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购物 网址 日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视频推荐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日历2023  日历2024  日历2025  日历知识  | 每日头条  视频推荐  数码知识 两性话题 情感天地 心理咨询 旅游天地 | 明星娱乐 电视剧  职场天地  体育  娱乐 
日历软件  煮酒论史  历史 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春秋战国 三国 唐朝 宋朝 明朝 清朝 哲学 厚黑学 心理学 | 文库大全  文库分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钓鱼 双色球 戒色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足球 nba 象棋 体操
    
  知识库 -> 心理咨询 -> 为什么想自律却自律不起来? -> 正文阅读

[心理咨询]为什么想自律却自律不起来?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为什么想自律却自律不起来?
关注问题?写回答
[img_log]
时间管理
执行力
自我管理
自制力
自律力:你有多自律就有多自由(书籍)
为什么想自律却自律不起来?
你有没有发现,大多数励志电影都是体育类。
拳击 田径 游泳 跆拳道 体操。
一般会描绘一个平凡少年,或者堕落中年,通过努力操练身体,而重拾生活希望,实现人生价值的故事。
例如洛奇。
你打开短视频软件,劝你自律的视频,一般都会放几个男人在健身的画面,配上激昂的音乐。
别问,问就是健身。

这种电影,在22岁以前效果会非常显著。尤其是对备考的人群。
无论高考 考公 考研等等…
因为相似点在于:有一条非常明确的,正确的道路摆在面前。例如训练身体,例如努力做题。
你的敌人也很明确,就是练不成,不达标,考不上,背不下来。
你的敌人就像一堵高大的墙,因为你的懒惰,你的不自律,以至于你无法推倒它。
所以你要自律。你好好学习,努力锻炼,是有一条明确正确呈现出来的路。就看你能不能坚持。
敌人虽然强大,但是他明明白白摆在眼前。

而出了社会以后,尤其是年纪偏大,且混的不好,没有头绪的底层人。
他们的问题不在于,那堵墙太厚,不在于敌人太强大。
而是,没有墙,没有敌人,你已经失去了战斗的资格,身处一片虚空之中。拔剑四顾心茫然。人生中最关键的几场考试和选择过去以后,如果你还没有走上一条正轨。那你就很难再找到拼命的战场,你的面前不再有一道墙等着你推了。
所以我说,备考的人是幸福的。因为他有一个明确的敌人。只需要背书做题,未来可期的情绪就会油然而生。

曾经有位答主说过,这个时代大部分工作是没有意义的。
大城市里的会计 客服 前台 人事 运营…等等
一个月拿着几千的工资,做着毫无价值的杂事,且不可能有任何发展前景。
面对高昂的房价和生活成本,他们把眼前的事做好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因为这是一条死路。
这时候你再跟他说,你要自律,你要健身,你要每天早睡早起,多读名著,尽心尽责做好你的本职工作,未来可期。
他可能想砍死你。
他们目前的生活就是一条不归路,越努力去活,越错的厉害。
所以他们往往会选择摸鱼偷懒摆烂来对冲。
但是内心又有模糊的罪恶感,所以会上知乎提问:为什么想自律却无法自律。

为什么想自律却无法自律,因为面前没有一条只要去努力,就一定正确的路。
因为面前没有一个明确的敌人让你杀,没有一堵墙让你推。因为拔剑四顾心茫然。
可能你们听着有点抽象。
我说简单一点,到了一定年纪,只要不能挣到大笔的钱,那就是没用。
健身读书做好手边事,无用,一个月还是几千,还是没有未来,还是买不起房。
还是极度焦虑,极度恐慌,虽然表面摆烂。因为恐慌害怕焦虑,就更无法健身读书修身养性了。
而读书的时候,只要考试考好,就觉得未来可期了。
说的更白一点,大部分底层人,为什么无法自律。因为他们找不到一条 绝对正确 可以挣钱的路,想不到办法,想不出路子,目前干的事确实不挣钱。都找不到敌人在哪,怎么自律,怎样努力。
而出了社会以后的评价标准又是: 挣不到钱都是假的,没用,浪费时间。
……
我猜会不会有优越感爆炸的懂哥来杠:还不都是他们自己不好好读书,没上名校,自作自受。还不都是非要在大城市,回乡下买房不好吗?
我只是分析为什么有的人无法自律,我不回答这些问题。
……
浅谈解决之道:
1.别急着自律,花一段时间理清思路,如果想要有前途,未来可期。目前对你来说,第一步应该做什么。仔细分析,冷静思考。是辞职考公,还是换工作,又或者别的思路。
不着急,我知道很难,非常难。你可以先把目前对于你来说,重要而紧急的事列出来。
2.放弃学生时代的绝对安全感思维:只要考试考好就可以了,面前一定要有一条确定一定正确的路,才敢行动。
不要怕,选错了又如何,我他吗就瞎选了,我就赌了。反正最后大家都会死。
兵败身死比焦虑死,恐惧死要好吧。
3.或者彻底解放思维,解放自己。放弃世俗规训的追求和主线任务。没车没房没配偶,又如何?
我全都不要了,我就这样了,我不管了。
我现在要开始做我喜欢的事了,只要有口吃的。
彻底放弃后,就没有恐惧和焦虑了。反而能开始专注当下生活本身。
全部清空,全部放弃,点燃属于你的,新的希望。哪怕是这周你要学会一首歌,写好一篇段子。哪怕搞这些不能买房挣钱娶媳妇,又如何?因为咱本来就放弃了。
忽然豁然开朗,有了希望。
你会发现,那些每天健身读书生活充实自律美好的人,有一个前提,他们的生活本身就是有希望的。
希望在前,自律在后。希望是因,自律是果。
先找到属于你的希望吧。
因为拿“自律”这事本身当做目标就是个错误的事情,以“自律”为目标的自律那不叫自律,那叫自虐。
首先我相信大家都承认一点——自律是一件痛苦的事,无论最终目的是什么,它的过程都是痛苦的,因为自律这个词意味着人要克制自己的欲望,这本身就是反人性的。
那么,你总得找一个理由来给自己一个解释——为什么我要忍受这样的痛苦?他一定是要达成某个目标,如果没有一个合适的理由的话,你这是不是无意义的痛苦?
所以我特别讨厌小红书上那种“自律”教程,什么五点半起床,每天看什么高分纪录片,什么阅读名著,什么地铁听英语啊等等,搞一系列的操作看的人眼花缭乱。我就特别想问,你做了这些事能怎样?你每天看高分纪录片能让自己当导演吗?每天阅读名著能把自己看成文学家吗?每天地铁听英语能过专八吗?做这些事本身的意义是什么?
更别提什么五点半起床了,长期睡眠不足是会破坏健康的,动辄以早起为标杆来过“自律”生活是典型的自我感动行为。一说起来就是某某大佬也早起,所以呢?跟你有啥关系?干活的劳动者比大佬起的早多了,够自律不?又怎样呢?
这些所谓的“自律”措施,其实很多都是无意义的折磨自己。那些劝你“自律”的人往往都会说你这是“提升”自己,那么请问具体提升在了哪里?提升了以后有什么后果?你看纪录片把自己看升职加薪了吗?地铁学英语把自己学出个第二副业了吗?恐怕没有吧?
他们可能会说,你这样能提升眼界呀!恕我直言,你我这种普通人提升眼界其实真没太大意义,比如我至今仍然认为我这辈子最蠢的事之一就是学了政治学专业,那眼界提升的,咔咔的,上来就学什么柏拉图霍布斯什么斯宾诺莎格劳秀斯,所以呢?有用吗?我能讲清霍布斯的主要政治思想,请问能给我摊的鸡蛋灌饼里加根肠吗?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不屑——太功利了,太物质了,天底下哪有那么多付出就有收获的事情,你若盛开蝴蝶自来,只要我坚持提升自己,正义将在终点等待所有人。
那么请问,回报会出现在什么时候?有没有一种可能就是你自律了五年八年,你的人生都没啥改变?
其实我想说的是,我一点都不反对“自律”,相反我非常佩服这些人,但自律也是讲方法的。因为自律的终点,是兴趣。
如果按小红书的标准,我在某一个方面算是自律到家了,比如大学期间我看书的频率那卷的爆棚,几年下来看的书能堆个小山了,那要是拍成自律视频的话配个bgm我绝对算个自律博主,律麻了。
然而我丝毫没觉得这属于啥“自律”,因为这个过程我一点都不痛苦,再强的自制力也比不上热爱。就像你看那些健身博主满身腱子肉,你觉得他们自律吗?也许是的,但是他们中绝大多数还是真的热爱健身,你让一个对健身毫无兴趣的普通人靠自律健成那样,那等于给他上大刑。
所以,如果你注定对某一件事绝对不可能感兴趣,那么你还是趁早放弃,压根就不要做这种“自律”的尝试,动用意志力去努力去做一样注定无法变成兴趣的事情,那叫自虐。
很多人都没意识到一点,人的意志力是一个定额,并不会随着主观意志的改变而无限扩充,人在这件事上自制了,可能在另一件事上就做不到了。比如你节食的时候,就很难塌下心来学习,劳累的时候,就很难再去做一些枯燥的事情“提升自己”。总有些人指责穷人“不提升自己”,其实那纯属放屁,每天挣扎着生存都已经用尽了所有力气,哪还有精力再克制自己去做一些不想做的事?就像很多刚毕业的孩子去北京都会想着,我倒地铁并不是浪费时间,因为我可以在地铁上学习呀!然而现实会告诉你答案的,你在地铁学习中消耗的意志力,一定会在其他的地方造成亏空。
计算使用自己的意志力,是一件需要摸索的事情。有限的资源要科学运用,当你决心要为了某个目标努力时,你才要要真正的开始自律。而不要为了感动自己而追求一个过程,自我感动式的自律往往效率很低且浪费时间,人生在世,还是尽量让自己过得舒服点好,人啊,不能自己跟自己过不去。
我在剑桥上大学的四年里发现自己有个特异功能,期末考试前一个月可以做到每天高效学习12个小时,还保证每天睡眠8个小时,一日三餐按时按点营养搭配,这样保持精准到令我自己发指的规律作息整整一个月。
然而一到暑假,即使给自己列再完美的时间计划表、再想让自己保持自律、天天给自己打鸡血,也做不到。
我后来就经常纳闷,为什么自己明明可以自律,并且连续四年证明了这一点,但是除了每年这一个月,其他时候都做不到。
当时我的想法是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
后来我意识到除了这个,更重要的一点是,当时的目标非常的明确。
现在学习了时间管理之后回过头再来看,感觉当时的目简直标就是一个完美的好目标。
所以说,为什么想自律却自律不起来?
原因超简单,因为你想要逼自己实现的是“自律”本身。
然而想变自律最大的误区,就是没有清楚地认识到,自律是过程和方法,不是目的。
所以说想变自律,最重要的窍门是什么?
就是一定要在最开始给自己制定一个明确的好目标,而所谓自律,其实就是执行这个目标的过程与方法。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一头雾水。


那就来说说,到底什么是好目标吧。
很多人在制定目标的时候,包括我自己,经常会给自己定一些很宏伟,但是又很空泛的目标。
这种目标在每年初是最常见的。
比如说,很多人,咳,包括我自己,都会给自己定一个(些)新年目标,比如说今年我要学会画画、今年我要减肥、今年我要坚持每天早睡早起、今年我要每天坚持跑步、今年我要学会做饭,等等等等
然而大部分情况这些目标最后都变成了明年的新年目标。
而制定好目标,最方便使用的方法,就是SMART法则。
你有可能在别的地方也看到过这个法则,然而一看就会、一学就废,最后在收藏夹里吃灰。
想真正学会去用的话,就一定要把它套路到生活中的例子,最好是自己的例子。
想一想,自己这段时间都有哪些想达到的目标,目标是否符合SMART法则?
如果你没见过这个法则的话,我这里稍微介绍一下,如果略懂可以直接看我后面的例子。
这个法则就是制定目标的五个原则:


具体你可以把它想象成要制定目标之前的要问自己的五个问题:
这个目标要具体怎么做?怎么样才算是达成这个目标?这个目标能达到的吗?你为什么要达成这个目标?有什么用?这个目标你要在什么时候实现?
看了这么多,如果对你有触动,就点个赞收藏一下吧,后面讲我(超)具体的亲身经历。
举个具体的例子,我就拿健身来说事吧,因为很多人都想健身,并且给自己定个目标,就是我要坚持健身。
我最开始就是这么制定目标的,后来结果可想而知,鸡血了几天就堕落了。
因为这个目标实在是太广泛了,而因为实际操作起来有很多困难,所以说往往就是因为太不明确了,在遇到第一个困难的时候就放弃了。
那么,如果按照SMART法则来问自己问题的话,就会变成一下这样
- 01 - 具体要怎么去做?
我的做法就是先给自己找到一个好老师。
我用的App是Keep,当然,每个人会有不同的操作方法,但是无论如何,在制定目标的时候就要找到一个具体的操作方式。
找到了可以用的方式之后呢,就要判断,我要到底怎么健身呢,或者说锻炼什么部位?
比如说我想锻炼我的腹肌,我想瘦腿。OK,那我就选这两项任务,然后我看网上的课程分成1234级,我以前又基本上都没有健过身,那我就先从K1做起。
所以说其实我的目标就从健身,变成了,我要在keep上面学习腹肌,瘦腿两项课程的K1课程,每周自我检测调整课程难度。
是不是一瞬间就具体了很多?
- 02 - 怎样才算达成了这个目标?
很多人都是栽在了这个问题上面,因为没有办法判断自己的这个目标到底有没有达到。
从健身来讲,最简单、方便测量的方式,就是称体重。当然其他的方式也还有你可以测量自己的腰围,自己的腿的周长等等。
我当时比较懒也不太会测量,给自己列的想要达成这个目标,就要瘦五斤。
- 03 - 这个目标能实现么?
我是一个比较现实的人,而且我的主要目标是健身,所以说我没有给自己定瘦10斤,瘦20斤等等。
那瘦5斤这个目标可以做到吗?对我来说,我以前的体重的确做到过,只不过最近有点懒,吃的有点多,变胖了。所以说是可以做到的。
- 04 - 为什么要达到这个目标?
我之所以选择健身,就是因为我发现自己的体力非常的差,往往工作起来,精力也跟不上。
所以说通过健身,我就可以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还有工作精力,这个对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 05 - 要在什么时候达成目标?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这个目标到底要在什么时候实现。
你说今年要健身,那你是一月份开始呢,还是十二月份开始呢,都是今年呀。
所以说我给自己定了一个比较明确的时间段,今年的春夏季、从三月到八月。
你可能发现,现在已经八月了。
略微遗憾的是我这个目标并没有完全达成,虽然没有瘦五斤,但是的确瘦了三金,然而我还是很满意的,因为养成了健身的习惯
而且我觉得那两斤,就是因为肥肉变成了肌肉,所以说变重了。
(大家看破不要说破啦)
总结一下目标制定的法则, 要做到以下几点
具体可测量可以做到有重要性有时间限制
用这个方法去制定目标,你会发现你的目标的可实现程度,以及你最终的完成程度都会有一个飞跃的提升。
讲了这么多关于目标制定的方法,可能觉得我彻底跑题了。
那最后回归到自律这个话题。
当我有了一个很明确的健身目标之后,为了完成这个目标,我就一定要给自己每周的计划里安排至少三次超过半个小时的健身。而因为我的目标非常的明确,所以说就更容易坚持下来,也更容易形成习惯。
这其实就是自律的本质。
很多人把自律当成一个整体来看,我原来也是。
原来我心目中的自律就是6:30起床,11:00睡觉,每天工作12个小时还不累。
后来我发现,自律,其实是很多很多个习惯组成的。而这些所谓的习惯,都是为了我们想达到的目标而养成的。
比如说,健身的好习惯就是因为我有一个明确的健身目标而养成的。
或者说早起早睡的好习惯(这其实是两个习惯),就是因为我想调整作息、提高自己的整体工作效率而养成的。
所以说真正该纠结的,不是要不要自律,能不能自律。
而是你真正想达到什么目标,以及你到底要怎么去做到。
看了这么多,如果对你有所帮助的话,就点个赞收藏一下吧
更多相关经验分享戳这里
有哪些「时间管理」的好方法?108 赞同 · 12 评论回答
最后自我介绍一下
我是
@厉骊
,日常分享学习成长干货、留学经验的剑桥学姐
欢迎关注我,收获更多相关内容哦
一个人只有潜意识觉得自己是安全的,他才能安下心来学习,定下心来做事。才能静下心来,深谋远虑。
要是一个人潜意识安全感缺失,别说深谋远虑了,下一秒要干嘛他都不知道,一天到晚拿个手机,刷个不停。
你会发现很多人是没法定下来,没法静下来。不是他不想,是根本做不到。只要一闲下来,心里就莫名的躁动,焦虑,你也不知道在燥什么,反正心里就是不舒服。
心里不舒服就想办法转移注意力,吃、喝、玩、乐就开始了,必须整点刺激的东西,刺激一下身体,刺激一下大脑,缓解内心的那种不舒服的感觉。
所以这样的人是没法做事业的,因为内心总有股不明的力量在干扰他,看不到它,干不掉它,很多人一辈子都在和这股力量对抗,痛苦不堪。
而这股力量就是【恐惧】,我们成长的过程当中缺少陪伴、缺少帮助、缺少保护、缺少照顾、缺少支持、缺少理解,外面被人欺负,遇到问题没有支援,没有靠山。
回到家还要被家人威胁、吓唬、贬低、辱骂、贬低、嫌弃,家庭不和睦,家里常年吵架,打架,家暴,都会给我们内心造成无尽的担心害怕。
当这些担心害怕进入潜意识后,我们就会发现自己内心总是难受、焦虑、烦躁、不安,甩都甩不掉的难受。
怎么破?
把心打开,看见自己。看见内心的恐惧、难受、焦虑、烦躁,通过爱的疗愈补缺失、创伤、卸包袱把四个内在小孩养大,建立安全富足自由强大的内心世界。
疗愈了潜意识的恐惧,心神安宁下来,我们才知道自己要什么,我们才能安住在当下,好好过日子。
因为真正的自律,从来都不靠威胁自己。
“不要再吃了,会变胖的!”
不知不觉中,你的手再次拿起了零食;
“不要再贪玩了,会考砸的!”
不知不觉中,你再次打开了手机;
“不要再闷在家里了,会抑郁的!”
不知不觉中,你再次躺了整个周末;
“不要再熬夜了,会猝死的!”
不知不觉中,你再次凌晨三点才睡……
你可能会有很多不好的习惯,大叔也是。
我们常常会在心里告诫自己,这些坏习惯可能会带来很多麻烦,甚至对自己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然而,道理都懂,就是做不到。好比香烟盒上一直印有 “吸烟有害健康” 的字样,但吸烟的人并没有因此而减少。
大叔知道,你可能做过很多努力,想要改变自己。但是,虽然担心自己的身心健康,但改变的动作永远都是不会持续太久,大多都中途失败了。
想改变,却坚持不下来。
一次次下定决心,一次次重蹈覆辙…… 这,会带来很大的挫败感。
会对自己产生怀疑,明明很简单的一件事,为什么想要做出一点点改变,变得更好一些,就这么难?难道真的是缺乏毅力吗?还是说对自己的告诫与威胁,不够严重?
大叔之前也一直为这件事苦恼,直到 Tali Sharot 教授走进了我的世界。
Tali 教授是一位行为神经科学家,做了大量关于改变人类行为的实验。
她发现:想要做出改变,重要的不是拿坏习惯的危害来威胁、恐吓自己。恰恰相反,真正的改变,需要顺从自己、对自己好!
你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
“顺从自己?那岂不是只想吃零食、只想玩手机了?”
来和大叔一起,看看 Tali 教授是怎么说的。
01
对自己的威胁,为什么经常没有效果?
Tali 教授认为,我们的脑海中一直都有这样一个根深蒂固的概念:只要你威胁他人,让他感到恐惧,他就会采取行动,满足你的要求。[5]
因此,当你想要改变自己的一些行为模式,特别是那些有害的习惯时,就特别倾向于采用吓唬、威胁自己的方式,以达到目的。
虽然在影视剧中,你经常会看到坏蛋们对善良的人采取威胁,最终获得自己想要的好处。但在实际生活中,这一招用在自己或他人的身上,好像并没有那么灵验。
其实,大量心理学相关研究都发现,威胁对行为的改变是非常有限的。
是的,“吸烟有害健康” 这种威胁确实会减少一些人吸烟的量,但终究很难让他们彻底戒烟。


为什么?
为什么你会如此抵触威胁?
我们来从动物的角度出发,想一想这件事情。
想象一下,当你给自己家里的狗子或猫咪带来恐惧时,例如拿着棍子要打它们,它们会怎么做呢?
可能有两种表现:第一种,完全愣住,被突如其来的恐惧吓坏了,一动不动;第二种,撒腿逃跑,眼看就要棍棒加身了,趁着四只腿还可以奔跑,只能快速跑开。
是呀,你带来那么大的恐惧感,对它们来说,是特别大的威胁,除了吓傻和逃跑,难道还会和你打一架吗?
这种情况,显然很少见。
作为人类,我们也是这样。
如果有什么东西吓到我们了,一般都会倾向于逃避,并且试图通过一些方法,来消除威胁感这种不好的感觉。
例如,虽然知道吸烟有害健康,但一时没忍住,还是吸了很多烟。
这个时候,你可能会这样对自己说:“我爷爷也吸烟呀,但还不是活到了 90 岁。所以,我们家的基因一定很好,完全不惧怕吸烟带来的危害。”
就这样,你亲手把自己的恐惧消除了。
恐惧没了,威胁也就没了,下次吸烟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但这并不意味着真正的安全,而是真正的危险。
Tali 教授发现了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2]
当股票市场一片积极向上时,股民们会经常登录自己的个人账户,查看自己的股票又涨了多少;但是,当股票市场出现低迷时,股民们就会避免登录账户,因为不想看到自己的损失。


没有人喜欢不好的消息。而且,骗自己,人人都会。
但后果是什么呢?
在 2008 年经融危机时,股票在原本低迷的基础上,突然出现了大幅度暴跌。这时,股民们纷纷登陆账户查看,然而已经晚了。
这就好像我们一直忽视吸烟带来的影响,突然有一天查出自己患上了肺癌;就像我们一直忽视吃麻辣烫带来的危害,突然有一天查出患上了胃癌…… 但为时已晚。
不重视、不以为然、不认为可能的事情会发生,这种种想法,都给你想要做出改变的内心,带来了层层的阻碍。这也是威胁自己、恐吓自己不管用的主要原因。
威胁这个方式被自己攻破了,还有什么办法才能让我们做出真正的改变呢?Tali 教授所说的顺从自己,到底是指什么呢?
02
真想改变,要学会顺从自己的大脑
Tali 教授发现,我们更喜欢好消息。
不仅仅是大学生,年龄从 10-80 岁的人群,都普遍更喜欢好消息。这在我们眼里,本就理所当然,谁会不喜欢听到关于自身的好消息呢?[4]
这就好比你很喜欢别人夸你漂亮、夸你帅气,而不喜欢他们说你眼睛小、嘴巴大。
更为重要的是,好消息比坏消息会让人从中学习到更多,而且从中学习的能力,在一生中相对比较稳定。
虽然我们也会从坏消息中学习、改变自己,但坏消息带来的积极影响,却随着年龄呈倒 U 型曲线趋势(如下图),而且一直低于从积极信息中的学习与改变。[3]


从图中红线可以看出,30岁以下、60岁以上的人,他们最难因威胁或者警告而改变自己的认知与行为。不但来自自己的威胁没有太大用,其他人的威胁同样没有很好的效果。
现在你可能明白,为什么告诫小孩子不好好学习将来没出息、告诫老人那些广告是骗子而且卖的药对身体有害,他们根本不会当回事儿。
不仅如此,其实无论你的年龄是多大,基本所有的人都只会接受他们想要得到的信息,对那些不符合自己期待的信息,能躲则躲,躲不过就骗自己。
忠言逆耳,但正因为逆耳,而基本被忽视。
也是,大叔也不喜欢听这样的话。
这就好比有人在你的面前放了一面清晰的镜子,并告诉你:看看吧,你现在究竟有多糟糕,再不改变,将来就等着流浪街头吧!
那么,如果我们顺从自己、顺从自己大脑的运作方式,顺从它想要听到好消息的欲望,而不是处处与它作对,打击它、威胁它,会不会出现转机呢?
Tali 教授讲到这样一个例子。
曾经,有研究者在美国的一家医院装了一个摄像头,用来记录医生、护士在进入病房的前后,是否会洗手消毒。[1]
这是很重要的一个步骤,因为消毒可以避免细菌的传播,避免给病人和自己带来伤害。
有趣的是,研究者提前告诉了这些医务人员,他们的行为将被一览无余。
然而,令人震惊的现象出现了:即使知道有人可以看到自己是否洗手消毒,但仍旧只有十分之一的人,在进入病房之前和出来之后会洗手!
接下来,一个干预措施出现了。
研究者在消毒处放了一块电子板,每当医务人员去那里洗手时,屏幕上的数字就会上升,告诉他们洗手的次数,以及其他人最近洗手的频率。
你猜发生了什么?
在几周后,进出病房洗手消毒的医务人员,从之前的十分之一,一下子变成了接近 90%!


横坐标为时间(周),纵坐标为洗手消毒人数的百分比
看到这个结果时,大叔也非常震惊。
为什么效果会这么好?
Tali 教授解释道:这种干预的方式之所以效果很好,是因为它没有警告、威胁别人,如果不洗手消毒,将来会生病。相反,这种方式顺从了大脑的期望,即听到好消息,看到自己洗了那么多次手的成就。
大叔想起了小时候,老师说的一些话,经常不管用,特别是 “你再不努力学习,以后就不会有出息了!”
虽然老师是好意,但我们基本都是左耳进、右耳出,完全不在意,也不会坚持认真学习。
调动学生积极性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呢?
小红花!
大叔想问,你还记得那些年被小红花支配的感觉吗?
大叔在小学的时候,为了得到小红花,每天都按时完成作业、上课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甚至帮助其他同学…… 不得不说,自己的进步与成长是看得到的。
威胁、警告很难让人做出真正的改变,那么就顺着它!因为我们的大脑想要听到好消息,想要看到自己的成绩。
03
三步,提高你的自律性
Tali 教授总结了改变自己与他人的三个原则,我们一起来看看,如何有效地做出真正的改变。[5]
第一,社会激励(Social Incentives)。
还记得上文介绍的那个医务人员洗手消毒的例子吗?
研究者放的电子板,记录着每一位医务人员自己洗手的频率,以及其他医务人员的洗手频率。
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社会交互的环境中,大叔相信,几乎每个人都很在意别人在做什么。
看到别的医务人员按照要求洗手消毒,我们内心也想这么做,甚至想要做的更好,成为电子板上的第一名;
看到别的同学得到很多小红花特别开心,我们也希望自己可以获得更多的小红花,这是成绩的象征……
因此,强调其他人都在做这件事,对我们自己来说,是一种很强的激励。
当贪玩时,告诉自己,别人已经开始复习了。虽然可能会有一些焦虑,但正是这种焦虑让你本身做出了改变:减少玩乐,多学习。
当熬夜时,告诉自己,我这个年龄的人,基本都是 12 点之前睡觉,同寝室的同学都已经睡着了。就这样,你也会悄然放下了手机,准备入睡。
与他人比较是必要的,但也不要忘了及时奖励。


第二,及时奖励(Immediate Reward)。
同样是洗手消毒的那个例子,医务人员每洗一次手,都会看到自己的 “分数” 在上涨。这种上涨,会让他们感觉很棒,这是一种奖励,特别及时有效的奖励。
之所以有效,是因为这种奖励就在眼前,看得见、摸得着。
如果让我们为了未来某个不确定会发生的事情来奖励自己,便很难达到相应的效果。例如,将来的健康。
你也许会觉得这是不关心未来的做法。但实际上,每个人都很关心自己的未来,关心自己未来是否健康、是否有出息……
但未来有点远。
或者说,你现在的表现与行为,在你眼里,也许不一定会决定未来怎么样。即使现在有些坏毛病,但未来同样可以健健康康,同样可以功成名就。
所以在当下,你为了省去麻烦,不去洗手消毒;为了满足自己,吃各种高度刺激的食物;为了放松,玩手机停不下来…… 这样的你,根本不会在乎未来那些不一定会发生的事情。
这个时候,就需要及时奖励的介入,让你的大脑,把改变当做一种奖励。
当你想要改掉坏毛病时,可以考虑这种方法。
例如,你打算戒烟,不要告诉自己,吸烟会危害生命,将来可能得肺癌……
你要首先要告诉自己,周围很多同学、同事都不吸烟(社会比较);
然后,在你戒烟时,每当达到了自己设立的目标 —— 一天只吸 3 根,那么就奖励自己吃一顿好的(及时奖励)。
当然了,另外一个有效的方式,就是和其他朋友一起戒烟。
一起做,不仅有比较,而且成功完成当日的目标,也会让对方看到自己的成绩。
第三、进度监控(Progress Monitoring)。
Tali 教授曾经做过一项研究,发现相比于未来的负面糟糕的消息(例如,身心健康受到危害),我们的大脑更能有效处理积极的信息。
也就是说,如果想引起大脑的注意,你可能需要突出自己的进步与成长,而不是退步与失败。


所以,你可以告诉自己:如果不吸烟,将来会更健康;如果不贪玩,成绩会更好;如果不吃刺激性食物,胃会更舒服……
除了不威胁自己,你还可以对坏习惯的改变进行监控。
例如,当你想要拒绝零食时,就可以尝试一下这种方法。
首先,告诉自己,不吃零食可以更加健康,而且周围的人都很少吃零食的(社会比较);
其次,需要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比如一天只能吃 3 包零食;
再次,完成当天的目标,要立即奖励自己,比如可以多看剧一个小时(及时奖励);
最后,记录自己每天完成的情况,周末汇总,随时监控自己的变化(进度监控)。
就这样,在周末时你就可以对自己说:“我成功坚持一周了!” 同时也可以趁热打铁,给自己一个稍微大点的奖励:看剧 3 小时。
突出自己的进步与改变,你会变得更有毅力来让自己做出真正的改变,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你对自己的控制感会越来越强烈。
写在最后
Tali 教授讲过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件趣事。
她有一天回到家,发现冰箱上贴着一份能源利用率账单。
她有些纳闷,不知道为什么丈夫会把账单贴在冰箱上。
当她仔细看这个份账单时,才发现其中的玄机。原来,在这份账单上,有三份数据,分别是社区平均能源利用率(越高,表示越节俭,没有浪费),自己家的能源利用率,以及能源利用率最高的居民。


Tali 教授的账单
Tali 教授一下子明白了这份账单的作用,它是用来帮助提高居民能源利用率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它无形中包含了三个部分:社会激励、及时奖励与进度监控。
社会激励:可以看到自己与能源利用率最高居民之间的巨大差距;
及时奖励:成为能源利用率最高的居民,在账单上会获得一个大大的笑脸(大叔想说,这和画小红花的方式真是如出一辙呀。;
进度监控:可以看到自己家能源利用率的变化,随时注意到自己的进步。
就这样,Tali 教授想要成为能源利用率最高的居民。
不久后,她实现了这一目标,成功获得了那个笑脸。这让她特别开心,不仅仅是改变了自己,改变了浪费能源的坏习惯,而且这种进步与成长,她也感受到了对自己的控制感,这是最美妙的。
大叔真的特别佩服 Tali 教授,她不仅是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的教授,在改变人们行为的领域做了大量有价值的研究,而且还可以学以致用。希望她的故事,也可以给你带来一些改变。


当然了,如果这种方式对你没有效果,而坏习惯又对你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那么便可能需要心理咨询师的帮助,让Ta们陪伴你,帮助你:正视引起焦虑的经历,扩展对自我的觉察, 纠正消极的自我对话,用不同角度解读经历与人生。
让心理和身体,出现真正的改变。


References / 大叔参考的文献资料:
[1] Armellino, D., Hussain, E., Schilling, M. E., Senicola, W., Eichorn, A., Dlugacz, Y., & Farber, B. F. (2011). Using high-technology to enforce low-technology safety measures: the use of third-party remote video auditing and real-time feedback in healthcare.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54(1), 1-7.
[2] Karlsson, N., Loewenstein, G., & Seppi, D. (2009). The ostrich effect: Selective attention to information. Journal of Risk and uncertainty, 38(2), 95-115.
[3] Moutsiana, C., Garrett, N., Clarke, R. C., Lotto, R. B., Blakemore, S. J., & Sharot, T. (2013). Human development of the ability to learn from bad new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10(41), 16396-16401.
[4]Sharot, T., Korn, C. W., & Dolan, R. J. (2011). How unrealistic optimism is maintained in the face of reality. Nature neuroscience, 14(11), 1475.
[5]Tali Sharot (2014). How to motivate yourself to change your behavior (TED Video).
壹心理创作者 | 时差大叔
本文原创首发于壹心理旗下微信公众号「心理0时差」,专注实用的心理工具、前沿的心理动向、专业的心理研究 —— 网罗全球,没有时差。


先记住一点:你不是懒,也不是不自律,只是你渴望上进,却没找对方法,去用理智驯服大脑。
我们的大脑就像小朋友,你越强硬跟它说:「我不准你葛优躺吃鸡不求上进,你立马给我去学习运动好好自律」,它就越叛逆。而黛西这套方法,能让你的大脑乖乖听话,心甘情愿地思进取,想不优秀都难哈哈。
接下来请大家挺直腰板,认真耐心坚持看完,我保证这篇回答能解决你有上进心,却一直无法成为行动上的巨人的长久难题。相信我,用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能让你少走很多弯路!
一、思维蜕变的 3 大误区
陀思妥耶夫斯基说过:一个人的后半辈子均由习惯组成,而他的习惯却是在前半辈子养成的。在讲解解决方法前,让我们先从源头来分析,造成我们出现「脑子里是上进青年,身体却是积极废人」的三大进取误区:
1. 不知觉的「虚假希望综合征」
「虚假希望综合征」是在《自控力》提出来的概念,指的是我们为了缓解糟糕的现状,下定决心改变,但并没有付出实际行动,或者放弃计划后,再次决定改变的非良性循环。如下图所示:


恶性循环的怪圈会牵制住前进脚步。
你会做出各种「心理慰藉」的事情:
看到大神推荐书籍就赶紧下单购买,买回来后放角落生灰…… 看到颜好身材好的小姐姐,办健身卡励志减肥,却用成了年度洗澡卡…… 决定早起,加入了打卡群,晚上照样打开王者喊着杀他,决战到天亮……
为什么很多人初期立起的各种壮志 flag,最后却多以啪啪打脸收尾呢?
因为短期快感在作祟啊!
「伪立志」能给我们及时满足感,让大脑瞬间兴奋起来,内心充满希望,仿佛已经看到变瘦暴富更博学的自己,让大脑产生「已经改变成功」的良好错觉。
然而实际上并没有任何变化。
「下决心」是改变过程中最容易的环节,也是最难坚持的环节。
大声喊下口号,就能吓一吓坏习惯,这是大脑「狐假虎威」的初级招数,却使很多人轻易上了当。
2. 结果导向的固定思维
当你开始想改变后,来看看你定下的计划是不是这样的:
夏季来临前我要瘦 20 斤 这个月我要看完四本书 3 个月内我要掌握 1w 个单词……
这都是结果导向的目标,做法确实没错,完全符合 smart 原则,问题在于目标设得太大了!我们应该想方设法让自己动起来,而「超人计划」会让你过度注重结果和现状的差距,给大脑带来不断的阻力。
想一想,在锻炼前大脑想着:离目标还有 18 斤;背单词时想着:还要背 9k 个单词……久而久之,每天被压力逼迫着坚持,你会非常痛苦,斗志逐渐减弱,最终趋近于零。
被迫自律是不会自由的,一蹴而就不可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更不可取。
真正可持续的长期计划,是把大目标拆解成一个个更易完成的小目标,让大脑乐于接受,顺利完成后从中得到良好反馈,再体会到满足感和成就感,进而拥有源源不断的行动力。
3. 追求完美的拖延症
很多人肯定有这样或是类似的经历:计划每天看 30 页书,好不容易坚持了一段时间,因加班或身体不舒服等各种不可控因素中断了几天,就开始觉得计划完整性受到了破坏,最终选择放弃。
这是心理学上的「all-or-nothing」(满分或零分)现象,与「破窗效应」非常相似:日复一日保持一个行为,只要一次破坏就会功亏一篑,全盘皆输。
用非黑即白的思维看待事情——要么成功,要么失败,这种想法并不正确。
越追求完美,只会让你越容易选择放弃,用逃避来解决问题,以此低估自己的能力。
不要破罐子破摔,换个角度想:哪怕一个月只做了 5 天,也是一种进步,因为做了总比不做强。持续和稳定性的努力才是可取的,再小的努力乘以 365 天,都是一笔巨大的收获。
以上就是我们想改变自己时最容易掉进的 3 个进取误区。
其实大多数人出现不甘现状的情绪,进而想做出改变的念头,都来源于外部刺激:大神逆袭的故事、喜欢身材好的自律达人、深夜的突发念想等等。
当看到了自己和别人的差距,就会突然间痛恨自己的平庸无奇,于是盲目想速成别人的结果(战术),却忘了学习他人成功的真正核心要素(战略):长期且坚定地做好每一件事。
庆幸的是,我们已经清楚自己的坏习惯,只是不知道如何改进。接下来我会提出具体解决方法,能看到这的同学真的很棒,先给自己点个赞继续往下看,坚持就是胜利!
二、破解问题的根源关键
造成三大误区的本质是什么呢?——大脑天性短视,在增大行动阻力。
我们每天的行动都是「动力-阻力」博弈后的结果,动力超过阻力就会去做,阻力超过动力就会逃避放弃。而大脑是懒鬼,喜欢旧环境的安全感,抗拒新世界的变化,一旦你要改变,它就会感觉到危险,立刻联合行身体加大阻力,一直跟你说:不要改变,一切照旧才是最好最舒服的!
所以我们不能闹出太大动静,让大脑发现我们的意图,学会用低成本的「微量行动」去哄骗大脑,行动一定要过小、小到毫不费力就能完成,你才有可能动起来!
那怎么办呢?
很简单,设置一个小小的触发开关,只要摁一下,就能找到脉动状态。
接下来我所讲的每一条方法,都是让大脑爱上进步的开关机制,让你用过小的阻力去提高行动力,在成就感中前行,而不是在挫败感中前进。一定要看下去,不然就可能错过了适合你的办法啦。
三、进取的正确方法
1. 聚焦单个习惯
永远不要贪多!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别把计划变成 KPI。
想想每天计划要有:看书、学 ppt、写作、背单词、运动等十几项任务,结束时只会有「终于完成了,明天又要来一次,好累啊」的想法。这不是自律,完全是自虐啊。
《习惯的力量》说过:成功并不需要做对一切事情。
所以我们的目的是把重要事情做好,而不是处处都要做得完美无缺,别把每个小时都填满,变成机器人运作日常。超负荷的高效,不可能长久,不要考验自己的意志力,它经不起考验。
就像黛西每天都会留出固定时间阅读,可却从不觉得痛苦,就是因为读书这个习惯已经成为我的大脑放松方式,而不是任务和折磨。
记得从最简单、最感兴趣的习惯开始,按照我下面所说的步骤不断重复,直到内化成日常化习惯,不再刻意控制后,再去叠加下一个习惯。
2. 最小行动化
开始培养习惯时,先养成天天做这件事的次数,再追求做这件事的质量和强度。
方法三原则:
(1)每天至少 1 次,也只需要 1 次
(2)每次时间不长
(3)设置能轻而易举的开始行动
举个例子方便理解:每天看 30 页书,你会觉得很痛苦,需要下定决心才能开始行动。但如果是每天看一页书,轻轻松松就能看完,就会简单很多。
这个「一页读书法」和「最小行动法」的精髓在于:不用强迫自己去达成目标,而是通过最小最简单的行为,让你立刻行动,毫不费力地完成任务。
如同拖延症的解决方法:先做 5 分钟再说,5 分钟后大脑进入状态,大脑就会要求你继续做下去。
3. 建立行为触发器
? 本内容版权为知乎及版权方所有,侵权必究
可能因为,你被世界骗了
大多人以为的自律,就是拿着意志力去死顶着
他们看到学霸一坐板凳就是一天,他们看到运动员日夜不停的赛跑
这些学霸和运动员很自律,所以周围人争相模仿,但大多都已失败而终
因为人们只能看到表象
人们只能看到坐在板凳上不动的人,却忽视他脑子正在疯狂的分泌多巴胺,来迎接解决问题的快感
我们当然也体会不到运动员日夜训练,在最后超越对手瞬间的喜悦
所以,社会把自律,就定义为可以坐在板凳上很久的人,可以每天跑圈的人,却忽视自律者的内心世界
但离谱的是,社会大多数人都不在意这个,家人,老师只会逼着你们坐在板凳上硬着学,这就挺痛苦的。
这么说吧,我贼喜欢读书,大学期间读的书啊,比女菩萨化的妆还多
但我读他们不是为了什么成才成大事,单纯的只是觉得喜欢,觉得叔本华的文字就是比看女菩萨扭大腚看的爽
后来,也因为这个花了很多时间,甚至还差点挂科了,不过,因为在大学课余还读书显得像个学霸,所以也被人当成了卷王,夸我自律,夸我大佬
但我并没有觉得自己有什么自律的,我只是为了读而读,和打游戏一个目的,就是消遣
我有几个朋友身材贼好,我不是男同,但我也会禁不起摸摸他们的大胸肌,爽完后我再落魄的看着自己肚子上的赘肉,不禁感慨人的差距
我也问过具体的方法,他们会一五一十的和我讲解,甚至打算让我陪他们一起练卷腹,我跟着几天,就直接开摆了
这活真不是人干的,几天下来,腰疼的感觉被人撅过一样,又酸又疼
而他们养成这种身材,肯定也不是闲过来的
这群人也告诉了我,他们锻炼的过程是很带劲
他们不会畏惧几百个俯卧撑和卷腹,说什么鬼肌肉和意志力的什么结合什么的(乱七八糟的,记不清呢)
但总得来说,他们很享受这个过程,不会像我这种普通人一样排斥
我很讨厌抖音小红书那些自律打卡博主,每天读了书打卡,每天看了美剧学英语打卡,每天跑步打卡
你可以说这种人从内到外都散发着自律的气息,但如果每天都做了点事情就急着往外面说,我觉得这种人迟早得放弃
我大学的阅读量,一周一小堆山,在遍地都是小天才的小红书和抖音里也不显逊色
但我绝对不会向外面展示过多,最多展示几句牛逼的金句发朋友圈装装文艺腔,或者是别人有点无聊时,推几本有意思的书看,但绝对不会每日一打卡
我看书,本来就不是装个陌生人看的,不是为了打造人设,就只是觉得有趣,这是核心动力
打卡给外人看,本质是想得到关注,说自己正在努力,正在流弊
然后让外界(比如粉丝)的制约来推着你,明天必须还做这事,不然就是对不起我粉丝(其实大部分人都不会注意这个)
有件离谱的事情
小红书学习博主,每天把勾股定理都做了一页,然后美滋滋的发笔记
喜提中专
emmm,听说他的粉丝还不少,就。。。。。挺,难以言喻的
说了这么多,我还是想说,自律的本质不是”自律“,不是硬撑着意志力,然后死死得坐在椅子前学痛苦的高数,坚持一天后再发条说说夸自己厉害
而是,因为热爱,因为觉得写高数有意思,我才能坐在椅子前,心甘情愿的做一天,直到图书馆熄灯
你观察过自己,从切换到一种新的状态,到适应这个状态,需要多久么?我观察过。
晚上节食,从正常吃切换到只是菜盒,大概需要1周时间,时间越靠前越痛苦。第一天吃菜盒,肚子仿佛受了天大的委屈,呱呱直叫,就算强行躺床上睡觉,也忍不住看看各家饭馆的菜单。
一周之后,就适应了。吃菜盒变得自然而然,肚子也不叫了,好像不吃一顿饱饭晚上会不爽这事儿从来没发生过。这个时候,就算看到大鱼大肉,虽然还是喜欢,但不吃,也行。
坚持运动,从日常躺尸到每天跑步,大概需要10天时间,同样时间越靠前越痛苦。第一天运动,开始动起来比上坟还难,直接怀疑人生干嘛这么难为自己。
10天之后,就适应了。运动变得自然而然,到点儿就去运动,好像也不是那么困难的事儿。时间久了,甚至还有点上瘾,一天没运动就缺了点什么。
早睡早起,从晚睡切换到早睡早起,大概需要1周时间,时间越靠前越不适应。第一天晚上九点半睡,躺下根本睡不着,稍微一玩手机就10点半了。然后悻悻的睡去。
一周之后,就适应了。因为起得早,所以很自然就困得早了,入睡不再困难,早起也不再没精神。还会因为自己凭空比别人每天多了那么几个小时,一种得意的感觉油然而生。
有了这个观察,进而我就思考自律这个事儿。自律靠的是坚持么?其实不是的。
自律是适应了一种状态。
如果你也经历过我刚才提到的适应状态,你肯定能理解,一旦适应了新的状态,行动就没那么难了。所谓坚持这事儿,其实并没有想象中艰辛。
牛人能十年如一日的做一些事情,真的不是苦大仇深逼死自己干出来的,只是形成了习惯而已。
都是碳基机构的人类,人和人的区别真没那么大。
牛人通常维持了一个更好更健康的生活状态,渣渣反之,仅此而已。时间一长,差别就显出来了。这属于复利范畴,大家都明白。
自律的人并没有比不自律的人更痛苦,他们一样是在匀速前进,只是他们习惯了目前的状态。
但是大多数人,都被挡在获得一个自律这道大门之外了。为什么?因为给自己制定了逼死自己的愚蠢目标。
明明身体是废柴,非得让自己每天锻炼俩小时;早上5点半起就已经够棒的了,非得让自己4点起床;一个每天晚上吃俩汉堡食量的人,直接让自己晚上绝食。
这个状态的切换太剧烈了,直接给自己设定了一个自找不痛快式的目标。所以很容易在看到黎明曙光前倒下——确实大部分人都倒下了。
这个过程没有欣喜,只有失败的挫败感。
进而,会对自己产生怀疑,认为自己确实就是一个废柴,认为自己跟“人家”没法比,认为自己是一个失败者。
非常错。
其实自己并不比别人差,只是自己在切换状态和适应状态这个环节没做好。你甚至没有一次切换状态,并且适应状态的经验。
你根本没意识到,只要忍一忍,很快就过去了。你根本就不懂得,人的适应能力是很强的。
这样就简直太遗憾了,明明可以做的更好的。
所以这病怎么治呢。在计划和行动之间加上一个环节:验证。把验证说成试错,也行。
要想每天运动1小时,先在不同时间段都试试,早上、中午、晚上,看看哪个时间段不会被打扰,运动状态比较好。
验证过了,对自己的精力状态、时间状态、身体状态,就都有了解了,这时候再给自己制定计划,就会靠谱的多。
要想早睡早起,试试看晚上9点睡早上4点起,再试试看晚上10点睡早上5点起。哪个作息更适合自己,就明确了。
没有验证过自己制定的方案是不是适合自己,就坚决执行,多数情况都会以失败告终。
一个被测试过,被验证过的目标,执行起来才有意义。
只要目标合理了,能一个又一个小台阶往前走,不断适应一个更好的状态,自律就不是难事儿了。
做个总结。
如果你正深陷于迷茫、焦虑的废柴情绪中:
1.你要明白,你并不是废柴,你并不是执行力差,你并不是难以坚持。你和牛人的唯一区别是,牛人适应了ta所做事情的状态,而你没有。你要做的仅仅是,切换状态,适应状态。
2.要知道,人的适应能力是很强的。做任何事,10天半个月,就会适应。要懂得让子弹飞一会。
3.在制定长期计划之前,记得塞进去一个重要的环节:验证。做任何事,先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再把这个方式推广来干,这是可行的办法。别自找不痛快。
为什么想自律却自律不起来,通常是因为一个废柴的自己,一下子设置了逼死自己的目标,步子迈大了扯了蛋。
--------------------
关于我:我是一个想活得通透点,获得财富和心态的双重自由的人。想看更多文章,或者想找我提问或学习,关注公众号:张君学习圈
1.在这里系统整理了关于长期职业发展的知识,欢迎查看:https://zhuanlan.zhihu.com/p/430060967
2.关于职业问题、人生困惑,也可在值乎发起单次咨询,点击下面的卡片就行了
不熬鸡汤,说点真实有用的。
好几个朋友说我好自律,对自己太狠了!
但是,在此之前,我是重度拖延症者,做事拖拖拉拉,效率极低。注意力也很难集中,本来是上网找点资料,不知不觉就刷起了微博、微信。
现在,我的一天过的忙碌而充实。
早上自觉早起,阅读一小时,然后进入紧张而忙碌的工作状态。碎片化时间刷刷知乎,晚上有空去健身房健身,一周 3-4 次。回到家还会学习一会,晚上 11 点准时复盘,总结一天的得失。
这样的状态我持续了两年多,人生也因此发生了彻底的变化,从一个颓废的底层青年,转行为自媒体小编,然后成为公司的产品经理,接着辞职做自由职业者,现在又成为一家公司的创始人。
优秀始于自律,我深刻的认同并践行这句话。
如果整天沉迷手机,毫无节制的熬夜、贪恋美食,这样的人生就像「豆腐渣工程」一样,很容易坍塌。
就像这位读者一样:


而始终保持自律的人生,就像指数一样,人生不断处于上扬状态。
所以,如果你也想变自律,那么一定要耐心的看完这篇文章。
一、自律的几个误区
首先和大家聊聊自律的误区,这些误区会让你进入自律的死胡同,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
1、自律不是完美主义
很多人觉得,自律就应该做到极致,每天早睡早起、坚持阅读、不刷剧不玩游戏,不吃高热量食物,中间不能出现一丝纰漏。
否则,就是不自律。
只能说,能做到固然好,但大多数人是做不到的,尤其是刚开始的时候,你从「放养」的状态一下子想转变为极度自律。
这么大的转变幅度,我敢说几乎没人能做到。
问题正是出在这里,许多人因为一两次的拖延、偷懒,就开始自我否定,觉得自己太差劲、烂泥扶不上墙。
当这种负面情绪越积越多,就会给大脑施加压力,最后发展为破罐子破摔。
总是静不下心看书——算了不看了; 因为刷剧耽误了去图书馆学习——反正都延误了,继续刷吧; 玩王者到凌晨,被强制下线——都已经这么晚了,再看看小说吧。
所以,当你因为偷懒贪玩而耽误了正事,不要去否定、苛责自己,从而放弃自律。
最好的办法,就是利用好余下的时间,能做多少做多少。
2、陷入道德许可效应
自律,还需要警惕另外一个误区。
有些人在学习一小时后,觉得自己做了一件光荣的事,应该得到补偿。所以奖励自己刷半小时抖音,玩几把王者。
本来只是玩半小时,结果却陷入其中无法自拔。
还有些人,去了两天健身房,非常有成就感,这个时候,吃一顿烧烤竟然毫无心理负担。
《自控力》中提到,这是道德许可效应。
心理学家调查了那些纵容自己的人,他们认为自己一直很自控,没有罪恶感,认为自己理应得到奖励,正是这种补偿的心理使人堕落!
啊啊啊,太真实了有没有。
我以前正是这样,看了一个小时的书,成就感满满。
看到自己这么努力,于是我告诉自己,这时候玩王者是理所应当的,结果,整个一天我都在玩游戏······
同样,当我们取得一些成绩的时候,这时大脑告诉你:
「这段时间辛苦了,应该好好休息」。
这一歇就是失去了动力······
你看,道德许可效应就在我们身边。
在你努力改变的时候,另外一个声音不断在耳边对你说,「你已经很努力了,停下来休息会,刷刷抖音,看看电视吧」。
一旦陷入了道德许可效应,你会越来越纵容自己。
该如何避免呢?
? 本内容版权为知乎及版权方所有,侵权必究
你好
简短回答
想自律却自律不起来,常见原因有八种:
1、幻想替代行动:想(think)了很多,但只是想一想,又想一想,再想一想······光顾着想,以积极幻想替代了具体行动(doing)
2、虚假成就动机:渴望、向往自律的积极面,却难以接受自律的代价、痛苦
3、走极端:以为自律的人从不松懈。自己偶尔掉链子后,自暴自弃
4、理想化他人:只看到他人外显的自律,却看不到他们内心的纠结、冲突
5、冲动控制不足:激情来了,可以积极做事,驾驭不了冲动,时灵时不灵
6、混淆目的与手段:低效重复、无效努力却没有得到积极的成果,使自律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7、无意识地回避自我负责:对权威的依赖感过重,自我负责、自控自律的能力受到抑制
8、自我挫败动机:害怕进入精英阶层,无意识地把自己困在自律的”门槛"之外


不沟通、不表达、不行动,看起来很酷,内心很苦。电影《堕落天使》剧照。
完整回答
临近元旦,又到了一年一度立flag的黄金时段。
有的人激情满满,立誓:”自己要从元旦那天起,打造一个美好的未来";
有的人却眉头紧蹙、顾虑重重,"哎,我立了也白立!早在2022年元旦,我就立过:那2021年就早该实现的、那早在2020年就应该开动的计划,结果今年马上到年尾了,却还是没开动过!所以,自己即使想自律,也自律不起来,干脆别立了"。
为什么有的人想自律却自律不起来呢?
常见原因有如下八种:


行动者已经走了,沉思者还在思索。
1、幻想替代行动:想(think)了很多,但只是想一想,又想一想,再想一想······光顾着想,以积极幻想替代了具体行动(doing)
吃饭和想吃饭,这是两码事:
前者是夹菜夹饭,动嘴咀嚼、吞咽;
后者是托着腮帮子,听着肚子里"咕噜咕噜"叫唤,却不动手脚。
自律和想自律,也是两码事:
前者是当下行动,如背十个单词、做十五个深蹲、写个文章的大纲等等。
不管做得事情大不大,不管做得品质好不好······先动起来再说;
后者是托着腮帮子,听着脑子里有个焦虑声音喊:
“你要自律、快自律起来!为什么别人都能自律,就你不行?!快呀、快自律起来。”
然后,默默擦去眼角的泪水,打开知乎查看"为什么想自律却自律不起来?"


发呆幻想,缺乏目标,注意力涣散,这是“梦游者”的通病。电影《堕落天使》剧照。
2、虚假成就动机:渴望、向往自律的积极面,却难以接受自律的代价、痛苦
追求卓越、出类拔萃,是所有的人的口号,却只是极少数人的追求。
口号,谁都会喊上一喊;
追求,却是动真格儿的,要吃苦耐劳、踏实肯干才行。
红尘中的男男女女,大多只停留在喊口号阶段:
如果问男生:你想走上事业高峰,有份自己的事业吗?
男生眼睛一亮,说:“当然想啦!”
再问一句:那你能接受早上五点起床学习新技能,晚上十点还在写方案,每天面对甲方的变态、刁钻的要求,并耐心修改吗?
男生头摇的跟拨浪鼓似的。
女生也不含糊,如果问他们:你想健身美体,增加魅力吗?
女生欣喜地喊:“天天做梦都在想!”
也问一句:那你能接受早上五点起床跑步健身,晚上十点就早早去睡美容觉,每天吃少油少盐、没糖没味的营养餐吗?
女生头低的跟泄了气的皮球似的。
梦想卓越、渴望成功的人们,对于理想生活的积极面过度认同,可对于吃苦、乏味、受挫、痛苦的一面,却过度排斥了。
在他们身上,成就自我的动机强度,勉强足够"自欺",却远远不够"付诸实践、言行合一"。


在老警官眼中,科学、技术、直觉等等花里胡哨的东西,都不如“咬死不放”的决心重要。电影《除霸》剧照。
3、走极端:以为自律的人从不松懈。自己偶尔掉链子后,自暴自弃
有的人对真实、完整的生活,缺乏辩证的理解。
他们误以为"人家能自律的人,就从来不犹豫、不内耗、不松懈。自己真没出息,动不动就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辈子都混不好。"
这种心态,显然是走了极端。
"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非理性思维,占据了他们的意识高地。
真实的自律者,并不是靠意志坚定、从不迟疑的精神取得成功,而是他们打造了良性运作的生活系统。
在其中,他们高效学习、工作,尽情的娱乐、休闲,还要保证最低限度的社交和健身等功能。
长期自律的人,往往是善于满足多重功能、促进生活系统良性运作的达人。而绝不是"一根筋"“耍牛脾气"跟驴一般犟”。
对他们而言,适度娱乐、忙里偷闲、非利益社交等活动,是需要被纳入生活系统的"人之常情",而不是要被惩罚、排斥、清零的"耗能病毒"。


追求成功的人,常见的心理模式是:理想化自律、高效,贬低散漫、平庸。
4、理想化他人:只看到他人外显的自律,却看不到他们内心的纠结、冲突
有的人对真实、完整的生活,缺乏整合的视角。
他们觉得"人家能自律的人,做什么都有章法、干什么都有主见、说什么都有条理。自己真没本事,只会复读道听途说的一些大道理,整天都在精神内耗。"
这种心态,本质上是分裂视角。
即,在一个客体身上,或者只看到积极/完美的一面,或者只看到消极/残破的一面。
前者,即"理想化";后者,即"贬低"。
自恋的人,往往是理想化自我,贬低他人;
自卑的人,往往是理想化他人,贬低自己。
在自律的议题上,自卑者会无意识地理想化自律者——他们能日益精进、日拱一卒,他们是意志坚定、从不迟疑的活金刚一尊;
也无意识地贬低难以自律的人——我总是前思后想、整日梦游,我是意志薄弱、百无一用的废材一根。
假如放下妄念,如实、完整地看一看自律者,我们会发现:
自律者也是凡人,他们在日记里也会反思,自己依然做得不够好;
夜半时分,也会惊诧——那些比我优秀的人,怎么还比我努力;
一不留神,发呆卖萌的时间久了一点儿,他们也会不好意思,觉得自己"顶着总监/教授/精英的名头,其实也不过如此"。
这才是整合视角下,真实、完整的人。
如上一点所言:自律者,是善于让生活系统良性运作的人,而不是"机器人"”一根筋"。


理想化他人,往往起源于对传闻的迷信、对完美的想象。电影《行运一条龙》剧照。
5、冲动控制不足:激情来了,可以积极做事,驾驭不了冲动,时灵时不灵
不少人学习和工作的状态,犹如《天龙八部》中,段誉的六脉神剑:
剑气是挺神的,可是时灵时不灵,自己也说不准,啥时候能来,啥时候不来。
直到他吸收了鸠摩智的深厚内功,对六脉神剑才能如臂使指、灵活应用。
和段誉类似,这些"神经刀"式的学习者、工作者,主要的问题在于:缺乏驾驭冲动的能力,难以稳定发挥。
灵感来了,激情被无意中点燃时,可以高效地做很多有价值的事儿;
灵感不来,激情冷却时,还不如那些材质平庸的小白--他们最起码靠谱啊。
因此,状态起伏不定,缺乏稳定投入/输出的人,要试着发展两套工作方案。
A、巅峰状态、头脑灵光、有如神助、心流体验时,用于解决有难度、有原创性的事情;
B、精神萎靡、情绪不佳、缺少激情、唉声叹气时,用于收拾资料、做准备工作,好歹完成最低限度的常规任务。
前者负责带来高价值、高收益、高业绩,是露脸的时刻;
后者负责避免连续受挫,避免给学习、工作带来额外麻烦,是保守的做法。
能把这两套工作状态都能玩的转,相当于无论碰上什么日子,都可以尽力过好,维持一点儿起码得掌控感。而不是纯碰运气、”靠天吃饭"。


时灵时不灵的六脉神剑,偶尔使出来,也是威力无穷。电视剧《天龙八部》剧照。
6、混淆目的与手段:低效重复、无效努力却没有得到积极的成果,使自律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有的人不是不能自律,而是自己曾经自律过,却没有好的结果。
所以,再遇到需要努力付出时,觉得自己反正也做不好,干脆"别瞎耽误功夫了"。
比如,别人每天背一个小时单词,顺利考过四六级、雅思托福考高分;
自己也曾每天背两个小时单词,但是四级考三回都没过,考研英语只有三十五分,没过线。
因此,自己也深深地怀疑:“这数九隆冬,早上那么冷,我暖洋洋地缩在被窝里,不好吗?为啥傻乎乎地起来学习/工作呢?反正最后都是个不及格/不晋升,我又何必自己折磨自己呢?”
这样的人,不能自律,也在情理之中。
他们自带"一根筋"潜质。自律对于他们而言,本来不是什么难事。
他们真正的难题是:如何开动脑筋,争取有意义的吃苦、有价值的坚持、有效率的自律、有成果的付出。
总之,先明确目标,再寻找合适的方法,然后以必要的自律坚持实践,再基于现实反馈多做调整,才是最优解。
反之,那些在错误的方向上,意志坚定而自律肯干的人,只会给个人乃至整个社会带来沉重的灾难。


拳手麦琪不缺自律的精神,她缺少的是完善、系统的训练。方法得当,外加勤奋训练,才能取得真实的进步。电影《百万美元宝贝》剧照。
7、无意识地回避自我负责:对权威的依赖感过重,自我负责、自控自律的能力受到抑制
短期内,在自我监督、自我激励之下,顺利完成一件具体任务,这只是自律的初阶水平;
长期内,能基于自己性格、能力和志向,自我定义、自我授权,然后在自我监督、自我激励下完成复杂、系统性的任务,这才是自律的高阶水平。
以这个视角看,自律的本质是自我负责。
即自我敢于在目标、计划、方法和结果等各个层面,都承担起管理、调节、完善的责任。
所以,那些内心还渴望由领袖指名方向、由权威给出答案、由强者提供资源、由他人给予支持和认同的人,基本上很难自律。
在无意识层面,他们回避自我负责、自我管理、自我调控,眼前所有的事情"都不赖我":
”都是父母的错、老师的错、学校的错、社会风气的错、天生气质的错、命里注定的错······
”所以,我虽然不自律——这事儿,它不赖我呀!"


关师傅给徒弟们讲戏剧里的故事,也是讲人生哲学:“人得自个儿成全自个儿!”这是自我负责的态度。电影《霸王别姬》剧照。
8、自我挫败动机:害怕进入精英阶层,无意识地把自己困在自律的门槛之外
有些家庭中,传统道德氛围很浓,家长总在宣扬”奸商才会无利不起早““熙熙攘攘皆为利往”“富人进天堂,比骆驼穿过针眼还难”等观念。
在鼓励逆来顺受、安分守己氛围中长大的孩子,头脑中无意识地会把"积极做事、自律进取"约等于"市侩势利、精致利己"。
当代主流的价值观里,有人以合理合法的手段取得名望,走上人生巅峰,这可是"人生赢家"啊!
可在他们眼中,这样的所谓"成功者“,都是些爱出风头、沽名钓誉的"野心家"。
因此,他们害怕内心对事业成功、财富名望的渴望,反而过度压制天然的进取心、企图心(俗称,野心)。
在意识层面,他们也会觉得"都怪自己不够自律,才没能取得较高成就";
无意识层面,他们却觉得"嘿嘿,幸好我不自律,也就不用进入那个乌漆麻黑、混乱不堪的精英圈子。还是简单点儿好,君子固穷嘛!"


以孔乙己的学识,假如勤奋自律地做事,不至于吃不上饭。但是他内心太多迂腐、伪善的道德观念,束缚了他在现实世界追求更好生活的能力。
2022年12月25日 初稿 12月26日 修改
【延伸阅读】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心理咨询 最新文章
为什么表达出跟别人意见不一致的态度的时候
最爱的人离开了,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如何评价mbti圈子?
正常人和精神病患者的思维区别是什么?
能否描述一下,各tp装fj大概会是什么样子?
世界上最公平的是什么?
能否描述一下,各tp装fj大概会是什么样子?
吴谢宇被捕后为什么不回答自己弑母的动机?
为什么「青少年抑郁」容易被误判为青春期「
为什么越穷越大方?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4-04-08 12:47:28  更:2024-04-08 12:54:45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