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购物 网址 日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视频推荐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日历2023  日历2024  日历2025  日历知识  | 每日头条  视频推荐  数码知识 两性话题 情感天地 心理咨询 旅游天地 | 明星娱乐 电视剧  职场天地  体育  娱乐 
日历软件  煮酒论史  历史 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春秋战国 三国 唐朝 宋朝 明朝 清朝 哲学 厚黑学 心理学 | 文库大全  文库分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钓鱼 双色球 戒色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足球 nba 象棋 体操
    
  首页 -> 煮酒论史 -> 话说《竹书》 -> 正文阅读

[煮酒论史]话说《竹书》[第1页]

作者:夷齐风清
首页 本页[1] 下一页[2] 尾页[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世人云:“《竹书纪年》是中国古代唯一留存的未经秦火的编年通史。”“其诸多记载也同甲骨文、青铜铭文、秦简、《系年》相类。”
    有位学者说:“《竹书纪年》在研究夏代的年代问题上有其特殊意义,正在于它是现知最早的一套年代学的系统。”
    而王国维在《今本竹书纪年疏证》中又指出:“復怪今本《紀年》為後人蒐輯,其跡甚著,乃近三百年學者疑之者固多,信之者亦且過半。乃復用惠、孫二家法,一一求其所出,始知今本所載殆無一不襲他書。其不見他書者,不過百分之一,又率空洞無事實,所增加者年月而已。且其所出,本非一源,古今雜陳,矛盾斯起。既有違異,乃生調停,糾紛之因,皆可剖析。夫事實既具他書,則此書為無用;年月又多杜撰,則其說為無徵。無用無徵,則廢此書可,又此《疏證》亦不作可也。然余懼後世復有陳逢衡輩為是紛紛也,故寫而刊之。”
    更有先生精辟论道:“王国维先生说的‘后人蒐辑’‘空洞无实’‘此书无用’‘此书可废’指的是今本,他对古本是认可的。古本不是杜撰的,是从古书里找出来的。”
    故发小帖试揭开《竹书》面纱,窥探《竹书》真容,与同好共享。
    凡《竹书》者有四
    一、轶失前的《竹书记年》
    根据《晋书?卷五十一?列传第二十一?束皙》记载,在晋武帝太康二年(282年),名叫不准(音Fǒu Biāo)的汲郡人盗墓,得到墓冢的竹简数十车,皆以古文(比当时通用的文字还要古的战国文字,或说“蝌蚪文”,或说“古文”,或说“小篆”,不一而足)记载,史称“汲冢书”。其中有记载夏商周年间的史书十三篇,晋人初名之“纪年”(又称《汲冢纪年》《竹书纪年》)。
    自西晋时期出土以后,先后经历晋人荀勗、和峤考订释义的“初释本”竹书纪年,卫恒、束皙考正整理的“考正本”。
    《竹书纪年》原简在永嘉之乱时亡佚,但初释本和考正本仍继续传抄流行。直到唐玄宗开元以前此书仍旧存在。宋《崇文总目》、《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已不加著录,可能在安史之乱到唐末五代,传抄本也逐渐散佚。后全部亡佚。
    然在《资治通鉴前编?举要?卷一》中尚见踪迹。
    盛传《竹书纪年》是我国唯一一部未过秦火的史书,《竹书纪年》原竹简于晋武帝太康二年(282年)从魏王墓中出土,为战国时魏国史官所作,后被整理成册。据《晋书?卷五十一》可知原书十三篇,记载自夏商周至战国时期的历史,《竹书纪年》的诸多记载也同甲骨文、青铜铭文相类,可见其史料价值。据传到唐末五代、宋,传抄本逐渐散佚。如能获得原《竹书》有价值的只言片语,当属国宝。那么在存世史籍中是否仍保留有原版《竹书》的蛛丝马迹呢?
    笔者在阅读《资治通鉴前编?举要?卷一》时,于2017年10月16日6时48分发现了原《竹书》的芳踪。《前编?举要》编年记事,“列《举要》为纲,以经传子史为目”,对其所记均注出处,“以存其真焉。”
    该书有十七处的纪年及史实注明“用《竹书》修”的字样。即其出自轶失前的《竹书纪年》。
    将其与《御批历代通鉴辑览》所记相比照,不难发现除后者缺失三个纪年外,其余十四个纪年两籍完全一致!
    笔者在阅读《资治通鉴前编?举要?卷一》时,于2017年10月16日6时48分发现了原《竹书》的芳踪。
    轶失前的《竹书纪年》与《御批历代通鉴辑览》所记相比照:

    

    
    上图是《资治通鉴前编?举要》关于“乙亥后相元岁”、“乙巳后泄元祀”“用《竹书》修”即出自原《竹书》的书影
    通过比较,我们见到轶失前的《竹书》与《皇极经世》《皇王大纪》《文献通考》《纲鉴易知录》等古文献记载相同。原《竹书》的17个干支纪年如矗立于历史长河中的中流砥柱,不可动摇。如历史征程上的里程碑,清晰确凿。依“帝尧七十载”可推断尧元载甲辰为前2357年;依“后相,乙亥元岁”可推断夏禹元岁丙子为前2205年;依“壬辰二十三祀,西伯昌生子发。”可推断武王克殷事发武王己卯十三年即前1122年;依穆王丙申十七年可推断周厉王五十一年是癸酉年,即前828年。
    轶失前原版《竹书》的相关纪年,锁定了我国前828年前的历史纪年;她从一个全新角度印证了我国历代编年史的无以质疑。

    
    上图是《资治通鉴前编?举要》关于“乙亥后相元岁”、“乙巳后泄元祀”“用《竹书》修”即出自原《竹书》的书影
    二、明《今本竹书记年》
    既然晋代出土的《竹书》历经安史之乱、五代十国,初释本、考正本渐渐散佚无存。宋代目录书,诸如《崇文总目》﹑《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已不加著录。“据传到唐末五代、宋,传抄本逐渐散佚”。
    元末明初乃至于明代中期,出现了竹书纪年刻本,其春秋战国部分以周王室纪年记事,与初释本、考正本不同,是谓《今本竹书纪年》。清代学者钱大昕等人指斥其为伪书,姚振宗《隋书经籍志考证》更推断为明代嘉靖年间天一阁主人范钦伪作。
    据王国维《今本竹书纪年疏证》,择范钦《今本竹书纪年》的核心基点内容录于下:
    1、帝堯陶唐氏    元年丙子。
    2、帝禹夏后氏    元年壬子,帝即位,居冀。
    3、自禹至桀十七世,有王與無王,用歲四百七十一年。始壬子,終壬戌。
    4、(商汤)十八年癸亥,王即位,居亳。
    5、汤百岁而崩后
    “外丙名勝。
    元年乙亥,王即位,居亳。
    命卿士伊尹。
    二年,陟。
    仲壬名庸。
    元年丁丑,王即位,居亳,命卿士伊尹。
    四年,陟。”
    汤与太甲间有外丙、仲壬二王
    太甲名至。
    6、約按:伊尹自立,蓋誤以攝政為真爾。七年,王潛出自桐,殺伊尹。
    7、湯滅夏以至于受,二十九王,用歲四百九十六年。始癸亥,終戊(庚)寅
    8、武王十二年辛卯,王率西夷諸侯伐殷,敗之于坶野。
    9、“(懿王)元年丙寅春正月,王即位。天再旦于鄭。”
    以上句子出于《今本竹书纪年》。
    综上可归纳《今本竹书纪年》的核心基点内容为:
    自禹至桀十七世,有王與無王,用歲四百七十一年。始壬子,終壬戌;
    汤与太甲间有外丙、仲壬二王 ,意为商代三十王;
    太甲杀伊尹;
    又言:湯滅夏以至于受,二十九王,用歲四百九十六年。始癸亥,終戊(庚)寅;
    武王十二年辛卯,王率西夷諸侯伐殷,敗之于坶野。
    对《今本竹书纪年》总体评价
    王国维作《今本竹书纪年疏证》,对《今本竹书纪年》总体评价是:“昔元和惠定宇徵君作《古文尚書考》,始取偽古文《尚書》之事實文句,一一疏其所出,而梅書之偽益明。仁和孫頤谷御復用其法,作《家語疏證》,吾鄉陳仲魚孝廉敘之曰:「是猶捕盜者之獲得真贓。」誠\哉是言也。余治《竹書紀年》,既成《古本輯校》一卷,復怪今本《紀年》為後人蒐輯,其跡甚著,乃近三百年學者疑之者固多,信之者亦且過半。乃復用惠、孫二家法,一一求其所出,始知今本所載殆無一不襲他書。其不見他書者,不過百分之一,又率空洞無事實,所增加者年月而已。且其所出,本非一源,古今雜陳,矛盾斯起。既有違異,乃生調停,糾紛之因,皆可剖析。夫事實既具他書,則此書為無用;年月又多杜撰,則其說為無徵。無用無徵,則廢此書可,又此《疏證》亦不作可也。然余懼後世復有陳逢衡輩為是紛紛也,故寫而刊之。”
    择其要为:《今本竹书记年》所載無一不襲他書;
    所增加者年月而已。且其所出,本非一源,古今雜陳,矛盾斯起。既有違異,乃生調停,糾紛之因,皆可剖析。年月又多杜撰;
    此書為無用,則廢此書可。
    见书影:

    
    对《今本竹书纪年》之“自禹至桀十七世,有王與無王,用歲四百七十一年,始壬子,終壬戌”之疏证
    王国维先生对上述观点作如下注疏:始壬子,終壬戌。案:此读數與上諸帝在位之年數不合。綜計上諸帝在位年數,則禹八年,啟十六年,太康四年,仲康七年,相二十八年,少康二十一年,杼十七年,芬四十四年,芒五十八年,泄二十五年,不降五十九年,扃十八年,廑八年,孔甲九年,昊三年,發七年,癸三十一年,凡三百七十三年。必無王之世有九十八年,然可得四百七十一年之數,則少康陟時年已百二十歲,事難徵信。又本書諸帝即位之年,各著歲名。以歲名核之,則夏后氏始壬子,終壬戌,凡四百三十一年,而寒浞四十年亦在其中。考昔人所以定寒浞為四十年者,以古本《紀年》云「夏四百七十一年」。而《漢書?律歷志》云「四百三十二歲」,《易緯?稽覽圖》云「禹四百三十一年」,差四十年,遂以此四十年為無王之世以調停之。蓋古言歷者有此說,故《通鑑外紀》云羿八年,浞三十二年,共四十年,然《外紀》用《漢志》說,以夏為四百三十二年。此書用《稽覽圖》說,以夏為四百三十一年,而無王之年仍入此中,遂與古《紀年》四百七十一年之都數不能相應。至諸帝在位年數,復與此四百三十一年之都數不合者,因作偽者復假設喪畢即位之說。故啟在位年數以歲名差之,得十九年,而本書云十六年陟,則禹崩踰三年始即位。太康在位年數以歲名差之,當得八年,而本書云太康四年陟,則啟崩踰四年始即位。其餘放此。然如芒、扃、桀三帝,又皆踰年即位,其參差無例亦甚矣。

    
    以上是王国维《今本竹书纪年疏证》书影:(黑色字为《今本竹书纪年》原文,黄色字为“疏证”内容)

    
    书影重复了。

    ————————————————————————————————————————
    长安烟火2017Lv 9 时间:2020-03-26 06:29:50
    竹书纪年是魏国为自己三家分晋辩护的伪书,污蔑圣人的恶史
    ————————————————————————————————————————
    欢迎持续关注。
    汤与太甲间没有外丙、仲壬二王的存在空间
    《今本竹书纪年》在汤崩后有外丙、仲壬二王在位,记载如下:
    外丙名勝。    
    元年乙亥,王即位,居亳。命卿士伊尹。     
    二年,陟。    
    仲壬名庸。 元年丁丑,王即位,居亳,命卿士伊尹。    
    四年,陟。
    太甲名至。
    元年辛巳,王即位,居亳,命卿士伊尹。
    而《書序》曰:“成湯既沒,太甲元年,使伊尹作《伊訓》。”
    《世本》曰:“汤名天乙,太甲,汤孙,太甲崩,子沃丁立。”齐鲁书社《世本》2015年6月版第5页。
    《河南杞县伊氏家谱》:“汤崩传至太宗太甲,(太甲)元祀戊申(前1753年)。”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载:丁未三十祀(前1754年),王(汤)崩,葬汾阴,成汤陵在今山西蒲州府荣河县。(汤陵旧址在今万荣县裴庄乡西。后魏年间,张恩等人盗陵,其陵下先有石弩,以铜为锁,盗开墓道后,箭发,击毙三人。恩最终盗取墓中钟謦等物,将其墓志铭投入汾水。铭曰:吾死后二千年,终困于恩。隋制祀汤于汾阴,唐迁偃师。宋乾德四年,诏制守陵五户。元时沦于汾河,以石柩迁葬。)《文献通考》;宋太祖初给守灵户。庙号烈祖,孙太甲立。 王天锡智勇,用集大命,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旁求俊彦,子惠困穷,克宽可仁,兆民允怀,立十八祀而革夏政,践天子位,十三祀而崩,年百岁。子太丁早卒,外丙二年言只二岁。仲壬四年只四岁。伊尹奉太丁之子太甲即位。考《孟子》,外丙二年、仲壬四年。《史记》以为即位二年、四年而崩。赵岐《孟子注》并同。程子则谓古人谓岁为年,汤崩时,外丙二岁,仲壬四岁,惟太甲差长,故立之。《大纪》亦言,成汤必不舍孙而立子,且《经世书》亦无外丙、仲壬名世。辨之尤详。今以程子为据,不从《史记》。
    王太甲戊申元祀(前1753年),伊尹奉王见于祖《书序》:太甲元年,伊尹作《伊训》。
    .....................................................................
    书眉批语:应天以实不以文,六事自责,汤之至诚,对天如此,其致雨不致雨,非汤所敢逆料。旧说身为牺牲,剪发断爪,非圣人所为,殊不足据。程子之说,原本《书传》及孔颖达《疏》,最为明确。即以《经世书》甲子推之,太甲立于戊申,直接汤之丁未,中间并无六年之缺,则外丙二年、仲壬四年,是生年,如俗所云年几岁而已,非在位年,更无疑义。
    ..........................................................................
    上述批语:亦持商代二十八王之说。
    按:商代28王详释:《经世书》无外丙、仲壬名世,《大纪》认为《史记? 三代世表第一》之商代三十王“并非其实”,
    《纲鉴易知录》记“商二十八主”,上文对有商一代二十八王“辨之尤详”。更有《河南杞县伊氏家谱》所记“汤崩传至太宗太甲”为据,商代确为二十八王。《今本竹书纪年》在汤与太甲间写有“外丙、中壬”不符其实。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汤崩,孙太甲立”书影

    
    《钦定四库全书?资质通鉴前编?举要》明确记载:“(汤)三十祀(丁未前1754)王崩,嫡孙太甲践位。”“戊申(前1753)太宗太甲元祀。”足以说明商汤与太甲之间没有“(太丁)外丙、中壬”的存在空间,商代只有28王。——地道伪书《今本竹书纪年》。
    太甲杀伊尹?  
    《今本竹书纪年》载:“七年,王(太甲)潛出自桐,殺伊尹,天大霧三日,乃立其子伊陟、伊奮,命復其父之田宅而中分之。”“益干启政,启杀益。”
    
    黑色字为《今本竹书纪年》原文,黄色字为王国维先生的疏证文字。
    太甲真的杀伊尹了吗?
    《疏证》曰:“《帝王世纪》:伊尹卒,百年有余岁。”——伊尹并未被太甲所杀。


    
    《纲鉴易知录》载:“商沃丁戊子八祀伊尹薨”书影

    
    《河南杞县伊氏家谱》记载:伊尹“至商王沃丁戊子八祀卒。”
    文献记载:伊尹至商王沃丁戊子八祀卒。
    《今本竹书纪年》说“七年,王(太甲)潛出自桐,殺伊尹”“益干启政,启杀益”皆为《今本竹书纪年》鼓吹暴力与杀戮的无稽谎言。
    《今本竹书纪年》云:“湯滅夏以至于受,二十九王,用歲四百九十六年。始癸亥,終戊寅。”可信吗?
    王国维疏证曰:原注:始癸亥,终戊寅。《史记?殷本纪》集解引《紀年》,《文選?六代論》注、《通鑑外紀》分引。原注“戊寅”乃“庚寅”之訛。案:自癸亥至庚寅,實五百八年,而以諸帝積年計之亦同,並與都數不合。蓋以湯元年為癸亥,本於《唐書?歷志》張說《歷議》,而以周始伐商為庚寅,則本《歷議》所引《紀年》,二者本不同源,無怪與古《紀年》積年不合也。原注見其不合,乃改為戊寅,然不免與本書諸帝積年及歲名相齟齬。蓋書與注亦非盡出一人之手,或雖出一手,而前後未照也。古《紀年》「用歲四百九十六年」,與《易緯?稽覽圖》同。

    
    王国维疏证之一是“戊寅”乃“庚寅”之訛;
    其二是自癸亥至庚寅,實五百八年,而以諸帝積年計之亦同,並與读數不合;
    其三是《今本竹书纪年》諸帝積年及歲名相齟齬。蓋書與注亦非盡出一人之手,或雖出一手,而前後未照也。
    疏证揭示了《今本竹书纪年》的内在矛盾,自相抵悟。
    那《今本竹书纪年》“商代29王”可信吗?
    凡《今本竹书纪年》之观点,均属不实之词。
    武王克殷在哪年?
    《今本竹书纪年》云:十二年辛卯,王率西夷諸侯伐殷,敗之于坶野。

    
    《今本竹书纪年》记曰:
    “王親禽受於南單之臺,遂分天之明。
    立受子祿父,是為武庚。    
    夏四月,王歸于豐,饗于太廟。(
    命監殷。     
    遂狩于管。”
    《今本竹书纪年》武王克殷牧野之战发生于武王十二年辛卯(前1050年)。
    对此王国维作如下疏证:
    王親禽受於南單之臺,遂分天之明。(《水經?淇水注》引《紀年》:「王親禽帝受辛于南單之臺,遂分天之明。」《初學記》二十四引:「王親禽受于南單之臺。」)     
    立受子祿父,是為武庚。(《史記?殷本紀》:「封紂子武庚祿父,以續殷祀。」)     
    夏四月,王歸于豐,饗于太廟。(《漢書?律歷志》逸書《武成》:「惟四月既旁生霸,粵六日庚戌,武王燎于周廟。」偽書《武成》:「厥四月哉生明,王來自商,至于豐。丁未,祀于周廟。」)     
    命監殷。(《逸周書?作雒解》:「武王克殷,乃立王子祿父,俾守商祀。建管叔于東,建蔡叔、霍叔于殷,俾監殷臣。」)     
    遂狩于管。(《逸周書?大匡解》、又《文政解》:「惟十有三祀,王在管。」)     
    作《大武樂》。(《呂氏春秋?古樂篇》:「武王乃命周公,作為《大武》。」)     十三年,巢伯來賓。(《尚書序》:「巢伯來朝,芮伯作《旅巢命》。」)     薦殷于太廟。(《逸周書?世俘解》:「辛亥,薦俘殷王鼎。癸丑,薦殷俘王士百人。」案:此是克殷年事。)
    案:此是克殷年事。说的是以上史实都是“惟十有三祀”——武王十三年的事情。


    
    《资质通鉴前编》“己卯周武王十三年征伐商”书影
    《今本竹书纪年》这一记载与众多史籍记载不一,

    下附诸籍对武王克殷年的记载;

    典籍名称 克商年(公元前)
    逸周书 1122“己卯周武王十三年征伐商”
    尚书?洪范九畴 1122
    三统历 1122
    皇极经世 1122
    通鉴外纪 1122
    通 志 1122
    文献通考 1122
    通鉴前编 1122
    纲鉴易知录 1122
    御批纲鉴 1122
    中华干支① 1122

    读上表令人惊愕,众多典籍均记周克殷为武王十三年己卯即前1122年。
    武王克殷事发前1122年,这一论断与箕子朝鲜元年完美契合。
    “(懿王)元年丙寅春正月,王即位。天再旦于鄭。”是《今本竹书纪年》的经典之警句。
    南阳师范学院王学军先生《天再旦于郑的原始语境解读及其意义变迁》文曰:
    ? 从地球自转长期变化参数分布范围、古代文献中的反例、场景复原中的限制条件来看,“天再旦”日食说难以成立。受宗周礼乐文化影响,天、日、月、星等不单纯为天象,也常与世间重要人事变化相联系,多带有政治象征意义,“天再旦于郑”也不例外。从“旦”、“天”释义、先秦古诗《卿云歌》中以天象比人事的象征手法、郑地宫殿的修建时间及历史意义来看,“天再旦于郑”的原始含义与日食无关,而是懿王继共王之后,西周王位第二次在郑地宫殿交接的象征性说法。
    ? 认为“天再旦于郑”的原始含义与日食无关。”
    ? “而是懿王继共王之后,西周王位第二次在郑地宫殿交接的象征性说法。”
    ? 《今本竹书纪年》记曰:尧帝在位七十年,景星出翼,凤皇在庭,朱草生,嘉禾秀,甘露润,醴泉出,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厨中自生肉,其薄如箑,摇动则风生,食物寒而不臭,名曰“箑脯”;
    ? 舜即帝位,蓂荚生于阶,凤凰巢于庭,击石拊石,以歌《九韶》,百兽率舞,景星出于房,地出乘黄之马;
    ? 乃荐禹于天,使行天子事也。于是和气普应,庆云兴焉,若烟非烟,若云非云,郁郁纷纷,萧索轮囷,百工相和而歌《卿云》。帝乃倡之曰:“庆云烂兮,糺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明君即位,皆有天象示瑞。
    ? 懿王  名坚。
    元年丙寅春正月,王即位。天再旦于郑。——依然“再旦”一次。
    ? 王学军先生还认为:懿王元年丙寅正月与前899年的4月21日无关;
    复旦大学依其而名。复旦大学非日食大学。
    《今本竹书纪年》极不可信
    综上可归纳《今本竹书纪年》的基本核心内容为:
    (一)自禹至桀十七世,有王與無王,用歲四百七十一年。始壬子,終壬戌;
    (二)汤与太甲间有外丙、仲壬二王 ,意为商代三十王;
    (三)太甲杀伊尹;
    (四)又言:湯滅夏以至于受,二十九王,用歲四百九十六年。始癸亥,終戊(庚)寅;
    (五)武王十二年辛卯,王率西夷諸侯伐殷,敗之于坶野。
    (六)懿王元年丙寅春正月,天再旦于郑。
    世人普遍认为原本《纪年》经学者荀勖、和峤、束皙等人整理分释,传到宋代亡佚了。时人重编《今本竹书纪年》极不可信。
    谢谢!作者:等而闲之君的关注。
    鄙帖伊始提到凡竹书有四,一曰晋代出土的《汲冢竹书》,二曰《今本竹书纪年》,今天介绍其三:清嘉道年间的《古本竹书纪年》。
    三、清嘉道年间《古本竹书纪年》——窥探《古本竹书》真容
    有先生认为有的帖子“错把《今本竹书纪年》《古本竹书纪年》混淆,贴的图片,引用的数据,都是今本的,但是都说是古本,比如一直在批的“始壬子,终壬戌”出自今本。王国维先生说的“后人蒐辑”“空洞无实”“此书无用”“此书可废”指的是今本,他对古本是认可的。古本不是杜撰的,是从古书里找出来的……”
    世人一致认为《今本竹书纪年》是确凿伪书,那么古本呢?作窥探《古本竹书》真容。
    窥探《古本竹书》真容
    清朝以来,据今本研究《竹书纪年》的人很多。道光间朱右曾《汲冢纪年存真》开始辑录晋以后类书古注所引的佚文,加以考证,称为“古本”。清代嘉、道间的《古本竹书纪年》版本较多,现有清洪颐煊、陈逢衡、张宗泰、林春溥、朱右曾等不同版本存世。世人评价、参考引用的多为此类。
    唯朱右曾辑录竹书纪年的佚文,加以考证,编成《汲冢纪年存真》 ,被认为是古本竹书纪年之善本。
    作者介绍:
    《古本竹书纪年》版本不一,封面各异,存世版本的作者分别是:      
    洪颐煊:清代人(1765—1837),字旌贤,号筠轩,晚号倦舫老人,浙江临海人,洪坤煊之弟。嘉庆六年(1801)拔贡生,官直隶州州判、广东新兴知县。
    陈逢衡:清代(1778年—1855年)字履长,一字穆堂,江苏江都人。生于清高宗乾隆四十三年,卒于文宗咸丰五年,年78岁。他说:“知其(《竹书纪年》)脱失已久,非复原本之旧矣。”他认为“然其事实显然与经史印合。”因其吹捧《竹书》,被王国维贬为“陈逢衡辈”。
    张宗泰:(1776-1852),清藏书家、学者。字球斋,号鲁岩。河南鲁山人。原籍偃师县伊洛间之喂羊庄。乾隆二十六年,因遭水灾,庐舍浸没,迁鲁山县冢刘村。嘉庆十二年(1807)举于乡,道光二年(1822)选授修武县儒学教谕。二十三年(1843)升河南府学教授。
    林春溥:清(1775至1861)林号鉴塘,父兆泰,乾隆已亥举人,
    朱右曾,江苏嘉定(今属上海)人,字尊鲁,一字亮甫。道光十八年(1838)戊戌科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累官至贵州镇远府知府、遵义知府,后以失职罢官。潜心著述。

    
    今摘录朱右曾辑录《古本竹书纪年》原文数段,以窥真容:
    1、上述《古本竹书纪年》书影中赫然写着“帝尧元年丙子。”
    2、“汤遂灭夏,桀逃南巢氏。自禹至桀十七世,有王与无王,用岁四百七十一年。”

    3、“汤
    汤有七名而九征。
    外丙
    外丙胜即位,居亳。
    仲壬
    仲壬即位,居亳,命卿士伊尹。
    仲壬崩,伊尹放大甲于桐,乃自立。”
    汤与太甲间有外丙、仲壬二位帝王。
    4、“大甲
    伊尹即位,放大甲。七年,大甲潜出自桐,杀伊尹,乃立其子伊陟、伊奋,命复其父之田宅而中分之。”
    七年,大甲潜出自桐,杀伊尹。

    5、“汤灭夏,以至于受,二十九王,用岁四百九十六年。”
    6、“周
    武王
    十一年庚寅,周始伐商。
    王率西夷诸侯伐殷,败之于坶野。”(意思是武王十二年辛卯王率西夷诸侯伐殷,败之于坶野。)
    7、懿王
    “懿王元年,天再旦丁于郑。”

    
    朱右曾辑录《古本竹书纪年》书影
    通过比照我们发现《今本竹书纪年》之核心内容竟与《古本竹书纪年》的核心内容完全一致。
    四、现今通行版《古本竹书纪年》
    首先是范祥雍编写的《古本竹书纪年辑校订补》。
    范祥雍(1913.2-1993.9),著名文史专家,藏书家。祖籍浙江镇海,生於上海市。 1956受聘於复旦大学中文系,复任教於江西大学中文系、东北文史研究所,1978年后任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特约编辑,1986年聘为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其治学以藏书入门,精于版本文献。经他整理的典籍有:《古本竹书纪年辑校订补》。
    二是1981年,方诗铭综合有清以来朱、王、范三家著述,重加编次,广为搜集,细致考证,与王修龄等人辑录成《古竹书纪年辑证》,是现今较为完备的本子。
    有人认为“现今较为完备的本子”以《古本竹书纪年全文》之名行于世。
    方诗铭(1919-2000),我国著名历史学家,长期从事中国中古史的研究。
    三是张潔、戴和冰点校版《古本竹书纪年》(1999年1月版)。

    
    此版《古本竹书纪年》基本核心内容与1981年版之内容完全一致。
    现摘录《古本竹书纪年全文》数段文字于斯,以求共享。
    1、帝尧陶唐氏
    母曰庆都,生于斗维之野,常有黄云覆其上。及长,观于三河,常有龙随之。一旦,龙负图而至,其文要曰:“亦受天祐。”眉八采,须发长七尺二寸,面锐上丰下,足履翼宿。既而阴风四合,赤龙感之。孕十四月而生尧于丹陵,其状如图。及长,身长十尺,有圣德,封于唐。梦攀天而上。高辛氏衰,天下归之。
    元年丙子,帝即位,居冀。

    2、帝禹夏后氏
    母曰修己,出行,见流星贯昴,梦接意感,既而吞神珠。修己背剖,而生禹于石纽。虎鼻大口,两耳参镂,首戴钩铃,胸有玉斗,足文履已,故名文命。长有圣德。长九尺九寸。梦自洗于河,取水饮之。又有白狐九尾之瑞。当尧之世,舜举之。禹观于河,有长人白面鱼身,出曰:“吾河精也。”呼禹曰:“文命治水。”言讫,授禹《河图》,言治水之事,乃退入于渊。禹治水既毕,天锡玄圭,以告成功。夏道将兴,草木畅茂,青龙止于郊,祝融之神降于崇山。乃受舜禅,即天子之位。洛出龟书,是为《洪范》。三年丧毕,都于阳城。
    元年壬子,帝即位,居冀。
    3、夏师败绩,桀出奔三朡。商师征三朡,战于郕,获桀于焦门,放之于南巢。
    自禹至桀十七世,有王与无王,用岁四百七十一年,始壬子,终壬戌。

    4、殷商成汤
    名履。
    汤有七名而九征。放桀于南巢而还,诸侯八译而来者千八百国,奇肱氏以车至,乃同尊天乙履为天子,三让,遂即天子之位。初,高辛氏之世妃曰简狄,以春分玄鸟至之日,从帝祀郊禖,与其妹浴于玄丘之水。有玄鸟衔卵而坠之,五色甚好,二人竞取,覆以玉筐。简狄先得而吞之,遂孕。胸剖而生契。长为尧司徒,成功于民,受封于商。后十三世,生主癸。主癸之妃曰扶都,见白气贯月,意感,以乙日生汤,号天乙。丰下锐上,皙而有髯,句身而扬声,长九尺,臂有四肘,是为成汤。汤在亳,能修其德。伊挚将应汤命,梦乘船过日月之傍,汤乃东至于洛,观帝尧之坛,沈璧退立,黄鱼双踊,黑鸟随之止于坛,化为黑玉。又有黑龟,并赤文成字,言夏桀无道,汤当代之。梼杌之神,见于邳山。有神牵白狼衔钩而入商朝。金德将盛,银自山溢。汤将奉天命放桀,梦及天而舐之,遂有天下。商人后改天下之号曰殷。
    十八年癸亥,王即位,居亳。
    始屋夏社。
    十九年,大旱。
    氐、羌来宾。
    二十年,大旱。
    夏桀卒于亭山。
    禁弦歌舞。
    二十一年,大旱。
    铸金币。
    二十二年,大旱。
    二十三年,大旱。
    二十四年,大旱。
    王祷于桑林,雨。
    二十五年,作《大濩乐》。
    初巡狩,定献令。
    二十七年,迁九鼎于商邑。
    二十九年,陟。
    外丙
    名胜。
    元年乙亥,王即位,居亳,命卿士伊尹。
    二年,陟。
    仲壬
    名庸。
    元年丁丑,王即位,居亳,命卿士伊尹。
    四年,陟。
    汤与太甲间有外丙、仲壬二王在位。

    5、太甲
    名至。
    元年辛巳,王即位,居亳,命卿士伊尹。
    伊尹放太甲于桐,乃自立。
    约按:伊尹自立,盖误以摄政为真尔。
    七年,王潜出自桐,杀伊尹,天大雾三日,乃立其子伊陟、伊奋,命复其父之田宅而中分之。

    6、汤灭夏,以至于受,二十九王,用岁四百九十六年。始癸亥,终戊寅。
    回复末楼
    7、周武王
    名发。初,高辛氏之世妃曰姜嫄,助祭郊禖,见大人迹,履之,当时歆如有人道感己,遂有身而生男。以为不祥,弃之隘巷,羊牛避而不践;又送之山林之中,会伐林者;又取而置寒冰上,大鸟以一翼籍覆之。姜嫄以为异,乃收养焉,名之曰弃。枝颐有异相。长为尧稷官,有功于民。后稷之孙曰公刘,有德,诸侯皆以天子之礼待之。初,黄帝之世谶言曰:“西北为王,期在甲子,昌制命,发行诛,旦行道。”及公刘之后,十三世而生季历。季历之十年,飞龙盈于殷之牧野,此盖圣人在下位将起之符也。季历之妃曰太任,梦长人感己,溲于豕牢而生昌,是为周文王。龙颜虎肩,身长十尺,胸有四乳。太王曰:“吾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季历之兄曰太伯,知天命在昌,适越,终身不反,弟仲雍从之,故季历为嗣以及昌。昌为西伯,作邑于丰。文王之妃曰太姒,梦商庭生棘,太子发植梓树于阙间,化为松柏棫柞。以告文王,文王币率群臣,与发并拜告梦。季秋之甲子,赤爵衔书及丰,置于昌户。昌拜稽首受。其文要曰:“姬昌苍帝子,亡殷者纣王。”将畋,史编卜之,曰:“将大获,非熊非罴,天遣太师以佐昌。臣太祖史畴为禹卜畋,得皋陶。其兆类此。”至于磻溪之水,吕尚钓于涯,王下趋拜曰:“望公七年,乃今见光景于斯。”尚立变名答曰:“望钓得玉璜,其文要曰:‘姬受命,昌来提,撰尔洛钤报在齐。’”尚出游,见赤人自洛出,授尚书:“命曰吕,佐昌者子。”文王梦日月著其身,又蒨瑽鸣于岐山。孟春六旬,五纬聚房。后有凤凰衔书,游文王之都。书又曰:“殷帝无道,虐乱天下。星命已移,不得复久。灵祇远离,百神吹去。五星聚房,昭理四海。”文王既没,太子发代立,是为武王。武王骈齿望羊。将伐纣,至于孟津,八百诸侯,不期而会,咸曰:“纣可伐矣。”武王不从。及纣杀比干,囚箕子,微子去之,乃伐纣。渡孟津,中流,白鱼跃入王舟。王俯取鱼,长三尺,目下有赤文成字,言纣可伐。王写以世字,鱼文消。燔鱼以告天。有火自天止于王屋,流为赤乌,乌衔谷焉。谷者,纪后稷之德;火者,燔鱼以告天,天火流下,应以吉也。遂东伐纣,胜于牧野。兵不血刃,而天下归之。乃封吕尚于齐。周德既隆,草木茂盛,蒿堪为宫室,因名蒿室。既有天下,遂都于镐。
    十二年辛卯,王率西夷诸侯伐殷,败之于坶野。
    8、懿王
    名坚。
    元年丙寅春正月,王即位。天再旦于郑。

    以上文字均出自1981年版《古本竹书纪年》,其实质内容与明《今本竹书纪年》、清儒版《古本竹书纪年》同、异何在?待明天分晓。
    综上归纳明《今本竹书纪年》的核心观点是:
    1、帝堯陶唐氏
    元年丙子。
    2、自禹至桀十七世,有王與無王,用歲四百七十一年。始壬子,終壬戌;
    3、汤与太甲间有外丙、仲壬二王 ,意为商代三十王;
    4、太甲杀伊尹;
    5、湯滅夏以至于受,二十九王,用歲四百九十六年。始癸亥,終戊寅;
    6、武王十二年辛卯,王率西夷諸侯伐殷,敗之于坶野。
    7、懿王元年丙寅春正月,天再旦于郑。
    摘录朱右曾辑录(清儒版)《古本竹书纪年》原文,以窥真容:
    1、《古本竹书纪年》 “帝尧元年丙子。”
    2、 自禹至桀十七世,有王与无王,用岁四百七十一年。
    3、汤与太甲间有外丙、仲壬二位帝王。
    4、七年,大甲潜出自桐,杀伊尹。
    5、汤灭夏,以至于受,二十九王,用岁四百九十六年。
    6、周武王
    十一年庚寅,周始伐商。
    王率西夷诸侯伐殷,败之于坶野。”(意思是武王十二年辛卯王率西夷诸侯伐殷,败之于坶野。)
    7、懿王元年,天再旦于郑。
    再录1981年版《古本竹书纪年全文》数段文字于斯,以求共享
    1、帝尧陶唐氏
    元年丙子,帝即位,居冀。
    2、帝禹夏后氏
    自禹至桀十七世,有王与无王,用岁四百七十一年,始壬子,终壬戌。
    3、殷商成汤  名履。
    汤与太甲间有外丙、仲壬二王在位。
    4、太甲  名至。
    七年,王潜出自桐,杀伊尹。
    5、汤灭夏,以至于受,二十九王,用岁四百九十六年。始癸亥,终戊寅。
    6、周武王  名发。十二年辛卯,王率西夷诸侯伐殷,败之于坶野。
    7、懿王  名坚。元年丙寅春正月,王即位。天再旦于郑。
    不难发现明《今本竹书纪年》与清儒版《古本竹书纪年》、现今通行版(1981年版)《古本竹书纪年》的核心观点完全一致,《今本竹书纪年》与各类《古本竹书纪年》,二者同属一丘之貉,一路货色。其核心内容无一得以成立。
    凡持
    《竹书纪年》是中国古代唯一留存的未经秦火的编年通史;
    竹书纪年的诸多记载也同甲骨文、青铜铭文、秦简、《系年》相类;
    某先生说:“《竹书纪年》在研究夏代的年代问题上有其特殊意义,正在于它是现知最早的一套年代学的系统。”上述观点的各界朋友应该认识到是自己在被骗的情势下,又传销,再骗他人。
    针对 @而已ZLv 5 时间:2020-03-13 14:20:40认为:比如一直在批的“始壬子,终壬戌”出自今本。王国维先生说的“后人蒐辑”“空洞无实”“此书无用”“此书可废”指的是今本,他对古本是认可的。古本不是杜撰的,是从古书里找出来的……”
    http://bbs.tianya.cn/post-no05-512604-1.shtml夏代存在的日食证据,转自姜介强教授(转载)认为“这样看来,直到现在今本《竹书纪年》还是有两种传世版本在流传,一种是分十三卷的,一种分上、下卷的。而分上、下卷的出现应是翻印者象黄怀信先生著《逸周书校补注译》一样,将原书的卷数抹去不分卷,而装印成卷上、卷下两本线装书造成的。

    看来我国有的学者宁愿信今本《竹书纪年》是伪书那个假话,而不愿信它是我国几千年传下来的真‘经’。”
    针对“古本不是杜撰的,是从古书里找出来的”;
    “ 直到现在今本《竹书纪年》还是有两种传世版本在流传”“ 今本《竹书纪年》是我国几千年传下来的真‘经’。”

    见到以上贴文如“茅塞顿开”“大开眼界”在享“饕餮大餐”。为什么?
    原来上述贴文根本不知道各类今本、古本《竹书》的核心观点完全一致,更无对上述核心内容辨曲直、别是非的能力。

    
    王国维先生为陈逢衡辈示警。
    《今本竹书纪年》与《古本竹书纪年》的主要区别
    《今本竹书纪年》与清儒版、1981年版《古本竹书纪年?全文》的实质内容完全一致,都认为:
    1、帝尧陶唐氏
    元年丙子,帝即位,居冀。这一年是前2145年;
    2、帝禹夏后氏
    自禹至桀十七世,有王与无王,用岁四百七十一年,始壬子,终壬戌。
    始壬子,终壬戌是11年、71年、131年、191年、251年、311年、371年、431年、491年……绝无471年之数,其代数式为60N+11;

    3、殷商成汤  名履。
    汤与太甲间有外丙、仲壬二王在位。“汤崩传至太宗太甲”商代二十八王;
    4、太甲  名至。
    七年,王潜出自桐,杀伊尹。伊尹卒于沃丁戊子八祀;
    5、汤灭夏,以至于受,二十九王,用岁四百九十六年。始癸亥,终戊寅。其“戊寅”应为“庚寅”,仅从这一误字都照抄论,《古本竹书纪年?全文》的撰者不具备干支换算的基本常识,只有照本宣科,人云亦云。
    “始癸亥,终戊寅。用岁四百九十六年。”应无异议,那么在《古本竹书纪年?全文》中的“周武王。十二年辛卯,王率西夷诸侯伐殷。”“戊寅”“辛卯”间的12年间隙又作如何解释?
    如将“始癸亥,终戊寅,”改为“始癸亥,终庚寅,”那“用岁四百九十六年”又需相应改正。
    “始癸亥,终庚寅,”是28年、88年、148年、……448年、508年……绝无496年之数。
    6、周武王  名发。十二年辛卯(前1050年),王率西夷诸侯伐殷,败之于坶野。这年二月没有“甲子”日。
    7、懿王  名坚。元年丙寅春正月,王即位。天再旦于郑。
    《今本竹书纪年》与清儒版、1981年版《古本竹书纪年?全文》的纪年无一取自轶失前的《汲冢竹书》。
    《今本竹书纪年》与清儒版、1981年版《古本竹书纪年?全文》的区别在于《今本竹书纪年》出自明代,清儒版《古本竹书纪年》出自清嘉道年间,1981年版《古本竹书纪年?全文》出自现代学者。
    书名不同,一曰“今本”,一曰《古本》。
    《今本竹书纪年》被王国维先生批个臭不可闻,幸运的是与《今本竹书纪年》同出一辙的《古本竹书纪年》却被陈逢衡辈吹捧上九天!
    笔者曾依《古本竹书纪年》排年表
    当时出于对《古本竹书纪年》崇拜与信赖,笔者曾于2015年6月2日——9月5日,依《古本竹书纪年》排年表(手工)。

    第一体会是
    《古本竹书纪年》的“约案”坑爹
    原文:
    黄帝
    ……
    七十七年,昌意降居弱水,产帝乾荒。
    一百年,地裂。
    帝陟。
    帝王之崩皆曰陟,《书》称“新陟王”,谓新崩也。帝以土德王,应地裂而陟。葬,群臣有左彻者,感思帝德,取衣冠几杖而庙飨之,诸侯大夫岁时朝焉。
    帝挚少昊氏
    约案:帝挚少昊氏(《左氏?昭十七年传》:“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母曰女节,见星如虹,下流华渚,既而梦接意感,生少昊。登帝位,有凤凰之瑞。或曰名清,不居帝位,帅鸟师,居西方,以鸟纪官。
    帝颛顼高阳氏
    母曰女枢,见瑶光之星,贯月如虹,感己于幽房之宫,生颛顼于若水。首戴干戈,有圣德。生十年而佐少昊氏,二十而登帝位。
    元年,帝即位,居濮。
    十三年,初作历象。
    二十一年,作承云之乐。
    三十年,帝产伯鲧,居天穆之阳。
    七十八年,帝陟。
    术器作乱,辛侯灭之。
    帝喾高辛氏
    生而骈齿,有圣德,初封辛侯,代高阳氏王天下。使瞽人拊鞞鼓,击钟磬,凤皇鼓翼而舞。
    元年,帝即位,居亳。
    十六年,帝使重帅师灭有郐。
    四十五年,帝锡唐侯命。
    六十三年,帝陟。
    帝子挚立,九年而废。

    帝尧陶唐氏
    母曰庆都,生于斗维之野,常有黄云覆其上。及长,观于三河,常有龙随之。一旦,龙负图而至,其文要曰:“亦受天祐。”眉八采,须发长七尺二寸,面锐上丰下,足履翼宿。既而阴风四合,赤龙感之。孕十四月而生尧于丹陵,其状如图。及长,身长十尺,有圣德,封于唐。梦攀天而上。高辛氏衰,天下归之。
    元年丙子,帝即位,居冀。
    命羲和历象。
    ————————————————
    在《古本竹书纪年》中,黄帝在位100年、少昊在位年记为“约案”,颛顼在位78年、帝喾63年、帝子挚9年。帝尧元年丙子。这里的少昊“约案”代表多少年?因“约案”的存在致使“帝尧元年丙子”无法确定其具体年份。
    时将帝尧“元年丙子”预定为前2205年,将夏禹元年壬子推演为前2049年。
    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一路推演下来,至周宣王元年岁次甲戌,却是前887年!距现行《中国历史纪年表》的周宣王元年甲戌前827年差60年。只有返工,再来!
    将“帝尧元年丙子”降至前2145年。
    将“夏禹元年壬子”改为“前1989年。”
    重新推演编制的《古本竹书纪年》年表得以形成——周宣王元年岁次甲戌为827年。
    ——依这一结果推出少昊除在位年外的“约案”虚位净值为218年。

    
    将《古本竹书纪年》原推演的“禹元年丙子”为 “前2049年”改为“前1989年”的笔记本仍存。禹元年一改,30多页1100多年的纪年全改!
    如果排表伊始,不将帝尧元年岁次丙子,设定为前2205年;
    如果知道《古本竹书纪年》“约案”净值是218年,哪能徒劳无益?
    一位朋友(恕不提名)曾推出《古本竹书年表》,将帝尧元年定为前2205年、夏禹元年丙子定为前2049年。但该朋友比我聪明,他是将最后几位周王的在位年延长60年,下与周宣王的岁次甲戌前827年实现了无缝对接。
    这位朋友与我不谋而合,且蹈我覆辙。
    后来与这位朋友实现了诚挚沟通,统一了认知:
    不得已将原设定的“尧元年丙子”前2205年改为前2145年。
    《古本竹书纪年》独树一帜的“约案”坑爹不浅!

    
    《古本竹书纪年》的上古时期(人称五帝)自甲子前2697年——辛亥前1990年,总积年应为708年。经考证诸帝积年为490年。空白218年,虚位、空挡是人为下压史实。其结果必然造成颛顼以下连同夏商周诸王的即位、在位年份全部失实。全面考证后,应出现被《竹书》人为下压的各种表征。
    第二是
    《古本竹书纪年》的夏积年是无源之水
    《古本竹书纪年》的夏积年
    《古本竹书纪年》记曰:“自禹至桀十七世,有王与无王,用岁四百七十一年。始壬子,终壬戌。”
    一位先生在视频讲话中说:“有人说夏积年是431年,其实是夏朝十七世,有王无王,共471年。其中有王431年,无王40年,这40年是寒浞(錯读为cù)乱政。”
    第二是
    《古本竹书纪年》的夏积年是无源之水
    《古本竹书纪年》的夏积年
    《古本竹书纪年》记曰:“自禹至桀十七世,有王与无王,用岁四百七十一年。始壬子,终壬戌。”
    一位先生在视频讲话中说:“有人说夏积年是431年,其实是夏朝十七世,有王无王,共471年。其中有王431年,无王40年,这40年是寒浞(錯读为cù)乱政。”
    《夏商周断代工程解密记》(岳南著)载: “纵观471年和431年两种说法,中间相差整整40年。对于这个不算太小的差距,中国历史上无数学者进行过研究与考证,大体上分两种解释:一是471年包括羿、浞代夏的‘无王’阶段,而431年不包括‘无王’阶段。”
    又:“有鉴于此,在关于夏代纪年的最终取舍中,专家组学者们经过反复论证,决定采取471年说,即整个夏代积年自禹起,终于桀,其间包括羿、浞代夏,建立临时政权的‘无王’阶段。”
    《夏商周断代工程解密记》以文字方式,将视频讲话,载入纸媒。
    我在排《古本竹书纪年》年表时,因“始壬子,终壬戌”并非471年,认为其始“壬子”必终“壬午”,或起“壬子”应为起“壬申”。以维护夏积年471年的说法。

    
    当时手稿:“自禹至桀十七世,用岁四百七十一年。始壬子,(应)终壬午,或起“壬子”应为起“壬申”。
    《古本竹书纪年》既有“自禹至桀十七世,有王与无王,用岁四百七十一年”的总积年记载,下文又有具体纪年,最后还是按《古本竹书纪年》正文排出了《夏纪年表》:

    
    用《古本竹书纪年》的正文排出《古本竹书纪年》版《夏纪年表》,不难发现其夏积年(纲)是431年,其中(目)有王363年,无王68年,寒浞乱政已在其中。夏积年的471年是《竹书》的纲目不合、积年有误。《断代工程简表》误用《竹书纪年》的471为夏积年,是对其未做任何分析、推算、考证、盲目引用的最大败笔。
    崇拜《古本竹书纪年》的众位时贤,面对《古本竹书纪年》的错误夏积年,我们应该如实地说:“《古本竹书纪年》的夏积年(471年)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三、《古本竹书纪年》的商纪年“矛盾斯起”不能自圆其说
    《古本竹书纪年》记曰:“汤灭夏,以至于受,二十九王,用岁四百九十六年。始癸亥,终戊寅。”
    上述记载的三个观点是:有商一代29王;商积年496年;始癸亥,终戊寅。
    可信吗?
    《今本竹书》成书于明、清儒版《古本竹书》成书于清嘉道年间、现今通行版《古本竹书纪年》成书于1981年,均记载“汤灭夏,以至于受,二十九王,用岁四百九十六年。始癸亥,终戊寅。”
    首先应肯定“汤灭夏,以至于受,用岁四百九十六年。始癸亥,终戊寅。”这一推理关系是存在的。
    “始癸亥,终戊寅”是16年,求其计算式为:60n+16.
    “始癸亥,终戊寅”等于60×8=480.
    480+16=496.


    那么“汤灭夏,以至于受,用岁四百九十六年。始癸亥,终戊寅。”这一命题是否成立呢?
    查《古本竹书纪年》的商末年明明白白地写着:“(纣)五十二年庚寅,周始伐殷。”
    西周元年是“(周武王)十二年辛卯,王率西夷诸侯伐殷,败之于坶野。”
    同出《古本竹书纪年》的商朝末年到底是“戊寅”还是“庚寅”?
    依其记载西周元年是“(周武王)十二年辛卯”推断,商朝末年应为“终庚寅”。
    既然商“始癸亥,终戊寅”应为“始癸亥,终庚寅”。
    “始癸亥,终庚寅”是28年,计算式就应是60n+28.
    480+28=508年。
    那么商积年“汤灭夏,以至于受,用岁四百九十六年”就应是508年。
    《古本竹书纪年》的“汤灭夏,以至于受,用岁四百九十六年。始癸亥,终戊寅。”——这一命题矛盾斯起,难于自圆其说。
    依个人主观意识定是非?——实乃鬼见愁。
    《古本竹书纪年》记曰:“汤灭夏,以至于受,二十九王。”
    而我国历代通鉴类编年史却一律记载商代28王。644年。见书影:

    
    《古本竹书纪年》记曰:“汤灭夏,以至于受,二十九王。”
    而我国历代通鉴类编年史却一律记载商代28王。644年。
    依《古本竹书纪年》编制《商、殷诸王积年一览表》

    
    《古本竹书纪年》商代的29王,而表中显示是30王;
    《古本竹书纪年》的“汤灭夏,以至于受,用岁四百九十六年。”表中是508年。
    “始癸亥,终戊寅”是 “始癸亥,终庚寅”。
    王国维先生认为《竹书》商积年“用岁496年”与诸帝积年计之五百八年读数不合,诸帝积年及岁名相龃(jǔ)龉(yǔ),分析可能并非出自一人之手,或虽出一手前后未照也(79页)。
    关于商代是28王,还是29王30王?

    《河南杞县伊氏家谱》中写道:“汤崩传至太宗太甲,元祀戊申。”
    足以说明汤与太甲间无其他王的在位空间,商代28王。
    《今本竹书纪年》确定为伪书,各版本《古本竹书纪年》的关键节点与《今本》没有任何区别。
    推崇各版本《古本竹书纪年》的61楼,面对上述问题,该作如何解释呢?
    四、《竹书》中的西周纪年
    各类传统通体编年史记载西周元年多为:“武王十三年己卯”(前1122年)。

    
    而《今本竹书纪年》记曰:“武王十二年辛卯(前1050年),王率西夷諸侯伐殷,敗之于坶野。”
    清儒版《古本竹书纪年》记曰“十一年庚寅,周始伐商。王率西夷诸侯伐殷,败之于坶野。”(意思是武王十二年辛卯王率西夷诸侯伐殷,败之于坶野。)
    1981年版《古本竹书纪年》载:“周武王  名发。十二年辛卯,王率西夷诸侯伐殷,败之于坶野。”
    《竹书》所载的西周元年与的各类传统通体编年史记载有别。
    关于“懿王元年丙寅天再旦于郑。”
    各类传统通体编年史记载懿王元年为:“懿王元年丁亥。”(前934年)

    
    这年,未见“日有食之”的记载。
    而《今本竹书》则为:“懿王元年丙寅(前895)春正月,天再旦于郑”
    清儒版《古本竹书》亦曰:“懿王元年,天再旦丁于郑。”
    1981年方诗铭版《古本竹书》亦同:“懿王  名坚。元年丙寅春正月,王即位。天再旦于郑。”

    时人认为“懿王元年,天再旦丁于郑。”的:“天再旦”是日食。
    查表前895年正月开封、洛阳、西安地区并无日食发生。
    按今本、古本《竹书》排出西周年表:

    
    从上表发现《竹书》的厉王在位12年,而《史记?周本纪》则记曰厉王37年后,共和行政。

    
    《纲鉴易知录》厉王三十七年,“国人叛,王出居彘。”的书影。
    通过比照,今本、古本《竹书》所有记载皆伪。
    五、公元前841年后的《竹书记年》——与史有别
    《古本竹书纪年》的纪年不但在“共和”年前可以任意涂鸦自相矛盾,共和元年以后亦与《史记》的纪年不一。文曰:周敬王在位年限是44年(乙丑前476),并将周元王元年下压到丙寅年(前475)。《十二诸侯纪年表》记为敬王在位43年(甲子前475),元王元年为乙丑年(前474)。造成元王在位年份的一律下移。
    《古本竹书纪年》原文如下:
    敬王(名丐)元年壬午。八年,晋顷公卒。九年(庚寅,晋定公元年)。十四年,汉不见于天。二十六年,晋青虹见。二十八年,洛绝于周。三十六年,淇绝于旧卫。三十九年,晋城顿丘。四十三年,宋杀其大夫皇瑗于丹水之上。丹水壅不流。《史记》为甲子敬王共43年,前475。
    四十四年,王陟。 《史记》本年乙丑为元王元年。
    元王(名仁)元年丙寅,晋定公卒。二年(晋出公元年)。
    《竹书纪年》如得以确立,必改《十二诸侯年表》。不然,只能视《古本竹书纪年》在公元前841年之后仍然有误。
    诸版《竹书纪年》与正史的语言风格截然不一,《竹书》多离奇神话色彩,正史多平铺直叙。如《御批历代通鉴辑览》对周穆王的记载中无一关于“见西王母”“鼋鼍为梁”“亿有九万里”的记载,对子爵诸侯国徐的记载可见一斑:《通鉴辑览》记曰“徐子自称偃王(称王自立),王闻徐子僭(jiàn)号,乃命造父御(造父驾驭战车征剿、讨伐、平叛),(2016年11月24日18时50分央视《国宝档案》栏目有《三晋造父御马》一节,节目中学者介绍说:“穆王17年是公元前960年。”差矣。穆王17年是丙申前895年,前960年是辛酉年。)一日千里,长驱而归。”书眉作批语则是:“一日千里,虽顺风扬帆,有所不能……其论失实矣。”
    《竹书纪年》对同一年所记的内容单一,不涉同年发生的其他事件,正史多旁及。
    《竹书纪年》记武王伐纣事发周武王十一年,记曰:“遂东伐纣,胜于牧野。兵不血刃,而天下归之。”非常简单。
    而《通鉴辑览》记录周武王十三年的史实则用去了七页的篇幅。
    诸如:大会诸侯于孟津、誓师渡河、注释武王伐纣十一年是“讹谬”,今从《蔡传》、程子朱子之说、夷齐叩马而谏、商师据之牧野,皆无战心、王即位、国号周、释箕子囚、立彻法、建学、铭自警、访道于箕子等。
    《竹书》异闻集锦
    谁最长寿
    《古本竹书纪年》中记载:“帝舜:九年,西王母之来朝,献白环、玉玦。”“穆王十七年,王西征昆仑丘,见西王母。其年,西王母来朝,宾于昭宫。”
    在神话传说中,玉帝是天上神界的最高统治者,王母是玉帝的妻子。而在《古本竹书纪年》中她却是实实在在的人,她曾在舜帝九年来朝,并向舜帝献白玉环。西王母居住的环境优美,常吃绿色食品,经常跳广场舞,做保健操,健康长寿。活到1084岁,又遇上周穆王西征昆仑,并在“其年”旧地重游,出访大周,周天子竟然在昭宫招待这位贵宾。
    《山海经》写道:“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历及五残。”见到没有,首先是长得像人后边描写得是“豹尾虎齿”还“善啸”。其他版本的《古本竹书纪年》更写道周穆王西征昆仑一见西王母,毕恭毕敬,献上贡品,“互为作歌。”
    真龙面世
    龙是传说中的神异动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它具有虾眼、鹿角、牛嘴、狗鼻、鲶须、狮鬃、蛇尾、鱼鳞、鹰爪,九种动物合而为一之九不像之形象。作为中华民族信奉的图腾,龙身上寄寓了美好的品质和神奇的传说。
    龙是原始人的图腾,是一种只存在于图腾中而不存在于生物界的虚幻生物。有研究指出,龙的形象是经过不断发展变化的,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龙的图腾逐渐成为整个中华民族信奉的旗帜。其他民族原来信奉的图腾的形象逐渐被吸收、被充实到龙的形象中去,因此龙的特征愈来愈多,形象日益复杂和威武,龙成为了皇帝的代表。人们还把各种美德和优秀的品质都集中到龙的身上。从许多故事和传说中看到:龙是英勇善战的,它什么强暴也不怕;龙是聪明多智的,它甚至能预见未来;龙的本领高强,它能大能小,变化多端,兴云布雨,鸣雷闪电,开河移山,法力无边;龙是富裕的,龙宫成了宝藏的集中地;龙又是正直的、能为人民着想的,为了解救人间干旱之苦,它甚至不惜冒犯天条。在龙的身上集中了人们美好的愿望,也常把世间的杰出人物称为人中之龙,诸葛亮号称卧龙先生就是大家熟识的例子。日常生活中也有龙的踪迹。衣有龙袍;食有龙虾、龙眼、龙须面、龙冠;建筑有龙宫、龙亭;行有龙舟、龙车。家具有龙椅、龙床。正月十五要舞龙灯,五月端午要赛龙船。动物有龙马、龙蚤;植物有龙葵、龙舌兰、龙须草、龙须菜、龙柏、龙爪槐。风水宝地叫龙脉,抽水的水车叫龙骨水车,大吊车叫龙门吊。天上和龙有关的名词不下数百。一千年前编辑的《太平广记》搜集的龙的神话小说,就有八十一则。那么,又有谁见到过真龙,若读《古本竹书纪年》将让您大饱眼福:“舜十四年黄龙负图,长32尺,广9尺,出于坛畔。”
首页 本页[1] 下一页[2] 尾页[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煮酒论史 最新文章
谈谈历史,看上至千年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
亚历山大是中国人?
秦桧是不是被诬陷,乃至千百年来一直替人背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历代研究《穆天子传》西行线路的死穴
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保卫司马南
(第四篇)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万年历史,不会造飞机火车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2-07-04 23:31:11  更:2022-07-04 23:39:52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