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职场天地 -> (已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空降总监治乱记》让你能够学以致用的管理! -> 正文阅读 |
[职场天地](已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空降总监治乱记》让你能够学以致用的管理![第29页] |
作者:江南游子1975 |
首页 上一页[28] 本页[29] 下一页[30] 尾页[61]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沈开困难地点点头说:“感觉吴总刚才的这些话太深奥了,我要下去好好想一想。不过我感觉比起员工福利好、流程清晰,以市场份额、利润来衡量一个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应该是更合理。但是仅仅只是知道这个道理是没有用的,我们到底怎么才能提升管理水平,创造更多的价值呢?如果知道了,却实现不了也还是没用的。” 吴静波笑着说:“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先让江流把他的故事讲完吧。其实江流的故事里面有我们讨论的问题的答案。”虽然沈开还是有些疑问,但还是没有说话,把头转向了江流,等待江流继续往下讲。 江流于是继续自己的故事,详细地讲了最后天祺发货的顺利解决,也讲到了自己如何和张总沟通李勇的事情,和刘总沟通的结果。也讲到自己最好如何安抚李勇,和李勇的那一番谈话。 吴静波问沈开:“小沈,你听出些什么来没有?前面你问我怎么才能让大家不用心机,安心做好自己的事情?现在江流的故事已经告诉你答案了。你看看李勇对待问题的态度就明白了。” |
@103861220 2770楼 2013-04-14 22:36:59 江流会不会根据这次的问题再制定一些规则或者说情况处置的预案呢? ----------------------------- 江流也只是一个打工的,不要幻想一个打工的能改变世界。很多事情还是要受制于老板的,所以,我没有让主人公继续推动改革,而是以一个没有完全结束的故事来结尾也就是提醒朋友们,要注意职业经理人的局限,要多考虑老板的想法。如果老板没有意识到的问题,还是少动为妙! |
沈开想了好一会儿,说:“李勇的这个反应让我感觉很吃惊,他不是首先去考虑如何保护自己,而且考虑怎么解决公司的问题。这就是我以前的经理一心想在我们部门实现,但是又没有能实现的目标啊。” 突然,沈开怪声怪气地笑着问江流:“姐夫,你到底都对下属灌了什么迷魂汤呀?能够让别人这么卖力干活?”吴静波也被沈开怪怪的语调逗得大笑起来。 江流感觉有些窘迫,急忙辩解说:“没有,真的没有。我做管理一般都不会去欺骗谁。欺骗是不可能长久的,你见过那个做管理的能够骗下属一两年的?我怎么做的就怎么要求他们。” 沈开却还是不依不饶,说:“不对吧?你应该有什么秘诀不肯说出来吧?如果什么都不用做就能哄得下属这么卖力气,老板还不乐疯了?” 江流连忙辩解:“我真的没骗他们,你还不相信我吗?我还真就是怎么想就怎么做的。” 沈开有些怀疑地问:“难道你特别会挑人?你挑到的都是活雷锋?不对呀?这个李勇比你还先到公司。你肯定有秘诀,就说出来吧!” 江流平静了一下,这才说:“如果说有秘诀,那就是我把每个人都看成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他希望自己能多赚点钱,希望工作能开心点,希望能把事情做好,也希望别人尊重他。我就是基于这些人性的特点来开展我的管理工作的。不过,我也希望他们明白,别人也有类似的需求,包括老板。所以,他们要明白自己需要通过付出得到合理的回报。我让他们明白了这一点之后,剩下的工作就是如何确保这个原则得到遵循。” |
吴静波深深地点头说:“江流的这个原则就是提升管理水平的关键啊!一个让人人愿意付出,付出有回报的规则才是合理的管理规则,才是一个可以持续发挥作用的管理规则。” 沈开说:“所以你才想方设法要为李勇洗清责任?你就是担心下属付出了之后,发现你原来提倡的原则是假的?江流没有说话,只是点了点头。 沈开感慨了一番,说:“我现在算是明白了为什么我以前的经理费尽心机也没办法实现的目标,姐夫这么轻易就实现了。” 沈开的这句话让江流有些诧异,但还是没有说话,等沈开继续说下去。沈开说:“如果我知道努力工作对自己有好处,自己的利益能够得到充分地保障,我也不会在泰瑞阳奉阴违地做事。每天推卸责任也是件很累的事,而且同事的关系又紧张。对谁都没好处。但是我们不这样做也不行,因为做得多,错得多,自己给领导的印象差,也没钱途。大家都推责任,谁不推,累死谁。” 吴静波点头说:“小沈这几句话说到了点子上!所以,游戏如果没有一个合理的原则,身在这个游戏中的人就很可能不得不做一些对大家整天都不好的事情来正确自己的利益。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这其实就是一种博弈结果。要打破这种不好的博弈结果,必须改变游戏的规则。规则不改变,这种不合理结果就将一直出现下去。这不是参与者的道德水平的问题,而是规则的原因。所以,也根本没有办法从提高参与者的道德水平来解决这个问题。” |
@蓝珠1121 2775楼 2013-04-15 07:38:08 。。。吴静波继续说:“每个市场的参与者自己会想办法争取好的发展机会让自身获得更充分的发展。能够顺应道也就是顺应市场发展的企业会不断发展壮大,而违背道,违背市场发展的企业则会陷入困境。这是规律,不是以谁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所做的尽量去符合事物的规律就是做好的做法。有些人总是自认为可以超越天道,恣意妄为,这种自负才是可怕!最后的结果往往是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 有...... ----------------------------- 有些人更在意做了什么,好像做得越多,越有成就。全然忘记了结果才是我们要追求的。结果很多事情做得不合乎道理,做了还不如不做。这也是有些老板不去公司,公司反而能够正常运转,他到公司,整个公司就鸡犬不宁的原因! |
@王八蛋的儿子 2787楼 2013-04-15 21:09:05 江总,非常感谢你的贴子!写得非常好!有个问题请教,一个三十人的小厂,做有机玻璃装饰品加工的,现在车间管理非常混乱,交货也跟不上,老板非常着急,生产经理能力不行,没每天打乱仗,请问从那方面下手改善,可能问题说的不够详细,能不打大概说几点给我,急盼,谢谢,手机打字不方便 ----------------------------- 你说的不是很清楚,只是说每天打乱仗,不知道到底是怎么乱,我也没把握。而且我也没有做过你们这个行业。不好说啊! 你有空把问题说具体点吧。 |
吴静波看到小沈还在思考,就说:“举个例子说吧,现在大家都知道应该遵守交通规则。但为什么有的国家的人能够严格遵守交通规则,而有的地方的人不遵守交通规则呢?” 看到他们两个人都不说话,吴静波往嘴里丢了一片菠萝,说:“这个问题其实不是驾驶员的道德素质的问题,在更大程度上,这是一个利益问题。是遵守交通规则和不遵守交通规则,哪一种选择对驾驶员更有利。一般情况下,大多数人的本性会选择对自己有利的选择。所以,如果实际的规则是鼓励违反交通规则的话,不管怎么提倡谦虚礼让,都无法解决违章抢道等违反交规的行为。” 沈开很奇怪地问:“事实上鼓励违反交通规则的规则?怎么感觉怪怪的。” 吴静波笑着说:“可以用一个现在运用得很广泛的词来代替我定义的这种情况:潜规则。” 沈开一下子明白过来了,说:“你的意思是,如果潜规则是允许有人违反交规不受处罚,就有人会违反规则。在这种情况下,有人看到这种行为没有受到处罚,就跟风违规,导致大家都不遵循交通规则。这个时候交通规则就被破坏了。” 江流笑着说:“一旦形成了这种局面,谁再遵守交规谁傻瓜。因为大家都挤,你不挤,你就更走不动了。但是大家都挤的结果就是大家都走不动,最终对谁都没好处。管理也是一样,如果错误的行为得不到纠正和惩罚,最终就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
吴静波笑着点头说:“就是这样!所以这个问题看起来很简单,解决的思路也很简单,但是如果看不清楚问题的实质,可能怎么努力都解决不了。这也是江流觉得自己没做什么却实现了这个目标,而你以前的经理做了很多却还是南辕北辙的原因。这也就是管理既折磨人,又有趣的一面。” 江流这时说:“问题是企业里面负责维护这个规则的其实是管理人员,但是要维护规则,往往就要面对不得不惩罚自己的老部下、老朋友的局面。这个人情关就很不好过。” 吴静波说:“规则往往从结果看不出来,很多时候要通过关注工作的过程才能发现是否有违背规则的事情发生。发现过程中有违背规则的事情要及时纠正、甚至惩罚那些明知故犯的人才能保障规则,才能进一步保障积极的工作氛围,发挥高效率。但是关注工作的过程,这对于很多管理人员来说都没有做到。” 江流点头说:“这也是李勇知道为什么有了紧急事项,他需要采用最快的方式联络,而不是对用自己保护最好的方式联络的原因。因为没有用最快的方式联络,违背的是我们的工作原则,而没有用对自己保护最好的方式,只是一个工作技巧的问题。两者的性质完全不一样!前面的问题重要得多!” 吴静波也说:“只有人人都把有利于公司的选择作为自己的工作选择,公司的管理水平才能不断提高。公司才能不断发展。什么时候公司的员工都在打自己的小算盘了,这个公司的发展往往也要停滞了。” |
@王八蛋的儿子 2807楼 2013-04-16 19:20:20 楼主晚上好,继续昨天的问题。小厂,机器教较少,人力比较单薄,机器和人力协调又不太和理,没有一个像样的生产计划,生产不部的人积极性也不高,老板当然希望出更多的货,但生产中部这种情况肯定啊不行,老板想搞一个详细的生计划,请问从那里着手好,怎么做好这个计划,对于楼主来说,信息肯定不够,但请说个大概吧,谢谢!手机不好用请原谅 ----------------------------- 你可以看看高德拉特的《目标》他里面说的问题和你的问题比较类似。 大体的思路是尽量保证瓶颈工序的加工正常,甚至安排一些加班做备品、启用一些辅助设备来平衡。至于生产计划你可以按一定的交付次序排好,所有的工序都按次序加工,避免各工序各自为政,导致加工多,但是物料不齐套。 |
@103861220 2815楼 2013-04-16 22:37:43 回复第2779楼(作者: @江南游子1975 于 2013-04-15 11:19) @103861220 2770楼 2013-04-14 22:36:59 江流会不会根据这次…… ========== 首先感谢老大回复,但是您从开始的时候就强调过解决问题啊,如果这样会不会矛盾?另外希望老大帮忙推荐两本与人沟通的书,发现自己沟通能力真的很差劲,到新环境总是很长一段时间才能适应。。。跪求,感激不尽 ----------------------------- 感觉这个问题我有回复过啊?做事要看清自己的局限,职业经理人就是职业经理人,不是老板。所以,有些事情老板不愿意职业经理人做的,职业经理人也要识趣,不要自找霉头。不要非得撞上南墙才知道回头。 至于沟通的书,我在帖子里面推荐过几本书,把那些书看完就可以了。而且我也说过几个粗略的原则,都在帖子里面,我就不再重复了。 |
沈开心悦诚服地说:“吴总这么一解释,我发现管理越发地深奥有趣了。吴总,你能不能给我讲一讲,到底怎么做才能提升管理的水平?” 吴静波说:“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要做的工作很多,我认为两点最重要。管理者自身的素质、文化氛围。 沈开问:“你说的管理者是指那些职业经理人吗?我觉得职业经理人的素质真的很重要。我离开泰瑞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那个部门经理,听腻了他那套说教和虚伪的嘴脸。我感觉,基层的这些职业经理人比老板对我们的影响更大。所以,职业经理人的素质肯定是企业管理水平提升的一个重点。” 吴静波却摇头说:“我说的管理者是包括老板在内的企业所有管理人员。你这样说,难道是觉得老板就不需要素质吗?” 沈开说:“我觉得吧,老板会用人就行了。自己其实不需要懂太多。毕竟很多事情都是下面的人去做的,有经理去管就可以了吧?” 江流笑了,说:“难道你觉得能够用好人的人素质很差吗?以我做管理的经验,这恐怕是管理者最难的问题了!” 沈开争辩说:“我认识一个民企的老板,其实大字认不得几个,粗鲁不堪,满口脏话。不过他们当初下海早,赚了钱。公司大了之后就让一些有水平的职业经理人打理,公司也经营得不错呀。” |
@今天明天昨天cc 2824楼 2013-04-17 09:21:28 楼主楼主,看到我,看到我;年前有跟到江总跟严总谈费用分摊的管理,后面一直没时间跟。至于沟通的书,没看到,可否再把你之前推荐过的几本书名,贴一下,最好有作者名字,万分感谢。 ----------------------------- 帖子里面确实有,就是前几天的事吧。沟通方面好像有卡内基的《成功之道》,为人处世方面(为人处世是沟通的基础)有素书。还有《影响力》可以看看。百度就知道详细的信息了,百度是一个很有用的工具,要学会使用。百度文库里面有不少沟通的PPT,文章。自己找吧。 |
吴静波说:“小沈,你说的素质和我们说的素质可能不是一个意思。你说的素质其实更多的是指文化素质、一些基本的做人的涵养。而我和江流说的素质是管理的素质,只要会管人,能够通过别人实现自己的目标的人我们就认为具有管理素质。” 江流插话说:“我认为做老板的也需要有一定的素质是因为有些时候人才也是要选老板的。其实选择是相互的,不仅君择臣,臣亦择君。” 江流想了想,解释说:“你看三国演义,曹操一起兵就有很多人才追随他,文有荀彧叔侄、程昱、郭嘉,武有典韦、许褚等人。他手下人才的质量甚至比起初期最大的割据势力袁绍有过之而无不及。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人才也要选明君呀!谁也不希望一身本事被一个不中用的领导给浪费了。所以并没有那么简单,不是你想招揽人才,就马上有人才愿意跟你。这和做老板的素质还是很相关的。” 吴静波也插话说:“你再仔细看曹操和袁绍的官渡之战,曹操总是能够从善入流,包括听取刚刚从袁绍阵营投奔自己的许攸的建议,偷袭乌巢,一举取得了战争的胜利。而袁绍其实也有田丰、沮授、许攸向他提过不少好的建议,可结果呢?田丰、沮授被杀,许攸投曹。造成这种局面,不能不说袁绍是要负主要责任的!老板素质不够,就算有人才,也很难发挥他们的作用。所以,作为管理者,只有自身的素质高了,才能聚集人才,用好人才。最终企业才能成功!” |
吴静波继续说:“现在有些急功近利的人,总是想走捷径,认为可以简单抄袭别人的成功经验来获取自己的成功,很喜欢一些所谓的秘笈、宝典之类的东西。首先不说这些宝典是否真的有用,退一步来说,就算别人真的是这样做获得成功的,我们依样画葫芦就一定行吗?” 江流摇头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里,就是说我们面临的情况是不断变化的,很难完全复制过去的,别人的成功经验。” 吴静波点头同意说:“是这样,我也很反感不假思索地抄袭别人的经验。” 江流说:“其实飞达在请我去之前先请了一个外企的职业经理人,那个人就一味照搬照抄自己过去再外企的运作模式。结果根本就不适用于飞达这样一个讲究快速响应市场的民营小企业。他不但不反思自己的方案的合理性,最后还怪公司基层缺乏执行力,要求大换血。我看他根本在制定自己的计划的时候就没有考虑过自己的计划实施的难点,一味的拿着过去的模子往现在的企业上套。这和成语削足适履里面说的那个削自己的脚来配合鞋子的人是一样的可笑。” 大家都笑了起来,过了一会儿,吴静波说:“其实不仅是人无法两次踏进同一条河,两个人也无法踏进同一条河里。” 江流连忙接着说:“不同的人拥有的优势、面临的情况也都会有区别,可能对别人适用的方法就无法适用用自己了。做事情还是要从自身的实际条件,面临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合适的方法。师兄说的是这个意思吗?” |
@cchwdz 2818楼 2013-04-16 22:57:23 恩,再顶一顶吧,快近尾声了,帖子有理论有实战,理论高,实战更强;小弟如果能碰到游子老哥这样的领导就好了,最近工作实在是累,啥时候混成游子老哥这水平就好了,哈哈! ----------------------------- 呵呵,你以后可以成为更好的领导啊!我年纪不小了,到今天这一步实在没什么好夸耀的。工作累要懂得调节。毕竟工作不是全部。 |
@gloomyseed 2830楼 2013-04-17 16:26:43 唉,读楼主的小说,真是越读越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对解决我目前的困惑帮助太大了,好久没有读到这么解渴的作品了,向楼主表示感谢! ----------------------------- 谢谢。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共同探讨。 |
吴静波点头说:“现在有些人觉得自己不懂,可以请顾问,什么都指望顾问。但事实上,顾问往往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或者自己过去的经验来提意见。这些建议中到底有多少适合自己,是否适合当前的形势都很难说,这些问题都是需要管理者自己去判断的。” 沈开说:“我现在明白管理者作为最终的责任人必须具备一定的素质,可需要的到底都是些什么素质呢?” 吴静波看了看江流说:“要不你先说?说老实话,这个问题我也没系统地考虑过。而且我想可能每个人对这个问题都有自己的答案。你做高管也有这么长时间了,我也很想看看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江流想了想说:“我觉得作为管理者首先还是要有识人的眼力、用人的肚量吧!” 江流看到沈开有些疑惑,就解释说:“作为管理者,很大程度上他的价值都要通过团队整体的价值来体现。所以善于发现下属的优点和才干,选择合适的员工做适合的事情是管理者非常重要的素质。” 江流看到吴静波和沈开都在微微点头,继续说:“管理要能够坦然接受下属某些方面比自己强并合理使用,任用在某些方面比自己强的人为自己工作是管理者最重要的工作!” |
沈开撇撇嘴说:“有几个领导愿意请比自己强的人来做自己的手下。这不是帮别人来抢自己的饭碗吗?” 江流笑着说:“以这种思想做管理,最后就只有一个结果,团队素质越来越差。前段时间看过一篇文章,也是说到了这个问题。说是俄罗斯套娃文化!意思是部门里面的成员,一个比一个差,就像那个俄罗斯杂技里面的娃娃一样,越来越小。这种团队是做不成大事的。” 沈开不甘示弱,反问江流:“请的人比自己强,抢了自己的饭碗怎么办?现在要管理人员冒着自己饭碗被抢的风险去请能力比自己更强的人,这个要求有点强人所难吧?好像不符合你经常提倡的天理人情吧?” 江流一愣,吴静波笑着回答说:“小沈的这个问题问得很好!但是你的这个结论有几个问题。首先,江流是说任用某些方面的比自己强的人,并不是各个方面都比自己强。领导没有必要各个方面都比下属强的。而很可能正是领导某些比下属强的地方决定了这个领导能够坐在那个位置上,领导下属。” 吴静波看到沈开似乎还是有些不服气,就继续解释说:“其实我们看看汉高祖刘邦的故事对这个问题会有更清晰的认识。刘邦说自己之所以能够得天下都是因为重用了三个人。他自己评价自己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虽然在这三个方面他都不如这些人,但刘邦还是他们的领导,事实上这三个人也很认可刘邦的管理。这就是管理的魅力所在。” |
江流也插话说:“真正聪明的老板也不会因为一个管理者下面人才济济就觉得可以让下面的人来取代他。这个人能够用那么多优秀的人,这其实正说明了这个人有其过人之处。” 吴静波接着说:“就算下属的能力真的很优秀,甚至是全方位的超过了自己。我觉得也没有什么可怕的。” 沈开说:“这还不可怕呀,自己的位子随时都有可能没有了!” 吴静波摇头说:“如果你从一个静态的时点看问题,那确实是这个样子。但是,如果你把自己放到整个社会来看,结论可能完全相反!” 吴静波笑着看着沈开大惑不解的样子,笑了一会儿,才说:“前面我们刚刚说过,执者失之,为者败之。你怎么这么快就忘记了。看来还是一边耳朵进,一边耳朵出了。没有听到心里去啊!” 江流这时说:“师兄的意思是自己的位子不是保住的,是自己做出来的。如果自己有这个能力,这个公司应该还是会让自己做这个位置。退一步来说,就算这个公司不给你这个位子了,别的公司还是会有这种机会的。” 吴静波点点头,说:“你想想,如果你是达到这个职位所需要的水平的,而你的下属比你还厉害,就是说你的那个下属应该坐在更高的位置上。如果你能把一个人送到自己上司,甚至是上司的上司的位置上。你以后还担心什么呢?” 沈开想了想,说:“道理确实是这个道理,但是如果公司不给机会,那岂不是糟糕!这样的话那个下属不还是会和自己抢吗?” |
江流说:“一般的公司不会随意更换一个合格的管理人员的。而且师兄刚才也说了,如果你有这个本事,总可以找到这种工作,也没必要太担心。此外你提拔的那个下属毕竟能力强,即便你的位置给了他,对他来讲还是大材小用,他很可能最终还是会找到和自己的能力匹配的工作。只要不是太没有良心的人,发达了之后都会记得你当初的知遇之恩的。多个朋友多条路,尤其是多一些能力很强的朋友,对自己可能会有很大的帮助!” 吴静波对沈开说:“我也理解你的顾虑,但是要记住一个道理:你做什么岗位最终不是靠压制别人就可以的,最根本的还是自己要有相应的能力。” 江流说:“不过能够这样去想,并且身体力行去实践这个道理,这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认为这样做不仅需要鉴别能力,更需要肚量。毕竟,对一个成功的人来说,面对一个暂时不那么成功的人,承认他有比自己优胜的地方,并且帮助他发挥好自己的优势,送到合适的位置上。这是需要很大的肚量的人才能够做得出来的。” 吴静波进一步说:“当然作为一个领导,光有肚量是还是不够的,还要有选对人、用好人的能力。你可以多学学你江流,他在这一方面做得就很好。他在飞达很几乎没有受到什么波折就扎下根,他选人、用人的能力功不可没!” |
沈开还是有些不清楚,说:“吴总能不能说得再详细点,让我有机会再学习学习?” 吴静波笑着说:“有些时候真是服了沈开这种劲头。好吧,今儿个高兴,就多说几句吧!小沈你回头想一想江流刚去飞达的情形,当时他一个空降兵,全无根基。到今天公司上上下下基本上都还比较认可他,他的几个重要下属也都全力支持他。为什么?” 吴静波让沈开想了一会儿才说:“当初李勇不够尊敬领导,但是江流在他身上发现了工作积极的优点;生产部张经理明知道车间的管理有问题,也不愿意多花时间解决,但是江流发现他确实有经验,有能力,而且愿意带新人;那个IQC的主管心里怨气大,说话冲,江流在他身上发现了敢于迎难而上解决问题的优点;质量部常经理对于一些问题的解决不够强硬,太软,但是江流发现了他善于沟通协调的优点。” 沈开点头说:“吴总的意思说,其实人都是有缺点的,只是善于用人的人就能够发现别人的优点,好好利用。而不会用人的人就只会看别人的缺点,这样做就用不好人。是吗?” 吴静波点头说:“你说的没错。严格意义来说江流用的这些人都有一定的问题,如果管理者的眼睛只盯着他们的问题,是不可能把他们捏合成一个成功的团队的。而江流能够用张经理的经验去带积极但是缺乏经验的小陈,能够用常经理的沟通能力去弥补李工和刘主管的沟通缺陷,能够用李勇的工作积极协助小杜尽快熟悉和掌握工作。这是需要容人的肚量的,也是需要高超的用人的技巧的。” |
看到沈开在点头,吴静波解释说:“如果一听到下属叫自己到车间去就发脾气,看到张经理不愿意加班、常经理不愿意裁员增效就炒鱿鱼,就不可能就今天的飞达团队了。中间的动荡也在所难免。所以领导人用人的眼光和容人的肚量还是很重要的,善于用人就会像刘邦、曹操一样,人才滚滚而来;而如果不善于用人,就可能搞得像项羽、袁绍一样,最后众叛亲离,成了孤家寡人。” 江流想了想进一步说:“而且只有具有大肚量的人,才会认同别人可能比自己优秀,或者说至少在某一方面、某个问题点上比自己优秀。那些自我感觉超级好,老子天下第一的管理者是很难意识到这一点的。” 江流越说声音越高,颇有些激动地说:“而意识不到其他人也有自己的优点的管理人员是很难引导团队不断思考,走向更远的目标的。这种人往往不允许下属独立思考,更不要说提出反对意见了。” 沈开也赞同地说:“这种领导我见过,我以前的领导就是!他总是要求下属无条件地执行自己的决定,甚至利用他手中的职权打压我们,强迫我们接受他的意见!我们在他手下做别提有多憋屈了。我离开那里的时候,好几个部门的同事都说羡慕我跳出火坑了。” 吴静波说:“这样做的后果是:最终整个团队都难以成长。而一个无法不断成长的团队,被淘汰也只是早晚的事。其实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 |
@阿甘洪霁 2844楼 2013-04-18 00:04:16 学习 ----------------------------- 人无法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是说外部情况是不断变化的,河其实一直在变,看起来还是那条河,但是严格意义上来说,已经变化了,不能说是完全相同的河流了。两个人无法踏入同一条河流,这是说主管条件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对于老牛很浅的小河却能淹死松鼠。 |
首页 上一页[28] 本页[29] 下一页[30] 尾页[61]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职场天地 最新文章 |
总结提炼我的十五年体制生涯 |
回顾一下至今为止的人生,想到哪里写到哪里 |
武汉找工作,真难!!! |
乡镇公务员值得考吗?记录乡镇公务员的日常 |
我找到怎么发帖了 |
学校那点事 |
飘——民办教师之教学日记 |
校招季,请各位应届生谨慎选择进入银行业。 |
〖天涯头条〗深圳,我的天堂,我的地狱 |
读书改变命运,记录自己考证的日子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