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购物 网址 日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视频推荐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日历2023  日历2024  日历2025  日历知识  | 每日头条  视频推荐  数码知识 两性话题 情感天地 心理咨询 旅游天地 | 明星娱乐 电视剧  职场天地  体育  娱乐 
日历软件  煮酒论史  历史 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春秋战国 三国 唐朝 宋朝 明朝 清朝 哲学 厚黑学 心理学 | 文库大全  文库分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钓鱼 双色球 戒色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足球 nba 象棋 体操
    
  首页 -> 职场天地 -> 我们都是手艺人——销售技艺是怎样炼成的(已出版《销售绝对是门手艺活》) -> 正文阅读

[职场天地]我们都是手艺人——销售技艺是怎样炼成的(已出版《销售绝对是门手艺活》)[第1页]

作者:万里风行
首页 本页[1] 下一页[2] 尾页[7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题记

前些天,一个做物流软件的朋友来访,天各一方又久未见面,故延请至家,烹茶做长夜之谈。
期间朋友好奇,看你南下北上,东跑西颠的,那销售有意思吗?
     有意思?和你们编程一样都是手艺活,手艺只分好坏,不分好玩不好玩。
     朋友大笑,你们销售也是手艺活了?!
     我琢磨了一下,要说清楚销售这门手艺好像还真不是三言两语的事,而且也不适合此时此地此景,于是说今夜还是说些野史奇闻,江湖逸事罢,改日写一贴,把这门手艺说清楚。此友,牛人。当我数上万人民币激动不已的时候,他都面不改色数上万的美元了。不过一直崇拜技术,对身边的种种销售路数不太认同,用此人话讲,卖的时候,什么都敢应,实施的时候,都傻眼。看来朋友只拿自己的活当手艺,看不上销售还是有理由的啊。
     遂决定详细写一帖,说说我们销售这门手艺。
     与友共勉,此帖亦与各位销售同仁共勉。
    
    销售这个行当,还真是一个江湖,传说和奇迹齐飞,哀号共悲惨一色。虽然牛人如韭菜一样,一茬茬的生长处来,大部分兄弟们的日子过得还是惨兮兮的。而且销售这个行当的特点是大部分都是放养,众多公司招销售人员进来,所谓培训也就是产品知识培训个把星期,一些稍微有规模的公司讲讲销售的基本常识,然后就放出去,出单的留,不出单的走。如果产品过硬,品牌过硬的公司还好,总算还有个正常销量支撑,大部分公司的销售兄弟们在初入这个江湖的时候运气可没这么好,生死都在一线间。如果能碰到大家回忆初入销售的时候,什么路数都有,什么情况都有,那叫一个百花齐放!
    放养的兄弟一旦杀出来当了销售主管,销售经理,对销售的观点出奇地一致:好的销售人员是培养不出来的。为了证明这种观点,种种奇妙的理论都出来了:比如说销售是门艺术,艺术家能培养出来吗?!比如说销售才能是天生的,既然是天生的,还培养个啥?
     销售真的培养不出来吗?
     非也!
     不过是没有把销售当门手艺系统化,细化,流程化,我们下文就把销售分几个部门细化,争取让这门手艺大家看了就能操练起来。
    
    分几个部分,不是几个部门,惭愧惭愧。
    第一部分,销售解决方案的设计思路
     观念左右思想,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导致结果。
     开篇名义,先明确销售是卖什么的?
     产品?文化?政治?
     其实答案不简单也不复杂,销售是卖针对需求的解决方案。
     所以这第一部分就先务务虚,我们来讨论这个解决方案的设计思路。
    
    第一部分,销售解决方案的设计思路
     观念左右思想,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导致结果。
     开篇名义,先明确销售是卖什么的?
     产品?文化?政治?
     其实答案不简单也不复杂,销售是卖针对需求的解决方案。
     所以这第一部分就先务务虚,我们来讨论这个解决方案的设计思路。
    
     设计思路之一:需求的挖掘。
     这个需求二个字,可深可浅,深里去说,那就是关乎人性,二千多年前司马迁所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说的就是人性。二千多年过去了,人性似乎没变,“名利”二字还是能把人性中的需求概括出来。不过既然说销售是门手艺,咱们就把这需求细分一下,不细分则谈不到流程化,不流程化则谈不到能掌握,不掌握则谈不到手艺。
     细分需求前先讲个朋友的小故事,话说我有一个朋友初入销售这个行业,某天去拜访客户,客户在一个嘈杂的办公室里。
     客户说你这个产品我们已经有同类产品在用,而且用得不错,不打算换。
     朋友说老师你还是应该换我们的产品!
     客户问为什么?
     朋友说用我们的产品我们有费用给你。
     客户当场做晕倒状。
     后来当此客户和这个朋友关系不错的时候,客户说你那个时候可真傻。说完两人一起大笑。
     这个小故事里,你说客户的需求是利,对不对?其实也不错,那我们满足这个利不就是满足需求了?这种满足需求的办法如果成,那其实是不需要销售人员的,公司财务把利润算清楚,然后一个人提着钱到处说清楚大家彼此的利益,那这个世界从此就简单了。
     有朋友可能会说,那个朋友说得没错,不过说早了,关系没到,信任感还没建立起来,如果大家聊聊天,有信任感了,再说就对了。
     这种说法对不对?
     不对!
     这里错就错在没有对客户的需求进行挖掘,要细致地问一问,同类产品用的是什么啊?哪里觉得用得不错?哪里不满意?哪里希望有改进?从此切入,在交流产品的时候大家有个交往的过程,然后谈谈个人的情况,是不是要继续读书啊?是不是仕途有打算啊?是不是生意场上有什么打算啊?聊聊婚姻,对方的爱人什么情况啊,聊聊子女,对方的子女现在什么阶段,读书?出国?就业?
     。。。。。。
     诸如此类的问题,慢慢去谈,自然知道对方对产品的需求是什么,对生活中的需求是什么?再想解决方案。
     挖掘出需求了,哪些需求对方更迫切呢?
     这里就要提到一个工具,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大家可以去百度,我这里也可以给个简短的小片段:
     在马斯洛看来,人都潜藏着这五种不同层次的需要,但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来的各种需要的迫切程度是不同的。人的最迫切的需要才是激励人行动的主要原因和动力。人的需要是从外部得来的满足逐渐向内在得到的满足转化。各层次需要的基本含义如下:
     (1)生理上的需要。
    这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饥、渴、衣、住、性的方面的要求。如果这些需要得不到满足,人类的生存就成了问题。在这个意义上说,生理需要是推动人们行动的最强大的动力。马斯洛认为,只有这些最基本的需要满足到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程度后,其他的需要才能成为新的激励因素,而到了此时,这些已相对满足的需要也就不再成为激励因素了。
     (2)安全上的需要。
    这是人类要求保障自身安全、摆脱事业和丧失财产威胁、避免职业病的侵袭、接触严酷的监督等方面的需要。马斯洛认为,整个有机体是一个追求安全的机制,人的感受器官、效应器官、智能和其他能量主要是寻求安全的工具,甚至可以把科学和人生观都看成是满足安全需要的一部分。当然,当这种需要一旦相对满足后,也就不再成为激励因素了。
     (3)感情上的需要。
    这一层次的需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友爱的需要,即人人都需要伙伴之间、同事之间的关系融洽或保持友谊和忠诚;人人都希望得到爱情,希望爱别人,也渴望接受别人的爱。二是归属的需要,即人都有一种归属于一个群体的感情,希望成为群体中的一员,并相互关心和照顾。感情上的需要比生理上的需要来的细致,它和一个人的生理特性、经历、教育、宗教信仰都有关系。
     (4)尊重的需要。
    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要求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尊重的需要又可分为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内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在各种不同情境中有实力、能胜任、充满信心、能独立自主。总之,内部尊重就是人的自尊。外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有地位、有威信,受到别人的尊重、信赖和高度评价。马斯洛认为,尊重需要得到满足,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验到自己活着的用处和价值。
     (5)自我实现的需要。
    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它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要。也就是说,人必须干称职的工作,这样才会使他们感到最大的快乐。马斯洛提出,为满足自我实现需要所采取的途径是因人而异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在努力实现自己的潜力,使自己越来越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
    
    
     几年前,一位朋友对这个理论就有疑问,需求哪那么复杂,见了客户套套近乎,请出来喝两场酒,酒酣耳热的时候去唱唱歌,然后去洗洗澡,客户还不是手到擒来?按照马斯洛的说法,这都是最基本的生理需求,那我怎么百试不爽啊?靠这种固定套路出牌的生意人太多了,我看大家都活得不错,生意也都不小。你怎么解释?
     这个问题怎么回答还真困扰了我一段时间,后来才想明白,第一中国目前的现状处于生理需求的人太多呗;第二是耍这种套路的兄弟碰到的客户也就这个层次,更高层次的主他们还接触不到。
     马斯洛需求层次这个工具还是能说明很多问题的,比如你的一个客户用某产品用了多年,对方的销售人员多年也没有换,你设计这种销售方案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你的客户多年的合作是暗含安全需求的,你光用多一些的物质利益去做替换很难奏效。
     我再讲一个朋友的小故事:
     朋友负责的区域出了个单子,单子不小,但整个行业都对那个单位的负责人犯憷,业内说法是软硬不吃啊,还动不动就扫人面子,让人滚出去之类的事情没少做。朋友去之前也是提心吊胆,去了老套路,先扫清外围,再摸那个负责人情况,此时已被扫清的外围告知朋友,那个负责人脾气不好是有原因的,家里一直没有子女。朋友对这个信息很重要,立刻通过单位启动领养的有关渠道,然后和那个负责人沟通,那个负责人后来领养了个小男孩。当然,单子顺便也拿了下来。
     兄弟们想 想,这个时候你拿多少的钱去砸,能砸下这个单子?你用多少次的喝酒唱歌洗澡一条龙能拿下这个单子?这属于马斯洛的需求那个层次?
    这是旁门左道吗?
     不,这就是需求的深度挖掘。
    
     也曾有一个销售的朋友说,你这个是纯理论,我一周要签一个大单,哪有那么多时间去摸清楚情况,哪有那么多时间去了解对方各个负责人的需求层次?
     这个问题是个伪问题啊,如果不彻底了解情况就能一周签一个单子只能说那是运气好,或者是因为产品和竞争的关系,这样换一个人也同样能签。
    
     挖掘需求还需要一个工具,“换位思考”,有句话说得好啊“屁股决定脑袋”,不同的屁股位置决定不同的脑袋想法,去和不同位置的人谈之前,先想想那个位置的关心的是什么,这样你的话题才能吸引对方。一些新手对所有的人都是一套词儿打天下,什么层次的客户都是一套ppt,这可是大忌讳,你和对方单位行政负责人谈技术细节的下场一般就是被打发给技术负责人去和你谈。如果发生这种事,你被请走前一定看看对方的屁股和位置,再想想这是咋回事。
    
     这个话题先不展开,在后面的案例里结合实际案例展开会更清晰明了。
    
    楼上的兄弟,老师可不敢当。
    据说销售这个江湖里,老师是死得最快的。
    哈哈,玩笑玩笑。
    
    最近为了一个新品组建了一个新队伍,又开发一个全新的行业。正好利用给大家系统培训的期间写一个帖子,既不耽误时间,又和诸位老友新人有个切磋交流的机会。
    不过出差频繁,这个帖子完成时限可难说。我有空就上来写几笔,速度不快大家见谅,大家见谅。
    设计解决方案原则之一,挖掘需求,好,针对这个原则我们上案例:
     (说明,案例以大家熟悉的网上流传案例为主,没有典型案例时则用自己或身边朋友的案例,不过为了防止写个帖子就被人肉出来影响了现实生活,这些能被当事人感受到蛛丝马迹的案例会尽量少用。如有各位朋友在帖子里提供案例,典型的或引起大家关注的则详加分析。不过提供案例时请隐去或虚构地名、人名、产品名、行业名,有独特标志性的相貌描写等请主动删除。)
    
     案例一:
     几年前,山东省有一个电信计费的项目,A公司志在必得,系统集成商、代理商组织了一个有十几个人的小组,住在当地的宾馆里,天天跟客户在一起,还帮客户做标书,做测试,关系处得非常好,大家都认为拿下这个定单是十拿九稳的,但是一投标,却输得干干净净。
     中标方的代表是一个其貌不扬的女子,姓刘。事后,A公司的代表问她:“你们是靠什么赢了那么大的定单呢?要知道,我们的代理商很努力呀!”刘女士反问到:“你猜我在签这个合同前见了几次客户?”A公司的代表就说:“我们的代理商在那边呆了整整一个月,你少说也去了20多次吧。”刘女士说:“我只去了3次。”只去了3次就拿下2000万的定单?肯定有特别好的关系吧,但刘女士说在做这个项目之前,一个客户都不认识。
     那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
     她第一次来山东,谁也不认识,就分别拜访局里的每一个部门,拜访到局长的时候,发现局长不在。到办公室一问,办公室的人告诉她局长出差了。她就又问局长去哪儿了,住在哪个宾馆。马上就给那个宾馆打了个电话说:我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客户住在你们宾馆里,能不能帮我订一个果篮,再订一个花盆,写上我的名字,送到房间里去。
     然后又打一个电话给她的老总,说这个局长非常重要,已经去北京出差了,无论如何你要在北京把他的工作做通。
     她马上订了机票,中断拜访行程,赶了最早的一班飞机飞回北京,下了飞机直接就去这个宾馆找局长。等她到宾馆的时候,发现她的老总已经在跟局长喝咖啡了。
     在聊天中得知局长会有两天的休息时间,老总就请局长到公司参观,局长对公司的印象非常好。参观完之后大家一起吃晚饭,吃完晚饭她请局长看话剧,当时北京在演《茶馆》。为什么请局长看《茶馆》呢?因为她在济南的时候问过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得知局长很喜欢看话剧。
     局长当然很高兴,第二天她又找一辆车把局长送到飞机场,然后对局长说:我们谈的非常愉快,一周之后我们能不能到您那儿做技术交流?局长很痛快就答应了这个要求。一周之后,她的公司老总带队到山东做了个技术交流,她当时因为有事没去。
     老总后来对她说,局长很给面子,亲自将所有相关部门的有关人员都请来,一起参加了技术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大家都感到了局长的倾向性,所以这个定单很顺利地拿了下来。当然后来又去了两次,第三次就签下来了。
    A公司的代表听后说:“你可真幸运,刚好局长到北京开会。”
     刘女士掏出了一个小本子,说:“不是什么幸运,我所有的客户的行程都记在上面。”打开一看,密密麻麻地记了很多名字、时间和航班,还包括他的爱好是什么,他的家乡是哪里,这一周在哪里,下一周去哪儿出差。
    
     (一些具体案例会设计到销售的多个方面,后面涉及到具体内容时会回顾案例,所以本贴案例按出现顺序编号。)
    我们来分析分析这个案例:
     这个案例第一个得到的结论就是,此刘女士的对手不是一般的弱啊。说明这些根本就没切入到销售的深层环节。这个单子的真正决策人都没去碰,或者没有做为主攻方向去做工作,结果被对方一个简单的高层接触打垮;
    第二个结论就是刘女士扫清外围的功夫不错,能一面之交问出来局长住哪里,喜欢看话剧。兄弟们,这个也是可能的,未必是编造出来的。这个世界还是很有些让你很难拒绝的女人存在,碰到这种对手,咱们还是小心点;
    第三个结论就和咱们的主题有关了,挖掘需求,刘女士挖掘出什么需求来了?爱看话剧。对了,正是这个小小的需求让对方后续的沟通顺畅了,我们可以想一下,看完话剧后此公司老总趁热打铁,和该局长深入交流,然后如此如此这般这般,然后两人相视而笑,然后。。。。。。
     嗯,然后就是单子做成了,看,这个案例就叫一个话剧引发的销售。
    
    
     解决方案设计原则之二:后发制人。
     若干年前,我突然悟到“后发制人”四个字的时候,如打通任督二脉一样,觉得武功大进。这四个字可分许多个层次来讲:
     第一个层次,拜访客户时,不要喋喋不休地介绍你的产品,先简单表明来意,然后根据对方的层次开问,比如产品使用人员就问对方使用的现状啊,采购人员就问资金预算啊,高层决策人员就问上这些产品的对该单位的重大意义啊,那些方面能让其出彩啊,诸如此类,切记,不要上来就巴拉拉说,人家听这种上来就猛夸自己好东西的话多了去了,早就厌烦了,问些对方感兴趣的话,然后来些互动,你说几句,问几句,再引导几句,这样就慢慢切进去了;
     第二个层次,别把自己东西所有好处都跟对方说,要先探明对方最感兴趣或者最关心的是什么,再结合自己产品的特点来告诉对方,来表明自己的产品正好有这种对方最需要的优势,兄弟们,信息可不是越多越好,只挑对方感兴趣或者最关心的信息,就恰到好处。母鸡多了不下蛋,信息多了记不住;
     第三个层次,不要先入为主把那套通打天下的方案用出去,先看对方的需求,对产品的需求啊,对生活的需求啊等等,别人家现阶段就是想求个政治上的进步,你拿金钱美女去和人家搅和,知道的明白你小子不会来事,不知道的还以为对手派来砸场子的呢。也别人家就要退休了,你紧着说你叔叔是组织部负责人,能让对方再有个进步,你说人家烦不烦?早十年你干嘛去了?兄弟们,后发制人,后发制人啊;
     第四个层次,就是我们先培养的单子,也要根据竞争情况设置门槛,要先判断准主要的对手会是谁,对方哪个档次的产品是你这单的主要对手,判断清楚后再设置门槛,让对方来了也痛苦无比,如果判断错误,那痛苦的就是你了,你会发现你用了大把时间和资源设置的门槛没有用处,反而对手省事了,只剩下你一个对手,对方又没有商务上为了设置这些障碍的花费,直接把全部力量投到决策者身上,这个时候。。。。。。。
     后来,发现有另一个叫法更贴切些“先诊断,后开药方”,兄弟们,知道怎么回事就是,方法名字看个人爱好啊。
    
    
    
    
     针对“后发制人”这个解决方案设计原则我先讲个小故事,再上一个案例。
     朋友的小故事:朋友当年是个小姑娘,去拜访一个客户,那个客户态度冷淡,朋友手足无措,也不知道怎么切入,就在客户那傻坐着,这个时候朋友看到客户在电脑上打“拖拉机”,就讪讪搭话,说您也玩这个,客户说嗯。朋友又傻眼了,只好没话找话,说我也玩这个,玩得还行,结果客户大感兴趣,说那每周五晚上晚上我们一起到网上玩,结果朋友就是和客户每周网上打一次牌,长期做这个客户的生意,别的公司销售人员怎么也打不进去。
     这也就是我们说的,要找到对方感兴趣或者最关心的东西,找不到,你怎么做这种客户的解决方案?
    
    案例二:
     丁虞是北京一家大公司直接负责IT产品采购的副总裁,有很多IT行业的销售员都拼命去拜访他,但是都得出一个相同的结论:这个副总裁铁面无私,非常不容易接近。
     突然有一天,大家奇怪地发现,丁虞把所有的采购订单都给了一个销售员。后来大家终于知道了那位销售员为什么能拿到那么大一笔订单。其实原因非常简单:丁虞有一个非常特殊的个人兴趣——这个副总裁喜欢一个小运动——弹玻璃球,那位销售员偶尔发现了这个信息以后,就主动邀请丁虞去弹玻璃球,为此还苦练了一段时间。这样,他们两人有了一个共同兴趣。从那以后,丁虞就把所有的订单都给了那位销售员,而那位销售员所要做的就是经常和丁虞去弹玻璃球。
    
    
     这个案例和朋友那个故事的区别是一个主动找到对方的需求,一个是正好蒙到。虽然结果都是不错的,但是做为手艺来讲,可不能蒙着打,手艺活讲究的就是个套路,套路出来了再来讲个性。“后发制人”这个套路的要点是“后”字,然后才是“制人”,“后”就是别预先存着想法,比如看这个家伙一脸酒色之相,来个喝酒唱歌桑拿一条龙肯定拿下之类的,兄弟们先别下结论,人家就是酒色之徒弄不好最近刚在单位犯错误,正好想找个垫背的表明立场呢,你正好送上。先去聊聊,听听,问问,然后找到有用信息再求证,如果明确了那就可以“制人”了。也就是制定解决方案了,这种解决方案才是有用的。
    
    
     解决方案设计原则之三:利益共同体。
     有句话说得好啊“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这句话包含太多的信息了。
     还有句话说得好“好的销售人员是导演,让客户按照你的指挥走。”如果好的销售人员是导演,那客户里就一定要有听导演话的主角,这个主角再带动其他人,一起完成你导的戏。客户里怎么会有听你的话的演员呢?利益共同体,就是这样。
     兄弟们,这可是一个中性词,别一看到就想到行贿神马的,利益涵盖的层面很多啊,用你的产品在学术上占领制高点是种利益吧?!用你的产品每年财务上能节约一百万成本,政治上得分是个利益吧?!用你的产品操作人员根本能一边悠闲地喝咖啡一边操作鼠标是种利益吧?!你的产品同层次的客户都在用,客户用了没有经营上的风险是种利益吧?!用你的产品技术领先和国际接轨,又和国家最近强调的政策符合,于是大上特上新闻是种利益吧?!
     。。。。。。
     还是老套路,先找到对方感兴趣或者最关心的东西,然后根据这个东西结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大家一个方向,一个目标,我们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你的目标和他的目标一致了,然后这种行为才会更坚决,不需要你去拼命催促,客户为了自己而不是为了你而推动整个项目。这就是“利益共同体”的威力。
    
    先讲个小故事:
     狼狈为奸的故事,狼和狈,是两种长相十分相似的野兽。同时,又是两种都喜欢偷吃猪、羊的野兽。它们唯一不同的是:狼的两条前脚长,两条后脚短;而狈却是两条前脚短,两条后脚长。
     这两种野兽,经常一起去偷猪、羊等家畜。有一回,一只狼和一只狈共同来到一个羊圈外,看到羊圈中的羊又多又肥,就想偷吃。但是羊圈的墙和门,都很高,狼和狈都不能爬去。
     于是,它们就想了一个办法。先由狼骑到狈的脖子上,然后狈站起来,把狼抬高,再由狼越过羊圈把羊偷出来。
     商量过后,狈就蹲下身来,狼爬到狈的身上。然后,狈用前脚抓住羊圈的门,慢慢伸直身子。狈伸直身子后,狼将脚抓住羊圈的门,慢慢伸直身子,把两只长长的前脚伸进羊圈,把羊圈中的羊偷了出来。
     见客户前,想一下这个故事,在内心喊三遍,我是狼,我是狼,我是狼!来找狈了。那效果一定出奇得好。想吃羊吗?想吃猪吗?那就去客户那里找个狈。一起就能吃羊吃猪了。
     玩笑玩笑,和客户是共营的关系,用了咱们的产品,咱们得利,客户也得利才是上上之方案。
    
    
     案例三:
     1993年,华为发展遇到资金瓶颈,惟一的办法就是向客户求助。华为和17家省市电信局合资成立了当时惟一的子公司莫贝克公司,从事通信网络电源开发,名称取自莫尔斯、贝尔、马克尼三个通信技术发明人的名字。公司总资本8900万元,其中华为出资5000万元,其他电信局共出资3900万元。华为用这笔钱完成了数字万门程控交换机的研发,建立了全国营销网,但代价也非常巨大,华为答应每年给投资者33%的回报,每年都要拿出1300万元利润分给股东们,对当时的华为是一个巨大的负担。1995年莫贝克完全还本,任正非决定将华为电源事业部归入莫贝克,让它独立发展。莫贝克迅速成长为国内电信能源的主要供应商,有员工上千人,后更名华为电气,进入电力电子、运输供电等领域。
        利益均沾成为华为笼络客户、攻城掠地的利器。华为海外的项目建设缺少人手,便动员一些电信系统的施工单位以华为公司的名义出国分包工程,这样也改善了与国内运营商的关系。结果施工单位在海外接触华为的产品和服务后感觉很好,回国后建议自己单位采购,做到了国内、国外市场相互呼应。
    正是通过与“利益共同体”的合作,华为从国外同行手里势如破竹般夺取了一个又一个国内电信市场,被媒体称为用三流的产品卖出了一流的市场。
    华为清楚,没有利益的合作是不会长久的。华为最富争议的一招是:与各地用户组建了很多合资公司,主要实现销售职能,实行利益捆绑。这些合资公司有当地运营商和政府的股份,当地运营商和政府投资合资公司,这种投资甚至可以先由华为垫付,年底会拿到高额分红。华为的算盘是这既促进了销售,又疏通了长期客户关系。如果当地运营商回款不畅,还可以以合资企业的名义来收款。
    
     案例点评,华为现在被商业圈内公认为真正有自己核心技术的国际级企业,华为也一直宣传自己的压强原则,研发投入,不过个人认为华为真正厉害的恐怕还是其土狼式的销售操作手法。话归正题,这个案例没有什么太多好点评的,本身已经解释清楚了操作的关键点。看看华为销售的思路,就知道“利益共同体”的操作威力有多大。
    
    解决方案设计原则之四:要有线人,并以此为切入点,切入项目。
     孙子兵法十三篇,有一篇专门讲这个问题的,叫“用间”。
     “故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这段话兄弟们好好琢磨琢磨,如果看不懂的,去百度下。这可是商战的金科玉律之一,兄弟们,记好了。
     你去做一个客户的工作,对里面各人性情的把握,对里面人事关系的把握,对权力结构的把握,对生活中需求的把握,你投入一周二周的时间,能把握多少?
     换个思路,如果是客户内部工作十年八年甚至二三十年的人呢?他们对这些是不是了如指掌?
     这就是为什么要有线人的原因之一,有线人在,就是咱象棋的一个开局名字——“仙人指路”啊。有线人在的另一个原因就是针对你这个具体项目,客户各层级对你的态度,你和竞争产品目前在客户那里的态势,对手有什么新的招数,你要根据这些动态的变化来调整你的解决方案。敌不动,我不动,敌一动,我先动啊,要做到这点,必须有线人,不然game over音乐响起的时候,你都不知道是自己这单的哀乐啊。
    
    案例四:G机场建材玻璃招投标项目(1)
     几年前,G市要建一个机场航站楼,总投资达200亿元,甲方当时的定位是把新航站楼建成国内一流的,所以最终确定选用进口品牌的玻璃。但考虑到国内品牌可能会因此产生不满,就有意拉上南玻玻璃和耀皮玻璃,准备作陪衬。
    我们作为南玻集团的咨询顾问团队,在接到邀请后,第一时间赶去了机场。我们首先拜访的是该项目的总指挥——黄总。当时黄总没在办公室,我们就决定到其他部门转转,正巧就转到了成本部,里面只坐着一个小女孩,非常热情,于是我们便和她攀谈起来,她给我们介绍了许多有关项目组织和项目进展方面的信息,临走之前我们还互留了电话。
     回去之后,我们就给这个女孩打了电话,约她出来吃饭,大家谈得很投机,我们成功地把这个女孩发展成为了“线人”。
     后来我们了解到,当时甲方准备选用灰绿色镀膜夹胶玻璃做幕墙,国内外分别邀请两家建材企业做项目筛选。国外邀请的是圣戈班和戈兰威宝,国内邀请了南玻玻璃和耀皮玻璃。国外那两家企业都是生产在线镀膜玻璃的一流厂家。
     半个月后,甲方准备开一个技术交流会,邀请这几家玻璃厂家一起参加,分别各自介绍一下产品技术和特点。项目总指挥黄总会亲自参加为期两天的交流会,而我们服务的企业被安排在第二天下午。接到通知后,我们想进一步了解一下有关技术交流会的信息,就给那小女孩打了个电话,她在电话中告诉我们:“总指挥只有第一天上午在场,其余时间都不参加。”而总指挥在场的那天上午安排的是戈兰威宝做产品介绍。
     经过考虑,我们决定调换一下出场顺序,于是就到甲方项目部找到了安排会议的负责人,对他说,那天我们的技术总工要出国,只有第一天上午有时间,又说第一个出场并不好,我们是没有办法。负责人同意了,并与戈兰威宝的销售经理取得了联系,那个经理表示可以调换。这样,我们就被安排在第一天上午做介绍,赢得了一次引导甲方决策者选择我们产品的宝贵机会。
     回到办事处,我们就开始商量如何利用这次技术交流会引导甲方决策小组成员,尤其是引导黄总。经过讨论之后,我们一致认为国外品牌全是在线的,也是对我们构成威胁最大的敌人,所以,我们应该联合国内的耀皮玻璃,共同介绍我们离线产品的优势,先把国外的品牌挤出去再说。
     随之,我们就把这个想法与耀皮的销售经理做了交流,耀皮的销售经理表示非常认可,于是我们就统一了认识:全都从中立的角度介绍离线镀膜玻璃的优势,引导甲方认可国内品牌。
     几天后,我们和南玻的技术总工徐总一起参加了甲方组织的技术交流会,徐总以专家的身份介绍了离线镀膜与在线镀膜相比较后产生的优势,还引用了香港机场采用在线镀膜玻璃导致开胶的案例,使甲方在场的所有人包括黄总指挥在内都被震撼了。
    
    案例四:G机场建材玻璃招投标项目(2)
     又过了几天,我们去找黄总指挥,想了解一下他们的想法,发现他又出差了,于是就去找那个“内线”小女孩。女孩告诉我一个重要的信息:总指挥出国了,但回来时要在香港转机。
     在香港转机?我们是不是应该好好利用这次机会,拉他到香港机场看一下,验证我们那天技术交流时所讲到的开胶案例?
     我们马上通过公司联系到了香港办事处的同事,委托他们帮我们查询航班并接机。一个月后,总指挥从国外回来,刚下飞机就被香港办事处的同事拉去香港机场航站楼转了一圈,当然也就看到了我们希望他看到的玻璃开胶的情况。这次亲身体验,动摇了总指挥选用在线镀膜产品的信心。
     回来之后,总指挥就让我们挂大样了,同时挂大样的还有其他几个厂家,当时三鑫幕墙有挂样的设施,甲方就让所有的厂家都去三鑫那里挂样。为了能挂出最好的效果,我们和徐总在挂样前专程去三鑫踩点,计算了阳光照射的时间、方位,确定了看样的最佳角度,才把样挂上。
     几天后,我们用车把甲方决策小组的人员按照我们计算好的时间拉过来看样,又让他们按我们选好的角度看样,取得了最佳的挂样效果。之后,他们又想看其他厂家的挂样效果,我们就以请他们喝茶为由把他们尽快引开了,只让他们匆匆看了一圈。这自然不会有我们的效果好了。
     这几招下来,甲方就决定选用离线镀膜产品了。
    
    案例四:G机场建材玻璃招投标项目(3)
     接下来,设计院就要写标书。问题也来了,甲方选用的是灰绿色的夹胶玻璃,这种玻璃当时国内只有耀皮能做,我们做不了,于是我们就又去找总指挥,引导他说用绿色PVB和灰色玻璃比较好。经过前几次的交流,总指挥对我们非常信任,很容易就同意了。
     我们当时的想法是要把使用绿色PVB胶和灰色玻璃这个方案写进标书里,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我们的优势。为此,我们又多次找到甲方,说绿色PVB胶和灰色玻璃这个方案总指挥已经同意了,但我们还是要承诺一下,你们也要以文件的形式确认一下。甲方的人刚开始没同意,但我却知道这个文件对我们的重要性,就不断地做工作,最终甲方那个人被磨得不耐烦了,就以项目指挥部的名义出了一份红头文件,明确指定绿色PVB胶和灰色玻璃的方案为项目的最终方案。
     后来,设计院就负责写标书,我们三天两头往设计院跑,时不时请设计师喝茶聊天,很快就把设计师的关系拉得很近。刚开始,设计师准备把几个玻璃品牌都写进标书里,而且把圣戈班放在前面,我一看不行,就引导他:你写厂家应该按由近及远,由南向北的这个顺序。他心领神会,就同意了。这样,在招标文件上,南玻就成了被推荐品牌的首选。
     这时我们又做了两件事。
     一件事是在幕墙投标之前做的。我拿着我事先起草好的一份协议,拜访了所有参加投标的幕墙公司,一共20多家,和他们说:只要投标时能选择南玻品牌,就可以当场以优惠的价格签协议,如果现在不签协议,以后采购时就享受不到优惠的价格。这一招使大概一半的幕墙公司都以南玻品牌去投标和报价了。
     另一件事情是在幕墙公司中标以后做的。我们事先向那个“内线”小姑娘了解了总指挥的行踪,小姑娘告诉我们总指挥每周来工地开一次会,时间通常是周一的8:30分,施工方的负责人也参加。于是我们就每周一早上8:00准时赶到工地,等总指挥来了之后就进他的办公室坐上一会儿,说几句话,等8:30分开会之前就跟他出去,故意装作很熟的样子和他告别,这些都被施工方负责人看到了,于是他就认为我们和总指挥很熟。
     接着我们又去找他,拿着那份红头文件和招标文件和施工方说:“你看,甲方的意思就是要用南玻的,只不过不好明说,要不怎么会在招标文件上把我们列在第一位呢?还有这份红头文件,也不是轻易就可以出的。”
     施工方的负责人听我们这么一说,又亲眼见到我们和总指挥很熟的样子,就相信了,合同也就顺理成章地签订了。
    
    案例点评:
    
     成功部分:
     找到线人:此单的操作者寻找到一个非常出色的线人,这个线人虽然层级低,但非常接近决策中心。层级低决定了好接触,因为她没有成本损失。接近决策中心就能及时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这个单子出彩的地方基本都是和线人及时提供信息有关。
     其余成功部分放在相应部分点评。
    
     失败部分:
     1、此案例成功是因为对手太弱,没有进入深层次的更激烈的争夺,大家发现没有,黄总指挥基本没有一家做透的,甚至可以说,除了此单的操作者,另外的竞争者基本没有在黄总指挥面前出现过,如果这个时候我们案例一里的小刘出现,再来一个简单的“高层接触”,再来一次“看话剧”,这单的操作者纵使费劲心机,下场和案例一里的那个和客户一起做标书的竞争者下场一样,立刻挂掉;
     2、此单的操作者除了发展了一个出色的“线人”外,居然没有内部强有力的“利益共同体”来一起合作,该项目的指挥部除了“黄总指挥”外,二千万的项目肯定还是有发言权的人物存在,此单操作者没有提到,更别说发展成“利益共同体”。如果不是对手太弱,那些细节上的操作未必起得了决定此项目生死的作用;
     3、此案例里没有做实的能支撑此项目的点,这是非常危险的,这也就是我们的下一个解决方案设计思路要讲的;
    
    逢人言君兄弟,六年弹指一挥间啊,一切可好?
    还好,从一个清涩菜鸟,到现在可以大俗大雅,一言难尽.
    销售无止境,我仍需学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年的时间发生的事情一定不少,尤其如我辈。
    有时间好好聊聊。
    “用间”这个手段,上面讲的是销售层面上的应用。下面再上一个案例来看看这个手段在商战上的应用。超出本贴论述范围,兄弟们当贴外读物吧,娱乐一下。
     案例五:丰田门无间道
     为什么美国媒体穷追猛打丰田呢?因为Dimitrios P. Biller这个丰田美国的前雇员,源源不断地向媒体提供独家猛料。这个人成了福特扭转时局的关键。而这个局,前面是一场悄无声息的“潜伏战”,后面又是一场招招毙命的“狙击战”。
        潜伏战的第一步,物色人物。比勒他在高等法院帮福特汽车辩护了几个大案,于是很快得到福特汽车赏识,邀请他参加“下一代诉讼律师训练计划”,而这是福特的“黄埔军校”,每年在全美国范围内只物色大概16名青年律师。
        第二步,全面培养。福特专门给他安排了三个月时间在福特全球总部的法务部,专门研究汽车相关的法律乃至工程的各种问题。而他把1995年到1997年福特所有的官司都研究了一遍,告诉福特在集团诉讼里什么特征的原告你容易挑出毛病,什么样的你最好要避开。
     第三步,准备潜伏。福特更是老谋深算,这么聪明的律师,福特竟然最后不给他留在自己的法务部里,而是培养好了之后呢,让他回到自己的律师所,遇到案子时才委托给他。所以丰田看到的是什么呢?这个人帮福特打官司是一打一个准,而且对各种各样的汽车事故啊都了解得不能再清楚了。所以,2003年礼聘比勒律师加盟丰田。
        第四步,打入内部,窃取机密。表面上来看,他算是相当尽职尽责,三年里代理丰田应战12官司,每战必胜。实际上呢?比勒后来在其公开说明中承认,“在为丰田时,便着手开始搜集,发现300起翻车事故的相关数据,在获得丰田美国公司认可的情况下已被销毁”。
     成功的狙击讲求三个要素,第一是时机,第二还是时机,第三个还是时机。
     虽然比勒是2007年离开丰田,可是却在两年之后的2009年7月24日,才把75页厚的起诉书提交给了加利福尼亚中部地方法院。你想想看,出问题的汽车都是什么时候生产的?主要都是比勒在职和离职以后,为什么?因为比勒让丰田相信福特的质量也是马马虎虎的,而在美国这种马马虎虎是无所谓的,只要丰田手里有比勒这样优秀的律师。
        第二个时机就是对自己最有力的时机。你想想看为什么不在2008年狙击?因为那时福特重组尚未完成,现在呢?福特的两大美国竞争对手都在经济危机中受到重创,现在还拦路的就只有丰田了。所以,2009年,福特选择了一个最好的时机给丰田布下狙击圈。
     在9月30日,丰田宣布召回380万辆“脚垫门”汽车。
     12月份,丰田承受不住压力,又召回了380万辆车。
     美国已经把这件事情升级到贸易战的层面了,丰田章男国会 9个小时的听证会。
    
    
     解决方案设计原则之五:做实一个点,一条线。
     看看历史上改朝换代时的造反,终于成了大气的都有自己根据地,无论李唐王朝,还是朱元璋的大明帝国。反之,无论黄巢的大齐还是李自成的大顺,纵使兵锋锐利,纵横天下,一战落败便冰消瓦解。如果有根据地,象刘邦那样,纵使对上项羽百战百败又如何?萧何镇国家抚百姓,源源不断提供兵力财力,刘邦始终有把这场豪赌进行下去的筹码。
     做单子也一样,要有个坚实的根据地,进可攻,退可守。这个根据地就是做实客户里的一个点或做实一条线。这个点如果是决策者当然好(当然这种剑指中宫的路子不是每个单子都能这么操作),如果不是决策者,就要在影响者中做实一个点或做实一条线。这个点也可以当线人,但线人未必都能当你要做实的这个支撑点或者支撑线。然后以这个点或线为支撑,进攻时直取决策者,防守时打乱局势,使决策者面对乱局不敢随便下定论。
     有了支撑的点或线,设计解决方案时就从容很多,无论如何,对这个单子你都有一争之力。
    
    案例六:400万的单子怎么飞了(1)
     项目背景:我是国外著名的电气自动化企业的项目经理,负责市场开拓,分享一个发生在我身边的案例。项目周期:整个项目从2005年4月份到2006年3月份结束。
     信息来源:
     在拜访其他客户时,其他客户无意中提起的**公司的采购项目,听到后自己暗暗记住了单位的名字,回来后通过查黄页,114找到该单位,找到具体的单位具体的负责人,简单的了解了一下,确实有这个采购计划,而且项目也正在实施,目前处于前期调研阶段。
     具体过程:
     五次拜访交流
     第一次拜访过程
     通过上面的简单了解,马上确定拜访时间。在家准备好所需的资料,想好了本次拜访所需要的东西,成行。上午11点左右见到了项目负责人A,男,年龄40左右,技术出身,带眼睛,说话很客气,吸烟,欢喝茶,(给我倒茶时发现从抽屉里拿出包装精美的茶叶)。互换名片,简单寒暄,开始介绍我自己,介绍我们公司,之后听他介绍项目的情况。整个过程基本上是我问他答,一一做了笔记。基本情况了解完后,他安排我见下面的技术人员B和C,即以后的具体*作人员。完后他不在场,向技术人员做技术交流,电脑演示,期间不在意的和技术人员聊天,验证A所说的是否属实。产品介绍完毕,回答他们关心的问题。中午邀请B、C吃饭,答应。饭间工作谈的不多,主要聊了些其他的。(未邀请A,故意的,一是怕首次见面,不好盲进;二是有些问题A在场不好了解。饭毕回程。结此次拜访情况,基本上自己想要的都得到了,于是确立为重点项目跟踪。
    
    案例六:400万的单子怎么飞了(2)
     第二次拜访过程
     第一次拜访之后的大概2个星期后,(之前有过电话和传真联系)又去拜访。拜访的理由是上次的一些技术参数需要澄清,以及谈论报价问题,去前先是给A打的电话预约,A同意,并说安排好B、C一起和我见面。由于路上堵车,到的时候离他们下班还有半个小时了。简单的谈了些技术问题,其中在一些问题上C提出了些异议(在这里简单介绍一下B、C,B是一个大概50左右的人,对技术很精通,C是一个30多岁的人,带眼睛,对技术不是很懂,在这个科室里C是相关的负责人,但分量不是很重的那种),对于C的异议很多都是B帮我解释的。在此过程中没有多说什么,只是问了些很容易回答的问题。
     上班继续谈技术问题,B问的问题比较深奥,需要我打开笔记本很详细的介绍。结束时看得出他们都比较满意,总体上我们的设备能满足他们的要求。然后B、C回他们科室,A问了我些报价问题,我给的是公开报价。然后约A晚上吃饭,A让我5点半再电话他。我于是就打算今晚不回家了,出去定了房间,顺便用剩下的时间拜访了另外一家客户。到时间电话A,A同意了吃饭。到了约定酒家,很高档的那种,是他们帮忙定的。席间听说他们曾经来过这里,点了大概600元的菜,然后是喝酒,4个人喝了2瓶酒,大家都喝的差不多了,开始称兄道弟的了。饭毕结帐,走出酒楼,我就说,走我们去找个地方玩玩,A推辞,B、C默许。最后大家都同意了,开车到了城边一家很大的休闲场 所唱歌。每人叫了个小姐,大家玩猜骰子,继续喝酒。我利用机会给A、B、C的小姐塞了100元,要她们尽最大努力搞定他们。C有点放不开,小姐就拉他出去到大厅看表演,B是个老流氓,手一直不老实,A基本不唱歌,总是和小姐去单间跳舞,还把我们每个人的小姐都拉到单间去“谈心”。12点左右散伙,尴尬的是到总台结了帐,我竟然忘了给小姐台费。被他们叫住后才想起。他们送我到酒店后各自回家。
    
     通过上面2次的交流,我总结如下:
     我们的设备能满足他们要求,这首先的必要条件过关,接下来的就是做人的工作;
     第一次真正做人的工作感觉气氛比较好,没有特殊的负面因素;.三个人性格各异,要逐个攻破,就此项目而言,搞定这3个人应该就没有问题了。去年十一,A的一家3口要到海南旅游,打我电话,让我帮他定票。当时认为 这票钱肯定是我出了,于是由于时间紧,也没有很在意就定3张全额票。当他们拿到票后,A要把票钱给我,我死活没要。但当我送他们到机场回来后,A打电话告诉我说,票钱放在车的后座了。
     十月中旬我又去了他们那里,这次给A带了上好的茶叶,见面时A没有表现出任何关于机票的不快,我提起来,他很大方,一再的感谢我。茶叶也收下了。我问他项目情况怎么样了,他说已经报到上面了,等批复下来就马上*作。我邀请他到我们北京总部考察,他说最近比较忙,等过段时间会考虑的,谈话间,有电话进来,让他去开会。我告辞,到了BC的科室,B去了另外一个地方,只有C和另外的一个人在,那个人我认识,是我的竞争对手,就分别打了招呼后,我就出去转悠了一圈,回来后竞争对手走了,就和C聊天,然后和C出去吃饭,席间谈到我的竞争对手,他问我那人怎么样,我就说他人还可以,就是能吹了点,C只是微笑。然后又说起B,他露出不太察觉的鄙夷,说老B啊,是个好人啊,不过他这么大年纪也还只是个技术员,也够难为他的了,都不容易啊。其实我的位子应该让给他的。我一听,明白了八九成,BC是貌合神不合,怪不得在技术B老是反驳C呢,于是我就顺着他的意思说,主任的位子(化验室负责人,管5,6个人)不是谁都可以当的,光技术还不行啊,必须有全面的素质。C听了很高兴的样子说:那倒是。饭后C领我到资产管理处(负责招投标的)做了个备案。
    
    案例六:400万的单子怎么飞了(3)
     十一月份,公司总部下来几个人与用户交流。此次比较正式,在会议室,他们当中有资产管理处的人,有质量管理处的人,还有一个副总工程师,有A,B,C。交流的时候技术出身的A表现的很活跃,问的问题也很专业,与单独和我交流的时候判若两人,以往都是B,C问A听。我心里有种不好的感觉。事情到了这里,我的心里没有底了。
     A绝对是个深藏不露的人,他 未必会贪小便宜,但也不会让你下不了台,同时他还想有所发展,还想往高处爬,此人一向很谨慎,从第一次见面到约吃饭到 席间到唱歌到机票到送礼到此次交流都可以看出。因此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必须要让他感觉到安全。
     B是个很热情的人,但他 对谁都很热情,包括我的竞争对手,他会给你一种感觉,好像是事情到我这里我就认可了,以后有什么问题那就不要怪我了。此时能吃的就吃,能玩的就玩,反正都是不痛不痒的小事情而C呢,位子不上不下,技术又不是很懂,同时下面还有一个老B老C是和自己抬杠。他呢,也是属于那种比较隐藏的人,对人若即若离,不会明确表态,但会给一点暗示。同时呢BC又是貌合神离 的关系。
     这个项目开始变得复杂起来了,同时又出现了个副总工程师,姑且叫他D吧,此人的力量不可小觑。能搞定他事情就会简单了,毕竟A要想有所作为,他是不可能与D意见相背的。
     那接下来到底该怎么办呢?到了年底大家也都比较忙,他们的这个项目看来年前是不会启动的了,我也一直和他们保持着联系,也顺便过去了2,3次,没有大的情况,倒是C的小孩来看病,陪他在医院呆了一天。春节过后,我过去给他们拜年,每人2瓶酒2条烟,晚间到了离城30公里的一家温泉寓所饭后去泡澡,是一人一间的那种,里面是个大木桶,可以叫小姐陪澡。B按捺不住叫了小姐就进去了,A说要按摩就和小姐进了按摩间,C去蒸桑拿了,我也找了个小姐去按摩了。期间我出来了一次,看到大厅里没有他们,我就又加了钟和小姐聊天,估计时间差不多了,我就出去了,A在大厅里等了,过了会C从按摩间出来了,B也出来了,去结帐。发现4人中有2个是不老实的。除了B,另一个就不知道是谁了,我没有注意他们的手牌号。此次拜年的经过非常顺利,预期的效果也达到了。按道理工作做到这里,基本上应该有个定论了,前期的工作也该到位了。拜年过后我也分别问过他们,看这个项目我们的可能性大不大?A说他向上面的报告中推荐的就是我们的,没有大的意外,价格做的合适点,应该不会有问题。B说他对我们的设备技术非常认可,在评标的时候会从技术方面侧重于我们的。C说关键看上面的意思,但他请我放心,说我们是朋友嘛,当然要帮自己人了,笑着反问我一句:你说是不?实际上到这里大家可以帮我分析一下,根据他们的为人判断下他们的话。反正我是没有敢掉以轻心。
     第三阶段总结:
     我感觉,做客户关系方面,应该没有问题了,技术方面有得到了足够的肯定,应该十拿九稳!
    
    案例六:400万的单子怎么飞了(4)
     第四次拜访过程:
     该谈回扣了,下面是与这四个人打交道的过程:
    首先是A,我与他见面是在一家茶楼大厅里。问了他可能性后,是我就话锋一转说:A兄,我向您介绍一下我们公司的销售政策,他一下子认真起来,也谨慎起来,眼睛不经意的扫了下大厅和窗外,然后装作不明白的问我什么政策,我就说在这个项目当中您帮了我们很大的忙,也*了不少的心,我们公司在项目定下来后会有5个点的感谢费给您,说到这里我停了下,看他一下反应,估计那时他正在心算5个点到底有多少,然后他抬起头,说实际上我们应该感谢你们公司给我们带来了先进的设备和技术等等。OK,我暗暗的出了一口气。虽然他没有明确的说要还是不要,我心里有数了。实际上我的话没有说完,因为实在不能确定他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我留了下半句:这5个点是给您个人或者公司,您如果觉得不合适,我们可以在最后谈合同的时候,把这5个点在您这里谈下来,即使他真的不是要钱的主,那么谈价钱能在他这里谈下5个点在上面的眼里也算一个不小的功劳了。现在他能不拒绝事情就都更好说了。
     再来B,同样的地点。同样的程序,还是聊了些其他的,这次他坐不住了,开始主动试探我了,说什么你们现在做销售的挣钱多啊,工资又高,还有回扣拿。哈哈,开始漏尾巴了,我说老B啊,您这是什么时候的老黄历的,那是6、70年代的事了,现在都是给人家回扣了,这时他一下子有点不好意思,小声的问我,你看这次的项目……,我没有让他把话说下去,直接的告诉他,老B,您这些天帮了我们大忙了,我们不会忘记你的,这样吧。我把手伸到桌子旁边做了个2的手势给他看,他用疑问的眼神看着我,我说万。他哈哈一笑,握住我的手用力捏了5下。我就说了,哈哈,这年代有钱大家一起挣啊,你总不能让我亏吧,这个项目您也知道竞争的很激烈,我们真的没有多少空间啊,这样吧,在备品备件的报价里我们加2万,然后伸给他了4的指头,他看了看,说好,我们来喝茶。举茶碰杯。
    
    案例六:400万的单子怎么飞了(5)
     但是到C的时候就没有那么顺利,约了几次他都推了,虽然他的力量不是很大,但不能不向他吐点啊,实在没有办法了,只好等晚上下班了,在家的时候给他打电话,问完我们的可能性后,和他说了这个问题。但没有来得及说具体数目。他没有说什么,只是淡淡的说,只要你们的技术没有问题,售后服务没有问题就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了。大家都是朋友嘛,谈那些就见外了。最后他还问了我们设备最终的价格。
     好了,到了这步,基本最后的环节都完成了,对他们3个人就只能这样了。
    接下来,我该做D的工作,可是D的工作不好做,第一次正式拜访他,没有谈多少,他只是说,这个项目是A在负责,所有的事情找他,D只是把把关,第二次去,他还是这么说的,他还说他对检测方面不是很熟,只要性能可靠,价格合适是会考虑的,具体细节让我去找A谈,我约他出来吃饭,他也说忙而推了。最后事实也说明D的话是可信的,确实他是负责整个生产线项目的,我们的检测设备在8千万的大项目中实在不算什么了。不过我们也算和D打过招呼了,也算表示了对他的尊重了。
     第四阶段总结:
     到这里按道理应该有个完美的结局了,可事情往往不会那么顺利,分析之后我们发现一是我们低估了竞争对手的能力,二是偏偏技术方面没有能让他们放心。最终导致了整个400万项目的失败。
    
    案例六:400万的单子怎么飞了(6)
     第五次拜访:
     春节过后没有多久,A打电话告诉我说,他们现在要安排人下周一到我们北京总部考察一下,顺便到我们的用户那里了解一下,还带了样品实际做一下。我接到电话后问他安排的是谁,A说是B和C两个人,他没有时间。OK,我马上打电话和我们总部通了气。我联系了C问他要不要我在这边给他们订票,他说不用他有个同学在这边,让他帮他们定了,问他要不要我们在北京接他,给他定房间,他说不用,他要在西安下车,有点事情。当时我也没有在意。到了周四的时候,我给总部打电话,问下情况。他们说还没有过来,于是我赶紧联系C,C 的手机关机,又联系B,B居然没有去,正好去的前天胆结石犯了,在医院手术。到了周四的下午C给我打了电话,说周五到我们总部,结果周五的下午快下班的时候才到,简简单单的做了样,最后了解做样的情况很不理想。周六上午C回程。等C回来了,我去拜访,想了解下C的这几天到底在哪里,做了些什么。见面他们都还是老样子,C说我们公司给他的印象很好,做样的结果也很理想。我很奇怪。见到A,他没有多说什么,只是让我提供给他一份我们在中国市场上的用户名单。还问我在**地是不是有一台我们的设备。当他提到这台设备的时候,我知道坏事。这台设备确实目前的运行情况很糟糕,当时买设备的和现在用设备的不是同一伙人,用的人当时也没有拿到什么好处,现在总是给我们小鞋穿,而最要命的是他们两个厂正好是同类的,做的材质也差不多。正是基于这个情况,我一直没有提这台设备,这次看来是包不住了,赶紧解释。赶紧列举周边地区的其他用户,他们使用的都很好,A最后说他们和我们不一样啊。
    
    案例六:400万的单子怎么飞了(7)
     我已经没有多少时间再去做工作了。紧接着,进入了投标程序,4月份开标,我们的价格在5家投标公司中,正好是属于中等的,比最低的一家贵10万人民币。最后,第二便宜的厂家中标!后来A请我吃了顿饭,说了些抱歉的话,最后说希望我能理解他的难处。整个项目到此彻底的失败了。
     这个400万项目项目是我所有失败项目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输了是输了,输得我无话可说,输得心服口服,我输在了最后的时刻,前面我花了那么多的力气和心血,结果却输在了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原因上,说真的,真的很痛心!
     第五次阶段总结:
     这个400万项目的最后失败,才发现:
     原来,给C定票的他的那个同学,是我们的竞争对手,也是他在C到北京考察的时候全程陪同,C在西安下车是到了他同学的公司总部,到北京总部考察的报告也是C递交上去的,最后关于我们那台运行不好的设备的情况也是他的同学告知的,C还拉着A和B一起到了那里考察过,实际上C暗暗的成了他同学的线人,我们最后的投标价格也是他透露出去的。他们正式看到了A对自己的安全要求,才相应的做了这样的策略。
    
    案例点评:
    
     1、高层接触了,而且做了一定的工作;
     2、基本的程序走了一遍,做了此单操作者认为该做的一切;
     失败之处:
     1、没有挖掘出A的真正需求,从文中看A的需求,似乎仕途上追求是其更大的目标,操作者没有挖掘,所有人都用钱来解决,这种不针对需求的解决方案是很有问题的;
     2、没有线人,根本不知道对手的举动,所有的战斗都是蒙着打,反之,对手对他的举动一清二楚,可以说对手打得稳准狠,而此单的操作者完全被动,这里他就是把B发展成线人,去其薄弱点考察的时候告知他,也不至于如此被动,早知道,早做些准备,这个单子还是有翻盘的可能的,结果等一切尘埃落定的时候,此单操作者才知道,这种被动让人看了气闷;
     3、没有坚定的利益共同体,也就是没有做实一个点,这里他无论做实A或者做实C,结果都不会这样,对手基本没有高层接触,就是点住此单操作者的命门,一击致命,没有一点反抗的能力,如果做实了点,有了坚定的利益共同体,肯定不是这样的过程和结果;
     老套路,其余点评在该部分原则出现处做出。
    
    我这傻不啦叽的写,大家在旁边一声不吭,我甚至纳闷是不是兄弟们在看着万某发笑?不厚道啊不厚道。。。。。。
    下周出个长差,20号回。暂时搁笔,第一部分解决方案的设计思路余下五个原则等20号后再写。这期间,有问题要切磋的兄弟们在帖子里留言即可,晚上有时间会回复。
    楼上的兄弟,销售的系统化,流程华,细节分解,后面都会有的,现在不是才第一部分,解决方案的设计原则吗。
    至于案例点评,只是点评到目前说到的原则的应用,后续的内容到了再加相关评论。
    不要急,有兴趣的兄弟慢慢看。
    作者:割鹰喂肉  回复日期:2011-04-09  00:25:11  
    
        楼主我请教个问题:我性格很内向,适合做销售吗?对自己很没有信心啊!谢谢楼主,帮帮我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个老话题了,性格内向适合不适合做销售。
    身边很多top sales性格各异,内向外向的都有。根据这个来看,性格内向和适合不适合做销售没有太多的关系。
    倒是你说对自己很没信心,这个是做销售的大忌。其实做任何工作对自己没信心怎么行?
    还有,别人只能给你建议,真正能帮你的只有你自己。
    毕竟你在这个世界最关键的战斗都是要靠自己扛下来。
    作者:割鹰喂肉  回复日期:2011-04-10  22:57:05  
    
        还想问下楼主,像我这种想做销售的菜鸟,刚开始我应该做哪方面?3Q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去拜访客户,增加拜访量;
    第二从大量的拜访中选择你认为最有希望的那些单子,精耕细作,销售的第一次成功是至关重要的,所谓的翻烂一本书,不如打胜一小仗啊,成了第一个单子后,整个心态都不一样了;
    
    作者:割鹰喂肉  回复日期:2011-04-10  22:57:05  
    
        还想问下楼主,像我这种想做销售的菜鸟,刚开始我应该做哪方面?3Q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想做销售,还没做销售呢?
    那上面的回答仓促了
    没进入销售行业,那重要的是选择你进入的行业,公司,产品
    这种选择可能比你现在准备一些销售知识重要的多
    在这方面多做些功课
    比如认识你想进入行业的资深人士
    比如深挖你周边的人脉,师兄师姐,朋友圈子
    只要功夫深,总有对上缝的时候,呵呵
    
    作者:割鹰喂肉  回复日期:2011-04-11  23:33:25  
    
        楼主说出来我也不怕丢人,我到现在我都没找到目标,楼主给个意见参考下吧!谢谢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问题和我要打算怎么过有意义的一生一样,太大了
    你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教育背景啊,人脉资源啊,有何优势啊,有何劣势啊,兴趣所在啊,离开这些具体情况讨论这个问题毫无意义
    列出自己具体情况,然后在自己有利的主场作战,这样的把握会大一些
    
    谢谢楼上诸位兄弟的捧场
    最近事情较多
    又出差频繁
    刚回来
    又要走
    只能抽空更新
    
    此帖绝不会太监
    
    作者:没有业务很蛋疼  回复日期:2011-04-20  17:55:28   回复
    
        楼主,我是一名刚来到广州的销售新手。原来的公司属于北方,在公司做过客户维护。
        现在的公司是做实验室销售仪器的代理公司,来了大概快1个半月。公司属于刚刚起步不久的公司,今年才扩大了销售队伍。
        公司给我划分的区域的质检,质检大多数都是政府机关,我也找到了大部分的名单,之后打电话想要约访,结果大部分都没有约见成功。
        这让我有点挫折感,请问万老师怎么在这些政府机关做单子呢,公司老总也没有做这块上层的关系(在我看来),请问该怎么办呢。
        在电话约访不成功的情况下,怎么样去见客户呢,下一步我打算陌拜了。之后再看情况。
        希望万老师能够指点一下我,希望的话能加Q,不知道行不行呢,QQ:31416330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贴中看,是直销?
    这个问题其实也是个系统问题
    我简单说几点吧
    公司或者办事处层面的操作是:
    第一让你的客户知道你们的产品,比如举办一些针对性较强的展会,或者赞助影响力较强客户学术会议;
    第二集中公司或者办事处的财力物力打开一个影响力较强的客户以做样板客户,这个客户可以不赚钱或者赔钱,目的是此客户的影响力;
    第三如果你公司有优势区域,可以从优势区域找到影响此新区的客户关系,或者用优势区域的代言人来此举办学术交流;
    个人层面:
    第一,认真想好每个电话每句话怎么说,对方客户的关注点在哪里,你要说对方的关注点,而不是一直介绍自己的产品;
    第二,把你的产品按你客户的需求或者关注点来做份介绍,争取先让对方看到你的这份资料,有了基础的意向后再约见面也是一个方法;
    第三,陌拜也不是不行,但还是要从底层陌生拜访开始,了解了客户的需求后再找单子影响者直至决策者,不要一开始直取中宫,这样失败的可能性很大;
    
    开始一个新区域,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多扫单,把基础客户量加大了,机会自然出来了。
    
    作者:驰骋在路上的老鼠  回复日期:2011-04-21  19:25:2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不敢当
    大家一起聊聊
    开开心心就好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作者:anson1986  回复日期:2011-04-23  20:02:04   回复
    
        LZ 你好!我有个问题向您请教一下:
         我是做软件方面的销售,才做销售不到二年时间,现在遇到一个大概有80万左右的单子,对我们这一行业软件销售不算大单,也不算小单了,目前情况是这样的。
         客户目前使用的软件有很大问题,所以决定更换目前的软件系统,客户就主动找到我们公司了,目前前期我主要是和客户方的IT经理接触,上次和他吃饭的时候,了解到目前项目的一些基本情况,竞争对手主要是国外 一家知名的软件厂商,该客户母公司就是使用这家软件公司的产品,但听IT说这边考虑成本因素倾向于找国内的软件供应商,此外客户还找了另外一家在行业内地位比我们稍微差点的国内厂商。
         客户公司目前的组织架构是CEO(奥地利人)CFO(德国人)财务经理(中国人)IT经理(就是和我接触的这位),听IT说 CFO在这个项目中的话语权很重,
         现在的问题是:客户的IT经理暗示我,想要回扣,但是我们公司是不允许给客户回扣的,最多只能象征性的送点东西,这样我该怎么给这个客户承诺?相比较我们,我的国内竞争对手他们的销售政策相对来说就灵活一点了。
         IT说CFO的话语权很重,可是CFO是德国人,讲英语,我英语也不是特别好,本来和外国人接触很少,现在这种情况我该怎么做这CFO的关系呢?
         马上五一到了,想买几张卡送给客户,可以我们公司只有单子成了才能报销费用,单子丢了,所有的费用销售自己承担,大哥你说这个客户该不该送呢?
         大哥这个项目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前晚回复怎么都发不上来
    现在简单说几句吧
    第一这个单子你要先摸清楚客户的需求,你说客户以前使用的软件出了很大的问题,这个问题是什么,你公司的软件能解决吗?你的竞争对手呢?你怎样把客户的客户的需求和你的优势结合起来?
    第二你公司现有的政策,你走学术路线吧,还是在客户的需求和你的产品优势结合上下功夫,客户考虑成本问题,你公司又不让有回扣,正好在价格上发挥优势,和公司协商下,在满足客户客户需求的基础上给一个很好性价比的方案;
    第三你要清楚这个单子谁是决策者,谁是影响者,各自的影响力有多大,然后再想解决方案,你的客户情况了解得不细致,要从结构信息渠道把基本情况弄清楚;
    第四,你的五一那几张卡买不买不是关键,关键还是上面说的几点,这种单子几张购物卡解决不了什么问题,目前还是在客户的需求和产品优势上下功夫吧;
    解决方案设计原则之六:关键点要集中优势资源,切忌平分资源。
    人类的战争史上,集中兵力是一条基本原则,拿破仑说:在战争中,胜利属于懂得怎样在决定性的地点集中最大兵力的一方。这一原则同样适用于商战。
    集中兵力在面对一个单子的层面上的应用为判断清楚何处是节点,何人为关键人,在此点、此人上投入优势资源。优势资源的含义为人力、财力、时间。切忌面面俱到,初做单子时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想每个环节都无懈可击,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想法,如果无处不守,则无处不弱。在关键点上配备相对于对手绝对优势的资源则为高屋建瓴之法,此点强则弱处不补自强。
    但兄弟们不要绝对化,集中兵力,不是全部资源全部压在一个点上,集中兵力是把优势资源集中在一个点上,其它的点还是要分配一些资源的,不是不分,是少分。集中不是为了集中而全部集中,是取得相对对手的绝对优势即可,这就是所谓的分合之妙了。
    这段话有点绕,呵呵。
    
    这么说吧,这个原则的应用我很欣赏林彪的“一点两面”。所谓“一点两面”,在一攻势作战中,应集中己方最强劲的力量向着敌方最薄弱的“一点”实施突然攻击,同时部署己方的助攻力量在敌方的“两面”或多面朝该点作求心攻击,以最终歼灭该敌。在“一点两面”战术内,又最为林本人看重的,要数“一点”。强调将“九分之七甚至九分之八”的兵力放到“点”上,将“九分之二甚至少到九分之一”的兵力放到“面”上。兄弟们,看到了吧,在一个单子的资源分配上,大致可参照此比例。不过碰到具体案例可视当时情况做相应微调。
    这个原则应用在案例一上有很好的说明,A公司在电信局的操作层面投入了大量的资源,人力、物力、时间,而刘女士则判断出局长为关键节点,所以她在了解局长的爱好、行程、家乡上下了很多功夫,而在局长出差中投入了资源,先是买果篮,花盆,自己马上飞回去,并请自己公司老总和该局长会面,请其观看他喜欢的话剧,并参观公司,局长离开时送至机场,兄弟们看到没有,A公司在把资源投入到电信局操作层面的时候,刘女士并没有兵分两路,由公司老总应对局长,她留在当地打通电信局操作层面,刘女士选择的是全部精力都集中在局长身上。这就是一个很好的集中优势资源的案例。
首页 本页[1] 下一页[2] 尾页[7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职场天地 最新文章
总结提炼我的十五年体制生涯
回顾一下至今为止的人生,想到哪里写到哪里
武汉找工作,真难!!!
乡镇公务员值得考吗?记录乡镇公务员的日常
我找到怎么发帖了
学校那点事
飘——民办教师之教学日记
校招季,请各位应届生谨慎选择进入银行业。
〖天涯头条〗深圳,我的天堂,我的地狱
读书改变命运,记录自己考证的日子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1-07-31 22:29:17  更:2021-07-31 23:16:26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