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购物 网址 日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视频推荐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日历2023  日历2024  日历2025  日历知识  | 每日头条  视频推荐  数码知识 两性话题 情感天地 心理咨询 旅游天地 | 明星娱乐 电视剧  职场天地  体育  娱乐 
日历软件  煮酒论史  历史 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春秋战国 三国 唐朝 宋朝 明朝 清朝 哲学 厚黑学 心理学 | 文库大全  文库分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钓鱼 双色球 戒色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足球 nba 象棋 体操
    
  首页 -> 煮酒论史 -> 唐太宗和大哥的真实故事【连载】 -> 正文阅读

[煮酒论史]唐太宗和大哥的真实故事【连载】

作者:真的李永航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前言:欢迎挑错,但不要说空话,请具体说明,此文哪一句话错误。
    第1回 谁阻止了第二次五胡乱华?

    第一节 匈奴想恢复祖先的光荣

    在唐朝初期,中国面临了一场生死存亡的大危机。

    在讨论这场危机之前,我们首先讨论一个历史知识:匈奴,是什么时候灭亡的?

    有的人会说,匈奴是在东汉灭亡,代表事件就是,公元89年窦宪北伐。不是的。窦宪北伐,只是打垮了匈奴大帝国,此后匈奴仍然存在,保持着完整的部落、强大的实力,只是没有正式的国家,稍微安分一点而已,生活在汉、魏、晋的北部边境。后来,匈奴在首领刘渊的带领下,趁着八王之乱,掀起了五胡乱华。

    有的人会说,匈奴在五胡乱华期间灭亡了,他最后一个代表就是,赫连勃勃建立的胡夏或者北凉。但也不是的。此后匈奴仍然存在,仍然保持着完整的部落、强大的实力,位于陕西和山西的北部,长期侵扰中原,其首领曾经自称天子。强大的北魏、北周、隋朝都对他无可奈何。这个时期的匈奴,在史书上叫做“稽胡”。参见《周书?异域传上?稽胡》。“稽胡,一曰步落稽,盖匈奴别种,刘元海五部之苗裔也。”刘元海,就是刘渊。

    从唐朝武德三年,公元620年七月起,李世民攻打王世充。因其无能,导致战事旷日持久,唐军疲惫(参见第17回),这引起了稽胡的蠢蠢欲动。参见《旧唐书?列传第十四》,“(武德)四年,稽胡酋帅刘仚成拥部落数万人为边害,又诏某某人率师讨之。军次鄜州,与仚成军遇。”

    武德四年,数万稽胡的军队,在首领刘屳成的带领下(屳的读音:仙),乘虚侵华,意图效法祖先刘渊,再次掀起五胡乱华。唐朝下诏,派某某人领兵讨伐稽胡,唐军到达鄜州(鄜的读音:夫),与刘仚成的军队相遇。请一直记住这个某某人。

    唐朝的鄜州,就是现在的富县,位于陕西延安市的南部,贴近关中了。《资治通鉴?唐纪四和五》记录了具体的时间,稽胡是在正月入寇,在三月两军决战。

    但这不是最大的威胁。对华夏有野心的胡人,不只有稽胡,还有一个更大的,就是东突厥。(作者李永航)

    

    《资治通鉴》接着说:“(三月)会突厥将入寇,上召世让还。”唐朝的行军总管刘世让,本来是攻打窦建德,到这一年的三月,突厥将要入侵,唐高祖就召回刘世让。紧接着,突厥来了。

    三月二十四日,突厥入侵石州,石州位于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四月十二日,突厥颉利可汗(颉的读音:节)入侵雁门,雁门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忻的读音:心)代县。四月二十一日,突厥入侵并州,并州位于山西太原市。

    可见,突厥这次入侵不是小股兵力,颉利可汗亲自出征,必然是带着主力。
    第1回 谁阻止了第二次五胡乱华?

    第二节 颉利可汗不只有最强大的胸肌

    隋末唐初的突厥实力,可远超稽胡。《旧唐书?突厥传》:“控弦百余万,北狄之盛,未之有也。高视阴山,有轻中夏之志。”

    突厥在隋文帝时期,分裂为东突厥和西突厥。东突厥,又称北突厥,变得极为强盛,严重威胁中国,西突厥较弱。所以如非特别说明,史书说的“突厥”就是指东突厥。看地图。

    

    始毕可汗,名字叫做阿史那?咄吉,是启民可汗的大儿子,在隋炀帝大业时期的中期即位。到天下大乱时,中国人逃奔去突厥的很多。突厥民族强盛,东自契丹、室韦,西到吐谷浑(读音:图欲浑)、高昌诸国,以及华夏北部的许多诸侯,都臣服于他,很可能就包括稽胡。他有一百多万善于骑射的兵力,北方胡人从来没有这么强盛的。他们登上阴山,眺望南方,想要侵略中华。

    第10回有叙述:在前年,始毕可汗亲自攻打唐朝,在路上神秘地死去。第14回有叙述:二弟处罗可汗即位,在去年,兵分四路,又来攻打唐朝,在即将出发时又神秘地死后。三弟颉利可汗即位,今年又来。他们的实力和野心都是相同的。《资治通鉴?唐纪五》:“突厥颉利可汗承父兄之资,士马雄盛,有凭陵中国之志。”

    有人怀疑,突厥的兵力没有这么多。错,第16回有具体分析,突厥就是有这么多兵力。也有人说:突厥没有吞并华夏的野心,只想劫掠,劫掠后就撤退,所以威胁不大。错,第14回有具体分析,他们的野心,绝不仅仅是劫掠,是吞并华夏。此处略。(作者李永航)

    另外,稽胡和突厥的配合情形,不禁让人想起官渡之战。许攸向袁绍献计:主力在官渡与曹操相持,同时分兵袭取许昌,曹兵必败。惜绍不纳,所以败亡。

    看来,颉利可汗绝非有勇无谋之辈。他立志,既不想,像两个哥哥那样神秘地死去,也不做袁绍。他要上演一场,突厥版的官渡之战。

    而且,他把握战机十分沉稳、准确,绝不轻举妄动。他让稽胡先动,吸引唐军,自己按兵窥视,从武德四年的正月一直等到三月,还是不动。可是,当唐朝的某某人,被调去陕西和稽胡决战、山西空虚时,他,发动了。

    而且,一旦发动,他就是狂飙猛进。在攻打石州、雁门、太原之前,他先攻打汾阴。“甲戌(三月十六日),突厥寇汾阴。”看地图,唐朝的汾阴县,在今山西省运城市的万荣县荣河镇。在三月他还是将要入侵,可到三月十六日,就到达了汾阴。也就是说,他把险关重镇都抛到身后,一直冲向唐朝的心脏。

    窦建德的妻子曹氏,对此有叙述:“又因突厥西抄关中,唐必还师自救。”关中,就是长安的周围。突厥在西边包抄关中,唐朝必定调回军队救自己,洛阳自然解围了。可见当时局势:颉利是多么迅猛、狠辣!只要拿下长安,唐朝所有的险关、重镇就不攻自破。

    黑虎掏心!突厥数十万铁骑,已经深入中原啦,大~哥~!

    看到这,人们不禁为唐朝、为华夏捏了一把汗。
    第1回 谁阻止了第二次五胡乱华?

    第三节 河北猛虎伺机出洞

    假如——我是说假如,一千三百年后,希特勒攻打苏联时,如果有颉利可汗的战略思维,那么,他将成为欧洲秦始皇。假如——我是说假如,错开一个时代,以颉利可汗的雄才大略,他绝对可以建立一个,和蒙古一样辽阔的帝国,然后被我们称为:“促进中华民族融合的、最伟大的民族英雄”,加以崇拜和歌颂。

    看到这,你是不是感到惊讶:中国曾经面临这么严重的危机,为什么,我从来没听说过呢?

    这,正是本系列故事要讲述的重点。(作者李永航)

    这还没完。与此同时,大家熟知的,河北猛虎窦建德,也出洞了。他此前就通过隋炀帝的萧皇后,与突厥结成联盟,并夺取了唐朝的不少领土,面对如此盛宴,自然是不甘寂寞,要来凑凑热闹。他亲帅大军,南下救援王世充。

    但窦建德的进军路线有点诡异。他没有直扑洛阳,是绕道山东,转了一圈。一路上,他轻松降伏其他的诸侯:徐圆朗、孟海公,收割大片领土,势如破竹,声威大振,然后才去洛阳。哦——明白了,他的目的,绝不是单纯的救援王世充,是想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趁着局势十分有利,囊括中原。无论是李世民、王世充、还是其他什么人,我一网打尽。

    你说什么?你说大声一点。我去救你?呵呵,你是我什么人,我要去救你?

    这是阳谋。我正大光明地实施战略计划,谁都无可奈何!

    

    假如——我是说假如,错开一个时代,以窦建德的雄才大略,他也许可以和秦皇、汉高并列。

    李世民领一半兵力,去虎牢关抵抗窦建德,让弟弟元吉留下对付王世充。

    洛阳的王世充,以奸诈闻名,肯定是识破了窦建德的阳谋,但也无可奈何,只能积极配合。他尽管被世民攻打了大半年,可依然能够派军出城,挫败唐军,杀唐军猛将卢君谔。“壬寅(四月十五日),王世充骑将杨公卿、单雄信引兵出战,齐王元吉击之,不利,行军总管卢君谔战死。”

    四年前,在唐军入关中的霍邑之战:隋朝主将宋老生,拉着绳索往城上爬。就是卢君谔,一跃而起,斩杀宋老生,才挽救了唐军。你闭目想象一下,这是何等骁勇。可是四年后,他在洛阳城下,殁。

    千古洛阳,不知埋葬了多少英雄的尸骨!
    第1回 谁阻止了第二次五胡乱华?

    第四节 来自江南的背后一刀

    但是,这还没完。上面所述都是北方势力,与此同时,南方的大诸侯也来了。就是萧铣。铣的读音是:显,不是读作洗,意思是金属的光泽。铣这个字,如果是作为现代金属加工技术,才是读作洗。

    在后来的历史宣传中,萧铣的名气不响,而且庸碌无能。但事实绝非如此。他在隋末仅仅是一个县令,掌握的人只有几十号衙役,实力远比其他诸侯弱小。但他与李渊同时起兵,迅速壮大,仅仅过了三年,就变为仅次于唐朝的、华夏第二大诸侯,占据湖北的南部、江西的北部、湖南和广西的大部、越南的北部,地跨长江和岭南,有兵力四十万,超过窦建德、王世充。(作者李永航)

    但史书对萧铣此战役的记录,十分简略,只有《资治通鉴?唐纪四》的一句:“丙戌,黔州刺史田世康攻萧铣五州、四镇,皆克之。”武德四年正月,唐朝的黔州刺史田世康,攻打萧铣的五个州、四个镇,都攻克了。

    看起来似乎是,唐朝主动攻打萧铣。但当时,唐朝正与几大强敌作战,不可能再去主动攻打萧铣。当年十月萧铣投降后,唐高祖责备萧铣。按照人之常情,应该是被侵略者责备侵略者。所以可推断,是萧铣和窦建德一样,看准时机,给唐朝来个背后一刀,分一块肥肉,但进攻不利,被唐军反攻占领五个州、四个镇。所以后来唐高祖指责他,不顾民族大义、落井下石、给唐朝造成很大威胁。但是,史书对此隐瞒和篡改了,轻描淡写的几笔,给人感觉好像,萧铣的威胁不大。

    江南吹来的风,温度虽不那么低,但夹杂着浓浓水汽,比北风更容易让人长冻疮。

    唐朝危险。华夏危险。眼看着,结束仅仅四十年的五胡乱华,就要在武德四年再次发生!二战中,轴心国战败的原因,人们常说的就是两面作战。而唐朝则是五面作战,而且其中一面还是世界第一强,前所未有的北方游牧强国。这种情况下,没有谁可以创造奇迹。

    当然,我们后人知道,唐朝后来继续存在。第二次的五胡乱华,没有发生。

    奇迹就是发生了!

    但奇怪的是,唐军击退最危险的突厥,史书避而不谈。足以彪炳史册的、拯救华夏的伟大战役,连同他的指挥官,就这样被隐瞒了,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

    史书为什么要隐瞒?

    是谁,或者说,当时唐朝谁有这个资格,指挥这场决定存亡的战役?

    另外,迎战稽胡的某某人,又是谁?他是胜,还是败?

    史书执笔的是唐朝的史官。但他们本人,肯定没有这个想法,也没有这个胆量,去隐瞒这场战役,只可能是当时唐朝的统治者,逼迫史官隐瞒。这场战役,对唐朝是莫大的光荣,正常人宣扬都来不及。可这个唐朝的统治者,却偏偏要隐瞒。他是谁?为什么隐瞒?且听下回分解。
    第2回 唐太宗篡改历史

    第一节 天才弟弟和庸碌大哥的对比

    上一回我们谈到,在武德四年,唐朝有一个某某人,抵御匈奴(稽胡)。还有一个被史书隐瞒的将领,指挥唐军击败东突厥、拯救华夏。可能你的脑子里,会冒出一个人的名字:李世民。

    众所周知啊,唐太宗李世民,是极其杰出的军事天才,打下了大唐江山,自古就被人高度颂扬。例如,成吉思汗说:“欲安邦定国者,必悉唐宗兵法。” 朱元璋说:“惟唐太宗皇帝英姿盖世,武定四方。” 毛泽东说:“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 他是自古第一名将啊!

    以至于人们大都认同这种说法:唐朝真正的创立者,不是李渊,而是世民。世民继承皇位,是理所应当。至于他的大哥李建成,是个庸碌之辈,没有功劳,品性又差,占着太子位不让,还妒忌、谋害弟弟,所以被杀不值得同情。史书有许多类似的表达。

    例如,《资治通鉴?唐纪六》,太子府的两个官员,一个是太子中允王珪,一个是太子洗马魏征,对太子建成说:“秦王世民是功盖天下,中外归心。殿下您只是因为年纪大,才当上太子,无大功以镇服海内。”《资治通鉴?唐纪七》,另外两位官员萧瑀(读音:雨)、陈叔达对李渊说:“秦王功盖宇宙,率土归心,”这就更威猛了,秦王的功劳不只是盖天下,是盖宇宙,哇哈!

    所以你可能猜想,这场伟大战役的指挥官,肯定是世民。

    但是你再想想:如果是他的伟大战功,唐朝的史官怎么可能隐瞒呢?而且,他当时正在虎牢关,与窦建德作战。所以肯定不是他。同期的灭王世充、窦建德之战,虽然名声很响,但意义其实不是很大,无关存亡,只是唐朝争霸天下的战役之一。而抵御匈奴和突厥,则是决定华夏和唐朝的存亡,意义比前者重大。连他的次要战役,史书都大肆渲染,又怎么会隐瞒他的重要战役呢?

    嗯?难道唐朝还隐藏着其他什么人,具有比世民更高的军事资格,拥有比世民更辉煌的军事成就,神龙见首不见尾?

    要找到这场伟大战役的指挥官,首先我们要搞懂,唐朝为什么要隐瞒、篡改历史。此前已经有很多人谈过了,但都是只言片语,浅谈则止,隔靴搔痒。我在此详细谈谈。《资治通鉴?唐纪十三》对这个问题,有清楚的、极具讽刺的记录。这是此文的重点,所以引用一整段史料,便于读者辨析。不耐烦看古文的人,可以越过这一段,看后面的分析。

    (贞观十七年)初,上谓监修国史房玄龄曰:“前世史官所记,皆不令人主见之,何也?”对曰:“史官不虚美,不隐恶,若人主见之必怒,故不敢献也。”上曰:“朕之为心,异于前世帝王。欲自观国史,知前日之恶,为后来之戒,公可撰次以闻。”谏议大夫硃子奢上言:“陛下圣德在躬,举无过事,史官所述,义归尽善。陛下独览《起居》,于事无失,若以此法传示子孙,窃恐曾、玄之后或非上智,饰非护短,史官必不免刑诛。如此,则莫不希风顺旨,全身远害,悠悠千载,何所信乎!所以前代不观,盖为此也。”上不从。玄龄乃与给事中许敬宗等删为《高祖》、《 实录》;癸巳,书成,上之。上见书六月四日事,语多微隐,谓玄龄曰:“昔周公诛管、蔡以安周,季友鸩叔牙以存鲁。朕之所以,亦类是耳,史官何讳焉!”即命削去浮词,直书其事。
    第2回 唐太宗篡改历史

    第二节 哦,一代圣君原来是自吹的

    当初,世民派宰相房玄龄,去负责写历史。房玄龄是他的绝对亲信,但他仍然对房玄龄不放心。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他问房玄龄:“前世史官记录历史,都不让君主看,为什么?”

    房玄龄回答:“因为史官不会对君主【虚美】,虚构美事,也不【隐恶】,隐瞒罪恶。君主【见之必怒】,看了必然发怒。所以不给君主看。”

    世民说:“我的用心,和以前帝王不同。我是想知道,自己以前有什么恶,作为以后的警戒。你拿来给我看看。”

    谏议大夫硃子奢说:“陛下做的都是圣德的事情,行动无过错。史官对您的记录都很美好。陛下独自一人看了,没什么问题。但这种做法流传给子孙,曾孙、玄孙之后恐怕有一些是不明智的人,要掩饰自己的错误、保护自己的缺点。那么,史官【必不免刑诛】,就免不了被杀头。这样的话,他们都会顺从君主的心思,保全自己的性命,对君主【虚美】、【隐恶】。那么,悠悠千载的史书,又有什么可信度呢?前世的君主都不看史官对自己的记录,就是为了这个原因。”

    世民不听,坚持要看史书。

    房玄龄无奈,只好把《唐高祖实录》、《唐太宗实录》给他看。但房玄龄不是把原有记录,直接拿给他看,是先和许敬宗等人【删为】,就是对两本记录做了删改了,然后才给他看。显然,原有记录必然是对世民不【虚美】,不【隐恶】,世民肯定会【见之必怒】,然后【史官必不免刑诛】,甚至迁怒到房玄龄自己。所以他们为了保护史官和自己,就删改记录,对世民【虚美】、【隐恶】,让世民见之不怒。在七月十六日,成书之后,给世民看。

    房玄龄是玄武门之变的主要谋反者之一,公德有亏,但其私德还是不错的,起初他想把真相传于后人,不说假话。

    但是,世民看了【虚美】、【隐恶】的记录后,仍然不满意,命令房玄龄,关于自己和大哥建成、四弟元吉的关系,必须重写。他提出了一个具体的事例,作为重写的标准:周公诛管蔡。

    周公诛管蔡,是怎么回事呢?

    

    这是周朝初期的一件大事。周公和管叔、蔡叔,都是周武王的亲弟。周公不仅辅助周武王打天下,周武王死后,他还辅助周武王的儿子周成王,制定了完善的政治、文化制度,对国家和华夏民族的成熟,做了巨大的贡献。他又不贪权,成功后就还政于周成王,功德两高,是中国历史的一个楷模。管叔和蔡叔,却妒忌和抵制周公,勾结商朝遗民,发动叛乱,是恶的代表。周公东征平叛,大义灭亲,杀了管叔和蔡叔。

    世民就是要求唐朝史官:把我描写成周公,“功盖宇宙”、品德高尚;把大哥四弟描写成管叔、蔡叔,“无大功”、品德败坏。世民丑化兄弟、美化自己的意图十分明显。在丑化兄弟中,核心就是太子大哥,是他谋夺皇位的目标。四弟只是配角,而且年幼,在唐初的政治军事舞台上,没有发挥重大作用。

    看到这,你是不是会目瞪口呆?一代圣君,原来是这样来的!
    第2回 唐太宗篡改历史

    第三节 世民对大哥的怀念

    看到这,你是不是心中一动:难道,挽救唐朝和华夏,然后被史书隐瞒的那个指挥官,就是大哥建成?肯定不是四弟元吉,元吉当时正在洛阳,和王世充苦战。

    我们不要急着下结论,从头开始,一步一步来。本系列故事,就是讲述,关于唐太宗和大哥,有哪些你没想到的故事。

    人都是有良知的,特别是史官,他的本性要真实记录历史。唐朝史官被世民逼迫,去篡改历史,但又良知未泯,所以在史书的各个角落、或明或暗地透露出真相:大哥才是美,二弟才是恶。

    这个现象不只发生在唐朝史官,还发生在其他官民身上,本系列故事将不断出现。其实,他们能够透露真相,主要还是拜世民所赐。二弟虽然杀了大哥、可能杀了大哥的全部五个儿子、又丑化大哥,但他的良心时时受到煎熬,因为:大哥真的对他很不错,不仅多次在战场上救了他的命,而且多次宽容他的谋逆,否则他早就被处死了。甚至很可能,他在童年学习弓箭,就是大哥培训他的,因为大哥比他大10岁,而爸爸在外地做官。而他现在却用弓箭,亲手射死了大哥。禽兽尚且有亲亲之情,他不可能是完全冷血无情。

    

    《旧唐书?隐太子建成传》、《新唐书?隐太子建成传》说了:二弟即位后,不久封大哥为息王,谥号隐(所以墓碑上写“息隐王”),以礼改葬大哥,当天他命东宫的旧臣,都来给大哥送行,并不避讳。他在宜秋门哭得很哀伤,把自己的儿子李福过继给大哥。到贞观十六年,为大哥恢复皇太子的封号,所以史书称建成为“隐太子”。

    人们可能会误解:李建成是唐朝的危险话题,官民都不敢触及。但真的不是的。世民的三个优点之一:就是不搞文字狱,容忍别人的言论。我们熟知,魏征经常言辞激烈地批评他,不给他面子,按照普通百姓恐怕都会发火,但他居然都忍住了。不只是魏征,很多官员,例如侍御史马周,用夸大的语言批评他,参见第41回,他也没把马周怎么样!

    所以,唐朝官民,只要不是直接威胁世民的皇位,只是婉转地缅怀一下建成、赞扬一下建成的功德,他还是允许的。从来没有因为谁缅怀大哥,他就搞文字狱,打击别人。例如,在灭突厥后,魏征在世民召开的会议上,接近于直说,“灭东突厥的功劳属于你大哥,不属于你”,他也默认了,没有把魏征怎么样。甚至,他允许史书直接记录,大哥的一些相对次要的功劳,例如,灭司竹山贼、灭稽胡、灭刘黑闼。

    另有一个重大的事例:唐朝军民怀念建成,把他化身为佛教的天王毗沙门,加以祭祀。唐太宗肯定知道这个含义,但不仅不禁止,反而下诏给各官府,都要祭祀毗沙门。第19回有详细分析。

    所以,唐朝官民才敢于说真话。我们才得以揭示真相。只是后世的历史宣传者,为了给世民造神,所以对这些暗示、直说都装着看不到,造成了大众认知中,对兄弟俩人的美恶颠倒。

    看到这,读者可能会问:史书透露了大哥的美、弟弟的恶。但同样是史书,也有大量记录,说了大哥的恶、弟弟的美。互相矛盾,哪个是真呢?且听下回分解。
    打下大唐江山的人不是李世民——唐太宗和大哥的真实故事3

    第一节 辨别史书真假的两个定律

    我们上一回说到:李世民篡改史书,造成读者迷惑,史书中既有写他和大哥的美,也有写他们的恶,互相矛盾,那我怎么知道,哪个是真的呢?这个问题提得有水平,是我们准确把握这段历史的关键所在。

    看了世民篡改史书的具体情形,你认为,他有没有可能,虚构自己的恶?绝对不可能。他对自己的恶,隐瞒都来不及,怎么会虚构呢?所以,史书如果有写世民的恶,则肯定不是虚构的,是真的。那么,与此相矛盾的记录,写世民的美,就是假的。

    同理,你认为,他有没有可能,虚构大哥建成的美?绝对不可能。他对大哥的美,隐瞒都来不及,怎么会虚构呢?所以,史书如果有写建成的美,则肯定不是虚构的,是真的。那么,与此相矛盾的记录,写建成的恶,就是假的。

    这是本系列故事的《第一定律》。

    世民篡改史书,除了虚构之外,还有一个更多使用的手法,就是:隐瞒。我们看这段历史时,会经常发现,有重大的事件被隐瞒了。那么,我们怎么探寻这个被隐瞒的事件呢?其实这也不难。

    从上述史料可见,世民是篡改历史的第一人,留下千古骂名。而他又是很注重名声的人,他必然为此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那么,可以推断,他只会为了切身利益才去篡改,也就是把篡改限定在自己和大哥的身上。他绝对不会为了别人,而去篡改史书、背负千古骂名。

    看了世民篡改史书的具体情形,你认为,他有没有可能,隐瞒自己的美?绝对不可能。他对自己的美,虚构、宣扬都来不及,怎么会隐瞒呢?所以,史书如果隐瞒了某个重大的、美的事情,则这件事肯定不是世民干的,也不是其他人干的,只可能是大哥干的。

    同理,你认为,他有没有可能,隐瞒大哥的恶?绝对不可能。他对大哥的恶,虚构、宣扬都来不及,怎么会隐瞒呢?所以,史书如果隐瞒了某个重大的、恶的事情,则这件事肯定不是大哥干的,也不是其他人干的,只可能是世民干的。

    这是本系列故事的《第二定律》。
    第3回 打下大唐江山的人不是李世民

    第二节 李建成和李世民的战绩对比

    还有人说:“既然你认为,世民伪造史书,那你还看史书干嘛?干脆不要看了。”呵呵,说这个话的人是无赖。我们不要搞历史虚无主义,不要盲目否定史书,应该依照常识和逻辑,去具体分析史书,发现有毛病的,就去追查真相,没发现毛病的就接受。

    世民篡改史书的重点,就是两兄弟的战功。以下是两兄弟的战绩列表,读者可结合地图查看。建成的23场战役中,史书有直接记录的,就有10场。所以我感到非常奇怪,那么多的历史学家,包括《百家讲坛》的衮衮诸公,怎么会研究出这个结论:大哥只是坐享其成,把出外征战都交给世民?

    

    

    世民跟随父兄参加的战役,如果没有突出表现,就不计了。李渊担任隋朝的太原留守时,有一场攻打历山飞的战役,不确定世民到底有没有参加,所以不列入。否则,他的败仗还要增加一个。

    建成另外灭了一些小诸侯,但不是专门的战役,所以此文不单独列出。例如:在抵御突厥的同时,灭了梁师都、高开道;在灭辅公祏的同时,灭了张善安;在灭王世充的同时,灭了吃人魔王朱粲(读音:灿);在灭萧铣的同时,派李靖招抚了广东的冯盎。另外,大哥前往太原参加起兵时,已经28周岁了。按照军事贵族的传统,他此前肯定参加过隋军,参与了隋军的某些战役,但史书完全隐瞒了,此文无从探索,所以也没有列入。
    第3回 打下大唐江山的人不是李世民

    第三节 弟弟到底有没有篡位之心?

    世民在史书中说:自己对兄弟情深义重,本无篡位之心。《资治通鉴?唐纪七》,他对爸爸说:“臣于兄弟无丝毫负。”但是大哥品行恶劣,又“无大功以镇服海内”,自己打下大唐江山、“功盖天下”。所以,大哥嫉妒自己、并且误以为自己要篡位,就联合四弟,不断地谋害自己。所以,自己在属下的反复劝说之下,迫不得已“自卫”,杀了大哥、四弟,坐了皇位。

    《旧唐书?隐太子传》:“四日,太宗将左右九人至玄武门自卫。”

    你看完本书,就发现这完全是颠倒黑白。我们先来看看,世民说自己“本无篡位之心”是不是真的?

    《旧唐书·列传·卷一百四十一》薛颐,滑州人也。大业中,为道士。解天文律历,尤晓杂占。炀帝引入内道场,亟令章醮。武德初,追直秦府。颐尝密谓秦王曰:“德星守秦分,王当有天下,愿王自爱。”秦王乃奏授太史丞,累迁太史令。

    薛颐是一个道士,在武德初期进入秦王府当差,秘密对秦王世民说:“德星出现在秦地。秦王你必当占有天下,希望秦王自爱。”世民就上奏,让他当太史丞。

    《旧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二》武德中,太宗平王世充,与房玄龄微服以谒之。远知迎谓曰:“此中有圣人,得非秦王乎?”太宗因以实告。远知曰:“方作太平天子,愿自惜也。”......至贞观九年......降玺书曰:“......朕昔在籓朝,早获问道,眷言风范,无忘寤寐......”

    王远知也是一个道士,善于算命,名气很大。在武德四年(武德中期),世民平定王世充后,进入洛阳,和房玄龄私访王远知,当时他已经112岁。王远知说秦王将作“太平天子”。李世民把他的话牢记在心,睡觉都忘不了。

    一个将领,带着兵马出去打仗,打完了,必须马上回来,交回兵权,这是基本的制度。可是,世民就赖在洛阳不走,“甲子,秦王世民至长安。”直到七月九日,世民才回到长安。在洛阳期间,他“封府库,收其金帛,班赐将士。”就是收罗洛阳的财物,发给将士们收买人心。洛阳,千古帝都,嫌疑之地,他却做这些行为。他的篡位,已经不仅仅是野心,而是实际行动了。

    当时,李元吉是和他在一起的,所以最了解情况,于是向爸爸告状,要求赶快杀世民。《资治通鉴?唐纪七》,元吉密请杀秦王,上曰:“彼有定天下之功,罪状未著,何以为辞!”元吉曰:“秦王初平东都,顾望不还,散钱帛以树私恩,又违敕命,非反而何!但应速杀,何患无辞!”上不应。

    看到这,你还相信他没有篡位野心、“于兄弟无丝毫负”吗?

    大哥才是打下大唐江山、“功盖天下”,对兄弟情深义重,而且仁厚爱民。世民才是品行恶劣,多次陷害忠良、屠杀百姓(后文有详细论述),又“无大功以镇服海内”,败仗太多。不是大哥嫉妒他,是他嫉妒大哥。
    第3回 打下大唐江山的人不是李世民

    第四节 建成是这样“谋害”弟弟的

    世民所说的,大哥谋害他的事件,你稍一思考,就会发现非常可笑。

    “建成夜召世民,饮酒而鸩之,世民暴心痛,吐血数升,淮安王神通扶之还西宫。”

    建成夜里召世民来自己的东宫喝酒,下毒。世民的心脏暴痛,吐了几升的血,淮安王李神通扶着他回秦王府。

    中毒,是破坏内脏功能,不是外伤流血,即使吐血,也只是少量。我们看电影电视,一个人中毒而死,最多就是口角、胸前沾了一点血,不过几十毫升。一个强壮成年男子,体内血量大约是5升。可他吐了几升的血,像杀猪一样,居然还能不死!他是奥特曼吗?

    既然大哥下了杀手,又岂能让你活着走出去?

    然后又发生怪事。上幸西宫,问世民疾,敕建成曰:“秦王素不能饮,自今无得复夜饮!”

    李渊听说毒杀事件了,去探望世民,告诫建成:“弟弟平素就不能喝酒,以后你们不要再夜晚喝酒了。”他说的话,和毒酒事件完全是牛头不对马嘴!明显是唐朝史官,故意留下的破绽,留待后人发觉。

    还有一个莫名其妙的事件,大哥赠送一匹胡马给弟弟,想用胡马把弟弟摔死。呵呵,既然要杀下手,就肯定是想出一个、有较大成功性的措施。用马摔死人,有多大的成功性呢?全世界,有哪一次谋杀是使用这样的措施?你找出来我看看。

    还有,建成用重金收买尉迟敬德,被尉迟敬德正义凛然地拒绝了,搞得他恼羞成怒。这更搞笑,第36回分析了,建成实际掌握了军政大权,是事实上的皇帝,如果他要瓦解世民的亲信,一道指令,就可以轻松办到,完全不必采用不光彩的手段、然后被羞辱。搞不光彩手段的,恰恰是世民自己。众所周知,他早在玄武门之变的两年前,武德七年,就用重金收买将领常何,并运作把他送进皇宫做守卫,才得以成功实行玄武门之变。谋划之长远、谋划之卑鄙,令人望而生畏。这个谋划,无论怎么美化,都有损他的伟大形象,他实在无脸把这个写进史书中。是因为常何的墓碑被发掘,后人才知道真相。

    “七年,奉太宗令追入京,赐金刀子一枚,黄金卅挺,令于北门领健儿长上。仍以数十金刀子委公锡骁勇之夫。趋奉藩朝,参闻霸略,承解衣之厚遇,申绕账之深诚。九年六月四日,令总北门之寄。”(《常何墓志》)

    除此之外,史书还多处明确写了,他阴谋对付大哥和四弟。他不可能伪造史书抹黑自己,所以这肯定是真实的。

    “秦王世民既与太子建成、元吉有隙,以洛阳形胜之地,恐一朝有变,欲出保之,乃以行台工部尚书温大雅镇洛阳,遣秦府车骑将军张亮将左右王保等千余人之洛阳,阴结山东豪杰以俟变,多出金帛,恣其所用。”(《资治通鉴》)

    他指使温大雅镇守洛阳,张亮去山东收买民间豪强,作为外应。

    “太宗之谋建成、元吉也,尝引师立密筹其事,或自宵达曙。”(《旧唐书·刘师立传》)

    他们通宵达旦地策划阴谋。

    “及九年之际,机临事迫,身被斥逐,阙于谟谋,犹服道士之衣,与文德皇后同心影助。玄龄事陛下最久,小心谨慎,奇谋密计,皆所预闻,竟无一言漏泄。(《旧唐书·房玄龄传》)

    房玄龄和杜如晦已经被免职、责令回家居住。李世民派尉迟恭去找他们,潜回秦王府,为政变做策划,并严守政变核心秘密,长孙氏参与协助。

    “公早参帷幕,思固宗祧,骤起圣怀,累明大义。”(《尉迟恭碑》)

    尉迟恭也是参与阴谋的主要人物。

    看到这,你还相信李世民没有谋害大哥吗?但我估计,你最感到难以置信的,还是上述的战役列表。好,那我们就从下一回起,依据正史、考古和常识,一个一个地,分析他们的战役。还是那句话,如果你发现,此文哪一句话错误,请具体说明,我都接受并感谢。
    第4回 李渊横行天下的信心

    第一节 李世民真的救了隋炀帝吗?

    我们上一回谈到了:李建成和李世民的战绩对比,完全出乎大众的想象,难以置信。那好,我们就按照时间顺序,一个一个来分析。

    战役1)雁门计退突厥

    隋朝大业十一年,公元615年八月,世民献计退突厥,失败。这也算是战绩吧!

    当时隋炀帝巡视雁门郡。突厥的始毕可汗,发动突然袭击,包围了雁门郡。局势很危险,隋炀帝吓得抱着儿子哭,八月二十四日,他下诏,令各地的隋军来救驾。当时的世民,在隋朝将领云定兴的手下当差。他向云定兴献计:“我们去救援陛下,但我们的兵力太少,不能直接动武。要虚张旗帜,夜里击鼓,让突厥误以为我们的大队援军到来,吓跑他。”云定兴采纳了。

    

    然后,《旧唐书?太宗本纪》和《新唐书?太宗本纪》说,云定兴的军队到达崞县(读音:锅),突厥的侦查骑兵报告始毕可汗:“有大量的隋朝军队来了。”于是,突厥解围撤军。“师次崞县,突厥候骑驰告始毕曰:王师大至。由是解围而遁。”隋朝的崞县,位于今山西省忻州(忻的读音:心)的原平市。

    这记录显示,世民的计策成功了。所以,后人都赞扬,自古英雄出少年啊,他当时年仅十六周岁。但《资治通鉴?隋纪六》的说法不同。它虽然也记录了世民的计策,但没说此计成功了,直接结束了一整段,换了一段来说明,突厥退兵的原因:

    是因为隋炀帝暗中派使者,向堂妹义成公主求救。以前隋文帝和亲,把义成公主嫁给突厥的启民可汗,启民可汗死后,她又先后嫁给他的3个儿子:始毕可汗、处罗可汗、颉利可汗。公主当然是想救堂哥了,派人告诉始毕说:“北部危急。”同时,东都洛阳和各郡的援兵,也到达了忻口。九月十五日,所以,始毕可汗解围退走。忻口即今山西省忻州市。

    如果世民的计策真的成功了,《资治通鉴》的作者,为什么要删除这句话呢?难道是他敌视世民,想抹杀他的功绩吗?

    《大唐创业起居注》说的突厥退兵原因,和《资治通鉴》相同的,是依赖太原等各郡的兵马前往救援,才解围的。世民的退敌之计,连写都没写。

    请注意:《大唐创业起居注》的作者温大雅,是隋朝的官员、史学家。李渊在太原起兵时,以厚礼聘他为,大将军府的记室参军,就是秘书。他是隋朝末年、以及唐朝创业的亲历者。所以他很了解当时的历史。建唐后不久,他成为世民的亲信,积极帮助世民篡位。世民论功行赏,擢升温大雅为礼部尚书,封黎国公。这可是高官、高爵啊!
    第4回 李渊横行天下的信心

    第二节 只杀一人的战役

    是不是因为,古书简略,所以省略了世民的退敌之计?

    正相反,此书的记录,是十分详细的,例如:李渊在担任太原留守时,还有两个副留守,王威和高君雅。李渊去消灭历山飞的战役,王威是一起去的。此书在这个战役的记录中,王威的名字出现了7次。

    所以,世民的计策如果成功了,这么光荣的事件,温大雅是绝不可能不记录的。只可能是,此计失败,20天都没有吓退突厥,所以避而不谈。某些史料写计策成功,是世民化丑为美。

    其实,你想想就知道。始毕可汗,可不是什么昏君啊。东突厥就是在他的手上复兴,达到鼎盛。他怎么可能,轻易就被你的小花招骗过!那不过是一个少年不切实际的空想。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那个年代,回想起来,经常莞尔一笑。

    战役2)攻取西河郡

    隋朝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六月,攻取西河郡。

    建成:这是唐军在太原起兵后的第一战,树立了爸爸平定天下的信心,非常重要。当时,大哥是28周岁,二弟18岁,当然是以大哥为主。二弟只是跟随、听从大哥,没有突出表现。

    李渊五月在太原起兵,就传檄四周来归顺自己。太原南边的西河郡不归顺,李渊就派建成、世民带兵去攻打西河郡。西河郡,位于今山西汾阳市。一路上建成爱护百姓,树立了义师的形象,百姓箪食壶浆来迎接义师,顺利攻克西河郡,只杀了抗拒的郡丞高德儒,此外不杀一人,秋毫不犯。往返只用了九天。李渊高兴地说:“像这样用兵,我们可以横行天下。”当天,就确定了入关中的策略。

    

    《大唐创业起居注》,六月甲申,乃命大郎、二郎率众取之……往还九日,西河遂定。师归,帝闻喜曰:“以此用兵,天下横行可也。”是日,即定入关之策。

    这一场战役,总共只杀了一个人,是世界上最小的一场战役,但意义却十分重大。决定了中国历史的走向。如果没有这场战役,李唐集团对于是否入关还持观望态度。群雄争霸,都盯着关中这块肥肉,甘肃的诸侯薛举,就在同时向关中进军。再耽误下去,关中就不属于李唐集团了。
    第4回 李渊横行天下的信心

    第三节 大战役的总指挥是谁?

    战役3)进军关中

    隋朝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七月——十一月,唐军进军关中,分为三个部分,李渊是大将军,建成是左领军大都督,世民是右领军大都督,各领一部兵力,父子三人一起出发。当时世民才18周岁。年纪很大、老谋深算的裴寂、刘文静等人,都不能独自领兵,只能做下属跟随。

    

    那根据地太原怎么办?《大唐创业起居注》,“秋七月,壬子,以四郎元吉为太原郡守,留守晋阳宫,文武后事并委焉。”保护根据地的重担,居然交给了年仅14岁的小儿子,李元吉,文武都由他管理。“上阵父子兵”,是人类社会创业的主要方式,无论是开公司还是开国家。而在李家,这个原则尤其重要,牢牢掌控兵权。很多读者看了我的文章后,提出质疑:既然李世民这么低能,为何李渊还不断把重任交给他,不交给别的将领?原因就在这里。这是我们家的家产,家庭成员的能力有高低之分,但责任心都是很高。家产只能给自己家人掌管,不能给外人。李世民经常亲自冲锋厮杀,受伤了也不退,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而外人不会有这种责任心,叛变是很大的概率。

    李唐集团的标准军事制度:如果是小战,就派一个行军总管领兵;如果是大战,派出兵力多,就委任一个元帅,指挥几个行军总管作战。而元帅全部是由李渊的嫡子担任。

    《新唐书?卷四十九?百官四下》:“高祖起兵,置左右领军大都督,各总三军。及定京师,置左右元帅、太原道行军元帅、西讨元帅,皆亲王领之。”

    《四库全书?卷一百七?设官部四十七》:“唐凡亲王总戎曰元帅。文武官总统则曰总管。高祖定京师,置左右元帅、太原道行军元帅、西讨元帅;天宝末,置天下兵马元帅,皆以亲王领之。”

    亲王就是皇帝的嫡亲儿子。镇守后方的元吉,一年后,由太原郡的太守,改为太原道行军元帅。

    唐朝名将李孝恭,是李渊的侄儿,只是郡王,不是亲王。李渊起兵时,他是26周岁,早已成年,但李渊从来不会派他,做重大战役的总指挥,只能指挥较小的战役,或者是在大战役中跟从亲王出征。

    裴寂,贵为宰相,征讨刘武周,也只能担任晋州道行军总管,不能担任元帅。

    反正我们记住,唐军大战役的总指挥、元帅,肯定是李渊的三个嫡子,不是别人。

    这是本系列故事的《第三定律》。
    第4回 李渊横行天下的信心

    第四节 霍邑城下的惊险一幕

    世民:在霍邑之战,败。邑的读音:亿。

    入关中的途中。隋朝将领宋老生,驻守霍邑,挡住唐军。霍邑在今山西省临汾市霍县。唐军缺乏攻城的器具,所以李渊不强攻,和长子在东门示弱,引诱宋老生出城作战。然后,埋伏的次子冲出。

    冲出后的任务是什么呢?《资治通鉴?隋纪八》说:“渊乃与建成阵于城东,世民阵于城南。渊、建成战小却,世民与军头临淄段志玄,自南原引兵驰下,冲老生阵,出其背。”

    李渊和建成在城东列阵,正面对抗宋老生。世民的任务是,埋伏在南门外的高地,冲出来,出现在宋老生的背后,冲击他的军阵,与父兄前后夹击他,不让宋老生逃回去。

    

    《旧唐书?太宗本纪》、《新唐书?太宗本纪》的说法相似。但后来,宋老生逃回到霍邑城下,拉着绳索往上爬。照此推断,宋老生肯定是,返身打败了世民,才能逃回到霍邑城下。

    这个后果很严重!

    《大唐创业起居注》写后来攻城的情况:“日欲将落,帝见战士心锐,仍命登城。时无攻具,肉薄而上……帝视战地,怆然谓左右曰……”

    太阳要落山了,李渊见战士们士气高昂,所以命令继续攻城。当时唐军没有攻城的器具,是硬爬上去的。所以即使是杀了宋老生,攻打霍邑也很艰难,伤亡惨重。李渊看了战场,很悲伤。

    你可以设想,如果宋老生拉着绳索逃回城内,有效组织隋军守城,肯定是把唐军,牢牢钉死在霍邑城外。进不了关中,唐军以后就局限于一个地方诸侯,前途未卜!幸好,唐军的一位军官,卢君谔,职务是军头,带着部下赶到,跳起来斩了宋老生。才挽救了唐军。好惊险!

    所以说:一个人的成败,除了自己的能力外,还有很大的运气成分。

    既然宋老生是打败世民,逃到城下,那么可以推断,世民的部下已经没有能力,去追杀宋老生。卢君谔肯定不是世民的部下。如果是,史书肯定会突出说明,体现这是世民的功劳。

    但对世民在冲出后的任务,《大唐创业起居注》是另外一个说法:“大郎领左军,拟屯其东门,二郎将右军,拟断其南门之路。”在一开始,唐军没有设置文武官员的职务,军中就按照排行,把建成叫做大郎,把世民叫做二郎,把元吉叫做四郎。入关中的路上,也都是这么称呼的。“时文武官人并未署置,军中以次第呼太子、秦王为大郎、二郎焉。”

    按照这里的说法,世民的任务,不是冲到宋老生的背后夹击他,是去堵住南门。照此推断,他的任务是成功的,让宋老生不能进城门,所以被唐军斩杀。

    

    世民的任务,到底是夹击宋老生的背后,还是堵城门?史书的说法有矛盾,哪个是真的呢?参考第3回的第一定律,世民不可能,在史书中虚构自己的坏事。《资治通鉴》和《旧唐书》写他的坏事,就肯定不是虚构,是真的。《大唐创业起居注》与此相矛盾的记录,才是虚构美化世民。

    而且李渊不会,命令世民去堵城门。如果只是堵城门,宋老生完全可以用绳索爬上去。后来唐军攻城,就是爬上去的。所以,仅仅是堵城门,无法达到,在城外消灭宋老生的战役目标。而且你看地图,宋老生是在东门外打战,如果逃回,首先是逃进东门。李渊如果是安排李世民去堵城门,也应该是安排他去堵东门,怎么会安排他去堵南门呢?不对头啊。

    唐军虽然在霍邑遇险,但毕竟入关中是成功了。他们是怎么成功的呢?且听下回分解。
    知乎上有全文,《唐太宗和大哥的真实故事》。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煮酒论史 最新文章
谈谈历史,看上至千年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
亚历山大是中国人?
秦桧是不是被诬陷,乃至千百年来一直替人背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历代研究《穆天子传》西行线路的死穴
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保卫司马南
(第四篇)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万年历史,不会造飞机火车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2-06-29 19:36:18  更:2022-07-06 00:00:47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