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知识库 -> 旅游天地 -> 不是说大家都在消费降级吗?为什么出门旅游的人还是那么多? -> 正文阅读 |
|
[旅游天地]不是说大家都在消费降级吗?为什么出门旅游的人还是那么多?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五一的火车票已经早早的就没有了?天天喊着消费降级,但是一到节假日,景点酒店人爆满?难道只有我降级了吗? |
虚假的消费降级:旅游,烘焙,瑜伽,健身 真实的消费降级:不结婚,不要娃,不创业,房车等大型消费完全不参与 |
还记得今年元旦,10万人滞留香港的新闻吗? 那天有烟花,大概放12分钟。当天有22.7万人次旅客入境香港去跨年,其中近20万人次为内地旅客。最终,当晚近48万人聚集维港海滨周围。 然而,烟花放完后,有一半人,也就是超10万人选择连夜回深。当时真正通宵服务的口岸只有皇岗口岸。这么多人一下子涌入,公共交通立马瘫痪。 事后文化体育及旅游局补充指出,游客出行模式有新趋势,追求深度旅游,参加大型盛事。往后官方会考虑更新旅游蓝图,尽力留下游客。 看到最后一句话吗?——尽力留下游客 这些人是出去旅游了,还跨境游了,但也只是看个烟花,并没有消费当地酒店的想法。交通瘫痪的情况下,宁愿睡麦当劳、地铁站、暴走去落马洲……也要连夜回深 |
没发现最近火了很多小众旅游景点吗? 淄博 天水这种,这玩意去一趟才几个钱? 丽江大理拉萨三亚这种贵的你看人多了还是少了? 送礼物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 |
你不会失忆了吧,疫情之前年轻人追求什么?数码产品,恨不得一年换三次手机,各家厂商每年出好几种手机新品。动不动七八千没了,甚至上万的联名款手机都销量很好,那几年短视频最火的赛道就是数码测评。 现在呢?年轻人好几年都不会换新手机,各大厂商一年出一款旗舰机就不错了。数码测评播放量断崖下跌。反之,各种穷游短视频爆火,与其每年花七八千换手机,花个一两千旅游不好吗?最贵的演唱会门票也才一千多,淡季花个几百块钱能住很不错的酒店,快乐一时是一时,这和过去喝酒麻醉自己没区别,我看场演唱会短时逃离现实快乐一下,我花个几千块钱旅游逃避一下现实也很高兴。 |
根据各种大萧条历史可以得出 经济越是不好,娱乐产业就越发达 但是不代表娱乐产业的GDP更高哦 你猜猜为什么? |
大哥,你先搞清楚一件事 出门溜一圈,和出门旅游 不是一回事 中国十四亿人,放假了不可能都待在家里 成都人总要东郊记忆,三岔湖转转 你非管这个叫旅游,我也是没办法 送礼物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 |
我就出门爬了个不要钱的山,逛了逛不要钱的公园,海边溜达了下,草地上搭帐篷晒了晒太阳,这也给统计到了旅游里吗? 关键的问题是,消费不会超过五十块。降没降级你说呢? 商场里周末节假日都没啥人了。 |
我以前出去旅游:我必须得尝尝这个石斑鱼什么味道,它凭什么卖这么贵! 我去年出去旅游:我必须得尝尝当地的大学生都在偷吃什么好吃的,臭豆腐果然得吃校门口的黑色经典! 今年五一:拯救提瓦特大陆,我辈义不容辞。 送礼物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 |
我去年从山西到广东,因为没有直达的火车,要从西安中转,顺便就在西安呆了两天。 住了一夜太空舱旅馆,40多块钱,第二天逗留了半天,加了20。 看了免费的大唐不夜城,看了免费的大雁塔。 逛了洒金桥,回民街,吃了胡辣汤,10块还是8块来着,天气很热又很辣,也不好吃,吃了几口吃不下了。吃了一碗面12,吃了个肉夹馍13,吃了几个包子10块。剩下的主要就是喝饮料,花了有个四五十吧,天气太热了。 然后买了点火车上的水和食物,花了三十多。 总的下来在西安两天消费撑死两百左右。这也算旅游吧。 |
来,看看这个旅行者,五一五天爬了五岳,花了3000多块钱,就很能说明问题了。 |
![]() |
我再给你看看我这边的房价: |
![]() |
我就按一套房子150-200万算,你的首付得50万左右吧? 你如果不买房(消费降级),会获得什么呢? 把这50万存银行,每年利息1-1.5万。 这50万买银行股,每年股息3-3.5万。 也就是说,不买房的话,你每年有1-3万的消费降级基金可以花。 可以让你玩3-10次黄金周旅行。 而你每年只有两个黄金周,五一和十一。 这意味着,只要你消费降级不买房,你每年五一十一都能出去玩,而且每年还有盈余。 大家是消费降级,不是从此不消费,老死不相往来好么? 消费降级,不是在你平时的吃上省,今天的普通中国人吃方面已经抠不出什么钱了,我看过很多在家做饭的家庭,每个月人均吃饭也就1000块钱,你就是这个月辟谷,也就能多出1000块钱而已。 但是你不买房不买车不结婚不生娃,每年能省出十几万你信不信?。 消费降级,只是把大头拿掉不消费,其他的消费你会发现,根本不叫事儿。 送礼物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 |
现在野外露营火不火?为啥火?因为便宜。 桌椅帐篷天幕茶具烧烤炉加起来也就千百块的东西,就能让一家人快乐,所有吃喝都是提前买好的,露营点也不花钱。高高兴兴就能玩一天,多好啊。 其实要知道:旅游、吃饭花的钱,根本不算什么,真正花钱的地方是买房买车、养娃上补习班、进医院住院。只要在这几方面省钱了,就会发现出去转转真花不了几个钱 |
不买房不买车的话,这工资可太耐花了。 比如到了西安一天一顿优质肉夹馍(加丸子汤35),一顿泡馍(25),一顿坊上烤肉(20串烤肉一碗炸酱面38),不超过100,天天这么吃一个月也才花3000 大概就:天天这么吃,一个月,3000。你要是有4000工资,每月原神还能氪个648 |
![]() |
|
![]() |
|
![]() |
|
![]() |
|
趁这几年多去玩玩,享受下中国房地产十几年的红利。 5月28日,经济观察网发了一篇文章,里面指出一个触目惊心的数字,中国每年公路养护缺钱3000亿,资金缺口达到50%,四成公路陷入维护资金短缺的困境。 |
![]() |
3月,国务院要求12个重点省份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限制、缓建、停建部分项目。 |
![]() |
6月,另一则关于地铁的报道,指出我国地铁负债率82%,2023年28个城市的地铁是亏损的。 |
![]() |
总体来看,随着房地产经济的逐步降温,各地之前“疯狂基建”的状态已经开始退热了。而且留下的这些道路、交通、绿化等基建如何维护,长期费用从哪来都在面临挑战。 过去十几年,我们曾经骄傲的自比“基建狂魔”。很多大家印象里边缘穷迫的城市,都建设的让人刮目相看。 不少小城都有自己的江边公园、高速路网、大型商场、人文景观、旅游小镇。一片其乐融融的样子。 |
![]() |
但未来,这些大规模涌现的基础设施如果失去维护,很可能会像“烂尾楼”一样,迅速破败、失去功能。 所以,如果你希望在国内旅游,或许这几年是最好的时间点。 尤其很多地方兴建的“文旅特色小镇”,从外形上看如梦似幻。但进入之后细看游客寥寥,一些规划图上的“酒店、体育、康养”等设施甚至都没修完。 十分让人担心到底能撑多久。很怕晚去几年,随着房地产梦碎就变成荒废的“遗迹”了。 |
![]() |
|
![]() |
|
![]() |
这两年,恰好在一个“新旧未接”的关键点上。 基于前些年地方土地财政,各地兴建的基础设施还没完全破败,没有进入高维护费用的时期。而消费降级,各地的民宿、餐饮经营者正在自救,开始降低价格,所以出行是最划算的。 如果你工作不是很忙,有足够的年假,不妨趁着这几年多看看祖国的好山好水吧。 现在,越来越理解很多人问,为什么纽约、日本的城市看着都那么破旧。 因为,那些建筑都是上世纪房地产热时候他们兴建的,自那之后,几十年再也没有如此大规模的城市化翻新项目了。 |
![]() |
|
![]() |
关注也说,阅读更多有趣的思想。 像高中一样起早贪黑的努力三年,收入达到一百万年薪,你愿意吃这个苦吗?607 赞同 · 55 评论回答 |
![]() |
领导让你买奶茶,你花了547元,他给你转了500元,并微信你说:“钱已转,你收一下”,你该怎么回复?1.7 万赞同 · 647 评论回答 如何看待云南大理一自称日籍女子头戴“日本必胜”头巾与人发生激烈冲突?3335 赞同 · 517 评论回答 |
![]() |
送礼物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 |
因为不买房后你会发现 买房的首付拿来住五星级酒店,都可以住很多很多晚啊! 拿着几百万你在售楼部可能像个孙子一样搬个小板凳等着摇号抢房。 但是拿着几百万去五星级酒店你就是到处对你笑脸相迎的贵宾。 |
原本有钱去国外的人,挤国内 原本住五星的的,现在住连锁… 原来去度假村住别墅的,现在去爬个泰山华山 这叫消费降级…如果五一五天假,全国旅游景点没人了,这不是消费降级,这估计是末世下的恐怖场景,丧尸入侵了好吗……… |
当你不买房子不买车子之后,你会发现你赚的那点钱,根本花不完。 |
房地产这个万亿级市场的陨落,带动几个千亿级市场爆发。 一鲸落,万物生。 但算总账,是亏的,消费确实降级了。 |
身在其中,体会深刻,前几年,哪怕是2021年,西藏林芝索松村里人声鼎沸、熙熙攘攘,今年去,甚至是桃花节,很多饭店都是空荡荡的,也有索松村消费太高、住宿天价的因素,但今年的消费降级肉眼可见,西藏这样的车费贵、酒店贵、消费贵的地方,旺季不旺已经成为2023年之后普遍现象。 而你说的那些火车票、景点酒店,都是像淄博、天水这样消费低、穷游的好去处,旅游人群创造的GDP极低,因为淄博烧烤、天水麻辣烫都属于很便宜的餐饮。如果一个城市就靠这些,真就是看热闹为主,赚不赚钱另说了。 比如青岛的小麦岛,免费,所以有很多人去那里山坡上坐着。不用点咖啡,就能吹着海风欣赏海景。但青岛整体餐饮和住宿要比淄博贵很多。 |
![]() |
|
![]() |
|
![]() |
|
![]() |
|
![]() |
大家五一别来青岛,酒店贵,还到处排队 |
假如经济大萧条时期,你生活在纽约,每天都在为生活奔波发愁,但勉强也还能维持生计。 站在破旧的老街区,抬头能看到自由女神像,但你却感受不到有多少自由。 偶尔的自由,对你来说很奢侈——就是站在街区拐角处的电影院门口,你犹豫了好半天,还是决定走进去看一场电影。 毕竟电影票实在很便宜。 走进影院你才发现,看电影的人居然不算少,而且大部分都是大老爷们,他们的装扮与表情,跟你差不多。 · 假如你看的电影是《绿皮书》—— 那么,与黑人钢琴家有关的片段,很难引起你的共鸣;毕竟他的“不差钱”,与你生活的反差太大了;而他会弹钢琴的这项本事,你也用不上。 让你感觉最快乐的片段,应该是托尼在酒馆跟人打赌,比谁能吃更多的汉堡,赢了一笔钱。 因为看这一段,你很容易把自己代入角色—— 嗯,这要是我就好了,我不但能饱餐一顿,还能给老婆挣一点钱。 没有比这个更让我向往的了。 |
![]() |
网图,电影剧照 假如你看的电影是《贫民窟的百万富翁》—— 那么,几乎全程对你来说,都有巨大的代入感。 你不但会想到“这要是我就好了”,还会往下发挥—— 要是我有了这笔钱,我一定要换个好一点的房子,给自己的老婆买个烤箱,还得送她一大捧红玫瑰。 还有,给自己的孩子换个好学校,再给他买几身好看的衣服。 还有他惦记了好久的玩具,也要全买下来…… |
![]() |
网图:电影剧照 这就是大萧条时期,为什么电影业反而会逆市上扬的原因。 生活很艰难,但人们不但要努力生活,还要在力所能及的时候,摸一摸自己的梦想。 或者更简单,不是去摸一摸自己的梦想,而是找个机会,哪怕只有90分钟、120分钟的时间,让我能忘记现状,去做一个不切实际但代入感很强的假想。 毕竟做假想的时候,我咧开嘴乐了。 就够了。 哪怕电影散场,走出影院,我又要面对当下的现实生活。 |
![]() |
网图: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的老照片 现在确实消费降级了。 但还不至于一竿子对标到“经济大萧条”。 虽然如此,底层的逻辑,还是可以简单对标一下的—— 出门旅游还是可以的——它相当于一张电影票。 旅游时候的感觉很欢乐——相当于“摸一摸自己的梦想”。 但旅游时会压缩不少开支——相当于在电影院,你只买了便宜的电影票,但不会再给自己多点一罐可乐,或是多买一桶爆米花。 送礼物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 |
经济学有一个词叫“口红效应”。具体说就是经济不太好的时候,市场上咬咬牙就能买得起的东西会逐渐受欢迎,包括香水、口红、小有情调的餐厅、特种兵旅行、微度假、gapday、windowshopping 而导致节假日全国各大火车站爆棚的主要人群还是这些特种兵大学生或者初入职场的新人。他们可能跨越大半个中国也就花个小几百块,在一座城市停留的时间按分钟计。 另外,经济下行的时候有钱人依然有钱,依然能维持他们的高消费水平。 |
五一假期,平均每个人的消费仅为2019年的3/4。 数据来源:第一财经。 |
消费降级和消费升级是同时发生的,只不过人群不一样。 比如济南今年最近流行起30元左右的自助火锅,我和济南这边同事们也经常去,毕竟比麻辣烫要合适。 对之前常去海底捞午餐的俺们来说,这算是消费降级。 但在30元火锅自助店里,也有很多周边体力劳动者来解馋(至少羊油鸭肉不限量),对于平时靠超意兴解馋的他们来说,每周吃1-2次30元火锅自助算是消费升级了。 从人数上来说,30元火锅自助店里,体力劳动者去的更多,但他们在网上的音量很少。 旅游市场也是一样的,面向肯烧包花钱中产文艺青年的项目大减,面向务实低消费群体的项目则大增。后者在总量上高于前者,但网上嗓门则远远不如。 |
谢邀,知道什么是特种兵式的旅游吗? 今年春节,亲眼目睹,十余个大学生,有男有女,昆明到丽江慢车的硬座,票价不到40,晚上10点发车,第二天早上7点到,在座位上打打盹,到了丽江拼车去四方街逛一天。 到了晚上,回到火车站,坐丽江到西双版纳的慢车,继续硬座,票价不到50,晚上8点的车,第二天7点到,听他们聊天,只准备去西双版纳的告庄玩一天,然后当晚继续硬座去昆明,只去不要门票的公园和景点,只在昆明留宿一晚,而且标间房价不超过100,然后火车硬座回家。给你算一下,这些特种兵的旅游成本,从到达云南到离开,住宿费人均不超过100块,火车票钱人均不超过150,景点没成本,去哪都是公交骑车,没条件才拼车,交通成本人均不超过60,最贵的应该是餐饮吧,但是我看他们带了好多饼干和泡面,就算人均200吧,他们大概在云南4天5夜吧,人均花费600左右…… 所以你知道旅游的人为啥多了吧,因为不报团了,不会被坑,学会省钱了,花费自然少了。把成本控制下来,谁都可以去旅游的,旅游现在真的没那么贵,资讯发达的今天,什么都可以提前做好攻略。 肯定有人会杠,哪有那么便宜的票,在春节和国庆小长假期间,铁路部门会对热点旅游地区加开旅游专列,全是绿皮火车,旅游列车多是晚上开行,不过记得提前订票,因为买这个列车的人是真多,动车票还有很多剩余的前提下,旅游列车的票很快被秒空,所以车上几乎全是年轻人。羡慕这些特种兵,旺盛的精力,合理的规划,我们当年,咋就啥都不懂呢。 |
公务员跟公职人员的护照都被单位押着 就问敢发下来不 现在是逼着大家都在国内游 能不挤吗 |
我又来补充了:现在各个行业都在逼消费者花钱,我建议即便是穷游也别去,尽量省钱。除非一分钱不花的项目。 以后基础生活物资要涨价,你会怀念今天五十,一百的小钱的。 我倒不是说未来会挨饿,虽然也有可能,但是几率不大。我是说,你住在现代化高层楼房里,交不起水电煤气费的时候,会很难受。 |
旅游和谈恋爱、结婚、生娃、买车、买房比起来,真是太小意思了。 |
我家耕地的牛和拉磨的驴,一年到头也没有闲的时候 反正不管今年挣多挣少大活小活总是安排的满满当当的,哪怕是冬天农闲的时候, 让他们闲下来片刻都感觉比我亏钱还难受 要不是还要维持他们的生命体征,我都不想让他们睡觉, 最好24小时时时刻刻都能干活, 你说一天为什么不能是48个小时呢? 正是因为他们一年到头忙着源源不断的为我创造价值,劳动成果还被我拿走了99.99%,所以才能供养着让我这种闲人到处撒欢,在他们忙着干活的时候让我有钱出去逛 那么问题来了 是他们天生喜欢干活吗? 是他们不喜欢到处自由自在的到处跑吗? 是因为他们不想说话吗? 错! 是因为牛马从来不能发声,发声了也没人在乎 |
大哥,世界上只有咱俩消费降级了,和别人有什么关系? 送礼物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 |
因为消费降级的其实只有2018-2023这五年中买房的刚需人群。 而在这之前,所有人几乎都多多少少吃到了红利。 |
许多数据,整体看很高大上,很漂亮,但是真要掰开了想一想,可能就挺纠结,困惑得了。 举2个例子。 第一个。 宏观上,公布的数据说:今年五一假期,国内出游2.95亿人次,比去年增长了7.6%,比2019年,则是增长了28.2%。 客观地说,这个数据挺漂亮了。 我们家也贡献了一点,算是这2.95亿人次中的一份子。我们开高速回了老家,去了当地几个小旅游景点玩了一趟。整个五一,路费、住宿费、餐饮费,大约花了3000块钱。 从我身边看,绝大多数朋友五一都出门了。远的到北京、甘肃、海南、日本、香港,近的是在城市郊区找个野地搭帐篷了。 所以,比2019年增长28.2%,是非常不错的。 最起码说明一点,经过2020—2022这三年的压抑,现在需求恢复过来了。 看到一个有趣的解释。说现在旅游如此火爆,那是因为情况变了。 新生的90后、00后想通了,不买房了,不结婚了,不生娃了。 以前活在车贷、房贷、下一代“三贷”之中,要养娃,要还贷,压力巨大,战战兢兢,一刻也不敢花钱。 现在好了,跳出三贷之外,除掉一点房租,可以吃海底捞,吃日料,换手机,自驾游,买化妆品,听演唱会,到泰国新马泰旅游。虽然每个月花得精光,但幸福指数却大幅提高了。 主打的就是一个今朝有酒今朝醉。 第二个。 看另一个数据,我又有点疑惑。 也是权威公布的数据:今年五一,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1668.9亿元,比去年增长了12.7,比2019年增长了13.5。客单价是566元,比去年增长4.7,但是只有2019年同期的88.5%。 这个数据有点绕得,我不太懂数据分析之类的,也不知道理解的对不对?这里说说我的理解,供大家参考。 从这个数据中,我得出的判断是:今年五一,旅游的人更多了,总体花钱也比往年多了,但是每个人平均算下来,虽然比去年有点增长,但是还没有恢复到2019年的9成。 更形象一点说:2019年,每个人旅游花100块,今年则是花了88块。 这是为啥?挺耐人琢磨的。 其中,可能有两个原因 第一、旅游的人多了,中低收入群体也加入旅游大军了,他们花钱少,所以带动平均数据下来了。 这很好理解。 原来100个有钱人人旅游,每个人花10块钱,那就是1000块,人均10块。 现在是200个人旅游,其中100个有钱人还是花10块,另外100个穷人人花5块,总收入是1500块,人均只有7.5块了。 第二原因、大家都穷了,都不敢花钱了,消费降级了。 这是非常有可能的。最近一两年,舆论热议下面的问题: “中国经济到底存不存在通缩?” “为什么宏观数据都在增长,但是老百姓的体温却感觉不到?” “为什么感觉赚钱难了?” “为什么银行存钱的人多了,大家不敢花钱了?” 想起来一件事,今年一季度的数据,说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2%。看得我五味杂陈。 从我的个体感受来说,最近一两年,身边一二十个人的样本看,包括我自己,收入没有增长。 如果要算上通货膨胀、物价的情况,那其实还是在下降。 那为什么人均还在增长?可能是个别人、个别群体的收入涨了不少,然后一平均下来,整体就增长了。 就像我和马云、雷军站在一起,我收入减少了100块,马云雷军多赚了1万块,那平均下来,我三个人还是都涨了3千多嘛。 身在底层,只要收入有点风吹草动,那会立即在消费端显现出来的。没钱了 ,怎么花? 还是拿我自己来说。 往年收入情况不错,出门打车、住酒店还是舍得花钱的。但今年五一,我本来想去市区玩一下,住一晚。 结果一查酒店,平时卖400块,现在翻了一倍到800块,我就忍住了掏钱的冲动。其他买手机、衣服之类也是一样。 放在以前,一个五一,我们一家可能要花到4000左右,今年只有3000出头了。收入不乐观,自然消费习惯也要变。 2022年彻底放开的时候,许多人(包括我),都认为会迎来报复性的消费。 压抑了3年的需求会集中爆发,因为在一种强烈的补偿心理之下,经济消费会很快恢复,甚至超额增长。 但事实上,这种情况并没有出现。或者更准确一点说,并没有在所有领域里出现。 最近两年,就业市场、消费上的情况,多少有点低迷。也由此可见,那三年给社会、经济带来了多大的冲击。 人类社会太复杂了,并不是靠理性、计划就可以畅通无阻的。 许多事情,错过就是错过了,弥补不了。彻底放开已经一年半了,其实我们还是在恢复的轨道上,还没有算是彻底复苏。 最后想说一点,看文旅方面的宏观数据,总体都非常好看。不过,准确性可能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据我所知,现在有些地方统计文旅的数据,方法还比较粗糙,甚至在政绩、考核冲动下,存在夸大、虚报的情况。一般都要挤一挤,去掉点水分,结合其他行业的数据综合判断。 对未来的发展,我是坚定长期看好的。 但这是长期看好,对当下而言,我们可能还需要更多的耐心,更强有力的措施,更积极的信号。 |
![]() |
|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旅游天地 最新文章 |
你住过最贵的酒店是哪家? |
有没有人了解缅北,希望告知? |
真有那么多外国人来中国旅游,在外网说咱们 |
你觉得哪个国家是世界上最奇怪的国家? |
南京的玄武湖为什么没有杭州的西湖名气大游 |
怎样看待,荣昌机关食堂对外开放,吸引大量 |
和妈妈出去旅行住的大床房洗手间玻璃是透明 |
为什么香港和广州市容都是一样的破旧,但是 |
如何在某个时间,突然做到台湾全岛同时断电 |
有没有一个瞬间让你特别感动?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