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知识库 -> 旅游天地 -> 户外徒步登山看到几乎人人都要拿个「拐杖」,疑惑这么多人都不信任自己的身体功能吗? -> 正文阅读 |
|
[旅游天地]户外徒步登山看到几乎人人都要拿个「拐杖」,疑惑这么多人都不信任自己的身体功能吗?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户外徒步登山看到几乎人人都要拿个「拐杖」,疑惑这么多人都不信任自己的身体功能吗? 关注问题?写回答 [img_log] 徒步 户外徒步登山看到几乎人人都要拿个「拐杖」,疑惑这么多人都不信任自己的身体功能吗? |
很好的问题,因为大多数小白真的认为这就是个拐杖,拿的手法也是像拿拐杖一样。确实,登山杖是最被误解、最被轻视的户外装备之一。 但同时,登山杖也是让你可以快速识别对方是不是菜鸟的有效手段之一。你看一个人穿的衣服,很难判断他的户外知识,很多大神穿得都很一般,但看登山杖的拿法基本错不了。 2010年毫无经验的我第一次爬海拔2882米的小五台,下来膝盖疼了半个月。那个没提前说要准备登山杖的领队,我谢谢你八辈祖宗哦~ |
![]() |
好心人给了一根木棍救了我的膝盖 我喜欢刷徒步视频,当刷到那种徒步大片,穿鸟披象背鹰的,全幅大光圈虚化,无人机围着拍,运镜丝滑,调色细腻,各种45°望天讲出人生感悟,但是主角连个登山杖都没有,不知道你们怎么想,我是跟看网红玩飞盘一样的感觉。 有登山杖也不代表会用,不会用还是白瞎。 我下边是我平时攒的截图,就为了合适的回答里能用上,这回用上了。这里边有的人飞往北欧参加户外大牌的徒步活动,有的走过很多重装长线,有的登顶了雪山,有的拍摄了美轮美奂的徒步vlog,很令人佩服,但是可惜的是,他们使用登山杖的方式都错误的。 |
![]() |
虽然我已经用红圈标出来了,但你是不是仍然看不出来这错误都在哪?没关系,看完本文你就能明白了。 其实我一直是想做个视频讲一讲登山杖的使用,但是做视频需要拍摄的素材太多了,先出个文字版吧。 上边这些截图虽然令人眼花缭乱,总结归纳一下,其错误可以分为五种: 1,持握方式错误。 2,只拿一根杖。 3,发力方式错误。 4,附件使用错误。 5,买的杖就不对。 下面详细讲一下: 1,登山杖的正确持握。首先就是怎么正确持握登山杖的手柄。 这一点,不光小白,很多徒步了五六年,走过各种路线的老鸟,也是重灾区。 其实怎么正确持握,只要看看说明书,大部分人一看就懂。而国际大牌比如 Leki、BD、Helinox 都有说明书,官网也有知识讲解。 |
![]() |
这是我买的 leki 登山杖附送的吊牌,不光讲用了啥材料,还给了说明书 |
![]() |
看一眼就明白吧 那为什么那么多人都拿错了呢?因为国内品牌是真不给你讲,只卖东西不讲知识。或者干脆给你个错误范例。大部分你买到的那些廉价国内牌子,就是个小作坊,全厂连老板带员工没有一个爬过山的~ |
![]() |
而且国外大牌在国内的运营团队也是一样,我之前就讲过格里高利在天猫店的图都是错的,你再看leki 天猫店的图,还TM是错的: |
![]() |
虽然是个洋模特,但肯定是国内团队拍的,国内团队审核的 登山杖手柄正确的持握方法—— 手穿过腕带,自然持握手柄,让腕带自然套在手背上: |
![]() |
单手拍摄自己,腕带稍微有点位移,蹿到拇指了,不过在行走时腕带自然会根据手的形状调整好自己的位置,一切都是自然的 使用腕带,一是让手腕和手指省力,不过于疲劳: 在行走时,只有手和杖落下去时,手才是用力的,抬起时,手就处于自然状态,因为有腕带的软连接,手不需要一直紧抓着登山杖,大部分时间是虚握的,手指轻轻扶住帐柄就行。往下撑登山杖时,是手掌的掌心用力,而不是五根手指头用力。 |
![]() |
看此动图感受下,手掌用力,而不是手指用力。(当然行走时五指还是要虚握手柄的) 这样登山杖戳到硬物,冲击力也是通过软的腕带传递到你的手上。经常开越野车的朋友都知道抓方向盘时不能手指紧扣,就是避免受伤。 哪怕是摔倒,使用这种持握方式,一般也可以及时将杖脱手,避免手被杖硌伤。 下图左前方这个美女的手的状态就是真正的徒步老手,手掌底缘微微外翻,让掌心微微向下,右侧的大胡子手抓的有点太紧了: |
![]() |
手虚握手柄,手掌底部外援微微外翻,让腕带受力: |
![]() |
这时候再看这些截图,你是不是也能看出一些错误了? |
![]() |
有些登山杖的腕带甚至做的跟手套一样,包裹住大半个手掌,你肯定在相机附件上也见过类似的设计: |
![]() |
腕带的其他作用: 使用腕带,还可以防止登山杖脱落。 户外不是城市,在一些大坡上,登山杖掉了你再捡回来,来回可能一小时。有的地方你根本就下不去,捡不回来。 在行走时,因为腕带一直套在手上,所以当你从兜里掏东西、整理帽子啥的,都不用额外再找个地方放好登山杖腾出手来,而是自然而然地手一伸,让登山杖挂在手上,就可以做别的了,提高了效率: |
![]() |
像我这从树林里走到阳光下,手一抬,立马戴上帽子,不用先放下登山杖,一点不影响后边的队伍 |
![]() |
拍照也根本不影响 |
![]() |
习惯成自然 当然也有些时候,是不使用腕带的。 比如在需要频繁上坡下坡上坡下坡时,隔几秒就调整登山杖的长度也不现实,那么就可以在上坡时暂时握住手柄下方的延长海绵套部分: |
![]() |
|
![]() |
但这只是暂时的 注意,下坡时很多人是建议不要套腕带的,理由是摔倒时可以将杖快速脱手。但我一直都是下坡也使用腕带的,我也摔倒过几次,都能及时将杖脱手。只能说人与人的反应能力不一样吧,而且我的腕带收的并不紧,可以说比较松。 所以这个还是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吧。 有的登山杖,手柄最上方有个斜向凸起部分—— 类似于拐杖的设计。这本来是Leki 的Aergon 鹰嘴型专利握把,不过现在很多国产牌子都在用~ 当下比较陡比较滑的坡时,可以按住这个凸起,几乎垂直地往下按: |
![]() |
|
![]() |
这样手会非常累,但有时候路面条件迫使你不得不采取这个姿势,注意腕带仍然是套在手上的 |
![]() |
另外注意,登山杖只能压,不能拉。 正确持握登山杖,垂直使用时,你可以整个人的重量都压在登山杖上,两只脚悬空都可以,只要杖的质量过关,都没问题。 但是这样拉人,是不允许的,再好的杖也可能脱开: |
![]() |
2,不要只拿一根杖,用就用两根。 在各种徒步视频中,尤其是那些网红景点,只拿着一根登山杖,像拄拐那样,也是一个重灾区。如果你也是小白,爬山中遇到一个只拿一根杖的,还有一个拿着两根杖的,你不认路,想跟着走,那么至少你知道不要跟那个只拿一根杖的走。 |
![]() |
露营品牌的官图也是重灾区,这姿势拿的不是登山杖,就是拄着一根拐棍除了极少数需要单手拉树枝、扶石头等攀爬的情况,登山杖一定要同时使用两根,尤其是行走时。 这个其实不难理解,行走时需要左右平衡,而只有一根登山杖会破坏平衡。 第一这样容易造成脊柱和肩膀肌肉劳累。 人在走路时不只是双腿在运动,双臂的摆动是非常重要的。像火影跑这种姿势,双臂不摆动,我们也看过一些实战的视频,结局都是摔个狗吃屎~ |
![]() |
人在行走时,身体不是直的,是左右扭曲和摆动的,并不是像木头人那样整体是一个刚性结构。人走路时处于一个即将失衡向一侧歪倒,又马上切换姿势受到反方向的力迅速恢复平衡的动态稳定状态。当你左腿迈出的时候,你的胯带动下半身微微顺时针旋转的,同时右手必然前摆,肩膀带动上半身逆时针旋转,来平衡角动量。在这个动态平衡系统里引入单方向的第三只脚,实际上是对一侧的腿脚进行干扰,破坏了平衡。 |
![]() |
|
![]() |
你只拿一根杖,只往旁边一个方向戳,反作用力反冲回来,人体自然往一边歪斜。比如右手拿一根杖,有的人为了对抗右侧杖支在地上的反冲力,身体一直往右边绷着劲,有的人则因为右侧有根杖顶着,不自觉往左弯着身子走路。 |
![]() |
使用一根登山杖,行走时姿态大致类似于这样 |
![]() |
使用一根登山杖,行走时姿态大致类似于这样 |
![]() |
不管往哪边斜,走上几个小时,身体这么偏斜着用力几个小时,那你始终处于一个侧位骨盆位移的状态: |
![]() |
第二单杖不省力,失去使用登山杖的意义。 你如果在平地慢慢走,溜达着走,问题还不大。但你如果是上坡、下坡,道路崎岖不平,背着几十斤的大包负重前进,使用较快的速度一走就是六七个小时,身体承受很大负荷,你就知道左右各有一根杖均衡发力,对你的帮助有多大了。 使用两根登山杖,就是让你从两条腿走路变成了四条腿,仍然维持着平衡,并且大大省力: |
![]() |
这个肘部略高了,不过这是乱石路,稳妥点好 |
![]() |
使用单杖的人,拿杖的上臂和肩膀始终处于紧绷状态,而杖是悬在空中,没有结结实实落地,更没有什么反作用力来推动身体前进,因为力越大身体越歪,只能蜻蜓点水。 |
![]() |
|
![]() |
(最近无法翻墙,找的图有点少,凑合看吧,回头再改) (动图都是刷到的视频截图做的,仅为科普示例,侵删) 第三不安全。 这一点和前边讲的左右平衡密切相关,也很容易理解。 只用一根杖,在比较危险的路段,一旦这唯一的一根杖落空,或者脚下打滑,身体是来不及做出反应的。 |
![]() |
注意她还背着一根呢 双杖则可以左右稳稳支撑住,双脚怎么交替,都有三个支撑点在地上: |
![]() |
|
![]() |
|
![]() |
3,使用登山杖如何正确发力。 想让登山杖正确发力,那么首先登山杖的长度要调整好。 使用时高高举起登山杖,是很多人容易烦的另一个错误。登山杖调的太长,举的太高,一是肩膀的肌肉紧绷容易劳累,二是使不上力,爬坡什么的毫无帮助。 至于这样过水面,踩着光滑的石头,杖都不抽出来的,只能说在搞抽象: |
![]() |
登山杖调到多长才是对的? 先学习下登山杖本身有多长。 登山杖分为伸缩杖和折叠杖两种。 |
![]() |
伸缩杖一般是三节,但也有四节的(不多见)。好处是每一节都能调节长度,适应更多地形和身高,且每节都能拆下: |
![]() |
伸缩杖最常见的款是外径16mm的,三节外径分别是16-14-12mm,最大长度一般为130-135mm。也有外径18mm的加粗款,三节外径分别是18-16-14mm,最大长度可达145mm甚至更多。 不同的节只要外径一样就可以互换。像2米多的大个子,就可以买两种款,把18mm加粗款最下那节(14mm)换成16mm款的最下两节(14mm+12mm),进一步提升长度。 |
![]() |
折叠杖 又称 Z杖,好处就是折叠之后收纳长度大大减小,可以放进背包内部,坐地铁啥的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缺点是中间由一根钢丝绳(或大力马绳)拉紧,因此不能拆开,且只有第一节能调节长度(一般最大只能调10厘米左右),加上整体管径较细,强度不如伸缩杖,稳固性不好。 一般最大长度都不怎么长,不会超过125mm。 并且拆装的主要锁紧装置是一个按压弹珠,不方便(只有BD、Leki 有所改进)。 |
![]() |
大多数品牌采用的按压弹珠,非常难用 |
![]() |
改进型 有的超轻款甚至完全不能调节长度,管径非常细,当然重量也很轻,有的甚至不到100克,但最大长度有的只有105mm甚至100mm。这种一般只用于越野跑。 |
![]() |
左边的适合轻装徒步,右边的适合越野跑 |
![]() |
怎么根据自己身高调整杖身长度? 一般的登山杖使用教学,都让你将登山杖调整后,上臂自然下垂,前臂平行于地面,前臂与上臂呈90°夹角: |
![]() |
但是注意,这并不是让你走路时也前臂与上臂呈90°夹角,像端着个水盆一样走路: |
![]() |
而是要双臂自然摆动,前臂微微下垂,把杖往后戳,尽量保持你平时走路放胳膊的姿态。 双臂自然摆动的前提又是必须使用双杖。 在比较平的路段,登山杖使力的方向应该是随着双臂的摆动自然朝向后下方,而不是垂直向下。手里握着登山杖时,手臂的状态应该和你平时走路类似,而不是双臂高高举起。杖尖的落点应该在你的两侧偏后,而不是在你的身前。 |
![]() |
我本人出镜 登山杖是向后发力,像滑雪或者划船那样,让反作用力推着你往前走,而不是向下发力,拿登山杖戳路面。这是登山杖,不是拐杖,是用来撑的,不是用来拄的。 |
![]() |
向斜后方发力,让反作用力推着你往前走,而不是垂直往下戳地面 |
![]() |
登山杖可以用于滑雪,滑雪杖则未必可以用于用于徒步,因为有些不可调长度 下图是登山杖举太高,肩膀容易累: |
![]() |
下图是登山杖始终放在身前,身体重心始终没超过登山杖,这样顶多保证个平衡,对于“提高速度”和“省力”是没有帮助的: |
![]() |
正确的高度: |
![]() |
据说行走时使用登山杖可以减轻22%腿部和膝盖的压力,下山时则是30%。 这个前提就是你要是用双杖,单杖是没用滴~ |
![]() |
使用双杖行走可以让你全身更多肌肉参与到运动中来 登山杖戳地的频率和你双臂摆动的频率是一致的,和你迈腿的频率也是一致的。并且每一下都是结结实实戳在地上,让反作用力推动你的身体,双杖交替发力,双臂交替休息,也不容易疲劳: |
![]() |
我这是有点上坡的路段 |
![]() |
俯视图 而下边这种走好几步登山杖才点一次地的走法,其实是一只手始终悬着(加上只使用一根杖,本身就决定了他不可能用力撑地,肩膀一直是紧绷的),在崎岖路段也不安全,容易摔倒。 |
![]() |
前边讲了,为什么他的杖没起到推动身体的作用,就因为他是单杖 其实很多人使用双杖时也是这样,双臂悬空,肩膀紧绷,不是用登山杖撑地推动身体前进,而只不过是手里抓着两根棍子。这还不如不用,肩膀反而轻松。 |
![]() |
这样用杖,用不用都无所谓了 |
![]() |
当然,也有很多特殊情况。 比如上坡、下坡,和平地行走肯定不一样,有些极其狭窄的路段、非常滑的路段,或者需要爬大石头,或者钻树丛,也不一样。干什么都要随机应变,不能机械照搬、刻舟求剑。 |
![]() |
有的路段追求提高速度,有的路段只求省点力,有的路段首先要确保安全。 像这种上坡、乱石路、高海拔,杖放在身前慢慢挪,是无可厚非的,因为人是真的累了,走快了杖尖也容易卡住: |
![]() |
一般来说—— 上坡就把杖调短点,杖越高你越使不上劲。 |
![]() |
杖放在身前,很高,人、杖、地形成一个三角形,这样上坡是使不上力的 我的喜欢是上坡时将杖放在自己后边,撑着自己走,而不是放在前边刨着走。上坡时很多人喜欢把双臂伸直,登山杖支在身体前方(上方),紧握住高高的登山杖手柄往下使劲,其实这样是使不上劲的。想想做引体向上费劲还是做俯卧撑费劲? |
![]() |
杖的支撑点再往身后一点会省力很多 |
![]() |
这个发力,最贴切滴说,是“刨”,是最费力的 |
![]() |
杖放在身体重心的后边才容易发力: |
![]() |
|
![]() |
|
![]() |
|
![]() |
|
![]() |
下边两张动图可以看到,这哥们都是先想把杖戳在较高的地方,但真正发力时顺势改到了较低的地方,因为身体很自然地能感受到怎么发力最舒服: |
![]() |
|
![]() |
下坡当然就把杖调长,放在前边抵消身体往下冲的力量,减少膝盖压力。 |
![]() |
像这个下坡,杖这么短根本碰不到地面,还带着杖帽一点都不防滑,这不如不拿: |
![]() |
至于横着走山坡,就把一根杖调长,一根杖调短。跟坡一抵消,你身体还是平的。 |
![]() |
|
![]() |
钻树林可以把双杖提起来抵在前臂,挡住自己的脸,推开树枝。 (这里缺不少图,得等有机会再补了。) 4,登山杖上的附件都是有用的,不是摆设。 重点就是保护帽、泥托、雪托。 我看过很多人在山里全是泥泞的路上拄着个登山杖,杖尖上的保护帽都没摘;我也看过很多人在烂泥地里走,杖尖光秃秃的不使用泥托;我还看过有人走在雪地里,杖尖仍然光秃秃的,不使用雪托;在沙漠,在乱石岗,都杖尖光秃秃的不使用泥托雪托: |
![]() |
这个部分为什么叫杖尖呢,因为它真的很尖。最前边的尖一般是钨钢的,非常硬。 |
![]() |
因为杖尖能刺穿很多东西,所以要用保护帽(杖帽) 保护帽(杖帽)是在携带登山杖时防止刺伤别人或者背包用的: |
![]() |
有人喜欢把登山杖倒插在背包上,保护帽也不装,有人再不用杖时喜欢倒提着,杖尖冲斜后,这都是坏习惯,这样一不小心戳到后边的队友,你就等着赔钱吧~ 很多塔类帐篷的搭建也是使用登山杖来支撑的,有的杖尖冲下,有的杖尖冲上,一定要看明白了。如果是杖尖冲下的,去掉保护帽,让杖尖深深插到泥土里才稳固,如果是杖尖冲上的,就要用保护帽,要不就把帐篷刺穿了: |
![]() |
但是除此之外,在走路时,都是要把保护帽去掉的,我们要利用的就是又尖又硬的杖尖。 不管你是走泥地还是石头路,走的是雪地还是冰面,走的是有青苔的大石头还是有水的大石头,坚硬锐利的杖尖戳上去才能防滑,保护帽是不防滑的。 |
![]() |
这样是非常危险的 有人说走石板路、水泥路要套上保护帽,甚至BD等大牌的官方说明也是这样的。但我的经验是,还是直接用杖尖才防滑,保护帽的防滑差远了,水泥路稍微有点坡度,带着保护帽戳上去都刹不住车,再加上有些粗砂土、水、冰,更刹不住。 |
![]() |
BD 还专为折叠杖设计了可更换的橡胶杖尖 当然你使用这种特制钉帽,防滑就更好了: |
![]() |
不要斤斤计较于杖尖的那点磨损,杖尖很耐磨,真用坏了还可以更换部件,比你摔一下合算多了。 |
![]() |
注意,如果徒步中遇到温泉,千万不要把杖尖插到里边,因为更换杖尖就是用热水加热后直接拔下: |
![]() |
在中途休息时,登山杖最好插入土里,立着放。 |
![]() |
为什么不倒?因为杖尖插入泥土了 这样能避免被别人不小心踩到: |
![]() |
尤其是雪地: |
![]() |
至于泥托,雪托,更不是摆设 它能避免你的杖尖插入路面太深。 插入路面太深,一是拔出来要用力,二是容易让你失去平衡,三是容易折断杖尖,四是让你调整好的手杖长度失去意义。 |
![]() |
如果你买的杖没配,你可以单独买,大大小小各种造型的都有 |
![]() |
质量不好的雪托在低温下容易断裂,多买几个备用吧 走松软的山路,如果没有泥托,尖锐的杖尖能插进去十几厘米,走雪地,更是能直接插到底。使用泥托、雪托,就是为了避免杖尖深陷入地面。 |
![]() |
没有泥托的话,这种有落叶的路面走完,串起来的树叶能有半米 |
![]() |
|
![]() |
判断下,哪个是没装雪托的杖? |
![]() |
配合踏雪板使用 |
![]() |
配合踏雪板使用 |
![]() |
烂泥路 另外就是这种乱石路,你的杖尖如果插入石头缝太深,没有及时拔出卡在里边,人一步迈到前边去了,那么结局很可能就是喀嚓一声,杖断了。有泥托,杖尖就不会插入太深(但也得小心)。 |
![]() |
5,买什么样的登山杖(尤其是便宜的) 一般人愿意咬咬牙买件好的冲锋衣,但是不愿意咬咬牙买几条好的速干内裤、好的速干袜子;一般人愿意咬咬牙买个好的背包,买双好的鞋,但是不愿意咬咬牙买一对好的登山杖、好的护膝。像我这样买上五六对登山杖的更是少数。 那么退而求其次,同样是一两百块钱,咱买个能用够用的,别买的还是垃圾货才行。 都是几十块的登山杖,怎么判断行不行? 有一个简单粗暴的办法,就是不要买内锁的型号。 这种就是内锁的: |
![]() |
这种就是外锁的: |
![]() |
也是几十块的杖 内锁外锁的优缺点,其实用过三脚架的都知道。外锁掰一下打开了,掰一下又锁上了,内锁要拧好几圈才能打开,再拧好几圈锁紧,有时候拧了几圈拉不开再往反方向拧还是拉不开再往反方向拧~ |
![]() |
当然内锁的也有好的,上千的款,内锁的锁的更紧。但是百十块的登山杖,内锁的绝对不要买,锁不住,容易进沙子搞坏,坏了不好修。 这种内锁登山杖往往还内置弹簧,一不小心拉脱了,你都不知道怎么装回去: |
![]() |
外锁登山杖,可以自己调整松紧,坏了可以单独买个部件换上,自己就能修。 |
![]() |
为什么要调节松紧呢,因为热胀冷缩。 外锁登山杖还可以随意拉出,跟延长杆配合,随意组合,来支帐篷: |
![]() |
杖身材质: 这个价位也不要买碳素的,这个价位的所谓碳素,其实都是玻璃钢,很容易断。其实真碳素的遇到极端情况也容易断,虽然我的Leki 是一节碳素一节含钛铝合金的。 |
![]() |
而7系铝合金的杖,哪怕遇到横向大力冲击往往也只是弯,而不断,是最佳选择。当然这个价位一般都是6系铝合金,6系铝合金理论上比7系铝更不容易断,但铝合金门类很多,热处理也很重要,总之我见到的断的户外装备一般都是6系铝合金的。 手柄: 不要买这种T柄的,这真的就是老人拐杖,徒步就没法用: |
![]() |
这种杖配这个文案,相当“国产大牌”了 |
![]() |
LEKI Wanderfreund 跟HIGH FIVES 基金会合作的手杖,后者是一个弱势群体救助组织 也不要买这种圆头的,支帐篷时很滑,固定不住(不管是哪头冲上): |
![]() |
前边已经讲过,这种一体柄是最好的,最上头是一个斜向凸起,手柄下方还有一节延长泡沫,便于临时切换抓握位置,泡沫海绵材质也最舒服: |
![]() |
这种软木柄我个人感觉偏硬,不带手套握一天可能不舒服: |
![]() |
这种橡胶柄,光滑的没问题(我的BD就是橡胶柄),有太多防滑槽的,可能手掌太过娇嫩的就会感觉不舒服甚至会起水泡: |
![]() |
这种直柄的也不要买,下山时很难受: |
![]() |
当然很多轻量化的折叠杖都采用这种直柄,这是用牺牲舒适性来换取轻量化,一般是越野跑用的: |
![]() |
还有些创新型多功能登山杖配件: 比如加个配件能装相机的,虽然我不知道它怎么让登山杖本身竖在那不动,但当个自拍杆还是可以尝试下的(我当年也做过类似DIY,只不过相机是装在杖尖那头): |
![]() |
还有些能把登山杖组装成三脚架的,但毕竟要多带一根杖,也没有真的三脚架稳固,究竟带不带就看你个人权衡了: |
![]() |
|
![]() |
|
![]() |
|
![]() |
BD 的 Whippet、Alpine Whippet 配件,可以安装到自家的 Alpine 登山杖上,使登山杖变成大冰镐,BD不愧是登山装备第一品牌: |
![]() |
|
![]() |
BD 和 国内的Kont 还有配件让登山杖变成帐篷的加固件,抵御更强的暴风: |
![]() |
BD Distance 帐篷适配器 |
![]() |
滑雪杖和登山杖可以互相替换使用么? 登山杖一般可以代替滑雪杖,只要装上雪托就可以。 滑雪杖不一定,看具体型号。因为有的滑雪杖的长度可调节范围太小(像下图最左边的滑雪杖只有两节),当然你如果走平路没有上下坡那又问题不大。 |
![]() |
滑雪杖一般比登山杖稍微长一点,因为雪鞋加雪板让人增高了不少,不过也不一定都更长 另外滑雪杖和登山杖都有各自的专门设计,专物专用更舒服: |
![]() |
当然,去户外没有一辆物资车跟着你,不管装备还是衣服,总是要做取舍的: |
![]() |
一手滑雪杖一手冰爪,穿着滑雪鞋,背着雪板,在爬山总之—— 本回答延续了本人一贯的长篇大论画风,愿意学知识的自然喜欢看,不愿意学知识的看到这也已经晚了。 无论如何,算是在知乎比较系统地讲解了登山杖的知识。不过使用方面,还是用视频讲得更明白,争取今年能拍完素材做一个科普视频吧。 登山杖不是拐杖,它是重要的户外装备—— 它能帮助你保持平衡,减少下肢受力,加快行走速度; 它还能探路,试路面软硬,试水的深浅; 它能拨开树枝高草,对于防蛇、防兽夹都非常有用; 遇到小型野兽能作为防身武器; 搭建塔类帐篷它就是支撑杆。 它肯定是有用的,重点在于—— 你会不会用呢? |
![]() |
|
![]() |
最后来个BD的使用保养小贴士集合 送礼物 |
那个不叫拐杖,叫作登山杖。 如果你只是偶尔登山,体能又很好,走的又都是平缓的景区路线,是不需要登山杖的。 登山杖最主要的功能有两个: 在上坡时,正确使用登山杖可以节省15%到30%的体力。长距离徒步中,这对保持体能是非常重要的。 在下坡时,登山杖可以减缓对膝盖的冲突力,有效保护膝盖。在陡坡时还有帮助保持平衡的作用。 其他如探路等,都是辅助功能。 所以对长期徒步爱好者来说,登山杖是必不可少的工具。这个和身体功能没有关系,而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 对拿登山杖的人报嘲笑态度的,往往都是无知的小白。让这些小白去爬一座真正的野山,他们很快就会气喘吁吁,到处找木棍了。 |
上周末,我去山里徒步,是真的野山,乱石头堆砌被人趟出的路。 |
![]() |
我对自己的运动能力很自信,穿了双厚底跑步鞋就翻墙进山了,结果这个山教会了我做人,也就老老实实地上翻一根粗树枝,走一步杖落一步。我一边走,一边在心里暗想岁月不饶人。顺便用身体感受,认真研究一下,登山杖究竟是“外挂”,还是“依赖”? 你以为在“偷懒”,其实是在“升级” 我们的关节、肌肉、韧带,最擅长的是平地行走,而非连续的陡坡冲刺和长时间的高低落差挑战。所以被猴子猩猩们赶出了深山老林。 尤其是下坡时,膝盖承受的冲击力比平地时高出4-8倍,每迈一步,软骨都要帮你“刹车”,防止髌骨和股骨互相挤压。 |
![]() |
看照片能猜到是哪座山吗? 久而久之,膝盖就会开始“抗议”—— 如果你还硬撑,等着你的可能就是髌股疼痛综合征、半月板劳损,甚至关节退变。 这时候,登山杖的作用就出来了。 它帮你分担体重,减少膝盖的冲击,科学地优化自己的“人体悬架系统”。登山杖的前身可以追溯到牧羊人用来行走崎岖山路的木杖,后来被登山运动员广泛应用,最终演变成了如今轻量化、可伸缩的高科技装备。 |
![]() |
再说脚踝。 登山时,脚踝要不断调整角度,适应各种不平整的地形。如果你的本体感觉(proprioception)不好,脚踝就像装了个“感应迟钝的陀螺仪”,容易踩空、崴脚。 登山杖的存在,就像多了两个“前置探测器”,在你身体反应过来之前,帮你提前稳住重心。 这不仅降低了扭伤风险,还能帮你的大脑更快适应复杂地形,提高下肢的稳定性。 不靠登山杖,脚踝和膝盖要学会自我“校准” 当然,也不是说登山杖是“万能外挂”,用久了还是得让自己的身体“学会独立”。如果你总是依赖外物,身体的感觉系统会变懒,反而更容易跌倒。 所以,日常训练很重要,尤其是本体感觉训练。 (1)单腿站立训练 单腿站30秒,闭眼站立挑战平衡感,能激活足部小肌群,增强踝关节的稳定性。想加大难度?试试踩在瑜伽砖、泡沫垫或草地上,模拟不平地形。 |
![]() |
(2)脚趾抓地练习 光脚站着,用脚趾夹住毛巾,反复抓起放下。这个动作能强化足底肌肉,让你的脚在复杂地形上更稳。别小看脚趾的力量,很多徒步崴脚的人,其实是脚趾“罢工”了! |
![]() |
挑战自我 vs. 科学防护:如何找到平衡? 如果你的目标是训练身体,增强下肢力量和平衡能力,短途徒步时可以尝试不用登山杖,让身体多适应各种地形。 如果是长时间徒步、负重行走,或者有膝盖损伤史,登山杖就不是负担,而是保护装备。 如果你是新手,可以先尝试使用登山杖,感受它带来的稳定性和省力效果; 如果你经验丰富,可以有意识地减少对登山杖的依赖,加强脚踝和膝盖的本体感觉训练。 登山的意义,不是蛮干,而是学会和身体相处,知道什么时候挑战自己,什么时候保护自己。 毕竟,征服一座山的方式有很多,但能让你一直走下去的,只有你的双腿。 送礼物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 |
景区台阶路当然没必要登山杖,但凡你背个包去野路上个几百米海拔试试 题主这个脑回路相当于:人人开车都要系个安全带,疑惑这么多人都不信任自己的驾驶技术吗? 送礼物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 |
你说对了,就是不信任。 去年重穿乌孙古道翻越天山,全程120公里,六天五夜,总爬升4800米,懂得都懂。末了第三天行程,有位熟悉的老驴明明有登山杖,偏偏不带,打包丢给了马帮。我苦口婆心劝他带上,他就是油盐不进。 户外徒步这几年,我早就养成了“尊重、放下”的好习惯,横竖又不是领队,当然关我屁事了。由于知根知底,末了丢下一句“你拿着登山杖我也不会觉得你弱,你不拿登山杖我也不会觉得你强”,便走他娘的。 果不其然,刚渡过阔克苏河,在走独木桥过第一条小溪时,所有手持双杖的新手都顺利通过,就这位没有支撑,脚下一滑踩进了溪里,顿时登山鞋灌了个水饱,狼狈不堪。 当天总行程25公里,他只能拖着两只沉重的湿鞋走完了。 |
![]() |
遇到这种河咋办:换溯溪鞋 屋漏偏逢连夜雨,傍晚接近天堂湖,在攀爬最后一个陡坡时,风云突变,猛的开始下暴雨,间或噼噼啪啪砸着冰雹。由于队伍已经拉开了一公里有余,大家只能避雨自保。这位老兄正好周围没有避雨的地方,只能仗着冲锋衣硬扛,偏又作大死,放着专业品牌不穿,弄了件某某侬的便宜货,在狂风暴雨的侵袭下很快出现了渗水。当然,以他的做派,保温杯也是肯定不带的。既两脚冰冷,又浑身打颤,于是乎,他很快就出现了失温前兆。 幸亏暴雨不终朝,下了二十分钟就停了,按他的说法,但凡再下十五分钟,现在他应该一岁了。 |
![]() |
图中有人,找找看? 众所周知,使用登山杖可以节省10%~30%的体力,在危机面前,10%~30%的体力差极可能决定了生死。至于防滑、防摔、保护膝盖更不必说。 在大自然面前,人类个体如何准备都是不充足的准备,任何的自信都是盲目自信。 |
![]() |
无知,所以无畏。 送礼物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 |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旅游天地 最新文章 |
你住过最贵的酒店是哪家? |
有没有人了解缅北,希望告知? |
真有那么多外国人来中国旅游,在外网说咱们 |
你觉得哪个国家是世界上最奇怪的国家? |
南京的玄武湖为什么没有杭州的西湖名气大游 |
怎样看待,荣昌机关食堂对外开放,吸引大量 |
和妈妈出去旅行住的大床房洗手间玻璃是透明 |
为什么香港和广州市容都是一样的破旧,但是 |
如何在某个时间,突然做到台湾全岛同时断电 |
有没有一个瞬间让你特别感动?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