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知识库 -> 数码 -> 为什么苹果宁愿在寸土寸金的手机里塞磁铁也不愿意加个屏下指纹???? -> 正文阅读 |
|
[数码]为什么苹果宁愿在寸土寸金的手机里塞磁铁也不愿意加个屏下指纹????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为什么苹果宁愿在寸土寸金的手机里塞磁铁也不愿意加个屏下指纹???? 关注问题?写回答 [img_log] iPhone 手机 苹果公司 (Apple Inc.) 屏下指纹 faceID 为什么苹果宁愿在寸土寸金的手机里塞磁铁也不愿意加个屏下指纹???? |
看了前排几个回答,让我想起来早年苹果没有九宫格中文输入法时的一众用户体验论的洗地回答,直到官方放开输入法权限以及自己推出九宫格中文输入法时才啪啪打脸。 有3D人脸识别+屏下指纹的手机就是更好用。 3D人脸识别的劣势就是你必须看着手机才能解锁。屏下指纹就不必。 我吃饭的时候手机放桌上,不用拿起手机,直接指纹解锁即可使用手机。 我开会的时候,不用拿起手机,不用担心被发现,直接指纹解锁即可摸鱼。 苹果不加屏下指纹解锁展示了美国企业的一个调性:只要产品力和品牌力足够强大,就可以不那么在乎用户体验。 特斯拉也是如此,所有人都知道仪表盘、换挡拨杆、转向灯拨杆、好看的内饰的用户体验更好,但就是要去掉。 送礼物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 |
一些答主已经说了手机里塞磁铁,主要是用于MagSafe无线充。 这也是Apple一直推崇的方式,即使目前或是iPhone 16系列快充瓦数也是不很大。 和动辄快充50W、100W的Android智能机相差比较大,Android机5000+mAh可以30分钟充满。 但iPhone基本得1小时。 推广MagSafe无线充,可以给Apple iPhone配件多更多销量和收入。 回到Apple为何不加屏下指纹。 FaceID从iPhone X开始,差不多也有七年了。 日常使用经常会出现人脸没有对准识别失败,反而需要集中注意盯着刘海。 反观我用Android屏幕指纹识别就很丝滑,直接按压在识别部位,解锁也很快。 大部分中高端Android机应该标配,人脸+屏幕指纹,日常体验更好。 但Apple一直坚持自己原则,也一直更改用户体验。 正如 @米斯特尔 答主所言。 只要产品力和品牌力足够强大,就可以不那么在乎用户体验。 这一点我是同意的。 用户吐槽最多的充电慢,快充瓦数小,万年的信号问题等。 送礼物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 |
看到前排有不少回答各种强调现在的Face ID有多好用,相比指纹有多少多少优势,多少有点无语。 我退一步好了,就算现在的Face ID真的尽善尽美,就能完全忽略疫情初期人脸识别有多难用么? 没记错的话,光一个口罩解锁适配果子就折腾了一年多吧吧? 这期间大量Face ID用户体验如何,难道全被忽略了吗? 或者我再退一步,就算如今Face ID相比指纹有各种优势,消费者难道不能全都要吗? Face ID相对指纹识别的确有一些便利性方面的优势,但指纹识别又何尝不是在部分场景下(不正对屏幕)比人脸识别更便捷? 华为Mate系列旗舰坚持多代的3D人脸识别+屏下指纹双重交互,不是更全面更便捷么? 一味强调人脸识别的优势,何尝不是以偏概全? 说回正题,果子坚持不上屏下指纹,我觉得有两方面原因: 一方面,苹果在交互方面一贯有自己的坚持,且比较习惯于“替用户做选择”; 应当承认,苹果作为高端积累多年的消费电子巨头,一直以来都有自己的审美和坚持。 纵观果子各条产品线,或多或少都有“教育用户”、“替用户做选择”的现象: 砍掉Touch ID切换Face ID; 砍掉实体功能键切换Touch Bar; 砍掉3.5mm耳机口切换无线耳机; 等等等等,类似的案例太多了…… 有一说一,作为“知名果黑”,我个人对这种“替用户做选择”的风格并不持完全否定态度。 我个人比较偏中立,说白了还是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有足够影响力和魄力的行业巨头先行一步,部分情况下确实能引领甚至推动行业发展前进; 不论是剪手机卡、不可拆卸电池、切换无线耳机等等,我认为总体上都是符合行业发展趋势的。 但如果行业巨头一意孤行违背行业发展需要,到头来也是自食其果; Macbook Pro切换Touch Bar再切回来,3D Touch推出又砍掉,类似的失败案例也不少。 iPhone生物识别这事,很明显又是果子的“教育用户癖”发作了。 从技术角度来看,同时支持Face ID和屏下指纹对果子来说并没太多难度,更多是不愿意罢了。 而且行业内一直传言Face ID的3D人脸识别是在为AR/VR做技术储备,指纹识别没有类似作用,我认为这种观点也并非全无道理。 果子在指纹和人脸之间选择了Face ID,而且果子觉得单Face ID基本够用,就没太多动力推进屏下指纹。 另一方面,苹果也并没完全没有考虑过屏下指纹,只是两次测试都踩在了屏下指纹技术不完全成熟的时间点上。 这方面 @刘延 老师的回答解释的很清楚,我就简单说下。 从供应链消息来看,果子两次测试过屏下指纹: 2019年测试过光学屏下指纹方案,2021年测试过超声波方案; 只是很不巧的是,苹果这两次测试都在技术不太成熟的节点上,导致果子对指纹识别两种技术路线的安全性都有疑虑。 尤其是21年超声波那次,理论上超声波支持活体检测和湿手检测,是比较有潜力的方案。 奈何率先应用超声波的三星,多款旗舰手机被发现指纹识别存在重大安全隐患,被中韩等多家银行禁用。 说白了,三星当初在技术不成熟的时期强行上超声波,结果闹出了堪比Note7爆炸的巨大金融安全事故。 如何看待自称「超声波指纹更安全」的三星多款手机被中国银行禁用指纹支付?5550 赞同 · 668 评论回答 |
![]() |
果子是全球经营,又是高端为主,金融安全方面的风险确实承受不起。 后续果子没在指纹识别方向投入太多精力,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另外话说回来,不论光学还是超声波,屏下指纹技术其实一直在进步迭代。 果子战略性放弃了这个领域,也就失去了指纹技术迭代方面的主导权。 失去技术主导权又进一步遏制了苹果应用指纹的动力,某种程度上这是个恶性循环。 这点在指纹上体现的还不太明显,但是折叠屏领域可能更为突出。 果子一直战略性忽视折叠屏,导致中韩各自积累了折叠屏的产业链和专利池。 所以行业内有一种暴论,如果未来果子推出折叠屏,很可能要依赖国内成熟供应链,技术水平与行业前沿可能有差距。 至于MagSafe的磁铁,我觉得更多是果子的设计惯性。 虽然很多果粉下意识忽视了,但实际上AirPower的失败相当惨烈。 要知道当初果子可是在发布会上公开大吹特吹,之前我还在回答中提过: 2017年秋季发布会苹果发布了Air Power,如今许多年过去了,东西呢? 当初大量果粉为Air Power欢呼雀跃,按照师老党立的标准,这算不算“沸腾”? Air Power跳票如此之久,无数次传言“明年发布”,按照师老党立的标准,这算不算“按揭上市”? 无数自媒体以无线充电的大图景为iPhone快充落后开脱,按照师老党立的标准,这算不算是“欺骗诱导硬件销售”? 而且AirPower失败不仅是一款产品失利,更意味着苹果全家桶无线充电的大图景收到挫折。 后续果子搞出来MagSafe,怎么看都是AirPower难产后补救妥协的产物。 至今果子仍然在努力打造磁吸生态,也确实取得了一定成果,这可能是果子坚持塞磁铁的原因。 送礼物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 |
看了一圈前排的回答,心里挺不是滋味的 品牌强大了就能撇掉用户的体验? 品牌强大了就能不管产品? 貌似不听劝的手机厂商也就是苹果,不然那些低功率的充电,低容量的电池这些也不会存在 3D人脸识别+屏下指纹就是最佳的组合方式 别跟我撤这个没用,哪个没用啥的,偏执啥的我也不听 我还是想说,现在的安卓机,顺手从桌子上拿到手的时候不需要去特意的看一眼,手指就能解锁 我们想指纹就指纹,想人脸就人脸 功能我可以不用,但你不能没有 要记得苹果的核心是利润,而不是用户体验,增加MagSafe功能,不是为了增加用户体验,而是为了不升级电池容量,而卖高价配件找的借口。 99块钱20W的充电头我现在还没想通,它的价值到底是啥? |
![]() |
送礼物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 |
iPhone确实有很多缺点, 但很多人黑都黑不到点上, 1、说开会桌子下面摸鱼无法Face ID解锁 2、说晚上不开灯无法Face ID解锁 3、说带口罩无法Face ID解锁 你们真的用过吗? |
你喝醉酒了,别人用你手打开手机,你就知道指纹这个功能是多么愚蠢了。目前苹果的3D结构光人脸解锁依然是世界第一,没有之一。 送礼物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 |
你看这就是苹果非常恶心的地方了: 手机解锁非常需要指纹,他没有 电脑一直盯屏幕, MacBook air还是没有面部解锁,人家隔壁windows电脑都是用面部解锁的,嘿你的笔记本反倒是用指纹解锁。 大家评评理,这不是恶心人的还是什么? |
加磁铁是为了能够实现随手放就可以对准充电,属于是进一步增加无线充电的使用体验;加屏下指纹至少在苹果看来除了增加成本之外没啥大作用,毕竟faceid已经足够好用了。 |
![]() |
对于苹果来说加屏下指纹很重要吗?安卓手机这边除了超声波指纹识别体验好点之外,像是超薄指纹和短焦指纹等光学指纹识别的综合体验都赶不上苹果的faceid吧。 就你正常拿着使用手机,苹果的faceid解锁是目前最无感的一种解锁方式了吧,拿起来,亮屏,上滑解锁,进入桌面。 |
![]() |
屏下指纹解锁的过程则是拿出手机,手指找到对应的解锁位置,按下解锁。实际上也是非常顺手的,要是个超声波指纹识别那就更好了,体验方面不输人脸识别。要是个光学指纹识别那还是别加了,解锁速度慢,手上有点水就解锁不了,大晚上解锁亮瞎眼等。 安卓这边确实有过3D人脸解锁+屏下指纹的组合配置,但是3D人脸解锁用的是TOF,屏下指纹用的是光学指纹解锁。 |
![]() |
TOF3D人脸解锁,原理是采用红外光源发射高频光脉冲到物体上,然后接收从物 体反射回去的光脉冲,通过探测光脉冲的飞行时间来计算被测物体离相机的距离,由此获得深度信息;3D结构光则是采用红外光源,发射出来的光经过一定的编码投影 在物体上,这些图案经物体表面反射回来时,随着物体距离的不同会发生不同 的形变,图像传感器将形变后的图案拍下来。基于三角定位法,可以通过计算拍下来的图案里的每个像素的变形量,来得到对应的视差,从而进一步得到深度信息。 从成本上来说,3D结构光对比TOF的成本提升比超声波指纹识别对光学指纹识别之间的差距还要大。就苹果如果要加肯定会加成本高体验好的超声波指纹识别,最终反映到售价上,最少给你涨1000块钱。 就如果你能每一代苹果新机,都随便买ProMax 1T版本,那么你可以继续反馈,到时候真没准苹果真出了一个ultra版本,人脸识别+屏下指纹全给你配置齐全了。 送礼物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 |
当你喝醉了、睡着了、昏迷了、瘫痪了……然后被人抓着你的手解锁你的手机时,你才会意识到屏下指纹有多害人。 |
时至今日果粉的自适应程度依然令人叹为观止,正常的消费者对待产品不都是我可以不用,但你不能没有吗?结果评论都是够用了,根本用不到。 佩服佩服 |
热榜第一,直接告诉我吧,最近哪个品牌又要出新品了? |
![]() |
先声明一下:2022 年(大概是 5 月),美国专利商标局正式授权苹果一项专利 —— 通过在屏下使用光纤,可以以更高的速率和精度采集指纹数据。 也就是说苹果有自己的屏下指纹专利,但一直没有在 iPhone 上商用。 其实屏下指纹也有多种方案,有的好使~信号穿透力强,油手、湿手解锁也能闪速解锁;有的难用~油手、湿手无法快速解锁,黑暗场景下屏幕还要“曝闪”一下…… |
![]() |
这个“难用的屏下指纹”,就是“光学扫描仪” —— 解锁速度相对来说要更慢、精度也更低,而且手指上有水渍、污渍就明显更难用。还有一点让人更无法接受 —— 在暗光场景下使用时,光学扫描仪需要在扫描仪的位置使屏幕闪光,也就是说用户可能会被屏幕闪到眼睛…… |
![]() |
这是某国产手机大厂的旗舰机,采用了汇顶科技的超声波指纹方案,也意味着该公司全新自主知识产权超声波指纹方案开始大规模商用。 超声波指纹解锁技术的原理 —— 当用户的手指放在指纹识别器上时,指纹识别器会发出超声波,超声波遇到指纹的纹理会发生反射,指纹的纹理是凹凸不平的,所以能反射形成指纹图像。这些图像被处理并与存储在设备中的指纹模板进行比较,从而确定是否匹配。这样的解锁技术相对来说速度更快、精度更高,而且油手、湿手解锁也有更高的识别率。 但是目前的超声波屏下指纹技术也有“广域超声波、单点超声波”之分,前者可识别有效范围更大,但价格高;后者相反,便宜一些。 |
![]() |
再聊聊谷歌的 Pixel 9 系列 —— 在这代机型上,谷歌终于改用了超声波指纹识别传感器,用的是高通的 3D Sonic Gen 2 (QFS4008),这个型号的传感器与 Galaxy S24 Ultra 上的一摸一样,这也说明超声波传感器肯定比光学传感器更好。 写了这么多,就是想说国际大厂的高端机型都用了超声波指纹识别传感器,而苹果自己的屏下指纹专利则属于使用了光纤或光纤束的光学传感系统(而且有专利不等于马上可以大规模商用),如果苹果要用超声波指纹识别传感器……那就要买汇顶科技或者高通的方案。 所以个人认为苹果是能不依赖其他大厂的这类技术就不依赖,否则也不会一直花大钱研发 5G 芯片了 —— 增加自家的核心技术,减少对高通的依赖。 送礼物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 |
屏下指纹和3D人脸,是目前最高效的两个手机解锁方式,两者完全可以平行存在,大幅提升用户解锁的高效便捷性,让解锁体验变得更完美。 对苹果来说,实现双解锁体验,也是小菜一碟。 但是当一种体验,拥有多个优质操作方式的时候,用户对这一体验的认知往往是扁平的,会觉得理所当然,每完成这一体验的操作过程,心中没有任何情绪波澜。加上安卓阵营屏下指纹+人脸解锁的遍地开花和廉价,就会造成苹果这一单项产品力的扁平化,从而丧失其用户认知的差异化特征。 所以苹果选择了好用,但又会在零星场景中,时不时膈应你一下的3D人脸解锁,让这一体验变得不是100%完美,你才会陷入苹果手机很好用,又很蛋疼的用机情绪冲突中,如此才会保持对苹果产品差异性的立体认知,或者说更鲜明的产品记忆。 举个简单例子,人对快乐的事情,往往缺乏持久记忆,需要不断重复才能加深认知记忆感,但对痛苦的事能记一辈子。做产品不能只给用户痛苦,也不能只给用户快乐,要多给用户快乐,偶尔掺杂一些痛苦,才能加深用户的记忆映像和属性认知。 所以实际上,任何商业,或者产品体打造的顶级逻辑,就是把控用户心理,在相对完美的体验中,给用户留下一些瑕疵和遗憾,才有调性和高级感。 这也是在很多人看来,苹果有太多:很拧巴,很偏执,很反用户行为的原因所在。 至于手机内塞磁体,就是对准MagSafe,能准确的无线充电啊,不然全封闭的机身,机械性的充电过程,怎么能对准线圈位置呢? MagSafe可没有心理和手动的自适应。 送礼物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 |
看过一个视频,苹果手机是唯一能分辨双胞胎面容的手机,安卓机面容全体阵亡。 |
faceid 已经进化成眼镜口罩躺着侧着都能解锁的程度了。 我为什么需要点一下指纹解锁?我需要仪式感还是咋滴? |
我个人认为是苹果对维持已有用户体验的执念。果子不少看上去拧巴的设计都是既要又要还要的结果。 塞磁铁是因为 Airpower 难产,苹果又不想就此放弃能无需对准随放随充的无线充电。所以才搞了靠磁力对准的 MagSafe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76631486/answer/3451293163" data-tooltip-richtext="1" data-tooltip-preset="white" data-tooltip-classname="ztext-reference-tooltip">[1]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00215614/answer/3346213899" data-tooltip-richtext="1" data-tooltip-preset="white" data-tooltip-classname="ztext-reference-tooltip">[2]。 不用屏下指纹是因为不想放弃正面实体指纹的直观交互以及能实现盲操(无需目视让手指对准传感器)和活体检测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39026800/answer/815056436" data-tooltip-richtext="1" data-tooltip-preset="white" data-tooltip-classname="ztext-reference-tooltip">[3]的功能。还有个原因是苹果每次计划切屏下指纹的时间窗口都不巧碰上屏下指纹技术在果系供应链不成熟的时候,这点刘延老师曾经提到过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63547475/answer/3374008745" data-tooltip-richtext="1" data-tooltip-preset="white" data-tooltip-classname="ztext-reference-tooltip">[4]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04298477/answer/2263292866" data-tooltip-richtext="1" data-tooltip-preset="white" data-tooltip-classname="ztext-reference-tooltip">[5]。 参考^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76631486/answer/3451293163^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00215614/answer/3346213899^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39026800/answer/815056436^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63547475/answer/3374008745^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04298477/answer/2263292866 送礼物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 |
如果把 MagSafe 视为无线充电用的,那就是妥妥的认知局限了。事实上 Apple 的野心是基于 MagSafe 打造出一套可扩展性更强的配件生态出来,而绝不是轻飘飘的「在寸土寸金的手机里塞磁铁」这样闹着玩的。 |
![]() |
指纹识别科技树演化到今天就是屏下指纹识别 目前 MagSafe 扩展出了以下应用场景: 加装 MagSafe 外挂电池;加装 MagSafe 磁吸卡包;支持 MagSafe 桌面支架;支持 MagSafe 车载支架;支持 MagSafe Mac 外挂支架;支持 MagSafe 充电支架;支持 MagSafe 磁吸散热器;支持 MagSafe 磁吸外挂硬盘;其他 MagSafe 应用场景…… |
![]() |
指纹识别的科技树上结不出这样的果 屏下指纹技术相比而言就没什么可扩展性应用场景,它的主要用途就是屏下指纹识别,除此之外扩展不出其他应用场景,更不用谈基于屏下指纹再打造出一套配件生态。 另外屏下指纹技术做得再好,也只能卷一下解锁速度,例如 iQOO Neo 9S Pro 卷到了 0.12s 解锁。屏下指纹这条科技树分支目前看不到未来会有开枝散叶的任何可能性。 |
![]() |
这是个好东西 算了不说了,iOS 18.0 Beta 3 很容易出现知乎打字卡死,已经卡我七八回了,再这么下去我要砸手机了。要不我换个 iPhone 再来吧。 |
强调一下:我的回答都是针对屏下指纹这种技术。 更新====== 原回答如下: 因为屏下指纹解锁在手机上被证明是非常危险的事情,想想你本来只是出去约个炮,结果第二天发现自己好多钱不见了,这损失只能捏着鼻子忍了。 屏下指纹这个功能问题就是无法进行活体检测,导致漏洞太大了,你在车上,飞机上等地方打了个盹,旁边的不法分子都有可能转走你的钱,更别提,高级点的,恶意收集你的指纹,你的手机就根本是一部不设防的机器,想想都可怕。 说白了这个功能确实能和人脸互补,但是本身漏洞又太大了,苹果一再权衡还是觉得加上弊大于利,就干掉了。 |
看iPad没? 新的iPadpro换了oled屏幕 屏幕配件相比miniled薄了很多,意味着ipad内部空间大了 你猜人家咋解决的 把机器做薄,并没有选择把电池做大 |
![]() |
结果是什么呢 据某些评测视频说 这代pro续航太烂了!!!!! 等到下一代,在加厚一点, 标语我都想好了 迄今为止续航最久的iPad |
你信不信,假如苹果17改成可拆卸电池, 买手机不自带,电池需要另外买, 一块电池卖1500,寿命一年, 果粉们都会夸苹果环保,夸换电池更方便。 |
这是我现在的手机使用场景—— 坐在电脑桌前,手机放在旁边magsafe充电支架上,手表震动意识到来了一条推送,目光看向手机,手机解锁显示推送内容,看到是条新闻,没什么处理的必要,于是转回电脑屏幕继续敲字,双手全程没有离开键盘。 如果把magsafe换成屏下指纹,那么这个场景就变成了我在电脑桌前,放在桌子上或者床上的手机震了一下,我把手机拿起来手指放到指纹识别区,屏幕亮一下,解锁,发现没啥可看的,锁定,放回去。 当然如果是秋冬出门戴手套或者外出骑行的时候还要加上一个摘手套的动作,洗澡的时候要找到毛巾先把手指头擦干。 注意到区别了么?区别就是magsafe+FaceID能让我尽可能减少操作,更接近于无感解锁的状态。 至于为什么有了FaceID就不加屏下指纹了…… 大概是苹果认为除了被坏人把手指头强行按在屏幕上以外实在找不到什么解锁手机又不看屏幕的场景吧…… 送礼物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 |
![]() |
|
请问您用过face id么?? 用了后,你再也不想用指纹了 尤其全面屏iPad |
塞磁铁?那不是磁吸背充吗,跟屏下指纹有啥关系,难道安卓的屏下指纹是在苹果磁吸充电的位置识别的? 那点儿小心思别装了,吹安卓有苹果没有的功能,贬低安卓没有苹果有的功能。磁吸很多安卓机以前也有,现在一个个因为各种原因给砍掉了,苹果坚持到现在还成苹果的错了? 还好这套话术有个漏洞,那就是不管什么手机进了水都完蛋,不然苹果的ip68防水也要被安卓粉们骂成不如一群ip54的中端安卓。 |
看看评论区清一色的牵强解释我笑了,没有就是没有呗,技术太差了不敢上呗,毕竟挤牙膏也得有点牙膏才能挤压。足以看出果粉被驯化到了何种地步!这如果是国内的手机厂商,这群大殖子会说:我不能不要,你不能没有 |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