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购物 网址 日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视频推荐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日历2023  日历2024  日历2025  日历知识  | 每日头条  视频推荐  数码知识 两性话题 情感天地 心理咨询 旅游天地 | 明星娱乐 电视剧  职场天地  体育  娱乐 
日历软件  煮酒论史  历史 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春秋战国 三国 唐朝 宋朝 明朝 清朝 哲学 厚黑学 心理学 | 文库大全  文库分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钓鱼 双色球 戒色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足球 nba 象棋 体操
    
  首页 -> 职场天地 -> 医生病人都不易(一个医生的人文札记) -> 正文阅读

[职场天地]医生病人都不易(一个医生的人文札记)

作者:碧于天听雨眠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我曾经买过一本旧书《THE DOCTOR》,英文原版,内容是关于一位医学专家生病以后的亲身体验,这是我第一次认真阅读英文,读完颇有感慨。这本书的前言写的很好,我翻译如下:

    多年以前,曾经和祖母有过一次谈话,我跑去告诉她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我考上了医学院,祖母只是这样说了一句话“医生是伟大,可是你不需要他们”。我很生气,本来希望她为我骄傲和喜悦,她的反应出人意料,让我惊讶。

    当时不明白,直到多年以后我开始行医,才隐隐约约明白祖母话的意思。我第一个病例是出诊一个发热病人,这次之前我还没有得到过金钱回报,等出诊结束,病人问我“多少费用?”我有些难为情的快速回答“10美元”,让我吃惊的是,他看上去满意,付了款并且表示感谢。我暗想“这是个多么疯狂的职业,我可以用别人的痛苦,为自己赚来生存的收入”。我告诉他,他得了流感,尽管自己没有十分把握,我知道真实情况是,即使他不找我看病,也会自愈。

    金钱是安慰剂,很快安抚了我的良心。我继续行医,后来成为成功人士,我爱我的职业,我的三个儿子也当了医生。

    多年以后,当我的孩子生病,我找到一个熟悉的医生同事,他曾经治疗自己儿子,他的儿子是急性阑尾穿孔,可是被误诊,这位父亲一直带着心灵创伤直到生命尽头。当我妻子生病,我找到了解的病理学家,他曾经治疗自己的妻子,他的妻子患了卵巢癌,却被误诊。但不管怎样,我自己生病,靠自己治疗。医生不是为我存在的。我现在意识到没有什么,我一生总是避免咨询我的医疗问题,因为我害怕并且担心医生告诉我的东西,我了解他们的局限性。很不幸,很快这一天到来了,我被自己熟悉的领域困住,是一种要命的疾病。

    我生病了,就像我所诊治病人一样,希望给我看病的医生是上帝——可惜他们不是。我希望他们理解我的病情,我的感受,我需要从我的医生那里得到什么,这些事情医生可以做到的,可是他们中的有些人没有做到。

    曾经听说过这样一种说法,成为医生之前,应该先当一回病人。以我为例,生病之前,行医五十年,一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后来了解,其实医生和病人根本不在同一条轨道上,换句话,当你站在病床边上和躺在病床,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

    如果时光倒流,重新行医,我将做的事情和我以前所做的会截然不同。不幸的是,生活不再给我这样的机会,我能够做的就是告诉读者我的医疗亲身体验,希望能够有所思考和感悟。


    我们信任医生的技术
    托付生命在他们的手
    不久我们发现
    医生不过是人而已
    希望医生意识到
    我们也是人

    两件小事
    一个人去国外看望自己的老朋友,朋友开车带他参观自己工作地方,到了公司,时间还早,朋友把车开到停车场最里面停好,两个人走好一段距离出来,这个人非常不解的问:“你为什么不把车停在靠门口最近地方,这样不是出来最快,最节约时间吗?”
    朋友回答:“是的,今天我上班来的比较早,就在最靠里面停车,晚来的同事可以方便停在靠外面车位,不至于慌张迟到,同事们来早了,也是这样做,大家都这样,与人方便,与己方便,不是吗?”
    我上班地方,虽然有数部电梯运行,仍然是人满为患,像春运一样。
    有专人开电梯时,分层运行,里面的人没有出来,外面人就挤进去,报警超载,都不愿意下去,耗好久终于开了,有人喊上二、三楼。电梯上行,要下去的人也挤进来,怕搭不上。没有人管理就更乱,所有上行,下行按键都按亮,然后电梯像蜗牛一样上下每层运行,走走停停,管别人急不急,反正自己要下去,自己方便就可以。
    我总觉得,一滴水可以折射大海,国人乘电梯众生相可以折射我们当下人的素质和生存环境、生存状态,各位不信,留意身边。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现实是我们的医生和病人就是这样一个生存状态,实在无奈。
    俟河之清,人寿几何?
    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
    在我看来,医生能够做的也就是这些,虽然病人及家属不这么看。医患关系如此紧张是谁的责任?好像是糊涂账。
    
    韩亚航空飞机失事人们热议,飞机起飞和着陆的几分钟非常关键,乘客性命有关,有些专业医生的责任重大,压力太大,和飞行员责任类似,理论上不允许失误。不幸的是,飞机失事,医疗问题层出不穷。
    
    酷暑感冒,自然郁闷,只能静等静卧,感觉像被软禁的人,装在笼子里的人,感受不到生命的乐趣,感觉到日子的漫长,体会到了老年人那种孤独感。上楼头痛,感觉乏力。我自己生病,不喜欢看医生和吃药,希望靠自己抵抗力恢复,也有抵抗不住疾病的时间,那时非常需要医生,自然信任他们,只有在他们的帮助下,才能慢慢好起来。医生有时就是你生病时间的救命稻草,可能力量有限。
    身为医生的好处,可以在生病时,正确判断严重性,了解诊治方向,可以对药物及伪科学有比较理智认识,知道什么时间需要看医生,可以看什么样的医生,什么时间只是需要静养,学习的有关医学知识帮助了他。可以享受自己积累的人脉资源,可以看见医疗背后的有些东西,在亲朋好友生病时,给他们指导帮助,让他们少走弯路,少花费冤枉钱,现在挣钱这么难,而看病像烧钱一样。
    现在医生子女都不愿意自己子女从事医疗工作,除了医疗环境恶劣,压力太大,就业难更是不必说。越来越多的医务人员流失,自然有因。
    前年体检,发现鼻息肉,影响呼吸,需要手术。虽然手术不大,毕竟是个手术。
    于是我马上去找一个医术不错的朋友,请他复诊,倾听意见。他说先去检查一个鼻部CT,我照做了;他说手术以前需要静脉输抗生素至少五天,我问“是不是可以手术时或者术后再静脉输抗生素消炎?”,他说“必须手术以前,可以减少手术时间出血,减少手术时间”,我明白照做,就用的一般的抗生素,不敢怠慢。
    五天后,我大清早就起来,打电话给朋友,告诉他今天什么时间在门诊手术室等,怕他忘记了,怕他有什么突发事情取消手术,他那时对我太重要了。
    好在朋友及时来到,我躺在了手术台,他说可以全麻,那样不痛;可以局麻,那样会有些疼痛,可以耐受。我选择了局麻,因为我担心全麻,虽然对于全麻我非常熟悉。
    毕竟安全第一,疼痛第二。
    于是我躺在手术台上,医生成了病人,成为一个听话的羔羊。
    我尽量放松,所有的动静都清楚,医生塞入局纱布条,和我聊几句,说有什么可以说,但是不能动,我答应一定配合。整个过程不长,可以感觉他在不停钳夹、外拽,我的确有些紧张,坚持好好配合。朋友一句“好了,结束”,我长长出了一口气,my god!
    于是我鼻子塞满纱条,戴上口罩回家,我下来对朋友轻声说:非常谢谢,你的手术非常漂亮。
    那时我孤独一人,那是我生命中漫长的一个夜晚。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开始适应用口呼吸,嗓子开始发干,开始体验疼痛,好在可以忍受。
    我不知道什么时间迷糊一阵,天亮了。
    孤独无助的时候,亲情是最好的药物。医生护士完全不能取代。我请大哥来照顾我两天,后来我开始好一些了。我小心翼翼的观察着,准时按医生交代用药,准时换药,恢复很好。
    大概一个月以后,我请手术医生和护士几位吃饭,聊表心意。真的感谢他们。
    人在生病时,身体情感非常脆弱,对帮助自己的医生,应该信任感恩才是。虽然对他们再普通不过,小手术一个。
    没有健康就没有幸福,有时你会发现能够正常呼吸、吃饭、走路都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只有人生病以后才有感受。
    有人说:医学是科学还是艺术?如果是科学,应该可以重复,就像一个试验结果,可是医学有唯一,不可重复性,如果是艺术,有些不着调。
    所以医学本身就是争议领域,医学认知更是无数未知。
    要我说,医学远不够完美,但是我们离不开它,就像现在的婚姻一样。
    @碧于天听雨眠 @drugknight 8楼 2013-07-17 16:12:42
    请问楼主工作几年了,是哪方面医生,我有些事请教。

    -----------------------------
    可以站内短消息联系,我会尽力给建议参考。
    医生有三种:用手的医生,用脑的医生,用心的医生。第一种居多,这些医生表面上差不多,需要观察细节。
    我喜欢随笔文字,记录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另一只眼看医生和病人的问题,可以让我们思考人生包括生死的更多东西。
    
    一直以为自己年轻,有青春可以透支。年轻时熬夜看世界杯,不吃早餐,还能够坚持一天手术结束,经常在下午才能吃中午饭,只有晚上才能安静吃饭,享受吃饭乐趣。长年累月,周而复始,像个机器,一般人难以想象,这就是临床医生的生活。
    你欠身体的,终究是要还的。
    几年前,莫名其妙我的胃开始不舒服,没有怎么在意,这种隐痛,还是不好受,随便吃一点胃药缓解了。大概半年以后,又出现这种胃痛,折磨的我,辗转难眠,内子劝我去看医生检查,我开始不同意,说没有事情,同时担心cancer一类,作为医生远远比病人想到的复杂,恰恰因为医生懂得有关医学知识太多。
    胃痛剧烈,我口服药物,用热水袋暖胃,漆黑夜晚,满世界只有自己醒着,恨不得把胃拿出来割掉。
    忍耐两天,没有好的迹象,我决定第二天一定马上去看消化科医生。我必须求得医生的诊治。
    人的焦虑和恐惧在于对一件事情失去控制,而现在我的状态就是如此不堪。
    第二天上班,我马上找到消化科专家,说了我的症状痛苦,他说做个胃镜检查,我请他今天马上给我做胃镜,因为我想知道我的胃到底怎么了?我不想今夜再次失眠。
    医生这方面还是方便一些,我选择喉部表麻,虽然可以做无痛胃镜,但是我不想对自己失去控制。下胃镜时,恶心难受一下,然后就好受多了。我蜷缩那里祈祷祝福,也不敢看电视显示,也没有美好事情可想,听见他说我是十二指肠溃疡,溃疡面比较小,浅表胃炎,很快纤维胃镜退出了,我的石头落地了。
    然后按专家指导,开始规范服药一个半月,上午饭前空腹服药以后,马上胃痛消失,真是神奇,药到病除。
    同时,我生活规律,戒烟戒酒,不喝茶叶,晚上散步,真的开始养胃了。一点溃疡就可以折磨的人死去活来,可见疾病凶猛,所谓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我们听医生的话和医嘱,往往是最需要医生的时候,好了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好在后来,我的胃还算平静,心感安慰。
    我开始爱惜自己身体,考虑做些让生活规律的工作,缓解一下压力焦虑,就算为了我的胃。
    这些生病体验,让我知道,疼痛的痛苦难忍,而且相信疼痛终究会过去。
    其实我们所谓的真相未必是真相,真正的真相我们未必知道。
    在医院医疗过程发生误诊误治也许是“正常”现象,或者说是可能经常发生,前提是医院医生不是故意为之。这样说需要勇气啊,好像我不正常似的。我们知道美国发达,可是他们误治误治照样经常发生,我们国家还有《中国误治误治杂志》,可见此类问题之普遍,难以杜绝。病人及家属当然不会理解这些,他们认为:出了问题就是医院医生的责任,必须有个说法或者赔偿。
    至于医院医生护士服务态度因人而异,实在难以评论,低素质的医生病人,我想虽然很少,是害群之马。
    历史名人梁启超,他在北京协和医院被误诊误治,至今仍然没有真相,但是他的住院手术经历和周围人的态度,发人深思。
    文化名人陈西滢《尽信医不如无医》和徐志摩《我们病了怎么办》等人批评协和医院的文章发表后,立刻惹恼了曾专修医学的鲁迅先生。他在《世界日报》公开发表文章驳斥陈西滢和徐志摩:“自从西医割掉了梁启超的一个腰子以后,责难之声就风起云涌了,连对于腰子不很有研究的文学家也都‘仗义执言’。同时,‘中医了不得论’也就应运而起;腰子有病,何不服黄蓍欤?什么有病,何不吃鹿茸欤?但西医的病院里确也常有死尸抬出。我曾经忠告过G先生:你要开医院,万不可收留些看来无法挽回的病人,治好了走出,没有人知道,死掉了抬出,就哄动一时了,尤其是死掉的如果是名流。”
    可以看出,鲁迅以坚定的立场和犀利的文笔对两位文化名人进行了无情的嘲讽。鲁迅曾留学日本,对医学进行过专门钻研,就专业角度而言,他对这起医疗事件应当比陈西滢和徐志摩更有发言权。但是,从当时的社会舆论来看,对协和医院的谴责和攻击,仍然是社会舆情的主流声音。

    作为这起“医疗事故”受害者的梁启超,对待这件事情的态度却十分豁达,不仅没有责难协和医院,反而替协和辩护。在众人对协和医院的一片攻击声中,躺在病榻上的梁启超在《晨报》上发表《我的病与协和医院》一文,写道:“右肾是否一定要割,这是医学上的问题,我们门外汉无从判断。据当时的诊查结果,罪在右肾,断无可疑。后来回想,或者他(它)‘罪不该死’,或者‘罚不当其罪’也未可知,当时是否可以‘刀下留人’,除了专门家,很难知道。但右肾有毛病,大概无可疑,说是医生孟浪,我觉得冤枉。”他极力为协和医院辩护说:“出院之后,直到今日,我还是继续吃协和的药,病虽然没有清楚,但是比未受手术之前的确好了许多。想我若是真能抛弃百事,绝对休息,三两个月后,应该完全复原。至于其他的病态,一点都没有。虽然经过很重大的手术,因为医生的技术精良,我的体质本来强壮,割治后10天,精神已经如常,现在越发健实了。”这次手术后,梁启超看病仍然去协和医院。1928年11月27日,积劳成疾的梁启超再次住进协和医院,并在协和度过了人生的最后时光。

    梁启超在“医疗事故”发生后,尽管认为“这回手术的确可以不必用”,但面对公众舆论,他仍然发表了为协和医院辩护的文章,并没有像有些人建议的那样对协和医院进行声讨和抗议。梁启超之所以没有选择当“医闹”,主要原因在于他对医疗技术的理解和对医生的充分信任。在梁启超看来,协和医院是当时中国最先进的西医医院,如果发生误诊就对协和大加鞭挞,将会阻碍协和医院的发展和中国医学的进步,最终吃亏的恐怕是老百姓;再者,在当时的情况下,以梁启超的名望、地位,协和医院不可能故意给他误诊。因此,不能仅仅因为一起医疗失误就对协和医院群起而攻之,那样的话将是极不公平的。
    梁启超先生对协和医院的这种宽容态度,实在让人感慨和敬佩。伟人就是伟人。
    希望此贴也能给个绿脸,三个帖子三个绿脸,三驾马车结伴前行。
    手机写不少,一不小心点没有了,伤不起啊!
    
    死亡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突然死亡。如意外猝死,一种是缓慢死亡,如生病,必须承受痛苦的折磨。
    
    记得看过一篇文章,有一个外国医生得了晚期胰腺癌,他是医生,知道没有医疗意义,于是去旅游,去乡下居住,居然愉快的活了很长时间,然后满意的离去。他的心态很理智,拒绝无意义的医疗。是对自己生命的尊重,有尊严的选择死亡。
    有句诗:
    我烤着生命之火取暖
    火萎了
    我也应该走了
    
    1,某一天凌晨,手机突然响起,是病人的电话。
    “医生,我感觉疼痛,是不是止痛泵里面没有药了?”
    职业习惯,凌晨很困,但是大脑需要非常清醒。
    “你是昨天做的手术,里面的止痛药可以用两天”
    “我觉得里面是空的,没有药了,不然我怎么会疼痛 ”
    “我下午专门看过你的,里面有药,你放心”
    这个病人我下午就去处理过,她可能刀口疼痛,但是显然被恐惧放大,给她加药,耐心告诉她安慰她,消除她的担心和恐惧情绪。她甚至怀疑“这个止痛装置会不会质量出问题?”
    我说“用了很多病人,没有问题。”
    她质问“你怎么能够保证百分之百的没有问题?”是啊,我怎么可能代表厂家保证它的产品没有任何问题瑕疵呢?我只能说:“这个是国内正规品牌,我们一直在用,质量不错的。”
    直觉告诉我,这样的病人今天还会打电话的,可是没有想到她家属和她会凌晨三点打来,而且语气很不好。
    “你来看看,肯定没有药了”
    废话少说,我马上去病房看她,拿出一个注射器从止痛泵里面抽出来止痛药给她和她的家属看,她无语,我语气温和的说”你看,这里面有止痛药,而且现在一直在进药,不然你会更痛,手术第一天是会不好受,今天白天就会疼痛明显减轻,你放心休息吧。”
    “要不你给我换一个,再加一点止痛药。”
    “不需要,为了安全,止痛药不能过量使用。”
    我拒绝她的不合理要求,心里稍微感觉平静。
    这样的病人家属我已经习惯了,医生病人之间的不信任可见一斑。
    这样的病人和家属觉得是理所应当的权利,的确,这是他们的权利。
    电话一响,一夜难眠,这就是医生的生活缩影。
    2,有一个同事,多年以前他突然腰痛剧烈,检查是腰椎间盘突出症,这是一个常见病。如果你不小心去检查,可能就会发现有椎间盘膨出,可能没有症状。
    他可以手术治疗,但是仍然有手术失败率和后遗症;他可以保守治疗,注射胶原酶什么的。虽然在医院这些治疗方便,但是他选择保守治疗,急性期卧床半月以上,慢慢的基本恢复如前,可以跳舞,可以骑车,现在还是如此。
    曾经在病房管过一个椎间盘突出病人,来时疼痛剧烈难忍,记得那时给他口服一种效果不错的止痛药,第二天他说“医生,我一点不疼了,办出院回家”。本来他是准备做复杂治疗的。如果打进药物,就是药物注射治疗的效果了。
    某种意义上,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可以自愈的疾病。
    一种疾病,不可能两种治疗方法都一样好,必然有一个更好的,这个更好的方法,只有医生明白清楚,而且必须有高尚的医德和良心。这个有时比医疗技术更难。
    3,如果病人手术以前,一直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那么在诱导插管时间,异丙酚可以导致短时间低血压,作为医生认为这个情况非常正常,可是超过5分钟或者更久对这些特殊高龄病人预后不良影响,就几乎没有医生关心重视。
    术后疼痛,如果在恰当时间给足量止痛药物,可以让病人更加舒适度过术后过程,可是为了安全,他们会小心翼翼,减量应用,也是两难。
    至于愈演愈烈的剖宫产,可以自然分娩的也剖宫产了,病人家属又要求,还能说什么呢?科学性没有了,剖吧。
    现在办无痛医院很流行,舒适化医疗是个趋势,可是无痛分娩,无痛胃肠镜,无痛拔牙,无痛膀胱镜,提法值得商榷。我觉得无痛太理想化,效果达不到,或者欠缺,就有潜在医患冲突的危险,还是应该叫分娩镇痛等比较合适。医疗进入市场,难免夸大和利益驱使,作为病人有时难说是受益还是受害者。过度医疗就是如此。

    至于那些所谓流行的就医指南书,什么生病不求医,在我看来,噱头而已,太不靠谱,扔到垃圾箱吧。记住常识,什么病都可以治的,就是都治不好的。
    4 以前遇一例绞窄性肠梗阻,急诊做了小肠大部分切除术。手术是为了救命,不做不行,医生说术后有两种方式:一是静脉营养,二是做小肠移植,这两种都要很多钱,否则难活命。可是一个农民那里有富翁一样的钱,于是回家的命运可想而知,等待死亡。
    这是医生的另一种无奈,而类似的无奈我们还有多少?
    记得古人说过:“未知生,焉知死”,意思是说:生,我们尚活的不太明白,死,就更不用说了。大有难得糊涂的意思。另一个古人说的相反:“一个人如果不能对死作出思考,那么他就不算真正活过”。老百姓的说法颇有意味:“好死不如赖活。”

    我以前很不理解一个人到了老年,为何那么惧怕死亡,不惜倾家荡产,和死亡抗争、较量,结果总是惨败。一代一代就是这样做的。而没有到老年,又是那么的轻视生命,不惜虚度光阴,挥霍健康。曾经看到一个才华出众的女子在她的博客里写到,身体不舒服,加上其他的压力,都有了自杀的念头。她是说着玩的戏语,我却吃了一惊,好好的,那么阳光,怎么会有这样的念头呢?

    死亡有时像一个深渊,把生和死隔开,这边看不到那边,那边听不到这边的回响,所以神秘而可怕。人没有不生病的,躺在病床上,即使得了绝症,花多少金钱,也要救命。生者这样想,患者这样想,心情一样,却未必是对的,未必理智。

    我想,到了那个时刻,花无谓的钱延长一些日子的无意义的生命,实在没有必要。而身体的疼痛和痛苦,才需要认真对待,因为没有人受得了这个,即使意志再坚定,也无法抗拒命运的,这些才是死亡的可怕。你没有回头路可以走啊!
    死亡在一个遥远或不太遥远的地方等着我们,我们不慌不忙的向它走去……


    有人说医生收入很高,我说你错了,要看什么样的医生收入高,塔尖的毕竟非常少,那些医生坐地收钱,可以像歌手那样走穴赚钱,真的是富的流油。是时代造就了他们的捞钱资本。看病对他们来说,一点不重要。

    今天看某人拿中药丸剂治疗他的痛风,把我雷倒了,一麻袋的小黑丸,怎么吃的下去,是药三分毒不是吗?有人觉得中药应该没有副作用,其实是无知。如果不让他吃,人家觉得不关心他的疾病,怕花钱什么的。有时医生看病真的是艺术,心理作用起了很大效果,我从来不怀疑。
    不管是医生病人,我们很少注意自己的语言语气,往往引起误会不愉快,增加冲突因素。
    我曾经遇到这样的病人,查房时问他“感觉怎么样,刀口痛不痛?”
    他说“昨晚感觉比较疼痛,但是可以忍耐,我想你们下班了,也辛苦,就没有麻烦你来。”
    我听了,很温馨,及时处理好,我的态度相信他也满意。

    有的病人或者家属,打电话连个称呼也没有,换位思考一下,你以为医生护士是你家的保姆吗?你语气恶劣,希望打电话马上医生站你旁边,马上不痛,说实在的,很难,何况医生心里怎么想,你应该明白。不能说我看病花钱了,我就这样的素质那么简单吧。如果医生护士也这样说,这样想怎么办?

    我对病人的态度一直不错,即使有些态度素质非常差的,我仍然不卑不亢,一视同仁。我相信,我给他们优质服务,他们自然可以感受到,疼痛好了,就会改变惭愧自己的语言态度。事实也是如此。我就听病人说“医生都像你这样认真和气就好了。”彼此理解就好。
    如果用完美要求,医院问题如此多,想找理由告他们太容易了,就像现在的社会问题一样。我曾经外出办事,结果能够一次交代清楚的,工作人员多一句话就可以了,他们没有做好,自然让人多跑不满意。所以在我的工作中,我就尽量告诉清楚,避免这样情况。
    医疗人性化,人文关怀不是口号,在于细节。

    一个同事亲戚手术,非常担心恐惧疼痛,她的术后镇痛给用了PCEA,仍然疼痛,加上PCIA,还是疼痛,你说医生不尽力吗,可是不如人意。我很明白,这样的病人怎么样都会疼痛,因为她的要求非常高和恐惧情绪,造成这样事实。好在疼痛很快就过去,主观感觉因人而异。换言之,对每个病人都是这样,但是未必都满意。

    我经常告诉病人:当我们心急如焚时,我们坐飞机,做火车,感觉怎么那么慢啊,像蜗牛;当我们饿急,一口一口吃饭,感觉和没有吃一样。其实是你的主观感觉出了问题,完全不是如此。

    医生护士是人,当然会有形形色色的医疗问题,在医疗病例讨论和临床工作,就有许多不应该发生的问题,这些只有我们知道,并且期待以后避免。有些比较严重,有些比较简单,但是医生不能告诉别人,病人或者家属,他们没有那么高尚,病人也没有那样高素质宽容,这就是现实。
    几年前朋友母亲脑血管病突然发病,在小医院诊治,后来回天乏术,她心痛懊悔不已,问我,是不是耽误了病情,是不是医生用药有问题,我理解她的怀疑心情。
    站在旁观者角度,我们常常怀疑,可是没有事实证据,除非医生有明显错误,而医疗问题复杂,非医疗人员,实在难以指正错误,有理有据。

    我看见一篇文章,说美国一个医生没有主观恶意,在一个病人身上出现治疗错误,病人没有兴师问罪,而是找他交谈,原谅了他,而且后来还继续找他看病,这个医生惭愧万分,最后反思自己,成为一枚好医生。当然我们没有美国那样素质高的医生和病人。

    以前医生病人关系良好,现在彼此不信任,医生是一个脚在医院,一个脚在法院。
    作为医生,首先考虑保护自己,然后才是治好病人,常常有着难言之痛。
    一位老医生不让自己孩子学医,说如果非要学医,就学兽医,不会被告。
    5 一天夜晚,忽然接到病人家属电话,说病人全身难受,我问了情况,让他先关上镇痛泵,不要紧张。放了电话,我心里不太放心,让值班医生去看看情况。一会,电话又响了,家属慌张说“医生你赶快来,我家属突然全身抽起来了。”没有耽搁,我马上来到病房。
    有些奇怪,静脉泵已经用了半天没有异常,没有疼痛,夜晚突然这样,虽然不是疼痛问题,与我无关,但是紧急情况,我还是比值班的先到,非常重要。查血气有些酸中毒,后来慢慢好起来。第二天随访已经无事。

    一次,病人述刀口疼痛,我问了情况,正准备追药,病人突然没有应答,吃惊不小,后来慢慢意识障碍恢复,这样的病人如果刚推药,马上没有反应,难免怪罪我的推药。虽然只是巧合,医疗风险随时存在。

    曾经有一个病人因为其他情况,手术暂停,夜晚突然意外死亡,假设当天手术,在手术室手术中间死亡了呢?谁的责任?我不知道。
    我们看看周围,医疗、航空、铁路、银行,警察,教师,城管。。。每个行业都有问题,可是人们骂归骂,离不开它,就像婚姻那样纠结。
    现在骂医生,和骂贪官一样,人人称快,可是问题越来越严重,就像中国男足。根结在体制。

    一个鱼塘,一条鱼死亡是鱼的问题,鱼全部死亡,肯定是鱼塘的问题,看看福建漳州的医院医生受贿案,葛兰素史克案,不过是缩影罢了。
    医生和人打交道,疾病和形形色色的人,很有挑战性,也可以看见人性的复杂。
    有的病人录音录像,保留证据,感觉像结婚前公证,互相的不信任,话说人性善变,可是作为病人,很难有什么有力的证据。
    
    有时看见这样的新闻,说一个医生多么敬业,一天做多少台手术,看多少病人不休息,甚至累死在工作岗位,实在可笑。如果一个司机连续开车一天,人们会批评他疲劳驾驶,忽视乘客安全,医生疲劳手术同样不可理喻,是忽视病人生命的行为,那样的医疗质量实在堪忧。这些记者脑残太狠。
    换言之,就是医生拼命三郎似手术看病,背后是利益的激励,病人看见是表面现象,医生凡夫俗子,没有那么高尚。金钱才是动力。
    如果方向错了,坚持下去更糟,学医就是如此。
    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说的很有道理。
    没有热爱,只能倦怠,问题随之而来,干一行厌一行屡见不鲜。
    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其实是对医疗的扭曲,医疗才是核心。强调护理重要是为了安慰护士姐妹的,就像512护士节那样,不然护士为什么会厌倦,和改行。
    至于让医生和护士搞什么微笑服务,是看客,是记者的高尚要求,换位思考,让你半夜不停工作,不能延误出错,你会一直微笑吗?
    俗话说:会哭的孩子多吃奶,在医疗环境里,同样如此。态度不好,强势难缠的病人,往往得到更多的看望,虽然医务人员从内心是不喜欢这些人的。在病人和家属看来,所有要求是他们的权力,在医生护士看来,这少数人是希望所有人都围着他转,一不小心就很麻烦,告状投诉,甚至无理取闹。

    平心而论,想找医生护士麻烦,非常容易,起码他们的态度可以投诉嘛。何况有些医生护士态度实在恶劣,连同行都想揍人。
    这样的人陪不起,还躲不起,看看如今的医疗纠纷,不管医院有没有过错,闹了就必须赔钱过关。

    聪明的病人和家属应该让医生护士感觉你对他们的理解尊重,同时让他们满足你的要求才好。记住:医生护士也是人,他们多数是善良和有同情心的。
    现在社会真的有些乱套,没有对错,只有现实,我觉得,医生病人都需要妥协,求得双赢。
    去门诊看到,挂号病人排队很长,好像春运一样,真的感觉病人看病太难,病人不容易,这样的就诊环境,病人不良情绪可以想象,冲突随时可以发生。看见拥挤的人群,就是不看病,人已经崩溃了。
    现在网络的确发达,可是不是万能的,看病就需要面对面,体检,化验,检查,交流,网络虚拟世界代替不了医生。
    
    一个朋友的父亲去年初突然脑出血住进ICU,家庭条件不错,加上我的关系,给以不少方便,在ICU住一年,时间破了记录,花费好几十万,医疗保险只能报销一部分,据说为了治疗卖了房子,后来转入普通病房,现在仍然是半个植物人状态,给医院给家人都是巨大的压力和负担。
    朋友父亲以前做过生意,有些家底,加上现在的老婆不放弃,甚至让上大学的两个女儿请价帮助她长期护理。
    像这样子的病人,是继续治疗?还是放弃?一直是个困扰人的难题。
    有条件和没条件,选择截然不同,见仁见智。
    有时是医疗的无奈,有时真是金钱的无奈。
    如果我们的病人和家属有比较高的文化知识,又认真苛求的话,现在医疗中存在很多问题,很容易被质疑,那么医生会越来越难当。

    现在研究生分临床型和研究型,其实那些大医院的专家也是一样,作为病人需要擦亮眼睛,看病才会有的放矢。
    “你的想法是什么?”
    “你想提前去掉吗,好的”
    “你是怕疼。想晚一点去掉吗?好的”
    我常常会询问了解病人和家属想法,如果不违反医疗原则,我一般会满足他们的要求。
    这样病人满意,也少些麻烦问题。
    现在医疗市场,已经不是医生说什么是什么的年代,医生需要明白病人想怎么样?
    假如有分歧,告诉病人和家属利弊,让他们选择,即使没有按照医生意思,也尽量满足他。不然哈伤不起,会哭的孩子多吃奶,怎么说清楚对错呢?
    医患沟通第一,医术第二。
    记得读过一本书,名字是《不要让医生杀了你》,虽然有些危言耸听,里面内容颇有参考和思考的价值。对于医生应该尊重,不能唯命是从,也不能处处怀疑,同时也应该有自己的理性思考判断。
    我觉得那些美容的人,并不是病人。美容手术简直是有些疯狂。人们生活好了,追求美丽,可以理解。可是和真正病人比较就显得无法理解。
    病人手术是因为必须如此,是为了救命,需要去冒险;而美容手术,是可以避免的风险。

    自然分娩本来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可是现在的产妇害怕疼痛,很多主动选择剖宫产手术,造成我国剖宫产率居高不下,对医生和医院有利益,对产妇和婴儿却未必。
    可是有谁愿意听正确的真话呢?
    医学是个需要医生不断继续教育的学习过程,因为医学知识日新月异,三日不学就会落伍。可是我们身边医生经常自认为是,抱残守缺,多年医学知识没有变化,不接收新的知识。
    术业有专攻,隔行如隔山,同行可以不懂,可是他们从来不问,他们的有些看法让我啼笑皆非,如果让别人接受我的观念也是很难。其实我们学习的临床知识真的都是正确的吗?
    我看未必。专业分工越来越细,可是我们的知识都有盲点,这些会带来医疗错误。
    父亲的病
    我没有做医生医生以前,父亲就有多年的胃病,母亲说是他年轻时饮食没有规律,饥一顿,饱一顿,他的胃病和一般人不同,来的突然,好的迅速。有时一个诱因感冒,或者饮食,或者情绪,马上发病,神经性的呕吐,能够呕吐出血丝,经过镇静解痉输液,一天以后好像正常人一样,令人不解。
    当然这不是我成为医生的理由,学医是无奈的选择。
    父亲多次胃镜显示就是普通的糜烂性胃炎,可是他的临床表现真是比较少见,久病成医,我母亲略懂医学知识,了解这个规律以后,让我拿些安定胃复安针剂,消毒工具,在家里给父亲肌注。竟然效果也不错。
    我成为医生,对这个做法很是担心,担心安全性。每次父亲患病,我们总是全家出动去医院,办住院的,带行李的,送饭的,当护号的,一人生病,全家不宁。
    我曾经求教医院的相关专家,他们说不能手术,只能这样保守治疗。父亲的病,成为全家人的心头阴影,又无可奈何。母亲为了父亲,也受尽折磨。曾经有父母亲同时病倒的情况。
    我知道疾病的千变万化,医生的局限和无奈。即使我是医生,同样治不好父亲的病。

    2002年上半年的一天,父亲打电话告诉我,让我有时间带他去医院看看眼睛,说自己感觉视力下降明显,怀疑是不是老年青光眼白内障,我说好。
    父母总是不愿意打扰我,我不敢耽误,带父亲去眼科看专家,专家说需要检查一下脑部CT,我非常配合,当天去做了,影像科主任说需要再做个加强检查,然后我忧心忡忡,坐立不安的等待着检查结果。
    检查结果下午很快出来了,我被惊呆了。
    影像科主任诊断说“脑部垂体瘤”,他指着片子给我看,我虽然打击不小,还是很冷静,我知道这时理智和冷静非常重要。
    会不会搞错误诊呢?我同时知道,如果他没有把握,一般是不会用肯定语气。
    我拿着检查片子,去找脑外科主任商量,他让我们拿着片子去武汉协和医院找他的老师,脑外科专家看看,听听意见,武汉教授看了说是垂体瘤可以手术。然后我们家人一起商量,这是一个痛苦的抉择。
    家人说我是医生,尊重我的判断,我又是尊重神经外科医生的判断和指导。
    因为了解医疗的局限,我格外矛盾和苦闷。
    手术的话,因为位置特殊,肯定做不干净,但是可以缓解症状发展,还有术后严重并发症的问题。
    不手术,作为孩子,坐视不管,于心不忍,何况我们有条件治疗。
    于是请武汉教授执刀手术,切了大部分瘤体,父亲术后恢复还好,对我们子女也是一种安慰。
    后来,我去看父母,父亲说有时头疼,还可以忍受,我也没有好办法。
    慈爱父亲离开我已经几年了,他的疾病再也不需要我这个儿子操心了,他在另外一个世界安静的休息,应该没有任何痛苦了。

    记得小时,父亲和我聊天,我问父亲“每个人都会死吗?”
    父亲肯定的说“是的,人都会死的”。
    那时我太小,搞不懂。
    现在明白了,子欲孝,亲不在,作为儿子,黯然神伤。
    昨晚在微博上看见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医生转发微博,为了一个患系统性红斑狼疮的24岁女孩,她青春貌美,笑靥如花,可是现在躺在病床上,等待死亡。每天需要巨额的医药费,她的父亲因为胃癌借债手术,依然人财两空。呼唤所有爱心人士的救援。
    我看了嘘唏不已,真是祸不单行。我们遇到太多类似的需要救助的病人,我们个人即使献爱心,也是杯水车薪,聊胜于无。
    我们的医疗保险制度对这种情况应该怎么救助?我们的政府应该怎么作为?
    正巧我昨天看电视,李连杰宣传他的壹基金,说自己是为了大家所有人的利益,是付出爱,也许像这个女孩子的疾病,以后只能靠壹基金这样的公益组织才能解决问题。
    有时钱不是问题,有时没有钱会要命的。
    医生能力有限,只能呐喊两声,没有什么作用。
    我的亲戚找我,说他有一段时间了,上下肢关节游走性疼痛,可以耐受,时轻时重,不红不肿,我就觉得比较麻烦,因为诊断困难。我带他看了相关科室疼痛科,风湿科专家,开了相关检查,结果正常,依然没有定论,对症治疗就不可能满意。
    我觉得比较尴尬,都不好意思问疼痛怎么样了。这样的情形屡见不鲜。

    还有一个亲戚,也是看有些慢性病,我带他看专家主任,他总是说所谓专家看病效果就那样,我知道他是怀疑医生能力的,有些是慢性疾病难治,有些是医生能力有限,有些是医生责任心问题。千万不要迷信所有的专家医生,千万不要希望医生治好所有的病。
    我自己对医生持理智谨慎态度,一般不看医生,小病靠自己免疫力为好。
    中国平均剖宫产率为46%,全世界第一,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标准3倍。
    这个世界第一有意义吗?有多少是不应该做的剖宫产手术?手术以后有多少问题没有发现?顺产优点有多少人了解?
    
    这个世界有很多奇怪的事情,包括疾病,有时不知道怎么得的,不知道怎么好的。
    我小时曾经有好长时间手蜕皮,在某个季节特别明显,揭也揭不完,非常烦恼,后来慢慢自愈,原因不明白。
    曾经有好久莫名其妙的鼻出血,工作中间突然这样,必须马上躺下压迫,没有规律,曾经在北京颐和园旅游中间,因为这个躺在回廊好长时间才好些,心情不好。也没有怎么管,某一天以后就好了,再没有鼻出血,都过去好多年了。
    
    生活中有美好,就有痛苦,就有疾病。上帝就是这样安排的。
    我曾经有一段时间经常莫名其妙的口腔溃疡,一般是免疫力低下的表现,这是一个常见小病,非常疼痛。吃饭喝水都是一件痛苦事情。我就喝水,口服维生素B12,有时局部贴药膜减轻疼痛,一般几天就可以自愈。
    有一次,我因为药物过敏引起的口腔溃疡,面积比较大,抗不过,去看我信任的口腔医生,应用抗生素点滴,加上激素,慢慢的我终于熬了过来,那些日子,痛苦难眠,是母亲照顾我,给我炖鸡蛋羹,等待凉了,直接仰脖吞下去。看家人吃饭都是幸福。
    抗生素可以帮助人,前提是自身要有基础免疫力。

    经常可以遇到颈椎病患者,一般是不严重症状,但是感觉很不舒服,多是工作性质或者长时间看电脑惹得祸,这个真的不需要复杂治疗,花费冤枉钱看病,医生也没有好办法,自己注意改变生活习惯,做颈部保健操,消除恐惧心理,往往效果不错。如果是少数严重症状的颈椎病,可以看医生,正规治疗。有病乱投医,总是不对的。
    @碧于天听雨眠 22楼 2013-07-23 23:07:11
    记得看过一篇文章,有一个外国医生得了晚期胰腺癌,他是医生,知道没有医疗意义,于是去旅游,去乡下居住,居然愉快的活了很长时间,然后满意的离去。他的心态很理智,拒绝无意义的医疗。是对自己生命的尊重,有尊严的选择死亡。
    有句诗:
    我烤着生命之火取暖
    火萎了
    我也应该走了
    -----------------------------
    @远兮索之 57楼 2013-08-27 10:31:10
    现在病人的选择权根本不在自己,医生只敢站在医学的角度去交待病情,家属站在亲情和面子的角度去考虑病情,于是不该做的做了,而这些都没有考虑病人的感受,往往是人快走了,悄悄告诉他你的了cancer。
    -----------------------------
    的确如此,作为医生只能沟通和寻找平衡点。

    回复:我大部分时间也是这么做,但有时也很冲动,记得有一次一个腹痛的病人,来了什么都没查就要用止痛药,说话还很难听,急腹症在没诊断清楚之前一般是不让用止痛药的,而且他的疼痛不像是泌尿系结石一类的疼痛,我不给用,两人对骂,最后那人走了,我说你爱去哪去哪。

    这样情况常见,医生左右为难,有时是秀才遇到兵,随机应变,委曲求全难免。
    不要听信病人是上帝,病人是衣食父母,那是忽悠人的,能够把病人当普通熟人就不错了。就像广告的要去火喝什么凉茶,我看还没有白开水好。
    好多口号都是假大空,傻子都应该明白,不然看病难为什么没有解决,而且越来越难,越来越贵?
    马未都说,收藏必须有常识,我觉得看病也是如此。
    收藏经常听说捡漏,没有人说打眼。
    医生只说治疗好的,不说治疗不好的。
    的确需要一双慧眼,不容易。
    经常听病人说,等待三个小时,看病才三分钟,现实如此,应付病人,容易误诊漏诊,医生们其实都是职业倦怠,病人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诊疗。
    现在医院一般都是信息化,电子病历,门诊也是无纸化办公,在大医院病人根本不知道医生开的什么检查和药物,只需要付款,这个也是问题,如果看见处方,病人还可以有选择吃药的权力,现在两眼一抹黑,这个权力也被剥夺了。
    著名播音员罗京死于淋巴癌,现在名人李开复也证实淋巴癌,说明癌症离我们并不遥远。
    说癌症面前人人平等。这个倒未必,因为没有可比性。我们都可能患癌症,可是同样的癌症患者,治疗条件,经济条件,个人环境,生存时间,穷人和富人没办法比,天上地下。即使同样癌症,也许名人富人可以活的更长,可以看名医,用副作用小的好药;老百姓没有钱,只能听天由命。

    其实换个角度,癌症患者多活一些日子,也是受罪,苟延残喘。
    在国外有人说,癌症只是一个慢性病而已。理念和我们不同,我们是小题大做。

    癌症,治疗,是找死,不治,是等死。说的在理,就是看癌症患者心态好坏。
    现在的医患关系就像在火山口上,经常可以传来杀医伤医事件,我们当做茶余饭后的消遣罢了,都知道现状就是这样子,什么也改变不了,人性弱点所致。
    南京护士被打事件,显示了老百姓对官员、对医生、对警察、对记者等等的不满,然后坐山观虎斗,看他们彼此死磕,不管哪个输赢,老百姓都感觉很爽,偷着乐。
    打警察是犯法的,打医护人员没有关系,常常处理的不痛不痒,下次依然。
    于是医护人员成为弱者,谨小慎微,如履薄冰。

    上海中山医院王院长为医护人员鼓与呼,发人深思,我看也是人微言轻。
    政协委员温建民痛斥南京官员殴打事件,可能于个体有用,于大环境无补。
    前天一个截肢患者疼痛一夜,镇痛泵脱出,在我看来,医务人员完全可以更加细致避免。
    那天医院内部关于医疗纠纷讨论,有些的确是医务人员的问题,甚至可以避免发生。
    问题是真相,哪个敢告诉患者或者家属呢?
    除非自己脑残,或者丢饭碗,不想活了。
    工作之余,也刷刷微博,看看消息,放松心情。
    最近就看见几个年轻医生疲劳过度死亡,五味杂陈。
    这个社会谁理解谁呢?健康身体是自己的,人死了,最痛的是家人。
    我知道许多同事是超负荷工作,开车不能疲劳驾驶,难道就可以疲劳工作?
    现在人经常骂医生,可是一有病第一个想到医生救命;
    骂警察,一有危险第一个想到求助警察;
    骂老师,都想给自己孩子找个和老师;
    骂政府,可是许多事情还是必须依靠政府解决。
    经常骂的又离不开,真是悖论。
    关键骂的时间动脑子没有,是站在理智的正确质疑,还是无谓的情绪发泄?
    说实在的,每个行业都有问题,医疗概莫能外。
    昨天马来西亚航空公司客机失去联系,这个事件后果不容乐观,我看一个资深飞行员博客分析,一个是机械故障解体,一个是恐怖活动可能,都是我们不想看到的,可是应该心里明白,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万一和意外。
    飞机可以这样意外,医疗好不到那里,某种程度应该更多意外,因为基数很大,何况人的身体好多疾病问题,科学家和医生至今都没有弄明白呢?
    对于把握不了东西,我们听天由命吗?只能如此。
    看微博说一个研究生毕业的医生为一男子拔牙,男子疼痛难忍,大汗淋漓,仍然坚持。
    问他为什么能够这样,他说“我的孩子也是刚工作的医生,他也没有经验,需要学习提高过程。。。”这就是换位思考,容易化解矛盾冲突。
    我们都希望给自己看病的是最好的医生,问题是那是理想化。
    我们都希望每个司机都不出车祸,现实是车祸成为第一杀手。
    人性弱点,世界不完美,令人忧心忡忡。

    如果孩子没有成为医生,就不要冒险了;
    如果已经成为医生护士,就明哲保身吧。
    忍受委屈也是必须的功课。
    医生多点执业,就像小孩唱歌——没谱。现在的有些医生是不是有道德底线还是问题,为了挣钱的医生不太可能是好医生,我看,最重要的是病人知道如何看病?
    
    人到中年,见到很多的生生死死,越来越有些麻木,有些伤感。
    今年春节前,一个多年朋友四十多岁肺癌去世了,她最后发的朋友圈是徐志摩的一句诗,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一个黑屏图片,我看了眼睛湿润,心潮起伏。
    春节过后,我的连襟检查发现是上段食管癌,位置太高,无法手术,去武汉协和医院检查治疗,他也才退休。是太麻痹大意,发现有些晚。
    人生没有如果,常常是出其不意的一击,让人感喟人生的脆弱。
    忽然之间,快速坠落。
    我常常想,人的一生真的没有想的那么长,其实很短很短。
    3.27打新冠疫苗第一针,几十年没有看牙,也许是个错误,这次得认真治疗牙病,不然咬东西已经费力如何是好?
    看阿图医生写的书《最后的告别》《医生的修炼》《医生的精进》,真的值得反思我们的医学和我们看病的态度,这些也不是一句话可以说清楚。
    让同事看牙估计是牙周病,人说人老腿先老,我看人老牙先老也不错。
    前不久连襟在我们医院住院几天,我去看他,已经憔悴消瘦很多,精神萎靡,说话呼吸费力,已经不能行走,心里感喟,一个活蹦乱跳的生命,几天不吃不喝就会被击垮,生命是坚韧,可是同时非常脆弱,好似风中之烛。
    确诊以后一直在武汉协和化疗,医疗条件应该说很好,可是能否熬过今年很不乐观。
    读完赫尔曼《生死思考》,形形色色的感触在脑子里盘桓不去,现代医学好似高速列车,习惯了的东西,接受和适应居多,很少有人质疑,理性反思更是寥若晨星。
    连襟的病进入下半场,在武汉做了胃造瘘,大姐说咳嗽厉害,整晚上不能平卧,伸着脖子咳痰,体重明显下降,言语困难,今天陪着大姐咨询有关医生,目前还有没有姑息治疗良法。
    今天开始牙周病治疗,一直为了这个忐忑不安,今天上午第一次洗牙,心才放下。
    不是因为牙病,而是终于有个信任的口腔医生,牙周病常见,有一个系统治疗和耐心指导非常重要。
    国外有家庭医生,或者社区医生提供医疗咨询服务,我们必须靠自己选择和判断,外行选择内行不是瞎子摸象。
    刘医生让她的学生给我洗牙,年轻女医生洗的挺好,好似洗牙这种在口腔科都是助手来做,是技术含量不高,还是费时等其他原因,疫情期间,正规医院停止洗牙,我问了私人诊所,价格差别大,心里犹豫不决,担心上车容易下车难。
    我信任的医生,几乎是不折不扣遵医嘱。
    作为医生,应该也喜欢这样的配合。
    身为医生,有时所见所闻让我很迷惑。
    曾经有一个胃癌,一个食管癌患者,因为已经进食困难寻求办法,我带着他们咨询有关医生。
    介入科说可以放置胃管或者置入支架,可以进食改善营养状况。可是他们两个最后都没有选择这种治疗,说不放心一些不可预知的风险发生,让病人生命时间缩短了。
    这种想法可能有一定道理。不然上级医院,不可能不知道什么是先进的治疗技术,我连襟做的是胃造瘘。
    不同医院不同医生之间的矛盾是另外一个复杂的话题。
    介入科医生的问题也许在于只是从自己的专业角度出发,这种姑息手术可以做,问题是是否有价值,是否有这方面经验,做完手术风险有哪些,都没有充分和病人家属沟通好,所以病人家属才顾虑重重,选择在家,任其衰弱死亡。

    我们现在各个专业都是类似,有没有医学夸大成分不言而喻,只说成功,不说失败是普遍通病。
    所以心脏支架安装越来越多,是不是都是严格适应症,已经没有人质疑,就像剖宫产的泛滥,当初胶原酶融盘术风靡好多年,似乎所有的腰椎间盘突出症都可以这样手术,获得成功,医患双赢,事实真的如此?
    我曾经管过疼痛病房,有一个病人疼痛剧烈,无法行走,住院需要检查待术,夜晚疼痛剧烈,我给他开了临时止痛药,不久疼痛缓解。
    第二天查房,病人居然抬腿正常,疼痛消失。让人大跌眼镜。
    我不禁想,这个病人如果注入局麻药和胶原酶,疼痛消失,肯定归功术者的吧。
    殊不知,腰椎间盘突出症本来患者很多,症状各异,但是这其实是个自愈性疾病,有多少医生告知病人了呢?
    29号第二次洗牙,感受很好。
    最近看好几本医生写的书,有很多内容颇有共鸣和感慨。
    医生和病人都有提升改进的地方,这个过程及其漫长,期间不停上演生生死死。
    10.13号拔牙一颗,昨天下午进行刮治,拔牙两颗。
    还有两颗牙需要拔,从来没有想过会这样。
    双十一下午最后一次看牙,一共去七次,拔牙五颗,治疗告一段落,三个月以后复诊。
    开始每天用牙线棒,牙缝刷。
    本来年初就应该及时治疗,各种原因耽搁,这次花时间终于成功狙击牙周病,以后会重视。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职场天地 最新文章
总结提炼我的十五年体制生涯
回顾一下至今为止的人生,想到哪里写到哪里
武汉找工作,真难!!!
乡镇公务员值得考吗?记录乡镇公务员的日常
我找到怎么发帖了
学校那点事
飘——民办教师之教学日记
校招季,请各位应届生谨慎选择进入银行业。
〖天涯头条〗深圳,我的天堂,我的地狱
读书改变命运,记录自己考证的日子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1-07-31 22:29:17  更:2022-01-08 14:47:59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