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购物 网址 日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视频推荐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日历2024  日历2025  日历2026  日历知识  | 每日头条  视频推荐  数码知识 两性话题 情感天地 心理咨询 旅游天地 | 明星娱乐 电视剧  职场天地  体育  娱乐 
日历软件  煮酒论史  历史 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春秋战国 三国 唐朝 宋朝 明朝 清朝 哲学 厚黑学 心理学 | 文库大全  文库分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钓鱼 双色球 戒色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足球 nba 象棋 体操
    
  首页 -> 职场天地 -> 什么人进投资银行,投行面试流程 -> 正文阅读

[职场天地]什么人进投资银行,投行面试流程[第64页]

作者:Scorpio_CJ
首页 上一页[63] 本页[64] 下一页[65] 尾页[66]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晴天娃娃99xiao 2015-10-12 16:02:03
    谢谢楼主的坚持,好高的楼,终于爬完了
    ~*.*~
    楼主经常提到说自己面过哪家哪家,有什么朋友在哪个哪个牛行做过,那请问楼主做过哪几家ibank,特别是比较出名的欧美bb?感觉面试和拿到offer真正在出名的ib里边工作过的认识应该会有不同认识呢~楼主能分享一下相关经验吗?有遇到过什么奇葩同事或故事吗?
    另外,ib里边的核心部门应该不是equity research?所以楼主主要function是support M&A,Corp Fin和 ST......
    -----------------------------
    挺犀利的。

    我好久没回来了,回一下吧。

    1. 我还真的没有在bulge bracket里面做过。2nd tier就有。
    其他朋友可能不知道bulge bracket,就是所谓的第一梯队,高盛、摩根、JP摩根、美林、德意志、UBS、瑞信等等。
    我身边有很多第一梯队的人,当初开这个帖子,主要是想表达,其实也都是人,都是做金融的事情,没有什么神秘的。
    以前比现在更加不懂事,所以很多话没怎么想就说了,现在看回以前,也是感觉很傻、很天真。

    当然,很多bulge bracket的人也不会来这里,觉得浪费时间,不如去“无秘”这样的地方八卦别人。

    2. 奇葩事情,我就不在这里说了,你有兴趣,可以下载一个无密,里面有个中环圈,天天几千条对话都是八卦...

    3. 我做equity research时间最长,比较了解,所以说的也比较多。
    至于核心不核心,看你怎么定义了。
    一个要做full service的投行/券商,没有research是不行的,而且research拿到买方内部投票的时候,大买方是会根据投票来分配交易额度的,所以也是一个profit center,当然,很多别的小买方,非Fid这些,也会给买卖、下单机会。
    另外,你叫一个销售天天看别人家的报告,然后总结称自己的观点是很累的事情...
    然后还有所谓的house view这些东西...
    那你说,这个算是核心部门吗?
    如果按照revenue来说,那肯定不算,IBD、S&T的revenue肯定多。

    再换一个角度吧,这也是我到了企业才知道的。
    投行经常会弄各种大会,回请企业,有些企业知道你没有cover我们公司,就根本不会去。
    M&A项目也一样,投行来pitch,如果该投行有分析员来,是加分项目。
    所以research呢,比很多人想象的重要。

    but all in all... 券商最后都是要卖卖卖的,你研究做的再好,distribution不行,那也是然并卵。

    最后,
    你说的corp fin分工... 现在行业变得很快,很多team已经没有了所谓的coverage,都是在一起,叫china team... 摩根、高盛这些大的,可能分的还比较清晰。

    一般就是coverage 和 execution,不知道你说的product里面是什么...

    corp fin最主要的就是 IPO, 各种placement, issuance和M&A advisory,还能有什么product?DCM吗?还是说发hybrid产品?

    工钱的话,其实根据title分的因素远比work nature要多很多。

    你可以去hays、robert half,michael page网站下一个salary guide.
    一清二楚。
    @ppypypp 2015-10-18 22:32:00
    楼主怎么看中国消费?尽管经济低迷,但消费数据似乎仍然坚挺,后期会如何发展呢?
    -----------------------------

    最近有听某国内券商的经济师说,我觉得还是比较中肯的。
    就是很 淡。
    经济很差,居民消费被养老、房产压着很多,很多大件都接近饱和,如汽车、家电。
    高新科技的消费还是增长比较快,但是也仅此而已。

    经济慢慢步入通缩就是一个证明,生产力过剩,消费能力相对减弱。

    当然... 我不是经济师,个人浅薄感觉罢了。

    作者:bluewing1  回复日期:2010-09-27  19:49:24
    王秋暝大哥,LZ明显是Research而不是IBD的,就是你说的"精通行业背景的研究人员":)
    ----------------------------------------------------------------
    @王秋暝 2010-09-28 09:32:49
    他有多精通,没看过他的报告,不好评价。我认识的高手一般都比较谦虚,而且水平越高越谦虚的过分,不会上天涯来发这种行业导引,指点江山的帖子。
    既然他是研究部的,我说一下我对于IBD初级职位的看法,有那么冒犯么?
    另外混久了人看多了,几句话就能看出一个人的风格,八九不离十。
    题外话,我还是非常欣赏神马老同志的。人不图个别的,就在乎踏实淡定,坦诚自然。我喜欢老同志的真性情。
    -----------------------------
    @u_105922922 2015-09-20 11:54:39
    不管别人说什么,我基本只看帖不发帖,但是你这么说,我就必须得回一下了,楼主给大家讲投行的工作及面试经验就是在帮助大家,这有什么不对???什么叫高手谦虚,有些人就是自己站在高位,生怕后面的人追上来,你是不是就是这种想法呢?
    -----------------------------

    我以前是比较傻啦,都5年前的事情了,让它过去吧,哈哈。
    @linghu1661 2015-09-03 11:35:12
    很佩服LZ大人从09年到现在一直维护着这个帖子,可惜我这两天才看到呢。
    我在国内big 4苦哈哈的呆着,我爱这份工作内容,但不是工作强度。看到LZ说澳洲big 4生活的还蛮惬意嘛,我想去看看。每年都有交流交换,不过真的申请的人也不多,我一想到什么english test,driver license就觉得要花太多额外的时间。看来一个地方呆的久了真的懒了~~
    -----------------------------
    喜欢最重要,祝工作顺利~
    @Sophia_SY94 2015-08-27 11:54:29
    @Scorpio_CJ ,楼主您好,一年多前就看了您的文章,得到了很大的帮助。但一直没敢给您发信,怕您已经不再登入或者太忙没有办法回复我。但是最近是真的有点困惑了,不知是否能请您帮帮忙?
    先说说我的情况吧,可能是因为家里是做生意的缘故吧,我从小就对商科特别感兴趣,以后也想做金融,希望能和您一样。我是一个女孩,但是从小就数学物理特别好,而且喜欢一些音乐艺术的东西,所以高二的时候就来了美国留学。 那......
    -----------------------------
    底下有朋友也给了你建议,我觉得都有道理。

    补充一点吧,如果你觉得你金融知识不太了解什么的,那就去考一个CFA level 1,里面只是很全了,或者你淘宝买套书来看看,然后和你现在学的ME比一下。
    如果喜欢,考一个level 1,然后去申请投行,也是加分项。

    如果不喜欢。
    那么我觉得,你去西部也不是不可以吧? 以后再想学金融也可以吧?
    我的初恋就是在明尼苏达,现在结婚了,生活的很好啊,我没觉得西部会怎么样,关键看你个人的心态。

    以后学金融也可以啊,我嫂子,清华毕业的,也是工科好像,现在在西岸做 精算师,是自己后来在美国慢慢考出来的,然后的小外甥也一、二岁了吧。

    所以呢,不用太迷茫,不用太慌张,一步一步来,丰富自己,就可以了!
    你的起点,已经比很多人都高了,要有信心。
    @春风十里不如你zz 2015-11-05 09:15:54
    楼主你好,非常幸运能在大学选专业这个迷茫的时候碰到你的帖子,像看小说一样看完了这个帖子,还是有些问题想要问你,请您务必回复我!
    我现在英国排名前30的大学念本科(UEA),世界排名大概200多的样子吧,大二可以选择专业,我在纠结是选accounting and finance 还是 business finance and economics 。 前面看到你的帖子说,会计很重要,但是后者也可以选修会计课包括(ADVANCED FINANCIAL ACCOUNTING or management......
    -----------------------------

    哈哈,总有人会回复你的。
    我不就来了吗。

    对于你的第一个问题,
    如果能免掉ACCA的话,最好还是选能免掉的。
    我说会计重要的原因是,你以后近了社会,你说你懂会计,别人跟着就会问,你是不是CPA或者CA,你说你不是... 然后别人也就不怎么信你懂会计了...
    you know what i mean right?

    然后在进入银行、投行或者咨询什么的公司,这种在金融、商领域相对比较高端的专业行业,一开始,还是看你的学校比较多... 所以你的第二条路是对的。
    master去读一个top 5,top 10的名校比较好。

    然后CFA呢,大学能考多少就考多少,不要认为很多人说这玩儿没人看,不重要。
    问题是,到时候你遇到一两个机会,别人就是看你这个,你到时候难道后悔吗?
    我认识很多人,是没啥专业职称,也不懂什么modeling什么excel,但是别人老爸、老妈动辄是某大企业高管,某政府、国企高官,
    我们,就不要比了,低头走自己的路就好,一样会走得好。

    excel,模型什么的,其实你大学学不学没有本质的区别,因为金融类、会计预测的模型,trading除外,都是很简单的,连pivot table都不要,只要简单的一些function,例如 offset什么的,你就足够了,主要还是整体模型的逻辑,和里面关键的假设什么的,这些东西,大学lecture都没法教你。
    我大学的时候,现在回想起来,那个lecture让我们写分析报告,他自己都没有在投行啊、证券、银行里面做过分析,给我不了guidance,大家都是蒙蒙的就过去了。
    最高分是一个高盛高管的儿子,他直接把GS的PPT拿来了,然后我assume他肯定也有GS的model,然后再被他老爸点拨一下,那就完全不一样了,lecture给了他满分。

    试问,他又从lecture那里学到了多少呢?假设他老爸不是他老爸?呵呵

    所以,不要太纠结具体学什么,学校名气重要,分数重要,course差不多就可以了,然后注意兴趣培养,把ACCA, CFA什么的能考完考完,该谈恋爱的谈恋爱,该锻炼身体的锻炼身体,还有就是旅游。

    那样就非常好了。

    加油。
    @anniW_ 2015-11-10 07:59:11
    从楼主的帖子里接触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识,最近有一点问题希望楼主可以给我一点建议。我现在在多伦多读书,马上面临报考大学,现在平均分95分左右,以后毕业想进投行工作,我非常喜欢数学。看了几所hk的大学quantitative finance专业都只招20几个人左右,觉得太competitive了,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关于哪个大学和专业对以后工作帮助比较大,谢谢楼主啦。
    -----------------------------

    你喜欢数学?喜欢做regression啊,复杂的数学理论证明?复杂的数学模型?
    如果是,那么就在加拿大的什么waterloo什么的不是都很好吗?

    为什么要到香港读大学?
    加拿大的好大学,例如多大,McGill等在这里的毕业生很多。

    而且你回来了,大学那几年你的英文或多或少会下降一些,中文水平会提高。

    建议你在国外读,本科读完,硕士读完再回来不迟
    大外资银行现在情况不好过,被监管的很厉害,而且欧洲银行受到当地经济拖累,也影响其在亚洲的分行。
    有股势力在崛起。就是boutique investment banks。
    大家可以考虑的
    我在网上摘的:

    http://news.efinancialcareers.com/uk-en/225259/what-it-takes-to-get-a-graduate-job-at-a-boutique-investment-bank/

    Only 4% of applicants make it into a full-time graduate training role in large investment banks. Those that do often have multiple internships combined with a technical degree from top university and evidence of both team-playing and leadership abilities.

    But do boutique investment banks – which are taking an ever-larger share of investment banking advisory work globally – fish from the same pool? What sets the recruits of smaller firms apart from those securing jobs at Goldman Sachs, Morgan Stanley, J.P. Morgan et al?

    We’ve looked through the profiles of the classes of 2015 at Centerview Partners, Greenhill & Co, Moelis & Co, Houlihan Lokey and Perella Weinberg Partners to ascertain common attributes of those securing the jobs. This is what it takes to get a graduate job at a boutique investment bank.

    1. You will have interned at a bulge bracket bank

    While large investment banks tend to staff their analyst pools with internship conversions, boutiques take on those who’ve spent some time at larger competitors. Most have at least two internships and in the majority of cases the last placement was at a big bank.

    Take Gregor Vlasak, an M&A analyst at Perella Weinberg in New York, who says he had an offer to join J.P. Morgan. Or take Willy Dietzel, who interned with Barclays’ FIG team before joining Centerview Partners in London.

    2. But not if you’re joining Moelis & Co

    The exception to this rule is Moelis & Co. Every new analyst we came across in New York had interned with Moelis itself in the summer of 2014.

    3. Your experience will not be limited to finance

    A common theme among graduates hired into boutique investment banks was summer work experience outside of investment banking, or financial services altogether. Take Richard Antwi-Boasiako, an M&A analyst at Centerview, who spent the summer as a business associate intern at Google and a BOS Plant Engineer intern at Tata Steel. Or Zack Bartee, an IBD analyst at Houlihan Lokey in New York, who spent a summer as a news intern at Comcast SportsNet. Or Mats Pujols, an investment banking analyst at Greenhill, who worked as a marketing project manager at Schneider Electric.

    4. You will almost certainly have studied finance

    There’s no shortage of top universities among the boutique analyst classes of 2015, but this doesn’t appear to be a central requirement. Instead, boutiques make no pretence about hiring people with arts degrees. Almost everyone had studied finance. And if they hadn’t studied finance, they’d studied engineering.

    Meanwhile, our analysis of 150 analysts who secured an IBD job at bulge bracket banks in 2015 suggests that 36% have a Masters in Finance degree. This figure was 49% of the 35 boutique analysts we looked at.

    5. You will have had experience of teaching

    Unexpectedly, a proportion of boutique analysts had spent time teaching while at university. Take Daniel Gelfarb, an analyst at Moelis in New York, who taught finance 101 at Wharton, or Zack Bartee, who was an undergraduate teaching fellow at University of Virginia. Or Jeff Chudakoff, an analyst at Jefferies who was also a teaching assistant for finance 101 at Wharton. We surmise that teaching indicates that you’re an elite student who can handle the extra work.

    6. You will almost certainly been part of an impressive student finance society

    If you want to work as an analyst in a boutique, it will help to get involved with your college finance society as early as possible. Matt Fargie, an M&A analyst at Centerview, was vice president of the Warwick University Finance Society and co-head of its investment banking society. Sai Parepally, an investment banking analyst at Moelis in New York was a member of the Investments and General Ledger Committee at Wharton. Kevin Hashman, another Moelis analyst, was a ‘senior analyst’ at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s Maze & Blue student-run investment fund.

    7. You will have an interesting hobby

    Daniel Gelfarb, a Moelis analyst, says one of his interests is ‘jokes’ and was a writer for Wharton’s humour magazine The Pennsylvania Punchbowl. Zack Bartee, the Houlihan Lokey analyst, was involved in various after-school development programmes for children in Charlottesville, Virginia. Nishant Tare, an analyst at Centerview Partners, spent time volunteering in Madagascar. Will Dietzel from Centerview also spent a year working 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rojects at a shrimp farm in Ecuador.

    Make it interesting, make it worthwhile.
    @lisawang99169 2015-12-18 03:03:17
    楼主你好,我是麦克马斯特大学 数学统计系的本科应届生,毕业了后才后悔读书时怎么就不出去找找实习,现在也没什么实习和工作经验,感觉好挫败。T.T 想找ENTRY LEVEL 的研究员或分析师,精算师工作,可好些工作前提就是 硕士学位,有相关工作或实习经验。网投了许久,都没什么回音,好像直接就刷下来了,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

    大家2016年好~

    好久没来啦,我还是没有消失。
    as a matter of fact,可能16年又要冲回金融圈... 唉... 不知道啊,到时候看情况吧,实在不太想又回到每天干十几个小时,没事儿出差就是一周,半个月飞来飞去的,但是啊,金融的工资还是要高一些,干得东西还是更有挑战性一些。

    这快三年的国企生活,滋润是还挺滋润,身体也好了,身材也好了,没事儿就可以去gym,算下来真的工作时间每天也就是8-12小时之间。就算最狠的加班也就是一年一次到个凌晨4点,5点的。

    anyway... 到时候给大家update咯,先把年过好~哈哈

    Lisa,
    对于你的问题,具体情况我也不是很清楚,如果你还是拿着中国护照,是不是留在加拿大会不是很简单?

    如果你回国的话,建议你考虑上海,深圳等地,金融类职位多一点,但是由于你错过了很多机会,而且如果你家里面没有一些关系的话,你必须从比较低的位子开始做了。
    然后要加倍努力丰满自己,考职称,甚至去读master。
    当然这个是寻常路,如果你在工作中能看到机会,有了人脉和本事,是不是一定要学习也不一定。

    如果你还需要更进一步的建议,我需要你更多的关于你自己的信息。
    @Rzqcaogs2333 2015-12-02 15:11:08
    楼主你好,从09年看到现在,对于我这样的菜鸟来说真是受益颇多,很幸运能够了解到这么多前辈的经验和经历,前不久我在大学参加了一个前European Equity Research的Chief Operating Officer的演讲,关于投资银行的,我之前也有了解过投资银行的内容,但是这次才真正感觉到入行要求之高,在演讲中提到很多次进入投行最重要是进入那个部门。
    对于我这样的经济类本科学生这三年(我在欧洲读商科)需要留意哪些地方,做哪些准......
    -----------------------------

    你好,

    你的情况不够具体,我没有办法给你建议。
    你的学校很重要,如果不是所谓的target school,那么你可能要抓紧在别的地方让自己的CV有亮点,例如CFA啊,实习的经验啊等等。

    国内不是没有投行的,如果你能进入上海的外资投行office,基本也就和在香港没有什么本质区别,而且以后还有机会relocate到香港。

    如果学校不够好,成绩不够,没有CFA,CPA什么的,也没有internship经验,家里也不认识人,那么你可能要考虑master考去 target school,如果你还是想要拼进投行。

    -----

    这里说个事儿。

    我们有个几乎是admin为主的一个大哥,因为认识某美资大行一个team leader,最近辞职去了那个行和这个认识的朋友一起做sales...
    其实很多时候,机会时可遇不可求的。
    不过当然,如果他自己进去了不努力,能力不够,迟早也是要被淘汰的。
    关系can only get you so far...

    这哥们儿的金融知识和语言能力都是很堪忧,不知道他后续的故事如何呢。
    @lance220 5866楼 2014-02-23 16:34:58
    @Scorpio_CJ 收到左Georgia State University 和University of Chicago-Business School MBA嘅录取信,却发现依家有D来不及,崩溃啊,请问尼两家边一家比较好D?
    -----------------------------
    @snoopy0213 2014-03-07 22:58:44
    我也崩溃啊。 您老是怎么申请的? Georgia State 跟 UC Booth 那是一个档次吗?芝加哥大学的排名比哈佛还高。
    -----------------------------
    @lance220 2015-11-25 13:57:46
    @snoopy0213 @Scorpio_CJ 不去进修了,现在已经在一家投行里工作了,每天都挺充实的,一路走来也不容易啊。没有名牌学校背景、没有专业只是背景、没有很好的学历,一路走来,回过来看看都是汗水。特别是去年到国外跟项目的那段时间发现和科班毕业出来的还真不一样。
    -----------------------------
    加油~

    我最近见到很多外资行MD,都是半路出家,而且学校并不好,很多都是国外3流大学本科,但是就是工作悟性高,能力强。

    科班是不一样,但是科班有很多自己的局限性。
    另外,发一个今天的JP Morgan某哥们儿写的文章:

    摩根大通对于2016年及之后投行收入和工作机会的14种预测


    作者:Sarah Butcher

    The forecast from J.P. Morgan doesn’t look good

    摩根大通的预测并不乐观

    银行业的收入与工作岗位在2016年会有所回升吗?以吉安·阿伯霍桑( Kian Abouhossein)为首的摩根大通欧洲银行业研究团队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

    阿伯霍桑及其同事刚刚发布了一份长篇报告,预测了未来12个月及之后几年的投行收入走势。报告看起来并不乐观,对于那些投行后台和中台员工或瑞信的员工来说更是如此。

    以下图表概括了阿伯霍桑的结论。

    FICC收入大势已去
    2009至2012年是固定收益、外汇和大宗商品业务(FICC)收入异常的年份。不要想当然地以为这种情形还能再次发生(也不要以为与这些收入相关的FICC人员编制能够长期维持)。

    股票及投行部将变得越来越重要
    随着FICC深陷困局,股票及投行部将越来越重要。从现在起至2018年,它们将是值得进入的银行业细分部门。

    在FICC部门,结构性信用交易、信用交易、新兴市场债券交易或大宗商品部都并非理想的工作领域。而利率交易或外汇交易则是上佳之选。在股票部门,股票衍生品部门前景堪忧。
    不过FICC中也有例外。如下图所示,利率和外汇收入(从影响和岗位编制上来看)将得益于宏观波动的加大。

    投行业回落到2005至2006年时的水平
    总体来说,投行业进入了停滞期,它已不是一个成长领域。

    瑞信将深受信用交易低增长的影响
    信用交易预计在未来几年内不会出现大的发展。不幸的是,瑞信在这个领域业务比重极大。

    欧洲投资银行的成本收入比螺旋式上升,已然失控,其中法国巴黎银行和瑞信问题最为严重
    如果你以为欧洲投资银行已经在实施成本削减,那你就错了。法国巴黎银行在公司银行和投资银行业务中存在很大的成本问题。

    欧洲银行的成本缩减目标设置不当。就瑞信而言,他们的目标设置基于不合理的乐观营收预测
    瑞信认为它可以仅将成本缩减3%,而收入将增长7%。摩根大通分析师认为这一预测是不切实际的,瑞信(以及其它欧洲投资银行)未来需要扩大其成本缩减规模。

    自2009年以来,瑞信已大幅度削减投行岗位薪酬。瑞银则侧重于岗位编制缩减。不过迄今为止,大部分的裁员都属于一线工作的“初级职员化”
    自2009年以来,瑞信将其投行业务的薪酬成本大规模削减了39%。不过,瑞信和其它银行一样,迄今为止仍将重心放在减少成本高昂的资深银行家岗位,而非解决结构性的成本问题。

    眼下的关键问题在于削减中后台的成本
    2016年及之后的真正问题在于,监管和IT支出带来的基础设施成本急剧上升。除非银行能够控制住这类成本,否则它们绝不可能实现投资者期待的股本回报。

    德意志银行尤其需要削减基础设施岗位职员
    2011年,德意志银行每位前台银行家对应的基础设施岗位职员为1.7名。2015年这个数字上升到2.4名。毫无意外,该银行的新战略将重点放在了削减冗余的后台和中台职员上。

    事实上,巴克莱、德意志银行、法国巴黎银行、法国兴业银行以及高盛(相对前四家银行程度较小)都需要对后台人员编制进行大规模削减,以维持低位的两位数股本回报率
    摩根大通认为,德意志银行需要削减25%的后台人员编制,以便在去除监管成本后仍可达到12%的股本回报率。巴克莱则需要削减30%。

    美国投资银行人均创造的收入大大高于大部分欧洲投资银行
    美国投资银行雇员的产出效益大大高于欧洲。高盛人均创造收入为120万美元。巴克莱投资银行为59.5万美元。

    如果你从事固定收益工作,那么美国银行、德意志银行、花旗银行、摩根大通或高盛将会是上佳的雇主之选
    摩根大通预测,未来业务销售和交易领域的赢家将是目前已占据最大市场份额的前五家银行。如下图所描述的那样,这一预测也同样适用于股票和固定收益业务。

    如果你从事股票方面的工作,那么摩根大通、高盛、瑞信或者美国银行则是优先的雇主之选


    link:
    http://news.efinancialcareers.cn/%E9%87%91%E8%9E%8D%E8%A7%81%E9%97%BB/1664/
    BarCap昨天把香港的几乎所有cash业务关闭了。

    据说员工赔偿在1-2月之间。


    巴克萊銀行計劃裁員千人結束亞洲多國投資部門 最快周四宣佈

    《Financial Times》報導,巴克萊銀行計劃針對投資銀行部門裁員 1 千人以上,亞洲地區員工受影響最大。


    報導指巴克萊最快在本週四就會宣佈新一波裁員計畫,消息來源表示他們將陸續結束亞洲、歐洲、拉丁美洲市場業務,包括印度、台灣、南韓在內交易部門可能均會被裁撤,未來經營重點將持續集中在美國與英國,不過目前巴克萊拒絕對此發表任何意見。

    巴克萊裁員計畫反映出投資市場情況相當不樂觀。此外法規更嚴格、固定收益交易量減少均不利投資銀行業務發展,包括德意志銀行與蘇格蘭皇家銀行近期也已經宣佈裁員。
    @LuckyLucky2016 2016-02-23 01:46:03
    hello LZ大大好~精华帖呀
    现在正在考虑到香港读书,香港top3里面好像是quantFin专业比较与投行对口,容易进投行?不知道这是不是真的?
    lz知道cuhk的1quantFin 2)quantFin&RiskManagement 3)globalEcon&Fin
    hku的4)quantFin 5)E&F
    ust的6quantFin 这六个专业可以麻烦对比一下吗?
    想本科毕业就到香港就业IBD,AM方向均可。计划先从entry level开始,有工作经验后在到美国读个mba。
    因为想在香港......
    -----------------------------

    你好啊,其实对于大学毕业找投行、金融工作,选大学需注意这几点:

    1. 高排名。所以你说选择top 3是没有错的

    2. 尽量学的有专有杂。如果不是自己非常知道你要从事什么先关。例如你就是知道自己以后要去做quant,并且非常喜欢数学、编程等工作、知识,那就心情摆定,学quant fin。
    如果不是那么清楚,但是希望能面试多点职位,例如IBD、research、sales等,那么建议除了quant之外,最好加eco 或者 accounting什么的,除非你在学校已经很牛了,能编厉害的程序,筛选factor,寻找factor,做比较复杂的模型,一般面试不会expect你真的就懂很多。

    3. 在校注意学习成绩、培养兴趣、最好再学学CFA等,这些,将肯定增加你面试的机会。

    4. 寒暑假不要荒废,记得多去找intern、义工等(intern是首选)
    @LuckyLucky2016 2016-03-06 02:02:34
    谢谢lz回答
    计划以后的事。。。
    大一summer想去上暑课,ICL和LSE,lz觉得哪家更好?
    -----------------------------
    两家都很好。

    但是最近我看了一个报道,说做了个survey,LSE毕业生进投行的最多。
    我认识一些在伦敦和香港,确实LSE不少。
    @有没有没人取的名 2016-04-06 15:29:36
    天涯难得的“一个”帖子,楼主坚持这么“多年”回复,很专情啊。
    -----------------------------
    哈哈,现在已经很懒了。
    @野凉臣下 2016-04-03 00:04:18
    感觉楼主最近都不太更新帖子啦,我想请教一下楼主,大学生会计专业的,以后做金融的话是考研价值大一点还是考acca价值大一点
    -----------------------------

    为啥不可以两个一起呢?
    不知道ACCA能不能在读的时候考掉一些?

    CFA是可以的。
    lol 两个月没来了,后来业绩发布期,然后5月去了趟美国,就没来了。然后有两个项目要写东西,我看看啊...
    @野凉臣下 2016-04-08 07:29:32
    @Scorpio_CJ :本土豪赏1朵 鲜花 (100赏金)聊表敬意,谢谢楼主大人【 我也要打赏 】
    -----------------------------

    不好意思,单元还来得及。

    哈哈,我说说我CFA和我认识的在投行做研究员啊,M&A的人啊这些朋友的情况。

    我08年开始考CFA,一直考到今年6月,也就是两周前。第三级,哈哈哈哈。
    我的总投入估计有4、5万港币了吧。
    level 1的时候忙工作,醉心research,一开始还有IBD,各种没时间,然后还在考CPA,换了工作到野村证券,更忙了...
    结果基本每次都是裸考,level 我考了4年。考了3次。
    2012年过的。

    然后level 2考了两次,level 2014年过的。
    level 3刚考完,希望能过咯。

    总的感觉就是:学的时间不够,一定fail!
    我每次不过都是没时间学,加上本人IQ很低,没法像一些人什么level 1看2周,level 2看1个月就过了的。。。

    基本上没有100小时学习,就别想过了...
    我level 2过的那次应该有180 - 200小时了。

    我现在的小老板说她当年在morgan S做研究员,为了CFA,3年没旅游!没出过香港...
    然后基本一次过。

    所以咯,人各有不同,但是平均来说,基本是时间不到、复习不够,肯定不过。

    今年三级考场看到很多朋友,有2级的,有3级的。
    我认识的人嘛,基本也是工作9-10年了,所以可想而知,他们也是考了几次的。

    另外我认识几个VP、director级别的人,2级考两次,都是top band fail的,就放弃了。
    也有考到三级放弃的。

    所以也不是那么那么多人考完。

    但是你要说含金量有多少呢?
    如果你行业经验很牛,人脉很广,是不是CFA,没什么大不了。

    但是如果你Track一般般,想换工作,没CFA,也有一定的disadvantage.
    我认识一个老哥,美林分析员VP后来去buyside,都孩子爸了,一直没靠CFA,现在在霸菱资管做基金经理,然后他老大建议他从level 1考CFA!!!
    他那个痛苦啊。。。

    哈哈哈,所以啊,你说有用还是没用呢?

    CFA在国内基本是没用的,国内M&A,IPO的process我也就不说了,基本上你能拿到路条,什么估值、什么风险都可以扯淡。
    就说二级市场,level 3主要就是二级市场资管。
    一个没有基本没有衍生品的市场,怎么做 hedging? 哦不对,其实连像样的 债券交易市场都没有...
    所以基本上level 2的一半, level 3的70%都和国内市场无关。
    level 2里面很大一块是会计,而全都是IFRS或者US GAAP,国内的准则不适用。
    估值里面大量的什么DDM DCF模型,国内很多评估机构都不用,或者用起来错漏百出,我看过好几个评估报告,WACC都是算错的,方程就错了。

    所以,很多人说CFA在国内没用,我同意,也理解。

    那考来干嘛呢?

    上海有很多外资,或者你去有QDII的机构,要投资海外了,还是有一些人看中这个东西的。
    CFA整套思路还是比较国际化的,或者说欧美化。

    所以啊,见仁见智。
    在香港中环扔一个炸弹,炸死一堆ivy MBA、CFA、CPA,是真的,还有很多人三个都有。所以说证照就是成功、高年薪的象征吗?我就呵呵咯

    建议你都看看CPA和CFA的课程介绍,网上都有。
    看你喜欢会计还是金融。

    我是CPA,也会考完CFA,我master读的会计,个人觉得CFA里面说的会计其实作为研究员来说,是不太够的,现实中的会计摆弄,不是level 2那点点就说明白了,而且如果你不是CPA,对CFA level 2的会计理解也会差很多。

    个人觉得都会有用吧,看你想怎么计划吧。

    (我只看了你第一条,我再看看你后面有没有update哦...)
    @野凉臣下 2016-04-07 18:43:33
    ADD :最近在学习炒股,楼主可以推荐几本学习炒股比较好的书吗?(最好是chinese,毕竟母语容易接受,enghlish看了就忘,广大同胞们肯定感同身受吧?_?)
    -----------------------------

    书的话,我印象深的就是 比特林奇的 one up on wall street,《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資》 国内可能是这么翻译的,我买过给我妈妈中文版,她也说不错,我估计翻译还可以。

    然后就是巴菲特的股东信函整理,还有他的essays,这两本很出名了,应该国内都有。

    common stock uncommon profit是另外一本讲基本面投资的书,比较专业了。你也可以翻翻。

    我是个很基本面的人,15年因为脱离基本面,跟了大市,然后损失惨重,现在更加看重基本面了,再也不短炒了。

    然后我现在基本都在买美股,A股基本面好的公司不多,需要好好找。
    @lance220 2016-04-10 15:40:55
    很久沒上來了,被證監會搞慘了,戰略新興板沒了,所有資料重新搞,漫長的IPO排隊
    -----------------------------
    pat pat~

    大市很差,我很多朋友都被裁员了,香港。
    只有加油再加油。
    @wcxc321 2016-05-14 13:14:49
    楼主你要坚持啊,我是这两天才发现这个帖子,要是我在读大学的时候就发现这个帖子就好了,现在也不会这样纠结了,学的是计算机专业,考金融研究生考研失败。。哎,不知道怎么办啊,何去何从。。
    -----------------------------
    感觉你还年轻吧~ 加油就好啦,放弃一点舒适,增加更多的锻炼,总会有好机会的。
    @暮风凉亭 2016-05-31 22:13:35
    楼楼你好,我刚上高中的时候就看过您的帖子,先谢谢你为我们这些心有金融梦的人普及了好多知识啊!说下我的情况吧,也希望楼楼能解答一下啦~。 本人目前准备申请澳洲的本科,unsw,墨尔本,悉尼大学是考虑范畴。
    1.因为牵扯移民,所以申请专业只能是会计,请问这三所大学我选择哪一个比较好呢? 2.如果日后想进投行或者证券,光学会计可以吗?用不用我争取双修一门金融?以及双修的可能性大吗?
    3.听说很多澳洲......
    -----------------------------

    我尽量回复咯~

    1.因为牵扯移民,所以申请专业只能是会计,请问这三所大学我选择哪一个比较好呢?

    我是墨尔本毕业的,现在混得也还过得去,哈哈哈....
    我觉得墨尔本和NSW你选一个吧,因为你要移民,所以你两个城市都可以去旅游一下,看看你喜欢哪个。
    我的墨尔本同学很多现在也在悉尼工作,也都是国际大公司,所以,都是可以转来转去的。

    我个人呢,是非常非常喜欢墨尔本的。

    2.如果日后想进投行或者证券,光学会计可以吗?用不用我争取双修一门金融?以及双修的可能性大吗?
    加金融,在学习的时候去考掉CFA,这样你毕业和其他人就有edge了。
    再来个什么四大或者大银行的实习,你就更加有edge了!

    3.听说很多澳洲的外企和大公司都把绿卡作为招聘硬性指标,请问是这样吗?即便gpa很高也不管吗?如果高gpa能通融的话,请问需要多少?以及如果我不留在澳洲,回国或者去香港的外企的话,gpa需要多少?
    澳洲是这样的,因为工作签证申请很麻烦。
    破格录取的我认识的人中基本没有。
    所以要想办法移民,技术或投资,如果你想一毕业就有个体面的工作。

    回亚洲的话,没有很明确的分数要求,除了越高越好,哈哈哈...
    拿墨尔本大学来说,是不用GPA system的,现在不知道改了没有。
    我那个时候03-07年本科、硕士毕业 都是%,我那个时候本科也就是65%、硕士是75%,70%以上已经是 distinction了,80%就是基本top 5%了,系统是不一样的。
    而就算你80% average,GPA可能也就3.2-3.3左右,但是这个成绩绝对是系里面出类拔萃的。

    所以呢,我觉得香港、新加坡的HR可能也知道,尤其是新加坡,很多人都是回流,所以他们应该懂的。
    我那个成绩拿到什么offer 当年硕士毕业:
    HK四大除了 KPMG,我都有,因为KP说人满了,没有面。
    新加坡我除了 DTT,我都有,DTT也是没有面,因为有两个在里面的人告诉我不要去。
    投行的话,香港是中资,外资都需要campus recruitment,我那个时候报的很不好,我觉得和我答题和成绩有关。
    我认识拿到DB、UBS offer的人平均分是80%,也就是A+标准了,而且他们市场好的时候在全墨尔本市也就是招2-3个人我估计收到可能接近10000个简历吧,monash,RMIT都会投。
    所以看你想怎么样吧,香港中资券商也会有帮你办工作签证的问题,所以他们都偏好local hire,你没有关系的话,还是难的。

    再说留澳洲。
    我那时候有NAB的offer,成绩比我差的也都是进各大银行,所以你想进澳洲大机构一般都还是可以的,当然你需要PR.


    4.我上学期间什么时候开始实习比较好?第一个假期就去找工作实习吗?看重国内实习还是澳洲本地实习?以及我需要什么样级别的公司实习履历才能为自己加分?四大?国内上市公司子公司行吗?

    每个假期都去找啊,千万不要太浪费时间,尤其是长假期。短假期可以旅游啊什么的,长假期最好还是有实习,可以和他们说就一个月,然后你再去旅游1-2个月。
    看中大公司实习。
    如果同类型公司,如果你要留澳洲,那就是澳洲实习最好。
    如果是你要去香港,那就是香港 国内的好。

    什么样的公司啊?
    ok... 假设一下回答你比较好,例如:
    你要去香港 morgan S,UBS,那么你最低也要是 big 4的实 非你成绩超级好,有奖学金这类的,否则估计你CV过不了 screening.
    最加分的:
    同类型,例如 BNP,麦格理,DB,JPM,HSBC投行类业务等
    国际超大企业:Shell、GE、MS、Google这些的投资部门、财务分析等
    咨询:BCG、Mckinsey


    假设你要去big 4,那么只要是比较大的会计师楼都可以,什么BDO这些。但是这些在澳洲也不好进。


    还有问题也可以问。
    FYI 一下


    “鱼翅捞饭”的日子过去了!香港投行界接连裁员2016-06-02 16:29:49财华社
    继汇丰控股(00005-HK)麦格理及高盛三间国际级金融机构,宣布裁减投资银行部的人手外,作为本港华资银行龙头行的东亚银行(00023-HK)今日亦宣布,旗下的东亚证券将会裁减180人,并且会在下月8日前,将本港22间分行关闭。

    香港果然是国际金融中心,金融业界的步伐与国际大型机是一致,说的是在作出裁员的决定。继汇丰控股(00005-HK)麦格理及高盛三间国际级金融机构,宣布裁减投资银行部的人手外,作为本港华资银行龙头行的东亚银行(00023-HK)今日亦宣布,旗下的东亚证券将会裁减180人,并且会在下月8日前,将本港22间分行关闭。

    东亚证券今次的裁员行动,确实让人感到措手不及,但是这一次大型裁员潮是第一波,或是最后一波?相信是业界的焦点。若今次东亚证券的裁员行动只是整个业界的缩减人手的第一波行动,对本来已经弱不禁风的香港经济而言,无疑将会带来沉重的打击。

    金融行业是一个极为功利的行业,当处于较佳的环境时,从事投行及证券业人士,可以收到极为优厚的花红。在2008年金融危机尚未爆发时,在投行工作人士的花红最少涉及数十个月,阁下在天时、地利、人和三方面配合,成为高层甚至合伙人,取得年薪千万元绝非无可能。至于从事证券业人士,当股市交投畅旺时,收取的佣金数目相当可观。虽然未必如1973年般,证券业从业员可以“鱼翅捞饭”,但是每年整体佣金取得上百万元相信不是难事。不过,以上的情况犹如“南柯一梦”,俱往矣。

    一场金融危机,将以往金融从业员的美好生活完全颠覆,特别是华资证券商及投行,在本港的金融市场已难有大展拳脚空间。不信,可以看看近年本港的大型新股集资活动中,华资证券商及投行,可否分一杯羹?主导大型新股集资计划,不是外资投行,便是中资投行。华资证券商及投行,只能承接中小型新股挂牌项目,以及在上市后的企业融资活动。纵使仍有不俗的收入,但是难与承接大型新股计划而取得回报作比较。

    或许说华资行承接大型新股上市项目是一个太离身的题目,不如将焦点集中于从证券交易收到佣金层面再作讨论。本港证券业以往设有最低佣金制,对证券商而言可以免却恶性竞争。可是自从打破最低佣金后,证券商为了提升自身的竞争力,降低向客户收取的佣金率,是其中一个方法。在网上证券买卖尚未普及,甚至互联网仍未成为各人生活一部份之际,佣金水平总会在某一水平开始企稳。随着近年网上证券买卖已蔚然成风,对买卖双方而言均可以降低成本,证券商的佣金水平,当然尚有进一步下调空间。曾有证券商以促成一宗交易,只收取5元佣金。虽然安排只属宣传技俩,但是从中已经可以反映出,证券商可以为求争取生意,收取超低佣金。

    近年证券商为了吸纳客户,可以说是无所不其极。由政府推出的通胀挂钩债券(iBond),更成为证券商吸纳新客户的战场。为了吸引新客户,多家证券商宣布向客户提出多项费用豁免,其至全免。若客户在某一间券商透过借孖展来认购iBond,并在首日挂牌时沽出。由于个别证券商向新客户提供免息免佣优惠,即新客户在“零成本”情况下,赚尽抽中iBond的回报。证券商当然知悉有关安排带来成本,惟可以带来新客户,期望可以“蚀头赚尾”。

    不过对于证券商而言,致命伤是本港近年成交额偏低。就以5月份为例,成交额超过600亿元的日子可以说是寥寥可数。日前康宏理想的调查发现,6成受访者不认为今年是值得入市的时间。为何投资者不愿入市?看看近期不时传出美国联储局即将加息,以及人民币走势再次转弱,加上内地经济走势呈现“L”型,就连我这种在股市中的虾毛小鱼都随手拈来三数个理由,可以解释到大市成交低迷的理由时。其他一众在股海浸淫多年的老手,又岂不明白?更何况最令人感到痛苦的是为牛皮市,即既不上也不落,投资者又岂能愿意入市。证券商又如何取得佣金呢?

    当然,是否所有证券商仍难以生存?未必。若阁下是在中资证券工作,恭喜你,仍相当安稳。不是吗?在截至今年4月,排名14大的证券商,其市场占有率为56.8%,当中中资证券商占有相当席位。所以中资行暂时仍是金融业人士的避风港。
    另外可能大家关心薪水问题,这两年调整的也是很厉害。
    我简单说一下我听到的情况吧。

    Research:
    fresh grad,top tier如高盛这种,估计开价也就是3-5万,而且不会有allowance,这个价格和几年前基本一样,但是以前是有allowance的。
    中资的话,大概在1.5万到2.5万之间。只是比big 4可能好一点。

    IBD,投行部
    fresh grad,一类外资,应该是7万左右,没有allowance。中资在2.5-3万左右。

    institutional Sales,机构销售:
    历来和research差不多,我估计现在也不会太多变化。

    私人银行:
    一类大行估计就是3-4万,PB的薪水结构会比IB那边低一点,一般来说。

    另外,同职位,薪水可以跨度非常大。
    例如有外资行,associate,research 的职位,也就是 3-6万的样子,如果老板人不好,给你压价到3万,那是一点脾气没有的。

    bonus方面,
    research很多已经两三年 0了,除非你是明星分析师,那就不一样。

    私人银行一般4-6个月是有的。(外资大行)

    IBD要看house,看项目组。差的也就是3个月,好的倒是有1年或以上的。

    仅供参考咯,也就是我所了解的罢了。

    以上全都是港币。
    前几年最夸张的,我听过
    fresh grad,DB,8万底薪 + 2万allowance....
    当然很多人大多数已经被裁掉了。

    哦,对了,还有PE如black stone这种是可遇不可求,associate位子,年薪30万美金吧,加了bonus。

    但是进去了,也就别想有自己的生活了。
    我认识一个老哥,前一年还是ivy MBA的活力充沛的“鲜肉”一般,后一年在机场见到,已经是满脸疲倦,头发都白了好多... 每周出差是标配,还是去很偏僻的地方...
    @Scorpio_CJ 2016-06-17 17:04:53
    另外可能大家关心薪水问题,这两年调整的也是很厉害。
    我简单说一下我听到的情况吧。
    Research:
    fresh grad,top tier如高盛这种,估计开价也就是3-5万,而且不会有allowance,这个价格和几年前基本一样,但是以前是有allowance的。
    中资的话,大概在1.5万到2.5万之间。只是比big 4可能好一点。
    IBD,投行部
    fresh grad,一类外资,应该是7万左右,没有allowance。中资在2.5-3万左右。
    inst......
    -----------------------------
    @eric4407211 2016-06-18 21:43:20
    research的pay现在都到这个地步了?
    话说gs不是global pay吗 怎么才这么点
    -----------------------------

    唉,今时不同往日,人家都成立 online saving了,还啥global pay...
    但是他5万应该可以给到,所以也比别的好很多了。
    @Scorpio_CJ 2016-06-17 17:08:08
    前几年最夸张的,我听过
    fresh grad,DB,8万底薪 + 2万allowance....
    当然很多人大多数已经被裁掉了。
    哦,对了,还有PE如black stone这种是可遇不可求,associate位子,年薪30万美金吧,加了bonus。
    但是进去了,也就别想有自己的生活了。
    我认识一个老哥,前一年还是ivy MBA的活力充沛的“鲜肉”一般,后一年在机场见到,已经是满脸疲倦,头发都白了好多... 每周出差是标配,还是去很偏僻的地方...
    -----------------------------
    @tianya20151025 2016-06-17 22:37:48
    Scorpio_CJ,你好:
    我有一个特别纠结的问题,想问你下,我今年29,如果现在准备考国外的研究生,然后读研,最后进投行,可以吗,30多进投行是不是基本没可能了?
    -----------------------------

    可以的啊,35、40进投行的都有。
    这个没有特别大所谓。
    @Scorpio_CJ 2016-06-17 17:04:53
    另外可能大家关心薪水问题,这两年调整的也是很厉害。
    我简单说一下我听到的情况吧。
    Research:
    fresh grad,top tier如高盛这种,估计开价也就是3-5万,而且不会有allowance,这个价格和几年前基本一样,但是以前是有allowance的。
    中资的话,大概在1.5万到2.5万之间。只是比big 4可能好一点。
    IBD,投行部
    fresh grad,一类外资,应该是7万左右,没有allowance。中资在2.5-3万左右。
    inst......
    -----------------------------
    @eric4407211 2016-06-23 19:14:48
    想问一下Evercore, Moelis Lazard这类的boutique bank在香港什么行情
    -----------------------------

    这个还真的不清楚,lazard应该不会低,很早以前和几个那边的人打过篮球,有几个都是大行过去的,他们的活动更多的是在东亚、东南亚,大陆Exposure应该比大行少很多,这是我的猜测,因为打球这些人完全不会说中文...
    lazard asset management HK 也有些人

    这些boutique整体应该也不会特别高,我的逻辑是现在企业连大投行压价都特别厉害,和这些小的就更加慎重,签的合约会非常protective
    @Scorpio_CJ 2016-06-17 17:04:53
    另外可能大家关心薪水问题,这两年调整的也是很厉害。
    我简单说一下我听到的情况吧。
    Research:
    fresh grad,top tier如高盛这种,估计开价也就是3-5万,而且不会有allowance,这个价格和几年前基本一样,但是以前是有allowance的。
    中资的话,大概在1.5万到2.5万之间。只是比big 4可能好一点。
    IBD,投行部
    fresh grad,一类外资,应该是7万左右,没有allowance。中资在2.5-3万左右。
    inst......
    -----------------------------
    @eric4407211 2016-06-23 19:14:48
    想问一下Evercore, Moelis Lazard这类的boutique bank在香港什么行情
    -----------------------------
    @Scorpio_CJ 2016-06-24 15:22:58
    这个还真的不清楚,lazard应该不会低,很早以前和几个那边的人打过篮球,有几个都是大行过去的,他们的活动更多的是在东亚、东南亚,大陆Exposure应该比大行少很多,这是我的猜测,因为打球这些人完全不会说中文...
    lazard asset management HK 也有些人
    这些boutique整体应该也不会特别高,我的逻辑是现在企业连大投行压价都特别厉害,和这些小的就更加慎重,签的合约会非常protective
    -----------------------------
    @eric4407211 2016-06-26 19:13:58
    美国的话我知道的数字是associate base 150k evercore给到160k
    -----------------------------

    是的,JPM NY 大概associate level 就是150k上下,税前HK$1.1-1.2m
    美国税高,拿到手HK$700k左右?
    所以香港给70-80k税前也是差不多的。
    今天真的是闲着没事儿,上来写一下我对企业和投行工作感觉的区别:

    我现在做的是央企财务部门,而不是单纯的会计,因为底下上市单位比较多,所以我们主要管"资本"这块,领导和同事很多也都是以前干投行、券商的。
    名字的话,咳咳,就不说了,这两年各种新闻沸沸扬扬的,最近更是闹腾的全国人民都知道。

    主要感想:
    1. 投行券商的工作比较focus,你是IBD的,那么就是上市、并购、发债发股票,该做coverage的做coverage,该research的去研究,改做model、PPT的就去弄,该去printing room的也就去了,还有什么出差、路演、记笔记各方会谈写纪要、等电话会议等等等等。最终就是帮着企业完成项目,帮着银行拿好咨询费、佣金等等。。。
    如果是sales,那就是帮着银行卖产品,然后还最好别让客户亏钱,然后怎么卖也是有很多技巧和你必须要懂产品(well... 最好懂);
    研究的话,就是写报告、调研、看新闻、研究报表、市场动态、上下游变化情况等等。。

    2. 国企的话,就很多时候比较琐碎了,一会儿是研究、一会儿是会议纪要、一会儿参与项目,但是参与项目的程度、深入度都有些讲究,还要注意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利害关系,自己是什么角色等等。。。
    还有底下公司的培训、甚至领导有些稿子也要写(如果给到你)等等
    领导有些什么想法,要你给个意见,那就要好好准备,虽然可能有事意义不大。。。

    我有同事之前在李嘉诚的底下公司工作,据说分工比较清晰。
    也许是国企的原因吧。
    然后我又有朋友在别的国企,据说更加琐碎。。。
    好吧...

    所以呢,我的point:
    年轻时候还是要去专业机构,打基础,做事情可以深入一些。
    国企现在给的钱也不少了,但是我觉得在挑战性等等方面,还是不太行,而且本身制度上还是有一定缺陷。
    结婚养家,如果不是想要的很多,国企的职能部门还是不错。

    如果想要看更大的世界,那就还是去外面闯闯。
    中国CFA持证者已逾3300人
    记者 涼音 编导 朱晓乐(实习) 2016年06月29日 17:56 来源于 财新网 | 评论(1)
    2016年参加CFA特许资格认证一级考试的中国考生人数首次超过了美国

    -----------------

    CFA应该给我广告费,哈哈哈哈............

    不过话说现在北山广深都有考场。。。成都好像都有了。。。
    能不超过美国吗...
    @晴耕雨读随缘 2016-07-04 09:40:49
    感谢楼主分享!!
    现在回上海找好点PE也不容易吧?香港外资投行IBD一年的嫩娃。。。
    -----------------------------

    确实不容易,不过你做到associate之后,再回国可能好点,哈,现在已经忙到受不了了?
    @Scorpio_CJ 2016-06-30 16:23:59
    今天真的是闲着没事儿,上来写一下我对企业和投行工作感觉的区别:
    我现在做的是央企财务部门,而不是单纯的会计,因为底下上市单位比较多,所以我们主要管"资本"这块,领导和同事很多也都是以前干投行、券商的。
    名字的话,咳咳,就不说了,这两年各种新闻沸沸扬扬的,最近更是闹腾的全国人民都知道。
    主要感想:
    1. 投行券商的工作比较focus,你是IBD的,那么就是上市、并购、发债发股票,该做coverage......
    -----------------------------
    @eric4407211 2016-07-01 09:00:27
    哈哈 宝能和万科那出好戏将来是肯定能入教科书的
    Chris你有什么insight分享一下吗
    -----------------------------
    哈哈哈。。。
    这个问题。。。 等我换去了体制外的工作再来分享吧,哈哈哈哈

    其实真没什么好分享的,外界猜测很多都是烟雾弹,然后越来越让局外人看不明白。

    其实如果你熟悉国企文化、熟悉国内格局、了解这个体制并且知道这几年国企的变化,其实不难理解事情发展到现在这个地步。
    其实什么是国企?国企什么定义?内在含义又是什么?
    这些了解了,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一开始没有拼尽什么的了。。。

    而对于民企,我没有真正在民企真正做过,只有在合伙人的外资做过,总结下来就是个人利益,或者owner利益为根本。
    而对于管理层是不是要成为owner,在国内这个环境很难说。
    拿了一堆股权就一定好吗?成为管理人,拿着几乎顶薪,国内这水又不请,是不是能更加利益最大化呢?(我曾经接触过一些国内“隐形”富豪,国内各大城市房子平均一城20套房子左右,这个在10-20年间积累也不难吧?而这部分的return现在看来不比拿equity少吧?而且还方便套现)
    所以,这个只有他们自己知道。所以呢,有些人把自己说的很有情怀、很伟大,我觉得也大可不必。
    伟大只是在于在这种体制底下,能做出这么多的突破,确实不容易。

    以后再说吧,现在先说的隐晦一些。
首页 上一页[63] 本页[64] 下一页[65] 尾页[66]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职场天地 最新文章
总结提炼我的十五年体制生涯
回顾一下至今为止的人生,想到哪里写到哪里
武汉找工作,真难!!!
乡镇公务员值得考吗?记录乡镇公务员的日常
我找到怎么发帖了
学校那点事
飘——民办教师之教学日记
校招季,请各位应届生谨慎选择进入银行业。
〖天涯头条〗深圳,我的天堂,我的地狱
读书改变命运,记录自己考证的日子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1-07-31 22:29:17  更:2021-07-31 22:50:57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