模作样的挑选了上万人,还让他们尽快去山西。那边队伍刚刚出发这边高欢马上安排手下演戏请求宽缓山西之行。而高欢已经在先行的一万人中安插了很多人,由这些人负责散播要起兵反抗尔朱家族的流言。很快高欢的精心安排就得到了预计的反馈,军士们群情激奋,高欢一看赶紧站出来:“兄弟们,你们都是受到契胡人欺负侮辱过的人,这趟前去必死无疑。立下战功依旧会被欺负,万一打败了,肯定是要丢了性命。尔朱家族残暴不仁,再这么下去,我们必然死无葬身之地,大家伙倒不如跟着我一起,起兵反了尔朱家!”果然一番话下来,军士们拍手叫好,表示誓死跟随高欢,自此高欢有了与尔朱家族相对抗的实力。
    高欢拉来了北魏宗室渤海太守元朗,将他立为皇帝,一举攻占邺城后自封为大丞相、柱国大将军,高欢已经准备要彻底消灭尔朱集团。尔朱家庭非常庞大,各个派系的势力分别坐镇一方,虽然也会勾心斗角,但是一旦他发起对尔朱氏的歼灭行为,难保他们不会相互协作,那样对他实在不利,他要把所有的尔朱家族集结起来一次性将他们彻底消灭。高欢用重金收买了尔朱各个家族的下人,让他们以“尔朱家的家事以后再解决,现在重点是灭了外敌高欢。”的理由来劝说尔朱兆、尔朱仲远、尔朱度律等人。这一招果然奏效,尔朱家族的所有成员准备暂时放下彼此间的芥蒂一致对外好铲除高欢。尔朱一族整整齐齐地联合在了一起,并集齐了20万大军准备讨伐高欢。
    虽说高欢计划的就是要一举歼灭整个尔朱家族,可是面对20万大军他可不会真的去硬碰硬。他相信尔朱集团只是表面的团结,各个势力之间绝不会毫无防范之心。于是高欢便充分利用这一弱点散播谣言。先是说尔朱世隆兄弟打算害死尔朱兆,从而夺取朝中大权。然后又说尔朱兆与高欢沆瀣一气,打算收拾尔朱仲远、尔朱度律等人,从而剪除尔朱家族的其他反对力。谣言这东西没有脚却跑的飞快,而且高欢所设计的谣言并非完全捏造,他和尔朱兆两次结拜,杀白马为盟可是天下共知。本来就各自盘算,彼此防范的尔朱经高欢谣言的一番挑唆后,氏族联盟期间土崩瓦解。
    尔朱仲远第一个就要跑路,早就待机而动的高欢怎么会放过如此良机,迅速发动一举大败尔朱兆。高欢的迎头疼击让尔朱集团清醒了过来,他们重新团结起来,不过为时已晚,高欢以不可阻挡之势攻陷了洛阳彻底消灭了称霸一时的尔朱家族。
    高欢成了北魏的第一权臣,几乎全面掌握了朝政,也曾有人劝高欢取代元修自立为帝,但高欢却还是错失了登顶的最好时机,未能迈出这最后一步。高欢权利过大却没有取而代之,结果导致朝廷诸多权臣秘密结盟,以制约高欢。公元534年高欢与北魏决裂,高欢带兵从晋阳南下,孝武帝弃国逃跑。高欢回洛阳拥立了11岁的元善见为帝,是为孝静帝,建立东魏政权,从此,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在东魏建立前高欢战功彪悍,鲜有败迹,不然也无法建立如此功业,可是东魏建立后高欢却碰到了一个他至死都无法搞定的对手——宇文泰。
    公元536年高欢率军征战关西,高欢与宇文泰的第一次交锋以惨烈失败告终;不过高欢的另一路攻打洛城的军马传来好消息,他们攻陷了洛城。
    公元537年再次带二十万兵马赶往蒲津,沙苑之战开始。对手宇文泰恰逢关中大旱,本来高欢胜券在握,然而因高欢莽撞轻敌,再次被宇文泰打得丢盔弃甲。
    公元538年高欢汲取了前面失败的经验教训,终于从宇文泰手中夺回了洛阳金庸城,宇文泰闻讯后前来击杀,斩杀了高欢大将莫多娄贷文;双方在河桥,邙山大战,由于西魏援军赶到,高欢大将高敖曹被万箭齐发,中箭身亡,虽然高欢赢了此战,但也痛失爱将。
    公元543年因高慎以北豫州投降西魏,虎牢关落入西魏之手,高欢亲率十万兵马与宇文泰展开邙山之战。此战高欢大胜,宇文泰几乎全军覆灭,可惜高欢未能一举追击,错失统一的绝佳时机。
    公元546年已经50岁的高欢再穿战袍,领十万大军亲征玉壁,玉壁久攻不下,东魏军损失惨重,高欢忧愤成疾,一病不起,只能踏上归途。
    公元547年正月初一,高欢薨逝于晋阳家中,享年52岁。高欢去世后,长子高澄膳奴刺杀。次子高洋袭位。公元550年,高洋废黜东魏孝静帝元善见,建立齐国,史称北齐。其子高洋称帝后,追尊高欢为太祖献武帝,后被改尊为高祖神武帝。高欢虽未称帝,东魏政权却是由他一手拥立起来的,这才有了高洋的取代东魏改建北齐,不过北齐政权仅维持了27年,幸好只维持了27年,不然不晓得这个禽兽王朝还会出现怎么的奇葩。
    先说高欢吧,他实在算不上禽兽,不过高欢也不是很正常。高欢是因为磅上了娄昭君才得以有咸鱼翻身的机会。娄昭君即有钱又有家事相貌也出色,那时候的穷小子高欢自是巴不乐得。然而年轻的高欢靠吃软饭起家之后身经百战终于打拼出一片天地后却在50岁时不得不再次吃回软饭,娶了只有16岁的柔然公主,高欢原计划是让儿子高澄来迎娶这位年轻的公主的,不过柔然可汗却看不上他儿子,执意让高欢娶了自己的女儿。这位公主与娄昭君共同为平妻。看似老牛吃嫩草的好事,却不知高欢根本就不喜欢妙龄少女。他与曹氏父子有相同爱好,他喜欢别人的老婆,包括寡妇。包括:
    尔朱英娥,原北魏孝明帝之妃,后为北魏孝庄帝皇后,高欢娶她时已是她的第三任丈夫。后来高洋也想继续,她宁死未从。
    小尔朱氏,尔朱兆之女,原北魏建明帝皇后。
    韩氏,第一任老公我没查到,只找到一句“韩氏夫已死,乃纳之”知道她寡妇的身份。
    郑大车,东魏郑严祖的妹妹,原为北魏广平王妃子。
    冯娘,冯子昂之妹,初为魏任城王妃,再嫁尔朱世隆,到高欢这也已经是第三任了。
    李娘,李延实的妹妹,原为魏城阳王妃,在其夫死后被高欢纳为侧室。
    除了喜欢人妻寡妇外,高欢其他的行为还算正常,在北齐的一众禽兽里绝对是独树一帜的。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北齐的这些禽兽帝王们的禽兽行为吧
    文襄帝高澄:未登基帝号为追封,公元549年封齐王,同年8月被兰京所杀。14岁就和父亲高欢的嫔妃私通,当着弟弟高洋的面霸占高洋的老婆,因为死的比较早(28岁)还没来得及有其他更疯狂的行为就下线了。
    北齐显祖文宣帝高洋:公元550年-559年在位,高欢次子。高氏家族大多产值出众,但高洋是个例外,打小就因为相貌丑陋不招人待见。他哥高澄(估计也有病,死的早)多次甚至当着高洋的面欺负他的老婆。刚上位的高洋还是很正常的,高洋一共在位9年,前5年的高洋励精图治,知人善任还是很有一套的。不过这货好酒,加上本身就有精神病基因,所以到在位的后面4年就开始显露不正常的行为了。这货喜欢上街裸奔和穿女装不过相对其恐怖的残忍行为裸奔和穿女装实在已经不值一提。在朝堂之上摆着刑具有事没事就杀个大臣,这还不算完,高洋有个很得宠的妃子薛妃,而且对这个薛妃的姐姐也很喜欢(有丈夫高岳,高洋的叔叔)具体因为什么说法很多,不过结局是高洋毒死了薛妃的姐夫,亲手用锯子杀了薛妃的姐姐,又把薛妃妃也给杀了,感觉不太解恨又命人把薛妃给千刀万剐了,这还不算,最后又用薛妃的骨头又做了把琵琶用来弹奏。这货喝多了发起脾气来,连老娘娄太后的床都推翻,还扬言要把娄太后嫁给鲜卑家奴。虽然最后高洋并没有把娄太后怎么样,却把两个弟弟高浚和高涣剁成了肉酱。总之高洋在位的后4年是相当的残暴,朝臣们都非常惧怕高洋。31岁的时候喝酒喝到直接暴毙。
    北齐武成帝高湛:公元561年-565年在位,高欢第九子。《陆贞传奇》里这哥们一副深情又爱民的模样,可惜真实的高湛却是个荒淫无耻之人。因为高演自己就是杀了高洋的儿子上的位,所以为了保住儿子高百年的命,直接把皇位给了高湛,可惜登基后高湛还是把高百年给杀了,镇把高百年的老婆胡氏立为了自己的皇后。然后以儿子的性命胁迫了高澄的皇后李祖娥跟了自己。(老高家也都喜欢别人老婆哈)。后来李祖娥还给高湛生了个女儿,因为没有名份李祖娥亲手杀了这个孩子,高湛知道后大怒,临了李祖娥的儿子高绍德,然后把李祖娥打的遍体鳞伤扔到水沟里,等清醒后送去当尼姑了。在这期间高湛的皇后胡氏一看高湛不来找自己,天天去找他嫂子,于是胡氏也找了一个叫和士开的情夫,让人大跌眼镜的是高湛知道后不但不生气还哈哈大笑,感觉这已经是岛国大片的素材了……
    齐后主高纬:公元565年—576年在位,高湛次子,母亲就是给他爹戴绿帽子的胡皇后,这哥们继承了爹妈的“良好”基因,有个著名的成语“玉体横陈”就是说他的。高纬有个叫冯小怜的宠妃宠惯后宫,然后高纬这货觉得这么美的女人不能自己一个人欣赏就每次上朝让冯小怜躺在桌案上供群臣观赏(收费),而且兴起来了还会当场加入演出……岛国大片也没敢这么拍吧?然后高纬还干了一件很出名的事就是杀了著名的兰陵王高长恭,当然他不止杀了兰陵王,还有博陵王高济、琅琊王高俨、丞相斛律光等人,导致自毁长城。公元576年高纬禅位于自己不到10岁的长子高恒,高恒即位25天又禅位于高湝。然后高纬和高恒父子俩,高恒自称大齐守国天王,高纬称大齐无上皇,不过这也未能让高纬逃脱死亡的命运,公元578年10月,父子二人被北周武帝宇文邕处死。从而结束了这个禽兽王朝的入延续。
    终于把十六国和南北朝写完了,感觉自己都快崩溃了,这段时期实在是太乱套了,政权一个接一个的崛起又都很快灭亡,而同时期又存在很多个政权,当时看这段历史的时候看的我脑子都大了这是费了很大的精力才整理出这些的,大家对付着看吧,肯定会有疏漏和不足,也难免有些是没有无法考证的,大家就当茶余饭后的消遣吧。
    闲话历史结束了多民族较量实力的十六国和南北朝,接下来就是历史上的另一个天下大乱群雄割据的时代——五代十国。五代十国在历史上挺没有存在感的,一是时间过于短暂,5代在中原建立政权加起来也才53年,平均起来每个政权仅维持10年左右。二是大部分无论是政权的建立者还是继任者都作为有限,更有甘愿为儿的情况,好不容易在五代十国晚期出了两个优秀的人才,却都没有来得及大展宏图就提前下线了。所以这个时代在历史上的存在感很低,应该很多人连五代政权的建立者是谁都不知道,至于十国,那更是多多少少有点尘埃般的感觉。但是我却觉得五代十国是历史的一个分水岭,在五代十国之后基本上没有再出现过长时间的割据枭雄的大时代,基本上中原地区相对统一。直到民国初期才再次出现军阀混战,政权不断更替的情况。当然在以大一统为主的朝代统治下,也总是会有一些不容小觑的的实力势力出现,最著名的如太平天国。这和五代十国的特殊历史形式有着不可分割,千丝万缕的关系。五代十国是一个平民的辉煌时代,这是一个大部分政权的建立者都出身于下层人士的时代,这在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五代政权的建立者,除后唐外,其余政权的建立者竟都是上一个政权的“重臣”,并很快的取代了之前自己上属的政权……当然历史上也不乏各种靠篡位谋国之人,但像五代十国这么集中的情况也实在少见。而成长于五代十国晚期,并最终结束这种纷扰局面的赵匡胤也是五代中最后一代政权陈的“重臣”以并不光彩的手段取陈代之建立了宋朝,无论是他自己,还是整个五代政权都让他因此对手握重兵又远在边疆驻守的将领格外的提防,并认为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是成不了大事的(无法造反)。因此赵匡胤建立宋之后,先是“杯酒释兵权”后重用文臣,抑制武将,更将调动军队的权利(兵符)交给文官进行管理以防止武将可以借御敌来壮大自己的势力,这种情况甚至到了南宋被少数民族压得呼吸困难也没有得到很大的改变,这也是“精忠报国”的岳飞以惨死为结局的原因,包括同一时代的韩世忠,虽保住了性命,却也是被削权“束之高阁”。所以宋虽然也一统中原,但是因为五代十国时燕云十六州被割让出去,又因宋太祖赵匡胤上位的方式导致及五代十国的特殊背景等诸多因素,无论是在南宋还是北宋都有实力相当的少数民族政权与宋并存,且这些少数民族对中原的统治带来非常大的困扰。在北宋时契丹、辽和西夏都让北宋无比头疼,最后北宋到底还是被少数民族的金所灭,虽然赵构重新建立了南宋,但形式比北宋时期还要差,最后南宋被少数民族元政权所取代,这是历史上第一个统治中原大一统的少数民族政权。虽然在对外御敌方面宋是个“弱鸡”的朝代,但是另外一方面因为儒生的地位突破性的提升使得北宋的文化和经济前所未有的繁荣发达。所以宋虽再没有了之前一统中原王朝的上君地位,变成臣服番邦异国纳税朝贡,但因经济和文化的优势所以宋人民的生活质量还是相对不错的,而经济文化制造的绝对领先优势,让宋的纳税朝贡并不会成为民众过度的负担。虽然两宋在对外的军事上变得前所未有的弱势,但是北宋延续了167年,南宋虽仅剩江南半壁江山也足足维持了152年。两宋的畸形发展是历史的又一次蜕变,是从武力向脑力转变一个过程。宋让后世开始对军事之外的领域更加的重视,也将平民人才的晋升之路加以拓宽,尤其这种以文抑武的策略对手握重兵的军事将领的有效控制效果实在是所有统治者爱不释手。
    宋最后还是没有逃脱让半个地球都为之颤抖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铁骑之下,蒙古人终于成为了第一个完全统治整个中原的少数民族。蜕变的过程是缓慢的,优势还不够明显,靠强大军队傲视天下(不仅是中原)的蒙古人对自己的手下败将没有研究的兴趣,半个地球的土地都成为了蒙古人的草原,那里有空挨个研究,他们坚定的相信只要拳头硬就没有抢不来的东西。历史证明了蒙古人的错误,无论曾经被他们征服的半个地球,还是肥沃富饶的中原他们都未能长久,在中原连一百年也未能坚持住就被朱元璋拨了一脸的珍珠翡翠白玉汤,又用要饭的破碗砸得他头破血流,最后手持打架棒将曾经风光无限的蒙古人赶回了草原牧羊。宋虽然灭亡了,但是宋的以文抑武被后世的君主加以改进一直延用,而学识的地位也随着时间不断得到更多的关注,平民人才也更容易得到机会,使自己的才能学识得以施展和发挥,这使得五代十国结束后无论南宋、还是北宋或后来的元明清,虽然到了各朝代的晚期都会陷入混乱的各种战争中,或是起义,或是叛乱,或是割据,但大都很快的被新崛起的势力所取代并再一重归大一统的状态进入下一个王朝,国家主要还是以统一的形式存在,再没有出现长时间的群雄割据,政权频繁更替的情况,直到清晚期和民国初期西方列强的入侵才再次发生军阀混战的乱像。而因平民人才的出路不断拓宽,明朝之后几乎再没有深藏民间的明珠横空出世震动国家。所以我认为五代十国是一个历史的分水岭,选择在以五代十国时期人物出场前插入了这样一段闲话历史篇章,下面我对几个著名的乱世进行一个简单的介绍:春秋、战国、三国、十六国和南北朝时期(比较特殊一会说)、五代十国、民国初年的军阀混战时代。这当中以春秋和战国持续的时间最长,虽然历史以以三家分晋(也有其他说法)将春秋和战国画了一条分界线,但实际在时间轴上是连续未断的,春秋战国共持续了549年才由秦一统。从春秋初期100多个大小诸侯国(好像是109)经过不断的吞并战争到战国时已所剩无几,而有相对比较有实力的就是战国七雄“秦国、楚国、齐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不得不说春秋和战国实在是个英雄、天才、人才、怪才等人物大爆发的时代,无论是文还是武是将帅还是能臣名君,如果以春秋战国名人来出本书写个百八十个应该是相当轻松的吧。感觉春秋战国就是“关公战秦琼”的真实写照好吗?看历史的应该很多人都会想过如果李世民和秦始皇在一个时代会怎样?赵匡胤碰到朱元璋谁强这类的想法吧?那么在我眼里春秋战国就是这种形式的最真实状态,大佬们齐聚一堂各显身手比试过招。在各诸侯之间的分分合合,强大和弱小的过程中也给予
    了那些身份低下的平民学子和拥有军事才能的人得以登堂入室封侯拜相机会,最著名的应该是吕不韦了(商人比农民身份还低)从一介商贾到首辅相位。不过在这漫长的500多年的历史中终是没有一介平民可以雄霸一方。但是也让那些曾经连仰望皇族也不敢的平民知道,他们并不是完全没有机会成为高高在上的大人物的。秦灭了6国而且将原本的诸侯制变成郡县制,这一制度一直被其他封建王朝所沿袭,虽然秦统一后很短的时间就二世而亡,但是却让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开始实施中央集权制,以最大可能达到了减少群雄割据的乱世局面。历史上还有有为数并不太少的平民在各种因素下建立了政权和朝代,不过只有刘邦和朱元璋建立了一统王朝且其所政权维系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其他大部分平民皇帝或是占据中原拿要害地区,或是分割部分土地等范围面积较小的政权,且大部分其所建立的政权都只维持了较短的时间。而历史上所有的平民皇帝皆出于天下大乱,正所谓乱世造英雄。但是在长达500多年的春秋战国期间,却未能有一个平民横空出世,拔地而起。直到秦末刘邦的出现才有了第一个平民皇帝,但是到了第二个天下大乱的时代十六国和南北朝时期,乱了300多年,却一下子冒出了相当数量的平民建立了政权。而第三个天下大乱的五代十国仅持续了50多年,但是五代政权除李氏建立的后唐外其他政权竟全部是由平民出身所建立起来的。但是此后除朱元璋再无平民得以有很大的作为,这种情况一直到了民国再次天下大乱,也未能出现平民政权集中暴发的情况。难道是平民人才都在这两个乱世中耗尽了吗?或者是因为某些神奇的力量才导致了那两个时代出现无数的优秀平民?当然不是了,这主要是因为历史不同时代的蜕变进程所带来的蝴蝶效应。禹传位于启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朝代,分封制、奴隶制,这两种制度虽也一直被改进,但是主体没变一直延续至东周,逐渐形成多诸侯割据。在分封制和奴隶制的背景下,一各诸侯权利与日俱增,能力强者自然壮大,反之则被吞并。而平民奴隶社会地位非常的低下,所得到或使用的资源都相当匮乏,更有其骨子里上千年遗留的阶级观念与被奴役的思想观念,虽也有在被过度压榨之后的反抗,但是任何事物的发展都绝对是无法一步登天的,所以平民奴隶们的反抗最后都以失败告终,终结夏的是由逐渐强大的其所属诸侯商所取代。而商也是同样的命运,被诸侯周取代。从西周晚期开始,因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社会之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使得上层阶级的人物不再把所有的重心全部用来保障平民奴隶们基础的温饱问题,开始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温饱以外的事情(饱暖思淫欲是很有道理的),所以进入东周后逐渐变成各诸侯间实力相当的情况(这在夏和商晚期是没有的),这才出现第一个乱世时代春秋战国。而因各诸侯不断的争斗,势力的兼并,随着春秋初期一百多个诸侯在争斗中不断的减少,而剩下的诸侯更需要将自己变得更加强大,才能保证不被其他势力兼并,在这种非常迫切的需求下给了社会底层的人民以发展的机会,各诸侯国开始不在仅局限在对上层阶段的任用上,战火纷飞,人才和能力比出身更重要。而随时诸侯国越来越少,发展至战国有能力争天下的只剩7个诸侯时,这种情况更加明显,很多原本出身布衣的下层阶级登堂入室,高居庙堂成为国之重臣。春秋战国这500多年是平民阶层质的飞跃和改变时期,有了从平民到上层的晋升经验和机会后,让更多曾经只为温饱埋头苦干的平民为了也可以成为“士大夫”而拼搏奋斗努力,于是有了第一个平民皇帝的产生,刘邦建汉。
    西汉和东汉因王莽而衍生,刘秀虽已落魄为平民,却仍然具体汉室宗亲的强大号召力,这使得他可以事半功倍,重现大汉的辉煌,当然这和他个人的优秀能力是不可分割的。而随着东汉的衰败历史来到了第二次乱世的前奏曲部分,从群雄逐鹿到三国鼎立。虽然晋篡曹魏后统一了三国(个人觉得曹操实在算不上篡汉)局面再次复位到大一统时代晋朝,坐在皇帝宝座上的司马炎很是得意,不但三国归晋,周边番邦也很识时务的派来使臣表示对大晋的臣服,司马炎因吸取曹魏宗室凋零才被他们家取代的教训大肆封赏司马宗室,以确保司马家的地位坚不可摧。统一的局面,臣服的番邦让司马炎开始飘飘欲仙让,在少数民族的问题上司马炎像变成了他“何不食肉糜”的傻儿子,让原本在边塞之地的少数民族迁到了中原地区。离开这个世界前司马炎是没有过多的牵挂的,虽然儿子有点傻,但是傻儿子的岳父还是靠得住的,而且有他司马家大把的宗室可以为他的傻儿子保驾护航,再不会步了曹魏的后尘。可惜自以为已将一切安排妥当的司马炎前脚刚闭眼后脚他的傻儿子就成了砧板上的肉,而司马家一群宗室则成了抢肉的狼,可惜的是司马家的吗群狼只能在窝里横,当面对彪悍的少数民族时却变成了丧家犬,搞的天下大乱各民族都来较量比拼一下,西晋以走马灯一样换了一堆司马氏也仅维持了51年。
    司马睿一路跑到南边,重新拉起了晋的大旗,然而司马家也仅剩个坐在椅子上的名份而已,成为氏族大家手中操控的傀儡,勉强维系了103年,司马氏连最后的名份也无法保全历史再次重回乱世,直至隋完成统一,可是历史却开了一个莫大的玩笑,历史却上演了“帽子戏法”,隋仅二世而亡(秦也二世灭亡),奇迹般的与秦和晋高度相似,秦统一天下二世而亡,地上长出个刘邦建立了强盛的大汉,晋虽没有如秦和一般二世而亡却也相差无几,可是杨坚的坑爹儿子竟将这天赐时机硬生生的送给了李世民,隋二世而亡,李渊李世民,建立了强盛的大唐,在历史中与汉并立成为汉族最辉煌的榜样,不过老李家的子孙着实不太给力,虽然也有个优秀的李隆基为大唐再创辉煌,正当深埋地下的李世民充满无限期待超越大汉的老刘家时,李隆基却翻车了,不止败光家底使大唐从此一蹶不振,竟在民族问题上重蹈了司马家的(问题不同,结果相同)覆辙,少数民族安禄山一记响亮的耳光打的李隆基呆若木鸡。安史之乱后,大唐虽还未倒却也摇摇欲坠再现群雄割据的局面,黄巢起敲响了李唐的丧钟,平民朱温乘势而起结束了曾经灿烂的大唐,竟意外开启了潘多拉魔盒,造就了一个平民辉煌的历史时代,五代除后唐其他所有政权的建立者竟出身一个比一个差。更神奇的是除了后唐一直是后梁朱温的死对头,其他政权又都是上一个政权建立者最有力的助攻,在帮助自己的上司得到天下后很快就取而代之,代代如此,包括五代终结者赵匡胤。又因此阴差阳错的让历史从战斗力开始向多元化发展,历史开始向综合国力的方向迈进。平民人才也有了更多的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机会,对军权的有效控制也大大减少了平民皇帝的产生。
    我是个懒人,虽一直深爱历史,却从没有对某一个时代透彻的学习和了解,只对影响比较大的人和事很有兴趣。于是分了两个贴写了自己因好奇而探索的一些人物。两个贴子里的人物虽然不算多,但也是我多年的积累,温故知新不尽让我多了很多的思绪……额,可能最近信息量有点大一时有点消化不良……于是插了这样一篇没太经过整理的感触帮助消化一下,有点乱,大家就当半场休息扯闲篇了哈!一堆废话解决了我的消化不良,咱继续哈,来人,上五代十国。
    额……忘记说了,因为五代与十国并存,时间轴不太好分割,所以我干脆将五代与十国分开两个部分,先写五代然后再写十国哈。
    我勿删了我没有保存的稿……
    
    那是我辛辛苦苦码了半天的啊……

    ---------------------------
    @ty_德彪599 2022-07-19 11:47:59
    最近在看唐史,李隆基后面到了李纯还可以,可惜寿命太短,不然元和中兴还是有发展潜力
    -----------------------------
    李隆基后唐最有作为的是“小太宗”李忱,不过他有个坑爹的儿子,把他刚恢复一点的家业又加倍折腾没了。
    第三卷 平民的辉煌时代——五代

    第十一章 禽兽流氓——朱温

    好不容易写完了十六国南北朝又要写五代十国,容我先做个深呼吸哈。比较巧合的是南北朝以禽兽王朝北齐结束,而另一个天下大乱牛鬼蛇神横空出世的时代五代十国竟以又禽兽又流氓的朱温开局!时势造英雄,所以十六国和南北朝造就了一群出身社会低层的英雄人物,虽然他们有很多的不足,也有很多行为为后人所诟病。而刘宋和北齐还都是精神病,但是无论后世如何在十六国南北朝时期的各个政权的建立者或者奠基人还都是说得过去的。但是五代十国实在是个奇葩的时代几乎都是些魑魅魍魉,父杀子、子弑父、手足相残在五代十国已经是小儿科了,前有扒灰的朱温后有认贼作父的儿皇帝石敬塘。历史上五代十国一共持续了53年,但却换了14个皇帝,这些皇帝大都是非正常死亡。连皇帝都无法自保何况其他人,所以在这一历史时期“人相食”已经达到生吃的高度了……废话说的有点多,大家有个心理准备,出场人数挺多的。
    朱温:生卒公元852年12月9日-912年7月18日,出生于宋州砀山午沟里(今安徽砀山县),五代十国时期,后梁的建立者,史称后梁太祖。
    朱温的父亲叫朱诚,虽然不是什么达官显贵,却也是个读书人,在村里教书育人。日子虽不富余却也吃得饱穿得暖,可惜朱诚在朱温很小的时候就过世了。父亲的离世让本就不富余的家庭连起码的温饱也变得坚难了起来,为了让三个儿子可以活下去,朱温的母亲王氏带着三个儿子给萧县地主刘崇的家里作仆人。
    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朱温的大哥朱全昱就是这样一个早当家的孩子,帮着母亲共同支撑着家庭的重担,二哥朱存虽不如大哥般懂事能干,却也可以帮衬一二,唯独朱温每日睡到日上三竿又不肯劳作,每天就会张嘴等饭吃,吃饱了就和村里的一群小混混们混在一起。懒惰的仆人自是不会有好日子过,刘崇的家人经常都会因朱温的懒惰而打骂朱温,但是刘崇的母亲不知为何却十分喜欢朱温,总是护着他免受打骂,朱温就这样渐渐长大直到发生了黄巢起义。
    整日和村里一群小混混在一起吹牛的朱温觉得这是上天给他出人头地的机会,他决不能错过这样的良机,朱温不顾母亲的劝阻毅然去投了军,二哥朱存也跟着朱温一同加入了黄巢起义的队伍中。也许朱温天生就适合这样的生活,他在起义队伍中不仅人缘好,打仗也很拼命,抢来的财物也舍得和大家分享,很快朱温就被众人推荐成为了起义军队伍中的小队长,而朱存却死在了转战南岭的战场上。完成了初次升级成为小队长的朱温显现了自己过人的军事天赋,屡立战功,当黄巢起义队伍进攻到长安时朱温已经晋升成为东南面行营先锋使,负责驻守东渭桥(今西安东北)。能说又能打的朱温还招降了唐夏州的节度使诸葛爽。
    公元880年,唐僖宗李儇逃亡成都,黄巢坐上了长安的龙椅,即位于含元殿,建立了大齐政权,年号金统。李儇虽然弃城逃亡,可是唐还未亡,实力犹在啊,李儇一边跑一边安排人手收复长安。黄巢刚刚坐上热乎的龙椅,自然是不愿再被抢回去,黄巢命朱温转战河南一带,很快朱温攻占了邓州(今河南邓州),让动荡的龙椅暂时安稳了下来。黄巢大喜,犒赏三军,派朱温对抗长安西面的唐军,朱温大获全胜还挥师击败了唐将李孝昌等军。
    黄巢一看这个朱温实在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啊,这可得好好利用,于是加封朱温被为同州防御使。官职是有了,但却只是个头衔,因为同州还没有被起义军攻陷,朱温要想做个实至名归的官就只能自己出去打地盘了。29岁的朱温意气风发的就冲了上去,朱温果然不负众望,带兵很快就攻克了同州,同州的地理位置那是相当的重要,是东向西进入长安的屏障,黄巢知道,唐军自然也知道,于是在朱温还没来得及庆祝自己喜获军事要地同州时,唐河中节度使王重荣就联合其他藩镇一起攻打朱温,要收复同州。
    刚一上手名声大振的黄巢悍将就败在了王重荣的手下,朱温慌了立刻向发出黄巢紧急求援信号,可是黄巢这会也被四面八方前来的唐军搞的焦头烂额,而且朱温在起义军中威名日甚,飞速升迁,早就让起义军内部的其他将领不满,黄巢起义也没能逃脱其他失败的农民起义的共同问题——各势力的内部矛盾,本就只想割据一方的将领眼见又多出朱温这样一股势力自然是没有一个高兴的,但是之前朱温确实能打,战功卓越,大家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朱温快速攀升。如今朱温在同州有难,却是很多起义军内部将领期待的事情,同州这样重要的地盘怎么能就这样白白便宜了朱温呢。朱温这边急的火上房,军中已经弹尽粮绝,他连发了十封求援奏章却都被尚书左仆射兼军容使孟楷截留了,黄巢根本不知道他的危险处境,而且就算知道此时也未必还有能力分兵去求援朱温。
    公元882年9月里无粮草,外无救兵,朱温抗不住了。朱温选择听从亲信将领胡真、谢瞳的建议,率领同州军民向王重荣投降。朱温的投降就像多米诺骨牌般引发了连锁反应,被黄巢派去四面八方敌挡唐军的各个起义军将领也开始纷纷投降。而黄巢也不得不放弃那把刚刚热乎的龙椅逃离长安向东撤退。
    朱温的这次投降是他人生非常重要的一个转折点,因为今天的我们都知道黄巢起义最后的结局。而朱温降唐时名声已经很响亮,而为了加剧起义军的分化和投降,唐僖宗对朱温十分的礼遇,封朱温封为左金吾卫大将军的官职,担任河中行营副招讨使,并为朱温赐名“朱全忠”。投降唐军的朱温意气风发,这让更多的起义军纷纷投降了庭朝廷。而归顺朝廷的朱温并没有顾念旧情,对自己惜日的老板黄巢手下留情,为唐朝收复长安后联合李克用围剿黄巢,终于在狼虎谷逼得黄巢没有退路兵败自杀,朱温则因此成为了晚唐一颗耀眼的新星。
    长安收复了,黄巢也死了,唐僖宗李儇终于可以回来了,为了表达自己要重塑大唐荣耀的决心,李儇把他年号改为光启(公元885年)。然而现实是藩镇割据已成势力,黄巢覆灭后各地虽未公然抗衡,却也不是唐僖宗李儇可以指挥得动的,还在唐控制的也仅剩四川、两广和大西北地区了。然而就剩这么点地方的李儇也并不能安静,依然是内忧外患将他团团包裹。
    光启元年2月,黄巢旧部秦宗权杀人抢地后直接在蔡州沿用了黄巢齐的国号称帝,并相继攻下洛阳、陕州(今三门峡市西)、洛州(今洛阳)、怀州(今沁阳)、孟州(今孟县南)、唐州(今唐河)、许州(今许昌)、汝州(今临汝)、郑州(今均属河南)等20余州,这哥们那是相当的凶暴,下令将所攻陷的城池中百姓全部杀死,将尸体腌制以充作军粮。眼看秦宗权势力日渐壮大,一时成为中原地区实力最为强大的军阀集团。就在李儇瑟瑟发抖的看着秦宗权不断吞并州县无人可阻挡时,朱温(此时已改名朱全忠)挺身站了出来,虽然此时秦权宗的地盘还不是特别的大,但是人数却占了绝对的优势,几乎是朱温兵力的十倍。不过朱温联合朱瑄、朱瑾兄弟,还是抵挡住秦宗权的攻势,唐僖宗李儇见终于有人能挡住疯狂的秦宗权急忙封朱温为沛郡王,同年十二月,唐僖宗颁布诏令加朱温为检校太傅,改封为吴兴郡王,食邑三千户,这时的朱温地位已经十分高。
    秦宗权发疯,好歹有朱温站出来阻挡住了。至于朱温是否会因此发展自己的势力以致将来变成他控制不住的局面是不在他当前的考虑范围的。因为自己巴掌大的地盘上也在给他没事找事。宦官首领田令孜是唐僖宗李儇很宠信的人,他看上了王重荣的地盘——盐池(今宁夏盐池),王重荣自然不肯啊,要不来,那只能抢了,田令孜索联合了邠宁节度使朱玫、凤翔节度使李昌符,以“勾结叛贼”的名义,向王重荣发起进攻。你喊人,当我没人啊,王重荣拉了河东节度使李克用来帮忙。看五代十国的应该对李克用不会太陌生吧,这位老大可是后唐的创始人。这两个人联手自然打得田令孜满地找牙。田令孜一看打不过,咋办啊?想跑又觉得自己跑不太安全,于是光启元年(885年)12月田令孜硬是把唐僖宗李儇一起拉出了长安,跑到了凤翔节度使李昌符那避难。
    王重荣、李克用没能弄死田令孜只能拿长安出出一口恶气了,一顿烧杀抢掠后上表要求僖宗处死田令孜。僖宗虽然并没有杀了田令孜却不再重用他,朱玫、李昌符见田令孜失了宠立刻抛弃田令孜和李克用、王重荣和解。二人本还想痛打落水狗,顺带把僖宗弄到自己手上,结果田令孜比二人动作还快提前率兵挟持了僖宗。既然田令孜带走了僖宗,他们二人也不能空手而照啊,于是朱玫、李昌符二人把襄王李煴弄到了长安当皇帝并改元“建贞”,而僖宗则变成了“太上元皇圣帝”。这实在是个非常荒唐的事情,因为李煴是唐肃宗的玄孙,按辈份他是僖宗的曾祖。曾祖尊曾孙为“太上皇”实在是比司马家还离谱。虽然历经多番折腾后,僖宗拿到谋反逆臣们的首级,却又在回銮长安的路上再生意外,被李昌符是包围了行宫,万箭齐发,虽然李昌符以失败告终,僖宗却被吓了个半死。已经命不久已的僖宗封赏了成功追杀李昌符的李茂贞,并封赏其为“凤翔节度使”(后来成为实力很强的大藩镇)。
    奄奄一息的僖宗终于在人生的最后时刻回到了长安,他从继位后就不断地遭遇叛乱兵祸,又不断地被赶出长安城,几乎半生都在颠沛流离、转徙失所中度过,如今总算“落叶归根”杀死前回到了长安。公元888年(文德元年)3月6日年仅26岁的僖宗李儇因病重驾崩。他终于闭上了眼睛,不用再过着整日担惊受怕的日子,可是他却不知道自己已经给李唐埋下了一堆的祸事和一个终结李唐之人。
    朝廷那闹翻了天,几股势力相互缠斗,有势力被消灭,自然也有新生的势力,但是这些都不是朱温所关心的,因为历时四年,在联合了三镇的兵力后,朱温终于艰难地将秦宗权打败了。这一仗虽然经历无数的艰难和险阻,但是一切都是值得的,因为此时他已经是唐最大的一股割据势力了。虽然朱温用唐的资源壮大的却是自己的势力,但是接班的皇帝唐昭宗却要对功不可没的朱温升职加薪,朱温加官至检校太尉、兼任中书令,进爵为东平王。
    此时朱温相比其他藩镇在实力上已经有了优势,几乎已经无人能与他抗衡,他有更大的野心,他要全天下。如今他最大的对手是河东的李克用,几番交战互有胜负,两个政权的创始人都不是吃素的。朱温见一时无法搞定李克用,而部将庞师古已经攻克徐州,杀了时溥。朱温转头攻打郓州天平军节度使朱宣、兖州泰宁军节度使朱瑾兄弟。这两个人那里是朱温的对手,屡战屡败,只能向朱温的死敌李克用求援。这一次朱李二人之战,朱宣被杀,朱瑾战败,朱温大胜并获得意外的奖品,抓到了李克用的儿子李落落。
    朱温和李克用这对不死不休的死对头各种互掐,不过在这一时期里肯定还是朱温更牛一点不然也不会是朱温先建立梁政权了,当然后期梁又被李克用的儿子所灭,打了无数仗后朱温抢了李克用的不少地盘,不过肯定也没有能力把李克用消灭,不然怎么会有后唐呢,在和李克用拉锯的过程中,朱温已经被封为梁王。在朱李对战中已经占了上锋的朱温开始关注倒霉蛋唐昭宗李晔。
    我感觉唐昭宗李晔绝对可以进最倒霉皇帝排行榜,虽然历朝历代的末代帝王不少都被新崛起的藩镇势力“狭天子以令诸侯”但像他这样被几经倒手并在被倒手的过程中享受幽禁代遇的估计不多吧,一般诸侯狭天子多多少少都会做做表面的样子功夫,但这哥们好一段时间(三年)连表面的风光也没有。
    昭宗登基后先是杨复恭专权乱政,然后是前一任给他埋的雷——李茂贞先是把他当摆设,事事替他作主,后来干脆让义子李继鹏监禁昭宗监禁。皇帝这块金字招牌让李晔成为非常抢手的货物,于是李克用也来抢,混乱中昭宗差一点被李继鹏一箭给射死,好不容易跑出长安却被恰巧赶来的华洲刺史韩建抢回了华洲幽禁了整整三年。公元898年是朱温和李克用的拉锯战中已经占了上锋,并已占领了洛阳。本来在互掐的李茂贞、韩建、李克用等人一看朱温要独领风骚了,立马一致把矛头转向朱温,把倒霉蛋昭宗李晔放回了长安。还没来得及庆幸劫后余生的昭宗很快就又落入宦官之手,又被被幽禁在少阳院中,这次被幽禁昭宗的待遇更惨,为了防止昭宗逃跑直接用铁水浇灌门锁,然后在墙上挖个洞送点吃喝好保证不饿死……然后又落到李茂贞手上。朱温一看金字摊牌又被李茂贞抢走了,按地上把李茂贞一顿狂虐。抢来了李晔,朱温暂时把这块金字招牌挂回了长安,并因此被赐"回天再造竭忠守正功臣"之名,以朱温为诸道兵马副元帅。不过招牌只可能是个招牌,只是挂在那里让大家看一看的,是不可能发表自己意见的。此时朱温已经在考虑注册自己的公司创立自己的新的招牌了,不过长安不太安全,一群饿狼对他虎视眈眈,随时都准备乘他不备上来咬一口,他准备把李晔弄回河南洛阳,走之前他得干点大事,免得给自己留后患。于是朱温先是杀了700多个太监(杀光了就不会搞事了),然后又拆了长安城,感觉不太彻底又放了把火,直接把这千年帝变成了一片瓦砾,从此成为废都。他这都准备注册新公司了,必须绝了别人拿旧公司搞事情的机会啊。
    朱温李柷为帝就是希望他能识时务的主动把位置让给自己,这样他的新公司才能更名正言顺啊。可是没想到小小年纪的李柷却很不识时务,说什么也不肯腾地方,只是加封朱温为魏王、相国,统领百官,兼任二十一个藩镇的节度使,加九锡。朱温:“老子不要这些没用的虚名。”李祝:“既然你不喜欢这职称,我再给您换一个。”又封朱温为天下兵马元帅。朱温:“你当老子好胡弄是吧?不给你点颜色瞧瞧还鼻子上脸了。”于是朱温杀光了唐室宗亲、太后、和仅剩的朝廷大臣。公元907年,李祝到底没能坚持最后的倔强,被迫禅位于朱温,朱温登基称帝,建立梁。纷扰几十年的五代十国乱世由此拉开序幕。朱温前脚刚挂上自己新公司的牌子,死对头老李家就来抢地盘。要命的是这时候来抢的人已经不是李克用,而是他的儿子李存勖。当年他和李克用碰的时候互有胜负,他偶尔还可以占占上锋,可是这个李存勖简直是他天生的克星一样,打的他满地找牙,眼冒金星。别人家的儿子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可是再看看自己的儿子……全是猪啊……一世枭雄竟活生生憋出病来,人在病中的朱温点名让养子朱友文继位(据说是因为朱友文的老婆最得朱温的喜欢),朱友珪不干了一听不干了,我这亲儿子还在呢,你个养子往那摆,拎着40米大刀就杀过来了,朱友珪带人冲入寝宫后,把刀递给了马夫:“你搞定他。”马夫提刀追,朱温绕着柱子跑,已经一把年纪的朱温没一会就再也跑不动了,瘫倒在地的朱温眼前浮现出自己让人杀李晔的画面,竟与自己今天的遭遇如出一辙,报应来的好快。一袋枭雄朱温终是没能躲过此劫享年60岁。朱温的标题是禽兽流氓,但是文中只写了朱温从一个普通士兵到建立当政权的过程。所以我在这补点朱温的八卦,既然是八卦大家不要太认真哈。据传朱温酷爱女色,其实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事业有成还怕没有女色吗。不过朱温酷爱的女色非常的特别,他喜欢别人的老婆,要说这也不是什么太大的新闻,毕竟有这爱好的也不是他一个,老曹家老高家不都有这爱好吗。朱温更特别的是喜欢自己儿子们的老婆——传说中的扒灰爱好者。难得的是儿子们竟然非常的配合他这一独特嗜好,想尽一切办法把自己的老婆送到老爹的身边,恨不得自己的老婆成为老爹最宠爱的那一个(诱惑太大真的可以丧失人性哈),据说养子朱有文的老婆最得朱温的宠爱,并因为这个才要把皇位传给朱有文的。而朱有珪的老婆虽没有朱有文的老婆得宠,她朱温身上下足了功夫才得知朱温要传位给朱有文的。然后才把消息传递给朱有珪,导致了朱有珪弑父的结局。朱温的八卦咱就聊到这了哈,大家可以洗洗睡了。后梁共16年,共传三帝。下面我们简单介绍一下朱温所建立梁政权的其他统治者。后梁太祖朱温:公元907年-912年在位,被三子朱有珪发动宫变所杀。郢[yǐng]王朱友珪:公元912年-913年在位,朱温第三子,母亲是亳州一个营妓。弑父登基,荒淫无度。公元913年,朱温的外孙袁象先、女婿赵岩、儿子朱友贞与将领杨师厚等人密谋政变,被和老婆张皇后一起被冯廷谔杀死。后梁末帝朱友贞:公元913年-923年在位,朱温之子。连失国土,国势日衰,被后唐李存勖所灭,自杀,时年36岁。
    第12章 儿子皇帝——石敬塘
    估计历史上因为认爹出名的皇帝除了石敬塘没有别人了吧。五代十国的皇帝存在感实在不强,应该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本就只是藩镇割据建立的政权,又并没有哪个政权建立后将其他藩镇势力消灭或降伏的,更重要的是所建立起来的政权还一个比一个短命,所以除非是非常喜爱历史的人,不然很多人是不知道有这些人存在的。但是本章的主人公却非常出名,不过却是以“儿皇帝”之名而被大众所知,他就是后晋政权的建立者晋高祖石敬塘。石敬塘应该并不是汉族人,找到的所有资料对他身世的记载是父名臬捩(nièliè)鸡又名石绍雍,母亲是何氏,从其父亲的的本名可以看出不是汉人的名字,所有的史料都对其石姓的来历都记载为不名来历,似乎是沙陀族人,而且好像也兴望过,但没有更详细的记载。我专门又找了一下石绍雍的资料,不过也没有太详细的描述,只知道石绍雍是李克用、李存勖的部将,与周德威并称。如果按这个记载石敬塘应该起码不是平民出身,但他在成为李嗣源(李克用的养子)女婿前是默默无闻的,而在李嗣源把女儿嫁给石敬塘时李嗣源的官职应该是代州刺史,此时的他在后唐已经是个很牛逼的存在了,那么是什么让他把女儿嫁给了还是无名小卒的石敬塘呢?从找不到石绍雍太多资料上看,他虽是武将但应该并不显赫,也没有战功战绩之类的描述啊,那么肯定不是因为石敬塘的身世才把女儿嫁给他的,难道石敬塘和高欢一样是靠脸上位的?怀着一颗好奇的八卦之心我挖掘了一下即是石敬塘的岳父,又是石敬塘的贵人,却又被石敬塘所杀的李嗣源是怎么发现石敬塘这个人才的,此处的人才绝对不是反义词哈,虽然石敬塘恶名远扬后世,但是这并不能否定他的能力。石敬塘生于公元892年,这个时候正牌的唐朝还没有灭亡,是唐昭宗李晔在位的的第4年,这个时候的朱温还在和自己的死对头李克用死磕。历史上并没有记载是哪一年石敬塘娶了这个让他飞黄腾达的永宁公主的(娶的时候肯定还不是公主)。后梁建立是公元907年,而后唐灭梁是公元923年,所以从石敬塘年纪上算娶永宁时应该是在后梁时期。而后梁前脚建立后脚就被李存勖打的满头疱,所以在这一时期李嗣源正是朱李大战中相当重要的角色。前奏有点长,大家忍一忍哈……。后梁贞明二年(916年),在和后梁大将刘鄩对阵交战时,敌军突然袭击了还没有准备好的李存勖,军情非常危急,只见石敬瑭立即率领十几名亲军驰入敌阵,勇猛拼杀,遏制住了敌人的攻势,成功救出了李存勖。事后李存勖称赞他勇猛威武,并颁赐给他财物。如后梁贞明三年(917年)李存勖、李嗣源又是与刘鄩战于莘城,李嗣源与石敬瑭不慎陷于阵中,还是石敬瑭挺身挥剑,来回辗转苦斗,奔跑数十里,大败刘鄩后突出重围。
    这两次战功是否都是真实的并没有太多的详细记载,不过我估计不会太假,也许会有一定的夸张成份,虽说后晋只存续了11年,但作为后晋的开创人,如果早年就已经是个头目不会完全没有任何记载,但是并没有记载石敬塘被招女婿前有被任命为什么官员的记载,所以可能只是个普通士兵。但我估计救李嗣应该是真的,而且可能在此之前就曾经有过不俗的表现,所以此次之后李嗣源因为看重石敬塘的能力而把女儿嫁给了他。石敬塘的勇猛虽排不进五代十国的前十,但在李嗣源手下绝对的首席,而且战功赫赫,这种天下大乱的时代,没两把刷子谁是爹都没用。据新五代史记载,石敬塘因勇猛而得绰号“飞虎子”,曾以一己之力平叛黄巢之乱的李克用所属部族。既然石敬塘是个人才,又被李嗣源招成了女婿,自然得到了相当的重用,而石敬塘也非常的给力,此后又多次救李嗣源于危难中。以李嗣源称帝前为分割线,我们来看一下可以找得到的记载:梁贞明三年(918年),晋军与梁军激烈争夺黄河沿岸,大将李嗣源攻下了杨柳镇(山东)后中了敌军埋伏,危急时刻,石敬瑭率领精锐骑兵掩护撤退,大将李嗣源才得以突出重围。后梁龙德二年(922年),在胡卢套作战时,后唐军队逐渐败退,石敬瑭迎着敌军精锐,拔出长剑,杀开血道,用身体保护李嗣源撤退,敌人干望着他,却无人敢上前阻击。后梁龙德二年(923年),大将李嗣源去前沿阵地观察梁军,结果又遭到了敌人出其不意突袭,被梁军重重围困,石敬瑭手持战戟奋力杀敌,与梁军血战到底,亲自斩杀数个敌人后,再次救下岳父李嗣源免于一死。同年,晋王李存勖称帝建立了后唐王朝,派遣大将李嗣源越过黄河深入攻取郓州,石敬瑭率领五十精锐骑兵跟随出战。石敬瑭作为先锋将领,亲率精锐骑兵突袭东门进入郓州,唐军勇往直前,石敬瑭在交战中被大刀砍中,伤口血流不止,仍然与敌人奋力死战。最终,石敬瑭率兵攻取了郓城的中心地带,紧接着南下攻克了汴水,为消灭梁国立下不朽战功,成就了后唐一统天下的局面。我是分割线!
    我很喜欢历史,但基本上只看中国历史(中国的都没看完)世界史……额!我知道四大古国和工业革命、拿破仑、希特勒……差不多了。然后我的地理比世界史还差,所以我写的东西里基本上都是没有战争的具体描述,实在是这东西和地理位置分不开……我这地理能分清东南西北就不错了。
    以上是背景哈……别笑太大声!
    这不最近俄乌比较热吗,我这一向不太关心国际局势的人(基本上不看新闻)也免不了多关注一下。大家肯定都知道大毛和二毛为啥掐,然后我就在知乎看到一个贴子“蒙古为啥不加入北约”作为文盲级的地理白痴我现上手机查了一下地图,然后在差点笑断气后我突然想了一个问题——如果成吉思汗重生在现在的蒙古会郁闷而死不(我知道现在的蒙古国是怎么有的)
    即是石敬塘的岳父,又是石敬塘的贵人,却又被石敬塘所杀的李嗣源是怎么发现石敬塘这个人才的
    纠个错哈,是后代被石敬塘斩杀
    石敬塘的突出贡献不仅仅是在战功上,五代十国这样的乱世最不缺的就是能打的人,但是光能打是不行的,还要有头脑、有眼光、有胆识,否则在这群雄逐鹿的时代里早晚都是别人的刀下魂。很显然石敬塘就是这样一个即能打又有头脑、有眼光、有过人胆识的人。
    同光四年(926年)赵在礼在魏博兵变,唐庄宗李存勖任李嗣源为统帅前去镇压,结果李嗣源的军队走到魏州(今河北大名北)也发生了哗变,并要求李嗣源在河北称帝。李嗣源本人并没有这个想法,但是事情已经发生了,面对的处境是比较尴尬的。按李嗣源自身的意思是想要自己先回去和皇帝李存勖解释一下,这不是自己的意思。石敬塘一看赶紧阻止李嗣源的二缺行为“你是傻子吗?这种事你解释得清吗?你的兵让你当皇帝,你说不是你的意思,别人会信吗?既然事情都已经这样了,就不要再犹豫了,我们抓紧南下,给我300个人我先去打汴州,那是得天下的要地,只要打下来了,大事就成了,天下就是你的了。”石敬塘实在是个明白人,不然李嗣源下场绝对是个悲剧。幸好李嗣源并不是个真傻子,被石敬塘的话惊醒,同意了石敬塘的建议。而石敬塘不光会说,办事也是相当的靠谱,在李存勖的大军抵达了距离汴州还有五里外的西北部时,石敬瑭已经占领了汴州。虽然李存勖还是垂死挣扎了一下,但是奇迹并没有出现死在了这场李氏家族的内乱中。公元926年入驻洛阳的李嗣源先称监国后登基称帝史称后唐明宗,作为最大的功臣和女婿,石敬塘自然得到了封赏,先加封其为光禄大夫、检校司徒,授陕州(今河南三门峡市)保义军节度使,并赐号“竭忠建策兴复功臣”。后又被加封检校太傅兼六军诸卫副使,进爵位封为开国伯、东川行营都招讨使,兼理东川行府事务、最终改任河阳节度使,仍兼握兵权。这一次的当机立断让原只不过是个封疆大吏手下将领的石敬塘因为拥立亲帝之功成为后唐朝廷掌握军事大权的越级重量人物。
    长兴四年(933年),北方契丹铁骑屡次南下犯边,急需一员大将镇守边关,而石敬塘成为了众望所归的不二人选。于是明宗加封石敬瑭兼任侍中、太原尹、北京留守、河东节度使,另兼职大同、振武、彰国、威塞等的军队蕃汉马步军总管,改赐“竭忠匡运宁国功臣”名号,从此石敬塘又掌握了河东这块后唐起源地区的军政大权。
    同年四月,刚把石敬塘打出去没多久李嗣源就病重卧床,次子李从荣赶紧进宫探望,“老爹咋样了?还能行不?太子还没立呢?”结果发现李嗣源已不能抬头,出宫时又听到宫中哭声不绝。“难道老爹已经归天?”李从荣着急啊,还上啥班啊,赶紧商量一下怎么可以上位吧!他这算盘打的是不错,不过他老爹毕竟还喘气着呢他就想夺位?于是被皇城使安从益追上斩杀。本就只剩一口气的李嗣源因此事病的更重了,也感觉自己快不行了,把宋王李从厚从邺都召回,没有能挨到次年就驾崩了。既然李嗣源杀死前召回的是李七厚,那么理所当然的由他继承了皇位。可是李从珂(李嗣源养子)看到李从厚登基就不愿意了,第二年三月(公元934年)潞王李从珂在凤翔造反并直接把李从厚打的只带了几个人跑去找石敬塘求援。可是哭着等求摸摸抱抱擦眼泪给他撑腰的李从厚却没想到,自己竟变成了石敬塘向新主邀功的礼物。果然收到石敬塘送来的礼物“李从厚”继了帝位的李从珂,任命石敬瑭为太原节度使。
    可是为了上位甘当小人的石敬塘却也没想到,他虽在李从珂上位这事上立了最大的功劳,李从珂却不但没有因此而信任人,而是把他当成了最大的威胁,正在想尽一切办法把他从河东调走。李从珂先是将参加李嗣源的葬礼的石敬塘有意扣留在洛阳,这让偷鸡不成蚀把米的石敬塘大病一场,走了曹太后的人情才得以回太原休养。可是李从珂并不想就这样任由石敬塘留在太原,清泰三年(936年)李从珂任命石敬瑭为郓州节度使,并让他尽快上任。
    已经彻底看清李从珂的心思,石敬塘怎么肯还上这个当,先是找了个借口说身体没好不能搬家。后来直接捅破最后一层窗户纸,以李从珂只是养子为借口,要求李从珂让位于李嗣源的亲子李从益。既然已经撕破脸了,那就干吧,李从珂下令罢免了石敬瑭的所有官职,然后派兵讨伐,将城池围得水泄不通。
    石敬塘的实力还是不够他推翻后唐的,不然他何苦拿李从厚作礼搞的自己被骂的体无完肤,无非是想以此奇功可以更向上一步。结果却搬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如今李从珂非要弄死自己,虽然打不过也不能坐以待毙啊!于是派人暗中勾结契丹,并向契丹皇帝耶律德光表示自己愿意认他为义父,成事后割让幽云十六州给契丹,每年进贡大批财物,自己以儿国自称。
    耶律德光早就有南下打算,石敬塘此来正中下怀,亲率5万契丹铁骑从雁门关南下,昼夜行军数百里,契丹铁骑长驱直入抵达了晋阳郊区,此战契丹铁骑大破5万唐军,雇佣军损失近万人,退败至晋安寨。契丹铁骑则在太原城下与石敬瑭胜利会师,双方兵力汇合,与唐军在团柏谷展开决战,最终全歼唐军主力,直抵首都洛阳,末帝李从珂见大势已去,带上大唐玉玺登上玄武楼引火自焚。
    后晋天福元年(936年)11月,辽太宗耶律德光册封石敬瑭为皇帝,石敬瑭遂即位于柳林(今山西太原市东南),成为可耻的后晋首位皇帝。而如愿以偿的石敬瑭称帝后,很遵守信用地将幽云十六州割让给了辽朝,并承诺每年赠送契丹布帛30万匹。燕云十六州是北部的天然屏障,而此时,中原完全暴露在契丹铁蹄之下,使中原遭受战火蹂躏长达 400 年之久。
    然而付出如此巨大代价所换来的皇位,石敬塘却坐的并不安稳。他刚刚将唐改成晋,后唐旧将北平王赵德钧与其儿子也学起了石敬瑭给耶律德光送去好多财宝,请求立其为帝。耶律德光竟答应了赵德钧父子,这让石敬塘十分的恐慌,只能遣使向契丹哀求。石敬塘在位期间,对契丹极尽奉承献媚。每次跟契丹皇帝写信的时候,都会称自己为“儿皇帝”。契丹册给石敬瑭徽号为"英武明义皇帝",夸奖他深明"父子大义"。之后,契丹稍不如意就来斥责。对此,石敬瑭总是逆来顺受,赔礼道歉,表示不敢违背父皇帝的之意。除了每年按约贡献金帛 30万它外。逢时过节、吉凶庆吊都得额外送礼,从中原到契舟,—年到头,满载玩好珍异的车子络绎不绝。
    其实石敬塘在在称帝之前,不管是自己还是治理地方政务,都很节俭,但做了皇帝后就开始奢侈起来,他的宫殿都用黄金、美玉、珠宝等物装饰得富丽堂皇,建国之初,首都定在洛阳,后来又嫌其破旧,就迁都汴州(今河南开封);为了镇压百姓的反抗,他又下令制定了许多残酷的法律,施加的刑罚也多是一些惨不忍睹的方式,有灌鼻、割舌、支解、刳剔、炮炙、烹蒸等刑罚。而到了晚年,石敬塘变得更加多疑,不信任官员而只相信宦官。公元942年,当了6年皇帝在石敬塘在万人唾骂中去世,享年50岁。而他所建立的后晋政权,也仅传一世,而且因为其得位太过无耻,所以后晋叛乱从未停止,这直接导致了其几个已经成年的儿子全部战死,虽然在晚年又得子石重睿,但因其太过年幼,不得不让其养子石重贵继位,可是也仅过了5年石重贵便被契丹所俘,后晋灭亡。(没有被杀,活到974年病死)
    第十三章 短命王朝——刘知远

    李嗣源这选人的眼光也是没谁了,手下竟养了两个开国的皇帝。招了个女婿直接认个契丹爹把后唐灭了自己建后晋,然后竟然刘知远也弄个后汉出来,虽说仅维持了4年,却还是传到了第二代。好了现在我们就来聊聊曾经是石敬塘小弟的刘知远吧。
    刘知远,沙坨人,生卒:公元895年-948年。父亲刘琠据记载是李克用的列校(营长左右),不过应该在刘知远很小的时候就过世了,而未能找到刘知远母亲的除了知道其为安氏外没有任何其他 记载。应该是都在刘知远很小的时候就过世了,给幼年便父母双亡的刘知远据传是靠给一个叫李大善人的财主家放牛为生,然后被这户人家招了入赘女婿(高欢虽然是靠老婆起家,但是没有入赘),那个时代赘婿的身份非常的低(不会被童养媳活的好),不过从刘知远功成名就后并没有抛弃糟糠之妻,而且还立为皇后,而且刘知远仅有的三个儿子都是这位李皇后所生来看,两个人的感情应该是很好的。那么即使刘知远真的是入赘到李家,应该也没有像其他赘婿一样过着当牛做马的生活。
    生在这样一个乱世,唯一有可能混出个名堂的就是从军,但凡有点本事的都可以在队伍中混个小头目当当。本事再大点的,混个将帅也并不少见。再不济的起码也能混个温饱,只要能在战争中让自己活下来就会有钱财。于是刘知远也选择投军,在李嗣源帐下做了一名马前卒。
    史书记载刘知远生性沉稳,不好言语,所以从军之初并无人关注过他。这个时候刘知远的顶头上司只比他大三岁的石敬塘已经因为勇猛和救李嗣源于危难已经成了李嗣源的女婿而平步青云成为李嗣源的心腹大将。人生真是有太多的机缘巧合,石敬塘因为救了李嗣源而最后一飞冲天。而刘知远又刚好是石敬塘手下的兵,在一次战斗中,石敬瑭的部队被击败,狼狈逃窜。石敬瑭本人的战马也被打死了,身上的铠甲也被打得脱落了下来,眼看着就要一命呜呼。在这关键的时刻,小兵刘知远冲了出来。他把自己的战马送给了石敬瑭,又捡起石敬瑭掉在地上的铠甲披在自己身上,转过身勇敢地为石敬瑭断后,让石敬塘得以生还。默默无闻的刘知远就这样成为了石敬塘手下的一名牙门都校。
    李嗣源的实力不用我多说了,而李嗣源的心腹加女婿石敬塘在后唐的地位是与日俱增,而从士兵升为牙门都校的刘知远跟随石敬塘也越发得到信任和重用,成了石敬塘得力干将。
    公元936年,后唐老李家窝里斗,而石敬塘则猪油蒙心,为了前途连廉耻都不要了,结果却事得其反。被李从珂先是扣留在洛阳,后来更是将石敬塘包围了起来准备彻底铲除。而刘知远则在石敬塘面对后唐的重重包围面临人生最大危机的时刻,刘知远凭借五千人成功抵御了后唐的五万人,化解石敬塘迅速被破城的危机,因此石敬瑭对刘知远更加的赞赏。而已经是马步军都指挥使,成为兵马总管的刘知远在石敬塘表示要投靠契丹时更是立场鲜明的表示支持(如果他投降李从珂会有好结果吗)。当然这事如果从民族(汉族)大义上看(刘知远并不是汉族),刘知远是错误的,但是从刘知远的个人角度来讲,他却选对了战队。不过当刘知元得知石敬塘甘愿认契丹为父,自己称儿时则表示这太过屈辱,称臣已经可以了。但是已经被坐上龙椅欲望冲混头脑的石敬塘,只顾做着皇帝梦,根本不在乎是否屈辱。
    后唐在契丹和石敬塘的联合下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石敬塘如愿以偿的坐上了皇帝的宝座,虽然是儿皇帝,可终归也是皇帝。而在关键时刻刘知远的誓死跟随也得到了应有的回报,先后被登上帝位的石敬塘封为检校司空、侍卫马步都指挥使、点检随驾六军诸卫事、许州节度使、朱州节度使、检校太傅、北京(今太原)留守、河东节度使等职,日趋显贵。而更重要的是出任河东节度使的刘知远有了一块位置重要,潜力巨大的战略根据地,这让刘知远在后晋政权中最终成长成为最有实力的人物。
    自甘为儿的石敬塘并没有过几天好日子,连几个儿子也都死在各个叛乱的战争中,最后不得不传位给侄子石重贵,这个石重贵倒是很有骨气,不肯当孙子,可惜再有骨气也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最后成为了契丹的俘虏,石敬塘给比自己小十岁的契丹人当儿子所换来的后晋只维持了11年就灭亡了。而早在石敬塘死后刘知远就已经开始未雨绸缪了,一边经营着自己的地盘,一边想尽一切办法加强自己的实力,并处死了吐谷浑首领白承福,从而夺取了大量的金银和马匹。当石重贵不肯给契丹当孙子而最终使得契丹进攻洛阳时,当年力挺石敬塘的刘知远这次却选择了冷眼旁观,没有抗击契丹救援石重贵,这导致了石重贵最终的失败和被俘。
    不肯当孙子有骨气的石重贵一家人整整齐齐的去契丹“北狩”了,早已对中原垂涎欲滴的耶律德光终于实现了自己多年的梦想,公元947年1月1日,耶律德光在东京汴梁也学着汉人皇帝(石敬塘不是汉人哈)的样子,穿上了龙袍,坐在富丽堂皇的宫殿里接受百官的朝贺,脑海中是他统治中原,成为中原皇帝后的美妙画面。耶律德光登基后刘知远也派了亲信前去祝贺,而且表示愿意归顺。耶律德光那是相当的美啊,对于曾经后晋石敬塘最有力的跟随和支持者,如今中原汉人(其实也不是汉族,是被汉化了的沙坨人)实力最大的刘知远,耶律德光用自认为最高等级的方式,将刘知远认作了干儿子(刘知远比耶律德光大7岁)又赐给了刘知远一根龙头拐杖,这拐杖在契丹是尊贵和权力的象征。(刘知远:“你个二缺,谁要给你当儿子,你以为都和石敬塘一样喜欢认爹?老子先忍你几天,有和你算帐的时候)。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残酷,耶律德光并没有如他想像中那样掌握中原,因为他虽然坐在中原皇宫的龙椅上,实际上却干着如同之前在契丹时一样的操作,对中原土地“打草谷”四处抢掠财物粮食,搞的民怨沸腾,可是耶律德光却根本不管这些,依然我行我素。
    而一直沉默的刘知远终于等来了最好的时机,他立刻展开行动,高举反契丹的大旗,大声喊着“赶走契丹狗,杀光契丹人,还我中原”之类的响亮口号。刘知远的举动果然得到深受契丹之苦的民众的支持。而耶律德光本就已被他视如蝼蚁般的民众此起彼伏的暴动搞的焦头烂额,刘知远又在这个时候公然站出来对他喊打喊杀,而一时间原本如一盘散沙的中原其他军阀势力也纷纷相应,加入反抗契丹统治的队伍中。耶律德光发现自己竟已无法停留在这块自己觊觎多年才辛苦抢来的土地上,迫不得已只能选择放弃这块肥沃的土地回军契丹,不甘和忧虑让耶律德光病死在返回契丹的路,是被部下做成了“木乃伊”返回的契丹。
    刘知远非常明智的利用了最合适的时机,在驱逐了契丹的同时,刘知远顺势掌控了中原。公元947年2月15日(后晋开运四年)在众臣的三次上书,而且逐个上表恳切的请求下,刘知远终于也迈向了金字塔的顶峰,坐上了皇帝的宝座,在太原称帝,建立了后汉政权。
    刚刚称帝的刘知远没有立即更改国号,而是延用了后晋石敬塘的年号,称天福十二年。立即下诏停止向契丹纳贡(耶律德光都死了,契丹自己也一堆烂摊子要收拾,这一举动无非是让天下人看看),一边大张旗鼓的慰劳将士(得安抚其他军阀势力),一边将俘获的契丹人示众斩杀。完成了对其他军阀的利益分割和对民众的收买人心后,局面暂时维持了表面的平静后,刘知远进入开封建都,并改国号为汉正式称帝。(因为姓刘,所以自称是刘邦的后代,表示自己的身份坐皇帝是没问题的,他是不是忘了自己不是汉人的问题了?反正是硬生生给自己弄了个大汉的祖宗)。登基称帝后因百姓需要对皇帝的名讳进行避讳,而刘知远的名字太过寻常,很多百姓都会犯忌。于是他干脆把自己的名字给改了,改叫刘暠[hào](光辉灿烂的意思)并以此来表达自己对百姓的仁德。(因为他不改百姓就得改,所以改的名字是个生僻字)而且称帝改名认祖宗后进京的刘知远没有像从前一样,对抢掠得来的地盘进行烧杀抢掠,而是听从了李皇后的建议,将皇宫中的财物拿出来劳军安民,以此来加固自己的政治地位。
    可惜靠投机取巧和收买人心而成为金字塔顶尖人物后的刘知远没有能够一直坚持自己借以成功的套路,而是在政权变更所造成的骚乱刚一平静下来就暴露了他的本性。不但没有施仁政,行善举,而是使用残酷的暴力企图让天下人对他畏惧。先是杀了1500名投降的契丹士兵。杀降兵这种事实在是个大忌,尤其是在这种天下大乱群雄割据一方的时候。投降你都杀,那我为什么还要投降,拼一下还有机会活下去,不投降却只有死路一条。如果只是杀了契丹的1500名士兵还没什么要紧,毕竟中原百姓深受契丹之苦不会有人去考虑契丹兵只是听命行事的问题。可是刘知远连邺都被他诱降的张琏及其部属也全部处死,要知道当时刘知远久攻不下邺城是承诺过张琏保证他及其部属的性命才换得张琏开门投降的。就算他对张琏恨的咬牙切齿,为了自己的表面的信义也得让张琏活着,可是刘知远却背信杀降立威,虽然暂时起到了一定的震慑作用,但是其引发的后果将无法挽回。(不是说不能杀降将,但是得分时机,除非你已经一统天下且国家已相对安定,如刘邦和朱元璋,不然像这种自己还没站稳脚跟,各军阀势力割据一方各自为政,天下大乱你杀降就等于是找死。)不过刘知远已经没有机会看到自己亲手种下的苦果开花,建立后汉政权还不到一年的刘知远(已经改名刘暠[hào])于公元948年1月,身染重病,寿终正寝,临死前将皇位传位给了儿子刘承祐。
    18岁的刘承祐上台后很快发现看似风光无限的自己,其实却是身陷险境,各地军阀手握重兵,割据一方独自为政,随时随地都可能取代他坐上帝位。于是为了保障自己的统治不重蹈前几个政权的覆辙,刘承祐开始削藩,由自己统管所有军权。想法确实是个好想法,也确实是在吸取前几个短命政权的教训,可惜志大才疏,无论是政治手腕还是军事能力刘承祐都只是一个菜鸟。因为还没有到飞鸟尽良弓藏的时候,相反此时正是百兽汇聚,需要时刻良弓不离手的局面,各军阀势力也没有想到刘承祐会在这个时候动手。所以刘承祐刚开始削藩还是很顺利的,收拾了几个势力不小的藩镇军阀。可是很快其他军阀就发现了李承祐的意图,纷纷起兵造反,而有他爹的杀降在前,造反军阀的队伍战斗起来是格外的拼命。仅三年的时间刘承祐就被郭威所灭,刘知远所建立的后汉政权也就此消亡,成为历史上最短命的王朝。父子二人合计后汉也仅维持了四年(感觉还不如一些不被正史认可的起义军政权呢……难道仅是因为那些起义军没能入主中原执政或没能使政权走到下一任接手吗?看看哈也许会有个番外篇,写写那些轰轰烈烈却功亏一篑的起义军领袖……目前还仅是个想法哈。)因为后汉一共就两年,只有刘知远和刘承祐,所以就不再介绍其他了哈,直接下一个。
首页 本页[1] 下一页[2] 尾页[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煮酒论史 最新文章
谈谈历史,看上至千年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
亚历山大是中国人?
秦桧是不是被诬陷,乃至千百年来一直替人背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历代研究《穆天子传》西行线路的死穴
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保卫司马南
(第四篇)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万年历史,不会造飞机火车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2-06-20 23:16:59  更:2022-08-06 11:37:49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