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煮酒论史 -> 大漠风暴之南宋烟云——长篇连载蒙、宋、金、夏跨越七十三载的风云岁月 -> 正文阅读 |
[煮酒论史]大漠风暴之南宋烟云——长篇连载蒙、宋、金、夏跨越七十三载的风云岁月[第17页] |
作者:凌子峰 |
首页 上一页[16] 本页[17] 下一页[18] 尾页[39]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每次连写一个月后,就进入一个非常疲劳的状态。。。。。。 |
第三十七章 余玠的忧伤 金秋十月,川蜀的山谷之中,余玠正光着膀子带领着一群农人在洒满夕阳的田地间收获着庄稼。 田间的余玠,一边感叹着“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生活不易,一边欢喜着今年的收成比往年还要好。偶有山风袭来,为这个秋老虎还未离开的山谷带来一丝清凉。而这个川蜀大地的一角,又用五谷丰登的方式向山风诉说着余玠入蜀以来的功绩…… 少许,干活干累的余玠停下了手中的活计,用脏兮兮的大手擦了一把额头上的汗水,于疲劳之中抬头向山谷间望去。只见整个山谷一片金黄,多有农人穿梭其中,在忙碌中幸福并快乐着。 面对着川蜀军政结出的累累硕果,余玠此刻那单薄的身躯,在暮色中被夕阳无限的放大和拉长…… |
自总领川蜀军政开始,已经五年过去了。这五年来,余玠带着众人在这川蜀之地,依山据险,先后建成山城八十余座。让如今的川蜀,处处皆是堡垒般的城池。 今年春天,那个秦陇边境的大汉奸汪士显终于病死了。但他那两个儿子,汪德臣,汪直臣却自不量力,气势汹汹的带着蒙古的兵马来犯境。而余玠也正好利用这个机会检验了一下历时五年所建成的山城防御体系。 结果是,山城的防御效果还是经得起考验的。 一顿石头扔下来,大儿子汪德臣被山城守将打得滚下马来,屁滚尿流的滚了回去。而小儿子汪直臣却被山上扔下来的石头,直接报销在这大山里,早早的去见了自己的亲爹…… |
能者多劳,智者多忧。 多年来,南宋朝廷一直以来所秉持着只要用不死,就往死里用的人事任用原则。余玠在深入蜀地取得了一定成绩之后,朝廷除了命他总领军政以外,又给他加派了一些有关于紧抓当地农业生产的任务。这余玠和孟珙一样,都是只知道埋头干实事,不知道如何拒绝领导的老实人。所以,这才有了眼前余玠光着膀子在田里收割庄稼的场景。 正在余玠干活偷懒,遥望着群山之际,官府送信的衙役骑着快马来到了田垄之上。并在山谷间四处张望,寻找着余玠的身影。 由于一时间寻不到化身到农夫队伍里的余玠。无奈之下,衙役只得扯着嗓子大喊:“余大人,荆襄那边有加急公文送到,你在哪呢?” 高亢的声音响彻了整个山谷,久久不绝。 此时,只听余玠那老沉的声音从田垄的一角传出:“我在这儿呢!拴好你的马,别让它践踏着庄稼,粮食精贵着呢!”随后示意衙役将公文送过来。 衙役将驿马安置妥当之后,将公文送至田间的余玠手上…… 所谓加急,必有急事,余玠随即将其打开。 只见余玠打开公文,刚刚看完开头,公文就从无力的手间滑落田间。紧接着余玠的脑间一阵眩晕,一种从未有过的哀伤之感从心田泛起…… |
有些人即使相识一辈子,也终究不能成为朋友;有些人或许就那么一眼深情的对望,便知道对方是自己这一生的知音。当男人在感叹自己找不到红颜的时候,女人也在抱怨此生为何还没有寻到知己。殊不知,男人对知己的渴求,远远大于对红颜的期许。 楚有伯牙绝弦,齐有管鲍之交。一句我懂你,终究要比一句我陪你更加直击人的灵魂…… 孟珙去世了,从余玠手中滑落的是新任京湖制置使贾似道邀其去荆襄共商抗蒙大计的公文。 这时,魂魄已经游离身外的余玠根本就没有心思去考虑贾似道其人,其眼前浮现的尽是五年前他来川蜀之时与孟珙那最后的一别;浮现的是孟珙赠与他十万石粮食,六千兵马入蜀的场景;浮现的是自己入蜀前孟珙那一番鼓励的话和坚信的眼神。 当这些久远的往事以回忆的模式在余玠的眼前一一浮现之时,往事里的那个故人,却永离了这个尘世。若是想去等待下一个轮回的相识,恐怕就要等上另一个千百万年…… “不是说好了吗!你力保京湖,我经略川蜀,待中原有变之时,你我共同上奏朝廷,请求北伐中原,恢复故土!为何你在正值壮年之际离去。贾似道我素有耳闻,这个皇帝的小舅子,虽有其才,但其人放荡不羁,终非柱国之臣啊!”余玠彻底释放着自己的悲伤在这金黄的山谷中放声狂喊。 |
一直以来,余阶在川蜀之地都是自信,乐观,强势的存在。送信的衙役从未见过这个川蜀之地的最高长官有如此悲伤的时候,一时间也不知如何言语。只得将公文拾起,小心翼翼的问道,“大人此刻要回府吗!” 听到衙役的询问,从悲伤中回过神来的余玠,意识到了自己刚才的失态。尽管如此,他的眼神里还是时不时流露出悲痛之色。 苍茫群山,涛涛淮水,从秦岭到淮河这千里防线中的抗蒙“三剑客”,如今就剩下余玠和杜杲了!这新接任的贾似道又能否担当起主撑京湖的重任? 在衙役的宽慰之下,余阶带着种种的失落与担忧,赶回了重庆府的治所…… 天地万物循环往复,生老病死自然之理。孟珙的故去,虽然让余玠对未来的时局产生了担忧。但即便如此,余玠的心中依然在酝酿一个主动出击的计划。 “死者已矣,但生者仍需肩负大业。你既然先一步故去,那就让我把你未竟的事业高高举起。请原谅我没有为你流下哪怕一滴悲伤的泪水。因为你我这大好男儿,在生前流的都是滚烫的热血。而我又怎能在你故去之后,流下那廉价的清泪。这不是我的性格,也不是你对我的期许! 既然你推荐了贾似道,那我便相信你的眼光,过几日我将亲往江陵,与你那继任者贾似道共商抗蒙之事,也顺便看看这皇帝的小舅子其人……” |
|
早上好。 |
今天没有人吗? |
第三十八章 赴约江陵 数日之后,收拾好心情的余玠于轻舟之上,带领着少数随从自重庆府顺江而下。 众人一路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就着两岸的猿声,穿越高山激流,不日间便到达江陵。到达了那个将星陨落的地方。江陵府这边,接任孟珙的贾似道,一大早便领着一干人等在长江岸边相迎。 虽说此时二人官位大致相等,但余玠终究是前辈。作为晚辈的贾似道,其态度显得恭敬许多。 下船之后的余玠,在贾似道的引领下,带着对故人的敬仰,去了孟珙的灵前先是恭敬的上了三炷香,而后又深情的鞠下了一躬。整个过程中,余玠没有一句言语,从始至终都是凝重的神情。 贾似道在这个过程中倒是想对余玠说些什么。只是贾似道还未开口,便被余玠挥手制止。 作为曾经的故人,有些话,只属于他们两个,外人不懂。而那些要对外人说的话,应该到公堂上去说。这世间最不地道的便是在别人的灵位前,流着自己的眼泪,说着给活人听的话。 祭拜完毕,余玠和贾似道一行来到了江陵治所。宾主落座之后,也就应该谈正事儿了。 余玠先开口道:“贾大人初到荆襄,不知对于川蜀,京湖两地的防务可曾了解。 贾似道虽说私德不怎么样,但他很清楚自己是来干什么的,关于京湖防务的事,他还是狠狠的找李庭芝补习了一下功课。 只见贾似道端起杯子,稍稍抿了一口茶水言道:“京湖防务,得孟珙将军之功,整体上无太大漏洞。而关于细节方面,贾某自上任以来,也曾多方面了解。 京湖之守,当以江陵,襄阳为重。前者可顺江东下,后者可浮汉入江。今襄,樊二城,残破不堪,不足以拒敌。孟将军生前已多次奏报朝廷,请朝廷拨响以修襄,樊二城。然终无果矣。 江陵城,虽有孟将军首创以水网护城,然江陵仍存在兵寡之忧。本使亦当奏请朝廷增兵于此。 京湖之地,御敌之中心,西可支援川蜀,东可驰援两淮。似道深知责任之重也。大人居长江上游,而我居京湖之中,你我共扼三峡,当为川蜀与京湖所并重。” 听完贾似道的话,余玠对贾似道的印象开始有所改观。 余玠觉得,这贾似道虽说对眼下的局势没发现什么新的问题和提出一些好的建议,但最起码对现有的问题也算有所重视。看来贾似道也不像江湖传言的那些不干实事。 其实贾似道哪儿知道这些,这完全是前几日李庭芝将孟珙上奏给朝廷的遗表誊写了一份给了贾似道。要不然贾似道来这里区区几天,哪能想到这些问题。 看着还算干点人事的贾似道,余玠又说道:“贾大人初到京湖,便已深知荆襄防务之重,实在难得。照说这京湖之地,前有孟将军经略在先,现有贾大人镇守于此,我本不必担心。只是,有些话,余某实在不得不言。” 贾似道看着余玠欲言又止表情,言道:“余大人,你不辞劳苦而来,不就为今日你我二人能畅谈抗蒙之事吗。有什么话还请尽言吧。” 只见余玠稍作犹豫的言道:“这防守固然重要,然贾大人切莫失进取之心啊。孟将军生前与我有约,川蜀与京湖他日务必相辅相成。待北方天下有变,而我等人心归附之时,当伺机北上。如今蒙古大汗未定,内部争斗混乱,我等切不可坐失良机啊。” 贾似道听到余玠说的这些,心里着实有些不悦。 “这蒙古人不来就行了,还北上什么啊北上,这些年北上的还少吗,哪一次不是灰溜溜的跑回来。” 贾似道想归想,但他却不能在这双方会谈之际公然反对。毕竟他是孟珙举荐而来,这不能孟珙刚刚故去,他就抛弃孟珙时期和余玠的约定。 现在的他只能满口答应。至于以后的事儿,谁又说的准呢! 从后面发生的事来看,孟珙确实高看了贾似道。这贾似道且不说进取。就是从他接替孟珙进行本职工作开始,到他三年之后离任,襄阳和樊城基本没有添加一砖一瓦,江陵城也不曾增加一兵一卒…… 随后几天接触下来,余玠已经察觉到贾似道根本没有进取之心,但是余玠没办法。孟珙故去,这世间又哪儿来那么多如孟珙这般的人。如今只能寄希望于贾似道守住京湖防线。 而此刻,余玠的心里正在酝酿一个收复北方重镇的计划。 不日,余玠以川蜀事务繁多为由,辞别贾似道。之后,余阶一行,涉水江陵而去。其间激水中流,一如来时那般…… 回到川蜀的余阶,即刻全力投身于他收复失地的计划之中。在余玠的统御之下,蜀中的一切军政大事,开始围绕着进取兴元府(汉中)展开…… 汉中的战略地位从秦汉到三国,再到后来的隋唐时期,都是军事上的要地。如今蒙古占领着汉中,就犹如有一柄利剑,一直悬挂在余玠的头顶。 蒙古方面,自第二任大汗窝阔台病逝之后,五年来汗位一直空缺。这些年因汗位之争,蒙古内部早已失和。两年前,那个帮助窝阔台登上大汗之位耶律楚材也因病去世。蒙古的朝政因没有一个强有力的人维护,已经日渐趋于混乱。 自余玠入蜀之后,随着山城防御体系的建成,继之而后又大兴屯田。整个川蜀的实力得到了很大的改观。今蜀中大熟,粮草上的丰盈,又为余玠的北伐凭添一分自信。 在余玠看来,收回汉中,已经到了一个非常合适的时机。 在一切准备妥当之后,余阶开始针对夺取汉中做着自己的军事部署,一时间川蜀的兵马开始频繁的调动起来,一场北上收复汉中的战争貌似就要打响。 然而,就在余玠誓师北伐的前一刻,川陕的边境却传来了蒙军大举南下,不日将进驻凤翔府的消息。不仅如此,伴随着这个消息而来的,还有窝阔台的长子贵由在蒙古诸王的推举下登上大汗之位的事实。 这突如其来的噩耗,犹如一盆从天而降的冷水,将余玠从上往下淋了个透心凉。倍受打击的余玠,不得不放弃北上夺取汉中的计划,开始加紧对川蜀之地的防守部署。 落日下的重庆府,斜阳残照,将暮未暮。端坐于重庆府内的余玠,一遍又一遍的在心里安慰自己:“下一次吧!下一次我还有机会!” 所有热血的,所有的悲壮,这些年在川蜀都有发生,但是川蜀的结局还远远没有来临。没有人知道,下一次进军汉中会是什么时候? |
又沦落到自己要给自己顶帖的地步了。。。。。。 |
自顶!!!!!!!!!!!!!!!!!!!!!!!! |
走过路过的诸位,感觉可以,帮咱顶下帖吧。 |
顶! |
第三十九章 余玠的梦想 风过云烟散,红尘多伤悲。 山雨欲来的战争前兆里,余玠和贾似道在川蜀和京湖之间相互配合着进行军事防御。待到一切部署好之后,二人静待着大战的来临。然而奇怪的是,南下的蒙军自进驻陕西凤翔府后,就迟迟没有了动静。 蒙军虽然没有了行动,但天地之间不会就此静止,时间也不会为谁停留。 日出日落之间,青涩的季节渐渐走远,盛夏的莲花也慢慢枯萎,暮色里的秋雨沥沥滴落,冬日的风霜悄悄降临。日子在紧张防御的气氛下一天天过去。余玠和贾似道就这么严阵以待了一年之后,蒙军仍然没有南下的迹象。而接下来,一条来自于阿尔泰山的爆炸性新闻,却让余玠一年前那颗失落的心又重新燃烧起熊熊烈火。 ——刚刚即位一年的蒙古大汗贵由死了,死在了西征拔都的路上…… |
一年前,西征归来的窝阔台长子贵由,利用窝阔台和察合台系强大的政治影响力和军事实力,在“忽里勒台”大会上否定了窝阔台生前中意的大汗继承人——矢烈门(阔出的儿子),成功的登临大汗位。但作为术赤长子,铁木真长孙的拔都,在“长子西征”的过程中,就一直看贵由不顺眼。对于这次将贵由推上了汗位的“忽里勒台”大会,拔都更是拒绝出席。 贵由即位之后,按辈分,应该尊称拔都一声大哥;但按尊卑,拔都应该尊称贵由一声大汗。但是这哥儿俩都有着铁木真这个祖父传下来的倔脾气,谁也不服谁,大有不服就来一战的意思。 对于贵由的调令和征召,拔都从来的不屑一顾,你搞你的,我玩儿我的。而这也就有了为何贵由即位之后,南下的蒙军为何在凤翔府停止不前的怪异举动。 一年后,作为大汗的贵由,对于拔都的所作所为,其容忍度已经到达了零点。沉不住气的贵由,决定以西巡之名,秘密征召蒙古诸部西征拔都。 然而,在贵由的大军还没集结之前,其要对拔都动手的消息就被拖雷的妻子、蒙哥的母亲唆鲁禾帖尼秘密传至到阿尔泰山以西的钦察草原。而那里正是拔都的金帐汗国所在地。 话说这拔都也不是吃素的,在秘密获知贵由要讨伐他的消息之后,开始明目张胆的在金帐汗国内大肆征召兵马。并向贵由扬言着:“这打就打,谁怕谁啊!老子的金帐汗国也不是泥捏的!” |
事实证明,这拔都不仅是一个敢说的人,更是一个敢做的人。 气血上涌的拔都,在兵马点齐之后,没等贵由进入他的领地,他却先一步带着大军轰轰烈烈的向东开进,准备越过阿尔泰山去迎战贵由。 统一之后的蒙古诸部第一次被前所未有内战风暴所环绕…… 然而,就在拔都和贵由这蒙古的两大巨头即将展开火并之时,又一则让人吃惊的消息从贵由的军中传了出来——作为蒙古至高无上的大汗贵由,在自己的军中离奇死亡。 天啦!这个才刚刚即位一年的蒙古大汗,竟然死在了西征拔都的路上,并且还是死在了自己的军营里。 这则贵由离奇死亡的消息一经爆料,瞬间成为了整个欧亚大陆津津乐道的话题。一时间,关于贵由死亡的个中原因,是众说纷纭。而即便是到了数百年后的今天,关于贵由的死因依然没有尘埃落定。 贵由的突然死亡,让蒙古帝国这场即将爆发的内部纷争得到了有效化解。但贵由死后,所留下的蒙古帝国汗位的空缺,又成为了诸多铁木真子孙眼中的稀世珍宝。关于蒙古汗位归属的争夺之战,又开始在铁木真的诸位子孙身上开演。稍稍平静了一年的蒙古政局,再次陷入了动荡之中…… |
当贵由离世的消息传到川蜀之时,余玠又一次看到了自己北伐汉中的机会来了。失落了一年的余玠当即修书两封。一封给贾似道,希望他以京湖之力,配合自己进军汉中;一封给朝廷,向朝廷上报自己的作战计划。 收到余玠来信,贾似道的脸上又呈现出了不悦的表情,自言自语道:“这好好的日子不过,北上什么啊北上!没事儿非要打什么仗?刚过了几年安生日子,这不是闲的吗?” 发完牢骚的贾似道没有闲着,他即刻修书两封,一封给余玠,算是作为回复;一封给朝廷,准备向自己的大舅哥告状。 数日之后,余玠收到了贾似道的回信。只见贾似道在回信中写道:“余大人如晤,前几日大人力邀似道配合进军汉中之事,似道再三思之,深以为不可。近又得到确切消息,河南蒙军有大举南下之意。荆襄身处抗蒙之要地,兵力本就薄弱,实在难应将军之请。进军汉中之事,似道实在难以相助。北上汉中之举,还望余大人三思。” 收到贾似道的回信,余阶陷入了深深的孤独之中。此刻的他就犹如在那漫长黑夜里行走的独行者。而他却不知道这世间,谁能将他独自前行的夜路照亮…… |
由于贾似道的不配合,反而还向朝廷陈诉了余玠即将进军汉中的不利因素,贾似道远在江南的大舅哥,终究没有准余玠所奏。 “北伐之梦”又一次破产的余玠只能继续开始在蜀中屯田练兵的生活…… 一年之后,一个不幸的消息从江淮传来——一代抗蒙名将杜杲因病去世。 随着孟珙、杜杲的故去,南宋的抗蒙“三剑客”已去其二。如今只剩下余玠在这川蜀之地更加孤独艰难的前行。 不过,请不要悲伤,也不要失意。溪水终会流向海洋,浪潮亦会重回大地。北伐的机会终究还是会有的…… 飞鸟跨越千山,水鸟掠影河畔。公元1250年的三月,朝廷的一纸调令在这大江水暖的时节,伴随着和煦的春风,先是发往广西静江府(桂林)的李曾伯处,而后又来到了贾似道所在的江陵治所之内。 江陵治所内,正在听曲儿的贾似道得部下奏报,有朝廷钦差前来宣旨。惊慌之余的贾似道当即撤掉歌舞,带领府内上下静候听宣。 “朝廷有命,着贾似道调任两淮置制大使兼知扬州,待前广西经略安抚使李曾伯接任其职后,即刻前往江淮赴任。” 半月之后,李曾伯到任江陵。贾似道与其简单的做了几天的工作交接后,便带着幕僚李庭芝顺江东下,往扬州而去。即将南下的李庭芝此刻不知道,在二十多年后,他的名字将会和扬州一样出名,成为了一个万千汉人之中,那最为耀眼的一个…… |
自顶! |
自顶! |
自顶! |
自顶! |
第四十章 余玠的梦想(二) 就在京湖战区最高行政长官由贾似道换成李曾伯这段时间里,远在伏尔加河之畔的拔都以“蒙三代”的最长者身份,诚邀蒙古诸王齐聚钦察草原商议推举大汗之事。 拔都此举一出,立马招来了窝阔台系和察合台系的联合抗议。这让蒙古贵族上层关于汗位的争夺,相较于之前,又升级到一个更为激烈的状态。 也是在这一年,蒙古草原数月未曾下雨,整个蒙古高原赤地千里,那些以放牧为生的草原部落,开始在烈日的炙烤下艰难的度日。失去了上天眷顾的蒙古高原,已经出现了河水的干涸,牧草的枯萎,牛羊大片的饿死境况。 当蒙古高原的不幸再一次由万里朔漠传至川蜀之时,已经错失过两次机会的余玠,觉得上天并没有抛却自己,北伐汉中的计划又迎来了实现的机会。 公元1250年的初冬时节,重庆府内,余玠正在湿冷的冬夜里挑灯看着川陕的地图。八年过去了,余阶从一个年富力强的不惑之年,已经渐渐逼近人生的天命之年。而川蜀的形势,从他刚入蜀之时的残破不堪,已经恢复到生机勃勃。但此刻在昏黄的灯光照射下,余玠投射在墙上的影子却比刚入蜀之时,佝偻了许多。 尽管英俊的容颜已经不再年轻,青春的时光已经渐渐老去。但那个青年时期就立志恢复川蜀,收复汉中,夺取凤翔,囊括关中的梦想依然没有被余玠丢弃。 无数个黑夜里,余阶的目光都像此刻一样紧盯着地图上的汉中与关中的山川峻岭。如今,经过多日来的侦查,他已经确切的获知了兴元府(汉中)这个入蜀的咽喉之地,由于蒙古上层的内部争斗,近两年来已经和关中平原失去了联系…… 这一次,蒙古既有干旱而带来的一系列天灾;又有因汗位引发的人祸;之前不配合还使绊子的贾似道已经调往江淮。如今的余玠,自认为天时、地利、人和都已经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现在,朝廷没有理由不同意他的作战计划,也没有人再能阻挡他北伐汉中。黑夜里的余玠,已然感到梦想的火焰在向自己闪耀着绚丽的光芒! 数日后,余玠以四川制置使的身份,秘密向川蜀之地的各州发布了协调作战的密令。不日,各路人马秘密沿嘉陵江北上,在利州府附近集结。 兵马齐聚,蜀中沸腾,待一切就绪之后,余玠于利州府设帐点兵。云山顶下,大军集结,利州府外,余玠发布作战命令的声音在山谷间激荡。 “命利州都统制王夔即刻领前锋三千人马,扫清汉中兴元府外围,于米仓山依山建寨,保证粮道畅通,等待后军前往; 命巴州知州谭渊领军六千,于米仓山山道进逼汉中,阻挡汉中增援之兵; 命张实率西路军万人,沿阴平小道北上,陈兵汉中边境。 随着余玠一道道作战命令的下发,蜀中众将开始领命走上了北上汉中的征程。待诸路大军陆续开拔之后,余玠亲率三万中军主力,沿金牛道北上,直奔汉中而去。 兵贵神速,利在疾行。五日之后,四路人马在余玠的计划之内,于兴元府外会师,从东,西,南三面展开对汉中首府——兴元府的合围。 八年了,终于走到了这里!在余玠的周密计划之下,兴元府的蒙军已经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只等兴元府破城,这汉中之地,这川蜀的咽喉,就将再次掌握在南宋的手里! 人马已经到齐,粮草早已备足。此刻的兴元府已经陆续聚集了余玠的五万多人马。 只见这些人马在这寒风呼啸的兴元府外列阵以待,人如虎,马如龙,个个斗志昂扬。只等待着余阶的一声令下,他们就将向兴元府猛扑过去。 兴元府的城楼之上,蒙古的汉中安抚使夹骨龙谷望着城下雄壮威武,军旗迎风招展的宋军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看着被围的如铁桶一般的兴元府。夹谷龙骨明白, 余玠这是计划了很久了。这次是志在必得而来。 寒风呼啸的兴元府内外,余玠和夹谷龙骨二人,一个在城楼之上,一个立于城楼之下的马背之上,在这个迟来的冬季里互相对望着。 良久之后,作为攻城一方的余玠向城楼之上大声的喊道:“别等了,投降吧!不会有援军来的!” “余大人,若我俩今日处境互换,你又会投降吗?”夹骨龙谷于城楼之上问道。 余玠没有正面回答他的问题,只是再次言道;“将军本为金朝遗臣,蒙古之于女真,有灭国之仇。今大人何以要为昔日之敌以身守土?纵使今日险胜,百年之后,又何以面对往日君主? 汉中之地,千百年来皆为我汉人所有,我余阶今日攻取汉中,乃上承天命,下顺民心。将军何必要逆天而行?” 说完之后的余阶紧紧的盯着城楼之上的主将夹谷龙骨的眼睛,希望能从他的眼睛里看到一丝犹豫。然而,现实终究还是让他失望了。 只见城楼之上的夹谷龙骨用带着恨意的眼神一字一句的说道:“蒙古于我有灭国之仇,难道你们宋人就没有吗?宋人的手上就没有我故去皇帝的鲜血吗?帮凶有时候比敌人更可恨!” 夹谷龙骨的这些话,让城楼之下的余玠感到深深的震撼。在这本就湿冷的冬天,又添上了三九寒霜! 听完夹谷龙骨说完这些,余玠便不再多说什么,即刻下令轮番攻城。 此时,旁边的人不解的问道:“大人为何不再劝劝,如今他已处于死地。我军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上策啊!” 余玠叹了一口气说道:“没用的,我从他的眼神里看到了深深的仇恨!” 既然如此,那就不再多说什么。余玠将五万人马分出两万用以护卫中军和防备城内蒙军的偷袭与半夜的劫营。剩下的三万人马每五千人一组,分为六组,两个时辰一轮换,昼夜不停的攻城。 余玠期望着以最快的速度拿下兴元府,占领整个汉中。 身处兴元府内的蒙军已然知道自己此时深陷绝境了。但是他们清楚的明白,这些年屠戮川蜀,他们的手中早就沾满了蜀人的鲜血,即使此刻投降,他们也很难保下命来。加之在主帅如此坚定的坚守之下,他们如困兽一般,爆发出了临死之前那最后的殊死一搏。 兴元府的守军由此开始了昼夜不下城楼的死守,在这摇摇欲坠的城楼之上坚挺着。以至于余玠的车轮战术也不管用了,战争陷入了胶着状态! 兴元府被围,消息迅速传入关中。驻守关中的蒙军,以凤翔府蒙军兵力最强,离兴元府最近。听闻兴元府遭到宋军攻击之后,凤翔蒙军即刻前去救援兴元府。当他们准备沿老路经由大散关入汉中救援兴元府时,才发现那条由大散关通往汉中的栈道已经被宋军烧毁了。 记得上一次大散关通往汉中的栈道被烧,还是窝阔台时期。当年拖雷打算借道南宋以进击金之河南,宋军将大散关通往汉中的栈道烧毁,害得托雷不得不绕道陇西,这路上一来二去就饶了大半个月。 十八年后,余玠为了防止凤翔的蒙军救援汉中,又一次烧毁了栈道。搞得从凤翔南下的蒙军很苦恼。不禁大骂道:“这修一次栈道容易吗?悬崖峭壁的!就算修好了过去,兴元府的蒙军早就完蛋了!” 大骂过后,这批由凤翔南下的蒙军还是不得不留下少数兵马开始抢修栈道,而其他的兵马则一头扎进了这秦岭的大山深处,去寻找通往汉中的路! |
争取今天翻个篇…… |
选我喜欢的,爱我选择的。 |
自顶! |
这搞个锤子哦,每天还有人在看吗? |
首页 上一页[16] 本页[17] 下一页[18] 尾页[39]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煮酒论史 最新文章 |
谈谈历史,看上至千年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 |
亚历山大是中国人? |
秦桧是不是被诬陷,乃至千百年来一直替人背 |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
历代研究《穆天子传》西行线路的死穴 |
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
保卫司马南 |
(第四篇)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
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万年历史,不会造飞机火车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